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5篇

时间:2019-05-13 06: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

第一篇: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

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从战略上、全局上去管理和引导全体员工的思想工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虽然制度上、物质上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层面,但是制度和物质的管理都是从人的外部的、浅层次的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深层次、核心的管理方法,越是规模大、人数多的管理,越是需要从思想文化上加以引导和管理。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中国解放事业中就特别注重思想工作,从1928年—1930年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到1937年发表《实践论》、《矛盾论》,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再到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这些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但是其实质在当时的背景下都是毛泽东进行思想工作的有力工具,因为解放事业是个伟大的事业,所以必须抓住军心民心,这些著作的作用也就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而对广大军民的思想进行引导和管理的,或分析形势确定工作重点方向,或肯定成绩鼓舞军心民心,或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和引导,毛泽东善于进行思想对中国的解放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多的形势下,我们也迫切的需要用企业文化来从战略高度统领整个公司的思想工作。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品牌、建筑、商标、思想意识、价值观、企业形象等,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等。但是其核心的、可以起到引领员工思想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品牌、信誉,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和信誉是企业家和员工多年不断努力打拼得来的,所以一个品牌背后包含着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心血和努力,所以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和信誉的时候,员工就会为之骄傲和自豪,这时企业就会对员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员工则会有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个方面是公司的目标、宗旨,其实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有一个目标,不然就会失去动力,迷失方向。所以公司决策层必须科学制定公司中远期目标,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公司全体员工明确知道我们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目标不能太低,太低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也不能太高,不能让全体员工看不到希望,这样容易让员工灰心。科学合理的目标是要在全体员工多年的不断努力下可以实现的,同时也应该让员工知道公司发展以后可以提供给他们的各种利益,这样就可以给全体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一个憧憬,让更多的人才愿意长期为公司工作。第三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标准,它是支配员工精神主要的价值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企业追求利润,有的企业追求服务大众,还有的企业追求育人,也有的追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等,不管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确定一种价值观以后通过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制度、会议、活动等措施对员工加以影响,最终形成一个全体员工或者大多数员工认可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标准,让员在这个价值观的约束和指引下,自觉遵守公司各种制度规定,为实现公司长远目标而不断努力工作。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思想决定了人心向背,企业也管理也是如此,我们必须重视思想工作,用企业文化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全体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并使全体员工在公司价值观的引导下为实现公司远大的目标、宗旨而努力拼搏,最终实现让全体员工为本企业的品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张瑞斌

第二篇: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6、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先进文化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具有导向价值的文化,它具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向导的作用。在当今世界文化形态、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我们要特别强调坚守文化阵地的历史使命,强调弘扬先进文化,不能用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代替指导思想一元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首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必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能够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阐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基本立场,也为全党在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面临诸多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经济转型;二是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三是高科技革命的影响。尽管这三个方面所产生的问题在20世纪后期都已经存在,但在新世纪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要求人们对先进文化的功能和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出现了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它们作出科学的判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们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如何认识和判断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网络文化改变了社会信息发布的传统方式,如何处理自发的网络文化与社会控制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日益迫切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时代的发展,阐明了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再次,体现了坚持文化的价值标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表明,只强调社会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适应性,就会出现一个社会问题,即经济、科技压抑人文精神。当代西方的社会病主要就是这个问题。相当一些西方思想家已经看出,只是经济发达,缺乏理性精神和人类情感的社会是不能长久的。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深刻指出:

“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如果一种文化是以享乐主义、物欲主义为基调的,是以弱肉强食、损人利己为价值准则的,即使它是依托于发达的经济水平的,也不能成为人类效法和追求的目标。因为,它对人们的心灵是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的文明发展是开倒车的,是违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因此,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来衡量文化的先进性,可以克服唯经济发展的片面性,使文化的功能不发生扭曲。应该说,无论是党的十五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是“三个代表”中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内涵,都体现了这样的文化价值标准。先进文化的价值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因此,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努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先进文化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能够适应和促进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和建设者,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

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 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抵制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三农”工作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三农”工作

农民日报社 李文学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提出在本世纪上半叶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深邃内涵,实现党的宗旨与阶段性目标的统一,是现阶段全党各项工作的追求所在,当然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个代表”与“三农”工作是什么关系?“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统领,也自然成为指导“三农”工作的统领。按照“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只有用“三个代表”思想去统领“三农”工作,才能不断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

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向农业现代化不断趋近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无论是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进军。在相当长的一段工作中,“代表”的具体实践,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加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农业是基础,对基础的投入不可有丝毫的忽视,否则,会出问题。因此,一定要未雨绸缪,下决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财政支农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方面都做出中长期安排,全面落实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执行《农业法》,做到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九五”期间中央财政设定的各项支农专款的政策在“十五”期间应予保留,并应通过调整财政投入结构,适当增加支持发展西部农业的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各项支农资金足额按时到位,保证不被挤占挪用。国家在平衡信贷计划时,应确保农业贷款增长率高于总贷款增长率,并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政策,给予农业贷款利率优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应争取在2010年前恢复到历史上最好的比重水平。

(二)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农村经济由短缺走上剩余,人们消费由满足于吃饱转向吃好,农产品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这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的最大变化。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目标是把比例调适,把质量调优,把效益调高,把后劲调强,把总量调大。调整的操作选择应该是:调整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园艺特产业、农产品运输储藏和加工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济体系;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取消大路货产品的生产,发展名特优新产品的生产,特别注意发展市场在外的出口创汇产品;调整生产单元的组织结构,发展股份制、产销联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具有社会化大生产规模和运作机制的现代农业企业,并通过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而积累生产发展的后劲。调整结构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一个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三)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的推动。应用科技是一个把人类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注入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资源增值和财富增生的过程,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措施,也是决定性措施。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推广已有的先进适用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组织科技攻关,争取有充裕的科技储备;引进发达国家的新品种、新技术,借用国外的科研成果来满足发展本国农业的急需;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减低科技推广的阻力。开展这些具体工作的目的,是用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农业引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都不应只求满足当代的需要,而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求;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应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把农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地建设生态和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控制“三废”排放;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源、森林、草原、海洋、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建立起对资源利用的补偿制度;重塑对经济发展的评价观念,把生态环境指数列入经济状态优劣的考核标准。通过一些长期性、强制性措施和手段,建立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使中国农业在21世纪前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科学运用组织资源,强化农业指导体系在任何社会制度、任何社会发展阶段,政党和政权组织对经济发展的组织、引导、协调和推动,都是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把现有农村组织和社会团体视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生力量,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的建设规律和功能作用,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解决现存问题,这无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要有大跨度发展,社会面貌要有大的变化,关键是把80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好,改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式,解决基层干部后继乏人、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干部自己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矛盾,关心乡村干部的工作和待遇,完善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制度,按照形势变化的需要调整组织设置,促进县乡干部作风的转变,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出一个好书记,带出一个好队伍,创造一个好体制,制定一套好制度。

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农民知识化

社会主体人群知识程度和文化素质如何,是整个社会先进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农村,农民的知识化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知识程度达不到一定标准,即使是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也不能说实现了现代化,或者说是一种不够完全的现代化。

农民知识化,基本内涵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民得首先有文化,得基本具备与现代要求相匹配的知识和就业技能。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现阶段,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促进农民知识化。这一条应成为工作的重点和检验工作的其中一项标准。

促进农民的知识化应从长计议,在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上下功夫。

(一)提高政治觉悟在农民知识化的基本构成中,政治知识、政治觉悟、政策水平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还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都有赖于农民政治知识的积累和政治觉悟、政策水平的提高。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通过党的光辉形象教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促进农民思想进步,增强党对农民的凝聚力,增强农民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使广大农民成为爱党、爱国、爱劳动、爱科学的社会主义知识阶层。

(二)提高文化水平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财富的增加,与农民的文化水平息息相关。据调查,在资源和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农民文化程度与收人的递增比例是:小学比文盲高35.6%;初中比小学高21%;高中比初中高19.3%;大专比高中高36%。农村先富起来的大多都占有文化优势,能够较快地捕捉经济信息,准确把握时机,较快地接受新的生产技术,善于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拓宽了生产经营门路,取得了高出常规的经营效果。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国家矫正向城市的倾斜,在师资、投资等方面对农村给以照顾,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尽快扭转农村基础教育的“三六九”现象(是指10个适龄儿童9个在校,6个读完小学,3个能真正升入初中)。通过办文化夜校、基础课补习班等办法,力争使农民队伍中的文盲比例逐年有所下降。移风易俗也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办图片展览、乡村文艺汇演、集体婚礼和组织文化戏剧下乡活动,向农民传播文明、进步、健康的思想,启蒙他们摒弃愚昧、落后、陈腐的习俗,接受新事物,树立新风尚。

(三)提高科技素质农民的科技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成本,关系到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在农村落实“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题中应有之意。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反复宣传农业科技基础知识,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科技熏陶,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他们科技入门。二是普及乡农业中学,县城设立农民就业技术培训中心,逐步形成正规的、多层次的农民专业技术教育网,通过全日制教学提高农民的科技理论水平。三是通过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办各类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和专业函授教育等,向农民传播适用技术,介绍先进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技实践。四是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农民到国外自费留学或勤工俭学,办好各类农民技术学会、协会,组织农民进行技术研讨,沟通信息;制定农民技术职称等级标准,定期进行职称评定。五是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促进科研成果在生产和经营领域的推广应用,让农民在科技实践中既得到提高又得到实惠。

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农村城市化

在农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通过物质积累和精神的塑造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而在现实情况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有一个很形象、很具体的标志,就是农村城市化进程。如果农村能够达到城市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在其中了。农村城市化,其本意并不是使目前广大的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指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要达到城市水平。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应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村与城市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道路、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进步。而这些基础设施,又都是推动农村城市化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应该通过多方聚集财力、调动多方投资积极性等措施,重点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原来空白的,填补上;原来就有的,完善起来;原来档次低的,得到升级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完善了,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就有了基本保证。

(二)构筑匹配的产业布局。城市与农村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门类相对齐全,生产集中,生活方便。在农村的发展中,具有服务职能的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难题,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留不住资金、留不住项目、留不住人才,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服务功能不全,产业不配套,生活环境较差。如果农村能够从现实需要出发,大力调整和科学配置资源,重新规划和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以服务业为主项的第三产业,就会使农村的发展环境发生大的改变,就能更多地吸引技术、资金和人才,从而加快农村城市化的速度。

(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农民就业岗位不足,隐性失业问题突出,这是城乡之间的一个明显差距,农民尽管可以安居,但不能乐业,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现有的城乡差距不但不能缩小,而且还有扩大的可能。因此,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农村城市化,不能忽视农民的就业问题。应明确各级政府安置农民就业的相应责任,像抓城市居民下岗再就业工程那样重视农民就业问题,通过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缓解农民就业不足的矛盾。应通过规范和发展就业中介组织,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软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体系等措施,吸收农民进城就业。应通过拉长传统农业的“产业链”,兴办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发展乡镇企业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等途径,组织和引导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应通过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和国际项目承包等,组织农民到国外去就业。应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招工行为和保护农民非农就业的合法权益,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使农民走上以法就业之路。通过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合作,提高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组织程度等措施,消除“民工潮”的节日周期性“痉挛”现象,使农村的人力资源能够按照市场规律配置,实现有序流动。

(四)营造较高的文化品位。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最大差异是文化品位。农村文化气息淡薄,农民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农民觉得低人一等,自愧不如城里人;城里人往往看不起农民,其根源也是出在文化品位的差距上。如果通过城乡文化交流、组织文学艺术团体下乡、活跃农民业余生活等途径,使农民的文化品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使农民阶层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农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就会为农村城市化提供精神支持,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就会相应加快。

(五)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也应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医疗设施,体育活动和劳逸结合的作息制度,业余时间能够得以消遣,追求时尚,扩大社交范围。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将推动农民自觉地进行观念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彻底地打破城乡壁垒,真正使农民过上城市化、现代化的生活。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贪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贪工作

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反贪污贿赂工作,在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的同时,注重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打防并举,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融入办案全过程,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开展反贪工作注重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服务、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为此,我院确立了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又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工作方针。工作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进行谋划和思考,认真思考反腐败中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政策与法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关系,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通过执法办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反贪部门在思考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能够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侧重点的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二、打击犯罪不忘保障人权

在我国传统的刑事诉讼观念中,普遍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而在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中,司法公正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为此,我们改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的陈旧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刑事诉讼理论中专政与被专政、纯粹的追究与被追究的观念,树立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并重的科学执法观,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又要使被害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平等的保护。工作中,尽量避免把执法活动变成冷冰冰的机械式的例行公事,在办案中灵活运用法律和刑事政策,使严格执法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在办案中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合理的要求,将惩治犯罪与教育挽救结合起来,对犯罪嫌疑人除了生活上关心、政策上引导外,在法律限度内为犯罪嫌疑人争取从宽处理创造条件,鼓励其自首坦白。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及时核实认定,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真诚悔过,为其今后的改造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的人文关怀。

三、规范办案行为,确保案件质量

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是反贪工作力度的集中体现。没有一定的办案数量和办案效率,就没有震慑力,工作力度就无从体现;如果办案质量不高,工作力度就会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效果。我院坚持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并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以此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同时,我院逐步形成以办案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为载体,以办案质量考核为评价手段,以办案责任制和责任追究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的办案积极性,从而促使了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改变仅以数量评价工作业绩的思维定式。不仅看立案多少,而且看大要案比例,看起诉率,看有罪判决率。做到立案有力度,查案有深度,定案有精度,结案有速度。二是开展了“三手”、“四无”活动。即办案快手、质量高手、侦查能手;无无罪判决、无撤案和超期羁押、无法律文书瑕疵、无矛盾激化。从而提高了办案质量。三是查办每起案件,强调制定周密的初查预案和侦查计划,运用侦查谋略,用好侦查手段。四是严格执行高检院有关规定,对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全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象,做到依法获取和固定证据,从而确保了案件质量。

四、以打促防,惩防并举结硕果

把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查办职务犯罪与预防职务犯罪并重,努力遏制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方面严肃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依法查办大案要案,认真查办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主动出击开辟案源。一是充分借助举报宣传、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摸查线索、初查等工作,注重发现线索,加大打击力度。二是深挖串案、窝案、案中案,努力在办案中寻找新的案源。现阶段,贪污腐败分子往往相互勾结,上下串通,跨地区、跨行业作案的情况相当普遍。因此,从现有案件中发现新的线索,以案带案,滚动发展是办案的一个重要方法。三是注意从新闻媒体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件信息。几年来,我院每年都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案件十几人。所办案件均为大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有力地打击了犯罪,震慑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预防,深入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努力拓展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立足检察职能,积极开展预防调查、犯罪分析、检察建议、预防咨询和警示宣传教育等工作,增强预防工作的实效性。几年来,我院找准切入点,确定把农村预防和重点工程专项预防作为工作重点。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与辖区乡、镇共同开展了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专项活动,并制定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责任状。二是在乡、村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机构和预防网络,构筑了全方位预防体系。三是针对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等特点,适时开展了“送法进村”等活动,先后到乡、村上法制课10余次,受教育村干部达200余人次,均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四是积极探索为邯钢新区建设、邯郸矿区沉陷区住宅楼项目、峰峰集团住宅楼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搞好服务,并开展专项预防。在开展专项预防工作过程中,我院准确把握三条基本原则: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务实不务虚。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在预防工作中,共参与招投标80余次,对在建项目公开招标的近千包、发包金额达200多亿元的招投标项目进行了现场监督。同时为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把好“廉洁准入”关,主动为招标部门提供行贿档案查询服务50余次,先后对500余家参与竞标企业进行了查询,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目标实现。

第五篇:用群众路线统领新时期工会工作

用群众路线统领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

【摘 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工会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工会工作中传承、实践和创新,就必须紧密依靠职工,从贯彻落实教代会制度、深入推进“教工之家”建设实践两方面着手,真正实现服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融入教职工的工作目标。【关键词】群众路线;高等院校;教代会;建家活动;工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工会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工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最大优势,便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夯实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面对新形势,要将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工会工作中传承、实践和创新,就必须紧紧依靠职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服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融入教职工,是有效开展高校工会工作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新时期,用群众路线统领高校工会工作,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切实贯彻落实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5年1月,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条例总则明确了“为实现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根本任务,完善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条例施行20多年来,教代会已经成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1.1 教代会制度是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权的需要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高校工会要始终突出“维护”这一基本职责,重要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力和义务,深化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而真正实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强化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通过教代会积极反映教职工诉求,主动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教职工的正当要求和愿望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实现教职工在体面劳动中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教代会是学校校务公开的重要平台,也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推行校务公开是高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发挥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形式。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代会实施的具体组织与工作的执行单位。因此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是高校工会的主要工作之一。落实教代会的会议时间、会议议程、代表提案、学校重点的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职工福利事项方案的准备状况等等。在落实过程中,要注重与学校党委及领导层的沟通,了解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方案。同时,要与二级工会密切联系,与职工密切联系,了解学校各项工作在职工中的反应和他们的需求,保护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工会是一座桥梁,通过开好教代会为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搭建和谐、稳健的平台。

1.2 教代会制度符合教职工的群体特点

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场所。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参政自觉和相对独立性,他们心系国家兴衰和学校事业的成败,十分关注国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参政议政的欲望特别强烈。作为高校工会应该多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鼓励教职工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敬言献策活动,促进学校的事业建设和发展。

借助教代会平台,高校管理者得以认真聆听教职工声音,与教职工充分沟通,了解和尊重广大教职工想法,集中教职工智慧推动学校建设,并通过实际解决教职工广泛反映、休戚相关的问题,使教职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这对于全校统一思想、上下齐心、共同建设高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深入推进“教工之家”建设实践

“教工之家”是群众组织,推进“教工之家”建设实践,将其建设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心灵家园,更是需要用群众路线指引统领,只有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教职工乐于接受、深受教职工欢迎的活动,才能吸引教职工,凝聚人心,提高主人翁意识和家园感,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真正实现服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融入教职工的工作目标。

2.1 建家为了职工

创建“教工之家”活动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大爱”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校的指导方针,促进学校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工会活力,促进教职工队伍“教工之家 ”是高校工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增强教职工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建设好“教工之家”是当前高校工会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工会组织是为广大教职工而存在的,“教工之家”作为工会工作的一种载体,如果不能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就无从谈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创建“教工之家”要把教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倾听教职工的心声,架起沟通桥梁,把教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教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千方百计地、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要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把校党委、校行政和校工会的温暖送到教职工心坎上。校工会要进一步加强“送温暖”活动,做好一线教师、困难教职工、重大节日等慰问工作。加强教职工“五必访”,深入推进“面对面,心贴心,服务在基层”活动,形成“送温暖”长效机制。

一方面,工会工作要以“教职工生活无小事”为原则,关心教职工生活。注重解决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如教职工宿舍建设、推进教职工食堂管理、建立完善教职工文化活动场所,改善教职工生活,建立教职工体检长效机制等,使工会工作切实服务教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关注教职工身体健康,加强教职工心理疏导。基于工作地点原理闹市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除了重大节日开展活动营造气氛外,还要坚持开展各种比赛,举办节日联谊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力争实现“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目标。

2.2建家依靠教职工、融入教职工

在创建“教工之家”活动中有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缺乏“共建”意识,认为创建“教工之家”活动是工会的事。作为群众组织,“教工之家”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教职工为依托,为主体,紧密联系、依靠教职工,最终融入教职工。

只有依靠教职工,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智慧,采纳其意见建议,吸引教职工参与建家活动,“教工之家”才能有活力,有生机,才能达到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审美情趣,陶冶教职工的身心,增进教工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教工之家”是群众组织的这一优势,大力开展并广泛吸纳教职工参加登山比赛、专业知识竞赛、演讲赛各类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既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又成为教职工搞好本职工作的加油站;既为教职工搭建充分展示自身技能的舞台,又为教职工创造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的机会。同时,要考虑教职工的偏好和心理特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在结合上作文章,在实践中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建“教工之家”活动可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表彰教职工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增添教工之家的基础服务设施,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展览、开展读书活动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加厚文化底蕴,服务于学校工作重心,融入教职工生活,融入教学科研,带动教职工自我实现,同时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

通过创建“教工之家”活动,把教职工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好、引导好、发挥好,使“教工之家”真正成为教职工可以依靠、信赖的“家”,进而在广大教职工中逐步形成以校为家、爱校如家的氛围,团结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为构建生动活泼、团结稳定的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宏.做好教代会工作推动高校民主管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 [2]陈建锋.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建议.工会论坛,2007,(13)1 [3]赵安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工会工作.当代教育论坛,2008(9)

下载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思想管理工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二十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文化从西方悄然传入中国。今天,企业文化不仅在中国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还结出丰硕的成果,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用企业文化构筑企业之魂

    用企业文化构筑企业之魂 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恒业”)多年来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同步推进,进而实现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系统地......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矿安全生产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矿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

    用“快乐口号”统领数学课堂

    凡是自己能完成的事决不让老师替代 我是学习的主人,我是课堂的主人 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自己 我要在课堂上表现我要在课堂上体验我要在课堂上感悟我要在课堂上享受......

    用“四个全面”统领工作全局(汇编)

    用“四个全面”统领工作全局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可以看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已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强调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缓解资源制......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代会和工会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代会和工会工作, 为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一流学校再立新功 ——----2008年黄石二中工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大家好,我受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分行发展 - 副本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分行发展 内容提要: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无论是外部的改革要求,还是自身战略转型的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文章回顾了南京分行近年来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