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局责任书
为了加强政府领导,密切部门配合,进一步细化红寺堡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吴忠市红寺堡区
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区人民政府与财政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目标
(一)负责制定“行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二)负责做好红寺堡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预算、筹集、拨付等工作,对监测、评估、表彰奖励等工作经费提供财政支持。
(三)做好“行动”专项资金筹集、划拨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四)会同审计部门加强“行动”专项资金的监管审计,切实管好用好“行动”资金。
(五)制定完善的、易操作的本部门行动实施细则。
二、职责
(一)贯彻执行《吴忠市红寺堡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工作。
(二)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全民行动领导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思路清晰,制度落实,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三)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列活动。各种活动有计划、有督查、有总结、有图片、有名册。
(四)及时上报“行动”信息,将本单位开展活动情况以简报形式报送红寺堡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
红寺堡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电子信箱:wulili_2@126.com。联系电话:5098535、5098537,联系人:武丽莉。
三、奖惩
(一)依照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吴忠市红寺堡区健康宁夏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10年-2012年)》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
(二)部门全民健康教育综合分为100分。按照以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分为四级,即分值大于或等于85分为优秀,84分—70分为合格,69—60为基本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确保本部门综合评价85分以上。
(三)区政府将对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较大的个人,以及中期及终期评估分数在85分以上、排名前5名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弄虚作假,终期评估不合格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四、本责任书一经签订立即生效,如一方责任人有所变动,由续任者继续负责。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区政府和区财政局各执一份。
红寺堡区人民政府(领导签字)
红寺堡区财政局(领导签字)
二〇一〇年七月 日
第二篇:财政局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财政局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模范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抓党风,树新风,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加强廉政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zd规教育、警示教育,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使廉政教育覆盖面达100%。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单位、科室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定期分析检查本科室、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状况,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委领导汇报。
5.强化日常监督。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各项廉政制度的日常监督,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谈话告诫,限期改正。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7.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财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和《行政处罚资源裁量权实施标准》,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不究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8.完善优质服务承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各种形势向社会公示,公开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事时限与服务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和投资者办事。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9.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发生。
0.畅通诉求渠道。认真受理“民心网”、投诉举报电话等咨询、举报、及投诉案件。
二、责任考核
1.局党组负责对各科室和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局纪检组负责责任书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和考核验收。
2.年终将根据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对签订单位进行考核,评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个档次。
3.实行“一票否决制”。签订单位出现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行为,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行为的,为不达标单位。
4.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单位、科室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不达标的,不能评为先进单位或先进科室;领导干部不能评为先进个人。
第三篇:财政局
财政局
财政局负责地方的财政工作,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按照政 策组织财政收入,保证财政支出,管好用活地方的财政资金,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培训专职财会人员,提 高科学理财的素质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提高 经济效益;积极开发财源,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针、政策,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条例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地方财政发展规划,制定预算和编制决算,执行地方人大批准的预算,综合平衡地方财力。
(三)管理地方各行政部门、政法部门、文化、教育、卫生、科学技术、广播电视等单位经费支出,监督指导行政、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四)管理好地方的预算外资金,审查收支范围,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征收管理,严审支出计划,杜绝乱收费行为。
(五)制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和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的财务 制度;管理社会救灾,救济、医疗保险(含公费医疗)等财务和资金;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
(六)指导农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严格把好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保证农口事业发展。
(七)宣传贯彻国家财经税收政策,积极扶持和培植地方财源源。
(八)管理和指导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经常宣传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工作。
(九)监督、指导国营工业、商业、粮食、外贸、物资及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工作,协调企业财务中的有关问题。
(十)管理基本建设的财务工作,审批政策性基建贷款,审查自筹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并对投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
(十二)负责地方政府财政计划的制定,财政宣传、财政信息,组织财政系统干部培训工作。
(十三)管理地方的收费工作,严格审核政府各职能部门 和有关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收费标准,管好收费和罚没票据,加强执收工作监督检查。
(十四)承办地方政府交办的其它财经事项。
(十五)协调管理国有资产全面工作。
财政所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方针政策,指导全镇财政工作;执行国家财政、预算、税收、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及时组织完成好税收入库工作。
二、组织、管理和监督镇预算内、预算外各项收支;编制镇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和预算外收支预算;执行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和预算的调整;监督镇单位预算的执行;编制镇财政收支决算和预算外收支决算。对镇财政资金进行综合平衡;向镇人代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
三、负责镇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组织预算外资金全收支计划,执行好财务检查,搞好综合财政预算。具体实施“部门预算”,搞好预算外收支结算及财务处理。
四、努力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从经济到财政的方针,推动全镇经济实现“两个转变”,实现财政振兴。
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全镇财政发展计划,编制预算草案,执行镇人大批准的本级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审编决算,对全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并向镇人代会提交财政决算。
六、负责镇属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和财政监督工作。制定本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预算管理,零户统管,专户存储,检查财政税收政策、法令和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财经纪律事项进行检查和处理。
七、参与全镇经济的管理与决策,加强资金使用的宏观调节和监督,实施对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指导和帮助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对全镇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确保各项收入任务的完成。
八、依据《会计法》管理本镇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全镇财务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建设。管理镇行政、事业单位、镇办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个体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研究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工作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会计工作的各项法规,负责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
九、管理和监督镇行政、事业单位、镇办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负责各项财政有偿资金的发放、管理和回收工作。管好用好各项支农资金,促进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贯彻“生财、聚财、用财”方针,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及镇统筹收入,筹措资金、培植财源。科学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镇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十一、组织做好财政支持项目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和项目库建设,监督管理财政专项资金。
十二、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有关工作。
十三、完成好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要职能
(一)拟订和执行财政、税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和执行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
(二)拟订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和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编制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入,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政府性基金。
(四)提出税收立法计划,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审议上报税法和税收条例草案;根据国家预算安排,确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提出税种增减、科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和对中央财政影响较大的临时特案减免税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和国际关税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五)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拟订和执行政府并购政策;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拟订和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六)拟订和执行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企业的支出;拟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负责监管中央直管企业财务,管理国有资本收益;汇总分析全国企业财务决算;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
(七)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投入的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拟订并监督执行《企业财务通则》。
(八)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拟订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九)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编制国债发行计划;拟订政府外债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财政组织。
(十)拟订和监督执行会计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审批外国会计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设置。
(十一)监督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十二)制定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才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四篇:财政局
市三届人大六次 会议文件(14)
关于延安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延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延安市财政局局长 康仲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延安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经济工作全局,积极应对减收增支压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组织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51895万元,占年初
中:税收收入18208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40.8%,增长58.8%,增收67405万元;非税收入10870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8.9%,下降12.2%,减收15125万元。另外,上划中、省收入1714967万元,增长41.1%。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划中、省收入,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共计完成200575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29.5%,增长38.0%。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560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增支11263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86095万元,增长43.5%;教育43597万元,增长36.4%;科学技术2614万元,增长2.1%;农林水事务74098万元,增长49.2%;公共安全29537万元,增长63.1%;文化体育与传媒17793万元,同比增长23.9%;社会保障和就业68958万元,增长41.4%;医疗卫生29254万元,增长21.7%;环境保护29008万元,增长47.3%;城乡社区事务103623万元,增长56.8%;交通运输22678万元,同比增长2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8663万元,增长25.1%;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8387万元,同比增长8.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4501万元,同比增长19.3%。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0788万元,减去年初预算安排267200万元,当年可用超收23588万元,全部未予安排,结转今年用于地方津贴补贴兑现。
根据决算汇总结果,全市2个县有赤字,11个县区和市
征缴办法,既确保了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目标的全面完成,也为以后收益的顺利征缴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切实强化支出管理,全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坚持把公共财政思想贯彻到预算安排中,做到预算安排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和稳定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要求,大力压缩行政事业经费,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构建预算格局。2010年,全市财政投入各项支农专项资金31.1亿元,较2009年增加5.4亿元,增长21.1%。其中市本级投入12.5亿元,较2009年增加3.4亿元,增长37.8%。全市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75.4亿元,较2009年增加13.8亿元,增长22.4%。全市财政安排民生八大工程配套资金9.6亿元,增长47.7%,高出省财政厅要求1.8亿元。市本级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6.5亿元,较2009年增加1.7亿元。同时,尽力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对预算已安排项目,做到资金及时拨付,对重点支出,做到特事特办,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率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192.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5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分别比全省平均进度高出2.2个和5.8个百分点,支出预算执行是多年来最好的。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支持经济发展。2010年,为筹措更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市本级财政在整合存量与增
业单位发放津贴补贴所需资金不予补助的情况下,将困难县津贴补贴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并对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也一并补助到位,确保个人支出不留缺口。三是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对列入中、省、市重大项目计划的县区项目、民生工程、重点社会事业、中心工作等,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四是对退出转移支付的县和收入增长较快的困难县给予奖励,以帮助和鼓励其稳定壮大财政实力。2010年,市对县转移支付补助规模达到12.2亿元,较上年增加2亿元,津贴补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同职同待遇,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取得显著成效。
(五)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全面提升理财水平。2010年,围绕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了财政管理和改革。部门预算编制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项目支出进一步细化,市本级还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提升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国库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继2009年市本级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2010年又有6个县开展试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减少现金流量、确保资金安全出发,全面完成了市本级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规模的同时,重点围绕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市已实现了网上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抽取评标专家、的4倍。医疗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民生财政特征凸显,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和财政增收带来的实惠。四是高度关注“三农”。五年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财政“三农”投入119.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5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市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和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认真分析总结全市“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收入增长乏力、支出刚性需求趋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财政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产业格局一时难以改变,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缺乏机制保障。“十一五”期间,受石油产量增加有限、收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石油行业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由98%下降为32%,而其他行业通过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强化征管措施等,增收的贡献率由2%提高到68%,但由于总量有限,增收乏力的问题仍然越来越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5%,较“十五”增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省增幅近10个百分点。特别是2007年以来,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一直处于全省末位,在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由15.3%下降为11%,占全市财政总收
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统领财政经济工作全局,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在争取项目和支持产业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培育接续财源,奠定发展基础。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在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重新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和管理办法,建立有进有退、有上有下、有增有减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统筹资金投放,减少资金分配和运行环节,提高县区资金分配的自主权。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缓解预算内压力。加大向上、向外争取资金力度,明确要求,夯实责任,纳入考核,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强化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厉行节约,不断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全面落实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零增长要求。重建部门预算,逐步推进预算公开,对专项预算安排中原有的各类事业发展支出进行清理、紧缩和调整,通过有保有压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保证新增财力80%主要用于民生目标的实现。严格专项资金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年初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使用,既要和年初的工作计划相衔接,也要和中出现的新任务相结合,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一次性、阶段性专项经费,及时予以调整,建
1物资管理事务12285万元,增长21.4%。
财政预算做上述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201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资源类产品需求趋旺,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资源税从价计征办法出台、延长集团公司收益征缴标准提高等政策性增收较为可观;全市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3%,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这些都是确保完成2011年财政收入任务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收入方面看,原油产量增长困难,主体税种增收主要依赖价格拉动,收入的风险较大;上年一次性清缴、青兰高速公路、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政策性减收,都给今年完成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压力。从支出方面看,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所必需的增支及转移支付要保证;新增财力向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倾斜,财政调剂、平衡难度加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当年配套及消化以前欠账,财力缺口巨大;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水平居高不下,筹资能力受到制约;支持经济发展、培育接续财源,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合资金的办法来筹集,理财压力进一步增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我市实际,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做了这样的安排。
3以及上年结转支出的拨付,到年底实际支出将超过预算安排的支出水平。
四、201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要始终把组织和增加收入放在各项财政工作首位,进一步强化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抓收入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确保把年初收入预算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准确掌握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收入动态,及时跟进措施,化解矛盾和问题。三是继续强化征管。坚持大小税并重、国地税并重、重点税源与分散税源并重、加强征管与打击税收违法并重、税收与非税并重,确保应收尽收。四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同心协力,共抓收入。健全收入监控机制,积极推进财税库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切实做到依法征收,不漏不欠,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完成。
在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切实做到厉行节约。预算安排要精打细算,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与保持和谐的关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明
5政工作全局,整合现有各类专项资金,统筹资源税增收等政策性增量。在总体规划框架下,支持重点镇建设、社区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及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和有机农业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做大做强苹果、畜牧、核桃等特色产业,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二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中小河流治理等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支持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提升集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基础,以消除城乡差异、工农差异为核心,以民生工程为载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对困难群众的补贴政策,稳步推进津贴补贴改革,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继续支持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和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现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并轨。继续支持做好扶贫工作,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各项财税政策,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努力解决城镇
7编制管理和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权力运行。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构建财政运行新机制。二是强化基层建设。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积极做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逐步建立以服务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乡镇财政服务工作新机制。三是提高基层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导向功能。严格按体制要求,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明确各级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体现权责匹配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财政资金运行规程,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在对财政类指标进行考核的同时,引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建立覆盖财政、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把市对县转移支付与县区经济增长、重大项目建设、政策性支出保障等挂钩,变“补困难”为“激励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四是突出改革创新。在资金管理上,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减少资金分配和运行环节,变部门单个投入为政府集合投入,变部门局部投入为政策集合投入,切实提升财政投入整体效应。在资金使用上,按照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的思路,把中省与地方、存量与增量、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整合起来,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五是提升财政
第五篇:财政局贯彻执行
财政局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情况自查报告
中共Xx纪律检查委员会:
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Xx纪发[2011]Xx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检查内容和要求开展《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情况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贯彻落实
自2010年3月份以来,我局党组就高度重视《廉政准则》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中央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局党组立即做出部署,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的重点,纳入局党组、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采取请党校老师辅导、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召开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做到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与重点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效果,切实抓好财政干部职工的廉政自律工作,使学习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创新学习方法,认真开展测试 为了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一个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的氛围。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实效。一是自学。局监督科从网上下载《廉政准则》、中纪委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学习资料发放到每个党员干部职工,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二是导学。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局纪检组长Xx同志在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廉政准则》会议上,就《廉政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再辅导,就《廉政准则》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出台的背景及沿革、主体内容、实施与监督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特别强调8个禁止、52个不准的纪律要求;三是考学。为确保测试活动不走过场,切实取得实效,把本次测试活动作为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次再学习、再教育、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2010年6月22日上午9:00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统一到局会计学校电算化教室进行集中网上答题。并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测试,做好表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共计75人参加了这次测试活动,参与率100%。四是观学。我局先后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观看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制作的《财苑警钟》教育片、县看守所开展“财政干部警示教育现场会”、赴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巴豆园“重庆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廉洁从政教育,增强了财政干部遵纪守法的观念以及廉洁自律的意识,从思想和法制上构筑起牢固防线。3.积极开展讨论、撰写心得体会 为了使《廉政准则》“大家谈”征文活动更加深入,让每位职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首先在局党组会上形成了“开展《廉政准则》‘大家谈’征文”活动中达成了一致共识,要求全局班子成员分别进入各分管科室参加征文活动,并强调各班子成员在分管科室征文活动中要带头写,促进征文活动扎实有序的推进。其次,要求全局各科(室、中心、公司)负责人要切实组织本科室同志采取以集中学习,并紧密围绕“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反腐倡廉工作、如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如何查找差距、增添措施,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廉洁重庆”为主题,结合本职工[ 此文转贴于贵,州.学,习.网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