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基层事迹
高闽同志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事迹材料
高闽,男,195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唐山市丰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驻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小张庄村基层建设年帮扶工作组组长。该同志紧紧围绕工作主题,当“村官”、谋“村政”、助发展、办实事,克服种种困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
一、不负重托,牢记崇高使命。
今年2月14日,在全区基层建设年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上,高闽同志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派,代表全体下基层人员表态发言,在授旗仪式上,从区委书记王东印同志手中接过鲜艳的工作队队旗。2月16日,正式入村。该同志肩负组织重托,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本着亲民心、听民声、查民意、解民困的宗旨,用勤劳的汗水、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
二、深入调研,掌握社情民意。
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做事认真、务实,实事求是。到小张庄村后,刚刚安顿好住所,他就和村两委的同志一起召开座谈会,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随后马不停蹄的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巨细无遗,他都仔细记录,形成了翔实的调研笔记。找到了该村主要存在以农耕为主、产品单一,靠天吃饭,农民收入无保障;文化设施不健全、没有户外文体活动设施;地多人少,水资源明显不足等问题。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使他对村里的情况烂熟于胸,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真抓实干,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小张庄村的实际,高闽同志和驻村工作组的人员一起,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老老百姓解决了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真心欢迎。在上级几次抽查中,均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好评。
一是棉田入保险,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去年遭遇水灾,小张庄村1400余亩棉田被淹,棉花欠收,农民苦不堪言。为解决这个问题,高闽同志积极协调,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终于使全村所有棉田均办理了保险,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是建设文体活动广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高闽同志与村两委和区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资金和建设材料,日前,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投资16万元的文体活动广场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打两眼深水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小张庄村现有7眼机井,其中1眼生活用井、6眼生产用井,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高闽同志在派出单位区检察院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与区有关部门协商,争取各方面支持,为村里落实了打2眼井的计划,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四、带病工作,不计个人得失。
高闽同志因工作劳累、身体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病情几次在田间地头发作。在领导和群众的反复劝说下,3月27日去北京武警总医院看病,经专家诊断,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高闽同志在病床上还几次打电话了解村里的情况。期间,区委组织部领导打电话慰问,区检察院周春林检察长带领班子成员到医院看望,叮嘱他要积极治疗、安心养病。高闽同志在身体稍有好转的情况下,4月10日硬是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出院。返回后的第二天,就来到了小张庄村,与村两委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这时,高闽同志八十多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因患肠梗阻住进了医院,急得近九十高龄的父亲也犯起了高血压、心脏病,高闽同志简单安顿了老人、安排好家里人和找了保姆后,又是一头扎进了村里。当地一位老党员说道:“我活了75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下派干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舍小家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干部!”
第二篇:党员下基层活动先进个人事迹
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抓建设
“千名党员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歆“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所驻村的建设,一手抓王石凹镇“千名党员下基层”活动。忙前忙后,马不停蹄,人瘦了一圈,劳累上火,嘴上也起了泡,村民们都说“+部长真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呢!” 调查研究,制定规划
驻**村后,部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认真调查走访,与党员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与镇村两级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了帮助群众致富的3年发展规划和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并量化、细化到人,为苟村理清了发展思路。我镇今年两个新建和一个改建村级“两室”建设任务,崔部长要求镇党委全力以赴抓好工作任务的同时,他多次到点上了解工作进展,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导镇村两级做好两室建设规划;并积极协调资金帮助现有村“两室”配置办公设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在3月5日、12日两次植树大会战中,部长都是干在前头,与干部群众一起挖坑植树,并现场指导,起到了带头作用。苟村是全区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他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帮助村上解决水、电、路等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先后为**村引进了3公里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农网改造项目和投资25万元的新村引水上塬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村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其他几个村又快又好的建设新农村。嘘寒问暖,关心干部
3月5日活动全面启动当天,部长在会战结束后,顾不上休息,逐村入户,慰问驻村党员,了解党员的食宿安排情况。之后多次到各村看望党员,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崔部长经常询问村组干部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他拿出300元钱,帮助该村干部***度过生活难关。
协调指导,全面促进
作为带队组长,部长也注重加强对全镇下基层活动的指导。多次和镇上主要领导在一起研究部署下基层活动,指导制定了镇上的活动安排意见,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坚持每周五由各区驻村工作组组长集中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安排下一步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下基层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在崔部长的指导下,各驻村区级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送技术、送资金、送温暖”。区委组织部出资2300元购买了200余公斤地膜,送到田间地头,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区人劳局出资1万元帮助**村修缮村级“两室”。由区就业局牵头举办了为期7天的就业和再就业技能拓展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就业本领。区公疗办为群众广泛宣传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法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积极开展了疾病预防治疗知识宣传,义务为507位群众查体查病。镇上集中举办了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及果业培训会,提高了果农的管理水平,为建设以果业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富民工程奠定了基础。植树节期间全镇机关干部、群众、社区村组群众、区驻村全体党员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共2630人分别在**村、**村、**村进行了植树大会战,共植树620亩,21000余棵。在+部长的指导下,我镇下基层活动初具成效。
第三篇:下基层
下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转作风”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县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明年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根据县委办通知要求,肥西县气象局紧紧把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下基层、接地气、找问题、转作风”活动。
近日来,..县气象局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心贴心服务,实打实解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此次活动,局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乡镇、行政村、农户群众家中,主要采取了面对面走访、心贴心服务、实打实解难的方式,不断提升了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效能,同时开展了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农需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及时掌握基层广大涉农干部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
第四篇: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重在“解民忧”
近来,各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听民声、访民情,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有裨益。但通过下基层活动察政策得失、体民生疾苦,关键还在于为民解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能否从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判断下基层工作成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效,只是“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对于群众反映的难处不能化解,许下的承诺不能加以兑现,这样的下基层不但背离初衷,更会适得其反,令群众反感。把解民忧作为下基层工作的落脚点,就应“做足功课,忙在点上”,首先了解哪里是老百姓最急、最难、最忧、最盼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先期调研,带着“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矛盾大、困难多、经济薄弱、需求强烈的地方,才不会漫无目的、走马观花。
真正做到解民忧,核心是“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必须秉持务实作风,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将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领导干部下基层利党利民,更应该转化为政府的常态工作。锤炼干部作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仅要让干部“下得去”,还要建立长效机制,用明确到位的职责、清晰具体的章程,让领导干部“待得住,干得好”。
基层稳则天下安。领导干部下基层,关系干群关系与社会和谐稳定。应该明白,只有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常怀解忧意识、秉持务实作风,下基层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
李源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我国古代用人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创新举措,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干部工作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大都源自基层和群众的创造。基层是实践的前沿,是思想创新、政策创新的源头,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如果各级党政机关没有一批来自基层、了解基层的领导骨干,出主意、作决策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所以,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战胜强敌、取得胜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出生入死。解放后,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反复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光在机关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工人,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王伯祥、沈浩等人民群众衷心爱戴的好干部,都是在基层这个熔炉里锻炼成长起来的。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越少。改革开放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
际经验而难负重任。我们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
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就开始抓领导机关干部的结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许多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实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应该尽快补上这一课”。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央部委和省级党政机关中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去锻炼,努力改变目前一部分高中级干部经历比较单
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做好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主要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上工作。越是发展潜力大、越是工作表现好的骨干,越要舍得放下去。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积极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注重从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人员中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办法,逐步提高党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
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改革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现在一些机关干部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认为领导机关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有的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前程;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这是一种短视眼光。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锻炼人;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体现一个干部的价值。沈浩同志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了近20年,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任科员,到小岗村担任党委书记6年时间,不仅带领小岗村民根本改变了后进面貌,而且实现了自己精彩人生的理想。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基层舞台大、天地宽、机会多,干部到基层去,既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也是自己健康成长需要。有志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能锻炼意志、最能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干部的基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讲话)
第五篇:下基层简报
第3期
海南区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5月4日
海南区实施“五四五”工作模式
全面安排部署党员干部“下基层
办实事转作风”活动
为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海南区按照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实际,以“五联共建”、“四层联动”和“五个着力”,确保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
一、实施“五联共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组织结对联建。结合实施下基层结对共建活动,在“多帮一”结对互帮
基础上,建立共建联合型党组织,形成以社区(村)为主体,共建单位为成员的党组织共同体,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共建社区(村)联合党组织委员的党建工作模式。联合党组织实行书记“轮值”制度,每月确定1名委员担任联建党组织书记,定期召开结对共建工作联席会议。二是组织生活联过。开展以“共过一次组织生活、共上好一堂党课、慰问一批困难党员群众、选派一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履行一个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开放互动互融。三是党员干部结对联帮。实行区级领导干部至少帮扶2户以上困难家庭,普通党员干部结合具体情况与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工作机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困难。四是资源信息联享。要求下基层单位协同推进社区(村)办公场所、活动阵地、教育培训、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合理的配置和共享资源。同时,要求下基层单位要将活动场所向社区(村)党组织开放,有序引导党员跨支部、跨领域参加组织生活。五是服务活动联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等制度。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义工、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二、实施“四层联动”,服务基层转变作风。推行“区级领导、科级干部、代表委员、在职党员干部”的“四层联动”下基层服务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一线,全力促进干部在基层锻炼、-2-
作风在基层转变、成果在基层检验的工作目标。一是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下基层。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镇(街道)和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结合区级领导工作分工,把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开展工作比较困难的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点,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整体工作提高。二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共建下基层。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以“结对共建”为契机,深入到社区(村)开展工作,既要重视对社区(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帮带,也要注重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给予支持和指导。具体要做好“三帮一扶”: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帮助社区(村)做好升级晋位、示范群体创建工作;结合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帮助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结合“双链双推”活动,帮助农区党员和群众创业致富。要求各下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倾斜政策和优质服务,在项目开发、建设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进行扶持。三是代表委员搭建平台下基层。建立健全了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探索在社区(村)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设立代表委员接待日,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基层更好地履职搭建平台。要求代表委员定期在社区(村)中开展建言献策“金点子”活动,对于收集到的民意信息以建议、意见书的形式向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报告,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在职党员干部社区报到下基层。实行居住在海南区的到所在社区(村)报到,居住地不在海南区的到单位联系的社区(村)报
到的在职党员干部双重管理工作机制。要求各社区(村)建立党员干部活动联络站,根据在职党员按照分区域活动和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认领一个服务岗位,按照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实利在职党员干部“两卡一表” 管理(下基层党群联系卡、在职党员干部下基层登记卡、在职党员干部下基层社区(村)活动情况反馈表)。
三、实施五个着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一是着力推进办实事项目。要求下基层单位紧密结合所联系的社区(村)和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与结对社区(村)“两委”班子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带项目,送资金;带技术,送服务;带信息,送岗位;带感情、送温暖;带医疗、送健康;带节目、送文化。,”共同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期盼、最渴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着力调研走访民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基层,深入农村、社区和联系点走访群众,原则上普通党员干部每月走访群众2户以上,科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5户以上,要求结对社区(村)大多数群众在活动期间都有党员干部走访。为增强走访工作的实效性,统一制订了党员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及时汇总上报。三是着力落实基层蹲点制度。全面推行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驻社区(村)蹲点调研指导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求下基层党员干部做到“四个一”,既:协助蹲点社区(村)组建一支由老党员、退休干部职工、困难群众等各-4-
个层面组成的信息员或调解员队伍;深入社区(村),工作在社区(村),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实地走访,摸清一批基层存在的矛盾纠纷、信访热点、社会治安、生产生活困难等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与社区(村)干部共同商讨,制定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认真总结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对策,形成一批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并明确要求下基层的区级领导干部每年驻社区(村)蹲点时间不少于7天,区直单位负责人驻社区(村)蹲点时间不少于12天。四是着力排查一批矛盾纠纷。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帮助基层开展以“问计解结、问困解难、问情解忧 ”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 ”下访活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排解群众遇到的难处,化解影响稳定的难题。重点要求下基层党员干部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既:推动在职党员干部参与网格化管理,把到社区报到的党员组织到网格服务团队中,开展“领办一件民生实事、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提出一则科学发展良策”为主要内容的网格服务等活动;做好政策法律宣传、解释、咨询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的政策法规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疏导群众情绪,消除群众各种顾虑,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矛盾,对发生的矛盾纠纷不推诿,耐心细致地解释解决,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五是着力增强基层服务功能。要求,社区方面围绕“三有一化”建设,突出抓好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参加志愿者服务;重点协助社区党组织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培育社区志愿者、群众文体、扶老助残服务等社会组织,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服务指南、规范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下基层单位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协助社区建立完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要求,农区方面重点帮助健全规范落实“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两落实”的各项配套制度;积极协调财政、金融、企事业等单位,通过建立“互助合作社”、“产业协会”、“党员互助链”等方式,帮助农区居民解决春耕、秋收、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