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天木乡初中政治常规检查
李天木乡初中政治常规检查、听课情况总结
3月18日20日对李天木乡一二中进行了常规检查、听课。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李天木一中:
1、常规检查情况:政治教师教学计划齐全规范,各年级作业适量批改及时、教师教案书写规范。
2、听课研讨情况:听了初二代天然老师对《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的爱护》一课的教学。课后政治组进行了说课、评课。大家一致认为:代老师的课完成教学目标效果较好;个人语有言有魅力,对问题的设计较为巧妙;课堂师生活动和谐,轻松,学生活动量较大,向“生本教学”跨出了一大步。但仍有教师主宰课堂的成分,有些内容放得不够,如对“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答案的整理过程,只是教师用课件直接打出,没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又如,小组合作时组员如何合作的问题等。
李天木二中:
由于受班级多少影响,学校只安排语文、数学听课研讨。
第二篇:李天木乡五项活动献礼建党九十周年
李天木乡五项系列活动献礼建党九十周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李天木乡根据本地实际,策划了展示成果、唱响红歌、表彰先进、志愿活动、演讲比赛等五大系列活动,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一、展示成果,彰显先锋形象。6月初,组织筹办了“七一”成果展,内容涉及李天木乡近年来党建、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经过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最终形成了《李天木乡党委庆“七一”90周年献礼成果展》,共分为党建篇、经济篇和民生篇三部分。成果展的举办使广大党员群众对李天木乡的整体工作有了细致深入的了解,充分展示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体的先锋形象。
二、唱响红歌,激发革命精神。为激发广大党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举办了庆“七一”红色歌曲演唱会。经过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精选歌唱曲目等多项准备工作,李天木乡党委庆“七一”红歌会于2011年6月3日顺利唱响。从《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绣红旗》、《歌唱祖国》……唱到《我的中国心》,每一首歌曲都情深意切,真挚感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歌声,表达了广大党员们珍惜革命前辈的胜利成果,恪尽职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精神。
三、表彰先进,激发干事热情。“七一”前夕,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对近年来全乡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表彰。组织召开建党90周年“创先争优”表彰大会,对本乡内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以点带面进一步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李天木乡建设进程中再立新功、再创新业。
四、志愿活动,服务基层百姓。6月10日、15日,以“服务群众,创先争优”为主题,乡党委在李天木村集市集中开展了“党员奉献日”活动,组织乡直机关党员开展信息咨询、科普宣传、便民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集中展示了李天木乡的党员风采。
五、激情演讲,重温光荣历史。5月27日,李天木乡召开了由全乡党员干部参加的“我为党旗添光采”演讲比赛。比赛现场,选手们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诉说着对党的热爱与崇敬,一句句诗歌、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感言无不赞美着党的光荣与伟大。此次演讲比赛使党员们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6月16日
李天木乡党委
第三篇:初中政治教学常规要求
中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学常 规
基 本 要 求
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强调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倡启发式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努力指导学生学好知识、形成能力、转化为觉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着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实施,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并应贴近学生实际,注意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有关活动的开展,必须主动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课前准备
1、钻研理论知识。全面把握所教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注意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最新动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工具学科的基本常识,努力形成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理论功力。
全面熟悉国家教育部新编订的《课程标准》,明确相关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把握重点、难点及深广度;高中阶段要注意按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相关的课程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因素,认清实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交汇点和切入点。
2、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整理各种社会信息,有目的地专题调查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随时积累实施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所必须的素材。
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思想实际以及行为习惯,准确把握有利于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和有的放矢实施教育的切入点。
3、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于开学前着手制订,注意以《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计划内容应包括:
(1)学期总体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3)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4)教学进度安排表,该表应明确每一教学内容所需课时、起讫时间、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及活动时间等。
4、认真备课。各年级备课组应坚持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均应事先确定时间、地点、主题及中心发言人,并做好活动记录。
备课内容应包括:
(1)明确每一节课具体的、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方面,明确应讲清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结论;在能力方面,明确不同知识点分别应达到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能级要求。
在教育方面,明确教学内容应包含的素质教育因素及应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
(2)精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素材,确定合适的方法和课型,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保持适度的课堂教学容量,设计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3)确定分课时教案的基本思路。课时教案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时应当实现的知识、能力、觉悟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及其中的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当堂巩固性质的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过程全貌的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必须超前写好2—3节课的分课时教案。每学期均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备课,原则上写详案。
5、准备适用的教具。应本着形式服从内容、手段服从效果的精神,从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出发,选择和自制教具,如实物、小黑板、挂图、投影胶片、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等。
6、设计并布置预习提纲。根据教材要求,对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布置预习,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
1、坚持科学的目标导向。正确、具体、层次分明地实现教学目标,把握适当的教学起点,注意发挥政治课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能,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寓教育于具体事实的阐析之中,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下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从学生特点和课堂实际出发,寻求知识教育与德育(情感、意志、价值观)教育、实际认知能力培养的最佳交汇点,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有知识、能力、觉悟诸方面的收获和提高。
3、灵活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情境,恰当地选择使用讲练结合、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等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学生参与之中及时予以点拨、总结、归纳、提升。
坚持以“学”为中心,不以讲代学,恰当把握教师引导阐释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并力求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吸引学生,以及时确切的评价鼓励学生,以鲜明特色的风采感染学生,以生动有序的思路激活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
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及时反馈。每一节课均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要着力提高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这包括:驾驭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规范、恳切、得体;板书清楚工整,并准确反映全课要求及知识内在联系;注意不拖堂。
三、课外教学活动
1、提倡回顾思考,勤反思,求进取。授课后及时总结,记载本课得失体会为主要内容的教后感,作为以后再次组织教学的参考。
2、强调“温故知新”,有布置有检查。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和相关思维训练及时事教育,均应有明确的预习和复习巩固要求,并及时进行检查,以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我养成。有适量作业练习并逐项逐题批改,及时讲评及有机结合进行知识补遗和方法指导。
3、注意防差、培优、补差,分层次抓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的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组织兴趣小组并正常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基础薄弱、思维不够敏捷、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区别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个别辅导或少数人参加的集体辅导,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4、丰富活动内容,抓引导促提高。依靠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和学生会组织,与有关学科老师密切配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壁报专栏及观看影视片等活动,安排初三以上学生进行辩论、研讨、演讲、撰写小论文及调查报告,还可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
活动安排应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远大志向。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与测试目的。坚持把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确认学生学习进度、水平、行为转变等,检测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2、评价与测试原则。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综合考试或高考要求,以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为目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时分段实施检测。测试题目应难易恰当,重视“双基”和能力的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4、试卷讲评与学业成绩评定。及时、认真地批阅试卷,并作必要统计,如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典型错误及典型题目得分率等。
认真进行课堂讲评,不仅要讲清正确答案及基本思路,更应阐析所含基本方法,所考查知识的方法论意义,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及知识点的缺漏,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并针对具体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
学业成绩的评定,应包括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目前,这三者应尽可能统一于笔试试题中。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智育和德育的专题评定方案。
第四篇:初中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地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准则。教学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总结和附则等内容。
第二条 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1、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常规的实施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计划
第三条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第四条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和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含优秀特长生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应在学期初制定。
第五条 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措施、时间安排等内容。
2、教研组计划一般包括教研组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内容。
3、备课组计划一般包括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具体措施、活动安排及教学检测与评价等内容。
4、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减负提质的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等内容。
5、教师学科特长生辅导与学困生辅导计划一般包括辅导对象、学情分析、辅导目标、辅导重点、具体措施、辅导安排、预期目标等内容。
三、教学准备
第六条 凡已开设课程,每节课均应备课。
第七条 备课要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学情、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要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有2人以上执教的)教研组或备课组长要坚持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集体备课一次,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第八条 教案要求:
1、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并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便于检测的学习行为目标,切忌不切实际的大而空。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具体教学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内容,放于突出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
(3)教具准备
为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导入预习设计
导入预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自主互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预习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预习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自主互动学习设计
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设计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自主学习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教案中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④检测与巩固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检测或巩固练习,检测与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是课后及时写出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2、教案要体现任课教师的思想,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切不能照搬照抄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
3、教案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律,应视课型、教材深浅程度、教师基本素质、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4、备课至少应超前2个课时,保证教师有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时间。但超前不能超过5个课时(或一周学科总课时)。
四、课堂教学
第九条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禁止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对教学资料的内容教师必须精心筛选,不得照搬滥用、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
第十条 教师必须按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安排的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无故擅自停课,调课以及代课;确需调课的,超过一周时间的要报教导处备案。
第十一条 教师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情绪的调整、各种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并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学地点。
第十二条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或地点上课,有安全隐患的,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实施有效教学,不提前下课、不拖堂。对课堂中的偶发重大事件,要冷静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报告学校。
第十四条 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影响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课堂上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五条 教师应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十六条 教师应使用普通话组织教学,板书应工整规范。
第十七条 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一节课中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分钟,教师点拨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第十八条 教师的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思维含量,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质疑。
第十九条 课堂检测与巩固练习要精心设计、选择,体现代表性、层次性、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每节课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并及时反馈讲评。
第二十条 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实践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二十二条 作业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控制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第二十四条 学校、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确保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第二十五条 学生作业要及时收缴,及时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要恰如其分,以鼓励为主;对于有独特见解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业应予详细记载,以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要积极倡导互批互改、对互批互改的作业,老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及时解决互批互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倡多作面批、个别指导。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见附件)
六、帮助与辅导
第二十七条 教师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八条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辅导工作。辅导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有学业辅导又要有心理辅导。
七、教学评价
第二十九条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第三十条 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有效控制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不组织学生参加非教研部门和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第三十二条 从严控制考试,实行单元检测,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各组织一次考试。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注重“双基”,又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实践、地方等学科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第三十三条 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
第三十四条 严肃考纪、考风,严密组织命题、制卷、阅卷、登分等考务工作。考试前向学生进行考纪、考风教育。考试时教师应严格监考,考试后应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十五条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素质发展手册),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教学研究
第三十六条 教师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经验,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每年应为订阅相关教学刊物,及时发放到办公组及处室使用。
第三十七条 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好时间、定好主题、定好活动主持人,每次时间不少于1课时,并认真研讨,做好记录。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对行之有效的课题成果应积极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教导处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并督促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业务副校长、教务处等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0节,且有听课和评课记录。
第四十条 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比赛活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第四十一条 学校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指导教学和教研。
第四十二条 建立教师业绩档案,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学案,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等归档保存。
九、教学总结
第四十三条 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十、附则
第四十四条 根据本常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细则。第四十五条 本常规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理想市木老住镇中心中学
2012.3
附件: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一、语文
(1)作业包括语文大作文和非正式作文(随笔)、写字,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教材规定要背诵的篇目)。
(2)大作文每学期7篇(间周一次),祥批(有眉批、评语、等次)不少于少1/3,其它可采取学生互阅互批方式,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批阅,评定等次。作文批阅要作好批改记录,搞好作文讲评;非正式作文(随笔)每周一篇,每两周检查一次,必须有日期、鼓励性评语;写字作业每天练写10个字,每学期批改5次,采取等次评价,每次批改有日期、示范性订正;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可随堂检查,并作好相应评价(不需书面记录)。
评价等次采用A、B、C、D。
二、数学
(1)作业分课堂练习和课外家庭作业两类。
(2)课堂练习(正规作业)每周3次,要求全批全改,但每次批阅应详细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每班至少10人);课外家庭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且每周不少于3次。
三、英语
(1)作业形式:汉译英(短语、句子)、英译汉、句型转换、补全对话、编写对话、词性转换、书面表达等
(2)批改次数:六、七、八年级,每周3次,全批全改;九年级,每学期批改不少于10次,全批全改。
120词左右的短文写作练习:全学期不少于7篇,批阅1/3。
四、思想品德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资料搜集、手抄报、板报、阅读性作业、观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五、历史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编辑历史小报、读书报告,仿制历史文物、观赏历史影片作品,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六、地理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资料搜集、调查报告、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地理观察,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七、物理
1、作业布置
(1)作业应精心设计,物理作业的布置宜适度,不搞机械的过多的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2)正规作业量每次不超过30分钟。
2、作业批改
(1)每周2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2)作业批改和讲评应及时,作业评价可以使用优良中差等级制。
八、化学
1、作业形式分书面作业、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及时全部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及时讲评共性的问题;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面批和指导。
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可部分批改或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调查过程和结论。
九、生物
1.作业分为书面作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实验报告),课外活动作业(部分实验、探究实验、小制作、小标本、资料收集、小论文、调查报告)。
2、初中每周一次全批,详细查阅部分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每次实验后对实验报告进行抽查。
十、信息技术
1、课外作业:设计有弹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作业,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十一、美术
1、美术作业应具有教材上要求的平面和立体作业
2、要求每学期十次,全批全改。
第五篇:初中体育课流程及常规检查
初中体育课流程及常规检查
体育课教学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陈述一下体育课教学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课前准备
(一)按照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和布置好场地器材
(二)课前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重点要求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
二、上课要求(一)开始部分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及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清点出席人数,并向体育老师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体育老师检查出勤情况,做好记录,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生,体育委员整好队后,下达“立正”口令,报数,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随后教师面向学生立正,师生问好;体育老师向学生宣布当堂体育课任务,并加强安全教育。2.准备活动;---------根据所学项目、内容设定,目的:热身、调节运动身理机能,保证运动强度的合理分配,在辅助练习时,必须在原地或行进间进行徒手操提前完成,(必须先做徒手操再做慢跑或其它辅助练习):一定要符合安全运动指标。(二)基本部分
1.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2.教师要讲清楚本课内容要领和保护方法、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示范动作准确。
3.依照小组学习合作模式进行学习。(三)结束部分
体育老师应按时下课,下课前集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严格清点人数,然后师生相互致意,宣布下课,同时安排体育骨干生协助教师回收器材。
三、体育课常规检查事项
(一)上课前,首先要备教材、备场地、备器材、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整理活动,进行器材练习时,更应加强安全教育,对偶发事件,教师要与校医室及时联系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学部。
(二)体育老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在上课期间不能无故离开课堂,体育老师应在课前调整好,以避免自己在课堂上出现要上卫生间的尴尬。要有合理的运动密度和强度。
(三)迟到的学生应先向体育老师报告,经体育老师允许后方能入队。生病、女生例假者应到课列席,参加集合,由教师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不允许病假学生在列席时聊天或做其他事情,未经体育老师准许,不能私自离开活动场地。
(四)体育老师应该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同时学生在课中也应该自觉地爱护场地器材,讲解损坏器材的危害与危险性。教师结合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案例与学生讲解其处理方法和处理手段,如:扭伤、擦伤、骨折等。
(五)注意布置收器材和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作业。注意写好课后小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