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节”决定品质,品质在“我”心中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细节”决定品质,品质在“我”心中
“品质”即“质量”,这一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衣食住行都会遇到,当你购买家庭用品、衣服、食品时,都会说这个好不好,不知道质量如何。有些是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即外观性不良,有些是使用后才能知道的,即功能性不良。归根结底,本质在说明品质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无论是物品,蔬菜,水果,食品,大家追求的都是高品质生活。
我想2008年的三鹿奶粉的三聚氰铵进入人体之事件和汶川地震公立学校倒塌之事,这都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及惨痛的记忆。这显然都是品质出了问题。
品质在对于企业而言,就是生命,公司的品质政策:品质至上,即品质要放在第1位。因为没有良好的品质保证,就不会有企业美好的未来!我们作为企业中的一员,怎样做才不会让公司受到危害和损失。下面我要为大家演讲的就是细节。因为品质就在细节里!
1.细节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营销领域的事,也是企业管理的问题。董事长在10月27日有发一份简报------成败就在细节里。有讲到简单≠容易,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的没有任何缺陷,那就不简单了。很多简单的不良,就是因为我们的马虎,疏忽而
发生的。每位同仁都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都是主角!也许会因为你今天疏忽未按标准规范来操作,而产生了一个不良,这个不良品也许对于你一天的工作量而言,所占的不良率0.1%,可就是会由于这0.1%的错误就会造成公司100%的损失。汽车是由很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稍有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机发生。合辉有生产汽车业的零部件,如果因为你的不仔细,马虎,造成的后果很惨重,那你就成了凶手了,所以细节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容许我们忽视的!我们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缺乏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理念,缺乏的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细作风。现在人们追求的都是高质量,不计消费成本的生活。很简单,举个例子,假如你要去买件衣服,有件300元和一件500元的衣服,买贵的那件的人肯定要多。这两件衣服如果论质量,不见得便宜的那件就比贵的那件材料挡次相差很多,但是贵的那件做工是肯定要比便宜那件做工要精细,比如看衣服的收尾线头就能看出做工如何,也正是因为它再好一点了,他的东西就能卖出比同行高出40%的价位,总而言之,细节可以减少损失,也可以创造无限商机!细节决定品质,决定公司命运!
2.品质在我心中——即品质是人控制的。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而非机器决定质量。所以品质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二篇:阅读品味决定思维品质
阅读品味决定思维品质
——以“育德”问题的思考为例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严华银
5月20日下午
东吴饭店
德育为首,在强大的德育攻势下,孩子们的品德有没有养成?道德品质究竟怎么样?实在不敢恭维,我们的育德为什么是失败的?在今天中国的教师读书吗?最近在读什么呢?就以阅读为思考谈谈我们德育。
我们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课程,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阅读决定什么样的人的思想内涵和行为修养。主要内容:
1、引言、教师读书的思考
2、中国现实教育、德育关照
3、育德问题成因梳理
4、呼唤高尚师德的复归 教师读书问题的思考 国民阅读
——2012年中国人均阅读4、3本书。
——网络、快餐、信息等的“阅读”成为主流。教师阅读:
——在中国最应该读书的人却不读书。
——“三本书老师”——教科书,教师用书,教辅资料。教师读书问题的思考:
教师阅读——某市高端教师(校长)读书交流现场见闻; 阅读内容:单
一、刻板; 介绍方式:陈述、搬用;
感悟思路:认同、赞美。(专家讲的都是真理)难怪中国的教育搞成这个模样。教师(校长)读书问题的思考: 教师需要阅读吗?教师为什么要阅读?
(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善于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而不是跟着别人走。阅读而是为了引发思考,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如果你的思考到达一定的高度,那就多思考。)
——阅读是为了充实、更新知识,特别是学科专业知识; ——学习、提升素养特别是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
——修炼精神,特别是人文素养精神。
老师的两大素养:
1、教的本领;(能把自身的知识教给学生,好的作家并不一定是个好的语文教师。)
2、人文素养(一个人的德行素养)教师已成为不是可爱的人。重塑“师道尊严”,我们是平地、低谷,甚至是一道深深地峡谷,“师道”何在?“尊严”何在?
例:重点高中教了孩子们半学期的老师,孩子们竟然不知道他的姓名,叫学科老师。老师地位之低,令人扼腕。《让学校安静》中国的教育不安静,中国的教育太失败。在中国没有人因为教育而开心。在中国,只要有一个孩子入了学,这个家庭就打开了一扇门,那就是“灾难”。因为孩子的作业,我们一个家庭还有什么天伦之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改善思维特别是理性思维。
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提升每一个老师(教师)的思维品质比什么都重要。教师需要怎样的阅读?
——宽口径阅读(中小学教师阅读与社会人阅读、学生阅读、大学教师阅读的相同和不同)
——专题指向性阅读(教学需要、发展需要、研究需要)——思索性(批判、质疑、求异)阅读。
这样的阅读才能培养出自由、独立的个性、思想和精神,这样的老师和校长才可能熏陶渐染出富于创新意和精神的学生。求真、向善、审美,教育的灵魂。专题性阅读三要素:
1、针对问题
2、伴随思维
3、致力解决。例:旅游提示:
不乱扔垃圾,保护文物,不乱刻、不乱划。提出的背景:南京学生在埃及金字塔乱画。国庆11万人观察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后,满地垃圾,5吨左右。有学者提出:“应景的文明提醒,失败的教育提醒。”为何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没有落地?
例2:南通大学教授研究表明:学校、家庭两重天,呈现出种撕裂人格。在家里就能出门与父母主动招呼的占30,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招呼的占80以上;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干活的占35,在学校则85。例
3、现实中极端事件。
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学校高三学生刺死班主任老师的血案对于教育、学校和教室的警示和深度思索?
9月23日,山东枣庄42中一王姓老师上班途中被该校三年级休学学生刺死。
教育不安全。中国的教育不可持续。中国现实教育观照:
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如果再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
——资中筠
中国的教育表面上重视教育,实际上还是分数至上。学生精神上的教育长期受到忽视,使得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了整体的滑坡,学生们不懂得尊重别人。
——中国人的思维危机 江苏某教育局长语:
各位校长,作为一个行政官员,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做好一件事,如何让中国教育不再坏下去。(教育必须改革)北京大学郑也夫言:
中国的孩子只要在中国接受过基础教育,哪怕他今后去哈弗等世界一流学校,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自然科学奖。因为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把所有孩子的创新力都修理光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强化体育课和课文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体育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精神。中国的体育是用整个国家的体制培养出的个别体育精英。中国是体育大国而不是强国。
例:在硅谷的六七万精英中国人,比例最高,但却很少成为企业的精英和核心层,替西方人打工。
在德的课程上,中国的德育包含:品德和政治。
中国式德育和育人问题集成因梳理:
问题一:什么是育人?育人与育德?(教书、育人。教书是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教育”是什么? ——“育人”是什么?
“人”:全人,重点或者说主要是有德之人,育人不仅仅是“育德”还包括个性发展,精神成长,心理健全等因素。(全人教育,育人:育全面发展之人)“育德”只是育人中的一部分,更多强调全人中的道德品质的因素。问题二:“育人”为何不叫“教人”,“教”和“育”是不同的? 历来对“德育”的理解:1982年,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994年,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发展受教育者各方面的教育。
2001年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2004年把社会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道德品质,自由人对自由道德学习主体自由成长的自由促进。
2010年,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品德发展 学校育德行为:
——架构,体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策略和方法(宣讲、教诲)
孩子的头脑也进入电脑时代,中国孩子不可忽悠,形式主义走不远。例:兰州大学黄少华副教授的研究表明: 1、20.8的老和尚强调的道德教育虽已在校园列为正规课程,但形式老套。
首先教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怎么去教别人的孩子,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孩子。2、46.4的老师虽能深入浅出,但“光说不练” 问题之三:什么事德育课程?
例:怎样让学生真的爱国,一老师教学生记住5个要点,但是是不是孩子们都爱国了呢?
——现实学校中的德育课程与德育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标准以及这些课程实施的现状; ——知识的课程还是实践的课程;
——需要作为一门学科那样进行系统的测试评价吗?
——什么是“德”?这能够通过一般的考试来发现其有无和高低吗? 问题四:什么是课程育德?
——学科课程该不该又怎么担当“育德”之责? ——三维目标究竟是谁的目标?是每一节课的目标吗?
——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曲终奏雅”和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围绕第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大言、学生的表态,几乎是一幕又一幕搞笑的魔幻小品,暴露出中国教育的世俗和官场化。
第三篇:质量在我心中,品质在我手中
与质量同行,促进质量文化落地生根
汇凌公司举办“质量在我心中,品质在我手中”演讲比赛
9月24日上午,汇凌公司举办了以“质量在我心中,品质在我手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江汽有限公司投资规划部部长李志远莅临现场并担任评委。公司总经理李彬、副总经理刘光金、书记许春生观摩了比赛,并为选手打分。来自各部门、车间和班组共计十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本次比赛由质量部经理赵磊主持。8点整,伴随着嘹亮的“JAC之歌”,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参赛的十名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登台,结合JAC特有的质量文化以及自己身边的事例和对质量的感悟,运用流畅、精炼的语言,从质量意识、质量文化入手,深入的阐述了对“质量在我心中,品质在我手中”的理解。
在比赛中场质量问答环节,员工们积极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将整个比赛逐步的推向高潮。在问答中,充分的展示了汇凌公司员工的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和汇凌公司浓烈的质量文化氛围。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综合部件车间的新知识员工王杰以92.4的高分成功折桂。王杰结合其进入公司两个月以来的切实体会,从自己的岗位出发,向员工讲述了自己在公司的成长路程和对质量的理解。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公司在推进质量文化深耕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效果。
李彬总经理最后对整个比赛进行了点评,对参加比赛的十位选手的表现给予表扬,对公司在质量文化深耕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李彬总经理从公司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出发,要求全体员工要不骄不躁,抓好质量工作不放松,造精品、树品牌,为总体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奋斗。
本次演讲比赛是公司质量月活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公司在推行质量文化深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落实公司的各项质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王和银 图:赵磊
第四篇:《赢在品质》读后感
《赢在品质》读后感
读了《赢在品质》一书我的最大感触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努力奋斗的事业,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去工作;要把工作当成你自己的兴趣一样的重视和有好感;有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和品质就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心态,不惜一切力量做好每一项工作。
就像文中所说的“品质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人的力量',另一个则是品质管理大师所说的'过程的力量'。卓越企业文化的基础是要打造一支斗志昂扬的团队。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人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人与人打交道,彼此的交流的过程,因为任何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你是向顾客出售产品,或是向顾客推成一项为出售产品而提供的一项服务,您的服务态度和自身所带有的良好的品质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产品是否销售出去,您始终要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如真有顾客不买你账的原因,这就要反思一下找到其害对证下药,才能使自己的商品顺利畅通的销售出去。文中说过利润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你追求利润的过程,文中所说顾客是衡量品质的标准,这句话讲得非常精彩,俗话说众口难调反过来说把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倾听,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和细节问题进行注意,往往会把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扭转乾坤,细节可以决定成败,这也正是品质的体现。
我听说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外企的一位销售马桶的代表,在一家饭店吃饭,上厕后渐了他一身水,他不轻易之间说了这么一句话:“饭店只是让来的顾客嘴上吃的舒服了,没想到吃完之后厕所也应该让人舒服啊”正在这个时候,这家饭店的经理也在场,也渐了他一身的水,经理就说了:“怎么才能让不舒服解除掉”销售代表就说了:“到饭店来吃饭不光是来吃饭的,还冲着你各个方面的服务”经理就亮明了身份,代表也给了经理名片,销售代表随身带着有关马桶产品的资料,之后全部酒店的马桶生意,全部由销售代表承担了。作为消费着的销售代表“随身带着资料”这正体现出把工作当作事业,不放过任何商业机会,这正说明了他的品质赢得了巨大商机!这家酒店整装焕发后,顾客的评价是“不光饭菜得到好评,另外加上一句各个方面的服务和设施都很不错”这个老板正与文中所讲的一样,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是衡量品质的标准,这更加证明了赢在品质这一点!
本书到最后的一个战略也许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力求完美,正如书中所说完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我们会将这样的目标进行分解,然后一步步地去实现。要想力求完美,你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你要认识到失败的代价。一旦失败了,你的公司和所在部门都会军心动摇,而不仅仅是你自己感到震慑而已。
“第二,从一开始,你的努力方向就要正确。那就意味着从最开始就要努力实现完美,而不是起初的目标差强人意就行了,到了出现瑕疵后再去弥补。换而言之,要尽量避免发生火灾后再忙于去救火。
”第三,对于细节要充分关注。
“第四,你需要培养一种我很看重的'成效偏执狂'观点。这是我从商界奇才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那里借鉴来的一个说法,他曾说过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就意味着总是要去思考还有什么值得去做,去考虑自己的竞争对手,去考虑自己可能错失的机遇,去考虑明天的光景。那些洋洋自得的公司最后终归会步向失败。
”第五,你需要给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注入追求完美的激情,让他们每分每秒都在关注完美。你需要将完美从一种被动的任务变为主动的使命感,你还需要与员工坦诚交流,让他们都能知道进展如何了,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按照上面书中所说的去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去做,坦诚做人做事,把自己的最佳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你所干的事业中去力求做到完美!
第五篇:我读《品质》杂谈
读《品质》杂谈
高一11班胡文爽
格斯拉饿死了。
是谁饿死了格斯拉?
格斯拉是一位优秀的鞋匠。他做的鞋子经久耐穿,具有高超的技艺。“有一双轻佻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做鞋子不像是他谋生的手段更像是在追求艺术。但最好的手艺却和最悲惨的命运矛盾的捆在了一起。他的顾客越来越少。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他的店面越来越小直至破产。因为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啊,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除了文中的“我”)。
“他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啊!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这似乎道出了格斯拉饿死的一个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大公司批量生产已经形成垄断之势,格拉斯却仍然固守自己的小作坊,怎能不被社会进步的洪流淹没?格斯拉的小作坊,管理者和工作者合二为一,基本上没有宣传,而且还只接受定做。大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执。这怎么能适应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新社会呢。格拉斯是一个优秀的制作者,是一个能工巧匠,是一个做鞋的艺术者,但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他把这二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合并在了一起,必然会铸就一个悲惨的结局。
格斯拉悲惨的结局也反应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理想主义面对现实有时就是这样脆弱无力,甚至付出血淋淋的代价。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英国的欧文为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倾家荡产。傅立叶还被称作“大脑患病的产物”。拉斯拉也沉溺于自己对“品质”的追求,宁肯关门倒闭也不退让,直至饿死。
对格拉斯同情还是惋惜?同情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同情他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理想之中,同情他“至死不渝”?惋惜他生不逢时,他应该生活在更早一些时代,至少不是工业化社会,惋惜他空有一身好技艺却少有人赏识,惋惜他不能适应社会改变自己?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对格斯拉既有几分尊敬又有几分惋惜。我敬佩他对自己技艺的执着追求,我敬佩他固守自己理想的可贵品质,我敬佩他不为社会风气左右的从容淡定。但我也为他不能与时俱进而惋惜。
是谁饿死了格斯拉?让我想起鲁迅的《祥林嫂》,“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答案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