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归来话感想[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3: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刚归来话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刚归来话感想》。

第一篇:小刚归来话感想

小岗归来话感想

——小岗变革之我见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村,沈浩是前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探访乡村改革足迹,投身三农科学发展。”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我们走进小岗村,走进沈浩,走进大包干纪念馆,寻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源头,重回那个激情改革的年代。依次参观了沈浩陈列室、当年农家和大包干纪念馆。在感受强大的小岗精神的同时,也发现了小岗发展中的问题,就个人观点简要说明。沈浩走了,但小岗村向着政治经济的双重强村努力改进,小岗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关键词: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沈浩精神发展

引言:2012年11月3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这个仅距我们学校几十公里的小村庄,从当年十八颗红手印带来的震撼,到如今沈浩用生命谱写的感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为此,就个人想法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岗村现状

(一)小岗村基本现状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领导、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程、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施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推广优质葡萄品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2)以发展双孢蘑菇生产为主导行业,五年内实现千余棚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的目标。

(3)稳定粮食生产,继续鼓励农民种植黑豆等经济作物。

2、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概念,大力

发展养殖业

(1)以公司为依托,如GLG高科技园,发展产业化经营

(2)支持公司和农户利用畜禽有机肥发展沼气、种植业等,逐步发展循环农业

3、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

利用小岗村品牌的无形资产,与投资方合作兴办农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

庄相结合的旅游业。

二、小岗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岗村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小岗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旅游业的产业链、产业层次的建设,绿色生态以及产品销售和人才合作等问题。

从凤阳到小岗村,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后,便饥肠辘辘。有饭馆么?有卖小吃的么?答案是没有。以旅游业为较主要收入的小岗村竟没有一个像样的饭馆。不仅如此,我们在踏遍了小岗村的大部分地方,也没看到住宿的地方。虽说我们是短途参观,只有半天的时间,但对于那些路途远的参观者,就只能驱车回凤阳县城才能解决食宿问题。

小岗村的红色纪念馆是小岗村的一大特色,每天都有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就在我们在小岗村的那天,就有一辆辆的大巴、轿车满载公司红色旅游、政府部门学习的人员。这些对于小岗村来说已不足为奇。每天的客流量可以达到6000人左右。这些人的到来将会给小岗村带来极大地收益。原本我们这一行人打算在小岗村买些纪念品,以作纪念,可是我们在小岗村来来回回的寻找,也只是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店卖一些不太实用的纪念品。

在小岗村的建设过程中,作为一个将旅游业列入发展项目之一的地方,与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业和服务行业的落后会导致小岗的声誉收到损害,而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会大大的降低。但作为一个有知名度的地方,小岗村除了自己的政治特色和有着改革开放第一村的称号之外,没有任何特色产业,市场特色不明显,为农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功能不完善。“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服务理念欠缺。

三、制约小岗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大包干纪念馆的对门就是小岗村吸引的GLG高科技园区,从外面看十分冷

清。很多农民仍然在担心土地卖出去后无法生存的问题,对于农民的这种出于对生活担心的问题小岗村政府不能给出明确的解释,小岗村的土地利用和使用给小岗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一)土地供需矛盾

当全国耕地锐减而城镇化飞快发展的今天,小岗村虽然实行土地流转,但大规模的土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其他产业,给小岗村农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农民担心土地征收后而没有经济来源。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土地使用给小岗村发展带来困扰。

(二)资金不足

许多农村发展都必须面对资金不足这一问题,小岗村也不例外。当国家财政给予的资金不足,引进的投资者投资缓慢等都会制约小岗村的发展。应筹集充裕的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

(三)科技创新水平低

随着小岗村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小岗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对人才的需求。当前,小岗村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人才缺乏。大多数有才能的人涌向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城市。近几年,虽也有少数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扶贫,但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就只有一两年,并不能对小岗村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另外,小岗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现有人才流失。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为小岗村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沈浩精神与我在参观完沈浩纪念馆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之后,他也就不在平凡了。沈浩同志留给了我太多学习的精神,因为告诉了我小岗村建设多么的不容易。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在参观沈浩纪念馆过程中,讲解员几乎带着些许哽咽的声音向我们介绍沈浩生前所做的事、所用物品背后的故事。我们了解到沈浩之死,外界的主流说法是沈浩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但也有传闻是喝酒致死。而当地的村民说:“沈浩平时喝酒很多,最起码一天一顿酒,喝酒伤身,但他为了招商引资,陪一些老板喝酒,他身体不舒服了,第二天就发现沈浩死在了被窝里。”不论是不是喝酒致死,我们了解到的沈浩是人民的好公仆。

沈浩平时生活节俭,没有官架子,能够和人民打成一片。正因为有如此的亲和力,才有了后来为发展全村人同意迁坟的故事。在思想相对落后的农村,迁坟就意味着要动老祖宗的坟,而沈浩却能够说服大家,不是脚踏实地地认真做事又怎会有这样的号召力。

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正如感动中国所述:“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手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蒋乐琪.大学生在新农村创业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15):326.【2】张德元:“小岗村观感”,《三农中国》2004年夏季卷。

【3】 沈俊峰;永远的守望——追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下)[J];刊授党校;2010年02期

【4】陈剑云;;农村收入影响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第二篇:小刚归来话感想

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是个30年前成名的“明星

村”,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

我知道,多少个漫漫长夜,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用笔记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多少个漫漫长夜,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规划着小岗的明天。他真的已经把小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沈浩在今年8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只要小岗村能够发展规模经营,迈入现代农业,小岗农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我死而无憾!

这两年,许多到过小岗的朋友都在惊叹:小岗的变化太大了!小岗的招商引资呈现井喷状态,小岗农民收入比6年前增长了近三倍,小岗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小岗在变,沈浩也在变。每一次交谈,我都发现他对“三农”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体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种思想深度来自于他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来自于他对农村纷繁复杂局面的真实把握,来自于无数漫漫长夜的苦苦求索。

如今,小岗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你,一个生龙活虎、周身有使不完劲的中年人,一个正带领着小岗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家人”,却一声不吭地走了。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

失去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而悲痛万分。胡锦涛总书记闻讯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总结、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到沈浩家里亲切看望其亲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省委决定,追授沈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沈浩走了,他用45个春秋,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他用45个春秋,告诉我们,伟大出于平凡。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

2004年2月,沈浩作为省直机关的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派到我县小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那里他一干就是6年。

今年11月6日,就在他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前一个月,在他的妻子、女儿、还有92岁高龄的老母亲期盼着全家团聚的时候,他却因为积劳成疾猝然离世,长眠在了小岗。

在含泪整理他遗物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床下的几双鞋子都沾满了泥土。小岗人知道,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那是正在建设的小岗石马新村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

他的鞋子本来可以不沾上这些泥土的,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不来小岗:那时已经86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年仅9岁的女儿需要父亲教导,工作忙碌的妻子需要体贴关心。他也知道,小岗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依然不够好,村民们渴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盼望有人能够挑起“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重担。作为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沈浩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

在凤阳,了解沈浩的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这是一位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勇于挑战的好干部。只要是对小岗发展有利的事情,无论多么难,他都要坚持干下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由于京沪铁路隔开了小岗村与307国道的联系,长期以来,小岗人出行要绕行20多公里,这一直是制约小岗村发展的瓶颈。小岗人多么希望能有一座跨越铁路的桥啊!可是谁都知道,要想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谈何容易,更何况是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然而沈浩迎难而上,在别人想都不敢想时,他已经行动了,他一次次去铁路和交通部门协商,不辞辛苦,不怕碰壁,用诚意感动了人家,半年以后终于把项目跑了下来。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京沪铁路专门为此停运了40分钟。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乡亲们争相来到大桥上。村民们说:“这条路我们盼了多少年啊!沈书记带我们修通了这条路,我们小岗大发展更有希望了。”

在小岗,村民们都知道,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不论白天黑夜,乡

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十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私下在他的房门外安装了一扇铁门,想让他能多休息会儿。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的难处,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这是小岗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六年,也是小岗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六年。

送别沈浩的情景,是凤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紧急调来的二十辆大巴仍然不够,街道两旁是眼含热泪早早等候在那里的乡亲。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沈浩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这幅浸透泪水的挽联,不仅表达了村民无尽的哀思,更是6年来沈

浩在小岗为民、爱民的真实写照。

“小岗村”给我们的启示

以史为鉴,不论是小岗村30年前的短暂光辉,还是后来长时间的尴尬,都能为我们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教益。

第一,新农村怎么建设,要由群众说了算。任何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思路,不论说得多么动听,都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都不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即使是正确的思路,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否则也不能转化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群众无职无权,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跟着走。当年小岗人就是这样否定了“大锅饭”的错误政策,虽然高端声音把人民公社描绘得十分美好,但是群众就是不认这个账。我们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努力避免重演这历史的一幕。新农村建设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终究不是在纸上画新农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必须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条件先富起来的地方当然可以加大推动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硬性推动往往适得其反,群众不认可。必须牢固树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思想,绝对不应当超越客观条件搞建设。还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比刚开始改革时的差异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尊重群众意愿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了,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了,在这个地方符合群众意愿的思路,在其他地方就有可能不符合群众的意愿,决不能用一个地方的群众意愿,否定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态度。

第二,外发力量的帮助必须转化成内在的动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群众的主体力量,三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三种力量的使用,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应当有所融合,如果各自为战,效果是最差的。当前,在党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指引下,外部力量对农村的支持无疑是建国以来最

有力的,但从实践效果看,成效不尽如人意,除了本身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外,对乡村内力的促进和转化作用不明显,是最需要注意的。在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看到,大量财政资金资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不了太多的年头就毁损失修甚至报废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内在积极因素没有被调动起来。财政支持资金被挪用是一种“跑冒滴漏”,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乡村内力的增强,也是一种“跑冒滴漏”。很多干部包括下派干部进入乡村,往往热衷于搞看得见的项目,而对提高干群素质,培养干部的组织能力,培养农民“勤奋、自助、合作”的精神,却不愿意多费力,小岗村的教训在许多地方仍在继续重演着。中央十分强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以为:所谓“扎实推进”,最需要用力之处就是对乡村内力的培养。

第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类探索,领导要做“开明人士”。没有领导的开明,就没有“改革第一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各级领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基层干群的“不听话”,尤其要慎用手中“否决权”,尊重基层干群“自主权”。一项政策措施如果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不能一味责怪下面“不抓落实”,不能片面认为基层观念落后,应当先自查一下上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缺陷,是否有漏洞。对基层勇于改革创新发生的错误,更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改革犯错误,鼓励敢为人先者,彰显敢闯敢试的超人勇气,也就是要按照中央六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那样“宽容创新挫折”。我们相信,当年领导开明催生出一个“改革第一村”,今日领导开明可以催生出千千万万个“新农村”。

第三篇:培训归来话感想

培训归来话感想

7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优秀班组长培训学习。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接受了非常有意义的拓展训练和紧张而充实的理论学习,内容生动,图文并茂,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这紧张的七天培训中,我不断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与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感悟颇深,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启迪,下面就将我的感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拓展训练的项目虽然是一些小游戏,但是给我印像最深的是背摔。这项活动需要的不仅仅个人的勇气,它更需要的是一种团队精神,是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这个团队的充分信任,具备了这些,才能使你所在的团队和你本人在挑战中战胜困难,完成任务。

在理论课学习中,老师用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向我们传授如何当好班组长,如何改进和开展班组的建设工作,这是我们每位班组长必修的第一课。以前一直觉得班组长就是上级的传话筒,下级的传声筒。这次的学习却让我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如何凝聚人心,提升员工的向心力,怎样执行良好的工作方法,控制好工作质量,做好现场管理,维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等等,都是班组长的职责。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由众多的优秀班组构建起来的,班组就是这个企业的基石。做为班组长既是班组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和指挥者,也是直接参与工作的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影响班组管理的成败。所以,班组长不仅要有足够的技术技能、善于沟通的人事技能、带领团队等管理能力,还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身体力行的去感染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班组长要明确自己在班组中的角色,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楚,明白工作的主要职责,了解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班组员工对自己的期望。班组长要树立权威性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不仅自己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还要使班组成员个个会干,个个愿干。要扮演好兵头将尾的角色,安排、布置班组成员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既要实干,也要巧干。让班组成员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锻炼成长,使班组成员个个成为岗位上的能工巧匠。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众多优秀的班组长,在与他们的互动和交流中,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所以,这次培训不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无论在工作和生活的价值取向上和班组管理的理解上,让我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深切的感受到了集团公司的领导对基层班组长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感谢公司各级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要把这次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带好自己的班组,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小岗归来话感想

小岗归来话感想

姓名:

。。学院。。专业 学号:

摘要: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沈浩是前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探访乡村改革足迹,投身三农科学发展”。我们走进小岗,寻访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源头,重回那个充满改革激情的年代;我们走近沈浩,聆听村民记忆中的那个永不磨灭的身影,感受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灵魂。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和沈浩陈列室,凭吊了沈浩与大学生创业园遗址,采访了村委干部、村民还有大包干带头人,我们一行在感受到强大的小岗精神的同时,也发现了小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研究提出探讨,希望对小岗村的发展有所帮助。沈浩走了,但小岗村正向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努力迈进,小岗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关键词:小岗村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沈浩 小岗精神

发展

引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同来到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此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小刚精神,我们了解小岗村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从中学会思考和发现问题,为此,我想向大家谈谈对小岗村的认识感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想法。

一、小岗村内涵

(一)小岗村概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

(二)小岗村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经查阅资料、参观、采访,我们了解到: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生产关系极度不协调,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人民生活不稳定,做一天工1.7分钱,一斤粮食1.7分钱,生产队分粮时只能分十几斤粮食,远远供应不了生活需求,于是劳动力还要出去要饭,并且当时生产队只允许整劳动力参与生产,结果一个生产队只有那十几个劳动力,他们还不能集中精力去生产,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小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生活所迫,当人处在饥饿致死的边缘就什么都敢做,分田到户,冒着生命的危险。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我们把“包干到户”巧妙地称为“大包干”。小岗村因此成了中国改革第一村。而78年12月党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尚未打破极左的路线,中央仍不许“分田单干”。经过激烈的争论,渐渐地党发现这是适合农民生产的方法路线,开始官方的推广“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岗村与沈浩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起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2009年11月6日凌晨,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有人说沈浩同志是由于喝酒猝死,也有人说他是工作过度劳累而死,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通过当地村名了解到一个形象丰满的沈浩,他不是装腔作势的假崇高,不是高高在上的伟大,而是脚踏实地的认真做事,是真真切切的人民英雄。

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我们申请的吟咏:“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沈浩同志的精神是值得人们尊敬和用户的,也是小岗村的象征。

二、小岗精神

以“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为内容的“大包干精神”,和以“致力发展、富民强村的执着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为成分的“沈浩精神”共同形成了“小岗精神”。大包干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离我们远去,可小岗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为国家的兴复提供长久的支持力。我们作为当代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学生,应当将小刚精神铭记于心并且付诸于实践。况且作为土生土长的凤阳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小岗精神发扬光大。

三、小岗村的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过去的小岗村

据了解,2004年沈浩同志来之前,小岗村仅仅是达到温饱而已,整个村子也完全是一幅破败的景象。村民没有水泥房,主动地都是破草房,有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他们没有宽敞的水泥路,走的都是泥巴路,交通极其不便,经济落后,收入仅够养家糊口,甚至更难。

(二)现在的小岗村

而沈浩书记来之后,小岗村以飞速发展着,修成快速通道和友谊大道,草房平房基本上全部变成楼房,引进了GLG、玉菜业、宝迪等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并与现代农业紧密联系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建设了大学生民兵连部,消防所,公安所,敬老院,菜市场还有小岗学校等。农业发展也渐趋机械化、规模化。小岗的经济水平也逐年上升,小岗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三)未来的小岗

小岗村将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厂”三步走发展思路和“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小岗村(胡锦涛提出)的建设目标,实施“4551”工程。具体产业发展定位就是以GLG产业园、从玉菜业等企业为龙头,宝迪公司原种猪养殖为带动,形成种植养殖循环经济链;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支柱,建设农副产品集散地;以红色旅游为带动,加强文化建设,繁荣第三产业,构建生态和谐文明新小岗。我们将始终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来促进发展,附带发展特色旅游业,像农家乐、采摘园等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我们认为小岗村先进的发展思路具有创新性,它针对性的契合了小岗村的特点,是为小岗村量体裁衣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快一点5年10年,慢一点20年,小岗一定会发展成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强村。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小岗村村菜市场名存实亡,成了摆设,村的规模扩大了,可村民数量不足又难以集聚,这样就难以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商品化,失去了方便村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建议划分居民区、农业区与工业区,集聚村民。政府引导小岗村农产品商品化,出台鼓励措施鼓励村民使用菜市场。

(二)红色旅游业产业链发展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掘出小岗村名村的优势。首先,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不完全,景点项目少,包装粗糙没有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建议多开发一些开发有趣有意义的景点,认真挖掘其闪光点。其次,旅游业发展不健全,景点没能带动餐饮业、娱乐业充分发展。现在小岗村的饮食条件很不好,并缺乏娱乐设施,而农家乐葡萄园采摘也缺乏应有的市场经济的活力,变相为小规模的买卖葡萄,实应开发形成当地特色饮食与娱乐设施并规模化建设采摘园,将重点放在采摘乐上。再三,小岗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管理,一部分已遭破坏。建议做好管理。

(三)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当地采用地下水通过管道流入农田的方案为农民增收,可我等亲见清洁的水肆意的在荒田中喷灌,着实心疼。小岗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注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浪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这个方面,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管理不规范、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严重浪费。

(四)凤阳县地处滁州蚌埠交界处,小岗村地处偏僻,不能围绕中心城市发展,难以带动小岗村交通、经济、文化的飞跃。蚌埠市是交通枢纽,建议将凤阳县划入蚌埠市,这样可以带动凤阳的发展。所谓山高皇帝远,凤阳远离滁州市,使得其有心却无力顾及,若将凤阳划归蚌埠,凤阳与蚌埠的临近将促使小岗村再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此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来到小岗村,学习小岗精神。希望相关组织部门能继续开展这类活动,可以让我们在校大学生参与更多,学习更多。参考文献

【1】

徐甜甜

百度文库

【2】 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7月05日

【3】 三农中国网站整理刊发,《小岗村的教训》

第五篇:小岗归来话感想

小岗归来话感想

——小岗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摘要: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30年前成名的“明星村”。回顾过去的30改革历史,有成功也有失败。延伸至今,小岗却一度面临着“一步跨国温饱线,三十年未进富贵门”的尴尬。我们不否认,30年前小岗村“摁红手印”的一幕对我国农村建设改革有着重大历史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致使小岗村缓慢发展的原因和要素。

关键字:大包干、集体经济、制约、农村建设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发源地,有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1978年11月24日,当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

但是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为何依旧陷入“一步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的尴尬呢?

一、小岗村基本信息及经济发展情况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自来水、冰箱、摩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投资2700多万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回望小岗村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要背起花鼓去讨饭。

(一)秘密改革带来的大逆转

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村农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包产到户!以严俊昌为首的18位农民立下了“生死状”,当晚小岗村农民们就秘密地把原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按人口分配到户。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一年就大变样。1979年11月,小岗村当年粮食总产量6.6多万公斤,相当于1966—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量1.76万公斤,是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上缴国家粮食3200公斤。小岗村农民的行动受到当时安徽省委领导人万里的秘密支持,他方面说服其他地(市)、县领导在其辖区进行“大包干”试验,另一方面暗地里支持几个政策研究人员对“大包干”进行调研,以便为将来的制度规范做准备。安徽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决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大包干”基本肯定,“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从1982年开始,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布5个“一号文件”,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充实和规范,从而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二)小岗村“大包干”的重大意义

“大包干”直接触发了我国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冲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

由于人民公社强调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调配劳动力,使农民过早失去了土地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另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错误,也导致干活大呼隆,出工不出力。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在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得不到体现,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生产以致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局面。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改革后,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村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就完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然而直至1978年底,在这一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下,我国城乡一直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口粮分配制和粮票供应制一直实行了20多年。而实行“大包干”以后,短短几年,我国便很快地实现了粮食自给,经济发展的农产品短缺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使长期处于贫困中的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3、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提供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借鉴农业“大包干”的成功经验,“包”字进城入厂。于是,在工商企业中又产生了联产联利的多种形式责任制。经过多次充实完善和改革创新,出现了对大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兼并、租赁、拍卖等资产重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工商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业分工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带动了乡镇企业兴起,导致了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人民之子”沈浩贡献于小岗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初到小岗的沈浩受了村民不少白眼和怀疑。但他从不辩解什么,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在向小岗人证明自己的诚意。

在连续两个任期里,整整六年的时间。沈浩一直是用心在给小岗办实事。其中包括修建了村中路一千二百米;修建了一条18里跨越铁路,连结101省道和306国道的一条小岗村快速通道;建设了两个居民区109户,建筑面积达14170平方米;建设卫生院和养老院;开办幼儿园,修建小学校;创办了小岗面业;盖起了村委会大楼;开通了小岗村到合肥的长途线路;引进美国GLG和深圳普朗特等集团进驻生态农业园。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 6 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 6 年。2008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6600 元,是 2003年的 2.87 倍。

沈浩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小岗人的认可和赞许,“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说:“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一句话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四、从天下第一村“华西”看小岗

江苏江阴华西村,全村共 80 多户,1520 人。如果说小岗堪称中国农村的“改革先锋”,那么华西是当之无愧的“发展先锋”。华西自 1961 年建村伊始便走上了一条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主题的农村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根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精神, 坚持走集体化道路。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是 12.26 万元。同年,全国农 民人均收入是293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是 9422 元。华西村人均收人是全国农民收人的41.76 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成为共同富裕的典型。华西村已经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2005年销售收人达 307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70 亿元。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将周边 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现在, 新的大华西村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 万人。

华西村是一个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典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集体经济。到如今,华西村的集体企业年产值已超过450亿,净利润35亿。华西村的幸福和富裕,与小岗村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比华西村的发展和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小岗村的农村改革是失败的。

五、小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这似乎天经地义的逻辑。在号称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却没能“言之成理”。具体原因如下:

(一)小岗村经验实际上是一种“突破”经验,而不是“前进”经验

小岗村之盛名,不像大寨是经过较长时期干出来的,而是一举“突破”成名。小岗村的伟大贡献在于带头突破“左”倾错误的束缚,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端正了前进方向,不代表可以自动获得前进的动力。正如万里所说:“包产到户的实现,只是开了个头。也可以说,只是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创造了活力很强的市场经济的细胞。”在端正了正确方向后,如何高速度推进小岗村在小康道路上前进。小岗村的探索只是千千万万探索者之一,并不比其他地方有什么高明之处。

(二)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支持没有转化为内生力量

小岗村成名之后,得到了大量外部资源和力量的支持。既有各级政府的“关照”,又有多家企业的慷慨支援,各方面有识之士也没有少给小岗人当参谋出点子。这是其他许多村庄不具备的。然而。这些外发力量在小岗村大多没有转化成内生力量。一方面,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推动和转化作用,大多呈现出零散的、浅层次的状态。或者是属于输血式的而不是造血式的。男一方面,小岗人在团结上存在问题。甚至少数人出现以“功臣”自居的心态。也制约了小岗村对外力的接收。

(三)小岗村缺乏先富起来的充足条件

小岗村本是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并不突出,并不具备其他名村那样大发展的条件。小岗村当年“摁手印”时,只是一个20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生产队。地处传统农区深处、距城镇较远、生产条件一般化、没有特色资源可供利用、精英人才也十分缺乏,多年没有涌现像样的能人大户。这样的一个村庄,带头跨过温饱线是很不易的。

六、“小岗村模式”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史为鉴

不论小岗村30年前的短暂光辉,还是后来长时间的尴尬。都能为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教益。

(一)新农村怎么建设,要由群众说了算

任何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思路,不论说得多么动听都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即使是正确的思路,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否则也不能转化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群众无职无权。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他们不理解的。就不会跟着走。新农村建设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终究不是在纸上画新农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条件先富起来的地方当然可以加大推动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硬性推动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比改革初期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尊重群众意愿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决不能用一个地方的群众意愿。否定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态度。

(二)外发力量的帮助必须转化成内在的动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群众的主体力量;三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三种力量的使用,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应当有所融合,各自为战效果最差。小岗村的教训在许多地方仍在继续重演。因此要强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谓“扎实推进”,最需要用力之处就是对乡村内力的培养。

(三)领导要做“开明人士”

没有领导的开明,就没有“改革第一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领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基层干群的“不听话”,尤其要慎用手中“否决权”。尊重基层干群“自主权”。一项政策措施如果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不能一味责怪下面“不抓落实”,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观念落后,应当先自查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有问题、有缺陷、有漏洞。对基层勇于改革创新发生的错误,更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改革犯错误,鼓励敢为人先者,彰显敢闯敢试 的勇气。

参考文献:

[1]朱有志,胡正扬,石建辉.中国乡村发现[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2]肖光畔.小岗村、潍坊、华西村三种农村发展模式研究[J].湖湘三农论坛,2008 [3]王银凤.嵌入和行动的逻辑——小岗村和华西村的社会资本状况之比较分析[J].新视野·New View,2011 [4]小岗村魂——沈浩先进事迹追忆[J].聚焦FOCUE,2010.03 [5]聂苏.作为改革突破口的小岗村缘何衰落[J].中国乡村发现,2008

下载小刚归来话感想[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刚归来话感想[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课归来话感想

    《听课归来话感想》 本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江都区第13届“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听了两节数学课和一堂专家讲座,活动效果很好,本人亦受益匪浅。 两节数学课分别是江......

    赛课归来话感想

    赛课归来话感想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区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课是上完了,但心中还是有些感想,不吐不快。本次赛课我是代表学校语文学科参加的,因为上学期学校举行了首届“永升杯”课......

    凤鸣归来话感想

    凤鸣归来话感想 高平三中 李书林 2014年10月21日,一个普通的日子,我校120余人分乘三辆大巴到晋城城区凤鸣中学参加该校的课改现场会,王校长、车书记等各位领导随车一起参加,这是......

    2015名师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归来话感想

    感受名师风采,启迪教育智慧 ——2015“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归来话感想 鹅湖小学 姚娟娟 我于3月28日和29日两......

    培训归来话发展

    培训归来话发展 万行明 安康市汉滨区少儿图书馆馆长 2006年8月,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馆长,我们在省文化厅的精心安排下,从陕西最南端的安康跨越一千余公里,来到本省最北端的塞......

    考察归来话发展

    考察归来话发展 ——考察山东后对乌苏蔬菜发展的思考 2007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乌苏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第十六期中青班47名学员前往山东潍坊、寿光等经济较发达的县......

    暑假归来话收获

    暑假归来话收获 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大学的第一个年头,进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我们的暑假生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

    实践归来话感受(定稿)

    1.调查的经验体会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分队的队员考察了包装、印刷及设计企业的现状,熟悉了企业的技术现状、业务流程和行业规范,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