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4:0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

2014年3月18日开始至4月10日,台湾学生对立法院进行了长达24天的占领,其目的在于反对马英九政府行将通过的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直接导致台湾议会机构立法院停摆,并最终迫使台湾终止与大陆服贸协定谈判的继续进行,使两岸关系降至马政府上台后的冰点。根据日本NHK电视台所制作的有关此次事件的纪录片宣称,台湾民众超过70%不支持服贸协定的签署。我们不禁要问,两岸服贸协定是什么协定?为什么会引来民众的反对?为什么学生会成为主力?

简单来说两岸服贸协定是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一部分,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旨在增强两岸经济联系,扩大两岸经济交流。根据此协定,大陆将向台湾开放多达80项市场且标准高于WTO,其中大多是饮食,服装,美容等服务行业。而台湾服务业占其GDP总量的72%,可以说服务业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此项协定为台湾企业进入大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出于扶植台湾企业的目的,大陆允许台湾银行业在大陆包括农村网点在内的许多区域设立网点,这就给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贷款上的便利。反观台湾方面,虽然根据协定需要向大陆开放64项市场,但其中27项是业已通过谈判向大陆投资商开放的行业。这样对比下,台湾方面在两岸服贸协定中无疑是获利一方。既然是有利台湾的协议为什么会招致民众反对?

首先我们要看清反对的是哪些人,调查表明,台湾工商业巨头们对服贸协定都是异口同声的赞誉之词,台湾商业总会会长赖正镒就明确表示,近20年来台湾人在大陆投资近3000亿美元,而回报率超过了10倍达到3万亿,作为工商业代表他无法拒绝一个超过13亿人的市场,而服贸协定无疑会进一步增强台湾企业的活力,为近年来不甚景气的台湾经济注入强心剂。而反对之声则主要来自台湾民间低成本、低投入主要着眼本地市场小生产商。他们因缺乏进军大陆市场的能力而担心一旦向大陆开放过多市场则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将荡然无存。因此,他们也成为此次反服贸协定运动最坚定的支持者。从根本上看,这些小本经营者并不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但却是人数最为众多的一股力量,也是学生运动的主要经济支持。马英九政府对这股力量的忽视最终导致了这次事件的爆发。这股力量多数靠白手起家,世代生活在台湾,没有接受过太多高等教育,他们的着眼点基本局限于自身利益。服贸协定的签署势必将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国际贸易生来就附带着对本地区工商业的冲击,而政府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引导这股力量,通过立法一定程度上保存经营良好的小工商业者。避免这股力量众口一词形成合力反对政府决议才是本应有的做法。此次危机中马政府则未采取任何措施,一味寄希望于民众“舍小家 顾大局”这本身就有违商业原则,自然得不到民众支持。而作为在野党的民进党则巧妙地抓住机会,大肆宣传服贸协定的所谓弊端,博取广大小工商业者的支持,从而为2016年大选赚取人气。事实证明,在舆论引导方面民进党已然占据先机。

为什么明明是工商业的一份协定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应?

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勇于“呛声”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素养高,但是也容易被煽动。此次以学生作为主体反对服贸协定的签署一方面由于民进党与小工商业者的联手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马政府政治智慧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体现。学生的出发点并非经济角度,此次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林飞帆也在声明中谈到大陆不论开出多好的经济条件,也不能绑架台湾。从侧面说明了学生群体所反对的并非服贸政策本身而是马政府为促成服贸协定,在未经过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就急于通过其在立法院人数的优势强行使协议得到通过。这就使学生这一最为激进的群体感受到了不公,在民进党的挑动下,最终酿成了此次事件。事件发生后,马本人也未及时作出反应,作为台湾领导人,自己的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被占领却能长时间无动于衷实属罕见,民众的呼声与支持率固然值得考虑,但因为觉得不公就公然占据政府机构简直荒唐,作为一个民主之风盛行的地区,政府所追求的到底是建立法律保

障民主还是放任民主绑架法律是值得台湾领导深思的问题。特一个政府碌碌无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己所坚持的施政目标,一味听任舆论发声来见风使舵,那么最终注定的结局就是民将不民,主将易主。

第二篇:台湾反服贸运动只是一根导火线

台湾反服贸运动只是一根导火线

台湾反服贸运动由来已久。3013年6月21日,海峡两岸在上海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遭到民进党的反对,台湾民众也认为该协议有损自己的利益,甚有不满,就此拉开了台湾反服贸运动的序幕。到了今年3月18日,该运动达到高潮。先是与警察对峙,而后攻占立法院,再以此为据要求马英九“给说法”,最后提出撤销两岸签署的相关协议,学生反服贸运动还在持续,并不断涌向新的高潮。

如今,学生反服贸运动影响面在持续扩大,不仅得到民进党的幕后支持,还得到世界台湾商会以及台湾知名人士的声援。如此声势浩大的运动,在台湾历史上少有甚至罕见。而且因为一个经济协议,就掀起了一番“公民运动”,更是前所未有。笔者认为,台湾反服贸运动仅仅只是一根导火线而已,是台湾岛内各种矛盾的激化和国际社会的离间造成的。首先,台湾自蒋氏家族统治后,由专制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民主政治还未完全成型。台湾民主政治的转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过20余年,还处于民主政治转型的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弊病不断凸显,公民诉求不断增多,民主政府的控制力持续减弱。才发生了今天,学生因为一个经济协议就冲击立法院,偏离了民主政治的方向,给社会和政治带来不良影响,也给民主政治抹上了污点。

其次,台湾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台湾民众并没有从中受益,所以台湾民众一直不满经济“虚增”和政府的不作为。进入新世纪,台湾经济除了在经济危机期间的2008年和2009年出现大幅度的经济负增长之外,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达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台湾民众称收入还保持在2000年左右的水平。据一位台湾女性称,她刚工作的工资都比现在高,十多年过去了不增反降,于是她毅然辞职,远赴海外求生。同时,政府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众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使台湾民众对政府作为甚为不满。此次,学生反服贸运动得到了广大台湾中下收入者的支持,因为大陆投资首当其冲的影响必定是中低收入者。

再次是民进党的推波助澜。民进党是台湾反大陆的政党,先后李登辉和陈水扁把“台独”搞得乌烟瘴气,覆水难收。好在国民党及其他政党重掌政权,不仅缓和了与大陆的关系,而且两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民进党坏心不死,刻意追逐美日,故意拖延服贸听众会,为其政治利益服务,提前打响2016年大选战。

最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协议的作用。此次反服贸运动看似是台湾内部问题,可放在世界格局下,美国的身影若隐若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在中国周边再次构筑包围圈,台湾无疑是美国的前沿阵地,台湾若与大陆关系走近,肯定会影响到美国的战略实施。与此同时,美国想把台湾拖进自己构建的TPP协议,而不是大陆主导的“丝绸之路”体系之中。美国的影响力让此次运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认为大陆在“大鱼吃小鱼”,给台湾政府舆论压力。

从服贸协议上看,大陆并没有想“吃掉”台湾的意思。因为,这仅仅是向大陆开放第三产业,而且大陆进入台湾还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台湾民众的影响甚小。大陆资金进入台湾,肯定会提高台湾民众的收入。希望台湾民众不要被玩弄在别人的鼓掌之间,清楚的认识到,大陆是想帮助台湾民众走出困境,提高收入,过上幸福生活。

第三篇:中韩自贸协定解读11

中韩自贸协定解读

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半的艰苦磋商,于2014年11月实质性结束。2015年6月1日,双方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协定。协定中、英文本将在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发布(网址:http://fta.mofcom.gov.cn)。中韩自贸协定50问仅涉及文本解读,目的是帮助公众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协定。

1、中韩自贸协定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韩自贸协定除序言外共22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定义、国民待遇和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电子商务、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经济合作、透明度、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此外,《协定》还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等18个附件。

2、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总体过程是怎样的?

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中韩自贸协定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谈判。早在2004年,中韩双方宣布启动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2006年,双方又宣布启动了政府主导的官产学联合研究。直到2012年,双方认为条件基本成熟,正式启动了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双方经过艰苦的14轮正式谈判和若干次磋商,于2014年底实质性结束谈判。

3、两国领导人在中韩自贸谈判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中韩自贸谈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愿,对完成谈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6月27日,习近平主席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其中就中韩自贸区做出如下指示:“两国领导人再次确认,中韩自贸区的目标应是一个包涵实质性自由化和广泛领域的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两国领导人也对双方就完成模式谈判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表示欢迎,并指示双方谈判团队加强努力,使中韩自贸区谈判尽早进入下一阶段。”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韩期间,与朴槿惠总统共同提出“进一步努力在 年底前完成谈判”的目标。10月,李克强总理在意大利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见时,亲自做韩方工作,再次谈到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谈判。

在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双方谈判团队终于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前就全部实质性内容达成一致。

4、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最后冲刺阶段是怎样的?

在谈判的最后冲刺阶段,双方谈判团队在各自首席谈判代表带领下,全力加紧工作。两国经贸部长在关键节点直接介入,分别出任各自代表团团长。双方经过昼夜磋商,终于在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前就全部实质性内容达成一致。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随后,经过近4个月的技术磋商,双方就农产品特保措施、境外加工区等全部剩余技术问题达成一致,并于2015年2月25日完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电信、环境、电子商务等全部17个领域、22个章节的文本确认,并草签了上述协定。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5、中韩自贸协定在何时何地由谁正式签署?

2015年6月1日,高虎城部长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互致了贺信。

6、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将于何时生效?

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后,双方将抓紧履行国内程序,力争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生效。

7、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和朴槿惠总统指出,中韩自贸区在两国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亚洲发展繁荣和全球经济复兴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中韩自贸区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中韩两国地理相邻、经济互补 性强,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建立中韩自贸区后,两国间商业活动和经贸往来会更加自由、便利和规范,这将成为两国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潜力的重要契机,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实现更大飞跃。

二是将促进中韩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使两国企业享受到更低的关税,拥有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两国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和降低将促进两国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从而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携手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迈进,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新发展。中韩自贸区作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自贸区,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至未来亚太自贸区,走出了重要一步,将对加快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中韩自贸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韩国“欧亚倡议”构想的重要连接点,对两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大陆经济融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8、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经贸关系将产生怎样影响?

对于全球贸易份额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9位、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的中韩两国来说,达成一个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将使两国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意味着更低的关税和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将促进两国产业链之间更紧密的融合和竞争力的共同提升,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9、建立中韩自贸区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和世界第2和第14大经济体,达成一个高水平、全面的自贸协定,建立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个自贸区,这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也将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乃至于未来亚太自贸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加快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10、建立中韩自贸区对我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自贸区是截至目前我国对外商谈的涉 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同时,也开创了几个第一:我国第一次在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中承诺未来将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第一次纳入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第一次涉及地方经济合作。中韩自贸区将为我国今后自贸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起到重要作用。

11、我国在对韩贸易中长期处于巨额逆差,为什么还要与韩国商谈自贸协定?

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自1992年建交起就一直存在,这是有着深层次结构性原因的,两国商谈自贸协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解决逆差问题。中韩两国的产业链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从韩国进口中间产品、零部件和机器设备,是我国现阶段国内产业所需要的,这些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在我国加工成制成品后,除在我国消费和回流韩国外,很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两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客观地看待中韩逆差问题。

同时,就中韩自贸协定关于降税的具体安排而言,中韩自贸区建成后,韩国92%的产品将对我国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1%;我国91%的产品也将对韩国实现零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这也是一个利益大体平衡的结果,将对促进和扩大中韩双边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根据中韩自贸协定达成的安排,双方零关税产品税目将达到90%以上,请问中韩双方其余不到10%没有实现零关税的是什么产品?

中韩两国都各有一些高度敏感产品。经过反复深入磋商,双方最终在确保利益大体平衡的原则下,妥善解决了高度敏感产品问题。从双方降税安排看,中方的高度敏感产品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中高端产品,韩方的高度敏感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水、纺织、汽车等领域。

13、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总体开放水平是怎样的?

从总体开放水平看,中韩双方绝大多数产品和贸易将实现零关税。经过最长20年过渡期后,中国91%的产品将对韩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85%;如再加上部分降税产品,中方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 到92%,覆盖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91%。同时,韩国92%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这些产品覆盖2012年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1%;如再加上部分降税和关税配额等产品,韩方参与降税的产品将达到93%,覆盖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95%。

14、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降税过渡期是如何安排的?

中韩双方大多数零关税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中国71%的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覆盖中国自韩国进口总额的66%;韩国79%的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关税,覆盖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7%。此外,中韩双方部分降税产品基本均在5年内完成协定规定的降税,关税配额产品的配额内税率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降为零。

15、中韩自贸区在制造业和农水产业两个主要领域的自由化水平如何?

从主要领域看,中韩双方自由化水平各有高下。在制造业方面,中方最终零关税产品为“税目90%、进口额85%”,其中,10年内零关税产品为“税目72%、进口额66%”;韩方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7%、进口额94%”,10年内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0%、进口额80%”。在农水产业方面,中方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93%、进口额56%”,韩方为“税目70%、进口额40%”。

16、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在具体产业产品上的自由化情况是怎样的?

具体到细分产业和产品上,中韩双方除少数高度敏感产品外,其他产品均将在过渡期后实现零关税。中方主要高度敏感产品包括部分化工产品、钢材等金属制品、机电产品、农水产品、木材及木制品、纸制品以及少量其他产品。韩方主要高度敏感产品包括部分农水产品、木材及木制品、纺织品和服装、汽车以及少量其他产品。

17、中韩自贸区货物贸易中,双方如何处理敏感产品?

从对敏感产品的处理看,中韩双方实现了开放水平最大化和高度敏感产品保护之间的比较精准的平衡。中韩两国生产门类都非常齐全,相互之间竞争性较强,因此,双方几乎对各个细分产业甚至产品都有核心关注,双方在谈判中也都寸步不让,因为每一个税目,每一个百分点的关税降幅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最终,双方在确保利益大体平衡的原则下,实现了对高度敏感产品的 精准定位,找到了开放和保护之间的细微平衡点。一方面,实现了开放水平最大化。中方除部分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钢铁等产品外,韩方除部分农水产品、纺织品和服装、木材及木制品等产品外,其他非高度敏感产品都将逐步取消关税。另一方面,使真正需要保护的高度敏感产品得到了适当的保护。双方针对各自不同敏感度的产品,通过过渡期、部分降税、关税配额、例外等方式,进行了有区别的妥善处理。

18、在货物贸易方面,产业界应如何看待中韩自贸协定?

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将为两国产业界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全球价值链的逐渐扩展,特别是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融合,中韩两国建立自贸区对产业界的好处,不仅体现在更低的关税和更大的共同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相互开放市场,促进两国产业链之间更加紧密的融合和竞争力的共同提升,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因此,产业界应该以更加长远、辩证地眼光,看待中韩自贸区达成的安排,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自贸区带来的机遇,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贸区提供的成果。

19、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对我国优势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中国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看,除服装、有色金属等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中国在部分钢铁制品和电子、机械产品等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建立中韩自贸区更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的已有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巩固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对两国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中韩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看,如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中韩双边贸易以中间产品为主,体现出较强的产业内贸易特点。建立中韩自贸区,取消或降低两国间贸易壁垒,有利于两国相关产业实现“强强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两国的技术和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增强两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两国产业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扩大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21、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是否将冲击我国弱势产业?

相对于韩国,从中国处在弱势的产业主要是部分中高端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这些产业,中韩自贸区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臵过渡期、部分降税等安排,给相关产业以调整、适应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因降税给产业发展带来过急、过大的冲击。同时,也尽可能对产业进行细分,对不同敏感度的生产环节和产品进行精准定位,本着“以开放促改革”的精神,对能够开放的生产环节和产品进行适度开放,目的是通过良性竞争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22、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些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品、韩国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等赴韩旅游购物或韩国代购的热门产品将更加便宜。在家电产品方面,电冰箱、电饭锅、电炒锅、电烤箱、电磁炉、微波炉以及一些按摩仪、美容仪等将在10年内取消目前15%的关税。在日用化工品方面,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将在10年内取消目前10%的关税,洗发沐浴产品和护肤品也将在5年内部分降税20-35%左右。在韩国特色食品方面,海苔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从目前的15%降为零,泡菜目前25%的关税将在20年内取消,此外,鳕鱼、冻蟹等近90%的水产品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在服装、鞋帽方面,许多产品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从目前的约15%降为零。

23、在货物贸易方面,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将为韩国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

对韩国消费者来说,也将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买到来自中国的农水产品、服装和鞋类、家电等产品。在农水产品方面,鹅等部分禽类产品目前20-30%的关税将在20年内取消;目前关税为10-20%的鱼、冷水虾及虾仁等部分水产品将在5-20年内实现零关税;芹菜、豆类等部分蔬菜和菠萝、梨等部分水果的关税,也将在15-20年内从目前的30%左右降为零。在服装和鞋类方面,目前韩国平均关税分别约为25%和10%,部分产品将在10-20年实现零关税。在家电产品方面,电冰箱和取暖设备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从8%降为零。

24、中国消费者能否在国内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韩国化妆品?

整体上,在中韩自贸协定中,我国对韩国化妆品开放程度不高,香水、口红、眼霜等大部分化妆品都列为例外,但包括防晒霜等在内的护肤品将有部分降税,5年内税率将从目前的6.5%降至5.2%,降幅为20%。

25、有韩国媒体称,在韩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对我国承诺的农产品关税减免比例最低,这是否与“高水平”的目标相违背?

自贸协定水平的高低是相对的。首先,要对协定进行整体评价,不能只看其中某一个行业或领域。中韩双方最终总体自由化水平都超过了两国在此前模式谈判中约定的“税目90%、贸易额85%”的目标,其中,韩方达到了“双90%”以上。如果在加上部分降税和关税配额等,双方参与降税产品的比例更高。其次,还要考虑协定所涉及的绝对贸易额,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额不同,不能只看相对的自由化比例。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2742亿美元,超过韩国与美国、欧盟贸易额之和。因此,中韩自贸区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的自由化产品所体现的经济利益,远高于中韩两国其他现有的自贸协定水平。

26、韩国农水产品市场开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客观的说,韩国农水产品开放程度的确不高。原因是中国与韩国其他自贸伙伴不同,两国地理相邻、生产品种相近、口味相似,韩方担心中国农水产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给韩国带来较大冲击。中方理解韩方农水产品的敏感性,同时,考虑到农水产品在中韩双边贸易中只占4%,因此,在确保“利益大体平衡”的前提下,同意将韩方农水产品自由化水平最终定为“税目70%、贸易额40%”。

27、韩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开放程度如何?

韩方大部分制造业领域对我国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开放。总体上,韩国97%的工业品都将对我国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总额的94%。按照世贸组织WTO分类,除纺织服装领域零关税税目和进口额比例分别为88%和61%外,韩方其他制造业领域零关税比例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电子电气设备产品将全部实现零关税;99%的金属制品将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9%;99.6%的化学化工品将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8%;99.2%的机械设备产品 将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6%;91%的交通运输设备产品将实现零关税,覆盖自我国进口额的96%。

28、针对中韩自贸区,我们采访了一些韩国企业,他们对自贸区提供的优惠措施不太看好,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自贸区谈判是一个利益平衡的过程,所达成的自贸协定则是利益平衡的最终结果。其中,既有自贸伙伴双方之间的总体利益平衡,也有各自国内各领域之间的利益平衡。既然是利益平衡,就必然会有些领域受益,有些领域也可能受损,同样是受益领域,有的可能受益多一些,有的可能受益少一些。

因此,从个别领域或企业的角度看,可能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期望值。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体上,中韩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和利益大体平衡的协定,两国都会从中受益。同时,中韩自贸协定也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协定,未来双方还将启动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方式进行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第二阶段谈判,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安排。

29、在服务贸易领域,中韩自贸协定首次设立了金融服务和电信两个单独章节。请问这种安排有何特殊考虑和意义?

在我国以往对外商签的自贸协定中,除服务贸易章节和自然人移动章节是“标配”外,从未设立过金融服务和电信单独章节。中韩自贸区谈判的目标是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自贸协定,因此第一个吃螃蟹,参照国际先进做法,开创性地设立了金融服务和电信两个单独章节,专门处理这两个与服务贸易密切相关,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又相对复杂的议题。我们也结合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要求,与韩方达成了较高标准的条款内容。这为我国未来与其他发达国家商谈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向“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重要举措。

30、根据协定相关安排,中韩两国未来还会进行服务贸易领域的第二阶段谈判,请介绍相关情况和考虑。

中韩自贸协定是一个动态的协定。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目前达成的协定是第一阶段谈判成果。双方商定,在协定生效后两年内,以负面清单模式启动服务贸易的第二阶段谈判,争取实现更高的自由化水平。

关于第二阶段谈判的安排,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在协定生效后,两国各自服务市场还存在进一步开放的可能。因此希望通过第二阶段谈判,继续给予彼此更高自由化水平的待遇。这将有利于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业,稳定和增加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我国将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谈判,这将有利于我国改革并完善服务业的管理模式,为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更为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31、请简要介绍服务贸易章节的主要内容。

中韩双方参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就适用范围、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具体承诺减让表、其他承诺、国内规制、透明度、支付与转移、利益的拒绝给予、服务贸易委员会等相关义务要求作出安排。

双方出价均实现了较高的自由化水平,以各自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改进出价为参照,进一步解决了彼此的重要利益关注,主要体现在:韩国在我国关注的速递和建筑服务领域,首次作出超出其所有现有自贸协定水平的承诺。我国也在韩国关注的法律、建筑、环境、体育、娱乐服务和证券领域,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作出进一步开放承诺。同时,双方还就电影、电视合拍及出境游作出相应安排。

32、请解读中国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对韩国重点关注的承诺。

中国主要解决了韩国在法律、建筑和相关工程、环境、娱乐、体育和其他娱乐、证券6个部门的重要利益关注。

对相关承诺的解读,具体情况如下:关于法律服务,韩国律师事务所只能以代表处的形式提供法律服务。代表处可从事营利性活动。代表处可从事本国、第三国及国际法律事务,但不得从事中国法律事务。在中国上海、福建、广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允许在自贸区设立代表处的韩国律师事务所与中国律师事务所以协议方式相互派驻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并实行联营。联营期间,双方的法律地位、名称和财务保持独立,各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联营组织的外国律师不得办理中国法律事务。关于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韩国建筑企业在中国申请建筑企业资质时更为便利。此外,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的韩国建 筑企业可以承揽位于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受此类项目中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由此,两国建筑产业交流将更加密切。关于环境服务,韩国环保企业可以在中国成立独资企业,从事城镇污水(不含50万人口以上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经营)、垃圾处理、公共卫生、废气清理和降低噪音服务,有利于两国产业加强环保技术交流,提升中国的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关于娱乐服务,韩国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开展演出经纪、演出场所经营等业务,有利于扩大两国娱乐文化交流。关于体育和其他娱乐服务,韩国企业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从事除高尔夫和电子竞技外的体育活动宣传、组织及设施经营业务,两国的体育文化交流得以深化。关于证券服务,韩国证券企业可以拓展与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作领域,有利于其深度参与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发起的各类理财产品,也有利于中国的境内投资者参与韩国资本市场投资。

33、请解读韩国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对中国重点关注的承诺。

韩国主要解决了中国在速递服务和建筑服务的重要利益关注,作出了超过其所有现有自贸协定的承诺水平。

中韩自贸协定除序言外共22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定义、国民待遇和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电子商务、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经济合作、透明度、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此外,《协定》还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等18个附件。

34、请简要介绍金融服务章节的主要内容。

中韩双方就适用范围、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特定信息处理、审慎例外、透明度、支付和清算系统、审慎措施的承认、具体承诺、金融服务委员会、金融服务投资争端的事前磋商等相关义务和要求作出安排,并就加强双方监管机构合作、在符合各自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加速业务申请审批方面作出承诺。

35、在中韩自贸协定中纳入金融服务章节具有哪些意义?

这是我国首次在对外商签的自贸协定中单独设立金融服务章节,具体条款 内容在我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和其他协定承诺水平基础上,依法依规做出了进一步开放承诺,体现了我国的开放态度。例如在透明度方面,依照各自的国内法律法规要求,双方承诺将提高金融服务领域的监管透明度,为两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进入彼此市场并开展运营提供了政策确定性。又如在投资者与国家的投资争端解决方面,专门设臵了事前磋商机制,可以通过两国金融主管部门就争议开展磋商,有助于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这些安排都为密切和深化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打造了良好的政策框架。

36、请简要介绍电信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中韩双方在电信章节达成了18项高承诺水平的条款。双方承诺加强主管部门间沟通,深化在电信领域国际标准化方面的合作,并将推动降低两国移动通信国际漫游资费水平等。这是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中单独设立电信章节,为我国未来与其他发达国家商谈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利于推动和深化两国电信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并将进一步惠及两国民众。

37、请简要介绍自然人移动章节的主要内容,并解读相关承诺。

中韩双方就签证便利化、临时入境准予、透明度、自然人移动委员会等方面设定了相关义务。考虑到韩国劳动市场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以及两国双向贸易和投资的巨大潜力,该章节与我国以往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的自然人移动章节略有不同,重点就双方具有共同关注的签证便利化和投资促进作出了对等的优惠安排,为便利两国人员流动,密切两国经济融合,促进双向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要体现在:对商务人员临时入境,双方允许在首次合法入境且无不良记录离境后,即可申请一年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停留时间为30天;对公司内部流动人员和投资者,韩国公民在我国办理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和居留证件时即可获得两年有效期,并在办理延期时给予加速审批。我国公民在韩国办理外国人登陆证时享受同等待遇。这是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中对此作出承诺;对与投资相关的人员,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将作出特殊安排,便利人员往来。

38、请简要介绍投资章节的主要内容。

中韩自贸区投资章共19个条款和3个附件,包括了国际投资协定通常包括 的重要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定义(第12.1条),对投资、涵盖投资、投资行为、投资者、企业、可自由使用货币等概念进行了定义。

“投资”定义为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或控制的、具有投资属性的各种财产;对于“投资行为”定义为投资的管理、经营、运营、维持、使用、享有、出售或其他处分行为。

二是实体规则(第12.2条至12.11条,第12.13条至12.19条,以及3个附件)。具体包括:投资促进及保护、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最低待遇标准、国内法救济、禁止性业绩要求、透明度、征收和补偿、转移、代位、特殊程序及信息要求、安全例外、拒绝授惠、环境措施、投资委员会、服务贸易和投资、提升投资环境联络点等条款,以及习惯国际法、征收、转移三个附件。

其中,国民待遇条款规定,一缔约方在其领土内给予另一缔约方投资者及涵盖投资的待遇,不得低于其在类似情形下就投资行为给予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就投资行为及依据第12.2条第二款投资准入相关事务而言,一缔约方在其领土内给予另一缔约方投资者及涵盖投资的待遇应不低于在类似情形下给予任何非缔约方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

三是程序规则(第12.12条),规定了投资者与一缔约方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具体包括投资争端解决的方式、提请仲裁的条件、仲裁规则和仲裁裁决等内容。

此外,中韩双方还商定,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进行投资议题的后续谈判。

39、在中韩自贸协定中,规则领域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在自贸区谈判中,除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三大领域外,其他议题都被称为“规则领域”。在中韩自贸协定全部17个领域、22个章节中,规则领域总共涉及11个领域、16个章节。

大体上,这些规则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跨边境”规则,目的是为货物市场准入提供制度保障。具体包括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 和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等。另一类是“边境后”的规则,目的是通过交流合作,促进两国国内规则的整合,进一步消除两国间各领域市场准入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两国间商业活动和经贸往来的成本。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环境、经济合作(含政府采购)、一般条款(含透明度)等。

40、对于我国企业向韩国出口的商品,应达到何种标准才能获得原产地资格,从而享受相应的优惠关税税率?

在协定的原产地规则章节中,对原产货物的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原产货物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在一方完全获得的货物;第二类是全部使用原产材料生产的货物;第三类是使用进口非原产材料在一方经过实质性加工的货物。对于第三类情况,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清单对全税则所有5205个6位子目(2012版HS)逐一制定原产地标准。在实施程序方面,协定对原产地证书申领和签发、进口申报、原产地核查等均作出详细规定,企业可按照协定中的具体要求进行申领。

41、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双方企业在履行通关手续时可以得到哪些便利?

在中韩自贸协定中,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章节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公开透明、简化通关手续、加强海关合作、运用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快货物放行、为双方企业提供高效快捷通关服务、共同维护双边货物秩序等内容。根据协定,双方将及时在互联网上公布与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商品的税则归类、所适用的原产地规则等做出预裁定,同时,将采用或应用简化的海关程序高效放行货物,允许提前申报、担保放行等。

42、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若韩国商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对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是否有措施进行保护?

中韩自贸协定贸易救济章节共有16个条款,三部分内容,对双边保障措施及全球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贸易救济合作等领域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首先,双方保留了世贸组织协定项下有关反倾销、反补贴和全球保障措施的权利和义务。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我国国内产业仍可申请使用上述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其次,对国内产业而言,双边保障措施也提供了一个安全阀,中韩自贸协定贸易救济条款在双边保障措施机制的设计方面参考全球保障措施协议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实施条件、期限、次数和补偿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43、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领域,中韩自贸协定主要做出了哪些规定?

SPS章节主要包括目标、范围和定义、重申、技术合作、委员会等条款。双方承诺将世贸组织(WTO)《SPS协定》的内容纳入自贸协定,WTO有关便利贸易的原则得以体现。同时,双方专门设立技术合作条款,同意在风险分析、疫情监管与控制、微生物与农药残留检测等我领域加强合作并开展联合研究,共同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此外,双方成立了SPS委员会,明确技术磋商程序及渠道,以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技术壁垒问题。

44、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领域,中韩自贸协定主要做出了哪些规定?

TBT章节主要包括目标、范围和定义、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条款,纳入了协调国际标准、鼓励合格评定结果互认等贸易便利化原则,并在常规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了标签、消费品安全、新技术和新功能产品等新要素。在透明度、边境措施等方面规定了相应纪律和义务,鼓励双方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提升技术水平。TBT章节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同时,将进一步便利双边贸易。

45、在竞争政策方面,中韩双方在自贸协定中做出了什么样的承诺?有何意义?

在竞争政策章节中,双方主要承诺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竞争执法应遵循透明、非歧视和程序公正原则;二是竞争章节平等适用于包括公用企业在内的所有经营者,不影响双方赋予企业以特殊或排他性权利;三是提高竞争执法合作水平,双方应互相通报可能对对方重要利益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执法活动,与对方就其提出的重要关注进行磋商;四是竞争章节不影响双方竞争执法的独立性,双方在竞争章节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争端应通过协商解决。

在中韩自贸协定中,双方明确了共同遵循的竞争执法原则,有利于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反垄断执法的相关情况;规定的多种合作形式对于双方合作制止 损害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垄断行为、促进双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46、环境作为“21世界经贸议题”之一,备受关注,请问中韩自贸协定对此有何具体规定?

中韩自贸协定除序言外共22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定义、国民待遇和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电子商务、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经济合作、透明度、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此外,《协定》还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等18个附件。

47、中韩自贸协定对于知识产权议题有何规定?

该章节以中韩双方的国内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为基础,参考双方各自此前对外签署的自贸区知识产权章节的相关内容,对双边经贸关系中重点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较全面规定。既包括国民待遇、建立知识产权委员会促进合作等横向内容,也涉及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版权和相关权、商标、专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植物新品种保护、未披露信息等具体知识产权议题。同时,该章节也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方面做出了较详细规定,将版权技术措施的保护、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等较新问题纳入其中。总体而言,中韩自贸协定在知识产权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

48、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猛,请问中韩自贸协定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够为企业提供哪些便利和保护?

中韩自贸协定电子商务专章共9个条款,包括总则、与其他章节关系、关税、电子认证和签名、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保护、无纸贸易、电子商务合作、定义及争端解决不适用条款。

双方主要承诺:保持目前世贸组织WTO做法,不对电子传输征收关税;电子签名法律不得否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允许交易双方共同确定电子签名和认证方法,认证机构可向司法或行政部门证明其电子认证符合法律要求,鼓励数字证书在商业中应用,努力实现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互认;采取措施保护电 子商务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就此交流信息和经验;努力向公众提供电子贸易管理文件,探索使电子贸易管理文件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就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等交流信息和经验,鼓励研究和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鼓励企业间交流合作;双方还承诺在地区和多边论坛中加强合作。

截止目前,我国已正式签定的自贸协定中均未涉及电子商务方面的内容。在中韩自贸协定中首次纳入电子商务等“21世纪经贸议题”,设立电子商务专章,是将中韩自贸协定定位于全面高标准自贸协定的具体体现。该章节的签订为便利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推动中韩两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及两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共赢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规则环境。

49、在经济合作方面,根据协定规定,中韩双方将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

双方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农渔、林业、钢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纺织、政府采购、能源和矿产资源、科技、海洋运输、旅游、文化、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合作。此外,双方还首次在自贸协定纳入地方经济合作和产业园建设条款,将山东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合作示范城市。

50、在中韩自贸协定中,首次纳入了地方经济合作相关内容,请问主要目的和考虑是什么?

拓展地方经济合作、共同建设中韩产业园是习近平主席与朴槿惠总统2014年7月在韩国会晤时达成的共识。中韩双方在自贸协定中纳入地方经济合作内容,对两国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加强中韩合作的一个创新之处。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人文相近,通过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两国地方合作,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从地方层面促进两国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二是让两国地方更多地参与中韩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对促进两国企业更好地利用《中韩自贸协定》,提升协定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思考

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思考

作者:黄嘉树

来源:《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12月号,总第156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4 15:03:39 阅读量:148次

当涉及到政治性、安全性的议题并且需要签订有官方约束力的文件的时候,台湾方面将无法接受“默示性的承认”,它必将要求明确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双方现实的选择只能是保持“创造性的模糊”,留出“各自表述”的空间。

四个结构 性的难题,六十年都没能解决,而四股阻力交织在一起,对马而言简直是排山倒海的压力。马英九即使能连任,也只能干八年,在这样短的时间,要克服以上诸种不利因素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实不该苛责马英九的“裹足不前”。

8月11日,大陆海协会执行副会长李亚飞在台湾出席《两岸和平创富论坛》时将“九二共识”概括为是“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台湾方面将此概括为“各表一中”(注1),虽然“各表一中”与“一中各表”侧重不同,但毕竟这是大陆首次正式接受了“各表”,此中善意,台湾方面不可不察。

对于那些困扰两岸六十年之久的结构性争议,也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研究,才可能找出化解之道。因此,两岸官方(包括两会)直接进入政治对话与商谈的时机固然尚未成熟,但为此作必要的准备则不应该再人为的拖延。

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危机管理”的意识,对可能引发冲突的各种可能情况未雨绸缪,并择机建立单边或双边的危机管控机制,以求把各种负面冲击的力度降至最小。

两岸政治谈判是大势所趋

两岸关系发展到某种程度,就必然引发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需求。以下几项原因决定了两岸政治谈判的必然性:

(1)先就客观需求而言,大三通基本实现后,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将迅猛发展,双方交通、经贸、金融、文教、政治等事务越来越繁杂,随之衍生大量法律问题,仅仅以默契和“政策灵活性”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求助于公权力和制度化的机制才能确保有序稳定的发展。两岸再互称对方“非法”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官方对口接触已是时间早晚问题,其实官员已经上桌直接谈判了,只不过还戴着两会的“白手套”而已;现在台湾方面已经大幅度放宽公务员登陆限制,两岸官员接触将更频繁,对两岸关系发展也提供更多机会。随着两岸交流的扩展,很多议题如国际空间、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都将涉及政治考量,不论通过甚么管道,两岸早晚要就这些议题进行商谈。

(2)再就各方认知而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已经得到了台湾绝大多数人民的认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欲求和平发展的成功,必经对话谈判的路径,而对话谈判必然不可能仅仅限定于经贸文化领域,迟早要进入政治领域。胡总书记在2008年12月31日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注2),台湾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两岸会谈经济问题的空间已经缩小,接下来要谈的问题涉及政治考量的因素越来越多,两岸谈判有必要适时转入政治话题的讨论。如马英九的核心智囊、“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于8月14日在联合报发表文章,认为两岸“化异”的过程“当然应该,而且也必须”启动;苏所持的理由是“消极的说,台湾不可能永远回避两岸在主权、国际空间、军事议题上的重大歧异。即以军事互信为例,美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即已两次表态鼓励。而积极的说,如黄海与南海的大水花所显示,这些非经济议题正在加速冲击台湾的周遭环境;面对它们、处理它们,反而可以让台湾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未来。而在两岸最新的经济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讨论这些难题,双方也必然可有较大的相互谅解空间”(注3)。马英九既然以推动和平发展为其执政的基本特色,就必然要接受和平发展内在逻辑的导引,从经济走向政治。所以马从未说过“只经济、不政治”,他只能说“先经济、后政治”,即认为政治议题也要谈,只是时间顺序上“滞后”一些。

(3)耐人寻味的是,民进党同样也受上述逻辑的制约,它没办法反对和平发展,从而就不能总是抵制两岸谈判:它同样要享受两岸经贸谈判的成果(如直航),从而就不能总是抵制大陆的“经济让利”;她既然被动地迈出了前两步,就不能不接受“先经济、后政治”的提法。民进党明白两岸不谈则已,一旦谈起来,早晚要进入政治领域,故将其底线设定为届时不能让国民党垄断谈判权,民进党也要“在场监督”;最近蔡英文表示“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愿与大陆对话”,亦显示出民进党对于在两岸对话与谈判中“缺席”的担心。总之连民进党都已经有了两岸终将共同探讨政治议题的心理预期,而且该党也希望届时参与其中。

(4)经过两年多的和平发展,两会协商和谈判的制度化加强,至去年年底已签订了十二项协定、一项共同声明和一项MOU(备忘录)。今年又顺利签订了ECFA。去年底陈云林会长第二次访台虽仍遭民进党聚众抗议,但抗议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已小于前年;现在台湾民众已把两会商谈及其制度化交流视为当然甚至必然,连高雄也在邀请陈会长往访。大陆省级高官访台络绎不绝,“陆客”成千上万出入岛内,这些热络场面也已经被台湾民众视为常态。去年11月中旬在台北召开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是两岸交往中第一次在台湾举行有大陆退役将领和退休大使参加的公开研讨会,也是双方智库学者第一次在台北公开讨论敏感政治议题,从台湾媒体和民众的反应来看,似乎已经不排斥双方开始“二轨”性质的政治对话,到明年或后年,两岸智库进入这种性质的对话还是可以期待的。民进党之所以提出“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愿与大陆对话”的说法,其实也是察觉了民意的这种微妙变化。

两岸政治谈判的阻力与困难

以上所论,只是一方面,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两岸政治谈判也有很大的阻力,或曰有很多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阻力与难题的存在,就导致了两岸政治议题的谈判常常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就“难题”而论,有四大症结问题目前无解:

(一)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

具体说就是“中华民国”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问题,或曰台湾当局在政治谈判中乃至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时的法律地位问题。其实,大陆接受台湾方面做为谈判的对方,与之“谈”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其合法性的承认,但这只是“默示”性的承认。当涉及到政治性、安全性的议题并且需要签订有官方约束力的文件的时候,台湾方面将无法接受“默示性的承认”,它必将要求明确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双方现实的选择只能是保持“创造性的模糊”,留出“各自表述”的空间。而这也预示了双方签订带有政治内容的和平协定可能非常困难。

(二)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

“胡六点”提出“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重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注4),这暗示出北京已经不再笼统地把台湾要求扩大国际活动空间与“台独”划等号,讲话做出“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注5)的判断,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注6)。这既有对台湾当局的善意回应,也清楚地划出了两岸在这些问题上博弈的底线和范围。大陆的基本关切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能伤害一个中国原则。台湾也要充分考虑大陆的关切,特别是马英九先生现在坚持的“不独、不统、不武”是与国民党原来的主张(马也曾坚持“统一是国民党的终极目标”)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不可能在敏感、重大的问题上做出太大的让步,因为内部整合会很困难。台湾任何负责任的执政者都应该对国际格局和台湾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有实事求是的认知,不能提出与其身份不相称的要求。如果天天讲“主权、对等、尊严”的三原则,把民众的期望值提得很高,但现实又做不到,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台湾的安全顾虑问题

两岸关系再和缓,只要没有统一,站在台湾的立场,就会认为以下三点是自然而合理的:(1)要求大陆停止对台湾的军事威胁,撤除针对台湾的导弹部署;(2)台湾要延续向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军购;(3)台湾要求加入以美国为首的东北亚或东南亚的集体安全体系。

在两岸关系改善的前提下,估计大陆会对上述几种诉求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可让步、有的可表态反对但不采取行动,有的则仍然要坚决抵制。大陆方面认为,如果双方能谈判建构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台湾方面的某些要求如撤除导弹问题可望同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连带解决。但届时应当是双方都对军事部署有所调整,而非大陆单方面改变。而台湾方面目前则主张大陆应当无条件先行撤除导弹,这等于为两岸政治谈判设置了新的前提,其实是更增加了解决台湾方面安全关切的难度。

(四)两岸的政治差距问题

台湾的反对党和“人权”人士可能要求将大陆民主化的问题、法轮功的问题和西藏问题等列入两岸政治谈判的讨论范围,而北京则绝对不会同意。马英九当然明白不可能也没必要同大陆谈这些议题,但他在岛内起码要做出一个“维护普世价值”的姿态,这决定了他需要在此类问题上找寻既表达其反对立场又不过度刺激北京的平衡点。同时,马在进入政治议题谈判之前,还必须考虑如何通过“立法院”审批和“人民公投”这两关的问题。这些都势必增加台湾方面进入政治谈判的成本。

就“阻力”而言,也有四股力量绊住了马当局的“马腿”:

(1)民进党的抵制。相对于国民党而言,民进党在岛内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在于:A,在“话语权”方面,民进党的论述比国民党更容易被台湾多数民众认同。此中关键是民主化之后,民主成为台湾的普世价值,而“民主”的“民”,只能以台湾住民为基数而不能把大陆人口算进去,这就助成了民进党关于“台湾2300万人民是生命共同体”、“台湾人民拥有主权”的言论市场,相对压缩了“一个中国”的空间,从而迫使马英九乃至其后任何国民党领导人都必须把“一中”论述与“台湾”(人民、版图)挂。但无论马英九如何完善其论述,在岛内特殊的环境中都会显得不如民进党的论述严密。

B,大陆在否定“中华民国”和对台保持军事压力等重大问题上与台湾有结构性的对抗关系,这决定了“以大陆为敌”在台湾具有相当大的正当性,反之“与大陆和解”倒成为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马英九选择了后者,但他又改变不了两岸结构性敌对的性质,这就注定了民进党去扮演监督者和“考官”的角色,而马相应地去扮演解释者和“考生”的角色。但马无论讲多少遍“以台湾优先”,在很多台湾人看来,马对于台湾的忠诚仍不如民进党。

C,过去民进党在清廉方面的社会评价长期超过国民党,陈水扁案严重伤害了民进党在这方面的光环,但随着国民党重新执政而民进党渐渐走出陈水扁的阴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过去那个“清廉的民进党”。

D,由于民进党没有国民党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年青人在民进党内的“出头”机会要高于国民党。

(2)美国、日本的牵制。美国是我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阻力。美国目前对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示欢迎,但对两岸进入政治性、安全性的议题非常敏感,实际是要求台湾方面采取任何与大陆的和解行动都必须经美国同意,否则不许台湾方面越雷池一步。前不久美方智库人士对台湾退役将领频繁到大陆交流表示担忧,就是对台湾施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南海问题和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背景下,美国向台湾明确表示两岸关系的改善不应针对第三方,更是直接给台湾划出了底线,不许两岸联手共保南海和钓鱼岛的中国主权。

(3)国民党内“本土派”的压力。现在的国民党已经不是当年的国民党,“本土派”在党内占据优势,他们对统一没有任何使命感,甚至在心底是抵制的,他们最大的心声就是“台湾优先”,对两岸关系的战略策略,他们与民进党内的“务实派”其实差别不大。

(4)台湾的主流民意。民意仍然在朝“台湾现行管治疆域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2300万人是主权实体”的方向移动,这使马的任何对“主权”模糊化的处理都可能被置于“主流民意”的对立面!而马为迁就民意而不断强调“主权”,其实就违背了他“寻求模糊方式”的初衷,反倒增加了两岸达成政治妥协的难度。

上述四个结构性的难题,六十年都没能解决,而四股阻力交织在一起,对马而言简直是排山倒海的压力。马英九即使能连任,也只能干八年,在这样短的时间,要克服以上诸种不利因素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实不该苛责马英九的“裹足不前”。从最近的趋势来看,马英九可能还要再往后退,即对“一中原则”的坚持更含糊,对进入政治性谈判更拖延。这种趋势似乎与两岸关系的迅速改善呈反比,但实际上仍是有关各方博弈的力量对比的结果,并不奇怪。

两岸政治谈判应坚持的原则与路径

对待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有三种态度:一种是“顺其自然”,其实则是过多强调政治谈判的难度,尽力拖延进入政治谈判;另一种是“揠苗助长”,即认为政治议题的谈判越早越好。然而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过快进入政治议题,可能使双方的矛盾过于凸显,非但签不成协议,反而变成争吵和相互指责,结果是冲淡甚至伤害两岸和平发展的和解与善意互动的氛围。个人以为第三种比较妥当,既不是消极的等待和拖延也不是人为地揠苗助长,而是积极创造条件,为两岸政治谈判做准备,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经后政”的顺序仍然应当坚持。我们不能认为有了ECFA就意味着经贸交流议题将退入后台,下一步就是政治接触。两岸经贸交流仍有大量工作要做,ECFA只是很粗的框架性协定,需要不断细化。已有的经贸交流形式和管道也须不断强化和调整;近两年来大陆的对台措施距离让台湾的多数人满意,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关注两岸人民福祉的提升和两岸人民感情的交融,毕竟这些才是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的根本凭藉,而不断推动两岸的经贸交流和两岸民间往来更上层楼,使之机制化、细致化,正是达致两岸不断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和不断增进理解及感情的不二法门。其实经济和政治是不能断然分开的,在推动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在增进政治互信,这本身就是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

(2)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面对未来的两岸关系,我们在认知上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预期,即我们将遇到更多结构性障碍和现实压力的“反作用”,双方可能都不得不做出一些令对方不那么满意的事情。7月,吴伯雄荣誉主席在会见胡锦涛主席时,向胡主席转达了马英九的十六字箴言即“正视现实,累积互信,求同存异,续创双赢”(注7),坚持“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就是“正视现实”的选择或曰具体体现,但“正视现实”应与“累积互信”同步进展。“累积”意味着首先是“保持”,然后还要“添加”,保持和添加甚么?--互信!互信甚么?最关键的就是双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的政治互信。假设没有这样的政治互信或任由原有的互信不是逐步加强反倒是日渐衰落,那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就可能演变成最后的反目成仇。

关于“一个中国”的问题,这些年争论太多,如去年在台北“两岸一甲子”会议上,台湾有些学者、包括一些过去坚决赞成一个中国的蓝营学者,希望大陆应尽量“一中不表”或“一中少表”,这是大陆绝对不能同意的,而且必然招致大陆的疑虑,不利于双方累积互信。我个人近来在一些会议上,一再呼吁对一中问题应有三种概括:

一是“一中各表”,大陆应更明确的表示同意台湾对“一中原则”有其自己表述的空间;在整个和平发展阶段,双方不可能就“谁是主权国家”、“谁是中央政府”等结构性分歧达成共识,只能以“各自表述”加“搁置争议”的方式处理;在今后两岸政治谈判乃至签订《和平协定》的过程中,“一中各表”也可能发挥其特殊功能,即制造出双方“互不同意但又互不冲撞”的模糊空间。8月11日,大陆海协会执行副会长李亚飞在台湾出席《两岸和平创富论坛》时将“九二共识”概括为是“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台湾方面将此概括为“各表一中”(注8),虽然“各表一中”与“一中各表”侧重不同,但毕竟这是大陆首次正式接受了“各表”,此中善意,台湾方面不可不察。

二是“一中共表”(“一中同表”),为了防范“一中各表”变成“两国论”式的、指鹿为马式的表述,即在“各表”的幌子下变成“你表一中,我表两国”,个人认为双方实有必要通过协商,找出一个对一中原则的“共表”方式。在1992年,大陆为搁置争议,主张“暂不讨论一个中国的内涵”,而今十八年过去了,两岸关系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暂不讨论”终究不是办法,还是要尽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更具弹性的表述方式,才能适应两岸关系的新格局,并为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奠定基础。

三是“一中新表”。如大陆近来提出“一中框架”的概念,就比原来的“一中原则”的提法更有弹性和包容性;有学者从“中国人”或“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角度,或从“宪政主张”的角度,或“两岸共同价值观”的角度,来铺垫双方都能接受的表述方式,都是有建设性的思路。

(3)开拓更多合作领域,建构更多合作机制。两岸关系要改善、要和平、要和解,这些已经成为岛内共识,甚至民进党也不反对;国际上也对两岸的和平和解普遍表示欢迎。这种和平和解的趋势延续下去,逻辑的结论自然就是两岸合作的加强,除了在既有的领域内以既有的方式继续深化合作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构新的合作机制。下一步重点是推动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如出版、电影、电视剧等方面的合作,其他如“新闻交流”、“中华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辛亥革命”、环保、低碳经济、甚至南海开发--等多重领域,两岸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多样的合作机会。

(4)适时开展政治议题的对话协商,至少学者和智库层次应先作准备。尽管个人反对揠苗助长式的人为加快政治议题的对话,但从“深化”的角度讲,无论早晚,两岸关系的发展躲避不开政治议题的讨论。对于那些困扰两岸六十年之久的结构性争议,也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研究,才可能找出化解之道。因此,两岸官方(包括两会)直接进入政治对话与商谈的时机固然尚未成熟,但为此作必要的准备则不应该再人为的拖延。作为第一步,可以由学者和智库各自就相关问题研究或联合研究,以加强相互的了解,砥砺和启发彼此的思路,并通过与对方的论辩找出各自视野中的盲点。

和平发展已经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新问题,如:台湾的政治地位如何表述?扩大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如何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矛盾?征服型统一与合作型统一如何区隔?合作型统一的意涵、路径、动力„„是甚么?如果将来是两岸共议统一,共同决定,那“共议”机制如何建构、议题如何设定?如果出现争议谁来裁判?和平、发展、统一三者间之关系?何谓双赢?大陆想赢甚么?台湾又想赢甚么?如果一方想要的是另一方输不起的,能双赢吗?两岸关系的和平机制建构与不武、不独、不统是何种关系?除了以和平协议为基础的政治机制之外,这一“架构”应该或可能涉及其他哪些领域的机制建构?两岸和平机制中的谈判机制、经济合作机制、文化合作机制、军事互信机制彼此之间应该是甚么关系?两岸和平机制如何与两岸统一的最终目标衔接?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更宽广的胸襟、更解放的思维,去寻求新的方案和办法。

(5)在政治议题上需要双方相互妥协而不能仅仅是单方面让利,故双方都有必要降低期望值。两岸能够在两年多的时间内签订十五项协定,显示了双方都有合作的诚意而且都能关注对方的关切,但不容否认的是,大陆对于台湾方面的关切给予了更多的回应,这是能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就是在台湾似乎存在这样的误区,即认为大陆应当永远是让步的一方,在经济上要让台湾得到实惠,在外交、军事乃至两岸政治关系的定位上,也都应该是大陆接受台湾的“喊价”。然而政治议题毕竟不同于经济议题,在经济议题上大陆可以多让些,但在政治议题上,由于动辄牵扯到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北京必须谨慎再谨慎,能“弹性处理”或妥协让步的空间其实是很小的。现在两岸都呼吁对方要“解放思想”,但双方都有必要降低期望值,都有必要重视对方坚持自己底线的“顽固性”。特别是台湾方面,绝不可低估大陆追求统一的决心和意志,如果把大陆“解放思想”的期待值设置为希望大陆有一天会承认“中华民国”、或承诺“放弃武力”、或以任何方式明确的或含蓄地表态将放弃统一目标,那都是不现实的。

(6)建立单边或双边的危机管控机制。两年来的经验证明,尽管整体上两岸关系的氛围很祥和,但双方之间的矛盾、摩擦将长期存在,甚至某种程度的冲突也难以避免;双方都免不了做一些对方不乐见的事,说一些对方不爱听的话;双方内部也都有人批评己方向对方让步太多。然而到目前为止,双方都小心的不去夸大对方的敌意,都谨慎地提醒自己,不要让一时一事的不快冲昏头脑,不要因小失大!今后应坚持这些成功做法,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危机管理”的意识,对可能引发冲突的各种可能情况未雨绸缪,并择机建立单边或双边的危机管控机制,以求把各种负面冲击的力度降至最小。

注释:

(注1)参阅:《九二共识两岸互信的根基》,台《中央日报》2010年8月14日。

(注2)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第一版。

(注3)苏起:《两岸需要同情的相互理解》,台《联合报》2010年8月14日。

(注4)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载《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第一版。

(注5)同上。

(注6)同上。

(注7)见《人民日报》2010年7月14日。

(注8)参阅:《九二共识两岸互信的根基》,台《中央日报》2010年8月14日。

第五篇:放管服思考

半年的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乘势而上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促进简政放权再深化。坚持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释放发展活力、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一是要加快深化“多证合一”改革。着眼建立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向更多部门推广。各级登记部门要加快引导企业主动换照,确保年底前为全部在业企业换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二是要加快实现名称自主申报。加快出台《无锡市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管理办法》,细化申报规则,推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探索实施名称自主申报制度,逐步取消名称的近似性审查与预核准,提高名称登记效率。三是要加快优化“互联网+”政务环境。围绕“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目标,不断总结网上登记的经验,进一步拓展网上登记的类型,扩大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及名称等的全程电子化登记范围,以“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为目标,力争实现网上批、快递送、少见面,甚至不见面。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窗口建设。各级登记部门要着眼增速提效,按照审批制度改革“3550”的设计目标,进一步优化窗口人员结构,改造业务流程,分阶段将刻制公章、办理涉税和社保事项、银行开户等纳入企业开办周期,努力实现“三日办结”。

(二)精益求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环境再净化。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大数据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有序。一是逐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模式。在严格完成已经制定的5个“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的同时,研究探索采取“1+X”模式联合随机抽查;将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违法企业名单上的企业、被举报投诉和有行政处罚记录的企业列入重点检查名单,提高抽查频次,实现科学随机与信用监管的结合。二是要加强信息归集与联合惩戒工作。目前我局已与市国税局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管理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要持续推进建立完善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使市场主体的登记、许可、处罚和监管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扩大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机制的覆盖范围,推动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在全市的全面应用,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与联合惩戒格局。三是要强力推进竞争执法工作。集中力量重点打击强制交易、滥收费用、商业贿赂等严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通过规范竞争秩序促进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的降低。继续强力推进打假保优“锲石”专项执法行动,多角度强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名优企业的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对涉及行业普遍性问题的重大违法线索,由市局成立专案组牵头查办;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市局要求做好案件线索排查、受委托调查等工作,及时整合利用各级监管资源,多方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四是要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力度,采取神秘买家模式依法开展网络商品质量抽检,优化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监测分析系统模型,大力整治虚假互联网广告、网络不正当竞争、违法违规网络格式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线上线下共管共治格局。开展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继续加大广告监测力度,重点针对教育培训类广告和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广告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推进“打传规直”,发挥“打传”主力军职责,协同公安等部门有效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探索对利用互联网载体宣传、组织传销活动的监控和打击;结合“双随机抽查”工作开展直销企业检查,督促直销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依法规范经营。实施合同条款专项整治,着眼民生诉求,进一步规范住宅装饰装修及物业服务等行业合同格式条款,加大对规范性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力度。

(三)优化服务推进品牌升级工程,促进主体质量再强化。一是要通过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化“品牌提质”工程。优化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服务,加快推进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持续推动我市品牌建设增量提质。加强高知名度品牌培育,重点为“一带一路”、“互联网+”、“工业4.0”、“新能源”等企业提供商标培育帮助,指导无锡地区百家品牌民企提升品牌管理和运营水平;支持协助我市企业进行海外商标注册和维权,帮扶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要通过帮助拓展投融资路径提升“融资助长”效能。积极推进企业信用资产市场化应用,把好“重守”企业评审关,向金融机构积极推荐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为企业开展信用融资提供便利;继续以动产抵押登记优质服务品牌为载体,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启动运行商标权质权登记无锡受理窗口,重点指导小微企业利用注册商标质押融资,帮助企业更加快捷便利地把品牌的无形价值转化为有形价值。三是要通过深化非公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持续深化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重点将党建工作和私个协会的各项普惠服务融入到“小个专”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推进党员经营户“三亮”活动,培养党员创业先锋、培育党员创新标兵,充分发挥党建对创业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精准施策推进消费维权工作,促进经济结构再优化。突出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规模扩大、经济结构升级。一是要大力宣传贯彻《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该条例已经于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并在强化经营者义务、强化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明确预付式消费侵权责任、引入“冷静期”制度和个体工商户行政处罚信息记录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执行,在这些突破点上做足维权文章,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二是要继续增加流通领域商品监测批次。下半年市工商局将安排1000个批次的流通领域商品抽检任务,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抽检区域、抽检对象、抽检批次的安排,切实做好商品质量抽检工作。要继续着力加强商品质量抽检后处理工作,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和大众媒体的沟通合作,进一步提高商品质量检测结果的曝光程度和公示频次;对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要做到应查尽查,并及时将处罚信息同步至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三是要加快打造“智慧315平台”。综合现代网络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打造全市统一的网络在线“智慧315”平台,并逐步与现有的12315互联网投诉平台、电话投诉平台及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换机制,及时发布各类消费警示,公示各类黑名单,为市民提供消费指引,强化经营者自律,建立消费纠纷快速处理通道,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下载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反两岸服贸协定运动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规制(精选5篇)

    我国反滥用税收协定法律规制及案例分析 13国经 陈斌 20*** 一、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规制 截止2014年3月底,我国已对外正式签署99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其中97个协定已......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助两岸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助两岸经贸合作 “绝不缺席。”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在谈到大陆“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时表示:“希望两岸联手,依托台湾的技术和大陆的市场资源,共同拓......

    论反全球化运动发展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进行,反全球化运动也在愈演愈烈。它未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又将其引人误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实......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贸服〔2009〕369号大全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贸服〔2009〕36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发展改革委: 现将《安徽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

    对招工难的反思考[精选合集]

    对招工难的反思考 现在招工难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但是招工难并不意味你就能更好找工作啦?从2008年持续受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

    运动会后的思考

    国旗下讲话稿------吴孙文 运动会后的思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上个星期,我校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胜利闭幕了。本次田径运动会跟历届运动会一样激动人心,所有参与运动会......

    参考书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范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反全球化运动(参考书目) “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 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

    商业银行反假币工作的思考

    信用社反假币工作的思考 假币在社会生活中屡屡出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假币的流通影响了币值稳定,扰乱了金融秩序,危害严重。信用社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