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李振西思想汇报2
市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李振西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我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李振西、学习李振西,进一步领会其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李振西同志的高大形象深印我脑海。
李振西同志生前为元氏县殷村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书记十几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勤奋刻苦,无私无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三平”之中见精神,他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向李振西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致力发展的强烈意识,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李振西像一面镜子,对照他,我在感动之余,触动很深。作为一名村委成员要认真对照先进,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查找差距,做一个李振西式的好干部。
首先,坚持第一要务,服务发展,致力发展。李振西同志把基层作为彰显人生价值的舞台,以身作则、躬身实干,团结带领红旗村的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彻底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将一个一穷二白的移民村变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后,我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
本职工作。
其次,坚持党的宗旨,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李振西同志始终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中、放在群众上,心里始终装着、想着群众。向李振西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思群众所想,办群众所盼,急群众所需,一心一意为群众,当好为民造福的带头人。今后,我将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无私奉献,自觉地为民尽职,为党分忧,切实把实事办好、多办实事。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清正廉洁,树好形象。李振西同志担任村支书近20年,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向李振西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清正廉洁,严于律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做让组织信任、人民放心的好干部,当树好形象的带头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平凡铸就伟大。李振西同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最基层,不计得失,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创新创业,任劳任怨,用毕生精力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我将从李振西同志的宝贵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第二篇:李振西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李振西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我单位近段时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典型、树榜样”活动。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单位职工的模范典型。
根据市局领导的要求,单位召开专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李振西同志的先进事迹。1989年春,李振西被选为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红旗村是1968年从平山县西柏坡迁建而来,是在附近三个乡镇摊出的偏远土地上建设起来的,这里虽然地处平原,但土地贫脊、交通闭塞。上任后,面对的是地难浇、学难上、路难行等一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棘手问题。西柏坡革命老区养育了的李振西立下誓言:“当干部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否则,我们就不配当干部,更没脸面对全村群众”。通过他和领导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先后解决了吃水浇地问题、孩子上学难、出村行路难的问题。他心里装的是集体、想的是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他积劳成疾。最终被病痛夺去了生命。
李振西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示了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高尚品质。
李振西同志是河北省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忠实实践者,是广大领导干部党员学习的楷模。
李振西精神是大德、大善、大爱、大正。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树人,他的高尚行动,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学习李振西精神,就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李振西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老实,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就始终坚定地跟着党,做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向他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崇高的政治信念,学习他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像他那样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时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任何环境、任何困难、任何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永不退缩,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先进、争当优秀,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并以此作为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做好服务,为社会和谐尽一分义务、添一分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时代的人。
工作中,我要以李振西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积极创新,勤奋工作,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努力完善自身素质,要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我们要以先进为榜样,以差距促进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
虽然老书记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将会在我们心中永恒延续,我们会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把振西精神转化为我们学习工作的动力。让“生命延续生命,希望继续希望!”让这种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李 梅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第三篇:西岳村学习李振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西岳村学习李振西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学习李振西同志,就要有容人之心、容人之器、容人之能,有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奉献精神。要以诚信为本,把诚信看作是一个人的品质、品牌和品位,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在社会树立可亲可信的形象。要以正直为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敢于坚持原则,要敢于同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不以原则换人情,不以亲疏看高低,不以背景搞取舍,不以印象论长短,不以形貌定优劣。要以宽厚为德,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舟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风尚,比干劲,不比斗劲;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宽容大度,不尖刻计较;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在事业上同心同力,在工作中互帮互助。
李振西同志是元氏县红旗村原党支部书记,1947年2月出生于平山县胜伏公社川坊村,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移民到元氏县。1972年6月入党,历任村管委会委员、生产队长、大队副书记、村委主任,1989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他23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精神家园,始终模范践行党的宗旨,始终遵守入党誓词,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红旗村发展殚精竭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解决了一系列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制约红旗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把一个移民村建设成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他一生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洗
礼,灵魂又一次受到触动,思想意识又一次得到提升,我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向李振西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苦朴素、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的本色。
李振西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是一个意志坚强、不畏艰难、矢志创业的时代楷模。学习李振西要正确对待名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骄傲,不忘乎所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可把名利和得失看得太重,做出成绩的时候不能骄傲,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自卑,碰到委屈的时候也要忍辱负重,做到遇到好事不失态,遇到挫折不沮丧,遇到委屈不动怒,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坦荡处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听取群众呼声,坚持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党员和干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要优政高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政的目标。倡导“说干就干、速决速行”的作风,坚决克服决而不行、说而不做、抓而不紧的不良倾向,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特色、有创新。
李振西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不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特质财富,也树立了一块不倒的丰碑。我们学习李振西,就要不断强化干事创业的意识,把组织工作真正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干部、服务人民群众作为首要任务,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需,把群众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群众需要在哪里,就把支部建在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站在哪里。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建成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使基层干部始终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当前,尤其是要认真分析新的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寻找措施,以科学的思维统筹工作、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确保在思路上要有新举措、措施上要有新办法、成效上要有新突破、面貌上要有新变化,立足岗位争优秀当先进,时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始终做一名服务最优的支部书记。
我们要以李振西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学习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秀品质,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模范,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基层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干什么,不管在那个岗位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
第四篇:XX镇向李振西同志学习活动总结
XX镇向李振西同志学习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关于学习李振西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要求,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学习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重实效,在全镇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掀起学习李振西热潮。
一、组织安排集中学。
我镇于7月10日举行了“李振西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李振西同志一心为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南营镇的党员干部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尤其是他致富不忘家乡,不计名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使与会的镇、村两级干部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镇党委、政府及时下发学习通知,明确学习要求,把深入组织学习李振西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作为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要求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墙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李振西同志的模范事迹,在全镇形成一种学习李振西、宣传李振西、争当李振西的浓厚氛围。
二、通过多种形式学。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将活动开展与我镇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借学习东风,促进我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把学习李振西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杨善洲同志、学习“双百”人物先进事迹紧密结合起来,与庆祝建党90周年,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忆党史、强党性、做先锋”活动和推荐“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活动,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
二是与加强党性修养相结合。党员干部要以无私奉献且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李振西同志为标杆,对照反省自已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宗旨观念是否增强,在深入进行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与推进当前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李振西同志的精神与现阶段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学榜样,赶先进,进一步推动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得力、制度更加完善、作风更加务实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形成。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李振西同志为榜样,努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有故事》范文
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体会
六沟学区 杨帆
最近一阶段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既是教师日常学习和阅读的优秀读物,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极好案头书。书中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本来看了一两个故事后,不想读了,因为他讲的是中学里发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似乎跟小学联系不是太大,转念又想既然借来了,看看也无妨,这本书通过记录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用心灵赢得心灵;第二辑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第三辑今天,他们令我很感动;第四辑那天,我故意迟到。它既是教师日常学习和阅读的优秀读物,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极好案头书。
想想到自己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感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成长,我感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今天我想重点说的有两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他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一些事来表达他的感激。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班里的一名学生刘伟业,在以前的交流中,我也说过这名学生,说实在的,刚遇到这种学生时,我还是满腔热血的想教育好他,找家长,找他谈心,都试过,但都没有见过很好的效果。索性本学期我就直接处于不理他的状态,而且还让他自己单独一张桌,坐在教室的最后边。开学的几周,我对他是不闻不问,他也落了个自由自在,其实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过多的去询问。
但接下来的几件小事,让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心想应该让他知道我其实还是在关注他、在乎他的。第一件,交听写的词语本,我只是对他微微一笑,他就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第二件,主动打扫卫生,前几天班里安装黑板、微机,弄得教室里乱糟糟的,无人打扫,经我一提示,他是为数不多拿起扫帚打扫的第一个人,我趁机又表扬了他。或许这个孩子感觉到老师对他在乎了时,他心里也会萌生出一种舒服的情绪。现在,我给他安排上了新同学桌,感觉他的变化又是不小,能主动找我检查作业,主动给我背诵经典诗词。读完了这本书,我还学到了一个好办法,利用同学的信件鼓励和帮助这名学生,这将是我下一步的做法。希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一句话一辈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已气急败坏,但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只图一时解恨。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影响他们一辈子。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么这个道
理,只是有的时候冷静不下来,有时候确实被学生气坏了,在当时的情景下,看到学生的纪律很乱,某一件事没有做到我心目中的标准„„自己就很急躁,会说出一些让学生难以接受的话语,现在想想他们还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何必呢,我想再对自己说以后尽量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也想对各位老师说一下,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随便说出让他们伤心的话,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加脆弱。
在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就有一个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一名初中生,刚刚开学便偷走了同学的一千多的随身听,本来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在李老师的特别关注与呵护下,健康的成长起来。由随身听的问题开始,李老师进行家访,然后巧妙地帮着万同化解了这个恶名。随后给这个孩子找帮助人,帮着他、督促他的上课纪律,慢慢地发现他的优点,并且夸奖他。一次作弊后,老师发动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教育他。李老师说“失败和屈辱是我们的教育给他的唯一馈赠”。我想:当这个孩子,感觉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关心后,才开始慢慢转变的吧。现在我想,万同在学校里受到的失败与屈辱,都是在小学啊,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得不到健康的教育,慢慢的他的心里就会歪曲,小学老师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
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六沟学区 杨帆
暑假里有幸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在他们的身上都展露出不同的个性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小心地呵护。这本书通过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翻开目录,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比如,面对家庭教育或以前所受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孩子自身养成的恶习,以及他本身存在的学习接受能力方面的缺陷,有的孩子不但表现很差,而且学习成绩也很糟糕。如果凭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或“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良知,我们当然会对他倾注爱和智慧,让他能有所进步,至少“学会做人”,但升学的压力,可能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孩子而“面向多数”。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有时辛苦了很久,也未必有好的效果,我们通常都会这样安慰自己:尽管他的成绩不好,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把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他的心田,在将来它一定能开花结果的。
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小故事很吸引我,信任的力量,看到标题,我不禁心中一紧,信任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很重的分量,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鞭策,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力量。当你把信任给了孩子,他就会感受到身上的担子的沉重,会感到温暖。想要教育好你的孩子们,首先应该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展现出自己最棒的一面,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拥抱。多一些宽容和期待,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们,当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指责,批评,多一些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包容,在“严厉”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理解和尊重。在听惯了批评、呵斥之后,哪怕是老师“微笑着轻轻说”一句话,也会让犯了错的孩子们感动,并产生向上的信心。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你在乎他们,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板还是职员,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些事情来表达他的感激。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
孩子。记得我这次暑期培训的时候,一个外教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海星的故事:讲的是在海边居住着一个村庄,村里面的人们主要以捕鱼为生,所以总是早出晚归,有个小男孩每天都会到海边去送他的父亲,他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海浪冲到沙滩上的海星扔回海里,我们都知道这么做于事无补,因为还是会有很多的海星被冲上岸,可是小男孩却说了一句:“我能救一只救一只。”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那么小的孩子每天都做着一件事,就是拯救海星,不禁让我想到教学,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能帮助一个是一个,我应该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些故事会一直在我的心得荡漾,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去呵护每一个花朵。
坚守——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心得体会
六沟学区 杨帆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摘自《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聆听了李老师的报告,也有幸让我买到了李老师的几本书,其中《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口气拜读完,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个个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现在,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我又一次打开了《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又一次看到书中呈现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又一次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让我又一次经历洗礼——“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一直喜欢“悲壮”“坚守”这样的字眼,有些许凄美、苦涩,又有些执着、坚持。自己一直在琢磨: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面对教育,为人师者又能坚守什么呢?回顾踏入师范校门的3年学习生涯,我的师者的谆谆教诲;走入教学岗位23个春秋,与孩子们度过的日日夜夜,今天又一次拜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苦苦求索,终于明白了:坚守是一种理性,是一种对教育意蕴的真正理解;坚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教育思想的执着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坚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为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请我们用真诚的心灵,去坚守真善美。因为教育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智慧的流淌;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思想的生成;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新的超越。只要顽强地坚守教育的本真,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教育的精彩。
一次又一次地拜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苦苦求索,终于明白的道理,让我想起自己平时的工作里也有很多感动、很多故事啊。比如:
“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份份宝贵的礼物,有学生的贺卡、信件、作品、作业本、日记、阅读剪贴册、照片、荣誉证书……而最为珍贵也最令人心寒的是一份保证书:„再上网就砍掉我一个手指头‟!犹如一根断指就放在我的面前……”这是我在2008年征文比赛中的文章“由一份保证书所想到的……”开头一段。文中的张道恒,现在已经升入初中,是一名小组长,上周还到我家里来玩呢。可张道恒的保证书,至今还历历在目,还在告诉我为人师者的那份真爱。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就让我们都坚守这份永恒的爱——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真心去换取真心。为了那份悲壮的坚守,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只顾着一路风雨兼程!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累,并快乐着”。
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灌浇一茬茬幼苗,去摧开一簇簇花蕾,去托起一轮轮明天的太阳!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而我,愿意作李镇西老师的同行者,一起坚守到永远!
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有》有感
六沟学区 杨帆
今年有幸读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看完后心中忐忑不平,每位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每每家长会时看到孩子父母满载的希望,心中很不是滋味,总是责故事备自己没能把每一位学生教好,尤其是后进生,这个时候我心中总会觉得很难受。从那一刻我就暗暗下决心要把每一位孩子教好,要对得起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要让每一个希望都微笑,每一个希望都插上翅膀,勇敢地飞翔,虽然我知道有些不好实现,但是有目标就有希望。
一看到书名就甚是喜欢,个人偏爱阅读教学案例,而不喜欢读纯理论的教学论,除了觉得教学案例比较生动,更重要的是能够讲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学以致用。由于前段时间忙于家事,耽误了读书时间,以至于到现在为止只看了一半。里面一个个发生在现实生活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面对残疾孩子、迟到孩子、不完成课业的孩子、学习态度恶劣的孩子等等一类问题孩子,老师们都在里面花了相当多的心思。首先,我想应该是倾听,的确每个孩子都有故事,但作为老师是不是你真的都有去了解这个孩子的故事,进入他们深层的内心世界?我扪心自问,没有。其次,是理解,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他撒谎也说明他有自尊心,老师要正确地引导,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爱,每个问题学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无论是内在的心理原因或者外在的环境因素,老师都应该认真分析,对症下药,书里面的老师对于问题学生的分析是很透彻的,哪里出了问题,就把注意点集中到哪里,然后用自己的关爱抚平孩子的创伤。最后,是监督,不可能所有问题学生在你的开导下都蜕变成优秀学生,问题学生的不良学习情况经常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时好时坏,这时候就得用足够的耐心再次引导他。
李镇西老师说过,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磨”字,这个“磨”,就是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是爱的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尊重,而不是当作敌人来征服!我们教师经常会犯同样一个错误,就是和学生形成对立面,缺乏耐心和爱心,似乎管得住学生,镇得住学生,就是能带好班级的表现。有时候课堂上弥漫着不绝于耳的窃窃私语声,却只知道用大嗓门、高分贝来控制学生的言行,改正他们的陋习。而不是用爱心和耐心来化解师生间天然的冲突和矛盾,效果很明显并不理想。看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我上课的热情,更多的是尊重和耐心。一个“磨”字道出了我缺乏耐心的不足,也给我指明了以后教学和管理工作前进地方向,今后我必将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