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摘要: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黑奴吉姆的形象:作为一个黑奴,他既愚昧无知又奴性十足。通过吉姆的形象分析,探讨了造成他奴性与无知的原因。
关键词:无知;奴性;种族;奴隶制度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巨匠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部传世佳作,自1884 年出版以来,不断有批评家从各个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但评论的内容多集中于作品的语言与艺术特色,作品的成长主题和哈克的形象分析上。对于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黑奴吉姆的关注却普遍较少。本文试着对吉姆的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致使吉姆既愚昧无知又奴性十足的原因。
一、无知的吉姆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所塑造的吉姆,忠厚,善良,能吃苦,无疑是一个“好黑人”。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他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愚昧无知。
吉姆的愚昧主要体现在他的迷信思想上。一切超出他的理解范围的事物,他都用鬼神去解释。趁吉姆熟睡,汤姆戏弄他,把他的帽子挂到树枝上。醒来的吉姆怎么也弄不明白他的帽子怎么会从他头上跑到树上了。于是他认为是魔鬼趁着他熟睡,骑着他去周游世界,然后把他放回树下,为了告诉他是谁做的,故意把他的帽子挂到树上。汤姆在寡妇道格拉斯厨房的桌上放了五美分硬币,因为他从那拿走了三根蜡烛。吉姆认为这是魔鬼留给他的法宝,能治一切疑难杂症。他把那五美分硬币用绳子挂在脖子上,说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对着这五美分硬币嘟哝几句,就可以把魔鬼召过来。吉姆还坚信其他各种各样的迷信思想。例如:谁要是去抓鸟谁就会死;在就餐前数餐具会带来霉运;胳膊和胸前长了毛,预示着这个人会变得富有。
吉姆不仅迷信,而且无知。哈克告诉他,美国人和法国人说的语言是不同的,美国人说的是美国话而法国人说的是法国话。吉姆根本就无法理解哈克所说的这一切。既然哈克说法国人不是猫也不是狗,同美国人一样属于人类,那“该死的他为什么不好好的说话呢?”(马克·吐温,2001 :109)在他看来,美国人是“人”,所以美国人讲的话是“人话”,既然法国人也是“人”,那他们就得讲美国人说的“人话”而不是别的什么。他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这些不同的语言都是“人话”。
二、奴性的吉姆
但是,让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吉姆的奴性。吉姆在小说中的表现可谓是奴性十足。他有妻子和两个孩子,但他长期一个人在沃森小姐的农场上干活。他对这种状况毫无怨言,任由沃森小姐剥削他的劳动力。如果沃森小姐信守诺言,没有试图将吉姆卖到新奥尔良去,吉姆也许会在沃森小姐的农场上度过他的后半生,继续为沃森小姐卖命。在吉姆逃跑的过程中,他总是称哈克为“宝贝”,当他以为哈克在大雾中走失了,甚至还为此感到心如刀绞。途中他们遇到了国王和公爵,国王和公爵命令他和哈克轮流守夜。每次轮到哈克守夜的时候,他总是不叫醒他,而是不声不响替他值班。他是黑奴而哈克是白人,他非但没把白人哈克当成敌人,还把他当成生死相依的朋友,处处照顾他,帮助他。如果说哈克协助他逃跑,他待哈克友善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他对国王和公爵的顺从则无疑是奴性的表现。尽管他意识到国王和公爵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国王与公爵而只是两个不知廉耻的白人骗子,他还是尽心竭力,毕恭毕敬的为他们效劳。甚至在他们要将他卖掉的时候,他也听从他们的胡作非为,丝毫不加反抗。在他眼中,所有的白人都比他高人一等,都是他的主人,他都应该无条件的服从他们,为他们服务。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他的奴性表现得更加彻底。在费尔普斯农场上,当被锁在农场的小柴房时,只要汤姆和哈克给他提供一点点帮助,他就可以从那里成功的逃出。但是他却呆在那里,任凭自己被汤姆和哈克摆布而毫无怨言,丝毫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去争取自由。汤姆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用眼泪浇花,对着老鼠吹口琴,跟蜘蛛和花蛇睡在一起,用血写日记。一句话,在那个小柴房里,他吃够了苦头。在“帮助”吉姆逃跑的过程中,汤姆的小腿上中了一枪。喜爱冒险的汤姆对此感觉
很兴奋,并坚持要继续逃跑。吉姆却拒绝再往前走半步,坚持要先找个医生替汤姆把子弹取出来。当医生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独自将子弹取出时,藏在树林中的吉姆又自己跑了出来,给医生帮忙,并尽心竭力的照顾汤姆。结果,当他累得睡着了的时候,被医生用绳子捆着,又带回了费尔普斯农场。作为一个奴隶,他被白人当牲口般的使唤着,而在危难关头,他依然把白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甚至把白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自由更重要。
当吉姆连同受伤的汤姆被一起带回费尔普斯农场时,人们恶狠狠地咒骂他,还时不时的给他一两个巴掌。但是他却一声也不吭,甚至还假装不认识哈克,为的是哈克不被萨莉姨妈责骂。哈克帮着汤姆,让他在那个小柴房里受尽了磨难,让他背负“逃跑”的罪名,而吉姆在乎的,不是自己被误解被虐待,却是怎样保护哈克不因“帮助”他逃跑而被责骂。
在故事的末尾,汤姆说出了沃森小姐已经在遗嘱中宣布吉姆是自由人的实情,并给了吉姆四十美元,作为吉姆老老实实做“囚犯”的报酬。对于这样的结果,吉姆高兴得要死,认为长有胸毛能带来财富的预言应验了,不但忘了汤姆让他当“囚犯”使他受了很多苦,相反却把汤姆当成他的救世主。
三、无知与奴性的成因
在现代,尤其是在奴隶贸易时期,为了巩固他们对于非洲人们的统治与压迫,西方的殖民主义者捏造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各种谬论。他们宣称非洲是一块没有被开化的大陆,黑人是一个没有自己的文化,应当被欧洲的高等白人来开化教育的次等民族。这种谬论在一段时期内曾广为流传并影响恶劣。
当时,对待黑人奴隶的主要政策是愚民政策。南方的文化不仅想方设法的美化种植园的生活,并传播诸如黑人是未开化的民族,他们不能照顾自己而必须由白人来统治等观念。愚民政策竭尽所能的把黑人置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要么就诋毁黑人的文化以削弱其影响,要么就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在黑人头上。主流社会剥夺了黑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认为黑人没有接受教育的必要而只需进行一些技能训练以便更好的为白人服务。这种做法进一步强化了强加给黑人的各种观念,并使关于种族的谣言和假象保持和流传了下来。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吉姆之所以会那么愚昧无知,就是因为没有享受到任何受教育的权利。假设他跟白人一样的接受教育,他必不会象故事中表现得那么愚昧无知。当我们在嘲笑吉姆的无知时,我们应该记住是种族主义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而造成的。
在小说中,所有的白人都被种族主义所毒害。他们无视白人的痛苦,把奴隶制度看作天经地义的真理。在小说中,没有一个人完全认识到奴隶制度的不平等性。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普通人的形象。他们之中,有虔诚的基督教徒,有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相信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愿意用爱心去面对世界。但是在他们的眼中,奴隶仅仅是财富,不是人,所以奴隶不被包括在应当被平等对待的这一个群体当中。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很同情野孩子哈克,愿意用爱去包容他,把他带回家当儿子一样来教育,但是在他们眼里,吉姆仅仅是奴隶,不是人,他的幸福甚至他的生命,都不是他们应该要考虑的。
沃森小姐从来没有虐待过吉姆,但她也从来没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她剥夺他的劳动力,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她承诺不会卖吉姆,但吉姆还是听到她跟一个奴隶贩子在谈论要以800 美元将他卖到新奥尔良。吉姆远离家人,独自在沃森小姐的农场上干活。对于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沃森小姐视而不见,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甚至作品中的一些边缘白人,也认为奴隶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哈克的父亲,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为大多数白人所不齿,但他却认为蓄奴是天经地义的。他把黑人描绘成“四处徘徊,鬼鬼祟祟,罪恶滔天”(马克·吐温, 2001 : 37),还叫嚣着“为什么不把这个黑鬼抓起来去拍卖?”(马克·吐温, 2001 : 36-37)公爵和国王这两个骗子,非但不感谢吉姆和哈克给他们提供了避难所,反而把吉姆当奴隶看待,在他们缺钱的时候,以区区40 美元就把吉姆卖了。在他们眼中,吉姆仅仅是一个会说话的牲口,一件可以为任何利益就被出售的物品。
哈克是整个故事中唯一同情吉姆的人。但是哈克也未能完全摆脱种族歧视的意识。当萨莉姨妈问他是否有人因为轮船的汽缸爆炸而受伤时,哈克随口答道:“没有,死了一个黑鬼。”(马克·吐温, 2001 : 118)他尊敬吉姆,把吉姆看成是跟自己平等的人,但是在他的心目中,其他的黑人依然只是物品,不是人。当汤姆建议以一套非常复杂的营救方案去“拯救”吉姆时,哈克虽然内心中有一点点不乐意,但最终还是忽略了吉姆所要忍受的痛苦,帮助汤姆设计一系列的陷阱,使吉姆深受其苦。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哈克所看重的仍然是他跟汤姆的联盟。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哈克想要赞扬吉姆的高尚情操时,他总是以白人为参照物,比如他认为吉姆的内心跟“白人”是一样的。而他在蔑视国王和公爵招摇撞骗的不齿行为时,他认为:“如果我做了这样的事情,我就是一个黑鬼。”(马克·吐温, 2001 : 220)在他看来,白人都是高贵的,低俗肮脏的事情只有黑人才会去做。所以,潜意识里,哈克还是认为白人比黑人优秀。吉姆的奴性,也有他自己的性格方面的原因。他太顺从了而不具备任何的反抗精神。作为黑人,他接受白人比黑人优秀这一观念,从来不曾质疑奴隶制度的不合理性,更不用说意识到奴隶制度的残酷性了。虽然他也认为“沃森小姐老是挑剔我,对我可凶啦”(马克·吐温, 2001 : 194),但只要她信守承诺不曾考虑要将他卖掉,他仍然会呆在那儿为她所用。在他跟他的家人分隔得不是太远的前提下,吉姆会是一个能干顺从的好黑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他的顺从,其实是奴隶制度长期教化的结果。作为奴隶,他没有得到任何接受教育,自由发展能力的机会。他甚至都不是自己的主人而被白人所占有和掌控,他的无知和奴性是由万恶的奴隶制度所造成的。他是奴隶制度的完美产物。
四、结语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出版时,奴隶制度已被废止20 年,但是在美国南部的很多州,黑人的待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改变。面对这一社会现状,通过描述吉姆的遭遇,马克·吐温谴责了奴隶制度的不公正性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吉姆所代表的黑人所表现出来的愚昧无知和奴性十足,又表明黑人还远远没有意识到他们悲剧命运的源头,彻底消除种族歧视的道路还充满了曲折与挫折。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2).[2] 洪增流.美国小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2).[3] 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8).[4]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8).[5](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6] 陈 榕.杰姆是傻瓜吗? —重读《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中杰姆的形象[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6).[7] 宫玉波,梁亚平.殉难、复仇、融合—试评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嬗变[J ].外国文学研究,2003 ,(5).[8] 黄西林.真正的黑人形象的树立—黑人形象在美国小说中三个时期的变化[J ].南方论刊,2007 ,(7).
第二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哈克是一个被所谓的“文明社会”称作“叛逆”的家伙,然而他的天性却是友好而诚实的.他的双重性格是他骨子里的传统思想与天真无邪的天性进行斗争的结果.哈克同时也是一个逃避现实主义者.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知名人士之一,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他是美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出版以后,令他成为更著名的伟大美国作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严肃的气氛比后者更为浓厚。这书成为了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因为哈克放弃服从规矩,而很多这样年龄的人正是这样想(哈克的故事背景为还有奴隶制的1850年代)。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又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顽童流浪记》)是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名著,无论从社会内容、思想意义,还是从艺术风格、语言技巧方面考虑,都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永远散发出“非常清新”的“青春气息”。他被称作美国文学界的林肯。
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优秀的演说家。
代表美国文学的世界一流作家。
他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勇士,亦是仗义执剑的骑士。
第三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形象分析
摘要:作为马克·吐温的传世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少年成长小说。旨在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放在成长小说这一领域来研究,从哈克在和杰姆逃亡旅途中不断成熟长大的角度出发,对哈克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影响其成长的人物进行分析。通过对哈克成长过程中影响其成长的人物分析,反映了哈克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成长小说;哈克;成长;成熟
一、小说背景的简介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里程碑,普遍被认为是美国成长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成长小说最初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以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6)为代表。这类小说是指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再到成年时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复杂的对其自身身份的探寻,并且在此过程中主人公最终从思想到心理都成长、成熟的经历。在美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小说都属于这类文学体裁,例如,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雄勋章》(1895)、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等等。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哈克的成长经历主要是:为了逃脱社会的约束,他从寡妇和他亲爹那里逃离出来;为了帮助杰姆成为一个自由人,他们开始了冒险的旅程。同时,在他们逃跑的过程中,杰姆经常保护和教育哈克。他们一起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哈克逐渐认识了自己和世界,并且通过这些认识走入成人世界。最终,哈克成为了一名成熟而有理性的男孩。另外,哈克在冒险历程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拒绝被“教化”、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经常渴望逃离约束等等。最重要的是主人公哈克能够根据兴趣原则来处理各种问题。他知道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哈克所有这些特点都符合一个成功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所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近百年来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二、小说人物的分析
通常来说,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其道德的成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他们从多方面教育和指导他或她的成长。毫无疑问,在本部小说中,哈克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指引,这些人在哈克的成长过程中充当着“父亲”、“母亲”的角色作用。因此,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哈克的道德成长过程,就应该对主人公哈克及哈克成长过程中影响其成长的人物进行分析。
(一)主人公:哈克的分析
在美国成长小说中,哈克贝利·费恩被认为是一个经典的人物。他不守寡妇的规矩,厌恶所谓“正确”的事情,拒绝寡妇的“教化”。但他渴望自由,想要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从陶格拉斯寡妇和他醉醺醺的“爹”处逃离出来,遇到了一个逃跑的黑奴———杰姆。在他们共同逃跑的过程中,哈克帮助杰姆摆脱白人的追捕,渐渐地改变了对黑人的偏见,最终接受杰姆并把他作为自己的朋友和“父亲”。对于哈克这样一个来自白人世界的男孩来说,他的道德成长经历了巨大的飞跃。而后,在哈克的成长旅途中,他又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对他成长产生影响的人物,他们不断地帮助哈克成长和成熟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哈克是美利坚民族的经典代表人物,他的成长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父亲角色的分析
1.爹
“爹”是哈克生理上的父亲也是本部小说中唯一与哈克有血缘关系的人。在哈克的逃跑旅程中,哈克几次提到“爹”,都是为了支撑他“偷”的家庭哲学。可以说,爹在哈克整个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尽管有限但对于哈克的成长只具有消极作用。
2.杰姆
在小说中杰姆是哈克的朋友,但他更像是哈克真正的“父亲”。他不仅照顾和保护哈克,而且在如何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成人方面,他更教授了哈克许多规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杰
姆在哈克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杰姆是哈克的朋友。在小说第十四章中,作者提到“整个下午,我们在树林子里聊天,我念书给杰姆听,过了半天通常说的好时光。我把破船里头、渡船上发生的事讲给杰姆听;…… 他讲起我进了德克萨斯以后,他怎样爬回去,想上木排,却发现木排漂走了,他差点儿死了过去。”(成时81)通过哈克所说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哈克没有把杰姆当成一个大人。尽管他们有年龄的距离,但哈克始终认为杰姆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哈克喜欢和杰姆聊天,愿意和他待在一起。对于哈克来说,杰姆是他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超过了汤姆。
第二,杰姆又是哈克的保护者。在小说第九章的结尾,哈克和杰姆发现了“一所木头房子从西边流下来。”杰姆在房子里面看到了一个死人,他对哈克说“:布过别去看他的脸———那脸太帕(怕)人了。”然后“杰姆拿了些破旧衣服罩住了他。”(成时54-55)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保护哈克,不让他伤心,杰姆告诉哈克别看那个人,因为他认出那个死人是哈克的爹。
第三,杰姆通过一些例子而不是规则去感动和教育哈克思想道德的成长和成熟。在小说第十五章中,哈克作弄杰姆,但杰姆只说在大雾中的分离是一场梦。杰姆庄重而令人感动的训斥,这更加增进了他与哈克之间关系。使哈克感到羞愧而向杰姆道歉。同时,这也是杰姆帮助哈克道德成长的突出证据。因此,尽管杰姆不是哈克真正的父亲,但他却深深地影响着哈克的成长,对哈克的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公爵”与“国王”
在小说中,“公爵”与“国王”的出现把哈克和杰姆的逃跑方式从竹筏带到了岸上。起初“公爵”与“国王”来到竹筏上时,哈克只是充当一个观察者,后来哈克也参与到了他们之中去欺骗别人。渐渐地,哈克对他的行为有了罪恶感,他把“公爵”与“国王”欺骗来的钱巧妙地还给了曼丽姐妹,并且揭露了“公爵”与“国王”的罪行。因此,尽管“公爵”与“国王”是两个骗子,但他们却以一种反面的方式教育了哈克,他们的行为让哈克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一些社会现象。
(三)母亲角色的分析
1.华珍小姐与陶格拉斯寡妇
在小说中哈克认为华珍小姐是一个严格且严厉的“母亲”。尽管她出于好心,但是方法不对。她总是说:“„别把你的一双脚放在那上头,哈克贝利‟;或者„别那样弓着背——哈克贝利——坐直了‟过不了一会,她又说„,别这样四棱八叉的,哈克贝利——为什么不学的规矩些?‟”(成时6)因此,哈克拒绝华珍小姐的教导,他认为华珍小姐的行为和教导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粗鲁的、虚伪的。以至,在加入“汤姆索亚帮”时,男孩们提出必须杀死一个“家庭”成员才能加入时,毫不犹豫地说,杀死华珍小姐。总之,尽管华珍小姐“母亲”的形象是清晰的,但是由于她教导严格,哈克最终还是选择逃离她的管束,去寻找自由。在哈克的成长过程中华珍小姐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陶格拉斯寡妇——一个有代表性的“母亲”角色,她被认为是哈克的好“母亲”。在小说第一章中,哈克就已经认为寡妇是一个好心的母亲。例如,“寡妇冲着我哭,说我是一只可怜的迷途的羔羊,还叫我好多别的名称,不过她对我没有一丁点儿恶意”。(成时5)当哈克和其他男孩在外面整夜未归时“寡妇没有责骂我,只是把衣服上的油渍和土刷干净。我看她一脸难过的样子,不由得想:只要我做得到,我要安分一阵子才对。”(成时17)在小说中,哈克对寡妇因感到惭愧而想安分一阵,说明寡妇通过表扬和博得同情心来教化哈克成为一名绅士的教育方法对哈克的成长是积极的,事实也证明寡妇的行为和言语成功地教导了哈克。因此,她在哈克的成长过程中起的是积极的指导作用。
2.赛莉姨妈
赛莉姨妈是小说中的第三位“母亲”角色,她热情、爱交际、经常唠唠叨叨但没有恶意。当哈克第一次遇到她时,哈克假扮成汤姆索亚,但是赛莉姨妈并不知道,她对哈克的到来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并且热情地招待了他。在小说的结尾包莉姨妈告诉了她事实——哈克假扮汤姆,然而她并没有为哈克的欺骗而感到生气,她说:“嗐,还叫我赛莉姨妈好啦,我现在已经听惯啦,用不着改口。”(成时290)这反映出赛莉姨妈更能理解孩子们的作弄把戏。因此,她是一位善良的“母亲”。之后,为了从小屋里营救杰姆,汤姆和哈克在赛莉姨妈的家里偷了一些勺子,她虽然训斥了他们,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可以说她的管束对男孩们来说是松散的。因此,赛莉姨妈这一“母亲”角色,在哈克的成长历程中,并没有产生深远的影响。
3.洛夫提斯太太
洛夫提斯太太这一角色是在小说第十一章中出现的,当哈克和杰姆正在竹筏上前行的时候,哈克想要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消息,所以哈克上了划子,逆水向伊利诺伊州划去,在那儿他遇到了洛夫提斯太太——一个精明、善谈、好心的太太,她从哈克的一系列动作中,看出哈克是假扮的女孩。她及时地指出了哈克在假扮女孩中的错误动作,并告诉他男孩应该怎样去做。洛夫提斯太太的建议对哈克在成年之初确认自己的男性身份具有重要意义。从那以后,哈克再也没有假扮过女孩,甚至他刚一离开洛夫提斯太太家就摘下了遮阳帽。因此,在哈克的成长过程中,洛夫提斯太太起的是积极的“母亲“作用,她帮助哈克尽早地确认了自己男孩的身份。
综上所述,本文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放在成长小说这一领域来研究,从哈克在和杰姆逃亡旅途中不断成熟长大的角度出发,对哈克成长过程中对其成长产生影响的人物分析,可以看出哈克在和杰姆逃跑的旅途中,这些人物帮助和影响了哈克的成熟和成长,对哈克思想道德的成熟和人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ildungsroman.”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1st ed.1996.[2] 成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 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 孙胜忠.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解读,见虞建华主编《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三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美国成长小说艺术和文化表达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第四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这是继《汤姆·索耶历险记》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儿童历险的小说。这两部姐妹篇堪称马克·吐温的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耗时八年,写的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当然没有任何著作是完全真实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虚构了情节、夸大了事实。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汉尼伯镇和密西西比河沿岸,那是马克·吐温生活了14年的地方,那里富有生命气息的河流、岸边的自然景色、童年的伙伴、镇里各种的人以及发生的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带有很强自传性的小说。这部小说耗时八年,由此可见作者马克·吐温这本书的执着,对写作的执着。所以这本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可以说是马克·吐温的最优秀作品。
马克·吐温不仅是美国的著作家,还是有名的幽默家,这点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有体现,读后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书中在哈克逃亡的路上遇到了自称“国王”、“公爵”的两个骗子,虽然两人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黑人吉姆还是上当了,可是哈克确心知肚明,一路上通过几人夸张的表演骗了不少的钱。我没有像马克·吐温那样的文笔,所以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也曾经被书中所描绘的生活深深吸引过,那种自由放荡的生活仿佛成了我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可那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像书中哈克和汤姆那样的孩童的幻想罢了。在看到书中导读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在市面上读的都并不是原稿,都只是马克·吐温手稿的后五分之三,这使我相当惊讶,因为当你读书的时候并不觉得少了什么,这也使我相当好奇那五分之二的内容是什么,希望什么时候有幸能读一读那五分之二的内容。
说句老实话,我看了哈克的种种历险却并不觉得有多么的精彩,感觉比《鲁宾逊漂流记》差远了。《鲁宾逊漂流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都要离我们的生活更远的多,作者能够更加天马行空的构思很多有趣的东西,反正我看的是很有趣的。也许因为我并不了解哈克所处的环境,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得很深入,难以领略作者隐含在文字之下的东西,也许还要再读几遍?
有人认为该小说是一部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但马克·吐温本人并不承认,他在前言中提到“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它,它是专门未成年人写的。”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一个带领着大家在文学上打了一场南北战争的伟人,他的作品竟然被评为儿童文学作品。我自认文学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旨还是稍有领悟:反种族歧视、批判罪恶的蓄奴制是小说的基本思想。
当然这部小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如将一个反蓄制的英雄放在一个14岁的孩子身上,将以叶扁舟作为避风港,将吉姆的解放寄托在沃森小姐的一纸赦免令……凡此种种,表现了马克·吐温不满现实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可读之书,你不仅可以领略书中朴实的修辞,还可以领略美国蓄奴制给黑人同胞带来的疾苦,还有一个正直孩子的心。
第五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习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 国 著。
2.马克·吐温是幽默大师、小说家,也是著名。主要作品有:、等。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要描写主人公 和 的流浪故事。
4.德克萨斯大学英文教授雪莉·费舍尔·费什金撰文指出,马克·吐温曾被誉为“美国的塞万提斯”、、、、“美国的拉伯雷”。
5.2006年,英、美、澳文学界、出版界及著名媒体,通过不同方式评选出最受作家、文学家与广大读者喜爱的“世界十大名著”,美国仅有一本入选,即,理由是这本书是“ ”。
6.这部书里使用了好几种方言:密苏里州的 ;西南部边缘地区极端 ;派克郡的 ;还有最末这一种方言的四个变种。7.汤姆把强盗团伙定名为。
8.哈克贝利逃到杰克逊岛避难,在岛上他无意中遇见了。9.哈克贝利和吉姆掉到河里后,哈克被 救起。
10.哈克贝利收留了狡猾的骗子 和。
二、选择题。
1.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A 汤姆 B 吉姆 C 哈克 D 安娜 2.在强盗团伙中()当了队长。
A 汤姆·索耶 B裘·哈泼 C本·罗杰斯 D小托米·巴恩斯 3.哈克贝利·费恩被()收养做儿子。
A沃森 B玛丽 C道格拉斯
4.汤姆和“我”把盗贼藏在洞里的钱财寻摸到了,我们各得()块钱。A 3000 B 4000 C 6000 D 5000 5.汤姆·索耶管那些猪仔叫做“大块头”,管萝卜青菜叫做()。A珠宝疙瘩 B萝卜青菜 C蔬菜大王
6.有一回,汤姆派一个孩子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棍,在城里到处转悠,他管这火棍叫做()。
A火炬 B广而告之 C燃烧的火棍 7.哈克贝利冒充()设计救出吉姆。
A国王 B公爵 C汤姆
8.哈克贝利决定要到()(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
A蓄奴区 B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 C费尔普斯农场 9.()热情的提出要收养哈克贝利,但被拒绝。
A华森小姐 B道格拉斯 C费尔普斯太太 1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所描写的时代,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是()。A蓄奴制和种族歧视 B逃难 C反抗压迫
11.本书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之一,它曾被美国电影界()次搬上银幕,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
A 三 B 五 C 六 D七 12.这本书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的。
A 一 B 二 C 三
13.本书以儿童冒险经历为线索,透过()的眼睛描写资产阶级生活方式。A汤姆 B吉姆 C哈克贝利 D华森小姐
14.美国小说家()称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A堂吉诃德 B浮士德 C哈姆雷特 D海明威 15.哈克要逃离()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A文明 B黑暗 C上流
三、简答题。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
2.说说哈克贝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 马克·吐温
2.演说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
3.哈克 吉姆
4.美国的荷马 美国的托尔斯泰 美国的莎士比亚 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6.黑人方言 俚俗方言 普通方言 7.汤姆索耶帮 8.黑人吉姆 9.商人
10.国王 公爵
二、选择题
1-5 B A C C A 6-10 B C B B A 11-15 D A C D A
三、简答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