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合肥市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合肥市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调研组
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于2006年6月28日组织开展了合肥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工作调研。调研组由学会金辉会长带队,参加调研的有学会副会长张雪平、洪祥生、李兴旺、尹鸿钧、刘庆峰、计宝忠、刘毅、薛凌,学会副秘书长储常连、方守义以及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徐才华副院长、省教育厅高教处谷成久调研员、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刘蓉蓉等。这次调研是应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雪平同志提议进行的。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肥东县职业教育中心、规划中的合肥市磨店职业教育园区(基地),听取了肥东县政府和县教育局、肥东职业教育中心对本地、本校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情况的介绍。合肥市吴存荣市长看望了调研组全体同志,张雪平副市长向调研组介绍了合肥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市政府胡守祝副秘书长介绍了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合肥市教育局刘正亚局长、朱志明副局长就合肥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向调研组作了详细介绍,使调研组全体同志进一步了解了合肥市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以及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很有启示和收获。关于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推进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是这次调研活动的两个主题。调研组全体成员与合肥市有关领导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了认真研讨。调研组成员各自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职业教育教学、创业和企业管理的研究角度,既立足于合肥“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合肥看合肥;既遵循职教发展规律,又根据当前职教发展的形势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座落于瑶海区的磨店职业教育基地,听取了磨店乡负责人对磨店乡发展规划,重点是磨店职业教育基地远景规划的介绍。
据了解磨店职业教育基地是合肥市规划的职业教育园区之一。规划中拟将进入这个基地的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和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职业院校,有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安徽能源技术学校等省属重点中专学校,有以合肥职教中心为主体的市属工业类职业学校。磨店乡和瑶海区对职业园区的建设充满信心和期望,这个职业教育基地的建成不仅符合磨店乡和瑶海区新农村、新规划蓝图的远景,而且无疑会对“十一五”期间合肥市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成为呼应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提高合肥市工业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调研组的同志在乡政府看到了由合肥市规划局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合肥市磨店片区发展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磨店乡除了南部5个村已经划给瑶海经济开发区外,北部11个村规划成三片:南片是以纺织城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北片是素质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中片为占地7-10平方公里的职业教育基地。这块拟建中的职业教育基地除了规划图纸外,还是沿途拆迁的房屋和一片空旷的土地。目前已经确定进入基地的学校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市职教中心,总体看离职业教育基地的真正建设还相距甚远。
调研组的同志认为,2002年以来,尤其是全国第六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对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学校改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打造职教“航空母舰”,兴建职教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办学新模式明显凸现,企业参与办学与教学的意识和积极性正逐渐增强,全国职业教育大格局正日渐清晰并走向成熟。
兴建职教园区,组建职教集团是提高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有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的办学创新形式。合肥市提出创建职教基地,无疑是符合《决定》精神,符合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有远见的举措。
在研讨中,大家还为加快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步伐提出了一些建议:
1.创建职业教育基地必须明确几个基本理念:
(1)职教基地的建设要立足创新、形成特色。基地的建设不能完全套用过去大办学校园区的做法,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合理布局,有利于产教合作,有利于优势职教资源的互补,有利于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要汲取上世纪末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有益的成功做法,但必须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根据合肥市“中部崛起”“工业立市”的理念,创新职教发展的思路。通过市政府兴建职教园区的引导,打造区域性、集团性的职教平台,形成兴办职教集团的氛围,走出具有合肥职业教育特色的路子。
(2)职教基地的建设要加强统筹。《决定》明确规定,政府“要加强对职教基地发展规划、资源配臵、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基地的建设应该加强以市政府为主的统筹,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原则。市政府要统筹考虑和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职教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当前应首先解决好基地建设与城市建设的衔接,做好水、电、管、网、路等的“七通一平”,并且与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相衔接,争取将基地建设纳入省“861”滚动发展计划,得到省有关方面的支持。
(3)职教基地的建设要统一规划。要组织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学校全方位地对职教基地的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应该根据合肥市今后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确定职教基地建设的规模、入驻院校的类型、中长期的发展远景等,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只有通过充分论证的规划,才能更有利于基地建设有目标、分步骤的操作实施。
2.建设职教基地应该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基地学校的布局要与基地周边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相衔接。例如,根据合肥市“十一五”规划,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瑶海工业园等为主体构建的东北工业组团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轻纺、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那么进入磨店职教基地的省、市职业院校及其主体专业就应与省、市在这一片地区产业的发展相配套。这种布局将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2)要处理好进入基地学校的新、旧校区的关系。要出台有利于进入基地的院校新校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入驻基地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要保证学校正常的办学,因此,对于进入基地院校的原有校区的臵换问题,应充分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和稳定的教学秩序。对于旧校区臵换所得,除去臵换运作成本外,应全部用于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基地的建设应当在政府直接领导下,打造好职业教育发展的优质平台,引导学校进入基地做大、做强、稳定发展。
(3)要处理好省、市学校与基地建设的关系。合肥市具有省级以上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优势,尽管这些院校不隶属于合肥市,但多年来为合肥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长期以来,合肥市人民政府一直把这些学校与市属学校一样看待。对于进入基地建设的学校,合肥市更应继续将他们(包括民办职业院校)都看成是合肥市的学校,在各项政策待遇上与市属职业学校一视同仁,对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一视同仁。
(4)要处理好基地建设与实施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四大工程”、“四项计划”的关系。进入基地的高职、中职、技工学校,不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在基地建设之初就要有所规划和考虑建若干个对外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符合磨店园区特色的产教合作基地,而且要早作谋划、早作安排,这样将有利于基地院校办出特色,争取得到国家和省里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同时,也要鼓励基地的院校办出各自的特色,赢得国家和省里对办学的支持。
3.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是合肥市办好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基础。合肥市过去在创办大学城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由市级高层领导与省一级有关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下面有强有力的工作指挥和具体操作的实体,整个建设统一思路、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这些经验是非常可贵的,但这些经验必须在总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过去省、市对进入大学城的学校有许多优惠、扶持政策,现在建设职教基地时应该更宽松、更优惠。近期,省内外一些城市在建设职教园区时也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江苏等地按照大职教发展、大集团建设、实施集约式发展的经验;铜陵市职教园区建设 “大集中,小分散”,公共用地(如主干道)所需资金由政府支付,职教园区建设资金多方筹措的运作模式;还有芜湖市兴办职教集团的经验等等。这些都应该融入作为合肥市职教基地建设的重要参照,可以吸收外省、外地建设职教园区有效经验,进行整合、提升,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职教基地建设、管理、发展模式。尽管
目前基地建设稍显迟缓,但只要真正抓紧而扎实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办出特色,发展得更快、更好,为合肥市“十一五”期间“工业立市”、“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撑。
4.合肥市职教基地的建设要提高办事效能、加快建设速度。建设磨店职教基地,市里从2005年就开始思考和初步论证,一年过去了,基地的道路还没有,“七通一平”还没有实现。同志们感到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仅仅停留在设想和舆论的层面是不够的。据了解,合肥市历史上曾几次错过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这次不能再失去了。应该紧紧抓住全国第六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即将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大好机遇,抓住中央政府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合肥市高职院校和省属重点中专学校集中的优势,加快合肥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职教基地建设的步伐。不少学校对于合肥市职教基地的建设是抱有期望的,也还有一些学校在观望,只有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设速度,才能增强拟入基地学校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入基地。
调研组的同志认为在基地决策之前需要充分的论证和细致的谋划,基地的建设需要统筹规划,需要有强有力的实施班子,需要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但同时大家强烈感到基地的建设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应该有高度的紧迫感,不失时机地加快实施合肥职教基地的建设。
关于推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教育局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扶持的力度,每年拿出200万专项经费对三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投入。市教育局加强力量,在每个县创办一所骨干示范型的职业教育中心,其中肥西县金桥职业高中成为国家级重点职高,长丰县庄墓职业高中成为省级重点职高。在三个县的职业教育发展中,肥东县的职业教育原有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教育局于1999年决定将原肥东师范改制为县职教中心,并采取措施促使这所学校努力办成全县职教的骨干示范学校。调研组的同志看到,经过几年的转轨、发展,肥东职教中心已初具规模,逐步确立了面向市场、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扩大了学生就业的路子,为企业输送了一批适用的人才。肥东职业教育中心已成为全县职业教育的骨干学校、省级示范职高。
肥东县教育局除了抓好县职教中心的建设外,还在一些普通高中创办职业高中班,批准了三所民办职业学校,在乡镇举办成人职业学校,通过一系列措施发展全县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
调研组的同志感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决定》还要求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说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合肥的三个县毗邻市区,发展职业教育有着其他县城所不具备的优势。以肥东县为例,县城与合肥市区东部的工业区和开发区相邻,十分有利于开展城市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十分有利于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现。但是大家看到,肥东职教中心的校园、校舍等办学的硬件设备并不比周边一些县城的职业高中差,可是五年多来学校的发展提升不快、不大。主要的原因还是办学的理念与《决定》的精神有差距,仍然没有脱离办针对高考的综合高中班,仍然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臵、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双师型”教师十分薄弱、实习实训条件几乎空白,对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缺乏明晰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
要改变这个局面,大家感到关键还是在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真正实现办学理念的转轨,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这样才能开创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调研组建议,全县除了抓好县职教中心这个龙头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各种农民培训机构的建设、重建乡镇成人文化学校,逐步构建 “一网两工程”的全县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真正承担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真正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宗旨。
参加调研的同志们感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为整个国民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奠定战略基础。上世纪90年代依靠教育所得经济效益,美国是33%,日本和法国是50%,我国是28%。这就提醒我们,要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在教育尤其在职业教育上要加快发展,大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务之急。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人才综合协调发展,我们的人才结构才会趋于合理,才能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同时,发展职业教育是体现社会公平,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所以职业教育是维护整个国家社会、个人心理稳定的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在调研的过程中,学会金辉会长一再强调,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要为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先发同志、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同志对省职成教学会开展的合肥调研都提出了指导意见。我们学会成立不久,这次调研也是学会工作的一个积极尝试,参加调研的同志都愿意为合肥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调研组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为发展合肥市职业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意见和建议仅供合肥市进一步研究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作为参考。(学会办整理)
第二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
在国家层面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1、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
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归口管理,成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或者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另一种是成立学校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2、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
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具有特定的优势:社会知名度较高,在省内外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社会所认可;具有师资上的优势,我校拥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才;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多年的校园建设和投入使我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构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鉴于我校职业学历教育的空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甄选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的办学场地和相当的师资、管理队伍以及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的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签订协议,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作为办学主体,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中专、大专两段教育,中专段为中职教育,大专段为成人专科教育,专业与中专段相同或相近;中专段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大专段学习形式为脱产或半脱产;中专段教育在中职学校进行,由中职学校负责,我校定期进行检查;大专段教育主要在我校进行,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中职学校进行,我校协助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完成中专段教育的学生可获得由中职学校颁发的中专毕业证,可选择就业或进入成教专科段学习;对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学籍且完成大专段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成教专科毕业证。
利用我校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继续开拓我校各类职业培训的宽路子。
第三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职业教育中心调研报告
2010年6月8日,应职业技术教育学老师教学安排,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来到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专业调研。主要从该校的专业设臵、师资队伍、教学实训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简短调研。
一、总体印象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位于重庆职业教育基地腹心地带,始建于1949年,前期由一所普通中学与一所职业中学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教育管理严谨,交通条件方便,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这次调研,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这方面的培养,他们为该校学生培养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年来,中职学校和生源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因此有些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和隔阂。时至今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务实。
据该校教务处主任张主任介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73人,在校生4000余人。学校开设有机电类、电子类、艺术类、计算机类共11个专业。建有机械厂、制衣厂、晋江亿盛服装培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电子实训基地等3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有校园宽带网,教师现代办公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双向教学监控系统。为增强学生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学校特色专业
永川职教中心坚持“特色铸品牌,和谐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了机电、服装、电子三大类骨干示范专业,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专业特色和“校企结合、校校联合”的办学特色,正在为创建国家级
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阔步前进。
1.机电类专业
据张主任介绍,该校现在正大力发展机电类专业,该专业现居该校骨干专业之首,学校现今拥有大量先进教学实验设备,为该专业建立优良的教学后盾。但因其作为主要发展专业,除了要求教授该专业课程的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说对老师的录用要求甚高。正因为如此,现在该专业的师资相当缺乏,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学校前期采取的方法是将电子类科目的老师,经过保送培训,再转为教机电类专业的老师。现今采取的措施是,在重庆各高校进行广泛招聘,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公招了数名机电类教师,但机电类教师在职教中心仍是相当缺乏,这为我们职教师资专业的学生敲了一个警钟,也为学生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2.服装专业
该校服装专业位居全市高职服装专业排名之首,在每年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服装设计多次荣获一等奖,和团体奖,并且还承办了2009年技能大赛服装设计比赛。该专业有很好的教学设备、教学实训基地、专业老师,但作为专业的服装设计老师还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规划。所以也给该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学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特别是与晋江亿盛服装培训中心的长年合作,让在读学生提前接受到企业培训,毕业后可直接转向异省工作,而且实训基地会派专业的师傅到校亲自指导学生,这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实训知识与经验。
3.电子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作为该校的第三大主干专业,其师资力量显然是也是比较好的,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教师虽然少,该校的大多数教师是高职毕业再通过培训然后到校任教,虽然他们只具有专科学历,但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学得更多的实际动手知识,后期学校正准备购进一批新的教学设备,使教学基础设施逐渐增强。
三、学生学习管理
1.高考升学
该校升学率较高的是建筑、财会专业。在职教师资升学方面,该校感到较为无奈,因往届的学生,仅用两年的时间来准备升学,导致升学率一直未能有所突破,从2010年起学校已经将高考升学班的教学时间改为三年制,希望以此提供给有意向升学的学生们更充裕的时间,学校对后期升学率的提升抱有信心。
2.成绩管理
该校的学生成绩仍以教委指导为主,主要是由统考科目以及技能课成级组成。统考科目成绩是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的总和,六十分为合格,不合格的同学实施补考制度,强化学生学习自学性。技能课成绩根据该专业的老师以优、良、中、差等级来评定。
3.技能培训
“不要说你学了什么,要说你会做什么。”这是该校生产实训车间的一条标语,该校的专业技能实训在高一第一学期占学期的教学总课时的50%,第二学期占教学总课时的60%,到高二时占每学期占教学总课时的70%,并且学校有许多教学实训基地,如服装厂、机电车间,为学生的技能提供了许多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中职学校除了在文化课方面继续教育之外,更看重学生技能培训。
四、学校招聘教师的要求
最后,我们从职教师资类学生的主要特点,向张主任提出了一个关于该校招聘教师的相关要求的问题,张主任说:
1.应当具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足够的经验及深厚的潜力;
2.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
3.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4.应当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有能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5.应当思维活跃、工作积极主动。
这次调研,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通过与接待我们的教务处主任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该校乃至整个永川区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并不缺乏,在前三四年,该校就已经招聘到了许多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而且近几年并未有再招聘该专业教师的打算。总的来说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中职学校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最为缺乏的主要有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的专业教师,我想这一现状能给我们职教师资学生的培养作出一定的调整,以满足社会需要出发,才能根本的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另外,从该校了解到,作为重庆职教城的永川,期后期发展不可估量,但现今的永川其80%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机电专业上,教师十分缺乏,教学设备陈旧,甚至是部分学校没有教学设备,作为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在教学设备、经费等条件的允许下,我想应该为自己以后的培训发展方向作出规划,让职教事业得到长足进步。让职教城的后期越来越有特色。
第四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肇州县教育局
2012年4月22日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肇州县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2012年有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83人。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27人,专任教师103人、大学本科80人,高级教师4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6人。专任教师能够胜任自己所教专业和技能需求。几年以来,职教中心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优秀教学点’‛、‚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受到省市县人事、教育、劳动等闭门的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一)专业设置情况
职教中心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依据就业前景进行专业设臵。停办就业前景暗淡,从业待遇低,用人市场少,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的专业。鉴于上述原因,职教中心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焊接技术、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等专业。焊接、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职教中心教 1
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
(二)成人教育与培训情况
我县职教中心与绥化卫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开设护理专业、现有学生75人。成人电大开展本专科教育共10多个专业,已累计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人才。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雨露工程‛培训、‚再就业‛培训、‚双百工程‛培训、女职工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任务。从建校至今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技工学校与各级政府、教育、劳动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进行农民工、乡村医生、劳动监察等多种类型培训,几年来共培训5000人,为我县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并成功为20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木工、瓦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认证工作。肇州是农业县,‚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棚菜、育种、林果、畜牧业确定为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职教中心将开设棚室栽培等涉农专业,为肇州县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职教中心现有电焊、美容美发、电工电子等实习实训基地4个,其中电焊实习基地可容纳80人进行实习。
(三)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的成才渠道。
职教中心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四)招生就业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现身说法,让他们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树立通过职高教育考入大学、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前景就好、通过培训就能致富并能带动一方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将子女送入我校就读;让更多的外出打工返乡人员愿意来职教中心接受职业培训;让更多学业成绩偏低的学生来职教中心寻找最好求学出路。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职教中心将5月份定为‚职教宣传月‛,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编写了《致全县初中毕业生的一封公开信》、《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深入全县初中学校,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典型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读职业学校同样前途光明。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墙体广告、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教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我县职教中心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电焊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
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严重。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我县职教中心生源‚吃不饱‛。
五是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办学条件较差缺少实验场地、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困难的的。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电子电工、汽车维修、电焊
等专业体系。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深化名师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端正、乐于奉献、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提高教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
(四)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从制度上探索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联合办学的辐射面,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在充分挖掘本地优质生源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域的联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师资交流。
第五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3、国家助学政策得到落实。政府协调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今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25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由2004年以前的2000人左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0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
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二)高起点建设县职教中心。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纳入“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应尽快抓住这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指导思想,发挥县级政府的统筹职能,打破中专、职高、技校、农广校、党校等教育类别和部门、行业界限,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方式,实现全县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一是财政部门要依法将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预算,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切实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实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政策。三是要抓紧制定有利于职业教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二0一0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