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企业人文关怀的七要素
现代企业人文关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的意义,并已开始付诸行动。所谓“人文关怀“,我的理解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和。本文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生产管理工作的体会,试就现代企业特别是生产现场的人文关怀作一个探索。我认为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现场,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制度是准则
现代企业应该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准则。企业内部的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它是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不是相互对立,又不是彼此矛盾。管理者和员工都在企业这条大船上,企业的兴旺发达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为此,现代企业应该坚持员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内部事务公开。企业要从坚持立足于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来思考问题,深入推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开好2次会议,要通过会议总结部署企业大政方针,并建立三级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包括班组在内的四级民主管理网络。企业要加大工代会源头参与企业管理的力度,涉及改革、改制的有关事项须经工代会审议通过;加大督促检查工代会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力度。企业要扎实推进内部事务公开制度的建设,公开内容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突出抓好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等内容的公开。这项工作的落实,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真正当好主人。
二、情感是纽带
因为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让大多数人能遵守的制度,就必须具有人
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也要使生产一线的员工如同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一样。企业与他们要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支持;上下要同心同德、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企业要始终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一切从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出发,切实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扶、日常家庭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环境是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环境宜人的厂区环境,不仅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象征,也可以增加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环境承载的生产、管理、生活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笔者认为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其环境建设布局要求严格符合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运输要求,其景观设计要求严谨,在整体氛围上较为简洁,以符合生产要求为主。行政区通常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是企业对外形象展示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厂区环境设计的重点。生活区是厂内员工的生活、休息场所,包括员工宿舍、食堂、员工活动场地等,其景观设计要求从员工的需求出发,提供人性化的生活和休憩场所。厂区景观的建设必须体现企业经营理念、团队精神、特色产品和发展方向等企业文化。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已逐步将厂区景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特色产品、生产流程贯穿在厂区的整体景观设计中,突出企业文化,以提升整体形象、赢得更大的社会经
济效益。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关心员工生活,就是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休憩需求出发,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如在生产区,运用彩色拼花、树荫下木质座椅组成小型休憩场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生活区,设置健身步道、乒乓球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活跃员工的室外活动。
至于生产现场的环境更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生产作业环境包括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体位、程序、劳动组织、气象等。清洁、文明的作业环境是保证操作人员在作业中,不损害其作业功能,既能迅速、正确地完成任务,又能在连续的工作中无疲劳感,以及在长期工作中,作业环境对员工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在全面执行ISO9000、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全面深入地推行“5S”(或“XS”)规范化管理。企业要对生产现场的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简称“三化”)的管理和对企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一噪”(噪音)的监测、防范与治理等工作的管理严抓、严控。做到作业区通道宽敞、物流有序、设备完好、堆放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浓郁。操作体位布置是否合理,是员工是否容易产生疲劳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保证无论是坐着操作者还是站立工作者在工作时的舒适感。
四、安全是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零”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归根到底都要由人去抓,要靠人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人。也不是只靠少数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就能保证安全的。
笔者认为,生产工人作业现场的安全关怀,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车间等作业现场的安全文化氛围。管理部门要严格制度,张贴警示语(或“安全温情提示”)和安全标志,要提高生产一线安全防护的科技含量,要切实提供劳动保护的用品。二是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法律法规,学习安全管理与救援知识,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形成制
度,常抓不懈,用制度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并用先进典型加以引导;要从员工的思想状况、业务素质、应变能力和安全责任心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员工牢固树立“自己就是安全员”的思想,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三是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在安全生产形势好的时候,坚持“安全第一”,力戒盲目乐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自我加压,反复查隐患,反复抓整改,定期抓演练,定期抓总结;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时候,要勇于接受挑战,提高应急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自觉做到无“三违”,实现“三不伤害”。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要落实在作业现场管理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多深入作业现场,要时刻带着问题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指导安全操作规程,现场纠正违章,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激励是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都在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即物质性的激励(工资、奖金等),精神性的激励(就是表扬,评先进、模范等等),关怀性的激励(给个假期外出旅游一下,回来给你报销),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培训、晋升等)。如今,又兴起了一种现代化的激励手段——“股权激励”。从目前情况来看,本土企业大多把薪酬因素放在激励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收入的激励作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工资等级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水平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是我国本土企业的关键问题,使员工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绩效管理方法,从技能、价值观以及目标实现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使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相结合,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双向沟通,将个人绩效改进和职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
笔者认为,为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企业可以采取内部选拔领导人才,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内部晋升和职责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员工提供授权的机会,参与企业决策,结合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要安排适当培训发展的机会,使得员工不断成长、成熟,并在企业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宗旨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企业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核心行为准则,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理念变成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动员广大干部员工继续向高标准看齐,发扬敢于“与强的比、向高的攀、同勇的争、跟快的赛”的精神,执著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来体现主题教育的成效,不断提升执行力,实现工作最佳化,管理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六、福利是关怀
福利是员工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一种补充的激励机制。“恰到好处”的福利既具有激励效果,又体现人文关怀。目前许多企业采取了多样化的福利关怀。如采取弹性福利制度,它给员工选择福利的机会,允许员工把个人需要与所需福利结合起来。另外,企业还把福利与工作年限联系在一起,高年限,高职务的员工更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更有利与长期激励。还有要保证福利的质量,加强对福利项目的管理,使福利起到应有的作用。
笔者建议,企业要不断致力于改善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企业在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干、实现报负的舞台同时,还要适当地开展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要开设图书室,免费对员工开放,让员工在业余时间借阅各类书籍;也可开设小型电子阅览室,让员工在休息时间也能了解到各种资讯。企业要切实按照国家规定,让员工享受带薪假期。企业要设有医务室,提供简单医疗和保健咨询等服务,定期免费为员工提供体检,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员工的医疗休养。企业要通过货币化原则提供通勤班车,每月按员工出勤发放工作餐贴,参照政府的有关规定报销员工子女的入托费、独生子女费等相关费用。
七是创新关怀
企业要鼓励一线员工在敬业的同时,向创新发展,鼓励他们与企业共成长,在创新中为企业奉献,在奉献企业中施展才智,并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可推行“星级员工”、“首席工人”、“品牌工人”等多种形式,征集员工的各类“金点子”,鼓励他们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鉴定,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评比“最佳学习型班”、“最佳知识型”员工。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让员工感到“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让他们奉献才智,成就梦想,以创新创效、追求卓越为目
标,做好每一项工作、关注每一个细节。企业要通过各种活动,着力培养员工卓越的品德、卓越的意识和卓越的能力,为企业和谐发展、追求效益最大化做贡献。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坚持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始终做到“以情感人、用心暖人、以亲聚人”,那么我们一定能激发广大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做贡献的工作热情,确保作业部门生产经营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加强人文关怀,推进现代邮政企业人性化管理
加强人文关怀,推进现代邮政企业人性化管理
随着邮政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发现企业管理越来越成为二次创业的瓶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流程的不合理,人才的流失和员工动力激励效果不理想,团队精神的涣散等一系列问题让邮政企业的管理层常常为此伤神。如何让一个很好的管理体系邮政化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在人的因素上提高团队协作、战斗力,人力资源的管理再一次提到一个令人不得不关注的位置。“以人为本”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也是邮政企业转机换制,走公司化发展道路的基点。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充分地发挥组织内每一个人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稳定、健康发展。
一、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1、人性化管理的涵义。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学与伦理学的融合是将“利用人”的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结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自我管理;(4)能人管理;(5)文化管理。
2、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征。人性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有所不同的是: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把人提到了企业和社会主体、主人翁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觉性、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1)尊重人。人性化管理的实质在尊重人,这样,就能使得员工怀着满意和满足的心态,以心满意足的最佳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埋头苦干,积极创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使之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创造最好效益。
(2)信任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人是企业人性化管理重要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主管理,就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自主性管理。这种自主管理体制和方式靠的是企业对员工充分信任和员工对工作的高度自觉。员工把企业信任当作动力和压力,会自觉地通过自己的智力、体力、技艺和创造力,认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因为越是信任员工,员工就会越加努力,形成一种良性发展循环,形成企业与员工“双赢”格局。
(3)爱护人。关心员工,努力营造一种适宜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共同为了一个发展的目标——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而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处在一个和谐友好的邮政大家庭之中。
(4)激励人。人具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企业要通过激励来使员工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激励的方式方法很多,当物质激励效果减弱时,就要增强精神激励。人的需要的多样化,激励方式方法也要多样化,激励人成为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法。
3、邮政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作用。人性化管理是邮政实施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现代企业中,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有力的手段。与传统的制度化的以物管理的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企业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就在于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2)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一个人心涣散的企业,绝不可能是一个好企业,其发展也绝不会长久。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台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的机器,那么,这
台机器的运转效率和生产能力只能取决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和亲和力。(3)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民主管理体制既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途径,同时又是人性化管理的特征和必然结果。只有实行民主管理,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才能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
员工的重要不在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而在于他们是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挖掘这种能力。企业管理创新的硬性制度管理必然要向软性的人性化管理过渡,这是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邮政企业才能迈入一个崭新的管理时代,才能使公司化运营模式下的邮政走出困境,以崭新的面貌、崭新的姿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现代邮政企业人性化管理走向初探
中国邮政实施政企分开和公司化运作已有几个年头,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转型中迎接挑战,赢得未来,邮政现代化管理将是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特别是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邮政员工队伍,将是决定邮政公司化运营的兴衰成败。美国汤姆·彼得斯和南希·奥斯汀在所著的《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中认为: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员工,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引入和运用人性化管理将是邮政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一种创新,是一种邮政走向进步,走向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主要管理走向有:
(一)情感化管理。情感管理要从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出发,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企业生存的理由是它能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包括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而内部顾客(即员工)的满意是外部顾客满意的基础和前提。情感化管理的实质就在于“把员工当上帝看”,摆正企业与员工的位置,充分尊重员工,从而才使得员工愿意怀着满意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通常有如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及时送温暖,处处关爱员工,为员工排忧解难,送上一片真情,传送一颗热心,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信赖感、忠诚感,形成亲和力,强化凝聚力。二是倡导尊重、诚信沟通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民主、平等、人人心情舒畅,又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三是在管理者中倡导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自己的下级想一想,多为员工着想,多为他们服务,多为他们指导,多给予员工以温馨。四是实施走动式管理。各级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深入基层,走向社会,与各层次各类人员接触,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解决好各种矛盾的和解,实现企业关心员工,员工为企业奉献的“双赢”格局。
(二)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和企业的统一意志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而自觉地为企业奉献。自主管理体制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通过非常的管理方式将责、权、利有机的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员工,实行开放型的管理,以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自主管理的根本点在于对人要有正确的看法。因为经营是靠人来进行的,身负重任的经营者是人,员工也是人,顾客以及各个方面的关系户也都是人。企业家要信任人,不要随意解雇人,而要实践“新的人道”,即要在承认人的自主性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恰当的处理和对待,充分发
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本义。美、德较发达的公司尊重员工,相信员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采取了自主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方式对有上进心的人反而是一种促进作用,员工有一种被信任感,就会非常努力,找到充分发挥能力的余地,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而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营造一种良性循环,传统的那种“管、卡、压”的管理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
(三)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经营,参与营销,参与监督,参与管理。企业家在作出涉及本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如果不让经理以外的其他员工来参与,就会损伤员工们的自尊心,引起员工们的激烈反对,如果你能让员工参与决策,即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非但不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而还会提高他们的士气,被征求意见的人多一些,人们的士气就会更高一些。如果员工感到自己对与己有关的事没出一份力,就会觉得自己被别人瞧不起,受别人摆布,产生压抑感,甚至产生反感。民主化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办好邮政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参与经营,全员参与营销,全员参与创收,否则不会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不论多么优秀的人,只要他是人,就不能像神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凭个别人的智慧去工作,就会发生各种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看问题片面等现象,这些往往是企业失败的内在诱因。要真正做到管理的民主化,还需要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的关联机制,如让员工持有一定的股份便是较好的方法之一。同时加强党群工作,发挥工会对企业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发挥好工会的维权职能,团结员工,正确引导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知难而进,艰苦创业,为邮政第二次创业做出更大努力。
(四)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企业管理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的主体是人,只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只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才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一切物质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性,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转化为商品。企业唯一的真正的资源是人。人是企业的主体、根本,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不能要求员工配合工作,而做到工作配合员工,达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身为管理者,必须思考怎样调动员工积极工作。分配工作必须给员工量体裁衣,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从工作找到快乐,从而激发其更为努力工作。情感是创新的动力燃料,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者时刻面对着企业的现实环境,而这正是影响创新主题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运用情感作为鼓励员工创新的动力,努力营造创新氛围,使得邮政企业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为此,要做到:一是要鼓励创新。对于每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企业而言,鼓励创新,意味着在企业的价值取向上要尽量体现这样的精神,把鼓励发明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并对积极创新、善于创造的人员及时给予奖励,以形成人人创新、个个争优的良好环境。二是要容纳不同意见。企业对员工提出的不同意见细心聆听,并加以疏理归纳,主动吸纳奇才,寻找不同意见者加盟,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创业人员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的机制,并加以发扬光大,从中发现人才,大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三是要宽容失败。对于失败的宽容,要形成一种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对新事物的追求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要提倡吐故纳新,对于那些敢于创新,敢于成业的员工采取提拔重用,保护他们的敢闯敢创新的积极性。
(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
把企业管理当作对人的管理来进行,它充分考虑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伴随着20多年来企业管理理论人性化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家积极倡导、注重培养的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它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外部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产生以局兴为荣的自豪感、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自觉性、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员工内在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总之,邮政企业现代化管理主要面对的是人,管理工作主要也是对人的管理。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如何管理好员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这应是邮政管理工作的关键。管理员工首先应该尊重和欣赏员工,这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邮政员工感到工作是件很快乐的事,那么这个企业希望所在,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无限光明!
参与文献:
1、《用人性化管理推进企业发展-----广西贵港市邮政局李锋局长的管理经验》,作者:王国庆、杨胜,《中邮政》2006年12期
2、《浅析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作者:王贵斌,《中国商界》2008年07期
3、《论企业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作者:刘忠启,中国期刊网
4、《论企业组织的人性化管理》,作者:蒲德祥,《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9期
5、《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思考》,作者:韩永进,《企业技术与开发》2011年05期
第三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人文关怀的初识与实践
【摘要]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进步。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要培育“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企业人文关怀;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富士康多起员工坠楼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深思。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已经透露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重大转型期的现实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所以,加强“人文关怀”,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加强人文关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人文关怀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经济为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趋利性,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近年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先进技术对劳动力的排斥,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当前,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仍然是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裁减的员工一般都是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能缺乏的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减员也给在职人员以巨大的失业压力。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为深化改革创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2.加强人文关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靠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三靠留住。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存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情感和受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就目前的薪酬水平,对高素质人才而言,物质需要基本上不起多大激励作用,人才更看重的是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全方位考虑关键岗位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籍此打造一支对企业忠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必须持续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在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全体员工强有力的执行。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除了合理的薪酬福利和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外,更重要的要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包括员工各类诉求、心理动态、情绪变化以及承载压力的限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员工心理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能够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低缺勤、离职率,提高员工执行力,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
“人文关怀”的核心涵义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题中之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为企业如何加强人文关怀指明了方向。
1.企业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是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直接影响到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各项措施的落实。企业领导班子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企业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既要立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要尊重员工的合力诉求,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领导班子成员要尊重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尊严,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把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传递到员工身边,融入员工心田。
2.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使人文关怀制度化。
加强人文关怀不应该视作企业发展的手段,而应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企业回报员工的具体体现,因此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常态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来保证。企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时,既要坚持市场化的取向,也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要重视员工的劳动保护,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设立扶助济困基金,使困难职工和遭遇突发灾难的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扶助。
3.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这种“造人先于造物”的人才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加强人文关怀很重要的是为员工打造成才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实施高素质人才积聚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培育和引进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以包容的文化,吸引一批人,以宽容的环境,培养一批人,以宽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管道,留住人才。要编制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构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需求模型,并以此为根据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要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全员培训,促进人才素质快速提升。要着眼与企业战略规划对于关键人才的需求与管理,强化激励约束体系与全面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设。
4.培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要开展丰富
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能满足员工文化生活需要,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员工情感,减轻工作压力,为员工营造一个生活、学习、精神都愉快的环境。要把职工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对基层员工、外地务工、困难职工、家庭遇到急难事件的员工等进行慰问,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和失调的因素,自觉地与企业同舟共济。加强
对员工的心理辅导,通过剔除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以激发员工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
5.建设以党工团组织为主体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企业党组织、工会、团组织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与员工群众最为密切,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换位思考、真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是广大员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经营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背景,重视和加强企业人文关怀,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和提供机会,维护员工合理诉求,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真正统一,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3]造物之前先造人:松下幸之助人才管理著 译 者:东方启明,2003-4-1出 版 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陈清虎
“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个性和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心理疏导”就是通过解释、说明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五个结合”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理念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就是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推动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信息全球化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会导致员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增大。同时,员工的思想日渐活跃,也会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尊严、理想、个性和生存状态及其意义密切相关。心理疏导是一个医学名词,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应用心理学知识,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注人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扩展到正确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延伸,也更易于落到实处。二者都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都是为了培养人和塑造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从认知角度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也需要从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塑造。只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更好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升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现代企业实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意义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
2.1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三会一课”、党委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政治学习等途径和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注重对员工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把这种关怀体现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享成果”的理想目标上。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2.2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
在企业,员工只有拥有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具备应对企业改革改制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够不断增强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推动员工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环境下有效
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好的应对机制,培育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是现代企业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2.3是建立企业内部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疏导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和化解员工交往中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偏激看法,促进人格成熟,能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同时,能够帮助员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从而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促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企业实践工,进而把员工培养成为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企业建设者。广州分公司注重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从细微处人手,不断改善、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切实感受企业的关心与服务,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人生产活动。
3.2注重企业需要与尊重个性的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成才需要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注重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广州分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上,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发展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努力为员工创造“心情舒畅、信念坚定、健康向上、工作主动、能征善战”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3.3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每个企业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并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广大员工,由此也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企业在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种宝贵财富的传承和弘扬,充分挖掘企业发展史的文化内涵,引导员工传承企业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自觉把个人的
第四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第五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 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总体而言,“人文”是指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之总和,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之 义。
“关怀”常被理解为“关心”、“关爱”的近义词。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实际上较“关心”而言,“关怀” 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关怀者在关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真实感受和达到 的实际效果。「‘」关怀行为在被关怀者的接受和改变过程中实现,主要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真正接受,而不是把对方仅仅当作“客观数据”来 分析。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友善的“你一我”关系而非“我一它”关系;二是“动 机移植”,即“关怀者的关怀动机要流向被关怀者并使其受到影响”「2」关怀者不 一定要满足被关怀者的所有需要,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使被关怀者接受、认可并产生效果。
具体讲,人文关怀是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 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 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3」可见,人文关怀不仅 体现为一种精神,更侧重于一种实践,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其 一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关心人”。它要求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度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理性还要付诸情感;其二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具体、多维度的,集中表现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探求人的理想与命运等;其三 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知识上进行灌输,还需要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要求;其四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于社会理念、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 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如何通过对人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构建中发 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人文关怀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 实践活动。”[5」可见,作为一项精神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 的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文精神所倡导的目标本质上一致:都是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性境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 格,从“人”出发进行一种人生教育或精神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 境界和人文精神所关注生活的总体意义本质上一致:都充分体现出从“人”的内 在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内心需要和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终极价值:即“追求人生真、善、美 的境界,观照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6」从这种意义上 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4.“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助人自助”是指“个人、家庭、群体、社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的道路,也即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反思自己,寻求改变,获得成长。”0}9}其内涵包 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助人和自助。简单来讲,“助人”就是给予别人帮 助,“自助”就是通过引导受助者本人挖掘自身潜能,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 自强”。“助人”到“自助”的过程,也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也即,“自助”是通过“助人”需要达到的目标。
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 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通过大学生主体认识、思考、实践后 完成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内化’心理过程”。「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 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助人自助”理念强调引 导和支持,主张案主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整个 工作过程中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川这种“引而
不决”的理念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普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摒弃言之无物、空话大话的泛泛说教,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和己有经
验的基础上,适当举例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的价值 观和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一切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各 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人际、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更要增强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解 决更多同类或更广泛的问题。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贝曾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要求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思 想政治教育者自己也要实现“自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者比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都更丰富,但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和大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伴随着大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间不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 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 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忽视这种需要,心理和生活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 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完全的激发或发挥。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 思想和观念无法做到整齐划一,需要也呈现出多样性。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现实需
要的人。学者尚川教授认为,“学生主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重视;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强调单一的外部灌输,方法简单不具体,思维不灵活,习惯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