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

时间:2019-05-13 03:1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

第一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

稳健快发展 奋力大作为 在国家级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9月建立,1993年12月获批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1月17日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20日起运行“区街合一、以区带街”体制。现辖39个村(居),面积150.41平

方公里,人口16.75万。初步形成城北新城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城西产城融合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五大板块。致力建设国家级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世界级单体规模最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数控成形液压、锻压、机压产业基地、中国最具特色的光伏光电产业制造基地、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基地和物联如皋、智赢天下的物流基地等“八大基地”。

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潜力经济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江苏省环境优美开发区等殊荣。现有企业1000多家。综合实力位列江苏开发区第一方阵,是江苏苏中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潜力最大的开发区之一,成为如皋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创新的先导、辐射带动的基地、城市化建设的品牌、因您而变的服务高地。

开发区成立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正瞄准“勇当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更加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更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突出科技创新,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突出新兴产业,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为重点突出生产性服务特色、生活性服务品质,以质量前提保总量巩固提升在全市贡献度年递增5个点以上,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现代产业特色区、宜居宜业新城区。

1.不断推进规划修编,在深化完善上求突破。围绕创新驱动、长三角一体发展、沿江沿海开发战略、上海自贸区建设、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等目标要求,修编相关规划。不断优化调整用地布局规划,深度完善产业园区规划,突出新能源汽车及汽配、电力电器、数控成形、长寿生物医药科技、智慧物流等园区的整建制规划,对产业园区规划作适当调整,同时按产业链要求进行产业规划的深化;园区及项目的要素保障注重突出以各种功能性平台规划引领平台建设,继续大力度推进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产业发展导入基金、创投风投公司、中小企业统贷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的引进和建设。

2.始终抓好招商选资,在项目质态上求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拓宽招商思路,整合招商资源。积极拓展招商方式。高度关注国际知名公司、重要客商客户群、招商中介公司,更加注重驻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网络招商“多管齐下”的多元化立体招商体系,努力提升招商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高度聚焦重点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器等主导业态,加速产业链形成和产业集聚,高度关注欧美日韩及北上广等重点国内城市的项目转移扩张动态,加强美国塔拉哈希、深圳宝安、上海嘉定等区域对接合作。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国资央企、上市公司、行业前20强企业对接,大力承接一批对产业形成和结构优化起引领作用的旗舰型、科技型、龙头型项目。不断拓宽招商视野。力争在招才引智、招商选资、招财引税和招引总部经济、零地企业上做足文章,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关注外资项目。大力促进外资到帐,保持利用外资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3.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在建设速度上求突破。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板块,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挑商选资、项目投入,大力提升开发开放层次;坚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长寿食品类传统产业,鼓励传统企业发展高新产业项目,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与企业加强沟通,及时帮助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平台,积极营造有利的外围发展软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

4.有效增强园区承载力,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完善园区规划。牢固树立和谐规划新理念,将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无缝对接,突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重点新增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

施。坚持以“产业社区”、“商务公园”的理念提升载体能级,强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服务,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具体问题,确保各配套设施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并及时投入使用。

5.积极打造创新型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上求突破。坚定不移地做精做美做优城市环境。加速全域城市化,继续加快总建筑面积近285万平方米的农

民安置房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大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城北如意社区建设国际化精品高端社区,满足区内国际企业、国际人才的发展需要,并以如意社区的率先国际化为引领,积极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国际养老及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加速新城区域大社区的国际化步伐。同时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城融合、互动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国际品位、个性魅力的精品工程,塑造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精致高雅的城市气质。高起点打造城市特色。围绕吸引人气,结合农业升级,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长寿慢城主题公园,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与自然生态为一体,城乡相连、生态互动的文化新区特色。加快发展新城总部经济。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区建设,鼓励商务办公大楼入驻新城,逐步形成以企业总部、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创新载体等综合服务为主的商务环境,从而形成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新亮点。

6.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在民生幸福提升上求突破。继续改善民生。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协调开发、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抓好开发区内企业家与产业工人两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继续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区管理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与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以及矛盾排查、预警、调处机制,建立与新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继续加强文化和法制建设。倡导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区域文化,挖掘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习俗、文化的结合发展。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和平安开发区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第二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纳税评估经验交流材料

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和基本功。近年来我局结合本地区特点,本着“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税收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堵塞税收漏洞”的基本税收征管原则,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一、纳

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纳税评估工作,在实行税源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加大纳税评估力度。一年多来,共对42户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通过纳税评估补征入库增值税170.78万元,调减增值税留抵税额6.2万元,转出进项税额3万元,补征入库企业所得税138万元,移交稽查查处3户,查补增值税65.47万元,调减留抵309万元。

二、纳税评估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业务培训、培养评估人才

为了提高纳税评估质量,我们注重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结合“135”业务大比武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各种形式岗位练兵活动,加大了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组织评估人员参加财务会计知识、统计分析知识、纳税评估基本技能、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开展了税收管理员“一口清”知识竞赛,评估人员定期相互交流评估心得、经验。同时根据我局人员紧张的实际情况实行优化组合,抽调业务部门人员与税收管理员联合开展纳税评估,通过培训、交流,使评估人员丰富了评估理论,增强了评估实践,掌握了评估方法,积累了评估经验。

(二)强化税收分析,提高纳税评估准确性,我局继续以“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管理”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为抓手,以找问题为切入点,强化税源管理,认真组织税收分析,抓住管理薄弱环节,有效开展税务稽查;积极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分析,有效提高纳税遵从度。分阶段、分部门深入开展经济形势、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有效的促进了税收基础工作的全面推进,保证了税收收入的全面实现,使我局税收分析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一是在分析方法上,力求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首先,我局根据区局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向相关科室布置分析内容及任务,提出分析要求。其次,确定分析模型和分析指标,税源部门积极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信息部门及时发布税收收入核算数据,保持数据应用的统一。二是在分析过程中力求做到反映问题,分析原因,提交可行的解决措施。作为牵头部门的计划征收科,核算并反映全局税收收入的真实情况,重点分析我局税收收入的增减变化因素、税收构成要素、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变化情况以及宏观经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较准确的反映了我局税收收入的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围绕税收收入变化情况,各科室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反映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税源管理部门从微观上分析纳税人的经营情况所带来的税收效应,重点分析零负申报现象对税源质量的影响以及税收收入的影响,继而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税政管理部门从政策的角度分析各税种的收入成因,从而提出管理措施和意见,稽查局从查补对象中分析和反映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和税源管理漏洞。

(三)强化重点行业监控,突出针对性

我局在税源管理方面实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将企业按照行业建立税源管理底册,利用税收征管软件“一户式”查询功能,按月分析各行业企业的收入、税金、成本利润的增减变化、行业税负差异等情况。积极完善行业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管理部门对月度收入增减和行业税负的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始终坚持追踪到税源,落实到企业,突出针对性。

三、积极有效的实施纳税评估

(一)通过多种途径,采集评估基础数据。

纳税评估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料和经济指标来进行科学地测算,因此全面采集和掌握涉税信息是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一是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不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税款缴纳、税收增减因素变化等情况,准确掌握经济税源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二是深入了解企业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模式,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支机构。通过调查了解、评估分析,逐步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税收管理档案,全面准确掌握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税收缴纳情况。

(二)利用科学方法筛选纳税评估对象。

按季召开税收分析例会,由税源管理部门针对分析中涉及的重点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采取各种手段对纳税人信息进行核实,对有嫌疑的或低于警戒指标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监控,找准产生异常申报的真实原因,合理的确定评估对象。

(三)从行业入手,开辟新的纳税评估途径。

日常管理中基本上是对有异常的个别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为了能让纳税评估成效落到实处,为以后的评估奠定基础,拓宽相比指标,我们尝试从行业入手,现在已经进行的是机床行业和瓶装饮用水以及房地产行业评估的探索,在行业纳税评估使用方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尝试运用指标测算发现疑点,建立数据库分析核实疑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一户典型关联企业的评估,发现有转移利润的嫌疑,在调查中建立数据库,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指标配比,经过多次的论证,发现企业少计收入,转

移利润。企业最终在大量数据计算和严密推理中认同了评估人员的评估结论,同意补缴税款14.14万元,同时从开始提高关联企业定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多缴增值税126万元,税负率由3%提高到4.3%。在机床行业评估中,将进行机床生产的8户企业一起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运用企业相互指标对比的方法,综合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确定了共性的问题及个别疑点,通过评估梳理出此行业的标准行业指标,为以后对此类行业评估奠定了数据基础。

四、纳税评估工作的几点体会

纳税评估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纳税评估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但还需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一)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配合。

依托税收征管系统和征管辅助软件,全面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纳税评估中的数据采集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必须建立信息资源网络库,为评估工作提供更加宽泛和有用的数据信息。

(二)完善征管措施,掌握行业特点。

加强纳税评估工作,让评估工作更有成效,必须研究企业的行业状况、经营特点、生产工艺、原料配比和经营规律,准确掌握其经营机制和经营效益,有针对性的采取评估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目前,税收管理员人少事杂,在负责征管的同时进行纳税评估,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评估人员知识面窄,掌握的评估方法有限,不善于从各种涉税信息中寻找疑点或挖掘深层次问题,不掌握行业特点和客观规律,无法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因此评估效率不高。所以必须加大对分析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尽快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局总体税负率达到2.15%;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零负申报率与年初相比分别下降了5.23%、7%;个体工商户达到起征点的比重同比增加了15%,达到总户数的27.74%。征管质量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我局核定征收已达到了261户,核定征收面24.12%,核定征收税款297万元,促进了纳税人所得税申报,盈利面大幅提升,同比增长了251%,亏损面同比降低17.88%。三项所得税完成8,280万元,同比增加151%,同比增收4,977万元。所得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由去年的9.88%提高到21%,翻了一番多。

第三篇: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1、台州经济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产业的起步阶段,经济总量较低,尤其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等领域,单位个数少,不能形成规模。设计产业方面,多数设计活动仍仅属于工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专业的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尚不发达。大多数企业依靠的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优势,盈利能力较低。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姻十分单调肤浅。

2、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欠缺:一是中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短缺。二是企业创意创新意识薄弱。三是企业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内涵不足。有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持久发展问题突出。

3、没有专门管理指导机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立足于“文化台州”、“创意台州”的发展目标。以创意设计、信息咨询、文体艺术、教育培训为重点,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平台,以文化项目为抓手,创新发展路径,优化创意生态,将我区建设成为台州文化创意新城。

三、发展方向与战略

1、重点培育创意设计产业。依托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金全才大师工作室、书画院、博物馆等载体,促进文化消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工业设计社会化、专业化。完善建筑设计、勘察设计、城市规划市场。依托依托葭沚泾文化长廊,重点发展工艺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等创意设计产业。依托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推动产学研结合,规划在东扩新区开发大道两侧建设制造业的创意研发基地,兴建科技创业中心,大力发展汽车、船舶、家电、模具等行业设计中心,吸引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人才入驻我区,使我区成为全市工业设计产业中心。

2、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业。引进一批成效卓著的名牌咨询企业,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已落户开发区。培育工程、科技、企业管理三大类信息咨询市场。积极发展综合咨询、科技咨询、投资咨询、法律咨询等。

3、加快发展艺术演出业。繁荣舞台艺术创作,鼓励和支持举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兴建一批功能完善的演出场所,优化演艺娱乐场所环境。重点支持台州金海岸大舞台(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发展,以“大剧院、大阵容、大投入、大制作”和多种演艺形式相结合。积极筹建台州大剧院,以歌舞和综艺演出为主,兼顾歌舞剧、交响乐、话剧、戏曲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提升台州的整体城市文化品味,积极打造以市民

2广场为主体的文艺演出产业集聚区。

四、政策引导

七月份出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政策。

1、政府重点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以葭址泾文化长廊为轴线,筹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鼓励民营企业设立创意园,享受部分优惠政策;

3、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创意人员,利用一切符合创意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开办创意企业。

五、今年重点项目

1、筹建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2、落实影视创作基地。

3、繁荣电影放映业:筹建崇和影城、保利影院

第四篇: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投资置业黄金地和谐发展锦绣城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陆接壤,南可由海上连通东南亚,北与中国辽东半岛相望。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人口248万。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态优越,建筑别致,是联合国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荣誉———“人居奖”的获得城市。威海基础设施完备,拥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可靠保障;对外经贸活动活跃,外资涌入势头强劲;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运输设备、电子信息、机电工具、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集群。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区南端,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 级开发区。全区控制面积194平方公里。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威海出口加工区,与开发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建区方针,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竭诚便利投资需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至2007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558亿元,年均增长30%;实现工业总产值1082亿元,年均增长33.6%;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年均增长36.3%。提升开放水平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谋求域外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合作共赢作为工作重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坚持一二三产业项目一齐招、国内国外资金一起引。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供给短缺以及外资转移趋势不断变化,影响和制约招商引资的因素日益复杂,为应对新的形势,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6年初,开发区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招商思路,向引进技术、资金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增加财力的项目转变,进行有条件选商,以实现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巩固原有招商局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三个专业招商局,在全区推行专业招商,使招商的针对性更强、专业化程度更高、成功率更大。新思路带来新变化,一大批拉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创汇能力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与此同时,适时更新服务内容,推行全员服务。对已进区的投资项目,实行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定期走访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他们专门设立了项目推进办公室,负责全区项目引进和建设各个环节的协调、督办和考核,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推进速度。

科学的招商思路,优质的服务环境,使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投资规模大。2007年新建续建的61个大项目,单体平均投资达到3.6亿元。新船重工总投资18亿元,华能中电威海风力发电总投资7.2亿元;建设速度快。去年新开工的86个项目,已有70个项目投产。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英资伊萨焊接器材项目,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总投资25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的韩资威海柳道机械有限公司,从注册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产出效益高。2007年,英资豪顿华工程实现税收1.6亿元。华夏集团实现税收6600万元,总投资55亿元的“华夏城”开工建设;增资势头强。仅2007年就有26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增加总投资1.6亿多美元。三进船业、世一电子、东眩电子增资额分别达到2900万美元、15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发展后劲足。总投资7500万美元的佳世客购物中心、总投资2亿元的乐天-利群百货购物广场顺利签约,还有总投资14.4亿美元的38个重点在谈项目,正在洽谈落实。

2007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20亿元,同比增长20%。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0:66.5:30.5。实现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增长1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增长24%。完成进出口总值24.6亿美元,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1.17亿美元。实际使用国内资金24.3亿元,增长20.4%。全区工业用电量6.73亿度,增长37.3%;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前移了3个位次,跻身中游行列。

经过精心打造,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船舶及零部件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加工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轻纺服装加工业、食品及医药加工业、电力能源产业等支柱产业。下步,该区将继续围绕“七大产业”,打造强势经济板块。船舶及零部件制造业方面。规划建设的造船工业园,已聚集了新船重工、三进船业、新泰源船业、东海船舶4个整船制造企业和济钢启跃船材、奔腾港航、伊萨焊接器材和釜一防火板材等7个大型配套企业,从业人员8000多人,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今年,在抓好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设立省级船舶及配套基地,整合岸线资源,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建设集科研、设计、整船建造、零部件配套于一体的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年内,全区造船能力达到32.5万载重吨;计划到2012年,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全区18个限额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达到31亿元。今年,将重点抓好华盛轮胎、贝卡尔特钢帘线、腾森橡胶、哈飞汽车、大宇汽车、新城电子、新凯帝电子等企业的发展。电子信息加工业方面。目前全区43个限额以上电子信息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今年重点抓好世一电子、大宇电子、泓淋电子、宣杨数码科技等企业的发展扩张。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方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个、销售总额44亿元的限额以上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下一步,要突出抓好豪顿华工程、华夏集团、百圣源集团、华东数控等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双轮工业园和柳道机械等项目建设。轻纺服装加工业方面。现有限额以上企业38个,年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8.5亿元。将着重抓好海马地毯、博美地毯、安然纳米、博通毛绒等企业的发展。食品及医药加工业方面。全区现有21个限额以上食品及医药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2008年,重点抓好迪沙药业、华夏药业、华新药业、清华紫光科技、威东日食品、东源食品等企业的膨胀。电力热力产业方面。全区4个能源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今年,将重点推进华能电厂三期工程和华能风力发电三期工程建设。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现代制造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行进中,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时度势,拓展思路,开辟新途,将兴办现代服务业提到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同的位置,全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

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交通优势,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前瞻性规划,大手笔推进,以三大组团构筑商贸流通业新格局,紧握新兴产业主动权,积极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高点。组团之一的中兴商贸区规划为威海市重要的商业中心。香港联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捷足先登,其开发建设的乐天世纪城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集居住、购物、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该项目已于2007年开业,是威海大型家居文化体验式商场,进驻了国内外上万种知名品牌,涵盖装饰建材全部业种,在威海率先实现了从设计、采购、运送、装修、施工到售后服务的全程家装服务模式。车站商贸区设计全部为高层建筑,定位于高品质商业群落,现已入驻天润大厦、时代广场、时代嘉园三个项目。九龙湾商贸区总用地面积160公顷,大海、沙滩、松林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将建成居住、商业、旅游等多功能相融合的综合性生态社区。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设计,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继海上公园等精品旅游景点推出后,2006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提出,围绕区内海岸线,整合“山海林泉”资源,发掘文化历史内涵,建设“一线、一湾、四山、七园”旅游项目,打造“旅游购物、滨海休闲”黄金品牌。威海市首个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乐天休闲体育公园于2006年当年建设当年竣工。该公园把景观绿地与运动场所融为一体,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运动健身的好去处。2006年,老虎山生态观光园、鸣翠植物园及清华紫光科技园通过山东省旅游局验收,成为省级工农旅游示范点;200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威海清华紫光科技园、老虎山生态园旅游区、鸣翠山庄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清华紫光科技园是集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被威海市旅游局评为“优秀旅游商品”,并获山东省旅游局“六真店”牌匾。该园以先进的产品展示厅,为游客提供生动的产品介绍及其功效讲解,成为威海市工业旅游业的一道美丽风景。山东华夏集团在建设华夏生态园的基础上,借鉴深圳华侨城的建设经验,投资55亿元的“华夏城”项目,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居住、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打造在威海市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旅游新亮点。另外,由开发区凤林集团投资2.6亿元兴建的高标准老年公寓,则蕴涵中华民族孝文化于其中,实现一流设施与和谐文化的有机结合,目前已对外营业。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人居度假等朝阳产业正在跃居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目前,该区正在加快推进13.1万平方米的乐天·世纪城二期工程、25万平方米的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4.5万平方米的利群百货购物广场和7万平方米的佳世客购物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打造威海市现代商贸中心;重点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华夏山海城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九龙湾海洋公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水上乐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九龙湾开发建设,抓好老虎山生态观光园、鸣翠山庄植物园、温泉寨农业观光园和九龙山庄影视文化基地等续建工程建设,打造威海市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中心;整合口岸、仓储和商贸物流资源,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中外运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和公路货运基地,打造威海市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不断提升韩国美食街和韩国风情一条街规模和档次,推动韩国城和韩国星级酒店建设,引进韩国银行,打造威海市韩国人创业消费居住文化中心;依托东方硅谷园,推进美国信必优集团和益昂通讯集团投资服务外包项目建设,扶持科技创新中心内企业拓展服务外包业务,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服务外包基地,打造威海市服务外包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开发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

开发区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来实现区内高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到2007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5.5亿元、同比增长24%,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造船、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化发展。

为促进科技创新保持高速良性发展,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实施了《专利申请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和《科技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获得专利的科技人员给予经费补助,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在区内企业实施。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实行滚动使用,引导区内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大力扶持科技人员进行自主发明创造。开展技术培训、产学研先进企业评选等活动,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技院、青岛大学等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1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3家。节能镀膜玻璃、电子显示屏、新兴医药、生物技术应用、纳米材料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每年有近10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科级成果鉴定,并获得多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

构筑创新平台,催生竞争优势是该区推进创新型经济新区建设的重要措施。先后设立了科技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威海市首个专门为韩资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孵化器。其中,威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建设具有浓郁创新文化的国际一流创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各合作方的综合优势,致力于船舶制造、港口信息管理、软件信息等行业留学人员企业的入驻援助和对接服务。目前,有36家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借助这一平台入驻,其带来的前沿高新技术也正在陆续与本土企业进行对接。2007年,又创建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省级创新平台。

在实施科技兴企、科技兴区的同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紧营造企业“群山争峰”的攀升态势,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2006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的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著名商标的企业和经营者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2007年又出台了《关于奖励贡献突出企业经营者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培育扶持大型商业批发零售企业的试行意见》。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支持,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加8个,达到175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同比增加5个,达到40个;上交税金超过100万元的企业同比增加21个、达到130个,超过1000万元的增加3个、达到19个,超过1亿元的3个;新增2个山东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个山东著名商标。全区工业利税增长30.1%,达到22.6亿元;工业利润增长33.7%,达到15.4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24.4%,达到233亿元。统筹区域发展打造和谐家园

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是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懈的追求目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区内投入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教育设施方面的财力物力明显加大,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日益加强。

按照“重心下移、精力下倾、财力下沉”的布局,着力拉长“短板”,推进和谐发展。作为外向型、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高度重视土地被征用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引进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他们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区在企业就业的达到4万多人。对失去劳动能力或年老体弱人员,则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保证他们基本生活。区内凤林街道办事处杨家台村,除享受各项福利待遇外,凡年满60岁的村民每月都可领到125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象杨家台这样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农村,目前已有8个。且这项制度正在全区农村加紧推行,最终达到全面覆盖的目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全区用于医疗的财政补贴标准已由15元提高到40元。区内高标准、规范化村级合作医疗机构分布合理,形成了“10分钟医疗圈”,满足了农民的就医需求,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看病治病,接受康复保健服务。全区共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35处,新型居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94元。2007年,慈善总会接收社会直接捐款451.1万元、认捐基金2.11亿元;新建26个文化健身广场,总数达到46个。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推进农村城市化,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将23个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按照“争取三年,确保四年完成”的目标,按规划扎实推进。目前,已重点对16个村进行改造,计划开发建设十个居住组团。同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村改居进程。目前,全区的居委会已达到25个,占农村总数的37%。

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开发区教育资源已无以保证现实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将2007年确定为“教育建设年”,大量压缩城市建设投入资金和非生产性支出,大幅度增加教育的投入规模。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投资1亿多元,着力办好校舍建设、学校内部设施配备、教师培训、提高学校共用经费标准及解决部分孩子上学乘车问题和教师后顾之忧等6件实事,全面提升了区内中小学的软件和硬件质量,推动了全区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为促进区内企业健康发展,威海开发区在全区企业中广泛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通过抓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时间的规范,努力“打造和谐园区”。目前,全区多数企业建立了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全区一星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达到220个。其中,二星级达到93个,三星级达到30个,分别占创建活动范围企业的30%和10%。

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大视野,立足于统筹与整合的大战略,2006年以来,开发区全面实施了区直部门联系企业包村制度,组织14个区直部门、18个驻区单位、27家企业对全区经济薄弱村进行重点帮扶,促使区内农村均衡发展。截止目前,共为包村投入资金达420万元,引进项目43个,引进项目建设资金820万元。构建起融合联动、和谐共进的发展格局。去年以来,开发区管委因势利导,以威海紫光科技园和威海清华紫光公司为龙头,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无花果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全区已栽植无花果面积达1.5万余亩。“威海无花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计划在两三年内,全区种植无花果达到5万亩,农村户均100株以上,企业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以上,把无花果产业培植成全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2008年,该区将推进新农村建设列为

重点工作范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着力实施致富、绿化、净化、硬化、文化、教育、治水、居住、保障和平安十大工程,推动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强化以人为本打造精英团队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为本,一直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本领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在全区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勤俭、奉献、求实、争先四种精神,不断强化融合、共赢、诚信、法治、人本五种理念,努力提高服务、管理两个水平,切实增强创新能力。2007年,先后组织全体机关事业干部到威海海警训练基地接受心理体能训练,组织优秀科级干部和优秀教师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领导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到新加坡培训,组织示范村干部和新任镇村干部到青岛农业大学、苏州干部学院培训。坚持逢进必考、逢提必竞、逢缺必争原则,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竞上争先、激情创业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和部门首长问责制度,加强执纪行为的监督检查。健全树状型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部门、科室、具体工作人员,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机关工作规范创新,营造了“敬业快乐、奉献高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面向未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者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国家技术创新基地、集约型和循环型经济基地、资本密集和高效利用基地、城乡和谐发展基地和构建体制机制、管理、技术等创新型体系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文/焦真伍肖军波杨明清图/卫东)

第五篇: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南名山南太武山下,毗邻厦门,人称“第二蛇口”。201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漳州招商局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随着“海西”建设的推进,漳州招商局经济开发区必将有力推进开发区的自身发展,带动全省开发区提升发展水平。

关键词:海西;海港;区域经济

踞中国闽东南沿海富庶宝地之一隅的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端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际,成长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年代,尽天、地、人之利,扬股东、区位、岸线优势,显港口、体制、高校特色,致力于建设一个集知识经济、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滨海城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25日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漳州开发区已成功升级进入“国家队”。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以下简称漳州开发区)它是一个由多家股东合资经营的开发区。本文以漳州开发区为例,探讨开发区的经营战略,希望能通过对一个具体实例的研究来说明开发区的一些共性和发展策略的选择。

一、开发区概况

(一)背景

自1992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以来,开发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开发,以港口为龙头,狠抓基础设施配套,累计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具备了优越的投资环境。漳州开发区建港条件优越。拥有岸线28公里,其中-8米以下深水岸线长达13公里,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有条件发展成为国际中转港。区内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万吨级以上泊位和多用途泊位13个,年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这里是国家一类口岸和首批对台直航口岸之一,已开通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外贸货运航线和香港、台湾、上海、大连、青岛、深圳等集装箱航线。与之相配套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联检部门和报关行、外轮代理等管理、服务和中介机构齐全。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块位于厦门湾南岸的滨海新区也可望借势升级更进一步。招商局集团将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

(二)地理

漳州开发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厦门湾南岸,距台湾高雄港、台中港分别为140海里和120海里。

漳州开发区陆、海、空交通便捷。距鹰厦铁路漳州站47公里;开发区疏港公路连接国道324、319线及漳福、漳诏、漳龙高速公路;每日有多班车客轮、快艇往返厦门,最快只需15分钟;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1小时的路程;厦漳跨海大桥即将完工。

(三)现有的建设规划1、12年开建海底隧道

为缩短厦漳两地对外交通和区域交通距离,促进厦漳两地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连接厦门岛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厦门南通道海底隧道已列入福建省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预计将2012建设,工期为四年。

在开展海底隧道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的同时,总投资五十亿元的厦漳跨海大桥的建设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并计划四年时间建成通车。根据设计,厦漳大桥北汊主桥的桥型,将采用双塔双索面五跨连续半漂浮钢斜拉桥,主塔高227米,主跨780米,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

招商局还将投入四亿至五亿元参与连接厦深铁路的港尾铁路干线建设。项目建成后,漳州港对台湾的散货出口运力将进一步加强。此外,贯穿全区的招银疏港高速公路支线和漳州市滨海一级疏港公路也将在年内开工,为招银港区创造良好的港口集疏运环境。

2、20亿填造人工岛

与此同时,引发外界瞩目的还有开发区的人工岛项目—双鱼岛。个面积达

2.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的休闲度假、享受生活的生态人工岛,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例经营性用海、全国第一例人工岛形式用海项目,目前已完成概念性规划,计划年内全面开发。

人工岛位于漳州开发区东岸八百米处,呈双海豚造型,定位为休闲度假一体化的高尚人居岛。完成整个造岛计划需耗资二十亿元人民币,前期准备已投入

2.5亿元。该工程不仅是招商局集团唯一的填海造岛项目,亦是漳州开发区打造厦门湾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打造国际中转港

升为“国区”,漳州开发区将积极利用优越的岸线优势,加快港口开发建设。目前,招银港区8#、9#泊位工程用海已获福建省政府批准,计划于今年十月动工。8#泊位为四万吨级杂货(木材)码头,9#泊位为四万吨级通用码头。

此外,投资百亿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第四区,自2007开以来,已经完成一、二期挖山填海工作,预计建设期为五至八年。根据厦门湾港口整体规划,该区将建设成为大型散杂货中转基地和石油液化气中转基地。

开发区内的招银港区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可对金门、马祖、澎湖货运直航。至今已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十三个,其中两个十五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是福建省最大的集装箱泊位。为发展成为国际中转港,未来三年,漳州开发区将再建成九个万吨级以上泊位,使全港年吞吐能力突破五千万吨,集装箱突破两百万TEU。由于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漳州开发区可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达三十三个。

港口快速的发展也拉动了临港工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目前,开发区已逐步形成了金属制品加工、交通机械制造和粮油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共计四百多家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此落户。

4、工业城初具雏形

开发区已形成了临港工业区、行政科教商住区、高科技产业园区、港口工业区等四个功能区。目前,不仅海内外知名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已落户于开发区,去年与厦大共同创办的厦大附属实验中学也已正式开学。随着厦大附属实验小学的筹办,开发区将形成从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

而离厦大漳州校区不远处的南太武高尔夫球场也颇具名气。据说在这个全国生态环境最佳的球场打下一场球,可以看到二十多种鸟。这种依山傍海的优美环境也使厦门湾南岸成了继厦门岛之后又一人居宝地。随着厦漳大桥的兴建,开发区内的房价也开始一路水涨船高。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功能,开发区不仅要在近期建设一座以山地运动公园为定位的山地球场,而且还将以「海上伊甸园」为目标,在上述的人工岛上打造水系、酒店、博物馆等旅游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之成为中国的迪拜棕榈岛。

二、港口优势探析

(一)港口建设拉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投资是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一。漳州的发展实践证明,投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就加快。随着依港立市战略深入实施,港口建设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新生力量。

港口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厦漳跨海大桥、港尾铁路支线、滨海一级公路、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二)港口工业推动工业实力稳步增强

港口对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巨大,发展临港工业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从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港口大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工业发展呈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

(三)港口经济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撑

一港兴,就会带来一区兴、一市兴。在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发展中,我市坚持把港口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以港带城、以城促港、港城互动的发展路子,有效推动了港口经济和城市发展协调前进。

三、漳州开发区发展展望

(一)以港立城,打造“三大新天地”

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建成厦门湾南岸港航物流、临港工业、高尚人居“三个新天地”。港口是厦漳两城共同发展的纽带与基石,更是厦门湾南岸的 “立城之本”。在上月召开的“2010年厦门港口岸联席会议”上,关于加强南岸三港区的对台口岸功能、厦漳南通道项目构想、推进象屿保税区延伸到招银港区设立分区等成为重要议题。专家认为,随着上述三大项目的深入推进,开发区的港口经济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二)以湾造城,突出生态滨海特色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56.17平方公里,分为临港工业区、行政科教商住区、高校科技产业园区、港口工业区四个功能区块。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以临港工业为主体,港航物流为龙头,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的滨海新城正在崛起。

从现有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的现实状况出发,打造整体环境体系,凸显独特性和异质性,增强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目前,开发区把社区环境拟划定为“三海八园”,即以海滨、海防、海洋为主格调,建设“生态文化七组团”,即山地生态园、滨海文化园、华商娱乐园、闽南民俗文化特色园、高尔夫文化园、风华学子园和农业生态休闲园,并设“城市雕塑景观”,打造高尚的宜居环境。

(三)以市兴城,政策与人流是关键

先有 “市”还是先有“城”一直是新城发展的两难命题。通过近20年的建设历程,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市兴城”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优惠的政策和优美的环境为支撑,以吸引源源不断、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技术和人流,打造投资兴业、居住生活的生态滨海新城区。

新城的建设除了产业支撑外,更需要人才和人流的进驻才可持续发展。除了产业聚集和人才人流优势以外,开发区的城市化配套也按照高标准建设,如“双鱼岛”、山体高尔夫球场、高星酒店群等都是国际级的大手笔。根据最新修编的总体规划,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将定位为“海西对台重要港口、厦泉漳一体化和漳州中心城拓展重要区域、生态型滨海综合城区”。

参考文献:

【1】杨伟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心,2003.1.13

【2】杨涛,柳荣昌.九龙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M].厦门:鸶江出版社,1991

【3】陈月英,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评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4】秦文军 余英 张雪松,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1002一1329-2004101-0042-04

下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贵厅《调研通知》要求,现将XX开发区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开发区基本情况XX开发区于1991年6月1日(X政函【1991】14号)经省政府批准......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2专题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 (二○一一年十月)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8月,是省政府最早批准成立的5家开发区之一,是中国开发区协会会员单位。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略

    勇立潮头唱大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略发布日期:2010年03月25日作者:青海日报 萧柳回眸已经成为历史的去岁,西宁开发区在困难和机遇并存中一路走来。面对国内外经济形......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作者: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007-04-22内容提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确立民营经济在开发......

    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示范带动 突出公办引领 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XX教育体育局 XX地处宝鸡东部,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31万。全县现有学前教育......

    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一、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围绕规划抓配套,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近几年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近2亿元资金,......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样例5]

    资料来源:商务部中国投资指南网 http://www.xiexiebang.com/pub/FDI/gjjjjkfq/gjjkfqzl/fzbg/fzbg2006/default.htm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已经走过 了二十多年的风雨路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92年之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