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重点
1、鼻有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鼻的三维解剖结构是维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础。
2、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同。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区”。
3、鼻中隔最下前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Litter 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4、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成为嗅沟或嗅裂。
5、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
6、鼻窦左右承兑,共4对,分别是上额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窦隐窝。
7、萎缩性鼻炎的特征:
1、鼻及鼻咽干燥感;
2、鼻塞;
3、鼻出血;
4、头疼、头昏;
5、嗅觉障碍’
7、恶臭;
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喉炎。
8、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的鼻塞和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尖鼻黏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9、各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的特点:①急性上额窦眼: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②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者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则与急性蝶窦炎相似③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略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至消失,次日重复出现。周期性头痛的机制可能与鼻额管的解剖位置相关,额窦借鼻额管开
口于中鼻道,鼻额管较长而曲折,易为充血肿胀的黏膜所阻塞。额窦炎患者晨起后,头呈直位,窦内分泌物积聚其下部,受重力和纤毛运动的作用逐渐被排出,在排空的过程中额窦腔内产生负压甚至真空,因此发生剧烈的“真空性头疼”。中午以后,窦内分泌物逐渐排空,窦腔通气改善,疼痛逐渐缓解④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
10、上额窦穿刺术的并发症:①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为进针部位偏前,针刺入面颊部软组织所致;②眶内气肿或感染:进针方向偏上,用力过猛,穿刺针经上额窦顶壁(即眶底壁)入眶内所致;③翼腭窝感染:穿刺针通过上额窦后壁进入翼腭窝所致;④气栓:穿刺针刺入较大血管,并注入空气所致。
11、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 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成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结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12、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②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③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④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⑤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13、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①小儿喉部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容易发生肿胀。小儿喉腔尤其是声门区又特别窄小,所以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易引起呼吸困难②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时降至第5颈椎③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的明显。
14、喉阻塞的临床表现:①吸气性呼吸困难②吸气性喉喘鸣③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因吸气时气体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腹辅助呼吸肌均代偿性加强运动,将胸部扩张,以助呼吸进行,而肺叶不能相应膨胀,故胸腔内负压增加,使胸壁及其周围软组织,出现如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的四凹征④声嘶,若病变位于声带,则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失声⑤发绀,因缺氧而面部青紫,吸气时头后仰,坐卧不安,烦躁不能入睡。晚期可出现脉搏微弱、快速、心率不齐,心力衰竭,最终发生昏迷而死亡。
15、喉阻塞的分度: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性哮喘鸣及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和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因窒息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16、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①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呼吸道烧伤、胸部外伤等③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时,为防止血液流入西呼吸道或术后局部肿胀阻碍呼吸,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④长时间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以胸骨上窝为顶,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边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安全三角区)
17、听骨链的组成:由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互衔接而成听骨链。
1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特点: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19、鼻出血的治疗: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
鼻局部处理:手捏鼻翼两侧,冷水袋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1%麻黄碱滴鼻液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入鼻腔。
①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原理:破坏出血点组织。用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 ②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积较大,或出血点不明者。有以下四种方法。a鼻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如纤维蛋白棉,用于血友病出血面积较大者,材料可被组织吸收,避免取出填塞物时造成黏膜损伤。b鼻腔纱条填塞:用于出血量大,部位不明显者。时间长给予抗生素,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5天。c后鼻孔填塞法:用于c无效者。d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③ 血管结扎法:严重出血者。④ 血管栓塞法
第二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 言
一、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gy, Otorhinolaryngology)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一门科学。由于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相互紧密联系,又多为深在细小腔洞,都必须借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辩认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40多年来,尤其是近10余年以来,由于鼻神经外科和耳科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与颌面、颈胸外科以及颅底外科的关系日益密切,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二、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吞咽及免疫防护等重要生理功能,与人的生命攸攸想关。这些部位的疾病可影响到全身,全身许多疾病也会表现在这些局部。因此,在学习和从事本专业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由局部联系到全身,又由全身考虑到局部,从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三、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仪器频频问世,不断推动着耳鼻咽喉科学的前进。如内耳超微结构、内耳微循环、内耳淋巴液的微量分析、位听系统生物电活动、声导纳、电反应测听、眼震电图、人工耳蜗、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鼻阻力计、鼻声图仪、光导纤维内窥镜、频闪喉镜、耳鼻咽喉显微外科、鼻窦内窥镜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等新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新局面,也不断促进了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及颅底、侧颅底、颈部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1.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
2.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
3.掌握“四炎一聋”、三大恶性肿瘤(上颌窦癌、鼻咽癌和喉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掌握耳鼻咽喉外伤的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5.掌握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异物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预防知识; 6.耳源性颅内并发病、鼻出血、喉源性呼吸困难、梅尼埃病及眩晕、鼻源性头痛等,以及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和症状亦在了解和熟悉之列,可作总的介绍或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7.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8.掌握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原理及基本特点。9.了解颅底,侧颅底疾病的处理。
本大纲是结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七年制及八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为基点进行编制的。基于七、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除上述指出预习内容、注明参考用书外,并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耳鼻咽喉科专业外语词汇。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的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局部和整体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向,反映本专业的现代进展。
本专业教学的难点在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以及必须借助特殊的光源和器械的检查方法,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因此,无论大课、小课或实习讲授,应尽可能利用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带、多媒体、动画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绪 论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史,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概念、发展史、近代新进展,建国以来我国耳鼻咽喉科学在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成就。
了解学习耳鼻咽喉科学的目的性,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相应地位与作用。
了解耳鼻咽喉诸器官的特殊性,本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并应强调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了解耳鼻咽喉与整个机体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树立整体观念。以“四炎一聋”为重点,开拓颅底及头颈外科的范围。
第一篇 鼻科学
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
目的:了解外鼻的支架,静脉血循环等结构特点,掌握鼻腔各壁和鼻窦分组、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教学内容:
掌握外鼻的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及鼻窦开口及分组、窦口鼻道复合体。
熟悉外鼻的支架及构成,鼻腔动脉血液供应及其分布情况。了解鼻颅相关,鼻眼相关的解剖结构。
了解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了解鼻腔神经的分布,鼻腔和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章 鼻的症状学
目的:熟悉鼻的常见症状:如鼻塞、鼻漏、鼻出血、头痛、嗅觉减退等。
第三章 鼻的检查法
目的:耳鼻咽喉检查常用设备及额镜使用法,掌握鼻腔检查法。教学内容:
掌握对光、外鼻检查及前鼻镜检查要点。
熟悉鼻窦触诊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了解后鼻孔检查、体位引流、常用影像诊断法及鼻窦内窥镜检查法。
第四章 鼻部常用疾病的治疗方法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科常用治疗方法。
第五章 鼻及颅面先天疾病 目的:了解外鼻先天畸形、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脑膜脑膨出等。
第六章 鼻及颅面外伤
目的:熟悉鼻及颅面外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外鼻遭撞击或跌碰而发生鼻骨骨折,熟悉鼻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了解视神经管骨折、脑脊液鼻漏的处理。
了解鼻及鼻窦外伤可累及邻近器官的特殊表现(如眼眶、颅底等)或合并血肿或脓肿、脱位等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 外鼻及鼻前庭炎症性疾病
目的:掌握鼻疖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熟悉鼻部静脉血循环的特点,警惕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鼻疖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了解鼻前庭炎与鼻前庭湿疹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了解酒渣鼻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八章 鼻腔炎症性疾病
一、急性鼻炎
目的:熟悉急性鼻炎很常见,为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等特点。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掌握局部症状、检查所见、局部治疗和防治原则。熟悉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二、慢性鼻炎 目的:掌握两类慢性鼻炎(单纯性、肥厚性)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
掌握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熟悉二者的鉴别诊断。了解病理改变。
了解局部病因及职业或环境因素与病因学的关系。
三、萎缩性鼻炎
目的:了解萎缩性鼻炎的特征为鼻粘膜萎缩性病变,重者鼻甲骨、骨膜及骨质也可萎缩。掌握其典型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掌握症状及检查特征、防治原则及主要治疗方法。了解其病理改变。
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因。
第九章 鼻粘膜反应性疾病
一、变应性鼻炎
目的:掌握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典型症状。教学内容:
掌握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常见处理方法。了解常见并发症。掌握典型症状、诊断方法和依据。
参考书:《实用变态反应学》叶世泰、张庆松主编;《临床变态反应疾病》顾瑞金、顾之燕主编。
二、血管运动性鼻
目的:了解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十章 鼻中隔疾病
目的:熟悉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功能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症状。熟悉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教学内容:
熟悉本病的症状及对邻近器官的影响(如与鼻源性头痛、易患感冒、鼻出血及窦鼻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等的关系。)
了解病因及处理原则。
熟悉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的表现、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 鼻出血
目的:熟悉鼻出血是鼻腔常见疾病,全身疾病和邻近病变均可导致鼻腔出血。教学内容:
掌握常见局部及全身病因(尤其是局部因素)。熟悉常用的局部止血方法及全身治疗和其它治疗。
第十二章 鼻腔及鼻窦异物
目的:掌握典型症状及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
掌握典型症状及诊断方法。熟悉取异物的常用方法。
第十三章 鼻窦炎
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目的:熟悉病变系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重者可累及骨质,亦可引起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熟悉病因、常见症状,了解并发症的途径、后果及其预防措施。熟悉诊断要点,掌握治疗原则和常用治疗方法。
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目的:熟悉本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掌握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掌握病因、常见症状、头痛特点。
熟悉诊断要点,X线和CT特征及鉴别诊断。
掌握治疗原则、方法,鼻窦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式。
三、儿童鼻窦炎
目的:熟悉小儿鼻窦炎的病因特点,检查、诊断及处理要点。教学内容:
了解小儿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之不同点。熟悉其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四、婴幼儿急性上颌骨骨髓炎
目的:了解发病特点及其严重性,及时诊治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了解病因特点、症状、体征、并发病及治疗原则。
第十四章 鼻源性并发症
目的:熟悉鼻源性眶内、颅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熟悉并发症产生途径,种类,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
第十五章 鼻息肉及鼻息肉病
目的:掌握鼻息肉的形成机理与临床检查特征。熟悉鼻息肉病的概念、特点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其病因、病理。
掌握鼻息肉的常见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注意与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
熟悉鼻息肉摘除术。
熟悉鼻息肉病的特点、治疗方法、FESS术。
第十六章 鼻真菌病
目的:了解鼻真菌病日渐增多,应日益受到重视。掌握真菌病临床表现。教学内容:
了解其病因、病理改变。了解鼻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后果。掌握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了解治疗措施及预后。
第十七章 鼻囊肿
目的:熟悉鼻前庭囊肿的特点和鼻窦各种囊肿的鉴别要点。教学内容:
熟悉症状及其与鼻窦肿瘤的鉴别诊断。熟悉牙源性囊肿与其它囊肿的鉴别诊断。熟悉治疗原则。
第十八章 鼻-前颅底肿瘤
一、鼻-前颅底良性肿瘤
目的:了解常见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教学内容:
了解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及骨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鼻-前颅底恶性肿瘤
目的:熟悉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早期诊断的意义。教学内容:
熟悉上颌窦癌、筛窦癌的早期症状和向邻近器官(如牙、眼等)发展的相应症状及其诊断方法。(预习)
参考书:《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了解鼻部其它恶性肿瘤的诊断、上颌窦癌与上颌窦囊肿的鉴别诊断。了解上颌窦癌的处理原则。
三、恶性肉芽肿
目的:了解本病为破坏甚于恶性肿瘤的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教学内容:了解病因及病理。熟悉常见症状特点。
了解诊断要点,以及处理原则和常用方法。
第十九章 鼻内镜手术
目的:掌握内窥镜在鼻腔和鼻窦外科应用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
掌握内窥镜在鼻腔和鼻窦外科应用的优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十章 鼻及前颅底肿瘤手术简介
目的:了解前颅底解剖、手术径路及特点。第二篇 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第一章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
第一节 咽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熟悉咽的分部及其重要结构 教学内容:
熟悉咽的分部及其重要解剖结构、邻近关系、咽的位置。了解咽淋巴环的构成,婴儿时期的特点,临床意义。
了解咽壁的构成和咽间隙(如扁桃体周围隙、咽后隙、咽旁隙等)等部位, 所在的重要血管、神经干等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腭扁桃体及其血供、咽扁桃体(腺样体)的解剖部位及其组织学特点、咽的神经分布。
第二节 咽的生理
目的:熟悉扁桃体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般了解咽的生理功能。
重点熟悉扁桃体的免疫机能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章 咽的症状学
目的:熟悉咽部的常见症状,如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困难等。
第三章 咽的检查法
目的:了解鼻咽、口咽、喉咽的检查法。教学内容:
掌握颈部扪诊、口咽部检查法。了解鼻咽部、喉部检查法。了解鼻咽、喉咽内窥镜检查法。
第四章 咽部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目的:了解咽部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 咽及颌面部先天性疾病及获得性畸形
目的:了解咽及颌面部常见先天性畸形表现,如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表现。
第六章 咽 炎
一、急性咽炎
目的:熟悉其病因、临床症状。教学内容:了解常见致病原因。熟悉典型症状、检查所见及处理原则。
二、慢性咽炎
目的:掌握常见慢性咽炎的症状及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常见致病原因。
熟悉各类咽炎的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了解防治原则及常用方法。
第七章 扁桃体炎
一、急性扁桃体
目的:熟悉急性扁桃体炎的典型症状及其主要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常见病因及致病菌。了解病理改变及分型。
掌握本病的典型症状及其鉴别诊断、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方法。熟悉其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二、慢性扁桃体炎
目的:熟悉慢性扁桃体炎可成为全身“病灶”。掌握手术适应征、禁忌证。教学内容:
熟悉病因、临床表现、局部检查特征。了解与扁桃体角化症、肿瘤的鉴别。掌握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熟悉扁桃体切除术的术式。熟悉常见并发症及其初步处理要点。
第八章 腺样体炎
目的:熟悉本病为传导性聋的常见病因之一。教学内容:
掌握腺样体肥大的典型症状及鉴别诊断,对小儿健康发育的不良影响(局部和全身)。
掌握腺样体肥大为可导致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及检查所见;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九章 咽及颌面部脓肿
第一节 扁桃体周脓肿
目的:了解本病为急性扁桃体炎的最常见并发症。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熟悉切开排脓的操作要点。
第二节 咽后脓肿
目的:了解普通炎性和结核性脓肿的区别。教学内容:
了解其常见病因,小儿多发。熟悉诊断与鉴别要点、处理原则。
熟悉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危险性(尤其是在急诊处理时的危险性)。
第三节 咽旁脓肿
目的:了解本病与其它脓肿、肿瘤的鉴别。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诊治疗原则及病情发展等。
第四节 脓性颌下炎
目的:了解脓性颌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第十章 咽的神经性和精神疾病
目的:了解各类咽异感症的鉴别诊断。教学内容:
了解其病因,了解诊断要点及措施。了解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 咽及颌面部外伤及异物
目的:熟悉咽及颌面部外伤及异物的处理。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及检查、预防要点。
熟悉处理原则,熟悉口咽异物的取出方法,了解颌面外伤处理方法。
第十二章 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目的:熟悉本病与甲状腺疾病的鉴别 教学内容:
了解发生学与本病发生之关系。熟悉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
第十三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比较多见,可引起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教学内容:
重点掌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病理生理和诊治要点。熟悉处理方法。
第十四章 咽及颌面部肿瘤
第一节 鼻咽肿瘤
一、鼻咽血管纤维瘤
目的:本病为青年男性、鼻咽部良性、易出血肿瘤,有时可导致生命危险。教学内容: 了解多发于男性青年患者。了解临床表现。
了解本病发展途径和相应症状。了解诊断与治疗要点。
二、鼻咽癌
目的:熟悉本病为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发病地区、常见病因学说,发病率特点。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预习),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了解鼻咽癌转移部位及特点。熟悉鼻咽癌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法。
第二、三节 口咽及喉咽肿瘤
目的:了解该区肿瘤的隐蔽性,强调仔细认真检查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了解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纤维瘤、咽旁隙神经纤维瘤等)的临床表现、检查所见及处理原则。
了解扁桃体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颈淋巴结转移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第四节 腮腺肿瘤
目的:了解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第十五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第三篇 喉科学及颈部疾病
第一章 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
第一节 喉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熟悉喉外标志,了解喉软骨支架的构成、关节、主要韧带与膜。教学内容:
了解喉的软骨支架,环状软骨的临床意义。了解喉外肌和喉内肌的生理机能(预习)。了解喉腔的分区,主要解剖构造与疾病的关系。熟悉小儿喉部构造的特殊性及临床意义。熟悉喉部神经的走向及分布,临床意义。了解喉的血管和淋巴分布。
第二节 喉的生理
目的:重点了解喉是发声器官,又是呼吸道的门户。教学内容:
着重了解喉的发声和呼吸功能。
第二章 喉的症状学
目的:了解常见的喉部症状,如喉痛、声嘶、喉鸣、呼吸困难、咯血等。
第三章 喉的检查法
目的:熟悉并初步掌握喉部检查的基本器械使用与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熟悉间接喉镜检查,掌握喉外扪诊法。了解直接喉镜检查法,喉X线诊断法。初步了解喉部现代检查仪器如纤维喉镜、动态频闪喉镜及声谱仪等检查手段。
第四章 喉及颈部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目的:了解喉及颈部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第五章 喉及颈部先天性疾病
目的:熟悉喉蹼、鳃源性囊肿及瘘管、甲状舌骨囊肿及瘘管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六章 喉外伤及异物
目的:熟悉喉外伤的急救措施,熟悉喉异物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教学内容:
熟悉各种喉外伤的症状和体征。
了解本病的危险性与及时处理的重要性。
了解喉外伤的各种处理措施,以及尽可能复位和预防术后狭窄。
第七章 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一、急性会厌炎
目的:熟悉该病发病急、症状重的特点,儿童尤重。教学内容:
了解常见病因、病理。
掌握其主要症状,掌握诊断及治疗要点。
二、急性喉炎
目的:了解其为常见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常见病因及主要症状。了解诊断要点。
熟悉常用治疗措施,尤其强调声休的重要性。
三、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
目的:熟悉小儿急性喉炎的基本特点与鉴别诊断。教学内容:
了解小儿喉部解剖特点(预习),故小儿比成人症状严重。了解本病与某些急性传染病之关系。
熟悉本病与呼吸道异物、喉白喉、喉气管支气管炎等病的鉴别。熟悉处理原则及防治措施。
四、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目的:了解并重视与某些急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及病理。熟悉主要症状及诊断要点。掌握治疗原则。
第八章 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慢性喉炎
目的:熟悉本病的常见原因及其与职业的关系。教学内容:了解常见病因。熟悉本病常见症状及常见声嘶的鉴别诊断(预习)。了解慢性喉炎的分型及检查所见。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二、声带小结
目的:了解本病的形成过程及防治。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及病理变化。
熟悉症状、检查要点及处理措施。
三、声带息肉 目的:
了解检查要点及诊断。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部位、临床症状。熟悉检查要点及防治措施。
四、喉关节病
目的:了解喉关节病的临床表现
第九章 喉的神经性及精神性疾病
一、喉神经疾病
目的:了解喉返神经麻痹常为他科疾病或手术损伤所表现在喉部的一个症状。
教学内容:
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了解喉返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二、癔病性失音
目的:了解本病为功能性发音障碍。教学内容:
熟悉诊断要点及常用处理方法。
三、小儿喉痉挛
目的:了解本病为喉肌痉挛性疾病。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特点及治疗措施。
第十章 喉 肿 瘤
第一节 喉良性肿瘤
目的:了解喉常见良性肿瘤的起源与鉴别。教学内容:
重点了解喉乳头状瘤的症状、检查所见及处理原则。
第二节 喉癌
目的:熟悉喉癌的常见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了解常见诱因及病理类型。
掌握本病的常见分型及临床表现,扩散转移特点,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熟悉喉癌 与咽喉结核、喉梅毒和喉乳头状瘤的鉴别。熟悉治疗原则及手术方法。了解部分喉、全喉切除术、颈廓清术及发音重建术。
第十一章 颈部肿块
目的:了解颈部三角区的解剖,颈部肿块的多见与复杂性。教学内容:
了解颈部三角区的划分,颈部肿块的病因及分类。了解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治要点。
第十二章 喉的其他疾病
目的:了解喉水肿、喉白斑病、喉角化病的表现及处理。
第十三章 颈部血管及颈椎病
目的:了解颈部血管及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第十四章 喉 阻 塞
目的:掌握本症为临床常见急症和险症。教学内容: 熟悉本病病因。
掌握喉阻塞的危重症状、呼吸困难分度。掌握急性喉阻塞的急救措施。
第十五章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
目的:掌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段。教学内容:
掌握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适应证。
熟悉手术操作要点。了解在紧急情况下环甲膜切开术及气管内插管术。熟悉手术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和预防。了解术后护理。
第十六章 临床音声学
目的:了解音声障碍,言语障碍、艺术嗓音的特点。
第十七章 喉部激光手术简介
目的:了解激光在喉部的应用。
第四篇 气管食管科学
第一章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了解支气管与颈前解剖关系。教学内容:
了解喉及气管的正常位置及其邻近关系。了解支气管的解剖特点。
第二节 食管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熟悉食管的生理狭窄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了解食管的解剖位置、管壁构造。
熟悉四个生理狭窄的形成及其与上切牙的距离和临床意义,以及与食管异物的关系。
第二章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疾病症状学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三章 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内窥镜检查法
目的:了解此检查法为确定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范围的临床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了解支气管镜检查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预防。了解食管镜检查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预防。了解纤维内窥镜的优缺点、注意事项。
第四章 气管支气管异物
目的:掌握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及加强宣教与预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了解本症多见于儿童之病因。
掌握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主要症状及并发症。熟悉诊断要点,X线检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熟悉处理原则及抢救措施。
第五章 呼吸功能失常与下呼吸道
分泌物潴留
了解其病因及处理。
第六章 食管异物
目的:掌握主要症状和预防宣教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病因。
掌握主要症状、并发症、诊断要点。熟悉食管异物处理原则、预防措施。
第七章 食管腐蚀伤
目的:熟悉食管腐蚀伤的急救要点。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症状。了解检查要点。
了解各科协作处理、观察的重要性,尤其强调预防狭窄的措施。熟悉慢性期的处理。
第五篇 耳科学及侧颅底疾病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
熟悉耳的最常用解剖标志与邻近关系。教学内容: 熟悉颞骨的分部。
熟悉耳廓、外耳道之特点和软骨部皮肤之构造。熟悉鼓膜的构造及正常标志。
掌握鼓室的分部、内容物,各壁的重要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熟悉咽鼓管之起止、构成、成人与婴儿之差异及临床意义。熟悉鼓窦、乳突、面神经之部位及其邻近组织的关系。
熟悉内耳的分部、蜗神经与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预习)。熟悉面神经的解剖及分段。
第二节 耳的生理
目的:了解中耳及内耳的主要功能。教学内容:
熟悉咽鼓管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熟悉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以及鼓膜、听骨链所起的作用。了解耳蜗的生理。
了解前庭在维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耳的症状学 目的:了解耳的常见症状,如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等。
第三章 耳的检查法
目的:掌握耳的最常用检查法,了解听力学的新进展。教学内容:
掌握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音叉检查法。了解耳部X线检查法及常用位置。熟悉咽鼓管吹张法,电鼓气耳镜检查法。了解自发性眼震检查法。
熟悉纯音听力计检查法、旋转试验、冷热试验、声导抗测试法、耳声发射检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法。
第四章 耳部疾病常用治疗方法
目的:了解外耳道冲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等常用操作。
第五章 先天性耳畸形
目的:了解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教学内容:
熟悉耳前瘘管的部位、症状及治疗方法。
熟悉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的分型,并发中耳畸形。了解处理原则。
第六章 耳外伤
目的:重点了解耳外伤的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耳廓外伤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熟悉耳廓软骨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耳廓软骨膜炎的预防。掌握鼓膜外伤的处理原则。
了解颞骨骨折的类型、症状、诊断及处理原则。
第七章 耳廓假囊肿
基本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熟悉诊断及治疗方法。
第八章 外耳道炎症
目的:了解外耳各炎性疾病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第一节 外耳湿疹
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病因、症状、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二、三节 外耳道炎、疖
教学内容:
了解该病病因、症状、熟悉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第四节 坏死性外耳道炎
目的:了解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症状及处理。
第九章 大疱性鼓膜炎
基本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第十章 外耳其他疾病
一、外耳道真菌病
目的:了解外耳道真菌病的症状及处理。
二、耳聍栓塞
目的:掌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与外耳道胆脂瘤的鉴别。熟悉症状及处理方法。
三、外耳道异物
目的:了解常见病因及防治。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症状、处理原则及防治方法。
四、外耳道胆脂瘤
目的:熟悉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第十一章 分泌性中耳炎 熟悉分泌性中耳炎的曾用名,掌握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了解治疗方法。
第十二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目的:本病的常见感染途径及处理原则。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目的:熟悉化脓性中耳炎仍是目前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教学内容:
熟悉本病的感染途径。了解病理表现。熟悉症状、检查。熟悉治疗原则及常用方法。
第二节 急性乳突炎
目的:了解急性乳突炎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而来、儿童尤多见。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及病理。
了解临床表现、隐蔽性乳突炎的危险性。了解急性乳突炎与外耳道疖的鉴别要点。了解治疗原则。
第三节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的临床特点,以便防治。教学内容:
熟悉婴儿、儿童易发生本病的解剖因素及病因。本病的临床症状。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及乳突凿开术的适应证。
第十三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目的:熟悉不同类型中耳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病因。
掌握本病的病理与临床表现(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鉴别要点,预后及处理原则。
掌握胆脂瘤中耳炎的典型症状、诊断依据和及早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了解中耳炎与中耳癌、结核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熟悉鼓室成形术。
第十四章 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的并发症
(总论)
目的:熟悉各种颅内、外并发症的感染途径和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熟悉各种颅外与颅内并发症的病因、感染途径,以及诸如耳后脓肿、贝佐尔德脓肿、迷路炎、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各自的临床症状。重点掌握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预习)。了解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
熟悉耳源性颅内感染的诊断依据。
熟悉哪些症状(如眩晕、头痛等)可能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颅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了解各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第十五章 面神经疾患
第一节 周围性面瘫
目的:了解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受损的单侧面部表情肌麻痹,熟悉病因、症状和检查要点。
教学内容:
熟悉病因、病理、诊断措施和处理原则。了解耳源性面瘫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第二节 半面痉挛
基本要求: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第十六章 耳硬化症
目的:了解症状、临床检测特征及处理原则。教学内容:
了解病理、症状、检查手段、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第十七章 内耳疾病
目的:熟悉药物中毒性聋及急性传染病后遗性聋的防治要点。
掌握常见的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氨基甙类等)的应用原则。
熟悉突发性聋的病因、症状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了解感音神经性聋(如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的防治措施,聋哑儿童训练教育原则。
第十八章 眩晕症及梅尼埃病 目的: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非耳源性眩晕的鉴别。一般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熟悉梅尼埃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措施。了解本病与各种眩晕的鉴别诊断。
第十九章 耳聋及其防治
目的:了解耳聋的防治。教学内容:
掌握耳聋的分类(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耳聋的常见病因。熟悉传导性聋的治疗原则及听力手术简介。
第二十章 耳 鸣
目的:了解耳鸣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第二十一章 耳及侧颅底肿瘤
目的:了解耳肿瘤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第一节 外耳道乳头状瘤
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检查所见及处理原则。
第二节 中耳癌
教学内容:
了解病因、临床特征、早期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
第三节 听神经瘤
教学内容:
了解本病的病理、早期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四节 侧颅底肿瘤
基本要求:
了解侧颅底的解剖范围。
了解颈静脉体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第六篇 耳鼻咽喉的特殊性炎症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特殊性炎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在总论中了解各特殊性炎症的病因、独特临床表现、防治措施。了解耳鼻咽喉梅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了解耳鼻咽喉艾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七篇 耳鼻咽喉的职业病
目的:
熟悉耳鼻咽喉职业病的防治与宣教。教学内容:
了解耳鼻咽喉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全身影响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工业及粉尘工业呼吸道职业病方面所占的比重及防治措施。了解窦气压损伤与耳气压损伤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了解职业性声嘶的防治措施。
一般熟悉噪音性聋的诊断要点,防治与保护措施。
第三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英方名称:《0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开课单位:耳鼻咽喉科教研室
课程性质:限选课
总 学 时:24学时
学分:1.3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和颈部诸器官的解剖、生理
和疾病现象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由于与周围邻近器官以至全身诸系统的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进步,医学各科在相互渗透和促进,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耳科学、鼻科学、咽科学、喉科学、颈部疾病学、颅底外科学、颌面外科学以及激光耳鼻咽喉科学、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我们所讲授的理论课都有章节教案,教案中包括主讲内容及其讲授时间、目的要求、难点、重点、复习思考题、主要的英文名词、新进展等内容。所应用的课件均为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并配以动画,针对性强,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优质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建立了互动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查阅课程资料、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并通过网上交流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式学习。本课程采取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按大课讲授方式上课。辅导方法采取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的方式进行。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耳鼻咽喉-头颈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田勇泉,6版,2004年。主讲教师:安伟教授林世龙副教授万明副教授李江民副教授刘兆辉讲师
第四篇:遵义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遵义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根据当前统一教材和教学计划要求,本大纲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而成。本大纲着重于培育医学科学人才获得本专业应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故教材多侧重于基本性,一般性和常见性;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也做到重点突出;以常见病多发病为教学重点难点,但也要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向.本大纲教学重点难点是以"三炎一聋"为重点,重视肿瘤,熟悉气管切开作为大纲的主导思想,强调系统性的同时,在授课时也必须介绍有关现代成就及发展方向.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美容、法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二
教师可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4学时。
四
教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田勇泉,6版,2004年。
II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目的及应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了解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范围。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目的及应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了解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和成就。
(三)了解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范围。
三
教学内容
(一)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目的及应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三)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研究范围。
(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特殊性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进展。第二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
一
教学目的
熟悉外鼻支架及构成,掌握外鼻静脉回流及特点,掌握鼻腔外侧壁的结构。掌握鼻窦分组及各组鼻窦开口位置。了解鼻腔粘膜分区及结构特点。了解鼻腔神经分布。了解鼻腔、鼻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掌握鼻中隔前下区的血液供应。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外鼻支架及构成。
(二)掌握外鼻静脉回流及特点。
(三)掌握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四)掌握鼻窦分组及各窦开口位置。
(五)了解鼻腔粘膜分区及结构特点。
(六)了解鼻腔神经分布。
(七)了解鼻腔、鼻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八)掌握鼻中隔前下区的血液供应。
三
教学内容
(一)外鼻支架及构成。
(二)外鼻静脉回流及特点。
(三)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四)鼻窦分组及各窦开口位置。
(五)鼻腔粘膜分区及结构特点。
(六)鼻腔神经分布。
(七)鼻腔、鼻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八)鼻中隔前下区的血液供应。第三章
鼻的生理学
一
教学目的
熟悉鼻的生理功能及对机体健康的意义。
二
教学要求
熟悉鼻的生理功能及对机体健康的意义。
三
教学内容
鼻的生理功能及对机体健康的意义。第四章
慢性鼻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掌握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了解慢性鼻炎的病因、病理。熟悉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三)了解慢性鼻炎的病因、病理。
(四)熟悉治疗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慢性鼻炎的病因(局部因素,职业因素和全身因素)和病理。
(二)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三)慢性鼻炎的治疗原则。
(四)血管收缩剂滴鼻的作用和副作用,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法。第五章
变应性鼻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掌握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了解治疗原则和一些常用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二)掌握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三)了解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
(二)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强调典型症状(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
(三)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第六章
鼻息肉
一
教学目的
熟悉鼻息肉的症状及体征,了解鼻息肉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鼻息肉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二)了解鼻息肉的病因、发病机理。
(三)了解治疗原则和一些常用治疗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鼻息肉与鼻息肉病。
(二)鼻息肉的病因及病理。
(三)鼻息肉的临床表现:鼻腔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半透明如荔枝肉状的肿物。
(四)鼻息肉的治疗:强调鼻内镜手术的必要性。第七章
萎缩性鼻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熟悉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
三
教学内容
(一)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及病理。
?(二)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鼻粘膜萎缩、嗅觉减退或者消失、鼻腔大量结痂形成。
(三)萎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第八章
鼻出血 一
教学目的
掌握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原则。熟悉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原则。(二)熟悉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利特尔动脉丛。
(二)鼻出血的局部和全身原因。
(三)讲解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一般处理法,针对出血部位和程度采用适合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鼻翼、烧灼出血点、前鼻腔填塞或后鼻孔填塞及鼻内镜下止血法。第九章
鼻中隔偏曲 一
教学目的
熟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了解鼻中隔偏曲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二)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三)了解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主要与发育和外伤有关。
(二)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与偏曲类型及程度有关。
(三)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手术矫正是唯一方法。第十章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二)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三)掌握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四)了解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鼻窦的解剖特点、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全身病因和局部病因。
(二)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结合解剖特点讲解各鼻窦炎疼痛特点,检查和诊断。(三)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强调控制感染,保证引流通畅和根除病因的方法。第十一章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掌握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二)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三)掌握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原则。(四)了解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和病理。
(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局部症状,前后两组鼻窦炎脓涕流出的途径,可能发生的脓毒性头痛和阻塞窦口引起的真空性头痛。
(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鼻腔检查,强调中鼻甲大小、嗅沟和中鼻道显示情况以助于作出诊断。
(四)鼻腔通气和引流是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主要治疗原则。第十二章
鼻内镜手术学 一
教学目的
掌握鼻道窦口复合体,熟悉鼻内镜手术在处理这一复杂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熟悉鼻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优点、手术适应症和并发证。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鼻道窦口复合体,(二)
熟悉鼻内镜手术在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这一复杂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三)
熟悉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原理、优点、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三
教学内容
(一)鼻道窦口复合体。
(二)鼻内镜手术在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这一复杂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三)鼻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优点、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第十三章
鼻腔及鼻窦良恶性肿瘤 一
教学目的
熟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二)了解上颌窦癌的发病概况。
(三)熟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上颌窦癌的治疗原则。三
教学内容(一)上颌窦癌的发病概况
(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上颌窦癌的早期症状和局部邻
近部位受侵犯的相应症状及早期诊断
(三)扼要介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上颌窦癌的治疗。第十四章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一
教学目的
熟悉咽的分部,各部位重要结构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了解咽淋巴环的构成。熟悉腭扁桃体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了解咽的生理功能。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咽的分布,各部位重要结构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二)了解咽淋巴环的构成。
(三)熟悉腭扁桃体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四)了解咽的生理功能。三
教学内容
(一)咽的分部,各部位重要结构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二)咽淋巴环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三)腭扁桃体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四)咽的生理功能。第十五章
急性扁桃体炎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因。熟悉急性扁桃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掌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抗生素选用原则。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二)熟悉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因。
(三)熟悉急性扁桃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四)掌握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抗生素选用原则。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因,强调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二)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三)急性扁桃体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四)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抗生素选用原则。第十六章
慢性扁桃体炎 一
教学目的
熟悉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诊断。熟悉病灶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特点。掌握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诊断。(一)熟悉病灶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特点。
(一)掌握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三
教学内容
(一)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诊断。(二)病灶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特点。
(三)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第十七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一
教学目的
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因的多元性及病理生理。掌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二)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因的多元性及病理生理。(三)掌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四)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定义。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因的多元性及病理生理。(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第十八章
鼻咽癌 一
教学目的
掌握鼻咽癌的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早期症状。了解鼻咽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及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因学说。熟悉鼻咽癌的颈部转移特点。掌握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鼻咽癌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早期症状。
(二)了解鼻咽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及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因学说。(三)熟悉鼻咽癌的颈部转移特点。(四)掌握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
教学内容
(一)鼻咽癌的概况及病因。(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三)鼻咽癌诊断必须以病理检查为依据,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四)鼻咽癌的颈部转移特点。
第五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是什么级别,如何投稿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杂志社/杂志简介
投稿+我用户名
本刊创刊于1953年,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中、高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代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最高水平。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为促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人才服务。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简报、临床研究摘要、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讲座、新技术新材料、学术争鸣、经验与教训、继续教育园地、病例报告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一、本刊欢迎下列文稿
1.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述评、临床研究、经验介绍、临床病理(例)讨论、继续教育讲座和病例报告,以及反映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要进展的文献综述等。
2.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某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工作成果的论文。
3.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经验和科研进展。4.新技术、新疗法、新器械的创制,书评,学术讨论,学术动态等。
二、对文稿的要求 1.本刊采用双盲法审稿。要求:将中、英文的文题、姓名、单位(邮政编码、通信地址、Email地址和电话等)另写一页(一份);文题、正文(包括中英文摘要也不显示作者姓名和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等一式两份(照片不可用复印件)一并投来。待编修改稿则按发表格式整理一份即可。
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打印清晰或书写工整,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一般勿超过6 000字,论著摘要、简报、病例(理)报告800~1 800字。
3.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4.作者作者姓名(修改稿时)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姓名和Email地址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外国作者的姓名及单位地址应使用其本国文字。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5.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400~500字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论文研究的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方法要具体,结果中要给出主要数据。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主语可省略。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300~400字),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署名的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姓名后直接排出单位的英译名称及邮政编码。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6.关键词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标引关键词应主要标引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请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主题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各词汇之间应用分号“;”分隔。标引中文关键词须依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译制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 MeSH)》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所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7.医学名词以1989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审定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5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通常可参考新版的《新华字典》。使用英文缩略语,需在首次出现时先注明中文全称,然后加括弧注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其化学名,必要时注商品名。
8.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应分别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对每幅图表冠以具有自明性的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注释中而不放入图表内,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或符号。核实每幅图表在文中是否均有标示。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处者,应注明出处。插图需由专业人员用绘图墨水或碳素墨水在白纸上绘制,计算机制图请用激光打印机出图,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的背面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标记尺度。病理照片除说明外,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采用横线表,表内数字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要一致。表格内的各项标目除计量单位符号外一律用中文。
9.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计量单位与单位符号按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后者可采用负指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d应采用ng*kg-1*d-1表示。用吸光度(A)代替“光密度(OD)”,A为斜体字。在叙述中,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不常用的计量单位,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新旧单位的换算系数。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它检测值一样以升(L)为基础单位中的含量,不用ml或dl。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mm Hg”,但每篇文章中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
10.数字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处理。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及约数)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可简写,如1996年不要写成96年。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字时,实行三位分节法,例如:“1,309.476,5”应写成“1 309.476 5”。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
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12.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者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的处理有以下要求: 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 等),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 8);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13.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限,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定。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国标GB 7714-87采用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排列于文后。正文中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置右上角)表示。内部刊物及资料等请勿作文献引用。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14.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或获相应级别的科技成果奖,或有其他重大意义者,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15.来稿请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介绍信。介绍信除对稿件内容注明审评意见外,还应包括: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全部作者的亲笔签名(授论文专有使用权)等项。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不采用的稿一律退还,邮寄时恕不挂号。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