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台湾地图
有感于台湾地图
看着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与大陆,我想到了骨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想到了归心似箭的游子,我也想到了望穿秋水的母亲,还有那3.6万平方公里未回归的土地,还有那2100百万个盼归的心灵,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国之心。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日月潭边的凉亭,想起了鹅銮鼻上的灯塔,想起了赤嵌楼上的鲜血,还有那“走在乡间的小路”,“冬季台北的雨”……多少次梦里神游,然而醒来后,一湾海峡仍然无情的横在我们的面前。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宝岛沧桑的岁月,想起了台湾的往事,想起了它那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历史不能忘,1624年荷兰殖民者肮脏的脚印;屈辱不能忘,1895年后日本强盗的血腥入侵;往事不能忘,1949年以来跳梁小丑荒唐的闹剧……昨日不堪回首,一道无形的鸿沟挡住了两岸往来的脚步。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荆花区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升起的莲花区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节联欢晚会那难忘的一瞬——取自长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为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台湾本是中国的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就曾在这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明朝末年的郑成功也曾在这里洒下了英勇的鲜血,还有汪辜会谈在这里留下了佳话美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可以说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的良心可以证明。看着台湾的地图,我看到了祖国在前进,民魂在壮大,中华在崛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何等的英明!******提出的“八条主张”是何等的英明!请听听领导的心声,请听听人民的呼声吧!台湾诗人李一羽说得好:“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自欺欺人的****分子们,你们能体味出其中的韵味吗?你们又能感受到思家的辛酸吗?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也敢大胆地预言:“那浅浅的海峡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海相望的同胞定能骨肉团聚。”
第二篇:台湾台北历史地图
臺灣臺北歷史地圖
臺北歷史地圖收錄從1895年至1961年間發行的古地圖與老照片,對比今日Google地圖與街景影像,搭配地理定位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地圖及照片「穿越」古今,看見臺北時代變遷。
由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提供六張各時期臺北街道圖,顯示範圍大約在城中、艋舺與大稻埕周邊。同時包含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與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典藏的131張老照片。
收錄古地圖
1895 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
時代:清末日治初期\發行者:臺灣總督府製圖部\比例尺:四千分之一\ 註記:明治二十八年測製
特色:本圖描繪清末日治初期的臺北三市街,包含艋舺、大稻埕與臺北城,臺北城城牆與城內的樣貌大部分維持原貌,街道亦大多保持舊名。此時的鐵路路線尚未改動。
1903 最近實測臺北全圖
時代:日治初期\發行者:臺灣日日新報社\比例尺:六千分之一\註記:製圖者 臺灣總督府陸軍幕僚 大倉熙
特色:本圖描繪日治初期市區改正前的臺北三市街,臺北城內外區域開始發展,包含西門外的住宅商業區域,東門與南門外的政府機關區域等等。鐵路路線重新規畫,臺北車站東移。
1914 臺北市街圖
時代:日治初期\發行者:新高堂書店\比例尺:八千分之一\註記:大正三年印刷發行 發行者村崎長昶
特色:本圖描繪日治初期市區改正後的臺北三市街,臺北城內的街道格局大致定基,城牆均拆除改為三線道路,臺灣總督府遷至現址,並設置新公園與博物館。1928 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 第一五六號 臺北市
時代:日治中期\發行者:東京交通社\比例尺:(無)\註記:昭和三年印製發行 木谷佐一
特色:本圖描繪日治中期的臺北三市街,註記各地區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名稱。臺北城周邊區域區域繼續向外擴張,原先拆除的臺北橋已重建。
1930 臺北市地圖
時代:日治中期\發行者:臺灣日日新報社\比例尺:一萬分之一
特色:本圖描繪日治中期的臺北三市街,註記各地區政府機關與町目門牌號碼。本圖涵蓋範圍較大,包含圓山、大龍峒、西園、古亭等地。
1952 臺北市街道詳圖
時代:國府遷臺前期\發行者: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處\比例尺:一萬分之一\註記: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修測 四十年複查 四十一年印製
特色:本圖描繪國府遷臺前期的臺北三市街,註記更名後的街道名稱與門牌號碼。臺北市區開發在戰前已朝新生北路以東延伸,包含今日的中山區與大安區等地。收錄老照片
照片出處
小野郁著、藤井初太郎撮影《臺北在營記念寫眞帖》
年代 1923
典藏機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山崎鋆一郎著《臺灣の風光》 矢野榮治編輯《臺灣氣象研究會誌》第一號
伊藤重郎編輯《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
名倉喜作編纂《臺灣銀行四十年誌》
作者不詳《臺湾に於ける鐵筯混凝土構造物冩真帖》
臺北市商工課編《臺北:大東亞共榮圈の樞要地》
臺灣建築會編《臺灣建築會誌》 第一輯第二/三/四/五號、第二輯
1938 1930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3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3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1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4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第四/五號、第三輯第三/四號、1929-193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第四輯第六號、第五輯第一/四/六號、第六輯第三/五號 臺灣寫眞會編纂《臺灣寫眞帖》 第壹、貳、參、五、六、七、八、九、1914-1915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拾、拾壹、拾貳集;第貳卷第壹集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記念臺灣寫真帖》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編《風光台湾》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眞帖》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編《臺灣氣象報文》第一
臺灣總督府編《共進會記念臺灣寫真帖》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統計要覽》大正二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編《臺灣阿片癮者の矯正》
豐田久和保編纂《日本勸業銀行三十年志》
1915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3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08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899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16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15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31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927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櫻田三郎編輯《臺灣拓植株式會社事業概觀》
石川京吉編纂《臺灣寫真畫帖》 村崎長昶編纂《臺北寫真帖》 陸軍参謀本部陸地測量部編《臺灣諸景寫真帖》
葛西虎次郎編纂《臺灣風景寫真帖》
臺灣拓殖畫帖刊行會編纂《臺灣拓殖畫帖》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史蹟調査報告》第二輯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眞帖》 張才 陳振芳
1940 1903 1913 1896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日本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會圖書館
1911 日本國會圖書館
1918 日本國會圖書館
1936 日本國會圖書館
1908 日本國會圖書館
1946-1960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1950-1960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彭瑞麟 鄧南光
資料收錄單位
1931-1941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1940-1961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開始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從事研究,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2006年成立GIS專題中心,收集並整合了大量跨時期的地圖、航空照片、衛星影像、統計資料等數位資源,透過GIS技術的打造一系列學術用資料庫或系統,包括:「臺灣百年歷史地圖」、「地圖整合查詢系統」、「臺灣歷史文化地圖(THCTS)」、「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CCTS)」、「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地圖博覽會–統計地理資訊系統」等,這些豐富的研究素材及工具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及鄉土歷史文化研究的利器,參閱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1993年籌備時,承繼臺灣史田野研究計畫之初衷致力蒐羅史料,2004年正式成立後,陸續參與多項數位典藏合作計畫,以數位形式蒐藏珍貴的文史資源,包含古文書、政府公文、個人文書、圖像等等。本次收錄的照片均來自於該所建置之「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日本國會圖書館
日本國會圖書館為日本國會的下轄機構,負責提供國會查詢資料,並收繳全國的出版品。於1998年開始進行館藏明治時期圖書數位化,館方清點著作權利後,逐漸公開在全球資訊網上,其後又擴展到大正時期的圖書期刊。本次收錄的照片均來自該館建置之「明治時期以來數位圖書館」。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
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收羅早期臺灣攝影家與營業寫真館的珍貴底片與相片,予以掃描進行數位化典藏並登錄建檔,於典藏臺灣網站上公開,這批影像跨越二戰前後,保存了過往數十年的臺灣風土,表現出寫實的常民生活樣貌。本次收錄的照片均來自該計畫建置之「尋找台灣攝影文化的歷史座標」與攝影師家屬。
第三篇:面对台湾的地图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面对台湾的地图》。
过去,面对世界的地图,我首先看到的是中国,这个破晓的雄鸡,这条腾飞的巨龙;如今,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更多的是想到台湾,这个富饶的宝岛,这颗璀璨的明珠。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狐死首丘的典故,我想起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我想起了两地相悬的骨肉亲情。读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起了台湾;读黄遵宪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我更想起了台湾。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荆花区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升起的莲花区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节联欢晚会那难忘的一瞬--取自长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为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在这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明朝末年的郑成功在这里洒下了英勇的鲜血,汪辜会谈在这里留下了佳话美名。世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可以说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的良心可以证明。
第四篇:关于台湾的演讲稿:看着台湾的地图
看着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与大陆,我想到了骨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想到了归心似箭的游子,我也想到了望穿秋水的母亲,还有那3.6万平方公里未回归的土地,还有那2100百万个盼归的心灵,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国之心。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日月潭边的凉亭,想起了鹅銮鼻上的灯塔,想起了赤嵌楼上的鲜血,还有那“走在乡间的小路”,“冬季台北的雨”„„多少次梦里神游,然而醒来后,一湾海峡仍然无情的横在我们的面前。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宝岛沧桑的岁月,想起了台湾的往事,想起了它那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历史不能忘,1624年荷兰殖民者肮脏的脚印;屈辱不能忘,1895年后日本强盗的血腥入侵;往事不能忘,1949年以来跳梁小丑荒唐的闹剧„„昨日不堪回首,一道无形的鸿沟挡住了两岸往来的脚步。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荆花区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升起的莲花区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节联欢晚会那难忘的一瞬——取自长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为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台湾本是中国的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就曾在这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明朝末年的郑成功也曾在这里洒下了英勇的鲜血,还有汪辜会谈在这里留下了佳话美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可以说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的良心可以证明。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看到了祖国在前进,民魂在壮大,中华在崛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何等的英明!江泽民提出的“八条主张”是何等的英明!请听听领导的心声,请听听人民的呼声吧!台湾诗人李一羽说得好:“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自欺欺人的台独分子们,你们能体味出其中的韵味吗?你们又能感受到思家的辛酸吗?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也敢大胆地预言:“那浅浅的海峡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海相望的同胞定能骨肉团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您此刻正在中国教育文摘阅读演讲稿《》
第五篇:面对台湾的地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面对台湾的地图》。
过去,面对世界的地图,我首先看到的是中国,这个破晓的雄鸡,这条腾飞的巨龙;如今,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更多的是想到台湾,这个富饶的宝岛,这颗璀璨的明珠。
面对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台湾与大陆,我想到了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我想到了归心似箭的游子和望穿秋水的母亲,还有那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未统一的土地,还有那两千一百万双盼归的眼睛,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国之心。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日月潭边的凉亭,我想起了鹅銮鼻上的灯塔,我想起了赤嵌楼上的鲜血,还有那“走在乡间的小路”,还有那“外婆的澎湖湾”,还有那“冬季台北的雨”……多少次梦里神游,然而醒来后,一湾海峡仍横在我的面前。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宝岛沧桑的岁月,我想起了台湾屈辱的历史,我想起了它那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往事。历史不会忘记,1624年荷兰殖民者肮脏的脚印;历史不会忘记,1895年后日本强盗的血腥统治;历史也不会忘记,1949年以来跳梁小丑荒唐的闹剧……往事不堪回首,一道无形的鸿沟挡住了两岸的脚步。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狐死首丘的典故,我想起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我想起了两地相悬的骨肉亲情。读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起了台湾;读黄遵宪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我更想起了台湾。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荆花区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升起的莲花区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节联欢晚会那难忘的一瞬--取自长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为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在这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明朝末年的郑成功在这里洒下了英勇的鲜血,汪辜会谈在这里留下了佳话美名。世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可以说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的良心可以证明。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看到了历史在前进,民魂在壮大,中华在崛起!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何等的英明!江泽民提出的“八条主张”是何等的英明!请听听人民的呼声吧!台湾诗人李一羽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这一点是自欺欺人的~分子们无法体味的。听吧!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面对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也敢大胆地预言:“那浅浅的海峡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海相望的同胞定能骨肉团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