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4:1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

第一篇: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

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

摘要: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它的存在有利于从

技术上解决很多单凭人力感知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有利于从现象上综合分析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的可信度。总而言之,司法鉴定不过是在解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究竟谁在说谎。但是,这也是司法程序中,最需要分辨的问题。因而司法鉴定制度的存在于司法实践而言,是举足轻重的。自然而然,对于其现状与完善的研究也是不可懈怠的。

关键字:司法鉴定、鉴定结论、鉴定机构、诉讼

正文: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送一种活动。

而真正对于诉讼结果具有影响力的,是被确认为案件证据的鉴定结论。所谓鉴定结论,是指具有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向司法机关提供的结论性意见。鉴定结论都与案件事实有关,是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但是,鉴定结论不是对案件事实的客观记录或描述,而是鉴定人在观察、检验、分析等科学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观性认识结论。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法鉴定体制进行了规范。

1.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自侦部门除外)、司法行政部门不设立单独的鉴定机构。

2.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内的自侦部门可设立鉴定机构。

3.对社会鉴定机构实行准入制,符合《决定》规定的准入条件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组织可依法设立鉴定机构。

4.保证法官对司法鉴定结论的最终采信权。

5.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各类司法鉴定人员与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该《决定》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调整司法鉴定活动的规范,它的存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的诞生也代表着我国立法的趋向性。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鉴定机构的设立和鉴定人的资格均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立法不完善,内容太少,只有几条原则性规定,操作性差,法律用语不规范。鉴定机构自行设立,缺乏法定性;鉴定的运作各自为鉴,缺乏规范性;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不仅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加重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法院的审判难度。

二、司法鉴定的管理机构混乱。首先,司法鉴定机构多系统多层次设置,管理关系不顺。目前,我国的鉴定机构品种繁多,不仅司法机

关有,非司法机关也设有一大批鉴定机构。众多鉴定机构由于其行业或专业的特点,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这样得出的鉴定结论必然会有很大差别。其直接结果是各个鉴定结果各不相同,效力相等,使司法机关办案人员莫衷一是、难以明断,贻误侦查时机和妨害审理的顺利进行。其次,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各自设立鉴定机构,客观上造成了自侦自鉴,自诉自鉴,自审自鉴的状况,使当事人对鉴定独立性产生怀疑,有损鉴定的公正性。最后,对司法鉴定人缺乏专业化、行业化管理。司法鉴定是一项专业性、行业性很强的工作,权威性要求高,制度性要求严。现行司法鉴定体制对鉴定人员和机构缺乏统一管理、核准、注册、登记,鉴定的运作不规范。司法鉴定从业人员自由出入,各机构自定准入条件,个案审判时法官随意指定,没有做到司法鉴定人的专业化行业化管理。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作为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司法鉴定制度需要与司法制度相适应。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不断完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从而与之相适应的司法鉴定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发展,实现司法鉴定工作的科学高效公正。

一、加快司法鉴定法制建设。我国目前除了《决定》之外,没有单独成形的关于鉴定制度的法律法规,而是散落于三大诉讼法之间的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造成了司法鉴定的实务操作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这对能否出具公正科学的鉴定结论,实现司法公正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决定》作为我国司法鉴定领域的“基本法”,其有关条文都

是原则性的,我国在修改有关诉讼法案以及日后设立司法鉴定法律法规是,应充分参考《决定》的内容,实质条款更加细致化,更具有操作性。

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建立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资质的管理。我们应当要建立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的等级制度,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及业务范围,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在司法过程中的地位。其次,应加强对司法鉴定人员的管理,这对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制度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要加强建立完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管理、司法鉴定人执业管理、司法鉴定人在司法鉴定中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严格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入门门槛,还要加强后续的考核评级制度,只有保持一贯性的严谨性,才能保证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完善司法鉴定运作机制,明确各自责任。针对目前我国司法鉴定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我国司法鉴定运作机制:其一是司法鉴定的启动机制。包括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司法鉴定的决定权两方面的内容。其二是司法鉴定程序制度。包括鉴定的申请和决定、鉴定的委托、鉴定的受理、鉴定的实施、鉴定人的出庭质询等有关问题。

总之,鉴定制定是司法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司法鉴定制定的完善,才能使证据的可信度提升,从而反映出案件的客观事实,呈现真相。如此,才可以真正的在司法实践中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

第二篇:简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建议

简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建议

[摘 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切实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廖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J].审计与理财,2009(2).[2]赵耿毅.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中国审计,2008(16).

第三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亟须完善规范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亟须完善规范

(发稿时间:2010-5-11 12:08:32阅读次数:522)

本报记者 方佩岚 特约撰稿 黄彬琳

在工程建设领域,出现造价纠纷实属正常。但是出现纠纷以后打官司打到法院,如何评判造价鉴定的有效性?法官评判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就不好回答了!在日前由北京仲裁委员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共同举办的“建设工程价款纠纷案件工程造价鉴定专题研讨会”上记者获知,工程造价鉴定行业缺乏统一管理、无专门的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管理办法、鉴定机构无资质分类、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期限控制不严,这些程序上和实体上的种种不足,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大问题。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法律缺失

随着我国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迅猛发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越来越多,特别是以建设工程价结算纠纷作为主要诉因引发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北仲是全国范围内受理建设工程价款纠纷最多的仲裁机构之一,据来自北仲的仲裁员介绍,截至今年三月底,北仲受理的建筑工程案件3248件,占所有受理案件总数的20%。建筑工程纠纷的标的是292.6亿元,占总标的额的43%。其中6%的案件采用了工程造价鉴定程序。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工程造价鉴定方面的法律则相当匮乏。北京市建诚律师事务所杨景欣律师认为,长久以来,对于建设工程造价

司法鉴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在立法体系中也没有专门的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法律或行政法规,这是现行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环节中最重要的法律缺陷。

现行有效的《建筑法》对此缺乏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的实体要求及操作程序未作具体规定。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涉及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也仅只有两条,条文少,操作性不强。

据北仲秘书长王红松介绍,北仲在2000年4月份,曾起草了《关于建设工程造价委托鉴定试行办法》,后经修改,形成2004年《关于工程造价鉴定机构及其鉴定工作的暂行规定》;2005年起草《关于审理建筑工程纠纷案件造价鉴定程序的一般规范》。但这些规定只适用于北仲,而且还不很成熟。

法院判案希望评判有依据有行规

来自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介绍,他们在庭审中也有很多工程纠纷案件采用了工程造价鉴定程序。“工程造价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在法院经过质证后,是法院判案的依据。”一中院的温志军审判长如是说。

那么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应该如何启动?又由谁启动?温志军法官认为,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申请,当事人不申请时由法院指定。但现在的问题是,有责任一方不申请不缴纳费用的现象时常发生;由法院指定鉴定,当事人也怕承担费用,而法院也没有专门经费付几百万元的鉴定费。因司法鉴定的启动问题影响案件审判。

如果当事人愿做司法鉴定,什么样的鉴定机构合格?现在选择鉴定机构由高院摇号,但是由于现在各种各样的鉴定机构都有。北京二中院的崔智渝法官说,有些资产评估机构也在承揽工程造价业务,但资产评估和工程鉴定是完全不同的业务。鉴定机构从业水平、人员素质、职业道德参差不齐,有些作出的鉴定缺乏公信力,法院难以作为证据使用。

另外,鉴定人作出鉴定后不出庭给案件审理造成难度。温志军说,从道理上讲鉴定人必须出庭,鉴定结论要进行质证才能作为证据,但现在鉴定人往往给费用才出庭,可法院和当事人到底谁该给鉴定人费用,不出庭应当承担什么法律后果,没有法律依据。

有律师举出自己办的案件提问:“鉴定到底收多少费、按照什么来收费,鉴定不完备怎么补?鉴定应当在多长期限内作出?这些都不清楚。”

温志军说,问题很多,总体感觉法律制度层面缺乏对鉴定机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鉴定机构呼吁规范鉴定行为

中介呼吁出台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规范

曾做过工程咨询方面工作的姜开义认为,鉴定机构也有很多困难和困惑需要制度支持。比如,委托鉴定书中的委托范围表述不清楚。还有的当事人提交的鉴定依据资料非常混乱,混乱到一个工程四套图纸,双方当事人各一套,咨询公司手中有一套,到承建档案馆去调竣工的资料又是一套,四套图纸没有一个和现场实际情况相同;有的一个工

程几个合同,鉴定机构怎么鉴定?有的干脆是资料欠缺,只提供几个合同条款,鉴定所需要的承包范围、工作鉴定划分,合同价格的清单、工程量的规则等等,这些内容根本就不在当事人提供的合同条款中。看不到合同,如何鉴定?更严重而且普遍的是,当事人按照标准合同文本签订了合同,但都不按合同办。一个说质量有缺陷,墙给我打歪了;窗户做完了,说窗户密封不好等等,都要扣钱。拿这些东西让鉴定机构鉴定,鉴定机构不好算。另外,还有当事人不配合等问题,都让鉴定机构头痛。面对鉴定机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姜开义也希望,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指定鉴定,对鉴定机构到底该提供什么资料,也应该有个基本的规范,使鉴定机构能够真正做好司法鉴定工作。

第四篇:简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的完善

徐 罡——简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的完善

一、职务犯罪侦查与侦查监督的关系

(一)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必然性

职务犯罪侦查权,也称自侦案件侦查权(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权),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自己应当受理的案件(其范围主要包括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其他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具有受理必要性并经省级检察机关决定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职权。

将职务犯罪侦查权赋予检察机关是具有内在必然性的。原因在于:一是职务犯罪是一种权力腐败和滥用的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实施的利用、滥用以及误用人民赋予其的国家权力,侵吞国家财产,损害国家利益,或者行使职权时严重超出法律授权对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侵害的行为,其直接危害的是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如果对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则必然会形成对合法权益的侵害,因此将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于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权的职权之一。二是通过对职务犯罪范围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职务犯罪案件都具有以下特征:它们的主体都是根据法律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派或委托从事公务活动的,在国家职能活动中或者在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拥有一定权力的人;犯罪所侵害的客体都是国家管理秩序;更为重要的是,犯罪的发生是行为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或者误用权力的结果,犯罪与行为人的职务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职务犯罪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如果将职务犯罪侦查权设置于行政权之内,则彼此利害关系一致,官官相护,则监督机制必将失去其独立性,而成为行政权的依附。因此只有将职务犯罪侦查权赋予特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才能保证打击职务犯罪的公正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职务犯罪侦查与侦查监督的关系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手段。职务犯罪侦查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独立诉讼阶段,是检察机关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强有力的手段。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也明文规定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一项专门的权力制约机制。也就是说,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执行和适用法律是否合法的问题。职务犯罪行为是对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对其进行纠正是法律监督的必然要求。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正是这样一项监督手段。

职务犯罪侦查权需要接受有效监督制约。“监督者同样必须接受监督”是构建和完善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2009年曹建明检察长在主持召开高检院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中指出“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强化对自侦案件的监督制

约,强化检察队伍的素质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健全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制约机制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司法改革方向。

此外,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与国家赋予了侦查权的执法者的地位并不对等,其权利不易得到保障。职务犯罪侦查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如何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就成为监督职务犯罪侦查程序的重要内容。

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一)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内部、外部相结合的法律监督与制约机制。

职务犯罪侦查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当前的职务犯罪刑检程序基本可以概括为:“同一检察院自侦、自捕、自诉”,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8年制定了《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侦查工作内部制约机制的若干规定》,将职务犯罪侦查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检察业务职能部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纵向是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领导和监督,但是由于检察机关具有整体性和对外的一致性,难以解决其内部监督有时流于形式、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影响内部监督制约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有必要结合外部监督,确保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

职务犯罪侦查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职务犯罪侦查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社会监督,主要表现为各级检察机关依据宪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严格执行接受人大监督的各项制度,同时接受行政机关人事考核任免、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监督,检察机关自行建立的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

(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制存在的不足

实践中比较重视对案件事实和定性的把握,而轻视对程序问题的监督。具体表现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对于职务犯罪侦查案件的定性和证据把握较为严格,但对侦查程序往往认为是检察机关内部的活动,则不太重视;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中的监督主体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业务知识,对程序的监督也不易入手。制度原因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当前刑事诉讼程序中同一检察院对职务犯罪自侦、自捕、自诉的规定,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此外也有思想原因,即长期以来在司法机关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造成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

对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监督往往更注重的是事后监督,而轻视同步监督。具体表现为,侦监部门和起诉部门都是在本院侦查部门立案后或侦查终结后才能收到报送逮捕、起诉的证据材料,而此时违规或违法的侦查行为已成为既成事实,只能通过事后纠正的方式来弥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职务犯罪侦查的保密性和独立性,侦查机关往往认为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其他因素介入过多,将使侦查活动陷于被动,不利于侦破案件。

我国现有的外部监督机制虽已具规模,但外部监督中很大部分属于事后监督,易产生监督的滞后性效果;部分监督因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只停留在口头或会议上,缺乏可操作性,致使监督效果不能落到实处。因此,现行机制下的外部监督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体系的建议

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机制,应当重视更新和完善指导思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督应当实现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督的转变,不断增强职务犯罪侦查监督的主动性,彻底抛弃过去那种消极的、无奈的、形式的被动监督。

(一)纵横结合,创新内部监督机制

1、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中更好的发挥横向监督的实效

构建职务犯罪侦查全程联动机制,完成从事后监督向同步监督的转变。职务犯罪侦查的具体程序大致分为线索初查、立案(不立案)、提请决定逮捕、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撤销案件)五个阶段,除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作为侦查主体贯穿全程外,控告申诉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均涉足其中某一阶段,如控告申诉部门负责职务犯罪案件的举报线索的受理、管理工作,侦查监督部门负责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决定逮捕工作,公诉部门负责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职务犯罪侦查全程联动机制就是要求从职务犯罪侦查启动伊始,各相关部门就行动起来,对线索初查到移送起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使整个侦查程序不再是侦查部门一家之责。

初查启动报告、初查过程跟踪和初查结论审查机制。现行初查行为启动至结束只有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单方决定,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渗透到这一“程序”中去,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控。笔者认为,启动初查应制定初查方案,是否启动由检察长批准,并向移送职务犯罪侦查线索的控告申诉部门备案,消除初查行为的随意性;当初查行为正当启动之后,初查实施情况应形成书面材料,供侦查部门的指挥中心及时审查初查手段是否正当、初查目标是否明确、初查成果是否有效;最后,初查结束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后,应当由本院负责立案监督工作的侦查监督部门审核,判断立案或不立案的理由是否合法,如出现违法立案或不立案的情况,可以及时启动立案监督程序。

侦监部门捕前介入和公诉部门引导侦查机制。在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对某起案件立案侦查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在侦查部门主动要求的情形下,侦查监督部门于提请逮捕前介入侦查;同样,公诉部门也可以在侦查部门移送起诉前介入侦查。这两项介入机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要引导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确立符合逮捕标准或起诉标准的侦查方向;二是要监督侦查人员调取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调取的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三是要监督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以确保程序正义得以实现。

2、强化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纵向监督

最高检侦监厅于2009年2月起草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由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通过向各省级检察院调研和征求意见,最终定稿并确定于2009年7月起正式施行。这一举措体现出检察系统把强化上下级院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纵向监督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仔细研究该试行稿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使强化纵向监督的改革落到实处,仍需对某些细节作出更加明确、严格的规定:

根据该试行稿的规定,省级以下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由上一级检察院行使批捕权,作出的逮捕决定交由下级检察院执行,但实践中可能出现下级检察院在执行上一级检察院的逮捕决定时发现不当应当变更强制措施的,试行稿没有明确规定哪一级检察院行使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力。比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执行检察院作出的逮捕决定时,发现逮捕措施不当应当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的,可以自行变更,事后通知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院即可,据此有一种意见认为,下级检察院发现逮捕不当,可以自行做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但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情形不能一概而论,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批捕权上提是为了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体现了检察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此应当在程序上限制下级检察院随意变更上级检察院的逮捕措施,捕后变更逮捕措施应当由执行逮捕决定的下级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后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职务犯罪的批捕权上提一级后,相应的立案监督与侦查活动监督职责应当由谁履行?根据《规定》稿第十七条规定,逮捕环节的审查工作由上一级检察院承担,审查逮捕环节发现的问题也由上级院监督制约,但其它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仍由下级院侦监部门承担。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体现了改革的保守一面,使下级检察院侦监部门对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成为一纸空谈,因为举报线索由控告申诉部门直接移送自侦部门,从初查到立案(不立案)的环节完全由自侦部门掌控,除却审查逮捕环节以外,侦监部门几乎没有接触职务犯罪侦查的机会,审查逮捕是侦监部门履行法律监督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如今批捕权被提走了,下级院侦监部门从何入手监督自侦部门的侦查活动呢?与其作这样几无操作性的规定,不如索性将职务犯罪侦查活动的监督权同样上提一级,使监督职能更为完整,监督的权力更加集中,提高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强化检察机关纵向监督引发的新问题。在省级以下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批捕权上提一级的基础上,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是否应考虑采取一些措施对省级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更好的实施内部监督制约?或者采取一些措施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更全面的覆盖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批捕权上提一级为我们探索相应的改革措施开拓了视野,起诉权是否也应上提一级?自侦案件是否可以适用异地审查逮捕、异地审查起诉的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强化检察机关纵向监督引发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二)建立常态化、专门化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强化权力机关的日常监督能力。现阶段,各级人大除定期审议检察机关工作报告以外,平时对刑事司法程序监督的随意性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刑事司法程序包括职务犯罪侦查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欲监督而不知从何入手。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行使刑事司法程序监督权的机构,成员主要由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组成,除对检察机关查处重特大、有影响的要案及时行使监督权外,还可根据人大代表平时在调研或在对检察机关的报告提出的涉及刑事司法程序的问

题,侧重于某方面的专项监督和指导。

充分发挥律师对职务犯罪侦查程序的监督权和对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帮助权。律师作为法律专业工作者,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理应在法律监督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早在最高检于2004年2月20日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时,就体现出检察机关欢迎外部监督和保障人权的积极态度,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改后,律师介入刑事侦查程序的时间提前、介入程度加深,才使律师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无论侦查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执法者都应当明确,律师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虽然处在对立的地位,但不是敌对的,双方都是站在法律的天平上博弈,只有充分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才能通过律师从法律帮助、辩护的角度对案件事实和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监督。

【作者介绍】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

第五篇:4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初探

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初探

李柏勤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司法制度改革的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司法鉴定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改革呼声颇高。而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又是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为切入口,作一些探讨和思考,力求为司法制度的改革作出努力。

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探索起步较早。1998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市司法局向市政府正式行文《市司法局关于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请示》(沪司发请

[1998]9号),建议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全市的司法鉴定工作。

1998年6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沪府办发[1998]24号),《通知》指出“为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这一《通知》,比1998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复《司法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赋予司法部“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新职能,早了6天。由于上海是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家成立的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并统一管理、指导、监督司法鉴定工作,包括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被司法部称为“上海模式”。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市成立了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五年来,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有以下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探索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模式

1998年6月,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成立,2001年9月,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作了调整,目前,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一位副市长担任主任,副主任由市府副秘书长和市司法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级法院、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府法制办、市委政法委等8家单位组成,市司鉴委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内,市司鉴委的成立主要对全市司法鉴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以图改变长期以来司法鉴定多头管理、管理混乱的状况。

一是确定统一管理的目标。2001年市司鉴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目标,即“把制度创新作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本市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建立起职责明晰、结构合理、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独立统一的新型司法鉴定体制”;二是明确统一管理的内涵。即统一管理的范围包括全市所有的司法鉴定工作,包括非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和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统一管理的内容涵盖司法鉴定所涉及的领域和业务范围;三是界定统一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在接受市司鉴委对全市司法鉴定工作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司鉴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分管的鉴定职能工作,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目前,上海共有47家司法鉴定机构,因为人员、编制不同,分散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安全、卫生、教育、财政等不同部门,这就要求各主管部门对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按照各自条线的要求切实管好抓好。

二、组建上海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开展复核鉴定工作,实行司法鉴定鉴级管理

鉴级管理,即对司法鉴定的鉴定等级予以明确规定。继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成立、实行统一管理后,本市先后组建了4个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分别是1999年成立的市精神疾病和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2000年成立的市文检鉴定专家委员会,2001年成立的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成员由在各自领域颇有造诣、具有相当权威的资深专家组成,由各行业、各部门推荐,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聘请,目前共聘请专家成员144人。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初次鉴定有异议的进行复核鉴定,这样就基本上形成了两级鉴定的管理体制,即:全市各司法鉴定机构只能做初次鉴定或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对初次鉴定有异议的经司法机关或办案部门委托可提请复核鉴定,复核鉴定由市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作出。同时,明确规定复核鉴定不是终局鉴定,是否还需再鉴定由审判机关决定。这就从制度上避免了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发生,提高了司法鉴定的质量和公正。

三、重视建章立制工作,规范司法鉴定制度管理

几年来,针对过去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缺少规章制度、鉴定随意性比较大等问题,结合上海司法鉴定工作实际,为确保司法鉴定的客观、公正,从鉴定管理、鉴级制度到鉴定程序、鉴定委托、鉴定受理、鉴定组织、鉴定监督、鉴定信访处理、鉴定文书制作等,本市先后制定了若干个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司法鉴定工作程序》、《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办案管理暂行规定》、《上海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上海市文检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关于指定精神疾病保(所)外就医鉴定医院和鉴定机构的通知》以及《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初审》、《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审核》、《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三项行政审批事项等,目前正在审定《上海市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使司法鉴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四、加大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管理力度

一是推行司法鉴定人执业登记备案制度。在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办法及《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设有出台前,本市从2002年起率先实行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登记备案制度,规定:“现已在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登记的机构内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两年以上专业实践经历、经过司法鉴定专业培训的;现已被市司鉴委聘任的各类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经所在单位推荐,准予司法鉴定人执业登记备案,可从事相应的司法鉴定活动。二是开展对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年检注册工作。从2002年起,进行每年一度的司法鉴定机构年检注册工作,对通过年检注册的机构,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凡未经市司法行政机关年检注册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三是制作《上海市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名册》。分送本市各司法机关及仲裁机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方便办案和接受鉴定委托,同时,将《名册》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监督。四是

组织司法鉴定人进行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开展了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教育,加强对司法鉴定人的法律法规、执业理念和鉴定规范要求等培训,仅2002年来,就开展了6次司法鉴定讲座,内容有《关于司法鉴定立法及改革的思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解释》、《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的解释》、《关于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简介》、《关于出庭作证的要求》、《关于司法鉴定文书制作要求》。

五、开展司法鉴定立法调研,促进司法鉴定依法管理

随着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司法鉴定管理的立法滞后已成为制约管理工作发展和规范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司法鉴定的专门法律,有关鉴定的法律规定只是散见于诉讼法律及一些法规、规章的条文中,而且对于司法鉴定管理的内容更是严重缺乏。本市在司法鉴定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如司法鉴定管理的性质、依据、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资质、准入条件及法律责任等,就亟需通过立法来解决。

本币对地方司法鉴定管理的立法调研启动较早。2000年11月市司法局《关于制定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的立项报告》正式行文上报市人大和市政府。2001年、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调研项目。期间,2001年4月,本市司法局关于对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性质的问题专门请示司法部,司法部于6月在《关于对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和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性质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司法鉴定实施制度,如司法鉴定机构及机构的设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及资格的取得、司法鉴定的具体程序,则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可以由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予以规范”,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立法的进程。

2003年,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在“2003年审议法规草案计划”中已将制定《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目前,《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经反复修改,已形成第七稿(草案),共分八章五十条,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能尽快出台。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仅是司法鉴定制度的组成部分,司法鉴定制度包括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等构成的制度体系。本市对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探索刚刚起步,几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碰到许多困扰和问题,如:司法鉴定的性质、司法鉴定的体制、司法鉴定的职能划分、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司法鉴定的质证、认证等,有的涉及到司法体制,有的又涉及到诉讼制度。因此,要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必须把它融入于司法鉴定制度创新、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舞台中才能实现。改革任重而道远。为此,笔者作如下建议:

(一)加快司法鉴定立法的步伐。全国人大代表对司法鉴定的立法呼声很高,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有8个代表团的266名代表、五次会议有7个代表团的234名代表提出司法鉴定立法议案。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建议尽快抓紧审议、通过该《决定(草案)》。司法鉴定管理问题仅仅是司法鉴定制度的一部分,之后,还应该组织力量,搞好调研加快出台《司法鉴定法》。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国家与地方立法的关系,地方立法的侧重点应是司法鉴定管理制度,而不是司法鉴定制度;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市通过了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立法,本市也已将《上海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列入立法预备项目,地方立法与全国立法可以交叉进行,有利于推动国家立法。

(二)把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摆上议事日程。十六大指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面相对较小、涉及到鉴定人员面也不大,可以作为司法鉴定制度、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先予理顺,从而逐步带动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司法鉴定机构分设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机关或部门内,管理重叠,体制不顺,公信力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应当按照“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原则来重新构造我国司法鉴定的新体制。今后应明确审判机关不得设立鉴定机构,公安和检察机关有“侦查”职能的可保留部分鉴定机构,但需对社会提供司法鉴定服务的应统一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

(三)不断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目前,司法鉴定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司法部出台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但许多配套制度和措施没跟上,致使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管理处于滞后状态,应尽快制定有关配套制度,如:司徒鉴定机构的设立、年检制度、司法鉴定机构鉴级制度、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制度等。此外,司法鉴定技术标准缺乏、鉴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鉴定收费标准。还需探索和思考的有: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制度,目前,病理鉴定、司法会计鉴定、建筑工程鉴定、知识产权鉴定等有相关的医师、会计师、评估师、建筑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等参与,司法行政机关如何与卫生、财政、专利、建委等工作主管部门相互管理、协调和配合;以及司法鉴定人协会成立后(国外许多国家都建有司法鉴定人协会),司法行政机关和协会两者结合的管理制度等,都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收稿日期:2003-09-25

【作者介绍】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处长

下载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司法鉴定的现状及完善(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罪犯改造制度现状及完善

    我国罪犯劳动改造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罪犯成为首发公民和自食其力劳动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特色的体现。......

    浅谈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现状及完善

    浅谈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现状及完善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与全球化接踵而至,甚至相互交织,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迹象。行政复议作......

    论如何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

    论如何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 摘要: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但现行的司法鉴定城西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度,如何建立司法一个完善的司法鉴定诚......

    论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主体资格制度

    论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主体资格制度内容提要:司法鉴定人作为司法鉴定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在整个司法鉴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处于目前的......

    简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简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税务审计又称税务评估、税收审计或估税、评税,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材料以及所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依据国......

    简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本站推荐)

    简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论文摘要]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的审计。税务审计在......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及完善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及完善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概念和特征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概念 研究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首先应弄清的问题就是行政监督体制的含义。行政监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及完善途径(含五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及完善途径 摘 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成为我们电力网络正常运转和稳定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继电保护还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弊端,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