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7: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

西方哲学史心得

在希腊语中“哲学”(Φιλοσοφια)一词的本意是“爱智慧”,源于古希腊。当时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由于民主制的盛行,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论辩之风,为了掌握论辩技巧,就出现了一批专门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部分费用。苏格拉底虽然爱与人辩论,但却厌恶智者们用知识来赚钱的做法,认为这样玷污了智慧的清誉,为了与“智者”划清界限,他自称“爱智者”(即“哲学家”),并把追求哲学当做人生鹄的。众所周知,哲学思想起源于古希腊,而哲学到底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敬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而不要把眼光盯在深邃玄奥的自然界。也正因为如此,西塞罗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亚里士多德曾说,“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的哲学;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哲学之所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哲学这门学科在西方本身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哲学”的理解也就很不相同了。

西方哲学的最初形态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在西方哲学的这个萌芽时期,哲学家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宇宙自然的探讨,他们常被称为自然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在解释自然万物何以生成、何以存在的时候,总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从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这个时期的一切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观及其原因或规律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

自然哲学这一阶段应该是从“哲学之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源”开始的。其后又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提出了“本源应该是一切无定形之物”;“气是万物的本源”;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是万物的本源”,数不仅可以解释具体问题,也可以阐述抽象问题;而后来赫拉克利特又提出“火”本源和“逻各斯”,使得本源问题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展开激烈的交锋。而当时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又提出了哲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这一问题也就形成了后来的本体论。爱利亚学派对存在的确立结束了早期希腊哲学的朴素状态。在此之后,智者派对逻各斯的灵活运用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使之提升为对无形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有力武器,催生了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尤其是柏拉图承担起来的“伦理学转向”的历史使命。

在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观点,如:普罗泰戈拉“认识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原子论”的提出等等。与探索自然奥秘的爱奥尼亚哲学家相反,苏格拉底从“认识你自己”开始,认为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也正因为如此,西塞罗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作为道德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号召恩们把目光从自然界转向人的自身,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而他又通过辩论来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形成了最早的“辩证法”。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的现象背后去寻求普遍性的东西,即失误的一般定义或共相,从而肩负起拯救本质的历史重任。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更是将其师的理论发扬光大,同时他也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如理想国和唯心主义(理念论)的产生。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柏拉图的“辩证法”是一种研究纯粹理念的逻辑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学说,它虽然不涉及抽象概念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但是却系统地探讨了哥哥哲学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将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开创的主管辩证法推向了一个高峰。

而真正将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也就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充满了崇敬之情,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他的一句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即理念不应该是柏拉图所说的“在先的”,而是在具体事物之后,即“绝对先于相对的”。其后,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了本体论,他认为各种各样的存在里面都存在一个使他们成为存在的“存在本身”,并给出了“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答案是实体,实体是一切存在的类别中最根本的一种。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脉络来看,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对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之中的希腊经验性的自然哲学与理性思辨的逻各斯学说这二者的综合。

随着亚历山大的英年早逝,希腊帝国的分裂,民主制成为强权政治的附庸,希腊哲学步入了晚期。这一时期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派把感觉当成原则,斯多葛派哲学把抽象思维当成原则,怀疑主义则是对于一切原则吃否定态度,而且是行动性的否定。而新柏拉图主义则是以柏拉图思想为基础,融会了希腊化时期以后来自东方的各种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构成了希腊形而上学向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转化的重要理论中介。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由于早期基督徒们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道德以及宽容和忍耐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罗马人皈依,最终成为了罗马国教。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哲学——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后来的经院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基督教的理想是惟有灵魂才能到达伊甸园,基督教的本质精神是灵肉对立和唯灵主义,因此它在哲学上必然会对应于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即把精神看得比物质更加具有根本性,把作为思维对象的概念世界看得比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更加本质和真实。

在这个阶段,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不再像古希腊哲学那样把眼光头像自然世界和客观存在,而是把灵魂和上帝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所追问的核心问题也不再是世界的本源,而是精神的本质——通过对上帝这个绝对精神的追问而深入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深入到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尽管这种意识和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是通过唯心主义或唯灵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主观精神世界是一个比客观自然世界更加深邃的世界,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尽管具有种种扭曲和偏颇的形式,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精神向自身内部的神话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以上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看出,哲学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哲学思想之所以起源于希腊,主要是因为当时希腊实行的是城邦民主制度,人们可以自由的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下,一些人打破了思想的桎梏,开始思考万物,思考世界,思考万物存在的定律,思考世界的本源。到了中世纪也是如此,由于基督教的蓬勃发展,上帝论的普及,哲学主要围绕神、上帝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讨,提出可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哲学就是这样一点点展开其浩瀚的画卷,揭示着一个又一个奥秘。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应该把哲学束置高阁,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学理科异或文科,哲学都是这些知识的概括与总和。当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朵鲜艳娇嫩的花朵,不禁会思考这朵花是从何而来,其实这时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当我们对同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角度而展开辩论时,其实我们已经开始用哲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了,只是我们还不自知罢了。曾经读过一本书,它提到了“哲学素养”一词,其文指出,当我们纵观西方哲学史,全心地投入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之后,我们也就相继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家;我们不断地转移自己的立场,训练着对一个哲学观点的快速的领悟力和把握上的灵活性。长此以往,我们就拥有了一种能,能够面对一种陌生的观点或思潮迅速洞察其要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就叫作“哲学素养”。我深以为然。多对事物进行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辩证的看待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大学生说应该具备的能力,我想这也就是学习西方哲学史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感谢老师这半学期的精彩授课,我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完成好后半部分的学习。

第二篇: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想讲给人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清高,他经常到人多的地方大发议论,并总是把其他人说的哑口无言,让别人感觉很没面子,更严重的是,他到处找当时的名人、有智慧的人辩论,通过驳倒对方以证明别人的无知、是徒有虚名,并到处说其实自己无知,一个无知的人能把那么多名人、有智慧的人驳的哑口无言?这样的人注定要遭人怀恨。我读西方哲学史,最不喜欢的就是苏格拉底那种绕个大圈子证明自己观点的叙述方式,如果我生活在雅典,我不能保证在决定苏格拉底死刑的判决上是否会投赞同票。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得意弟子,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成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他的经历类似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徐复观,年轻的时候都热爱政治,并有较好的基础,后来都弃政从学,笔者也是一位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以后能否在哲学上有所成就。柏拉图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他的理念论,在深入了解哲学之前别人问起我哲学的时候,我总爱以桌子为例,说看到的不是桌子,而是颜色、形状等,为什么不同的桌子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都叫桌子呢?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我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认为哲学家就是那样把握世界的。但后来我对理念的认识逐渐深刻并认识到这种方式把握世界有很多缺点,比如,假如每一双筷子都叫筷子是因为他们分享了筷子的理念,也就是说理念是可以分割的,而这些理念的不同部分为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念呢?是不是因为他们分享了一个更普遍意义上的理念,这样推下去将没有答案。理念论还有很多缺点,看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后更深化了对理念的了解。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哲学王的统治,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问题,这里不说了,因为我这篇文章中谈的是纯哲学问题,政治哲学不叙述。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是后世哲学家的楷模,几乎每一个志于哲学的人都想做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我对亚里士多德了解的不多,只从哲学史选读上看过一些思想片断,《形而上学》也只看了不到一半。上面说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体系批判给我印象深刻。柏拉图认为,人眼见的世界都是洞穴中的阴影,真正的世界是人经验中把握不到的,只能通过理念来认识。但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人能感觉到的东西才是实在的,人只能从通过经验来认识世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哲学认识论中的两个不同的传统,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对立一直是后世千年哲学斗争的焦点。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哲学研究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实用,这句话非常深刻,但后世很多哲学家都忘记了这个教诲,总想把哲学改造成实用的科学,特别是在工具理性、科学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牢记哲学的目的是求知不是实用的教诲能有效避免哲学研究误入歧途。

三、中世纪的哲学

古罗马哲学方面的资料我只看过哲学史原著选读上的片断,这些片断给我的印象也不深。我觉得古罗马时期是哲学的低谷,只要不专门研究西方哲学史,古罗马这段的哲学完全可以不看。下面直接谈谈我读中世纪哲学的心得。

我把中世纪哲学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教士,其中一些更是身份显赫的红衣主教,他们哲学的任务主要是论证上帝的存在,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如,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尔谟就明确指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理解上帝,而最伟大的上帝是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并且是可能设想的最伟大的存在者。在托马斯阿奎那之前,教会哲学家论述世界最高本体上帝的存在的方式都是武断的,观点都很直接,没有过多的可信服的理论,只是一味强调信仰高于理解,只有信仰才能理解。这种论述方式要让人信服,就必须和教会的专制联合起来。我觉得一切专制社会都不是讲理的社会,他们要求臣民接受一个信仰、理念的方式不是从理论上说服人,而是借助国家/教会暴力强迫人接受,这种情况下的论述方式必然是简单的、武断的,因为靠着暴力,他们不必在理论上多费口舌。当然,这种方式是不可能将教会的理论和

统治推高的,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他符合教会的需求,其本人也自然被封为圣徒,成了教会宣传的典型。由于我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没有比较多的研究,这里就不谈论他的观点。

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和前期有很大不同,虽然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也大都是教士,但在理论上不是简单的论述信仰高于理解,更有些哲学家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法国僧侣高尼罗认为上帝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中,最伟大的存在者好像海上仙岛,未必不能设想为不存在。高尼罗还给保守的教会出了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又不能在逻辑上反驳的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高尼罗非常聪明,也非常勇敢,他鼓励了以后的哲学家起来质疑上帝的存在、反抗教会的专制统治。之后的一些哲学家更是直接指出,如爱尔兰僧侣邓斯〃司各脱说人不能认识上帝,但是凭着理智可以正确认识事务的原理。英国僧侣罗吉尔〃培根更是明确指出,掌握整理有四大阻碍:权威、习惯、成见、虚夸,上帝就是权威,他认为要认真整理必须进行实验,这从根本上推翻了信仰高于理智的约束。当然,中世纪后期的哲学家论述上帝不存在,批驳信仰高于理智的工作都只是一些零星,当时教会的力量依然很大,更晚一些的布鲁诺还被教会烧死,而进入十七世纪中叶后,笛卡尔还在不断的做着明哲保身的工作,为了怕触怒教会,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在生前都没有发表。

四、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英法德哲学

文艺复兴后的英法德孕育了大批哲学家,这些哲学家用各自的武器和理论推动西方社会向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迈进。不过,阅读英国、法国、德国哲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英国哲学在认识论上成就很大,尤其是洛克的白板论、休谟的经验论,法国人由于政治的原因,在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上给人印象深刻,但在纯粹哲学的领域,尤其是卢梭之后的拉美里特、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的哲学,创造性的东西不多,大都是千遍一律的东西,我读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视觉疲惫,法国后期的几个哲学家我都匆匆一翻而过。关于英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心得,我只想说这么多,主要原因是我对这两个国家哲学家的书看得少,除了哲学史原著选读外,只是接触过休谟的《人性论》、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德国是哲学家的摇篮,西方十八世纪后的大哲学家里估计一般以上都是德国人,他们主导了哲学的发展和后来的转向,我有时会想,假如没有德国人,哲学会是怎样的?假如历史可以假设那结果会让人不敢想象。德国哲学的开创者是莱布尼茨,因为在他之前西方哲学史上见不到德国人的身影。德国哲学家中的康德和黑格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专著就是《小逻辑》,这本书虽然难懂,但还是花了近20天把它看完了,我觉得《小逻辑》是一本自成体系的著作,他们里面讲的问题是一个圆,从认识论开始最后又回到了绝对的理念,在论述过程中,用辩证法分析的质与量、主体和客体等哲学中的基本关系都让我获益匪浅。黑格尔的一些名言也对我起到了激发作用,如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小逻辑》里面有一部分是探讨康德的,在其中黑格尔对康德进行了批判并颇多微词,用大量的篇幅来批判、讨伐另一个哲学家这种情况在《小逻辑》里面很罕见,这说明康德对黑格尔影响很深,他一直想摆脱康德的影响但又不能不受康德的影响,正如后世哲学家的评价,虽然黑格尔对康德屡有微词但没有康德的体系就不会有黑格尔的体系。

康德的思想令我陶醉过,黑格尔的著作我只买了《小逻辑》,但康德的著作我却买了四本,包括三大批评和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其中《纯粹理性批判》买了邓晓芒和蓝公武两个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由于艰涩难懂,我只看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中间的具体论述还没有看。看大哲学家的著作是需要心境的,尤其是康德的著作,读者需要先平静下心来,并把之前看的其他哲学家的观点和体系暂且忘掉,以一个虔诚的心准备进入康德的著作和接受他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进入作者的心境和作者一起开始写

作、思考。从后世哲学家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评价来看,这本书的成就主要在前面几章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康德的具体观点如何我不说了。康德这本书的后面一部分相当于导言或后记,虽然没有前面部分那样晦涩,但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样深,尤其是康德关于哲学起源和哲学家与哲学常识的观点,详细情况我会在下面哲学的起源里面叙述。另外,《实践理性批判》这本书我也只看了一半,主要是读了一半时发觉没有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不能理解《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有一句话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的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就越让我感到惊奇和敬畏,这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死后安葬在家乡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二战后被划给了前苏联,现隶属俄罗斯,但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康德不是德国人,而且哥尼斯堡的青年男女每逢举行婚礼的当天都要专程到康德的墓前献上一束花,以纪念这个城市伟大的儿子和他那悲剧的爱情。

五、现代西方哲学

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的学说对我印象也很深,把世界的本原从上帝、理念等变为意志(生活意志、强力意志),我感觉和人的现实处境比较贴切,人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作出的。可惜,叔本华和尼采之后的西方哲学发生了危机。尼采之后,哲学分为两大主流: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分析哲学主要在英国,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后来法国、美国的许多哲学家都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观点,现象学始于德国,代表人物主要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和萨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刚产生的时候是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之间很难对话,并且互相攻击。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关逻辑的论述。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虽然是由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但这些事物都是按照他们的内在属性即逻辑联系在一起的,逻辑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是所有事物必然联系的总和,逻辑是世界的一面镜子,揭示的是世界的结构,但逻辑不同于自然科学上的规律。规律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即使有一万次的正确也不能证明必然正确,而世界的逻辑结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先天性。由于在接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思想之前,笔者曾写过《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的文章认为,世界的万物都有一个自身须遵守的法则——道,道也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规律,这个意义上的道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有异曲同工之意。后期的维特根斯坦重点分析语言,语言哲学的有关问题我在此不论述,原因是我认为语言学不属于哲学,如果哲学变成了对词、句法的探讨那哲学永远走不出危机,更不可能体现对人的关怀。

海德格尔和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他们的存在主义转向了对人的现实存在、处境的关怀,初读存在主义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这种兴奋在阅读现代西方哲学的时候不多见。人对自身的存在总是感到茫然,然而在传统的二元分离哲学中,人的存在只是哪个更高的存在的投影。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这样的存在物,只有通过人的存在其他事物才得以显示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是其他存在物存在的先决条件,只有人才会追寻存在的意义。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他的存在过程决定的,一个人在他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一生是什么样的人。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属于一个类属,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存在者。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其他存在物是本质先于存在,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是一个自由的过程,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存在主义大师的话是振聋发聩的,在人对自己存在迷茫的时候,对人生迷茫的时候,哲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后天形成的,我们不是生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通过个人努力和选择我们能具备我们想具备的品质,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存在。

除了以上四位哲学家、两个派别外,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还有众多哲学家和众家纷纭的派系,这些派系互相攻击,特别是继续坚持攻击传统哲学,标榜建立了新的哲学。但是,看完西方哲学史后,我感觉这些哲学家都没有真正使得哲学走出危机,反而使得传统的形而上学进一步消解、终结,加剧了哲学的危机。

第三篇:浅谈西方哲学史

浅谈西方哲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哲学后分析了西方哲学的本质及特征,侧重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分类,最后简单比较了传统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关键词:西方哲学、本质、特征、分类、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指对一些基本信念的基础进行的检视和对表达相关信念的基本概念的分析。哲学亦被定义为反映人类经验的多样性,或对所探讨的人类极具关怀的主题予以合理的、有序的及系统的考虑。哲学的探索是有史时期诸文明之学术史的核心要素。要把这个学科的定义达成一致是极困难的,但这一部分反映了哲学家们通常从不同领域及其意欲对不同经验范畴提出见解的现象。[1]

二、西方哲学的本质及特征

西方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那么,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或心灵的属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直接可观察的属性,如红、方、圆、香等。它类似于玻璃的“脆”那样的属性,正常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表现出来。如用锤子一砸,玻璃就会破碎,这样,“脆”的属性就表现出来了。这并不是说锤子没有砸以前,玻璃的“脆”的属性就不存在。在没有砸之前,玻璃“脆”的属性就已经在那里了。一个人的“智慧”也是一样,平时看不见,但在一定的条件或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来。比如,古力下围棋的智慧就远超常人。这种智慧平常看不见,但一到比赛,这种能力就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他没下棋时就没有这种智慧。在没有下棋的时候他的这种智慧就已经在那里了,下棋只是提供了表现这种“智慧”属性的机会罢了。类似“脆”和“智慧”这样的属性还有诚实、善良、勇敢等。这类属性有时称为“倾向性属性”或“心理倾向”。[2]

那么西方哲学的智慧究竟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按照“智慧”的希腊文的原义和在古希腊的用法,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往往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不受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的约束,敢于挑战权威和一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一个具有怀疑和批判能力的人。

第二,善于摆事实、讲道理。疯子或神经有问题的人也会挑战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也会

挑战权威。但具有哲学智慧的人和他们不一样,具有哲学智慧的人有理性,甚至比一般人更有理性。所谓有理性,一是说他们凡事都有理有据,凡事都能举出理由来,二是说他们善于推理和论证。

第三,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著名的“山洞之喻”说明只有哲学家才能接触到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或者说,发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是哲学家的任务和使命。

三、西方哲学的分类

西方哲学分类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分类方法极其优缺点:

1、按地域分:

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好处:突出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联系。现代英美哲学主流——分析哲学与英国经验论有直接的承袭关系;现代欧陆哲学的现象学运动(包括存在主义)则受笛卡尔到康德、黑格尔的法国和德国前辈们的影响。五六十年代,分析哲学与存在主义已达到了相邻为壑的地步,似乎在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地域集团。但实际上,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运动的起源、内涵和影响,都不局限于地域。分析哲学的三个主要创始人除了罗素是英国人,弗雷格是德国人,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人,分析哲学的最早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是在德语国家产生的。同样,胡塞尔早期也受经验主义的影响现象学运动在英语国家的传播也非常广泛。70年代以后,英美和欧陆哲学的交流和对话更加广泛和频繁。局限性:不能反应西方各国哲学家对各种哲学流派的全面参与,按此标准写出的哲学史只是国别哲学的堆砌。[3]

2、按阶段分:

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

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3、按本质特征分:

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4]

4、按流派分: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有: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以及现象学、存在主义、社会批评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解释学等。比本质特征更有弹性、宽泛。但并非每一个哲学、每一种哲学观点都可以归属于一个哲学流派。派别只倾向,不能概括一个哲学家的全部观点,甚至不能概念他的主要观点。现代哲学家很有个性的自觉,海德格尔说他不是存在主义者,福柯说他不是结构主义者,维特根斯坦不愿与任何一个派别为伍。不愿自己的思想被贴上任何的标签,为了突出自己思想的独特性。

5、按研究对象分:

现代西方哲学分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生命哲学、心理哲学、存在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其余诸如经济、法律、历史、文学、教育、女性主义等等学科或领域,也都有各自的特殊哲学。哲学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元”理论的研究。——研究对象的二阶关系:科学的科学、方法的方法、言谈的言谈、语言的语言。其原则、方法与结论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之中,而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语言哲学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相当传本体论与认识论在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科学哲学在很多方面也取代了传统认识论的地位。存在哲学与分析哲学也是有本体论和认

识论意义的普遍理论。但有一些“元理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分支哲学”:经济哲学、法哲学、文学批评理论、教育哲学、体育哲学、女性哲学等等。缺点:给予哲学以philosophy of x的形式,其中x是任意的对象,但却不告诉人们,哪些“元理论”深入到了哲学的基础与核心,哪些达不到这一步;而且也不易反映一个哲学家或流派的全貌。逻辑经验主义既是科学哲学,也是语言哲学,还是心理哲学,并且这些类别的哲学互有联系,若把这一流派的思想分派到这三类哲学中,则它的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就会被所处理的对象公割开来。要言之,哲学研究的对象多是全方位的,把他们的思想分派到按对象划分出来的各部门中,难免会有重复之感。

以上是按照严格的哲学标准进行的分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她分成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

四、西方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与不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文学艺术实践之间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由于思想方式的转变,相比于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距离拉近,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对话可能。[5]

传统西方哲学主要包含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主要是研究宇宙的结构、运行,大体属于宇宙本体方面的,大有科学的土壤的意思。最著名的是《物性论》,这部书很难界定,可以看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的一次尝试。托马斯阿奎时期的神学天下,宗教笼罩一切。影响最大的是培根的科学,斯宾诺莎的泛神,笛卡尔的哲思,莱布尼茨的单子。

参考文献:

[1] 大英袖珍百科(中文版)2008年版词条:哲学(philosophy)

[2] 陈 真《对西方哲学本质的再认识》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2008 年11 月第6 期第21 卷

[3] 江怡《近20年英美哲学的最新进展(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 陈冬花 《科学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7月号

[5] 孙伯镑扬思基《怎样玖农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山东社会和科学 2003年第一期 page38~44

第四篇: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西方哲学史》

罗素在本书的绪论中提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书的开始分别是美国版和英国版的序,由此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本书的价值。美国版的序更多探讨的似乎是作者研究哲学的方向以及哲学家可能对社会甚至世界产生的影响。而事实上也是,云云哲学家,并不是每一位都能够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哲学家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更深远,而有的只能真正打动身边人的心。但我想不论属于这两类的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否认作为每一个哲学家的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了人,及本身,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都对社会的透析做出了贡献。至于英国版的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此书完成的感慨,也就是在这其中,罗素不断收集史料以及得到的他人也包括了他的妻子的帮助。我想,要面对一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资料时,他反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去深入了解,这样的精神是完全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就好像,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抱怨的人,观众那么多,如果是真正投入去做某件事,观者肯定会体会到其真诚的心意的。

“既然我们并不是不死的神仙,则凡写这样书的人,其对于书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势必比一个集中精力于一个作者或一个短时代的人所能花费的时间要少。有些对学术要求严格而毫不宽贷的人们会断言:涉及广泛范围的书根本就不应当写,或者,如果写的话,也应当由许多作者的专题论文所组成。但是许多作者的合作是有其缺点的。如果在历史的运动中有任何统一性,如果在前后所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任何密切联系;那么,为了把它表述出来,对前后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就应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加以综合。一个研究卢梭的学者在正确叙述其和柏拉图与普鲁塔克书中的斯巴达的关系方面可能有困难,一个研究斯巴达的历史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识到霍布斯、费希

特和列宁。本书的目的正是要显示这样的关系,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进行广泛范围的考察才能完成。”关于罗素笔下的西方哲学史,并未像梯利一样,对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别有:古希腊哲学、早期中世纪哲学、中期中世纪哲学、晚期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中期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现代哲学。如此清晰的条例并非罗素想要表达的哲学的历史,而只能作为了其参考书籍形式的出现。作为罗素来讲,我想更多针对的是部分哲学观点而不是对历史顺序的追究。

早期的罗素是个研究数学的科学家,他的《数学原理》一书时二十世纪重大的科学成果。而后,在他踏上德国的土地,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随后发表了《德国的社会民主》,在此后的多年间,罗素都并未忽视对哲学领域的探索。他于1905年在《心灵》杂质上发表了《论指谓》这一名文,该文确实出自他对逻辑学的研究并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他于1911年发表的《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课,为诺威尔讲座作系列讲演。他的讲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于1914年8月出版。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贝克莱、大卫·休谟和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

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作为一本史书,我想《西方哲学史》确实可以接触西方哲学的平台。作者罗素在这之中阐述很多个人观点,有些甚至沿用至今。个人来讲,哲学作为一项追溯至世界本源的学科,完全值得大家去亲身体会并对其加以思考。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抽象,没法被融入生活。而实质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即是哲学的一方面,哲学是个大范畴。而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也是让我铭记于心的是,诚然我们生活可能做了很多努力,偶然也会停留做片刻休息,只是休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不断地做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想过事情本身的意义。如果意义不大的时候,那就成了无用功。倒不如有时候借着一股巧劲去完成。这本书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我想还是思考,它会透过历史的角度告诉你如何思考,这就是教会你怎样变得更明智的方法。

第五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CHAPTER II The Milesian School

№.1-The Greeks were rash in their hypotheses, but the Milesian school, at least, was prepared to test them empirically.Too little is known of Thales to make it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him at all satisfactorily, but of his successors in Miletus much more is known, and it i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something of their outlook came from him.His science and his philosophy were both crude, but they were such as to stimulate both thought and observation.【译文】希腊人是勇于大胆假设的,但至少米利都学派却是准备从经验上来考查这些假设的。关于泰勒斯我们知道得太少了,因而不可能完全满意地恢复他的学说,但是关于他的米利都学派的后继者们,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因此设想他的后继者们的看法有些得自于泰勒斯,这是十分合理的。他的科学和哲学都很粗糙,但却能激发思想与观察。

【小编评注】米利都的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生于米利都,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短语笔记】make it possible经受,遭受;使处于„„的控制下;使接受,使容忍

【举一反三】subject oneself to supervision使„„缓和

【举一反三】be sharpen by特别地,尤其

【举一反三】同义词:particularly

【例】

(1)The risk is that Europe will get hit harder , in particular its financial system.(2)Cummings actually boldly experimented with this principle and h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nguists, particularly a linguist named Dell Hymes.

下载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哲学史心得(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哲学史》我(模版)

    浅谈《西方哲学史》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这本巨著——《西方哲学史》(罗素著)。这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甚大的哲学名作。它并没有把哲学纳入到一些条条框框中,而是顺着西......

    《西方哲学史》课程标准

    《欧洲哲学史》 课程标准 一、 课程概述 (一) 课程地位 西方哲学是哲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是哲学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主要揭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各种哲......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在书的绪论中:罗素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来朴新参加培训也有一周了,培训第一天时,学校就给布置了《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个作业,当时一看到书名就感觉有些头疼,哲学史,我看过的所有书还没有看过......

    《西方哲学史》教案

    《西方哲学》教案课程名称:西方哲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周学时 :4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1 教学周/第1-2 节(第1 次课)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使学生初步了......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一)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

    西方哲学史习题集(范文模版)

    《西方哲学史》习题 一、填空 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他提出是万物的本原。 2、希腊人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哲学研究对象是,因此叫做“( )哲学”。它的核心问题是宇宙万物的( )......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 本文由yxyy199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