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时间:2019-05-12 18:5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第一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作者: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007-04-2

2内容提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确立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的主体地位,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硬环境,出台鼓励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信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发区经验及对全国的启示是,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把建设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主菅经济的重要途径;创建服务型政府,从制度规范民菅经济的发展。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地处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地区。10多年来,开发区充分利用区情条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走出了一条开发区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温州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开发区建设与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温州开发区发展概况

(一)经济快速增长,总量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1992年开发区生产总值(GDP)O.51亿元,工业增加值O.43亿元,出口O.14亿美元。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54.50亿元,工业增加值35.89亿元,出口3.88亿美元。2004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4%;工业增加值45.25亿元,增长26.07%。温州开发区目前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产业格局,其中机械、服装、皮革、制笔等四大产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200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1家,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66家,开发区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也逐年提高,与2001年相比,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从3%提高到5%左右,财政总收入从4%提高到6%左右。

(二)民营经济在温州开发区得到快速发展

温州开发区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相当大,经济规模也占有绝对优势。2003年全区注册企业2327户,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的96.99%。2003年,开发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区的75.93%,2004年占78.6%。2003年开发区民营经济上缴税收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除1999年和2001年两个年份外,温州开发区民营经济上缴税收的增长率不仅高于国有经济,也高于全区经济的增长率。民营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开发区工业企业技改投资100%是民营企业投入;房地产建设投资100%是民营企业投入,民营企业创造的就业占全区的98%。

温州开发区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政策明确,措施得当,大大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发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开发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开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开发区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16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占全区工业企业户数的41.449%,2004年规模以上179家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1 23.5 9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4.56%,年产值5000万以上的48家民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9.28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53.86%,充分显示了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2004年开发区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1.3亿元,全年创利税4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成为开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温州开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政策措施

(一)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立起,就深入研究开发区发展的引资定位。开发区处在长三角地区边缘地带,交通条件差,很长时间内不通铁路和民航,仅靠低等级的公路运输,这无疑影响了外资的进入。开发区管委会认为,无论内资外资,国资民资,都是发展资本,都要全面、平等、积极地加以利用。不能等靠外资,应当利用周边环境和特殊优势,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总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温州市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其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德力西、正泰集团等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了内外并举、民营经济为主的招商引资策略,并把做好民营企业

服务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方针。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硬环境

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于温州的市情和自身的区情,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把银行借款、土地出让金和财政收入集中起来滚动使用,先后建成了水、电、通讯、交通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度、低成本达到“五通一平”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逐步推进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再开发一片,从而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面积5.11平方公里已全部开发完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200亿元,初步形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工业园区。

(三)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温州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制定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创新专项资金暂行规定》、《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用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企业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改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开展“扶优扶强“活动的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治理补助资金实施意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立区,名牌兴业”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这些政策均给以配套资金支持,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上文件主要内容有:

一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企业技改贴息,其中单个项目最高可贴息50万元。2003年开发区技改项目投资2亿元,兑现并争取上级技改贴息资金共476万元。技术改造使企业受益匪浅,如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成立5年多来历经四次技改,产值连年翻番,去年达到2.5亿元。开发区的科技三项费用优先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对创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技术开发中心的,给予一定数额匹配补助资金。二是鼓励企业创名牌。规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奖励20万元;获全国驰名商标奖励20万元;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或省著名商标奖励2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按实际咨询费用的50%予以补助,累计最高额为50万元。四是针对小企业面临的企业自身能力欠缺、市场外部环境制约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了扶持措施。大力兴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淘汰发展不力的企业,对于发展态势较好、成长性较强的企业,管委会通过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管理创新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及供地等政策杠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区内企业创造人才保障。2003年,温州开发区在向国家人事部成功申报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之后,继续申报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升了引才引智平台。为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还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各类人才。规定凡开发区评定的星级企业引进硕士、博士从事课题项目研发工作,时间满一年的,分别予以一次性补助1—2万元的研发经费;引进外国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引智资金以1:1标准匹配;引进留学高级人才长期工作的,予以一次安家补助费5万元。

(四)加强信用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市场竞每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搞好信用建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2002年7月,开发区启动以建设信用政府、评价信用企业、培育信用个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建设。开发区建立了企业信用奖惩制度,不定期地举行信用信息发布会,公布信用状况。对信用优秀的企业实行工商、税务、劳动等免检制度,并在企业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银行通过授权授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享受优惠利率。对存在信用问题的企业,则及时进行告诫教育;对信用状况差,尤其是经营行为信用差的企业,加强监管,必要时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予以曝光查处。这样,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既促进了企业上规模,提层次,增效益,培育产业排头兵,又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了企业信用建设。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开发区重视党组织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创建和支持非公企业党组织发展。首先,开发区党委成立了由党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开发区企业党工委和社区党总支,从组织上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其次,搞好“三个结合”,支持和促进非公企业发展。一是把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结合,二是把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三是把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企业文化相结合。第三,加强新时期非公企业党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变,帮助非公企业发展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第四,处理好“三个关系”,发挥监督协调作用。一是企业主与党支部书记的关系,二是企业主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三是企业内部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包括工会、青年团组织。目前开发区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84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178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开发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温州开发区实现开发区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经验与对全国的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

国务院曾于1987年在广州、1991年在上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为主、一致力”指导方针。即: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

温州开发区处于“长三角“地区边缘地带,区位条件差。并且,在建区之始,一无国家投资,二无大城市依托,三无产业基础,软、硬件环境设施差,这些均影响了外资的进入。温州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当地自发的市场经济和机制灵活的创新环境优势,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总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确立发展民营经济以推动开发区发展的方针。

随着民营经济在区内的滚动发展,一方面,逐渐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聚集的外向型群居经济。近几年来,一些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开始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技术吸收、消化、创新的主体,繁荣了园区商业环境,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外商在园区内投资成本,有利于吸引外资落户园区。在吸引众多外资企业落户园区的情况下,开发区抓住时机,根据园区内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辟出滨海园区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战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入园,高效率管理,将滨海园区建成外向度高的现代化新区。

在温州开发区发展历程中,开发区始终围绕“三为主、一致力”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适时发挥自身“长腿”(指:民营经济)的效能,同时,以“长腿”带动“短腿“(指:外资),“以民引外”,把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与外向型经济的后发优势融合为一体,把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两个市场主体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一起,推动民外合璧混合型经济大发展,走出一条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内源性经济与外源性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新路。

(二)开发区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把建设开发区作为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

1.开发区具备发展民营经济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在某区域内的发展,必须环境先行。首先,要在区域内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方便的硬环境。开发区不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达到“五通一平”(通常指通讯、给水、供电、道路、排水和土地平整)投资硬环境,甚至“七通一平”(通常在“五通一平“的基础上外加暖气和天然气)、“九通一平”(通常在“七通一平”的基础上外加卫星图像传输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硬环境,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其次还需提升民营企业在区内发展宽松的软环境。一是明确政府服务性功能。通过建立扁平式管理机构,简化审批环节,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实现项目引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项目投产运营经常性服务。二是制订和完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宽松的环境。通过修改或废除对民营经济限制的政策法规,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允许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公司法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筹集。并建设以政策性引导、商业性为主、互助性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民营经济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制定公平、稳定、协调的政策,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要解决好政出多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走样等问题。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坚决禁止“三乱”,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三是在园区内营造扶持民营企业的文化。在园区内营造“知商、亲商、安商”的价值趋向,“时刻为企业着想、替企业打开市场”的经营理念,以及开拓、创新、高效、不断超越的工作格言等。围绕“提层次、上规模、成气候、培育产业排头兵”为主题,进行扶优扶强,为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

2.开发区既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也是民营经济成长的催化器。民营经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仍需要引导、培育,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开发区通过营造优于外界的环境,在区域内给予良好的发展条件,并通过政府引导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创民营企业的风险,帮助创业者尽快地将发明和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帮助民营经济迅速形成规模。

同时,开发区也是民营企业壮大的催化器,开发区管理机构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融资、对外经济、人才服务、品牌商标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在融资方面,积极开拓思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技术改造贴息资金、孵化器专项资金、引进风险资金等多种形式,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与资金的融合,为企业建立新型融资体系。在对外经济方面,鼓励和扶持企业多渠道利用外资,并力争与国外专业公司联盟加强合作。在人才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开发区人才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和充实人才信息库,为民营经济单位和各类人才双向选择提供交流平台。引导优秀人才向民营经济聚集,向民营企业流动。在品牌商标服务上,给予重点扶持,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

(三)注重从制度上支持和规范民营经济发展

温州开发区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支持和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开发区在土地的使用、市场的准入制度和外围服务政策三方面着手,始终将民营经济与其它经济成份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在土地的使用方面,只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开发区在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最大可能满足度。开发区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兴建厂房出租给中小企业,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起步阶段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便于政府采取动态集中管理。

在准入制度上,温州开发区修改或取消了对民营经济歧视性投资限制。落户园区的民营企业在经营范围上拥有极大的空间,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均可经营;凡是允许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也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经营。

在外围服务政策方面,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项目立项、劳动用工、社会保险、资审评定、税收、用地、管理创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孵化优惠政策、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并大力开展“扶优扶强”活动,通过优先供地、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企业倾斜。并通过“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同时,开发区政府还组织在开发区内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系统,以信用立区。并通过加大市场秩序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行业自我管理的力度,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

(四)创建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温州开发区管委会从招商引资制高点——软环境方面着手,创建服务型政府。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信用政府措施、效能革命等,完善了园区内的投资软环境。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发区在建立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后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随着IS09000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导入开发区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开发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将可享受到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国内外的投资者也将享受到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同步的管理服务,为实施综合投资环境升位计划搭建起良好平台。

信用政府措施。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开展宣传、调研、整治、评选等系列活动,在开发区建立起以信用政府为先导信用体系,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修订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放开非公有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融资、土地使用、纳税、外贸等方面政策上一律实行国民待遇,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则多开绿灯,多提供方便,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了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阻碍,多协商少扯皮;并鼓励尝试、允许失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

良好的环境,使政府有较好的信用形象,打造出开发区良好的信用品牌。

效能革命。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抓住重点,实行“效能革命”,制定并实施具体项规定、制度和禁令,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篇:关于调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关于调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

地价优惠政策的通知

各局、室、直属企事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滨海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促进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地价政策优惠。

一、外资企业:外资实际到位100万美元以上(含100万美元)的企业,地价下调10%;300万美元以上(含300万美元)的,地价下调15%;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的企业,地价下调20%;超过600万美元的企业,其地价下调幅度视项目的具体情况,另行决定。

二、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省级认可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或火炬计划,并通过产品鉴定其产值占企业全部产值的50%以上的企业,生产、科研用地价格下调15%;高新企业或项目取得国家级认可或认定的,则地价下调20%。

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业用地符合上述条件享受优惠地价的,必须先按基准价支付土地款,在资金实际到位并投产后,退还优惠部分土地款。

三、其它内资企业不再享受地价下浮政策。

四、原颁发《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投资企业实行优惠地价的决定》(温开【1999】28号)、《关于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地价的实施办法》(温开【1999】46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用地优惠办法(暂行)》(温州【2000】58号)的三个规定,同时停止执行。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企业入驻基本条件及入驻程序

一、办理依据:《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项目(企业)入驻审批办法(暂行)》温开发【2001】5号。

二、基本条件:申请入驻的孵化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省、市颁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项目或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并处于研发、中试、试生产或小批量生产阶段。

三、必备资料:申请入驻的孵化企业需向创业服务中心提交入驻申请书、主要工作人员简历、身份证明、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简要可行性报告、项目技术证明材料(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查新报告等)及项目孵化计划书。

四、办理程序:创业服务中心受理孵化企业的入驻申请,会同开发区招商局、经济发展局对孵化企业进行考察评审。经同意入驻的孵化企业与中心签订培育合同,并由开发区招商局办理立项审批手续。孵化企业持立项批文办理工商、税务等公司设立手续。

五、受理地址: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园创业中心项目发展部

六、联系电话:86581007

关于《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孵化企业优惠政策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企业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温高新【2002】1号,以下简称《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孵化企业和留学生创业企业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促进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支持,总结《规定》一年来实施的情况,特制定本意见。

一、对优惠政策享有对象的确定

《规定》第二条孵化企业指根据《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项目(企业)审批办法》与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订立孵化合同的企业(含留学生创业企业)。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指留学人员在创办企业中占有不低于25%股份或在企业中担任专职高级技术或管理职务。留学人员身份按市委发【1999】124号文件第二条认定。

二、进一步完善孵化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

1、由开发区财政在科三经费中单列孵化专项资金。根据《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孵化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支持的项目,由专项资金支出。

2、简化前期审查程序,由创业服务中心对项目进行初审,经委托专家咨询、评审后,由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批准、公示后由高新办、财政局联合发文。

3、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创业服务中心利用和孵化企业接触紧密的工作特点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协调服务工作,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的日常管理。

4、针对高技术领域技术成果以专利、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情况,在孵化资金资助项目完成时可由创业服务中心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验收方式。

三、关于企业上缴税收产生的区财政留用资金的安排使用。

1、规定第七条中“留成部分”指与创业服务中心签订孵化合同当月至合同终止当月孵化企业缴纳税收(包括国税和地税)的开发区财政留成部分及创业服务中心缴纳税收的开发区财政留成部分。

2、留学生创业企业创造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全额用于支持其技术创新,其他孵化企业创造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一半用于支持其技术创新,其余一半则用于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立区,名牌兴业”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落实“质量立区,名牌兴业”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加大名牌产品发展力度,依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工商、税务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开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奖励资金,奖励创优企业。

第四条凡取得IS014000认证,符合程序、运行正常的企业,经现场考核合格后,奖励5万元。凡当年在星级企业评比中IS014000已作评比条件之一,并获得开发区信用星级企业称号的单位,原则上不再享受专项奖励,如星级企业奖励不是5万元,补足为5万元。

第五条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20万元;获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2万元。

第六条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奖励20万元;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奖励2万元。

第七条本办法实施前己被评为中国名牌、省(部)名牌产品或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在下一轮重新评定通过时,给予同等奖励。

第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立区,名牌兴业”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计划与

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区科技计划与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温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的精神和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发区科技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指根据开发区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由区科技经费支持或科技政策调控、引导,由区经济发展局制订并组织实施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及相关的科技进步活动。区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列入区科技计划,由区内企业承担,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及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项目立项实行专家评估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审批制度。

第四条项目管理实行合同制。所有项目都应当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按合同要求组织实施。

第五条计划与项目管理实行公开行政制度,拟定的项目经费支持情况向社会公示。

第六条项目经费实行零基预算制度。项目立项与经费资助分离,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立项的计划项目,可不给经费资助。

第七条计划与项目管理实行回避制度。项目行政管理人 员、咨询专家、受托从事科技中介事务的机构与项目实施有 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科技计划应突出重点、综合集成。优先支持高新技术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区域性支柱产业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及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等。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九条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科技经费资助的额度,科技计划项目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一般项目是指项目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有一定的技术创新难度,项目完成后对所在行业(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区科技经费资助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项目投资额在100-300万元之间,有较大的技术创新难度,项目完成后对所在行业(企业)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区科技经费资助在10-20万元(不含10万元)的项目;

重大项目是指项目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技术创新难度较大,项目完成后能提升所在产业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区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重大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创新技术研究及重大产业化项目,区科技经费资助在20万元(不含20万元)以上的项目。

第十条项目申请者(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工商、财政关系隶属开发区并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

2、具有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誉度;

3、项目负责人在相关专业和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项目小组成员结构合理。

第十一条申请的项目应当符合我区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第十二条申请项目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上季度末单位财务报表;

4、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三条立项程序

1、申请受理。项目申请者向经济发展局提出申请,由经济发展局科技处统一受理。

2、项目初审。由经济发展局科技处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初审的主要内容是:形式审查、查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申请单位及课题组的承担能力、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3、专家评估。由经济发展局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创新性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

4、立项。由经济发展局根据项目初审和专家评估意见,下达科技项目计划。

5、经费安排与审定。由经济发展局根据经费申请、科三预算及项目进展情况提出立项经费安排建议计划,由分管主任召集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共同审定。

6、公示。对审定项目经费安排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7、经费下达。对经公示后无异议或异议得到排除的项目,由经济发展局与区财政局联合下达科技项目经费计划。

8、签定合同。由经济发展局、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实施合同书。

第十四条建立科技计划与项目数据库,加强对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专家的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库。对在科技项目评估与验收等过程中需要专家参与的工作,实行专家随机抽调的制度。对专家每年进行必要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章实施与验收

第十六条科技项目按合同进行管理。经济发展局为甲方,项目承担单位为乙方,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第十七条重大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重点和一般项目不超过一年半。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执行合同或者需要变更合同的项目,经甲乙双方协商,做出中止、撤销或变更的决定。

第十八条项目在完成计划合同任务后应当组织验收。项目验收的组织工作由经济发展局承担。

第十九条申请项目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验收申请书;

2、项目实施总结材料(如:试制工作总结报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等);

3、涉及技术经济指标的有关证明材料(如:鉴定证书、检测报告、查新报告等);

4、项目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条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指标为依据,采取书面验收与现场验收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十一条验收程序

1、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向经济发展局提出验收申请,填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书》。

2、批复。经济发展局对项目验收申请进行批复。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不予组织验收:

(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

(二)、擅自修改合同考核指标内容;

(三)、超过原定计划合同一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且事先未作延期申请的。

3、验收。由经济发展局牵头,会同财政局,组织行业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4、结论。组织验收的部门应作出通过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结论。

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合同任务的项目应当作出通过验收的结论。对合同规定的主要任务没有完成,数据不真实的不得通过验收。有弄虚作假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经济发展局有权收回补助资金,并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二条没有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以后二年内原则上不得再申请区级新的项目。

第二十三条对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信用档案。对无正当理由不验收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合同规定要求上报项 目执行情况的项目负责人,自该合同规定应完成之日起两年内不再安排新的区级项目和不再推荐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项目。

第二十四条验收结论和承担单位信用情况在项目数据库中记录,作为以后项目立项审查的重要依据。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开发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改贴息资金

管理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技改财政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我区企业做大做强,根据《温州市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州市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申报、审核若干规定》,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贴息原则

1、以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方向,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2、发挥贴息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激发和调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的积极性。

3、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4、支持企业开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提升效益以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防治污染的技术改造。

5、立足高新技术的开发,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6、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第二条资金来源与用途

1、贴息资金由开发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并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增加。

2、贴息资金用于财政隶属开发区(包括滨海园区、龙湾园区、高新园区)的企业。

第三条申报条件

1、技改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并在开发区总区域范围内实施,一般技术改造项目 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上,技术引进项目投资在30万美元以上。

2、项目企业必须是财政关系隶属于开发区,并照章纳税的企业。

3、项目必须按技术改造管理分级权限审批或履行规定的手续。

4、项目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符合项目批准要求。

5、贴息的项目在实施期间没有重大安全事故。

第四条贴息标准

为鼓励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按项目实际投资金额计算贴息额。项目实际投资金额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和财政局联合核定。贴息率原则上掌握2-6个百分点实行最高限额控制。具体如下:

1、国家、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和开发区级重点技改项目,贴息率为3-6%。对实施技改项目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可再安排1-2年,贴息率为3-5%的贴息资金。

2、一般性技改项目,原则上安排1年。贴息率为2%。

3、技术引进项目的贴息率为3%,期限为一年。

4、已取得国家、省、市安排贴息资金的市级以上技改项目贴息率低于本办法规定的最高贴息率的,可予以补足,并可酌情给予再贴息。单个项目开发区重点骨干企业贴息额不超过50万元,一般企业贴息不超过30万元。

第五条贴息申请

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企业,在接到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联合申报通知后,向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提出贴息申 请。申请材料包括填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改项目贴息资金申请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复印件、各类借款凭证及利息清单复印件、设备购置及安装等发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会计报表等。以上资料一式二份。

第六条审批程序

1、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受理企业贴息申请后,将企业申报资料转送财政局一份,由财政局对企业财政隶属关系进行审核后,根据企业技改项目实施情况,由开发区经发局、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企业上报的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审核,确定实际投资额。

2、开发区经发局、财政局根据本办法初步确定贴息项目贴息金额。报管委会批准后,经媒体公示,下达技改贴息资金计划。

3、项目企业凭下达的文件,到开发区财政局办理技改贴息资金划拨手续。

第七条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企业收到贴息资金后,应作冲减企业财务费用处理。任何单位不得弄虚作假,伪造凭证,骗取贴息资金。对违反规定的,除将骗取的贴息资金全额收缴财政外,还要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取消其今后3个的技改贴息资格。

第八条本办法由开发区经发局和开发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组建与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提高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范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的组建、验收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发中心”主要建在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开发实体或组织。

第三条“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

1、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高新技术产品;应用高新技术对企业的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改造;对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2、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第四条研发中心申请组建条件:

l、工商、税务关系注册在开发区,并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企业;

2、申请组建研发中心的单位为市(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资源综合优势;

4、建设方向明确,目标可行。

第五条研发中心申请验收条件:

1、有固定的场所,办公面积在300m以上;

2、拥有能承担研发中心任务的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比例占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或直接从事研发人员8名以

2上),高工职称2名以上;

3、有必要的检测、测试和分析设备;

4、有充足的经费来源,研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3%以上(或企业年直接投入企业研发中心的研发经费超过80万元),财务单独列帐;

5、有合适的高新技术项目;

6、有一定的研发成果,每年至少研发1-2种新产品或新项目;

7、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六条批准组建和验收程序

1、申请单位填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申请书》一式六份及相关附件,报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组建的研发中心进行必要论证和筛选后,经批准同意组建的研发中心(筹),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发文公布。

3、研发中心组建完成并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验收的中心进行验收和考核。

第七条经验收合格后的研发中心,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发文公布并授予“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称号。开发区科技三项费用予以资金资助。

第八条对中心开发的科研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开发区科技三项费用予以重点支持。

第九条拨付给企业研发中心的科技经费补助资金,必须 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购置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原材料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

第十条研发中心在每年12月底前向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报送工作总结。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每两年对研发中心的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对名不符实或确实不能适应任务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撤消“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称号。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促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范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加快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步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原则上一年认定一批。

第三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工商、税务关系隶属开发区,并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企业;

2、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50%以上(从事纯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企业可减半);

3、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4、大专、助工以上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5%以上,直接从事研发的技术人员占10%以上;

5、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6、高新技术产品利税率超过20%。

第四条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应填写《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和其他相应资料一式六份,报送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第五条进入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申请认定高 新技术企业,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第六条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认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资料审查和综合评议,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建议名单,提交管委会分管主任。由分管主任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审议。审定名单由开发区管委会发文公布。

第七条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由管委会授予“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开发区科技三项费用按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予以奖励,并负责推荐上级高新技术企业。

第八条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每两年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有关条件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第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团建工作汇报材料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团建工作汇报材料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委

2010年8月

温州开发区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主阵地,非公有制企业高度集中,发展早、比重大。区内现有生产型非公企业5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70多家,已建团组织302个。近年来,开发区团委在区党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带团建”,立足实际、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时期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路径,拓展组织覆盖面,提升工作质量。

一、强抓组建,拓面增量,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覆盖面。

抓好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组建工作,实现拓面提质,是有效开展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非公企业的经营理念趋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组织结构、劳资关系对共青团组织接纳度小,团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安排。在非公企业开展团建工作单靠共青团自身力量推进,成效有限。为此,开发区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依靠“党政推动、工团互动、典型带动”,集中力量拓展团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两年,新建团组织达119家,全区已建有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30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80%。

1.依靠党政力量推动组建。开发区团委积极争取区党委和管委会的重视和支持,把非公企业团建纳入非公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区党委制定系列配套文件,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整体推进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每年实行的领导干部联系挂钩企业制度,将团组织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要求各职能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家企业,明确把做好企业党工团建设作为联系挂钩的主要任务列入考核。在每年举行的开发区星级企业评比中,把党工团建设任务作为前提条件,实行“一票否决”。三年来区党委先后开展非公企业党工团“组建年”、“规范年”、“党建带工建团建推进年”等活动。这些举措,使开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团建设在工作部署上整体谋划,在活动开展上同频共振,在力量组织上协调统一,在考核评价上共同开展,实现党团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有效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

2.依靠工会组织实现工团联动组建。由于工会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以及国际惯例的影响,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工作相对团组织容易推进。在开发区非公企业中,青年职工是主体,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有很大的同一性。开发区团委和区总工会基于工作对象交叉和职能相近的特点,在区级层面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工团组建工作信息互通、资源整合、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是在组建力量上联合跟进,整合工团力量,协同联系企业,在新组建工会的同时,同步推进团组织的建设。二是针对已建工会组织未建团组织的企业,依托已经建立的工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推动团组织建设,使企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在人事上相互交叉,经费上相互支持、活动上联合开展,形成工团共建,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3.依靠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组建。以点带面,做好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开发区团委把“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作为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方法,注重培养先进典型,重点做好已建团组织以及从业人员较多、规模较大,在各自行业具有龙头作用的非公企业巩固提高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目前全区已形成人本集团、金帝鞋业、特富隆集团、乔顿服饰、长江电子等25个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团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以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切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

二、转变理念,优化格局,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质量。

在非公企业内部,由于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劳资关系都是自成体系的,团组织在其中的地位还比较弱。从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与上级团组织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型的,不存在严格的上下隶属关系,传统的行政命令很难凑效。新的环境要求非公企业团组织格局和工作方式也应该不断优化和创新。

1.转变管理理念。着重突出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式转变为全方位、服务指导型。我们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团建挂钩联系制度》,确立了定人跟踪、定期回访、定期服务的“三定制度”。在工作方式上,坚持“业余、分散、小型”为主,提倡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提高活动质量。在活动空间上,要以岗位为主,以提高青工的职业技能为着眼点,激励青工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成绩。在活动时间上,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在活动内容上,坚持团组织开展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维护青年利益相结合。使团的主题活动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活动促进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建设,以服务赢得企业青年欢迎。

2.融入“一心两翼,三位一体”的大党建格局,形成党工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势。即围绕非公企业党建为核心,工团为“两翼”。在区级层面上,建立由党委办公室、总工会和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党建带团建工作;在园区层面上,按照“区域统筹、集中配置、集约共享”的方式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青年中心,与党员服务中心、工会职工帮扶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作为开展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基本平台;在企业层面,建立党工团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配合,发挥整体效应。为开发区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3.优化团组织设置格局,形成“面线点”管理网络。针对开发区“一区三园”的地域格局,开发区团委充分依据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思路,在区域化党建的工作指导带动下,先后在滨海园区、高新园区、状蒲园区成立了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形成三个工作面。由企业团干部、高素质青年代表以及热心青年事务的年轻干部组成共建委员会,实行轮值主任制,实现园区内青年事务青年自己决定和管理。并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在共建委下分层建立团队和俱乐部,实现服务多元化。在线上,根据开发区产业格局,划分服装、鞋革、电子机械等7个行业,每个行业选定1个龙头企业为代表,在行业内抓强带弱、抓大带小的形成“1+N”模式(指做好1家龙头企业团建工作,带动行业内其它企业的团建工作)工作机制。在点上,以金帝鞋业、特福隆集团、人本集团等25家为团建示范点,着重做好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这种“点线面”结合的网络有效拓展了覆盖面,强化了对非公企业青年的辐射。

三、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在实践中展示作为。

共青团组织只有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寻求最佳结合点,在实践中创造性开展活动,体现作为,发挥作用,才能赢得地位,取得发展。近年来,开发区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团组织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建功成才,较好地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通过团干部读书会、青年大讲堂、报告会等形式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引导青年员工理解岗位的重要性,珍惜工作岗位;理解企业的管理目标,支持严格管理;理解企业阶段性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引导企业青年树立爱岗敬业、岗位建功、自主创新、安全生产等意识。

2.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近年来,开发区企业团组织通过开展青工岗位培训、创新创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节能降耗、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发挥广大职工在科技兴企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3.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帮助青年员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精神愉悦地投入工作,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正是团市委和开发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开发区各级非公企业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区的非公企业团工作赢得企业主的支持和重视,赢得团员青年的信任和追随,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存在问题与下步打算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的非公团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团建工作仍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着有团员无团组织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率偏低;部分已建有团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职责任务不明确,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与企业和青年的需求不相适应,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1.拓面增量,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和提高青年职工的整体素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整体推进,不断探索发挥共青团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团的组织,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非公有制企业青年的领导,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团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加强团员的教育、服务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所有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较大企业都能建立团组织,并能正常开展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团组织;符合建团条件、规模较大(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30人以上)的企业建团率达80%;符合建团条件、规模较小(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30人以下)的非公有制企业,60%以上建立团组织或将其团员编入相应的团组织。

着重通过“四个一”工作(即在摸清开发区非公企业团建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新建一批、重组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团干部培训工作,强化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建设),逐步建立与基层党的建设相配套,与青年群体结构和流向分布相一致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按照区域性网格化党建工作和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要求,深入探索区域团组织开放互联的协作共赢机制,使组建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

2.开展“五个好”活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在非公团组织中深入开展“五个好”活动,着重突出六项重点:第一,认真开展团情大调研。通过企业认真自查,疏理本企业、单位团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情况、团干部配备、活动开展情况等基础性资料,并做好统计造册和上报工作。第二,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针对各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组织结构和团员青年分布情况,不断调整下属支部或团小组的设置。以便于工作开展、有利于青年参与为原则,创新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完善团组织结构、探索团组织吸引和凝聚团员青年的有效方式。第三、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团的各项制度,重点做好团员大会、组织生活、团费收缴、团籍管理、民主选举、团员发展、推优荐才等制度,以保证基层团组织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第四、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队伍建设。根据团章和团内有关规定,定期召开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改选团委(团支部)的委员会,真正把优秀青年党员、团员选进团的领导班子,要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团委(支部)委员会的集体力量,提升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核心凝聚力;要大力加强团员队伍的建设,认真做好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团员教育和团内推优等工作,努力打造思想上进、素质优良的团员队伍。第五、积极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按照上级团委的整体要求,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结合青年需求,经常性开展思想教育、生产突击、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等活动。第六、努力创造共青团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基层团委(团支部)要积极主动争取本企业行政和党组织的领导,把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形成党建带团建的新格局,依靠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协调帮助,解决阵地建设、团活动经费、人员、时间和制度保证等实际问题。主动积极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联系沟通,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进一步强化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兴趣小组等团的外围组织的建设,延伸团工作的手臂。按照“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思路,强化与其它团组织的共建互联,共同推进区域互动,促进活跃。

3.以“学习型团组织创建”为载体,着力提升共青团组织工作质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更加要注重加强学习。全区各级团组织要以提高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实现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活动,努力构筑全方位学习教育体系,致力于使团和青年组织有效地掌握“组织学习能力”,逐步将团组织创建成“学习型团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组织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着力打造学习型团组织,切实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理论水平、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4.切实加强领导,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组织的“活力工程”和“生命力工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格局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团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团组织务必高度重视,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掌握具体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落实力度。要加强与企业经营者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争取他们对团建工作的支持;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区域性网格化党建工作的带动下,按照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打造开放互联的协作共赢机制的区域性团建格局,为非公有制企业团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下阶段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推进非公团建工作,争取十月底以前完成团建任务数;二是青年活动中心进入试营业阶段,要围绕中心开展培训、联谊、讲座、沙龙等各项活动活跃团员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开拓服务青年的品牌化项目;三是继续举办开发区青年文化节,用文化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具体进度安排为:8月份组建团组织30家,开展联谊、讲座、沙龙各一次;9月份组建团组织30家,开展培训、联谊、沙龙各一次;10月份组建团组织10家,举办大规模新建团组织团干部培训班一期,筹备青年文化节活动;

11、12月举办开发区青年文化节,中间穿插联谊、讲座、沙龙及技能比武等活动。

第四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公寓暂行管理办法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公寓暂行管理

为解除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促进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保证开发区人才公寓(含大学生公寓,下同)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开发区人才公寓采取租赁方式,主要租赁给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商、财政关系隶属开发区的企业中各类人才居住。

第二条 入住开发区人才公寓对象由开发区组织宣传部和人力资源局负责资格审核,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和调配。

第三条 申请人须已与所在单位签有经劳动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且在开发区无住房。本人或配偶已享受过市区住房优惠政策的不得申请。

第四条 入住人才公寓的对象:

(一)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100平方米左右住房

1、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上前5名完成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2、省特级专家;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前5名完成人;钱江学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员;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省功勋教师;

(二)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80-90平方米左右住房

1、入选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人员。

2、“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席技师”获得者;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选。

3、近5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5名完成人;市突出贡献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市杰出人才与青年拔尖人才。

4、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温州市特聘专家;在我市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5、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选;近5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市“首席技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名家”等称号获得者。

6、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教育、卫生系统相当于正高职称的人才);在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开展研究以及完成研究任务后在我区工作的博士后人员。

7、在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并在市外国专家局办理《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专家。

(三)下列人才可申请入住60-80平方米住房

1、通过柔性引进、以讲学、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究等形式在我区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

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教育、卫生系统相当于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才)。

(四)与企业签订不少于5年的服务合同且已工作3年以上的具有本科学历人才可申请入住大学生公寓40-45平方米左右住房。

(五)经认定相当于上述各层次的人才或因工作特殊需要引进的紧缺人才,及其他具有高级技能,贡献特别突出的人才,参照相当层次人才标准执行。

(六)凡招商引资一事一议中已明确给予引进企业人才享受的政策,按原协议规定执行。

(七)在房源不足的情况下。

1、同等层次人才按报名先后顺序予以调配。

2、各层次套型房源可互相调剂使用。

第五条 申请程序

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条件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区组织宣传部和人力资源局审核后,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申请人需提供下列申报材料:

1、申请报告和《开发区人才公寓使用申请表》。

2、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引进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或经人力资源局备案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5、提供由房管部门出具的在开发区无住房的证明材料。

经审批后,申请人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开发区人才公寓租赁合同》,申请人凭《入住通知单》办理入住手续。

第六条 租金的减免与收取

1、符合第四条第(一)类和第(二)类中1-3条的人才,租金全免。

2、符合第四条第(二)类中4-7条的人才,享受租金70%的优惠。

3、符合第四条第(三)、(四)类的人才,享受租金50%的优惠。

4、人才公寓租金采取先缴后返的形式,每年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纪委、组织宣传部、人力资源局、财政局和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前一年租金减免进行核算后,按规定退还,相关费用由区财政局从人才专项资金中拨付至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条 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租金按评估价一年一定,签订合同时一次性收取,合同期满由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报人才领导小组复核,审核合格的续签合同。

第八条 承租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主动申请退出租赁住房:

(一)租赁合同到期;

(二)终止劳动合同或协议;

(三)租赁期间拥有其他住房的;

(四)其他需要退出的情况。

第九条 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才公寓租赁合同的签订(双方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明确)、办理入住、退租手续;负责制订租金标准;负责人才公寓装修、经营及物业管理,为入住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开发区人力资源局负责解释,并可根据运行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

稳健快发展 奋力大作为 在国家级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9月建立,1993年12月获批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1月17日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20日起运行“区街合一、以区带街”体制。现辖39个村(居),面积150.41平

方公里,人口16.75万。初步形成城北新城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城西产城融合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五大板块。致力建设国家级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世界级单体规模最大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数控成形液压、锻压、机压产业基地、中国最具特色的光伏光电产业制造基地、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一体化基地和物联如皋、智赢天下的物流基地等“八大基地”。

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潜力经济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江苏省环境优美开发区等殊荣。现有企业1000多家。综合实力位列江苏开发区第一方阵,是江苏苏中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潜力最大的开发区之一,成为如皋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创新的先导、辐射带动的基地、城市化建设的品牌、因您而变的服务高地。

开发区成立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正瞄准“勇当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更加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加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更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突出科技创新,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突出新兴产业,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比为重点突出生产性服务特色、生活性服务品质,以质量前提保总量巩固提升在全市贡献度年递增5个点以上,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现代产业特色区、宜居宜业新城区。

1.不断推进规划修编,在深化完善上求突破。围绕创新驱动、长三角一体发展、沿江沿海开发战略、上海自贸区建设、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等目标要求,修编相关规划。不断优化调整用地布局规划,深度完善产业园区规划,突出新能源汽车及汽配、电力电器、数控成形、长寿生物医药科技、智慧物流等园区的整建制规划,对产业园区规划作适当调整,同时按产业链要求进行产业规划的深化;园区及项目的要素保障注重突出以各种功能性平台规划引领平台建设,继续大力度推进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产业发展导入基金、创投风投公司、中小企业统贷平台、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的引进和建设。

2.始终抓好招商选资,在项目质态上求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拓宽招商思路,整合招商资源。积极拓展招商方式。高度关注国际知名公司、重要客商客户群、招商中介公司,更加注重驻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网络招商“多管齐下”的多元化立体招商体系,努力提升招商工作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高度聚焦重点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器等主导业态,加速产业链形成和产业集聚,高度关注欧美日韩及北上广等重点国内城市的项目转移扩张动态,加强美国塔拉哈希、深圳宝安、上海嘉定等区域对接合作。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国资央企、上市公司、行业前20强企业对接,大力承接一批对产业形成和结构优化起引领作用的旗舰型、科技型、龙头型项目。不断拓宽招商视野。力争在招才引智、招商选资、招财引税和招引总部经济、零地企业上做足文章,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关注外资项目。大力促进外资到帐,保持利用外资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3.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在建设速度上求突破。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板块,坚持以项目为载体,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挑商选资、项目投入,大力提升开发开放层次;坚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长寿食品类传统产业,鼓励传统企业发展高新产业项目,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与企业加强沟通,及时帮助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平台,积极营造有利的外围发展软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

4.有效增强园区承载力,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完善园区规划。牢固树立和谐规划新理念,将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无缝对接,突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重点新增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

施。坚持以“产业社区”、“商务公园”的理念提升载体能级,强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服务,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具体问题,确保各配套设施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并及时投入使用。

5.积极打造创新型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上求突破。坚定不移地做精做美做优城市环境。加速全域城市化,继续加快总建筑面积近285万平方米的农

民安置房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大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城北如意社区建设国际化精品高端社区,满足区内国际企业、国际人才的发展需要,并以如意社区的率先国际化为引领,积极引进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国际养老及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加速新城区域大社区的国际化步伐。同时继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城融合、互动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国际品位、个性魅力的精品工程,塑造现代开放、简约大气、精致高雅的城市气质。高起点打造城市特色。围绕吸引人气,结合农业升级,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长寿慢城主题公园,形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与自然生态为一体,城乡相连、生态互动的文化新区特色。加快发展新城总部经济。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区建设,鼓励商务办公大楼入驻新城,逐步形成以企业总部、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创新载体等综合服务为主的商务环境,从而形成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新亮点。

6.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在民生幸福提升上求突破。继续改善民生。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协调开发、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抓好开发区内企业家与产业工人两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继续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区管理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与创新方式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以及矛盾排查、预警、调处机制,建立与新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继续加强文化和法制建设。倡导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区域文化,挖掘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习俗、文化的结合发展。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和平安开发区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下载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与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州敬老院改革经验

    温州“退二进三”兴办养老院 字体:[ 大 中 小 ] 日期:2015/3/9 15:41:04 浏览次数:1589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浙江老年报 本报记者余晓叶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在养老......

    温州体育发展

    温州体育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知道温州的体育明星; 教学重点: 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教学程序: 一:温州的体育发展史 20年的纵向相比,温州在竞技体育上的投入......

    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发展现状1、台州经济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产业的起步阶段,经济总量较低,尤其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等领域,单位个数少,不能形成规......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投资置业黄金地和谐发展锦绣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对,西与内陆接壤,南可由海上连通东南亚,北与中国辽东半......

    06认真学习温州改革经验 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

    认真学习温州改革经验 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温州市的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和市委市政府《......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经验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工作经验专题报告 ——发挥开发区先导作用 建立节约集约长效机制 大连市国土房屋局: 大连开发区作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南名山南太武山下,毗邻厦门,人称“第二蛇口”。201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漳州招商局经济开发......

    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贵厅《调研通知》要求,现将XX开发区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开发区基本情况XX开发区于1991年6月1日(X政函【1991】14号)经省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