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劝学教学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4)望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古今异义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重点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
而见者远
而致千里
而绝江湖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因果,锲而不舍假设,如果
蟹六跪而二鳌并列,和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好像
五、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练习答案
1、C2、D3、B4、(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6、D7、A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10、D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第二篇:劝学教学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通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二、一词多义
(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2)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6ng,竭力,勉强)
(3)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如果、假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与“真”相对)
(4)望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望日夜挈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昕到)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三、古今异义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重点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
而见者远
而致千里
而绝江湖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 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因果,锲而不舍假设,如果
蟹六跪而二鳌并列,和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好像
五、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直接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一个“于蓝”,表示动作“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
(3)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形容词“利„‘强”分别作“爪牙”“筋骨”的定语)《劝学》练习题
阅读第一段,完成文后练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察,反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金就砺则利
3、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A、(1)(2)不同,(3)(4)相同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不同D、(1)(2)相同,(3)(4)相同
4、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第二段,完成文后练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登高而招D、顺风而呼
6、下列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金就砺则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而闻者彰
7、选出加横线字词的用法和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第三段完成文后练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强,大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练习答案
1、C2、D3、B4、(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练成的,但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5、B6、D7、A8、(1)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阔。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9、B10、D11、(1)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第三篇:《劝学》教学案
中山外校高一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实验教学案
《劝学》 教学案(共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虚词主要是“于”“而”“焉”),了解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积累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12个文言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
3个文言虚词(于、者、而)、5个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本文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劝学》
(“四不”:不介绍作者,不介绍时代背景,不解题,不范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句读;
2、理解第一段的内容;
3、掌握第一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
1、自学指导:诵读课文两遍,第一遍时注意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写在文章中。第二遍时遇到长句、难度大的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流畅。
2、先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后教(检测)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板书正音。教师注意听好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
1、自学指导:请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一段,力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
翻译。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2、先学
3、后教(检测)
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引导学生纠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板书关键实词的意思。
关键实词:学不可以已(停止)取(提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糅”,用火烤使弯曲)以为轮水为(凝结形成)之 虽有(通“又”)槁暴(通“曝”晒)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
古今异义词: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自学指导: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要多积累常用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先学: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青取之于(从、介词)蓝而青于(比、介词)蓝○
学科: 高中语文章节: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教师:授课班级:
2之:水为之(它、代词)輮使之(它、代词)然也○
3而:君子博学而(并且、表递进)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并且、表并列)行无过矣○
3、后教
生给出以上练习答案,引导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遇到学生不能纠正之处,教师再教。
六、课后作业:完成第一段背诵
七、当堂训练
(一)、划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輮以为轮(通“糅”,用火烤使弯曲)
2、虽有槁暴(通“又”)(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二)、划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取之于蓝(提取)
3、木直中(合乎)绳
4、輮(通“糅”,用火烤使弯曲)以为轮
5、水为(凝结形成)之
6、磨刀石)则利
(四)、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属于状语后臵的是(B)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树之以桑
(五)、下列选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D均为连词,表顺承)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C、輮使之然也/ 王道之始也D、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教学案(共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劝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朗读第二段段;
2、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3、掌握第二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
1、自学指导:诵读课文第二段两遍,第一遍时注意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写在文章中。第二遍时遇到长句、难度大的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流畅。
2、先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后教(检测)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板书正音。教师注意听好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
1、自学指导:请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二段,力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2、先学
3、后教(检测)
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引导学生纠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板书关键实词的意思。
关键实词:须臾(片刻)之所学跂(提起脚后跟站着)而望矣假(借)舆马者而致(到达)千里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生(通“性”本性,天生的资质)非异也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1、自学指导: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要多积累常用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先学:
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终日而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修饰关系)○
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转折关系)
2者:不复挺者(助词,表停顿,提示原因)假舆马者(……的人)○
3、后教
生给出以上练习答案,引导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遇到学生不能纠正之处,教师再教。
六、课后作业:完成第二段背诵
七、当堂训练
(一)、划出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C应为终止)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隔断)D、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词片刻)2(提起脚后跟站着)3(借)
4(到达)5(游水)(横渡)
67、生非异也(通“性”本性,天生的资质)
(三)、下列选项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D,树:名作动,日:名做状,来安:使动)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非能水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金就砺则利
(四)、判断下列选项中的句式
A、輮以为轮(省略句)B、君子性非异也(判断句)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臵)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臵)
(五)、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善假于物也/颁白者负戴于道路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而闻者彰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六)翻译下列句子: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教学案(共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板书课题:《劝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畅朗读三段;
2、理解第三段的内容,掌握第三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通读全文,理解荀子的论说技巧。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
1、自学指导:诵读课文7段两遍,第一遍时注意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写在文章中。第二遍时遇到长句、难度大的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流畅。同时边读边思考文句的意思。
2、先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后教(检测)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板书正音。教师注意听好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齐读课文。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
1、自学指导:请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第三段,力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比一比,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2、先学
3、后教(检测)
指名学生译讲课文,引导学生纠正译讲中的错误,教师板书关键实词的意思。
关键实词:风雨兴(产生)焉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至千里锲而舍(放弃)之金石可镂(雕刻)上(向上,名词做状语)食埃土
下饮黄泉(泉水)用(因为)心一也
重点虚词:
焉: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则将焉用彼相矣(何)
者: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表停顿,提示原因)假舆马者(……的人)
文言句式:
1定语后臵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通读全文,理解荀子的论说技巧
1、自学指导:尽量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能有原文回答的,用原文回答。
2、先学: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那三个角度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一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二段,“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 荀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说理?举例赏析。
(运用大量的比喻论证,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3、后教
生给出以上练习答案,引导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遇到学生不能纠正之处,教师再教。
六、当堂训练
(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òng)槁暴(pù)须臾(yú)闻者彰(zhāng)
B.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
C.跬步(kuī)蚯蚓(yǐn)蛇鳝(shàn)驽马(nù)
D.可镂(lo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词做状语)
(三)判断下列选项中的句式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判断句)
2、冰,谁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臵句)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臵句)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臵句)
(四)下列加线的虚词判断错误的是(D)
A风雨兴焉(兼词,“于此”)B 则将焉用彼相矣(何)
C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表停顿,提示原因)D 蟹六跪而二螯(表承接)
(五)画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寄放、托身今义:托付寄寓)
3.用心一也(古义:因为思想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六)翻译下列句子: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第四篇:劝学学案
《劝学》练习学案
高一语文组
(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①木直中(zhîng)绳②虽有(yîu)槁暴(pù)③不积跬(guǐ)步④锲(qì)而不舍⑤金石可镂(luî)⑥驽(nú)马十驾⑦假舆(yí)马者⑧輮(rïu)以为轮⑨用心躁(cāo)也⑩生(xìng)非异也。A①②⑥⑧⑩B.②③⑤⑥⑧C.④⑥⑦⑨⑩D.①③⑤⑦⑨(二)下面对加横线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 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A.①②B.⑤⑦C.④⑥D.②③(五)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六)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A.断,断绝B.极,非常C.横渡,横穿D.高超,绝妙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客舍、房舍B.住宿、休息C.放弃、不要D.施舍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金属B.黄金C.锣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七)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八)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九)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B.善假于.物也 / 于.是余有叹焉 / 青取之于.蓝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不如登高之博.
见
(十)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善假于物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蚓无爪牙之利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 隔断 猛烈 功劳B.得到 渡过 大 成绩C.得到 断绝 快 功绩D.达到 横渡 强 成功3.【填空】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6.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十二)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 选自《春秋》
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 数:屡次B.寡人将大诛于子 诛:责罚C.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D.仓库少内 内:交纳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退而自察也自察:自我反省B.货赂不至货赂:钱财礼物C.原乞骸骨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D.再拜,便僻便僻:气愤的样子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臣请死之b.景公许之c.今子治而乱d.景公迎而贺之A.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B.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D.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1)a.属托不行 b.以利贫民
A a下属请求的事情都不准许 b 把好处让给贫民B a 上级嘱咐的事情都不去做 b以此使贫民获利Ca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 b 用来使贫民受利Da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 b认为这对贫民有利(2)a.并会赋敛 b.便事左右
Aa并且乘机增加赋税 b.随意送给您的亲信B.a.加倍征收赋税 b.随意送给你的侍从
C.a.会同官吏一起收刮 b.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D.a.上下串通一起收刮 b.就让部下得到好处(3)a.子强复治东阿 b.寡人无复与焉A.a.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B.a.您务必要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C.a.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D.a.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
5.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c.属托不行,货赂不至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e.并会赋敛,仓库少内f.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a.b.c.d.e.fBb.c.d.fCc.d.eDc.d.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到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十三)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⑪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答:⑫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2.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十四)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⑪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答:⑫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答:
(十五)比喻训练
濮存昕拍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电视公益广告很好。有人这样问过他: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他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比喻句完整。】
(十六)【学科渗透训练】
老约翰过去是个商人,但后来破产了,他孤身一人搬到约克镇的乡下,过着冷清的生活。一天晚上他在卧室中生了一个炭炉,接着便睡觉了,他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一个原来的仇家趁他不备,用绳子勒死了他。
第二天早晨邮递员进一封电报,却发现老约翰家门窗紧闭,敲门里面没人应。从卧室的窗户看到老约翰已经倒在床下死了。警方没有找出任何他杀的痕迹,便断定老约翰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上面叙述的老约翰临死前和死时的情况,都是约克镇的乡民们讲述的。细心的读者,你发现其中的谬误吗?(十七)课外知识补充
积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小土,方能成其大。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专心: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时,课堂外的嬉戏玩耍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荒废的人生;青年时,校园外的功名利禄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虚荣的人生;中年时,社会上的灯红酒绿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堕落的人生。【关于劝学的格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8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9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10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11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12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13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5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1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7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19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2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1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3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24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5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6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7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8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2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30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31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32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33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34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劝学语录】
1.“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2.“学则正,否则邪。”——(汉)扬雄《法言·学行》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学不足以修己治人,则为无用之学。”——(清)方苞《年谱序》 5.“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子·让王》
6.“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7.“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学而不知其方,则反以滋其蔽。”——(宋)陆九渊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庸言》
9.“学必激昂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10.“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第五篇:《劝学》学案
语文第二专题《劝学》学案
使用日期:2008年9月17日——2008年9月19日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课前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1.輮以为轮槁暴须臾跂而望舆马(yǘ)跬步.......
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
三.作者介绍(结合课下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课堂练习:
一.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5.用心一也.
二.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实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金就砺..则利,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解释下面加点的虚词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輮以为..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蟹六跪而.二螯,五、选择题
1、下面短语中加线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虚情假意B.假公济私C.假模假式D.假日经济
②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功成名就B.功名利禄C.功败垂成D.功德无量
③例:金就砺则利
A.功成业就B.避难就易C.按时就寝D.束手就擒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A.德才兼备B.备而不用C.关怀备至D.攻其不备
2、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吾尝终日而思矣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蟹六跪而二螯
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4、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焉”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B.不复出焉C.圣心备焉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七、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
②正反设喻,如
③反复设喻,如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
七、名句默写.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
背诵《劝学》全文。
《劝学》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略
课堂练习:
一:
1、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2、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3、水:游泳,名词作动词
4、去掉
5、一:专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二:
1、介宾短语后置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定语后置
5、省略6去掉 三:
1、君子:有修养有学问的人; 已,停止;
2-----9略
10、利,锋利,在这里指走得快。
11----16略
四:1:于,比2: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指把······当作3:递进于
4:修饰5:从这里,兼词6:假设7:并列
五:1:①;B②:A ③:B④:A
2:A3:B4:A5:A
六:1: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2: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4: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5: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七:(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 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才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步论证。
七、默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