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阿荣旗六合镇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内蒙古阿荣旗六合镇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一、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阿荣旗六合镇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福海大豆种植合作社于2009年5月14日注册成立,合作社法人代表崔福,办公地点位于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安排就业102人,示范社带动农户320户,全村土地流转9000余亩;通过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加大了全村土地流转规模,提高了劳动力转移人数,解放了剩余劳动力,搞活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了畜牧业。合作社成员每年增收达到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面积3300亩,合作社成员由本村农民组建构成,成员共同出资100万元。
二、合作社成立背景
六合镇东山屯村位于阿荣旗东部,属浅山区,辖6个村民小组,535户,182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52人,全村耕地面积22083.5亩,人均耕地11.5亩。村里的农业经营模式主要为传统的种植业,是一个无明显区位优势、无国家大项目、大企业落户的“三无”村。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村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依法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转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推动,在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集约经营,发挥规模农业经营的优势,成立了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的小城镇建设。
三、运作方式及成果
2009年合作社通过规模、集约化经营和品牌效应,为旗农业部门培育蒙豆30豆种,全部以每市斤
2.6元销售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旗优良品种改良做出了贡献,同时合作社获利2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较非成员户高1500元左右;2010年、2011年,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玉米种子,年生产能力为43.2万公斤,年销售额为216万元。也使大部分社员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可以从事其他产业,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目标。
福海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处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政通人和,是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1、土地流转模式:福海大豆种植合作社根据本地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者多,无瑕顾及责任田,有的简种荒收,合作社根据这一新的特点,合作社将他们的土地流转过来,按高于往年农民自己耕种收入标准3000元/垧,付给农民土地费用。并且在年底结算时,把纯收入(除付给农民费用及投资)40%给农民分红,其余部分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和入股社员签订土地托管协议,采取从种植、田间管理、收割以及销售等一条龙的托管合同书。农民可以从土地投入减少,产品销售增加及解脱大批农民工等多方面取得效益,很受广大社员欢迎。
2、发挥合作社规模经营优势模式;现在农民对土地经营方式仍是分散经营,一户一块(或多块)各自为政,不能发挥大型机械高效率作用。根据这一情况,合作社把社员们的土地耕种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①统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直接在生产厂家签订供应合同,简化中间供应环节,使社员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每亩地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也有效的防止了个别经销商利用“三假“(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现象的出现,充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②统一耕作,这样可以发挥大型耕作机械高效率的作用,充分提高了整地质量,为作物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③统一技术指导:逢生产季
节,合作社请专家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克服了农民种田的盲目性,也有效防止了“误导”现象的出现。④统一提供经销信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改变,农民要把剩余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合作社免费为他们提供供求信息,提高社员们的经济收入。
四、资金筹措及管理
合作社人员分工,通过社员大会选举,崔福任合作社理事长,李永海任副理事长,邹胜利任秘书长,成员包括姜凤龙在内共计102人组成,理事长负责合作社全面工作,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秘书长负责合作社日常工作,合作社的财务管理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方法,合作社各项收支情况定期向社员公布,让全体社员明白,并采取单立帐目,专人管理随时接受审计社员监督。
采取合作社成员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项目投资100万元,全部由合作社成员出资。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通过统一经营,减少每家每户经营的成本,分散经营每户都要去耕作4次,最近到地的路途也有两公里,仅此一项燃油款、人工款就可节约每户100元,统一经营即可省人工,又减少人员投放,大面积耕作,减少成本,便于大型机械作业,通过以上几项就可增收10%,入股农民将土地入股,同时又可为合作社务工,社员每人增加收入3000元。
(二)社会效益
通过福海大豆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动示范,东山屯村2012年共流转土地9800多亩,其中跨村流转1700多亩。通过土地规模流转,不但可以为本合作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促进本合作社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幅射带动周边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人员将自家土地也入股到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统一用种施用配方肥,但采取分散管理的办法,通过统一械式耕作,多方位给村民示范,让全村农户充分认识走合作化经营的好处。
六、综合评价
今后我们福海专业种植合作社:一要通过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以农业技术部门为后盾,采取使用新技术、使用新品种、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先进的农机设备进行整地,集中连片经营,减少生产成本,以此来提高合作社的收入,通过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使合作社创特色产品建优势的区域化产业,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二是科技带动。进一步加强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专家的合作,积极引进、开发新的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依靠品种的绿色、无公害品质,引领市场,开发市场。三是多力促动。走联合发展,专业分工的路子,做大规模,做优产品,使福海专业种殖合作社成为本地区农业发展新模式的领头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切入点,以农机化服务为着力点,坚持抓示范,抓新品种引进和市场开发、合作社建设等措施,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村富民强。
第二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第三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的余脉龙岗山南麓的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村,成立于20**年,合作社带领成员发展天麻、林下人参、贝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形成以技术、市场为先导、以基地、农户为依托,以品牌、加工为后盾六位一体的合作发展模式,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广大农户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收益。目前合作社发展成员560户,合作社在本县共发展林下参1万多亩,天麻8万多平方米,五味子70余亩;先后在柳河、珲春、集安、抚松、白山建立5个林下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吉林、通化、辽源、延吉、铁岭、锦州等21个县市区,带动农户种植林下药材面积15300余亩,会员户均增收10万余元。20**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示范社。
一、科技领航、市场牵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内驱动力
领先的天麻繁育栽培技术是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的先决条件。合作社掌握长白山乌杆天麻育种栽培核心技术,创办者周长霞是东北掌握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的第一人,驯化培育出品质优、产量好、抗逆性强的长白山乌杆天麻品种,命名“乌美”,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是吉林省目前唯一审定通过的天麻品种。乌美天麻配合有性繁殖技术,产量比原来无性繁殖翻一翻。周长霞成为东北天麻育种、栽培领域的无冕之王,受邀参与编写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天麻地方标准,与人合著的《天麻栽培200问》科普读物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系列丛书,为吉林农大代培2名研究生,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农民实用型专家,并授予农民科学家称号。合作社拥有现代化的发菌室和菌种厂,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年可生产菌种20万袋,为会员统一提供天麻种子,并直接配送到户,有效保证了品种的纯正,为天麻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合作社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五年来,在县内外共举办林下中药材种植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对签约成员,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全部技术环节,有效提高了社员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
成熟稳定的销售渠道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多年的滚动发展过程中,周长霞时刻关注天麻市场动向,多方奔走拓展天麻销售空间,在广东、广西等多个药材专业市场设有销售网点,与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供不应求,每年都有经销商到产地坐等购货,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市场出口,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合作社年产鲜麻50余吨,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
二、统分结合、互惠共赢,聚沙成塔不断扩大基地规模
合作社与成员之间依靠合作协议,形成松紧适度、统分结合、互利共赢的的合作关系。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作社成员负责基地建设和生产管理,在产中环节实行分散管理。这种以合同为保障的合作关系,符合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使各方利益得到法律保障。合作社一方履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义务,使合作社成员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和技术风险,实现稳赚不赔。合作社以市价提供种栽,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保证稳定的种苗收益和稳固和生产基地。以略高于市场价保底回收产品,使农户无市场风险,有效保证了农户的利益。以合同方式联结双方利益关系,实现责权与利相辅相承。通过合同约束双方履行义务,合作社有偿提供种栽,保底回收产品,使合作社成员付出一定的生产成本,同时靠向合作社出售产品获得收益,使生产管理水平和收益挂钩,付出和收益成正比,对合作社成员有了利益上的约束,增强了农户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履责意识,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模式,使基地建设更加灵活。这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散生产管理的合作方式,更好地适应了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使农户可以合理利用房前屋后、农田林地、闲置棚舍等,只要气候、光照条件合适,适当客土改土,都可以发展天麻栽培,门坎较低,适合千家万户农民发展。
三、打造品牌、精深加工,确保合作社做大做强
以品牌为依托,提升市场知名度,提高品牌效益。20**年,合作社将自己培育的“长白山乌杆天麻”注册了“喜霞”牌商标,产品成功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每市斤鲜麻比南方品种高出20元,凸显出品牌效应。为提高商品价值,合作社实行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等“八统一”模式,变散装为精装,打造自己的商品品牌,有效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有效保障了会员种植林下药材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市场空间,降低了市场风险。
以精深加工为抓手,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了使合作社能给成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合作社努力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多次到南方考察学习,确定走精深加工之路,并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了天麻密饯、天麻酒、天麻饮品等保健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非农就业规模。目前,天麻酒、天麻密饯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下步,合作社将围绕资源优势,加大推广力度,做大基地规模;进一步优化服务,完善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加大市场开拓和产品精深加工力度,打创著名品牌,不断做精、做强,带动更多农民兄弟姐妹走上致富路。
第四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术,促进林业大发展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民,从事中级经济人10多年,林果产业,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多次参加区镇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创新了造林新技术。热心科普工作,经常性的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活动。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流转
了耕地150亩,荒山350亩。同合作社成员80亩,共计580亩基地上,栽植新品种大樱桃、蓝莓、梨、桃、李子、杏、苹果等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成活率在98%以上。昔日荒山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今翠绿一片,市、区报纸以本合作社创造出奇迹进行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发明创造了《生物栽植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1、把技术服务作为立足点不断拓展范围。利用基地开展技术试验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合作社成员和果农学习,不断培养一批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应用到林果产业上,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2、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辐射到周边群众中去,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带领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提效。二是发挥市场导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提供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三是参与产后加工、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直接进入市场减少销售环节直接增效。
3、开展技工贸一体化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难办到、基层组织统不了的难题。社员好果卖不出好价钱,加入合作社后,实行统一销售。
4、打响品牌战略,形成统一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于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而造就强势品牌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品牌还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无形资产。正是品牌效应在市场营销中的这些作用和意义,国家也提出了“农村果蔬品牌化”,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都在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果和蔬菜产业,以此作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而果蔬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名特优产品,创立品牌。形成竞争力,立足市场。有了品牌,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⑴、依靠合作社的林果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共同的品牌。本合作社在林果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经济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三大产业。将适合自身的品种、种植方式、经营模式引进其中,制定自身发展的长短期战略,制定共同的品牌和商标,发展种植园,实现规模化。本合作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注册了“年丰”果品商标。
⑵、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统一化管理。强化品牌作用。统一化管理要求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技术管理模式,统一用药配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将品牌意识作为稳步发展的基础,将品牌质量始终贯穿在果品选种、培育,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存、销售整个生产和采集销售过程中每个环节中,并逐步带动合作社成员户同样建立品牌意识,使成员户为自己的品牌品质精心管理每一棵果树。尤其是销售方面。建立营销服务体系,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改善和调整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不断进行市场开发和策划,扩大销售网点。销售队伍主动与大型超市进行营销,方便品牌顺利进入消费者视野,并努力建立长久关系,逐步向“下单式”种植发展。
5、合作社积极寻求新的致富途径,谋求更大的利润。林果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大多的发展形式是前向一体化,即向规模化种植生产发展,形成种植园。在此基础上,发展果园旅游项目和果品深加工即蜜饯食品。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可行性,制定实行计划,发展亲子游、情侣游、偕老游等不同文化特色的线路。而另一点加工蜜饯食品,是由于水果不易储藏,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变质的特点,制成蜜饯则不用担心,而且零食的消耗量不低于水果的消耗。我们可以采取在采摘果品的时候,根据果品的成熟度,软硬程度分开存放。熟透的果品可以采取加工成蜜饯这种方式,避免在运输途中造成损失。而且发展蜜饯加工又可以解决一批劳动力的工作问题,也创造了更多的产值。
第五篇:XX县XX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生产在家 服务在社
大力创新农民合作社组织形式
——XX县XX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县XX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绥东镇大兴村XX屯,于2013年7月9日注册登记,现拥有28名成员,其中理事长为村干部,其余27人为农民,合作社采取资金入股的方式,入股资金总额为253.5万元,现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为5850亩。
二、运行情况
本合作社自2013年7月成立至今一直运行良好。全村拥有耕地面积6750亩,合作社入股土地覆盖率达86.7%。目前本合作社依照成员原来种植水稻作物的特点,现在主打水稻的种植与销售。我们通过合作社这种形式,真正的让这些种地大户合作起来,实现互惠共赢。本合作社采取统购统销、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在统购统销方面,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播种技术规程、统一管理、同一收割、统一进行销售。统一购置生产资料。即合作社负责联系并购进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变分散为集中。改变以往农户购入的种子、化肥、农药品种五花八门,因为每个品种的习性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合作社的管理,统一了种子的品种,这样既便于管理、收获和销售,又能增收节支,提高利润。今年合作社水稻种植的品种是龙粳29,之所以选择该品种,是因为龙粳29是全省推广品种,这个品种的优点就是高产,平年产量在8-9吨之间,而且抗倒伏能力强,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成员多产出,增加收入。截止目前合作社已经统一购入种子33150公斤,化肥234000公斤,农药16700公斤。统一播种技术规程,即从浸种、撒种到插秧,合作社统一时间,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成员联系短缺的农机具,争取时间决不延误农时,在育苗期就把好关,把基础打好。统一管理,即在田间管理阶段,合作社指派管理和技术人员或外聘专业人员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比如说撒肥、飞机喷药等都统一进行,生长期和成熟期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出现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等等,都让成员掌握相关的知识。统一收获,即水稻成熟收获时,合作社成员必须将粮食送到合作社统一进行存储,并承诺本社员交付到的水稻将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统一销售,即合作社成员将水稻交付到社里后,就不用管了,合作社看市场行情,在价格较高时陆续将水稻销售出去。合作社成员交付到社里的水稻都会登记在册,计入成员账户,按照交易量和合作社水稻溢价收入分别按照法规结合成员大会决议,返还给成员。
所谓统分结合就是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有分有合,分的方面体现在成员各自承担自己水稻种植等生产管理的事宜,繁杂的生产流程不适合该合作社面面俱到,发挥成员灵活多样的生产管理方式,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投入;合的方面就是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水稻产能和竞争力。2013年,合作社在收购完成员自产自销的水稻外,还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那就是合作社成员还可以收购周边其他农户的水稻交到社里,合作社租赁烘干塔、场地进行水稻的烘干,主要的宗旨就是想方设法使社内成员增收。仅这一项就带动周边农户320余家,使这些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截止去年底,本合作社盈余总额为123.2万元。
三、民主管理
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运行,重大事项一律采取召开成员大会的方式进行决策,杜绝“一言堂”,每次开会都将会议内容形成会议记录,并存档备查。理事会在重大事项方面起到决策的作用,比如说大项开支购农用物资,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必须经过理事会研究与决策,拿出意见,再到成员大会表决通过。对于有些成员不懂或质疑的问题,理事会也都积极予以解答。监事会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情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2次成员大会,所议事项均已圆满解决,效果显著,合作社成员对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都很满意。
四、财务管理
合作社也是一种农民自治的集体组织,既然称为组织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就必须有财务管理。合作社的各项财务制度均已张贴上墙,组织机构已经配备齐全。本社财会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和出纳互不兼任,分别配备会计和出纳各一人。本合作社在县、镇两级组织的指导与监督下,已经按照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要求完善了账目,目前设有7本账册,均已建账完毕。按照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现金日记账记载的原始票据适时到位入账。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年底董事会要组织财务人员将一年来的各类财务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收支明细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提交给监事会,经监事会审核后,于成员大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并接受成员的质询。
五、盈余分配
本合作社的盈余分配采取按交易量和按入股资金分配两者相集合的分配方式。按照交易量这块,分两部分进行核算。首先,合作社成员将自产自销的水稻交付到社里的交易量;其次,合作社成员外购的水稻与合作社产生的交易量。这两部分交易量的总和就是该成员最终的交易量,合作社承诺两部分的交易量均安每吨30元的价格返还给本社成员,这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去除返还给本社成员的部分,留足公积金外,如果仍然有盈余,合作社将按照成员入股资金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截止2013年底,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达27730吨,其中:成员自产自销实现的交易量为2730吨,外购生产的交易量为25000吨。本收入总额为707.3万元,支出总额为584.1万元,盈余总额123.2万元;提取10%的公积金12.32万元,可分配盈余总额为110.88万元,成员户均分配额为39600元。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农民已经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原先的零散种植到现在的规模经营,由当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合作经营,逐步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真正属于农民的专业合作社,而XX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值此时悄然的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正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指引下,依靠自己的辛劳和智慧摆脱贫困,步入小康,大踏步地奔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