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青年报采访一碗泉
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哈密公路管理局
一碗泉收费站工作安排
一、采访对象:哈密公路管理局一碗泉收费站站长
二、采访形式:电话采访
三、采访时间:周四,周二下午4点前把谈话内容以文字形式发过来。
四、采访内容:1500字以内,时间、地点、人物要有
(一)准备内容:
1、具体说明4个小故事(从不同层面展示青年文明号风采)
2、概括出来一碗泉收费站青年年文明号特有的风采、精神、创建特点
(二)指定内容: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食品、药品、工具、住宿的成本有多少?效果怎么样?成本和产生的效果是否对等,即成本的投入是否值得?青年员工在这一服务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可举例说明,某青年员工的具体作为、青年员工得到的锻炼、青年员工服务水平的变化等。(采访依据:新疆公路管理局哈密公路总段一碗泉收费站在收费广场为过往司乘人员免费提供饮用水、修车工具、急救药品等,遇恶劣天气还为滞留人员提供免费食宿,让收费站成为司乘人员的温馨港湾。)
第二篇:全国青年文明号事迹(一碗泉1)范文
一碗泉收费站创全国青年文明号事迹
一碗泉收费站设立在G30线K3151+600米处,离哈密市有140多公里的戈壁荒滩上,成立于2002年3月15日,全站现有职工55名,其中党员4名,团员20名,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28名,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队伍。
在这里一年四季风沙不断,哈密人也一直把这里称作“百里风区”,距离风力最大的十三间房30多公里,一刮起大风就犹如风在咆哮,仿佛要把收费亭也要带入到它的“行程”中,风力达到了5-11级,交接班时大家都是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回来,生怕被大风刮走一个。
就是这样一个恶劣环境对收费员来说天气的恶略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水”,戈壁滩上最缺的就是水,站里所有的饮用水都是从离收费站8公里的沙枣泉去拉的,有时沙枣泉的水源不够,就得去离收费站100多公里的二堡镇去拉水回来引用。一次拉水来回的时间是4-6小时,也就是一天最多能拉2次水,而每次拉回来的水量,也只够大家引用2天的。但是他们从不因天气条件、环境的好坏而影响情绪,坚持工作。
环境的恶劣大家都在努力去克服和改变,但是想家他们又是怎么样在坚持呢?这里没有座机,手机信号也是时好时坏,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孩子嬉戏的时间越来越短暂,相反与司乘人员接触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与同志们在 1 一起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工作,妈妈们在被子里偷偷的流泪,想念多日未见的宝贝,那是一种揪心的痛;新婚的同志放弃度蜜月的机会赶回来与同志坚守岗位,那是一种思念的痛;还有父母病重,作为子女不能尽孝在身边,那又是怎样的痛……说不清的感觉交织在同志们的心里,我们的同志就是这样为了事业、为了公路事业默默地努力着,奉献着。
收费工作简单而又枯燥,每天总是机械式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就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只有经过的陌生车辆才是她们诉说的对象。“你好,请慢走!”只要有车经过收费岗亭,作为过客的车主们总能听到服务人员温暖的问候。在三尺岗亭内,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冰雹的冬天,他们都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每一位司乘人员,有谁知道在他们微笑的背后受过多少委屈,流过多少泪水,但作为一名收费员,他们只能把委屈抛到后面,继续用他们的行动奉献社会,因为他们是高速公路的守护神,要时刻守护这条长龙,不能让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们毁坏它的形象。每天每个人接待的车辆2000辆左右,特别是绿色通道的开通,更是加大车流量。当人们全家团圆举杯欢庆的时候,他们还在巴掌大的岗亭内奋战,为每一位司乘人员全心全意的服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每天24小时,小小的收费亭里总有他们的身影,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而缺岗缺勤,都坚持在自己岗位上,一年四季,始终如一,不怕苦不怕累,把劳累委屈藏在心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因为,一碗泉收费站延伸着他们的奉 2 献精神,是他们的骄傲,他们最美好的祝愿既是司乘人员一路平安。更加体现出一碗泉收费站的工作理念即:“真情营造美好、服务创造价值”和工作目标是“建好站、征好费、育好人、服好务”大家都在为这个信念而坚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在工作中,一碗泉收费站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内容,制定了开展、创建、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方案,公开服务承诺,设立星级评选。
按照“三优五化” 标准(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工作程序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分配合理化、行动军事化),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收费站各项工作。
抓好载体 建一流队伍
多年来,一碗泉收费站结合“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箱,放臵应急药箱、开水、交通图册、简单实用的车辆维修工具等,为过往司机提供方便。7月23日,热浪袭人。一位货车司机经过一碗泉收费时,收费员见他脸色苍白,关心地问他是否能开车,司机称自己有点头晕难受。收费人员立即将他带到休息室,给他服用预备的防暑药品。半个多小时后,司机重新上路,他感动地说:“你们这里不愧是全国青年文明号!”
与此同时,一碗泉收费站为确保真正达到“释民惑、聚民心、解民难、促和谐”的目标,结合上级要求,创出自身特色,在全站开展创“六好” 班组(即:组织纪律好、调 3 查研究好、解决问题好、工作作风好、矛盾调处好、队员形象好)建设,采取“四周一天”工作法即:走访学习周、服务帮扶周、问题解决周、巩固提高周,每月的最后一天对各班组及班员进行月评;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考评,90分为达标分;每月评选出1个优秀班组和3个优秀收费员,为创建“青年文明号”开好局、起好步。
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过程中,一碗泉收费站制定了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五项硬性指标,即:超额完成当年的征费任务,收费无差错,服务无投诉,安全无事故,满意率达99%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一碗泉收费站切实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
1、抓教育,强化窗口服务意识。
2、抓管理,完善规范服务体系。
3、抓环节,落实服务工作界面,加强横向联系。
4、抓特色,构建优质服务亮点。在哈密地区团委、哈密公路管理局领导、站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站职工共同努力下,2011年5月一碗泉收费站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浓郁站园文化,打造“家园型”组织
一碗泉收费站积极利用有利条件,掌握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活动,丰富本站青年团员职工的业余生活。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篮球、羽毛球、扑克、拔河、猜谜语、文艺汇演比赛,同时,团支部还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每逢职工的生日,都组织本站青年团员买上生日蛋糕,庆贺职工生日,使广大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一些细致周到的工作,接近了团组织与职工的关系,密切了 团员与职工,团员与团员之间的关系,为营造和谐的征费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真心传真情 锻造“亲情型”团队
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主动上门服务,实现服务工作的“零距离、零沟通”。
服务内容上,不断扩展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努力提高司乘满意率;其次在服务方式上,实行预约服务、便民服务和现场服务,提高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激发团员青年把三尺收费岗亭当舞台,以司乘为轴心,转动服务的轮盘,用周到、快捷、真诚的服务换取他们的信赖,服务围绕司乘人员转,转出了优质服务之花,转出了服务过程中的“你”、“我”、“她”:
故事一 委屈中依然执著
2009年8月15日的中午,收费员宋香兰对收费窗口前一辆货车的司机微笑时,没想到司机劈头盖脸一阵辱骂:“我一天工作够累了,有什么好笑的……”宋香兰还没回过神来,这位司机把一口浓痰吐在了正在安全岛上值班的班长克依塞尔的脸上,然后驾车扬长而去。克依塞尔什么也没说,擦掉浓痰后对宋香兰安慰了几句,就督促她继续工作。宋香兰强忍着没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当下一辆车开过来时,她已经调整好了心情,再次微笑着面对司机。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该收费站的另一名收费员身上:当该收费员接过司机递来的钱时,这名司机乘机把手伸向她的胳膊进行骚扰,当这名收费员试图摆脱时,却被司机抓伤。5 她来不及委屈,下一辆车又开过来了,人们看到收费窗口依然绽放着最甜最美的笑容……
故事二 我们的服务似阳光
2010年3月30日凌晨5左右,一辆车牌号为湘D00258的运载瓜果蔬菜货车,由于后轮爆裂,倾斜在车道外,货物扔了一地,车主焦急万分。当班收费员张丽莉见状后,马上伸出援手,帮助车主联系搬运工,并帮助卸货修车。站领导也亲自指挥工作,并叮嘱我们一定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使得车主和司机感激万分。他们说,虽然现在下着倾盆大雨,但在心里却感受到阳光的明媚。
故事三 危难时刻见真情
2011年8月14日12时20分左右,在距离哈密公路管理局一碗泉收费站向西1km处,一辆车号为新K-30710的微型面包车突然起火自燃,一碗泉收费站青年职工与七角井派出所民警立即奔赴现场,及时解救出车主刘先生一家和其部分财产.据了解,车主刘先生和妻子带着两岁半的儿子从哈密探亲回鄯善,在过收费站1km处,刘先生与妻子发现车内汽油味逐渐加重,车头开始冒起了火苗。就立即向收费站执勤人员求救,执勤员马勇疆立即上前帮助车主一家三口迅速脱离着火车辆,并协同交警利用灭火器和拉水车进行紧急灭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火终于被扑灭,也及时挽救了刘先生一家的部分财产。事后,一碗泉收费站书记李顺萍亲自将刘 先生一家三口接到收费站休息,并送去了可口的饭菜和热腾腾的开水。面对这份温暖和关爱,刘先生感激的说“非常感谢在危难之时你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大火无情人有情,在火灾面前,收费站青年职工不怕危险,全力以赴救助受困群众的行为受到了过往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
故事四 弘扬雷锋精神
2011年9月15日,有一位浙江温州货车司机从乌鲁木齐返家时,在离一碗泉收费站5公里处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人受了伤,身上所带现金也所剩无已,经过收费站时,该站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请示值班领导同意免费放行的同时,大家自发为其捐款,帮助他在就近卫生院进行了简单地包扎和处理,当得知他下午3点还未吃中饭时又主动为其送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饭菜,司机感动地流着泪说:“我开了几十年的车,还是第一次遇到你们这么好的收费站和这么有爱心的员工、这么有素质的青年就像活雷锋啊。”
同时,一碗泉收费站青年团员还开展了“学雷锋 做好事 助万家”活动,利用双休日、重大节日集中或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群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据统计,从2008年1月初到2010年12月底,为过往群众和司乘人员做好事办实事300多件,慰问孤寡老人筹集爱心款6632多元,从2008年到至今资助黄永辉、王雪梅等贫困失学儿童1000多元。
自2011年8月,正式挂牌及参加“青年文明号”创争活动以来,我站在哈密公路管理局局领导和站领导的带领下,共征收车辆通行费24615.4元,连续3年超额完成征费任务,且无服务质量投诉和安全责任事故,社会满意率达99%。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创建工作目标,根据收费行业的特点,以文明收费为宗旨,优质服务为目标,狠抓落实,立足创号发展规划,把创号工作在重管理、求实效、树形象上有新的突破,服务于创号的改革创新,我们决心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境界,充分展示青年团员的文明风采,用火热的青春构筑起公路事业战线上一道最亮丽的彩虹!
第三篇:中国青年报学习心得
青年报学习心得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的了解我中华复兴之路,为了让中华青年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国及国外政治,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我国政治领导人,在团组织的带领下,我们有一次学习了中国青年报。而其中一篇更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了中华之进步。
在第14415期,大大的写着“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履行好职”,这正深深地反映着全国人大代表对自己的要求,及对自身责任的一种承担。
人大代表议案是指各级人大在举行会议的时候,法定的代表人数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的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重大事项。议案必须有案由、案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议案是具备提议案的法定资格或符合法定联名人数的代表人大代表向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也可以说,议案是讨论、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措施、意见和方案。
而报纸上,也深刻地反映着代表委员们对议案的重视,纷纷有人提出了“怎么写议案,是个大事”,“谁来密切联系人大代表”等重要问题。
有人写了三十年提案,有人回了三十年提案,他们不厌其烦,他们不懈努力,为了心中支持,为了中国更好地发展,或许有人觉得很傻很天真,或许有人觉得很不值得,但是,他们仍旧在坚持。难道这是傻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是多么希望这世界上更多一些这么傻的人。中华的伟大复新之路需要这些坚持的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这些认真的人,中国需要这些可爱的代表们!!
第四篇:中国青年报读后感
《中国青年报》读报心得
跨越时空的改革坐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国内的困局,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开放,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自省反思,不断的修正自身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得以稳步前进与发展。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又是一年的北京,又是五年时光的飞逝,又是一个改革的年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七届三中全会,风雨35载。纵观历届三中全会无不是处于历史的潮头,无不是处于中国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上,也无不是我国进行一次次改革的号角。
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国内来自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发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集中力量办了几件大事,妥善应对了几件难事。在完成非同寻常的重大任务、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中,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经受住了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军队经受住了考验,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住了考验。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的推进农村改革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实现利益的盘根错节。我们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注重民生问题,改革农村,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搞个发展的政治保证。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们能看到重要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晰轨迹。
人民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准则”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民生问题依旧严峻,改革开放正处于严峻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邓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三农”问题依旧要解决。金融领域也不容乐观。环境问题也严峻。但是,我们中央领导人会继续带领我们前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将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五年里,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2万亿,从改革开放前的第十大经济体跃居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等等。
然而当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经济体制等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正被新的时代所渐渐的稀释,不能满足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改革是对于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依旧留在我们心中。在以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团的带领下,我坚信,我们中国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中国梦,不是梦。全面小康,也不是设想。中国一定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小康。
2012级商务英语一班团支部
2013年12月13日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嫦娥三号朝“登月”迈出重要一步。
“嫦娥三号”任务作为二期探月工程的主任务,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球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据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三号工程有三大目标,一是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二是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面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嫦娥三号任务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二是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三是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 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目前全世界仅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任务若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这一过程中,它将创造并实现登月史上多个“首次”:在国际上,这是第一个在首次月面着陆中又同步实现巡视探测的任务;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球外天体软着陆及巡视探测;首次研制中国大型深空站并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在国际上对月面开展多种科学探测等。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总体规划,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属人类探月三阶段中的“探”、“绕”、“落”、“回”三个步骤实施,分别实现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采样返回等目标。“嫦娥三号”便是探月工程“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为“嫦娥三号”奔月的众多准备中,气象条件也被精细研究考量。据媒体报道,针对西昌地区高空风和寒潮降温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发射中心组织专家和岗位人员对40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对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风进行精确预测,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把数值预报从5公里范围缩短到3公里,气温预报误差不超过1℃,极大提高了预报精细化程度,为探测器创造最好的奔月条件、最佳的落月轨道。
据了解,“嫦娥三号”发射期间,发射场天气晴好,无雷电、无降水,地面风力和高空风也满足发射要求。
目前,“嫦娥三号”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正搭乘着长三乙奔向月球,其穿行空间的“天气”亦十分平静。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计,今明天太阳活动水平低,爆发M级耀斑的可能性不大;2日可能出现短时地磁活跃,3日地磁活动平静到微扰;未来三天,电离层天气平静。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
对于最为关键的“落月”这一环节来说,就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平稳着陆,其次是月球车适应月球表面地形,第三是月球车必须能够抵御温差高达300℃以上的严寒酷暑。
据悉,“嫦娥三号”若成功落月,将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3个实
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全世界只有美国
实现了载人登月,前苏联开展了2次月
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中国是第2个实
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第五篇:中国青年报征文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一本好的书,犹如一盏指明灯,可以给迷茫的读者指明方向。同样,一份好的报纸也可以为迷茫的读者拨开云雾,重见光明。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在拜读《中国教师报》的同时我收获了很多。也许一期《教研新举措》就为我解开了心中多年的教学困惑,使我豁然开朗;也许一期《决策者说》就为我指明了深化课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许一期《教师生活》就使我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我与时俱进。
每当我在教学中有了困惑时,我习惯翻开《中国教师报》寻找答案。现在我区正处在深化课堂改革的探索时期,深化课堂改革该怎么“深化”?课堂的结构该怎样变化?课堂中的老师该干些什么?课堂中的学生又该干些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课改研究周刊》连载了多篇关于推动《第三代课改》的文章,通过仔细阅读、认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见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课改》、《教育实验室图景》等一系列有关第三代课改的文章,使我收获颇丰。《课改笔记》里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深化课堂改革的心灵,正是这段话不断激励我努力践行课堂改革。每当我在课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会拿这段话激励自己:往灰色的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
我是一名擦边的80后,到如今已工作16个年头了,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龄,更注重现实的成长。因为我知道:无论现实多么世俗,多么残酷,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深化课改的资本,是我们不被别人超越的资本,是我们赢得掌声的资本。我为了不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我把《中国教师报》当成自己的辅导老师,跟她学艺,确保自己与时俱进。在跟辅导老师的对话中,我知道了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以什么样的教师为榜样;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通过长期拜《中国教师报》为师,不仅我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身边的同事也发现了我的变化:全区深化课改的讨论有了我的身影;论文获奖明显增多;所教班级的成绩大幅提升„„
长期的阅读,使我对《中国教师报》有了深深的依赖,好品茶的人,一日无茶则滞,因为他对茶产生了依赖。我感觉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样,我是一日不读《中国教师报》则滞。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因为我从《中国教师报》身上汲取了精神养料,她帮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想这样的良师益友你也不舍得抛弃吧?
(平谷区第三小学郑鸿雁)
分享: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马鞍山七中 王昊
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读书看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为了让明天的自己与今天的自己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时常问自己:“今天的自我有没有超越昨天的自己?”我知道,如果每周我都能盼到新一期的《中国教师报》的话,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最初的接触源于一种亲切感。当大多数主流教育媒体集中精力于“改革”、“课标”等宏观词语,致力于高屋建瓴的时候,2007年我却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教师发言”的征文通知,一种莫名的兴奋从心灵的最深处蹦出。我觉得,“教师”这两个字真的很亲切。让一线教师说说心里话,这是对全国千千万万普通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出于对职业的热爱我写了一篇2000字的《我的光荣与梦想》寄去了编辑部参与活动。一个个周三周四很快地划过日历,当又一个周四的早晨来临,我又捧上新一期的《中国教师报》,突然,我愣住了——我的那篇稿件获得了二等奖。庆幸自己的文字和感想得到了肯定,并有机会和全国广大的同行交流。一个普普通通的我,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一点点内心里酝酿的话语,和其他几位一线教师在一起言说了心声。由此,我体验到了与《中国教师报》的“零距离”更体验到了一份权威教育报刊“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
喜欢一份报纸总是从一两个版块开始的,而《中国教师报》最初吸引我的是“现代课堂”、“班级在线”这两个版块。
喜欢“现代课堂”是因为我们要主动适应学生,因为每到新一届的学生到来教师们总是感慨与以前不同。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化。一线教师们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如批阅作业,个别谈心,督促锻炼,沟通家校,处理学生矛盾等等具体的事务,很少有时间来对自我“充电”。凭着经验和大量的精力、时间来教育学生是大多数教师的常规手段。不论什么行业,最怕的就是墨守陈规。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不能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就会造成“教学生容易,教育学生难”的可怕局面。正因为如此,“现代课堂”里提出的各种理念,介绍的许多教师,传播的“微语录”无不以一种亲切高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充电”。仅以几个标题为例,我们便能感觉到一种思想的魅力,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预习,即自主学习”、“教学,因适合而有效”。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手头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二是《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专刊。学魏书生,学的是以“飞花拈叶皆可伤人”之侠义境界教育学生的理想主义和迸发的教育灵感。看“班级在线”,期待的是了解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们经过实践提炼出的真知灼见。比如说,学生不懂事班主任难免要批评教育,这样一来就引申出一系列教育问题,怎么批评教育,怎么对学生“发怒”呢?最新出版的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叫“班主任发怒的艺术”。单看这题目就很有意思,“发怒”还“艺术”。仔细读下去,还真有那么点专业的味道。原来发怒也可以假装,也可以引而不发。其实教师教育学生哪有真的发泄自己情绪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以发怒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以此警惕学生不要再次犯错罢了。以往我们都无意识地使用的招数,一下子被归类了甚至被升华了。看来真是天下教师一家亲,一份报纸觅知音啊。
对于喜欢的报纸总是越读越细。慢慢地我发现,通过“幼儿教育”相关栏目我了解了孩子成长最初的原生态,这样我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个“定量”来教育,我要做的是在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以帮扶。我也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改变了“小老师”的心态,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到海外新观察,这些都进入了我生命的视域。就这样一天天幸福地工作,一周周迎来新一份《中国教师报》,如果要问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有什么不同,我会说——我比昨天的自己更热爱自己手中的粉笔和脚下的讲台。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上栗县上栗镇中学: 黄友仁
今天再次整理几年来订阅的《中国教师报》,回顾自己这些年与《中国教师报》和“读者论坛”共同成长的历程,并认真品读了每年的珍藏与展望特刊和232期《中国教师报》庆祝特刊版面,感悟很多,6年来,《中国教师报》致力于“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全方位为教师发展服务,感觉自己和众多《中国教师报》铁秆报迷教师一样,深深迷恋,受益匪浅。
最初相识并了解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的一份赠报,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深深吸引,尤其是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做班主任的快乐!
从2004年1月起,我开始每年花81元自费从邮局订阅《中国教师报》,真正结实并了解她是从那时开始的,曾记得每到隔周星期一就“无心教学”,望着学校大门口,盼望着邮递员的到来,送来自己放飞心灵的“芳草地”。而与此同时,初涉网坛的我一次次用昂贵的拨号上网的方式闯入了“读者论坛(旧版)”这一块风水宝地,热心的编辑热情的斑竹,引领着我进行着杏坛的跋涉,心灵的补充,正是最初那一年多我走出了自己原来那狭小的生活社交圈,渐渐的淡忘了同行间打牌闲聊的悠闲,取而代之的繁忙的教育追寻为我的思想增添了不少活力,一心杂无旁骛的关注教育,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于是2006年10月荣获“江西省2002——2005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着《中国教师报》的成长,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中国教师报》“阅读”、“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渐渐喜欢上了写作,这不仅促使自己知识、能力的尽快实践内化,更让我专业水平速度提升。通过坚持不断学习、实践、研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以经验为凭借,积极撰写“教育日记”,捕捉教育瞬间;涂鸦“教育故事”,放大教育细节;记录“听课手记”,评点教学行为;探索“案例分析”,提升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让我更好的自我剖析;心得体会,记录我的偶发偶感偶思。一篇篇随笔、体会、日记,或体验成功,或反思失败,清新自然,凝练生成。因此自己也敢想敢写了,我觉得这一过程是一种深度学习,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一线教师的时候,我就明白了“站在学生的立场,是老师对学生的悉心的呵护、睿智的宽容、真诚期待”。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不是很深的时候一直坚持专业写作的我逐渐理解了新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思考,我撰写的《浅谈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与教育均衡发展 》获得省级科学成果一等奖。
快乐的遨游在《中国教师报》这片智慧的海洋中,深情的翱翔在《中国教师报》这个蔚蓝而深邃的天空。我与《中国教师报》一同成长,感谢《中国教师报》众多编辑的热情鼓励和悉心关怀,祝《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祝全体编辑们工作愉快!祝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教师报》的朋友们幸福健康!
在工作上——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中国教师报》报纸,让烦躁的心情慢慢沉淀,让自己在烦琐的教学中得到心灵的启迪。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课改教学的工作上总感觉有劲使不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迷茫。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为了尽快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我开始阅读教育类的报刊杂志,但是总感觉找不到一份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看到那些名家谈教育,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却无法产生心灵的共鸣。无意中,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于是我在业余时间就广泛阅读,很快她就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知心伴侣。
作为一位教师,而且还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背负着压力的同时更激励了我前进的动力,多年以来一直是担任班主工作,还是有许多不适应。在中国教师报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教育管理方法,让我充满了自信与激情。她教会我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相处、交流与管理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起着引导与组织的作用。我还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主动请教一些优秀班主任和其他课任教师,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那么你的班级管理就要轻松得多,你的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自信,如果你在学生面前不自信,那就根本谈不到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问题。你一定要这样提醒自己:我们毕竟读了那么多书,不管怎样在知识上一定是远远高于学生的。这样一来,你就会很快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凭你的自信征服学生。“洗脑”“充电”也很重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学校里的某些教材观点和教育理论理念难免会有些滞后。老师们,一定要抽些时间多读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一定要上好每一堂课,尤其是公开课。对校内公开课比赛应该高度重视,因为平时要想让众多的教师来专门听自己讲课,十分不易,所以,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展示,让同行们对自己的表现给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老教师,也会失手的时候,只要我们能以勤补拙,就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备课时不仅要备教师怎么做,重点还要备学生该怎样学。另外,只有勤写教学日记,通过反思,教师们方能在总结经验、品味得失中悟出窍门,并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中国教师报》教会了我很多教学新方法,成了我的闺中密友,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提升:从每学期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到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到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培养。我都从她的言传身教中受到启迪并日益成熟起来。我的课堂也充满了灵性的活动和灿烂的阳光。在教学工作上,我已迈出起跑线,风雨无阻的在工作上勇敢前进。《中国教师报》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教师一种责任,教育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只要努力慢慢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与丰富自己的知识行囊,是会很快走出迷茫和困惑的。最后,愿更多的教师尽快成熟起来,能够找到自己成功的最佳位置和角度。我也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