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4: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蜻蜓》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蜻蜓》教学反思》。

第一篇:《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是人音版第五单元第三课,歌唱教学。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味同年的美好。在设计本课我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设计组织教学;

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设计歌曲的新授部分;

三、重视音乐技能,体现审美价值来进行歌曲处理;

四、完成带有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为歌曲伴奏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大胆互动中创造,正确地参与评价,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本节课教学任务量安排得较满,多设计些给学生聆听感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教学内容则效果更好!

第二篇: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1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习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红蜻蜓教学反思 2

【案例再现】

师:播放音乐

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樱花》

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师:播放乐曲旋律《红蜻蜓》.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生: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师:歌曲有几个声部?

生: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师: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

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师: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师: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湘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日本歌曲《红蜻蜓》,该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传说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对自己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是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孩子们学是学会了,却唱的拖拖塌塌毫无美感。歌曲是优美的,但我却发现,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被学生优美的表现出来。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课后我寻思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书问我,“王老师,书上歌曲谱子上面那些大于小于符号是啥啊?”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问题出在这儿呢?这首歌上有许多的渐强渐弱的符号,还有唤气及延长记号。这可都是知识技能啊,在备课时,我特意的`避开了这一点。深怕踩了强调“双基“的地雷。可是,效果却如此一般,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唱出优美的感觉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第二个班里稍微说了一下强弱记号,没想到学生唱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就是有点机械,不那么自然。第三个班级我出示了一副美丽的黄昏图景,努力营造了气氛,然后做出两种不同的示范,让学生自己选择加上强弱记号和不加的那一种更好听,并且做出摸仿。在接下来的第四个班级里,我不仅将强弱记号的教学与歌曲情绪引导相结合,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上不同的强弱记号,还结合指挥的手势来让学生自行设计指挥,学生们主动多了,也来了兴趣,不仅唱出了优美,还唱出了不同的新意,唱出了那份美好。

回想这整课的教学,我先是想让学生轻负担的甚至没有负担的学唱,后却让他们感受了一次没有“味精”的大餐。后来又机械的将“力度记号”这个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让学生似懂非懂、被动接受。最后,我将“双基”放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的去让学生体验,把死的知识技能放在具体的歌曲中让学生去主动的感受和体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蜻蜓教学反思 3

一、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时要唱 i ---ng 和 o--- 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红蜻蜓教学反思 4

《红蜻蜓》是人音版第五单元第三课,歌唱教学。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味同年的美好。在设计本课我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设计组织教学;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设计歌曲的新授部分;三、重视音乐技能,体现审美价值来进行歌曲处理;四、完成带有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为歌曲伴奏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大胆互动中创造,正确地参与评价,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本节课教学任务量安排得较满,多设计些给学生聆听感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教学内容则效果更好!

红蜻蜓教学反思 5

《红蜻蜓》是一首非常优美而富有情趣的合唱歌曲,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歌谱写而成的。

针对本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听辨“小蜻蜓”的歌声熟悉两个声部的旋律,把枯燥的识谱教学趣味化。然后让学生扮演两只蜻蜓同时歌唱,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模唱等环节中把合唱旋律练习地非常熟练,为歌词的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本首歌曲的重点难点是三度音程的音准把握,后来在另一个班我设计了一条短小的三度训练曲,对歌曲后来的音准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中可根据所教歌曲量身定制一条练声曲,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将有助于学生合唱水平的大大提高。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合唱教学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中年级开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让孩子们从合唱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体验通过努力创造出的美好。

红蜻蜓教学反思 6

从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用和谐的二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艺术交融点。

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本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作为基点,联系图画对歌曲的学习展开艺术教育,进而感知并加深对童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红蜻蜓教学反思 7

《红蜻蜓》是四年级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也是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传唱很久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此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要让四年级的孩子把歌曲唱得和谐、统一,并能够唱好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范唱,让孩子们模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过聆听和模唱,大部分孩子就能够演唱第一声部的歌曲了。又通过多次跟琴练唱,第一声部演唱就很快掌握了。接下来聆听歌曲伴奏,重点聆听记忆第一声部的曲调,让学生们模唱这一曲调。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所以,很快就唱会了第一声部的曲调。为了加深他们对第二声部曲调的印象,继续聆听歌曲伴奏,并在他们聆听伴奏的同时,我跟着演唱第二声部的曲调,接着跟着我的范唱,演唱第二声部曲调,跟琴多次练习后,我们师生合作,请学生们演唱第一声部曲调,我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相互交换练习,这样和谐的二声部就“诞生”了。接着分小组填上歌词合唱歌曲,我以为孩子们能够掌握的,可是这次演唱,合唱变成了齐唱,孩子们唱着唱着就都回到了第一声部。又进行了反复练习后,终于可以“合唱”歌曲了。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

先入为主,是人们的习惯,所以,在学习歌曲时,应该先学唱第二声部,把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的学习上就好了。而且在两声部歌曲的学习中,歌曲的第一句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应重点练唱。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讨合唱课的教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传出更加多样、丰富的歌声。

红蜻蜓教学反思 8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也是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曲。全曲短小,曲调优美抒情,用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并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本首歌曲虽然短小,容易学唱,但因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况且此歌曲中包括了不少的音乐知识—中强、弱、渐强、渐弱以及换气记号,要想按照这些符号唱好歌曲不太容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处理上。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为了激发学生们学唱歌曲的兴趣,我请本年级被称为“钢琴小王子”的洪靖舜,上台来弹奏本首歌曲的变奏,接着再次聆听歌曲范唱,紧接着随着我的弹奏模唱歌曲,进而按照歌曲上的音乐符号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在此活动环节中,我首先范唱,然后再让学生们跟我模唱,并且与他们合作,以接龙的形式,完整地模唱。最后分小组、分声部,一边划拍一边填唱歌词。多次练习后,再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唱边展开丰富的联想:黄昏、晚霞、竹竿尖、蜻蜓、飞翔等,最后再次跟伴奏分声部演唱歌曲,并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边唱边做律动。和谐的歌声,优美的律动,好像一只“停歇在那竹竿尖上的红蜻蜓”,美极了!

红蜻蜓教学反思 9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另人难以忘怀。

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着手,奥特曼、叮当猫、一休哥、柯南,让学生回到了小时候看动画片的美好情景中去,并问问他们知道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哪个国家制作的。学生很快说出是日本的。

通过上面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的心情,但我并没有就让他们之间去看日本的风光,而是用柯南带他们去闯关的'游戏带他们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音准、节奏)后再去让他们欣赏日本的风光,背景音乐用《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既让学生情绪高涨有激起来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节奏难点时,直接用歌词读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点节奏。音准难点时,我采用了音阶与柯尔文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带学生唱准五度、六度音程。然后再带歌词唱,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解决难点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采用了师生接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加力度记号,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渐强、旋律下行做渐弱。

拓展部分让学生听辨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听辨出独唱、合唱、齐唱。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是一首回忆童年的歌曲,但最后好像学生只记得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了。做为音准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谱做为音准训练。歌曲的教唱环节有点形式单一了,可以多进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组唱、领唱加齐唱等。歌曲处理时,不要单单从旋律线的走向来加力度记号,而要从歌曲的歌词出发,带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用一些图片或音乐之类的配合学生理解童年的意义和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

从而用情带声,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拓展环节的合唱音乐剪点一些,时间太长学生听的有些没耐心了,也可在听的时候带学生做一些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习,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红蜻蜓 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自主学习、突破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课前导入时,伴随音乐我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回忆童年的故事,再让学生听歌曲看图片,他们听的入神,看的目不转睛,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

在歌曲中出现一些音乐知识点,如:歌曲情绪的处理、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和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需要学生理解、感受、表达出来。为此,在教学过程,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来突破歌曲教学的重点难点:1.通过聆听歌曲、观看动画思考,并回忆的童年,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激起学生对于自己的童年回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2.学唱歌词时,学生先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注意换气记号,休止符的运用),教师再用拍节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节奏,突破难点教学。

3、歌曲情绪处理时,我运用对比法教学,让学生边听、边唱、自主总结出活泼与深情两种不同情绪在力度与速度上的变化,达到了预设的歌唱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了美,表现出了歌曲的艺术美。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平等、和谐、自主快乐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习,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

第四篇:《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3——2014 第二学期

赵秀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3/4拍,并完整指挥。

2、通过歌曲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3、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红蜻蜓》。

4、把力度记号掌握,并很好的处理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双声部的配合,声音的和谐。

2、歌曲的处理。

三、歌曲分析:

《红蜻蜓》是首在日本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家山田耕作采用日本诗人三本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宫调式,共八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5—1”达三度,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的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师生问好!(提醒坐姿)

2、我们开始练声,谁来指挥?

3、声音再连贯些,美些,谁来指挥?谁来弹?用“LU”唱。

4、同学们唱的真动听呀!老师都被陶醉了,我在想,那么美的声音要是配上歌曲,那就更完美的,老师这正好有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合唱作品,可是美极了,你们想欣赏吗?

5、那我们一起快去欣赏欣赏吧!带着问题(指黑板)闭眼聆听!(录音范唱)

6、同学们听出什么了?(指示黑板)哪个国家的音乐?(日本)

7、介绍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渔产业很丰富,因为在海边的缘故,美丽的海边还生活着一种美丽的精灵(红蜻蜓),她美丽的身影把人们带到美好的童年回忆中,让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充满遐想,同学们,你们能用歌声带我回到那美丽的童年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吧!分组分工担任高低声部(交换练习)。

8、首先,老师弹一遍前四小节的旋律,同学们试着把自己声部的旋律听出来。

9、听出来了么?再听一遍,听出来的同学在心里默默的跟唱。

10、高低声部各唱一遍。

11、轻声合唱前四小节,拿出手打3/4拍子。

12、太棒了!现在看歌谱后四小节,同样听辨默唱两遍。

13、能直接合唱吗?全班试着合唱后四小节。

14、我们来完整合唱一次歌谱,注意用轻声。

15、用“LU”再合唱一遍。

16、鼓励、激励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把他们看到的美景用最强烈的情绪表达出来。

17、生朗读,师用钢琴伴奏创造意境。

18、刚才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有几个字特别的突出,读的时候也特别激动,我们把它带到歌曲中去,在唱的同时把它们强调出来。

19、我们先唱第一段,高低声部各唱一次,带上歌词。20、全班合唱第一段,提示坐姿、轻柔的声音和强调的字,词。

21、合唱第二、三段,重音突出。

22、表扬学生,全班整首歌完整的合唱一遍,注意互相聆听、配合默契、整齐、打拍子。

23、现在我们来看看旋律上方有什么?(渐强、渐弱)这是歌曲最原始的处理方式,跟我们强调的字有所不同,我们按书上的力度记号来演唱一遍,大家感觉一下哪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录音)

24、(生:不同意见)每种处理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处理都会不同,你们的处理也很有新意,让我看到的不一样的蜻蜓,仿佛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他们的身影在水边忽高忽低,轻盈又灵巧,不时飞在水面上,跳起蜻蜓点水,不时又飞到竹竿上,亭亭玉立,这样美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吧!(生拿出准备不同颜色的纱巾自由舞动)。

25、边哼鸣边舞动。

26、多美的画面,老师因为你们的歌声,被带到的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着蜻蜓的美和童年的这份纯真,完整的合唱一次吧!

27、看来你们也很激动,这样吧!同学上来指挥,老师呢!忍不住了,我要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唱,先在低声部。

28、再请指挥,在高声部。

29、太棒了,有同学想上来试试合作小合唱吗?

30、好的,今天老师开心,同学们美妙的歌声,带着老师又回到了童年,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优美动听的童谣,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童谣留到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好吗?老师要谢谢你们为我带来如此美妙的歌声,下节课见!

五、教学设计意图:

1、组织教学后,我设计的练声环节,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发挥、自己弹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协调能力。而指挥还是为他们终生考虑。让他们从小就打好基础,学习专业手法,一生受用。

2、我用和声训练导入课题。为二声部的学习做基础,使学生在之后学唱合唱作品《红蜻蜓》时轻松不少。我认为这样的导入还是很贴切主题的。

3、在学双声部旋律时,我分小节弹奏双声部。让学生听辨自己的声部及旋律 高音。这样做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音乐听力,并且同时达到学习旋律的目的。之后,在双声部旋律合作不错的情况下,我采用带字唱谱。用“1 u”合唱全曲,这为后来带入歌词打了良好基础。

4、学习歌词前,我还加入了朗读。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同时,我把它们强调的字、词在谱上标出,并要求他们在演唱中强调出来。之后再看书上的力度记号。按书上要求演唱。感受不同的处理效果。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处理歌曲方面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5、在最后我设计请几位同学饰演蜻蜓。把蜻蜓的姿态表现出来。而我就深入学生,和学生一起用“呣”唱全曲,带领同学边唱边感受蜻蜓的美。把美放在歌声中。

课后反思

1、整节课顺利完成。在进行中,学生合唱的美打动这我。在表演方面,学生也非常热情、积极,在我的引导和训练下学生最后都深受到了意境的美。并表现到歌曲中。这一切令我很欣慰。

2、在指挥方面。学生一直很努力去做好。我也很努力去教。之后的时间,我觉得还应该继续教。练下去。让他们从小就专业化。

3、整节课由于歌曲情绪的原因。相比较下,整个课堂是柔和型,而不是激动型。我思考着,柔和的歌曲能否上得出稍热闹点的气氛。相信以后我会尝试一下。

4、学生的和声已训练到一定的层次了。处理歌曲也有很大进步,应该可以开始在声音的力度表现上加更多的训练了。相信以后会是不错的合唱班。

第五篇:《红蜻蜓》教学实录及反思

【案例再现】

师:播放音乐

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樱花》

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师:播放乐曲旋律《红蜻蜓》.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生: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师:歌曲有几个声部?

生: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师: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

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师: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师: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湘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日本歌曲《红蜻蜓》,该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传说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对自己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是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孩子们学是学会了,却唱的拖拖塌塌毫无美感。歌曲是优美的,但我却发现,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被学生优美的表现出来。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课后我寻思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书问我,“王老师,书上歌曲谱子上面那些大于小于符号是啥啊?”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问题出在这儿呢?这首歌上有许多的渐强渐弱的符号,还有唤气及延长记号。这可都是知识技能啊,在备课时,我特意的避开了这一点。深怕踩了强调“双基“的地雷。可是,效果却如此一般,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唱出优美的感觉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第二个班里稍微说了一下强弱记号,没想到学生唱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就是有点机械,不那么自然。第三个班级我出示了一副美丽的黄昏图景,努力营造了气氛,然后做出两种不同的示范,让学生自己选择加上强弱记号和不加的那一种更好听,并且做出摸仿。在接下来的第四个班级里,我不仅将强弱记号的教学与歌曲情绪引导相结合,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上不同的强弱记号,还结合指挥的手势来让学生自行设计指挥,学生们主动多了,也来了兴趣,不仅唱出了优美,还唱出了不同的新意,唱出了那份美好。

回想这整课的教学,我先是想让学生轻负担的甚至没有负担的学唱,后却让他们感受了一次没有“味精”的大餐。后来又机械的将“力度记号”这个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让学生似懂非懂、被动接受。最后,我将“双基”放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的去让学生体验,把死的知识技能放在具体的歌曲中让学生去主动的感受和体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红蜻蜓》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蜻蜓》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蜻蜓》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

    《红蜻蜓》教学实录(合集)

    《红蜻蜓》课堂实录 工农小学 谢英文 一、导入主题、教唱歌曲 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小蜻蜓的歌曲。” 出示幻灯片: 师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生回答说:“《红......

    《红蜻蜓》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

    《红蜻蜓》教学设计[合集5篇]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3.相互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时光.触景生情......

    【教学设计】_红蜻蜓_音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优美深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 》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教科书第八册孟灵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歌曲。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通过二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