第一篇:山区畜牧业发展出路
山区畜牧业发展出路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化发展,有的地方成绩突出,在生猪生产区域性调整中抢占了一席之地;有的地区收效甚微,不见有起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呢?笔者曾在重庆武隆县畜牧局工作过一段时间,亲身经历了该县畜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是什么让一个小小的扶贫山区县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在畜牧业这块领地里破土而出?笔者认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建立保障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 与传统的分散饲养相比,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能缩短饲养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适应市场变化;能提高圈舍和场地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劳动报酬。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安全的重视,对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畜牧业,首先就要与市场接轨,与世界畜牧业发展同步。
建议山区畜牧业发展以扶持饲养大户、发展养殖小区为重点,以小区的建设带动全县农民的养殖。以优良品种的大力推广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建设为基础,注重畜产品原产地的品牌建设和保护。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引导农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将畜牧产业主动推向市场。
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在基础较好的乡镇选择产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村社发展小区。第二阶段,在全县各乡镇发展小区建设。第三阶段,在全县普及养殖。
建设内容 良繁体系的建设。良种是养殖标准化的基础,是规模效益的前提。在保护本地优良品种的同时,应引进外种优良血源。建立制种场、人工授精站或配种站,加快杂交改良的普及速度。
小区的建设 小区规模不宜过大,要考虑环保问题。可以5户~10户为准,每户年出栏肥猪200头以上或肉牛50头以上。小区的规划可与种植业相结合,这样可变废为宝,降低养殖成本。
原产地品牌的建设 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内部的质量,还应有商业意识。很多地方畜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在市场上并不是很出名,原因之一就是不注重品牌建设。现在大家谈到武隆,不仅想到的是那里有美丽的仙女山,更多的是其优质的洋三元品种猪。所以,畜牧业的发展应该树立品牌意识。
畜牧中介组织的培育 提高养殖户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建立合适的中介组织是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各类中介组织的建立,不仅能有效促进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有效抗御市场风险,增加比较效益。政府和畜牧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主动开拓市场意识的宣传教育,以养殖户自愿平等参与,利益与中介组织挂钩,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引导养殖户建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龙头企业的扶持 通过引进外商外资、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扶持大型养殖场或畜牧产
品收购、屠宰、加工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和养殖场户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
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建立发展资金,构建投资体系。产业的发展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因为畜牧产业的见效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农民多无充足的资金,投入不足将会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畜禽良种、项目资金等专项资金,并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和外资对产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为农户大胆提供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等,支持农户发展规模生产,提高生产能力。
完善优惠政策 主要是对大户发展、小区建设在用地用材、工商税收、水电路、改圈改厕及配套沼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构建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农村人畜饮水及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原则上按照有利于畜牧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实施。鼓励外来投资,外来投资同时可以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股、承包、领办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经营,兴办养殖场和加工、流通企业。
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产业的发展须以防疫作保障,应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监测,控制和扑灭能力。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和防治系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村防疫队伍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体系建设。将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建立注册兽医制度和驻场兽医制,规范从业兽医行为。
大力延伸产业链 多渠道开拓市场。规模化发展产业,应充分考虑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并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将产业的发展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同时,与大专院校联系,寻求新的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比如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以推动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产品价值,实现农民增收。
应看到的是,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进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资金的周转、市场价格的波动、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现实情况的衔接问题等。笔者认为,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应全面开花。应结合当地实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相应的畜牧产业,使其更加合理,更具优势。
第二篇:xx山区片畜牧业发展情况
山区片畜牧业发展情况
2008年以来,xx市山区片8个乡(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草原生态优势,按照“稳定发展生猪业,突出发展牛羊业,加快发展家禽业,鼓励发展特种养殖业”的工作思路,以加快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和监管方式三个转变为突破口,强化畜牧业发展各项措施,山区片畜牧业实现了“四增长,两突破”。四增长:一是畜禽存、出栏数量及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10年,山区片生猪存栏13.79万头,出栏15.77万头,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5.5%和6.5%;牛存栏5.66万头,出栏2.04万头,分别比2008年增长2.4%和17.9%;羊存栏9.5万只,出栏4.2万只, 分别比2008年增长9.2%和16.7%;家禽存栏69.99万只,出栏85.23万只, 分别比2008年增长14.1和15.1%;肉类总产1.69万吨,比2008年增长22.5%。二是畜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年山区片畜牧业总产值2.51亿元,比2008年增长21.1%。三是规模养殖大户不断增长。至2010年,山区片已有养殖大户220户。其中,生猪养殖大户30户,养牛大户162户,养羊大户22户,家禽养殖大户6户。逐步形成了养殖科学化、多元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四是畜牧科技推广稳步增长。2010年,山区片完成猪品种改良15188胎,比2008
年增长37.4%;牛品种改良1963胎,比2008年增长134%;引进种公羊1只,串换种公羊1471只,驴品种改良累计配种127胎,推广青贮饲料5.01万吨,推广氨化饲料1.84万吨,推广微贮饲料0.29万吨,种植人工牧草0.85万亩,均在2008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两突破:一是养殖模式从传统单一养殖向多元化特色养殖的突破。山区片在抓好传统生猪生产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做好特色养殖业的培植和发展,本地土鸡、獭兔、野猪、郎德鹅、鹌鹑、野鸡、火鸡、肉鸽、火鸡、豪猪等特色养殖业在我局引导和帮助已初见成效,在传统养殖业的基础发展特色养殖业,促进传统养殖也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区域化、市场化的整体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产业迈进,促进农民增收。如xx的郎德鹅养殖、xx野猪养殖、xx野鸡养殖等特色养殖项目。二是畜牧业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通过第三批扩大内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和xx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改善了山区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办公条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化验室、抽样、检疫、检验等设备,畜牧服务体系的整个功能彻底改观,全面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减少动物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畜禽品种改良、重大疫病监测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充分地发挥。
xx市畜牧兽医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三篇:对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本文作者:剑阁县畜牧食品局:徐全南 好范文原创投稿
对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加大,畜牧业经济比重占农业经济比重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山区县已达到1/3强。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山区畜牧业,事关畜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和发展活力的增强,就
成为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剑阁县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短暂的市场供求变化难以维系山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畜牧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畜牧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牧、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单纯以市场量的供求变化引导的生产,难以完成畜牧业的产业化。
1、市场供求变化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受国家东西部产业转移政策影响,以2007年下半年起为例,全国畜产品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价格持续上涨,到2008年,猪肉价格达到建国以来最高价格。利润的攀升,使各地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畜牧业被各地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然而好景不长,猪肉价格在经历了连续8个月的持续高价后出现暴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头15天大的小猪就从200多元,跌到60多元,活猪价格从每公斤12元跌到6元左右,市场猪肉价格也从每公斤18元左右跌到12元左右。以量的扩张代替畜牧产业发展的结果,导致各地养殖业发展一涌而上,结果农民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本,养殖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2、山区县的区位劣势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从区位上看,山区县远离大、中城市,且往往与几个大城市同时处于等距离的状态,似乎可同时接受多个城市经济辐射和吸引,这种边缘效应的共生作用使众多山区县成了城市吸引和扩散实际上的“盲区”。与发达市、县相比:一是接受市场畜产品需求信息相对迟缓,渠道单一;二是产品进入市场运距长,成本高。多种因素导致山区鲜活畜产品在同等条件下难以适应市场的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竞争力彰显不足。
3、短暂的市场供求变化所引导的生产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实现。产品数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攀升,养殖户增多,产品数量增多,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这是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养殖户以单个家庭生产为主的“散兵游勇”、“家家养猪、户户养鸡”式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小,产销完全受市场左右,收益极为不稳定,在畜牧养殖已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下,潜在的市场风险使众多的养殖户仍不敢有意识的扩大养殖规模,为规避市场风险,他们就只能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保持较小的养殖规模。
4、不成规模的养殖使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失去了基础。山区县域传统上自成封闭的系统,畜牧生产绝大部分以满足县域内市场为主体目标,其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刺激和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以消耗本地农产品原料为主的龙头企业,是建立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是化解农民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是畜牧业产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一定规模的养殖既是龙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也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
二、市场绿色畜产品的不变需求是山区畜牧业发展方向.市场假劣白酒、病死猪肉、劣质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倍加重视,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基本需求。商务部发布的城市消费者中71.8%的人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一定额外费用。这一需求趋势决定了绿色环保型畜牧业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绿色肉食品”已成为畜产品市场的闪亮卖点,山区在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特有的自然环境适合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山区大多远离大中城市和繁华都市,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工矿企业少,工业三废达标排放,生产环境安全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畜牧产业条件优越,是绿色畜产品的天然生产基地。
2、长期的养殖传统奠定了发展绿色养殖的基础。在山区,畜牧养殖是农户传统的经营项目,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保持有一定的养殖量,养殖方法已为大部分农民所掌握,具有基本的养殖经验,这些长期形成的养殖习惯和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
3、畜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其产业链雏形已初步形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饲草种植已被群众接受并大面积推广,良种繁育力度加强,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防疫体系,大大小小的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企业从无到有,“龙头+基地”格局正在形成,乡村一级专业协会开始出现,作用逐渐发挥。
4、潜在的绿色消费需求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绿色畜产品的信任感形成了山区畜禽产品的潜在市场。以猪肉消
费为例,在郊区农村采用未经处理的、饮食行业的餐饮垃圾喂养出来的“垃圾猪”充斥市场,给人们正常消费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人们购买的眼光已更多的转向来自山区的品质较高的畜禽产品,这一潜在的市场为山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育龙头带基地促增收是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区县域围绕畜牧
养殖也形成了一些企业,但是,企业散、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缺少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有影响的大型龙头企业很少。企业大多未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合力和有效机制,覆盖和带动能力较差,远不能适应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山区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弱势地位,更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的难度,“口头产业化”在山区还比较明显,以数量扩张代替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普遍存在。产业链的脱节,造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相互制约,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出现,整个产业停滞不前。要实现山区畜牧业的突破性发展,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1、推进“三大建设”,加快畜牧业产业化。一是推进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纵向要打破过去政府就生产抓生产,就基地抓基地的做法,从基地到龙头按产加销通盘考虑进行系列化安排;横向要改变过去资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对重大项目在投资渠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整合。二是推进畜产品市场建设,要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建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通过与大中城市的集贸市场、超市建立供销关系,不断扩大畜产品销路。三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农户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加工等方面自发地合作,组建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搞好“三化经营”,培植畜牧业竞争优势。一是大力推行规模化经营,要围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养殖大户和饲料生产企业合作,规划建设畜牧规模化饲养小区和商品畜生产基地。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养殖小区按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建设标准实施,着力培育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同时要加快申报无公害产地认证。三是大力推行特色化经营,要在引进科学饲养、先进加工技术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风味,通过行业自律,打造地方品牌。
3、强化“三项服务”,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服务,要以现有的县、乡、村教育资源为依托,形成多层次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批有致富本领的农村带头人。二是强化资金服务,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贷投放力度,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农户联保贷款机制,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三是强化信息服务,要通过开通农业服务热线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快速、高效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的问题。
二0一0年五月
第四篇:加快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活动方案doc
“加快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
专题讨论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就“加快我市山区现代畜牧业”举行专题研讨活动。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
就每个专题,先由课题研究人员主要发言,然后由参加人员发言。
三、对评选的优秀调研文章进行表彰奖励
由参加会议人员,举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优秀调研文章10篇,每篇奖励人民币300元。(文章署名为个人的奖励到个人,署名为单位的奖励到单位。)
四、参加人员
1、县区人员。各县区畜牧局主要负责人,分管生产、防检疫、改良等工作的负责人,办公室主任。
2、市局人员。局及局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
3、邀请人员。根据情况,邀请省局、市委及市政府领导出席。
五、活动举行时间、地点。拟根据情况,安排在2009年6月,地点初步定在南江光雾山。
六、前期准备工作
1、继续开展调研活动。通知各县、区局,对下达的课题调研内容在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鼓励市、县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就某些内容开展调研。所有的调研文章在4月底前上交局办公室,并报送电子文档。
2、出版专题调研文集。对所形成的调研成果,请市委或者市政府领导作序,在2009年5月底前进行编印。送省局10本,市委、市政府领导5本,发县区(各5本),市句中层以上干部,合计60本。
二00九年一月八日
第五篇:畜牧业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饲养方式、健康安全、标准化规模化、市场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
正文: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析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他指出在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饲养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式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
3.畜产品质量问题的突出。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
5.疫病防止困难。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二、畜牧业发展趋势
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1.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
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2.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
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3.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
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三、畜牧业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和农业专业户的发展对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问题,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O世纪8O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畜禽饲养专业户,把畜禽饲养从家庭副业转为专业饲养。畜禽饲养专业户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目前,在农区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已经成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必然趋势。
结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都归根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农业土地的流转,势必造成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与劳动力的城市化,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在短短三十年内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可以说是真正的日新月异,中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中国的额畜牧业更应该积极顺应神色会发展趋势,利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突破行业养殖发展瓶颈,整合价值链,合理分配资源,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借以发展自身,真正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乌.普.道姆拉切夫著 崔少轩译 《国营农场乳肉畜牧业的发展/》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4
2.(美)Merle Cunningham,(美)Mickey A.Latour,(美)Duane Acker编著 张沅、王楚端主译、《动物科学与动物产业》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
3.张存根...[等] 主编《畜牧业经济与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4.张存根著 《畜牧业经济与发展》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
5.北农学院主编 《畜牧业机械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
6.水生, 张志华主编 《畜牧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张存根著《畜牧业经济与发展:2000-2005》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
8.卢良恕,刘志澄主编《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发展前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
9.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 《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0
10.乔娟, 潘春玲主编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1.李伟前, 孙志强编著 《畜牧业创新经营模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