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人没了,安全第一就不存在了。蓝天白云,青草绿地,鲜花笑脸,安全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中,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以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是我国安全生产认识上的新飞跃,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安全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揭示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社会理论体系,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安全发展是安全生产领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正处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生产往往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程序和环节的复杂性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防控难度。安全生产事故是人与自然矛盾、行为与法规矛盾、利益驱动和社会责任矛盾的产物,从自然属性而言是不和谐的。面对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和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所谓和谐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统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方面因素的控制能力,使安全生产管理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和谐、政府和企业的和谐、企业和劳动者的和谐,从而提高安全水平的一种管理系统。“和谐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目标。一
第二篇:发展大讨论对我行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展大讨论对我行发展的重大意义
此次锦州银行贯彻落实“锦州发展大讨论”活动是我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立足锦州银行发展实际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锦州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解决束缚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为进一步加快锦州全面振兴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撑。锦州是锦州银行的起源地,也是锦州银行迅速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和大本营。锦州的全面振兴尤其是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锦州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在全行开展大讨论活动,严格贯彻落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全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活的必然要求。年初,总行党委认真开展了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行党支部在做好思想发动、学习教育、召开三严三实等专题民主生活会等规定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了“双密切”活动,聚焦“四风”问题,认真组织落实整改,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支行经营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展大讨论活动,也是我行适应金融改革发展新形势,应对困难挑战,实现锦州银行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尤其是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及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放开等金融改革措施的挑战,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也为锦州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在全行开展大讨论活动,针对我行目前发展存在的诸多难题,有利于解放全行员工思想,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以敏锐的眼光观察新事物,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新情况,以谦虚的态度学习新经验,以创新的精神解决新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为我行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
第三篇:浅析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
浅析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意义
耒阳市大义中心校赵小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吸收、运用科技能力很弱,这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能否把这种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前的教育现状表明农村仍处于低层次的文化结构类型,文化、生活素质较低,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也不愿意在农村工作,造成城乡文化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在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远程教育为落后的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伟大工程,它将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抉择,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促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这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任务。但是,由于经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薄弱,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很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中小学面广点多,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近几年来,城市学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发达地区城市学校已经进入城域网和校园网,广大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加深。必须看到,我国70%左右的中小学生在县城及以下的农村地区。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他们将在未来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工作和生活,如果现在不能接受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在未来社会里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就很难使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同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按照常规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有效地
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现实存在的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二、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利于突破局
限,实现资源共享。
1、突破时间与时空的局限,实现资源共享。
在实现远程教育之前,农村教师听说有讲座时,第一反应就是到某个城市参加面对面讲座,或者收看某个专家的录音、录像讲座,需要到具体的场所才能参加。农村学校要派教师去参加一天的讲座或培训,来回路上就要用去两天时间,有的边远山区都要用上5、6天时间在路上。而农村的师资力量紧缺,教学任务量大,一个老师要出差一个星期,将面临有一个班会有很多课会空堂,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今年魏书生老师到我们衡阳进行讲课,学校本欲派年青骨干老师去参加讲座,但参加时间来回要一个星期之久,课安排不下来,因而学校不得不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如今,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它往往不受时间和时空限制,只要你有学习的愿望,讲座就在身边,而且是互动性的,时间上可以更灵活的进行安排,只要想学习,远程教育可以让你随时观看专家的讲座或授课。这对于参加培训与讲座较少的边远家村地区学员来说,更是极富意义。
2、突破资金短缺的局限,实现资源共享。
大多农村学校据中心城市较远,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派一两个教师去参加讲座或培训,所涉及到一大笔包括学费、出行及食宿等方面的费用,对于他们来说,花费数目不少,可能就是一个月的开销,有的甚至是半个学期的开销,派人去参加讲座或培训非常困难。聘请高校的教授及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更是不太可能,专家授课的总成本,即包括教授或专家的讲课费、出行及住宿等方面的费用往往非常的高,经济条件给本就落后的农村地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现代远程教育完全不受经济的束缚,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电费就可以了。尤其是大批量的农村教育工作者进修,远程教育集约便捷、高效的优点则更会突出的体现出来。
三、在农村中小学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
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中教育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许多农村学校常年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农村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相对城市学校难度要更大一些。现代远程教育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也在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国际经验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
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深入应用,必然促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必将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的视野从大山、草原、田野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和海角天涯,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共同分享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
总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对未来教育发展道路的高瞻远瞩,是我国在教育布局中的主动调整,随着教育改革步步前行,层层深入,其深远意义将不容忽视。
第四篇: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
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奋斗目标,实质上也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当代就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当前,大多数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坚定的。但是,也有少数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认识模糊,信念动摇。比如,看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就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和冲击,就认为“共产主义已经失败”,对共产主义前途感到悲观失望;看到我们正在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不一样,就认为我们不是搞就会主义等等。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讲党性、原则,对一些现实总是认识模糊,精神萎靡,有的甚至跌进腐败的泥坑。因此,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必须正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共产主义失败了吗?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因此是不是等于共产主义失败了呢?答案是根本否定的。理想的实现过程,是现实按照理想的意图被改造的过程,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所以,人们向理想目标接近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节382页)小平同志这番话,振聋发聩,从历史的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二是现阶段还要不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分为不同阶段。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中,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塑造和规范自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也是如此,在构
建和谐社会当中仍然是如此。
三是当前我们还在搞社会主义吗?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决定了要完成的任务也不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这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又怎么能认为我们不是搞社会主义呢?
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实际步骤,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有了这样的认识,共产党员“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其次,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分析、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之上。”应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失败,也绝不是搞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20世纪是社会主义大发展的世纪,决不是某些“预言家”所说的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曲折、有反复、甚至倒退,但丝毫阻挡不了人类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脚步。只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才能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第三,要脚踏实地,矢志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工作。理想信念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现在的努力奋斗以及将来无数代的持续努力奋斗。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信念,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同当前火热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使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强化升华。
第五篇:发展循环经济有何重大意义02
发展循环经济有何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造纸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九五”期间我国木材年节约代用量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消费量的20%。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采用符合国际贸易中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扫清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障碍;研究建立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包括节能产品认证、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包装物强制回收利用制度,及建立相应的国际互认制度等。
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交模式。对于促进全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以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领域转变过去那种粗放式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的一种生态模式,是完全符合科学以展观要求的一种发展模式。青海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进展如何,成效如何。
二、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省任务都非常繁重,对于青海来讲任务更加繁重,柴达木盆地经过50年开发建设,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柴达木资源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把柴达木置于全国,乃至于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来审示,我们大部分处于制造业的低端,产品多是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多是采集业、挖掘业,实际上是初级加工,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来推动,到现在为止,产业链条还比较短,资源利用率不高,是比较粗放的生产方式。粗加工、初级
产品,就是层次很低,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是要依托盆地内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互相转换,最终达到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青海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中国的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排位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个田土面积来讲很不相称,一方面是我国的资源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同时,工业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国际上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气候变暖问题要求人类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必须去保护环境,正因为这样,党中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中的一个重大决策。国家把节能减排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反复召开会议,强调做好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目前,国务院已经与各省政府签定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所有的节能指标、排污指标都是刚性的要求,这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省省情看,也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青海是一个生态地位非常重要但生态功能十分脆弱的省份。第二青海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迈进。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从国际发展来看,基本上不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青海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但必须要走一条新路子。一方面要保护生态,一方面还要加快发展,因为我们的人均收入在全国还是比较低的,2006年我省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水平的65%左右,还有一百多万贫困人口要摆脱贫困,所以青海必须加快发展。从青海发展的状况来看,我们虽然是一个资源开发型省份,但全省的资源利用率只有27%。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只有29.4%,远远低于全国而能耗指标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现象若不尽快改变,我们的发展将没有出路。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降耗减排的结合点,就是要走一条以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在提高经济增长点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在减少物质消耗和提高综合利用率上下功夫,在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上下功夫,谋求以最小的环境资源成本追求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青海发展的需要。青海是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我们在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以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个生产要素方面都处于劣势。而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主导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下,以资源为依托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如何利用资源,怎么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青海的发展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优势资源,而青海资源开发利用现在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我们应该也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来开发柴达木资源,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青海属于后发展地区,后发展地区有后发优势,我们的后发优势就是用一种新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不走过去别人走过的弯路。青海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实施好资源转换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青海的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二、怎样搞好循环经济建设
从2005年4月我们提出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设想,到2005年10月27日国家六部委下发文件将柴达木盆地列为首批循环绝对经济试验区以来,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我们今天在这里开的推介会,实际上就是一年多来工作的成果。实践证明,在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是正确的、科学的,也是必然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念、全新的发展模式、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尤其象在柴达木盆地这样一个高原上,这样一个还没有多少基础的地方来搞循环经济试验,只能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探索。目前,要搞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第一,从资源禀赋出发高起点编制规划。进入国家第一批的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中,有12个都是国家或省级原有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健全的组织体系、管理机制、优惠政策、管理人员以及丰富的经验,他们这些试验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最的特点是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这些资源大多是多组分、多品种的共伴生矿,资源之间 的组合程度比较好、关联性比较强,具有循环利用资源、形成多个产业链条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衔接的现实优势。因此,除了搞好其它园区都有的一般性的规划外,更重要的是要编制好具体的、详细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进而形成若干个项目规划,在规划 中,要认真研究
资源怎样组合和配置、产业链怎样形成和衔接、产业集群怎样培育等重大课题。决不能再搞过去那种单纯的线性规划。要舍得花钱,邀请国内外有实力 的知名专业机构和名人能人帮助搞规划,既要规划源头项目,更要规划下游项目,既要规划好资源多组分提取利用、纵向延伸产业链条的项目,又要规划好能够把资源、企业、待业之间横向连接起来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整个产业的循环。如果这个规划做不好,就会千万资源浪费,有可能一个很好的组合、一个很好的链条让我们给丢掉了,丢掉一个组合、一截链条就丢掉一个大的市场,丢掉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成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搞柴达木的规划,而且要搞出更多的的产业项目,省级财政要加大投入、海西也要舍得投入,并要争取国家项目前期资金的支持,因为许多产业是国家亟需发展的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第二,依靠各方力量加快技术攻关。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件简单事情,生产能不能循环起来,产业间能不能循环起来,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育。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的突破问题,要整合各种科研力量,支持企业同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全力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要增加研发的投入,支持工业园区、主要矿区和大型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减量技术、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回收处理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等。实现能源、不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科技创新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科技人才。因此,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 的成产为契机,充分发挥研究院 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吸引人才、汇聚人才,组建循环经济研究团队,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开展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第三,创新理念,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以整个盆地为区域的园区,面积有25万平方公里之多。在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区域内发展循环经济,既不能有单纯的面积概念,不能有小区域意识,要着螁于整个盆地内各种资源之间的互相循环利用。同时,也不能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而是要着眼于资源的禀赋状况、产业链条的衔接、基础设施的条件、产业集群的结合、产业集中、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循环工业园区,实现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瞄准一流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强化招商、选商、引商工作,将招商引资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开展招商引资,不能再单纯地看数量、看总量,而是要看结构、看水平、看循环程度,坚持较高的准入门槛、较高的技术工艺、较高的环保标准,选择强势企业,选择高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真正提高招商引资的的质量,引进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投资规模大、经营实力强、产品开发能力能的企业和项目。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进以企招商,以商引商,形成一个有梯度、有浓度、有高度的多层次招商格局,吸引更多更强的外商入驻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第五,着眼于长远,发展完善基础建设。柴达木盆地地广人稀,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高州特别是资源开发地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必须加快发送这一地区的基础条件,通过政府规划、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多元筹措的方式,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能源保障系统、公用设施集中供应的污染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基础设施与工业布局相配套、与优势资源开发规划相协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道路交通要在抓好西格复线铁路建设的同时,加快格尔木到敦煌等骨干铁路的规划建设,抓好到木里、西台等地方支线铁路建设,高起点规划一批公路项目,实现公路、铁路与资源开发地的连接。要加快骨干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加快推进330和110千伏电网向西台、花土沟、肯德可克等资源地和新型矿区的延伸。把保持水的动态平衡摆在首要位置,抓好水资源的保护、治理、调配以及水得工程和建设、改造和配套,加快水权管理体制改革,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盆地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地质依据不足、兵备资源保障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要在进一步加快财政投入,开展基础性调查的同时,引导企业开展风险性勘探,加大对东昆仑、北祁连、柴北缘等重点成矿带的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