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

时间:2019-05-13 07: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

第一篇: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

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

员工流失原因不外乎分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方面主要涉及员工健康、家庭、创业、更好发展机遇等,一般情况下,主观流失的员工是难以通过离职面谈而留下来的,能够预防的可在入职时关注其健康及个人发展规划方面,如果能够观察到某些无法相对稳定工作的瞄头,可以阻隔在招聘入职关;客观流失的相对就比较多,原因也比较复杂一些,诸如:公司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强度、同事关系、管理宽松、学习培训、食宿条件、领导风格、员工活动等,要改善这些原因,不但要分别对应,还要通过离职面谈找到问题存在的真正深层次原因,了解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与公司中高层协商,与公司计划改善的步伐是否一致,如果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员工能否接受,这些情况,要做到适当反馈与沟通,这里面也需要许多技巧,既不能原话照搬,也不能置之不理,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儿。

以上主、客观两方面的流失原因,是不是我们都要一一对应去改善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是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二是按照员工合理流失还有好处的管理理念,我们只要控制住那些“不合理、可控制、可改善”的流失就不错了,至于有些即使你改善了条件和待遇,他仍然要“我行我素”毅然离开,那也只能“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那么,哪些才是“不合理、可控制、可改善”的流失原因呢?我认为,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就是指那些员工个人本不想离职,而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选择离职”的因素,归结起来,是不是就是诸如:简单粗暴管理、同事关系不融洽、住宿条件不如意、管理不公平……。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2014年员工流失管理如何完善进行简要分析。

1、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归类。

首先,做好员工离职面谈。HR部门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对提出离职的人员进行面谈,HR部门对离职原因进行复查,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可疑离职原因进行重点复查,目的就是要找到每位离职人员的真实离职原因,这需要相当多的技巧,离职人员方才会告诉你真实的想法,否则只能了解离职的表面现象,其技巧大家都明白,这里就不细说。

其次,进行离职原因分类。对离职原因,先进行主、客观分类,主观的分成健康、家庭、创业、其他等小类,对它们都先放置起来,集中时间统一对应(一般是季度末进行);客观的分成工资福利、同事关系、劳动强度、管理原因、后勤保障、培训学习、业余活动等小类。

最后,对客观的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我们每月底都会进行,并找出影响当月流失的主要几个原因,所占比重累计在80%左右。经过统计,截止目前,2013年11个月来,劳动强度、工资福利、后勤保障、同事关系是排在前面最主要影响员工流失的原因,下面我们逐个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

2、主要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1)劳动强度。这项原因占离职的比重将近30%,这主要体现在生产流水线普工人员,根据我们产品的工艺要求和装配流程,要求必须站立式操作,只是在上午下午工间各休息10分钟。但不少人员,尤其是现今的年轻90后,何时吃过这种苦头啊,坚持不了多久,主动离职的不少,伸出腿脚来,确实还肿着没有消退;还有,生产线实行白晚班两班倒,也有部分人员不愿意上夜班(虽然夜班的产量任务要求要低一些)。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制定了改善对策,一是在招聘时就给予讲解清楚,还让产线员工共同参加招聘,以增强说服力,这样可以让一些吃不了这种苦的员工退却;二是在员工工位地面上放一块软硬度适当的塑胶垫,缓冲地面对脚腿的反作用力,减少疲劳感;三是根据生产订单情况,尽量少安排夜班,并适当调整个别情况比较特殊的员工,少上夜班,并给予夜班员工适当补贴。以上三项措施虽然目前也在做,但控制因此原因而离职的比重并未取得较好效果,有2014年还需要加强,要做细致。

(2)工资福利。这项原因,在不少公司普工离职方面,都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我们的比重达到30%以上,其中最主要体现在底薪比较低。由于我们公司是紧跟重庆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公司普工的底薪,重庆市2013年没有调整,所以我们公司也没有动静,但从员工的反映来看,已经明显感觉对此表现出较大的不满意。鉴于周边企业都没有进行调整,我们也只能等待,同时对员工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在员工工龄工资上给予更好的待遇;平时,加大部门领导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的奖励力度。但目前来看,效果也不是太理想。近闻重庆市将在2014年初进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而且幅度还比较让大家满意,不少员工都在期待和观望,所以目前也不会采取动静;另外,公司将与某公司进行合作,也是一个较好的消息,大家都要期待着,但愿这两大因素届时能够抑制员工较大流失的产生。

(3)后勤保障。这类型原因,所占比重大约占10%左右。员工宿舍规定是八人间,房间虽然比较宽敞,房屋也比较新,但设置上还不是太齐全,衣柜较小、电视不多、卫生不好,宿管员有时说脏话等;在饮食方面,由于公司食堂是外包制,在菜品、品味、数量等方面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人,有的员工就不能适应,但食堂方面也难以改变,有的员工因口角、态度等方面与食堂发生争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吵架、摔盘子等情况;在班车接送员工时,驾驶员态度也有待改善;在员工厂服、工鞋等发放或更换上也存在及时性不够。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员工,进而处理不及时而选择负气轻率离职。

(4)同事关系。这类原因,比重大约在5%左右。主要体现形式是一些员工入职后,虽然公司有师带徒、导师制、试用期管理规定等,但一些部门并未认真落实,HR部门也无法对所有入职员工的情况进行监督,导致有的员工到工作岗位后,其上司可能因为工作忙,在最关键的入职前期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技术指导、心灵关怀等,导致新员工迅速感受到冷落、失意,进而不能很好融入部门同事;有时出现个别同事“欺生”现象,这样进一步导致新员工难以较好的沉淀下来。这样的现象虽然不多,但发生过。在2014年,HR部门要通过努力,增加对部门负责的新员工稳定性的考核指标,目的就是要求他们落实好新员工的“传、帮、带”。

3、其他因素也应关注。

抓住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对策给予实施,虽然能够从主要方面控制员工流失,但我们要注意,今年是主要原因的,明年就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今年不是主要原因的,并不意味着明年不是主要原因,也就是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是可能相互转化的。

因此,其他非主要原因,比如粗暴管理、培训学习、业余活动等,甚至主观原因中的健康、个人发展等都要引起注意,也要与主要原因对策一起,找到这些原因的解决对策,同时应制定计划予以实施。

只有既紧抓主要原因不放,也关注次要原因不丢,全方位、分层次、分阶段给予分别处理、齐头并进,这样收到的效果才会更好、更持久。

总之,员工正常流失是必需的、良性的,非正常流失是需要控制的,站在公司或HR部门角度而言,也是可为、可控的,但每家公司不同时间段其流失原因是不同的,必须分类处理。

我认为,要处理好员工非正常流失,应当做到:真诚交流沟通,找到真实离职原因;主要非正常流失,制订方案分步改善;持续跟踪效果,制订下步改善方案。

第二篇: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国有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在这种优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到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不计算员工流失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因此带来的其它深远的负面影响。虽然企业人员有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民营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心度。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使人难以承受

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计件制工人只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加班,则常常是象征性地发一些加班工资或不发加班工资。有些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常常被要求24小时开机,确保随叫随到。无论是否发加班工资,民企员工的劳动强度毫无疑问远比一般国有企业大。这主要缘于企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员工工作职责分配不合理,工作边界不清晰,人为地加大了工作强度。长此以往,即便在经济上有一定补偿,当员工身心难以承受时必然选择离开。

2、处罚严重、工作压力大。

民营企业在管理状态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太缺乏有效管理;另一种则是太制度化管理。缺乏制度的企业处罚是随机的,制度健全的企业,其制度条款往往处罚多于奖励。处罚涉及工作任务的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事故、损失、行为规范等方面。个别企业员工的处罚扣款达当月工资总额的1/3。当然,适当的处罚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处罚过多则适得其反。有研究表明:当员工在一种高度紧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时,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反而低于正常水平。员工长期处在担心被处罚的压力下,工作不可能愉快,也不可能长久,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3、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

一般来说,人们应聘到民营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作为企业员工,其职业发展的途径,通常是从低级的岗位或职务向高级和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或从不喜爱的工作岗位到喜爱的岗位等。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一般是被聘在某个固定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变换,也少有机会从低到高逐级上升,这种情况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及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用人制度不完善等有关系。

4、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 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或因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企业本身技术、资金、人力的缺乏,产品的不对路等诸多因素,使员工感到本单位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明。缺乏基本的管理制度,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这种环境使那些想有所为的员工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试

用期一满就离开了。

除了上述原因,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也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但整合起来看,造成员工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及相关配套管理质量都有待改进。

二、员工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构筑完善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l、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诸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反对把人仅仅看作是生产的“工具”,而是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也才会有好的利润,员工应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主义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

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加自身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规范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金。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后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特别是主要或关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金手铐”之誉。

3.内部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其中有几个重要管理环节务必注意:第一,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要求来制约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晋升等具体计划,而且这些规划或计划信息要尽量让员工知晓,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让员工感到自己在本企业还有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留任率。第二要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且通过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即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组织。

4、培养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办资源管理,且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第一章 民营企业概述

§1.民营企业的涵义

民营只与国有资本企业相对,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 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2.民营企业的特点

1)、竞争压力大,企业富有创新精神企业主个人强烈影响着企业的战决策

我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受到的排斥比较多,感受的竞争压力大,从而也比大企业更具有进取与创新精神。企业的设立往往也是根据企业主的技术专长而定的他 的个人选择也深深的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决策。

2)、组织结构灵活但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营企业在其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比大企业更具灵活性,表现在管理层次较少,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容易沟通。这既便于各种信 息的及时传递,也利于整体参与意识的增强。由于具有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能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从而能创造出比大企业更高的创新效率。在管理中缺 1 乏健全、规范的制度,或是有制度不执行。现有的制度也常是双重标准,亲信成员在企业中往往地位特殊。企业主与合伙人之间关系不明确,制约监督乏力,从而使经营决策行为缺乏科学、民主性,不是投机心理较重,就是好大喜功、盲目扩张,经营行为随意化,产品质量难以有效保证,成本难以控制,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3)、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在对外吸引人才时,往往不遗余力,以解燃眉之急。但根本上,由于企业的急功近利,往往无法形成类似国营公司的一整套培养体系,导致民 营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始终需要借力于市场环境。当市场环境无法借力时,民营企业往往在原地打圈,无法继续前进。

§3.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

1、员工流失率高

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样一种状况显然与企业所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相适应。

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民营企业主也采取了较多的改革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善人才管理方略,但是,收效甚微,许多民营企业还是叫喊着人才难留。究竟如何破解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迷局,如何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自然成为 2 眼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2、人才流失中的骨牌效应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往往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其涟漪效应非常明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才流失中的骨牌效应,更不用提他们的流失给企业的技术含量、管理质量、人才培育成本、生产率和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恶性影响。从企业微观层面看,人才流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丧失,甚至是企业核心技术与机密的外泄,进而导致产品市场的缩减,这无疑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人才流失直接引发企业的人才危机,若不引起重视,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企业发生信誉危机、信息危机、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3、员工非正常离职成本高

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到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

第二章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

§1.人员招聘时宽进宽出的方法。

1)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这是民营企业最为常见的现象。民营企业很多是家族企 3 业,他们常常选用亲属,这样的选择往往意味着工作效率的低下和多余的人员,而低下的效率和多余的人员 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

2)宽进宽出致使人才流失率高。

一般是招聘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A没有做好职位分析致使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一般职位分析的任职资格要包括学历,工作经历,工作技 能,个人爱好特征等,但一般的企业并没有做好这项工作。B仅通过面试这种方法甄选人员,而面试仅靠初次印象的好坏,没有适合职位的考察应聘者是否能胜任的 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试题,不能考察应聘者的价值观等职位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选用人才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失误。在聘用和选择员工时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不佳,过多的聘用亲属致使以后管理混乱。这些在招聘时出现的问题都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

§2.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

在人才市场上谋求职位的人一般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也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机会,看公司是否具有明确的晋升 机制。另外公司是否拥有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条件,公司是否提供学习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基层员工根本 没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只能永远地进行基本的操作,而无法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公司按资排辈,许多元老级的人物即使现在创造利润不 4 多依旧身居要职,而有能力想 向上攀升的人却看不到提升的希望。公司员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公司缺少对员工的正确引导没有为其未来做好发展规划,只是一味的索取 劳动力,没有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必然造成员工流失。报酬是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以及为其确定职业发展规划 等都是影响员工去留的重要依据。事实也表明,有些员工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目前高于同行业的报酬。

§3.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

1)有些民营企业管理混乱现象严重。

老板不懂得授权,自己又应付不过来导致各部门管理权责不明,往往是有了成绩各部门一起邀功,出了差错互相推诿,比如刚开始接到一项任务,大家都不放在心 上,正常上班期间无人督促,都见员工在聊QQ或MSN等,潇洒冲浪,下班看着倒计时。老板眼看期限已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达到客户的要求,就开始了无休止 的加班,几乎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日使员工没有固定的个人生活空间。工作期间不出效率,又占用个人私人时间,使员工无论忙闲都待在公司中,长时间下来,大家都 疲于应付,最终导致员工离开

2)民营企业人际复杂是有目共睹的。

我在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大公司里学做事,小公司里学做人”而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这句话足以显现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际关系多么的复杂了,而 搞定人际 5 关系也就搞定了你的工作,在民营企业中,没有正确的上谏之路,一般情况下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老板与员工开会也是家长制式的开会方式,员工不敢 公开批评老板,如果意见不和很可能就委曲求全,长时间的压制很可能造成员工的离开,另外与老板关系的亲疏远近直接影响到你的升职,即使你有出色的业务也抵 不过亲属的地位,家族中的成员,即使能力不行也会长期处于高职,即使不涉及业务工作也要你小心照看,免得一不小心丢了饭碗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4.缺乏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

薪酬的公平性,涉及到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这与绩效考核也密切相关,民营企业的不公平性问题多出现在内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所 得与其他员工的所得相比较,当自己付出比别人多,而所得比别人要少或相等时,他就会感到明显的不公平;员工朝夕相处,工作努力程度和效果有目共睹,可是应 付了事者和兢兢业业者都一样待遇,甚至有时会在老板面前做事的人更能休闲于工作之中,努力于老板眼前。工资也是一路飙升。内部不公平性还表现在研发人员与 一般员工相同的待遇致使研发员工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如果长期下来他的收获没有曾多那么他就会减少对公司的付出,直至最后选择离职。其实这是企业缺乏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导致的。

此外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漠视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减少工资奖金的支付,没有把个人 6 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冷了员工的心,导致其缺乏工作热情,企业应建立起企业利润的分享机制,可以给员工或部分员工一些股权,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比如说很多民营企业认识不到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老板常常欺骗职业经理人为他工作,等工作结束要给钱时他又心疼,找出各种理由不去兑现承诺,例如,企业制定了一个亿的销售收入目标,制定目标时老板承诺完成一个亿就给职业经理人五百万的分红,而如果职业经理人做到了两个亿,对于那超出的一个亿,老很多老板都会以“今年目标定低了”为由 把应该给的钱减下来。所以这种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其实是对员工的价值漠视。不能正确看待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

§5.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没有归属感。

很多企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感到无法融入企业而离开,企业没有统一的文化和团结合作的良好风气,沟通和协调都有问题,许多有关工作的信息不能良好 的传递,员工间协调合作存在很大障碍,许多信息无法共享想法难以实现,员工感觉总是孤立的一个人,自己作为一个打工者,好像四面楚歌,没有归属感,最终因 为无法适应企业,无法顺利沟通合作而离开。还有的民营企业因为制度没有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企业的拥有者往往左右职业经理人的决策,亲属员工往往成 为优秀文化形成的障碍,久而久之,职业经理人因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而选择离开。

第三章 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的重大影响

§1.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增加重置成本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研究发现:一个员工从离职以后,从找寻新员工到员工可以替换离职员工工作的替换成本就是老员工薪资的1.5倍.这其中包括招聘时的成本 如招聘准备成本,筛选简历成本,面试成本,录用准备成本,办理录用手续等成本,还有在培训阶段的成本:岗前培训准备成本,培训资料,培训管理成本等,以及 需要内部员工填补空缺的成本,需要额外加班的成本,主管人员协调完成空缺岗位工作的成本最后就是老员工离职前三心二意和新员工上手期效率低下所造成的损失 和所要支付的工资成本。

§2.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心。

共同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流失常常引起其他员工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企业领导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导 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时还可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失。在一个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 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不可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带给其他在职员工的心 理冲击将影响这些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心。这是因为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很可能会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它直接提示还有其他的选择机会存在。特别 8 是当人们看到 流失的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因流出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员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也许从前从未考虑过寻找新的工作的员工也会开始或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稳定性和员工的忠诚心。

§3.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声誉被破坏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离开企业的员工自然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些负面的个人意见和评价,而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被谣传继而破坏企业名声。人们在选择加入企业时,总能会打听到关于企业的一些情况,这使企业面临着很难再次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从而增加因声誉被破坏的招聘成本。

§4.知识型员工优秀员工流失造成的危害

一个企业里,越是市场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流失率高的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知识型人员流失严重,这无疑削弱了企业力量增 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离开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也 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企业优秀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第四章 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育和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立学习力的竞争。

§1.培训的重要性:

培训对企业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必须必须不断巩固人才基础,培养骨干人才,具有综合素质,能保证各项生产经营任务。逐步增加骨干人才的数量,优化骨干人才的结 构,提高骨干人才的素质,是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型转变的关键。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个 人能力和团队的整体能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就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同时也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意识。任何希望强大的企业,都必须为员工支 付一大笔培训费。这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员工技能,另一方面就是灌输企业文化,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意图与信息,理解企业的 行为,与企业取得一致的想法,以有利于今后的行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让员工的脑子里深深地打下企业的烙印,奠定员工今后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把自己的 成长与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即实现了其自身价值,也就对企业多了一份认同感,这就会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价值。千万要记住一条规律:凡 是优秀的公司,它所培养的人才只适合它这片土壤,而不是到哪儿都适合的。那些担心员工跳槽而拒绝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或大量削减培训经费的企业,其结 果只会加速员工的流失。

要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培养特色人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我们要有计 划,有目标的培养一批人才,使他们在某个领域,某个 10 方面具有特殊本领,成为独树一帜的能手和权威。企业根据需要,寻求各自的发展方向,要在企业有所作为必 须上好第一线和基层锻炼的基础课。

1.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优化教育内容

有效把握培训进度;有效组织课 堂;提供课堂大纲;5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有效组织讲座,使学员易于把握其大纲;使学员易于把握其大纲 把讲座同课程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清晰而全面地回答问题;应用事例,设置有一定难度,但又能达到目标的案例鼓励学员应用他们的才能完成任务、向学员指出,他们学习的内容多么有用、鼓励课堂讨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测验,发现学员的优、缺点 解释课程的各个主题是怎么相关联的,设计课程使学员能够展示他们已经学的内容。允许学员说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鼓励学员们共同分享相关的知识与阅历、课堂 中引用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能够有效地运用黑板和其他视听辅助设备、鼓励学员学习课程内容、能够完成课程的目的和目标、调动学员对课程的热情及兴趣、利用课 外时间思考。

2.完善培训开发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职业资格考核,坚定,评价制度。新入社员 工 :《培训→考核→评价→再教育录用或直接使用》通过使用期的表现再定其工资待遇。老员工教育:《职务能力评价→针对职务进行教育 →考核→ 评价 》对技能人才要合理使用,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 11 工作业绩作为生紧急的依据。

3.建立培训评价机制

为确保 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 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 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2.根据自身的能力实施业务分配

企业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深刻地说明了各个部门、管理者之间协调的重要性。虽然企业此前也有制定招聘流程,但是 主要是人事行政部独立制定的计划,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部门合作。只有建立科学的员工评估适应企业的高素质员工。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看走眼了”问题,人事 行政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的人员评估模 12 式。

合理配置的基本标准是量才为用。比较而言,人与人的优化组合较为困难,不仅应考虑工作结构和权责关系,还应该考虑员工在性情、才智、魄力、热情等方面的互补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多地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磨 合。应当指出的是,合理配置过程应当是在广泛征求和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因为只有经过个人参与的决定,执行起来才更为顺利。

每个人的气质、素质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因而企业应该根据每个人具体的特点进行安置。员工配制做到“以人为本”既可以调用起工作的积极性,又保证工作任务 的顺利完成。给予员工相应的权利,以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内部流动机制,促进全体员工素质的提升。实行有计划的员 工轮岗,让员工能得到多种工作经验。很多企业的经验都表明,有计划的员工轮岗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员工满意度。

§3.设计合理的管理模式

对员工来说,工作中较多的采用的是团队合作与任务小组的形式,因此,组织需要给知识型员工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在流程 设计上保证团队与小组不受行政管理体系的过度控制,同时为专业人员提供有效工作的资源,建立组织中知识共享、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提升员工的专业认同的 同时,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处理知识型员工与组织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建立一种严厉的控制系统,把人套牢挤 13 出知识,而是希望形成一个人人愿意奉献和创 造知识的管理系统。其内在要求专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的协调,实现组织与知识型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开放而规范的正式沟通网络,加强对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引导和利用;同时,采用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所思所想,在生活 上给予他们关心,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减压,设计弹性工作制度等等,都是提高员工组织认同的有效办法。

第五章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诸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约主体性和参与性,它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约“工兵”,而是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约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束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约是给予更高约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约、是基础性约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远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约员工流失率,主要原因 14 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有不顺意的事,就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也才会有好的利润,员工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精神 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受。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 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

一方面,企业委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加自身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可以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全: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 15 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能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全手锗”之誉。

§3 内部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

2、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中有几个重要管理环节务必注意。

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要求来制 约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提升等具体计划,而在这些规划或计划信息要尽量使员工知晓,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让员工感到自己在本企业还有发展的 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留任率:

要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互通过 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即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位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 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 组织:

§4 培养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宋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东,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制度里。继 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5 注重情感留人

注重情感留人,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是感情的动物,企业领导必须能细微的了解到员工的真正需求,并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才能促使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 17 采用如下情感留人手段:

1)、员工生日会:公司将该月过生日的员工集中起来进行一次生日会,花的时间也不用太多,下班前15分钟就好了。这种做法既增加了公司员工之间的感情,促进员工之间沟通与交流;又可以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开展员工活动: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各种比赛,比如球类、田径、卡拉OK等。这样既能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够使员工之间彼此了解各自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特殊福利:每逢公司员工生小孩或结婚时,为其提供高级花车、精美礼品或现金贺礼等。在特别的日子,为员工送上这种特别的礼物,不只是获得了员工的感激,更是增强了员工家属对员工以后工作的支持度。

§6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宣传

为了加大高素质,高技能员工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该切实为员工的引进,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办法,并且果断的贯彻执行,着力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另外,对于一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各级政府也应带头进行扭转。出台相关各项有利于民企今后发展的政策文件,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民企的宣传力度,稳定人们的心态,缩短民企和政府等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使民众对民企的未来布满信心,让舆论导向逐渐转向于有利于 18 民企的方向,进而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进入民企,留在民企。

人才流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个关键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同人才流失和更换相比,哪一种成本更高的问题。实践表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宝贵人才的流失和更换的成本远比保留这些人才所花费的成本更高。因此,择好人、用好人,留住人永远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第六章 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的高流动率的困扰,许多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培养人才难,聘请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感慨。据有关统计,不少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缺少凝聚力、感召力,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不仅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本文就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管理策略。

在应对知识性员工流失这一新问题时,作为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力是其最大的软肋,在物质报酬上无法和其他性 19 质大中型企业抗衡的前提下,认清自身优劣势,树立高度的保留意识,实事求是地选聘员工,针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利用有限的资源,采用迂回策略来达到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最大满足度。此外,政府也应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助民企一臂之力。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互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了加大知识型员工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该切实为知识型员工的引进,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办法,并且果断的贯彻执行,着力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另外,对于一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各级政府也应带头进行扭转。出台相关各项有利于民企今后发展的政策文件,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民企的宣传力度,稳定人们的心态,缩短民企和政府等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使民众对民企的未来布满信心,让舆论导向逐渐转向于有利于民企的方向,进而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进入民企,留在民企。

参 考 文 献 [1]S.M.paskoff.Ending the workplace diversity wars.Training,1996(8):20

[2]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0-128 [3]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8-10

[4]约翰.E.特鲁普曼:薪酬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32-35

[5]F.Jossi.From welfare to work.Training,1997(4):25

[6]郭宇:“雷尼尔效应”与企业留人.中外管理,2002(7):45

[7]彼得.德鲁克(美).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弗朗西斯.赫瑞比(加).管理知识员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彭剑锋,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9)

[10]文魁,吴冬梅.异质人才的异常激励[J.管理世界,2003,(10)

[11]宋国华.有关台州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7)附 录

第四篇:浅析知识型员工流失管理

浅析知识型员工流失管理

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大国间竞争的加剧,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究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竞争在国内各企业也是愈演愈烈,一方面各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的不断流失对企业管理和运作造成极大困扰,面对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企业应未雨绸缪,做好防范与应对。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特征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来的,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学者弗朗西斯·赫瑞进一步引申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判断问题,工作中独立自主解决和处理问题,因此他们了解其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他们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与所属专业的关联更紧密,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依赖性则弱于专业;再者工作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求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拥有相对宽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挥空间,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易于冲突;第三知识型员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培训只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式;第四知识型员工的功利性目的较强,他们愿意接受挑战性的工作,愿意承受压力,但希望努力和付出得到回报,企业则从整体运营管理角度综合衡量考评员工,双方测评角度和测评方向的不同也常导致对回报率和回报速度的认知差异。

(二、)企业自身的因素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长短期目标和战略决策主要根据对市场的研判而制定,当企业目标与决策方向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不能有效统一时,则可能引起知识型员工的不满与心理波动,进而导致流失;知识型员工期望待遇上公平、公正,企业在运营管理中或因不同时期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或囿于自身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造成薪酬不能有效客观反映员工的付出与劳动,尤其是企业内部横向比较更易引发知识型员工的跳槽;知识型员工多明确规划和设计个人职业发展生涯,企业的组织架构取决于发展目标和公司整体定位,随着知识型员工业务能力和技能日趋进步和娴熟,企业可能无法满足部分知识型员工晋升的需求,导致

员工流失;企业组织和实施的培训更多是针对运营和市场需求,个别甚至落后于行业发展,无法满足知识型员工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的要求;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忽略对细节的关注,遇到问题或困难,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久而久之,挫伤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激情,降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导致人为流失;企业对员工的信任与认可,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与支持等,也都是知识型员工衡量流失与否的因素。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金砖四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 “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管理赢得更多可信度,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整个社会对知识型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人才网站的应运而生为求职者特别是中高端知识型人才提供更加便捷、广阔的择业平台;户籍制度的放宽和社保机制的逐步完善促进人才的地域流动;居高不下的CPI指数和一、二线城市沉重的生存压力对知识型人才的流失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严重影响

(一、)影响企业声誉

企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人才频繁流失,员工队伍不稳定,暴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陷和漏洞,新入职员工和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势必对企业管理和经营运作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企业声誉。

(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知识型人才多为技术或管理型人才,一旦流失,可能导致企业一些重要或关键岗位出现空缺,企业短期内比较难招到合适的人员接替,再者即使有合适人选到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岗位和环境,与之配合的其他岗位人员也需要时间适应接手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三、)导致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流失

知识型人才作为企业的中流砥柱,掌握企业相当多的技术核心秘密、商业运作秘密以及客户机密等,流失的知识型人员可能会跳槽到对手公司或者自创企业,企业的机密信息或重要资源存在外泄的危险,这不仅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甚而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本身的危机与失误也意味着给竞争对手创造取胜的机会。

(四、)增加企业人工成本

知识型人才因其拥有技术或管理方面的专长,比较稀缺,企业需要借助不同的招聘方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招聘成本寻找合适替代人选,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为新聘用人员支付的人工成本往往高于流失人员,新聘用人员加入企业后需要磨合和对环境的熟悉与适应,甚至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培训方可胜任岗位,导致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增加但实际收益减少,性价比降低,企业增加的人工成本主要集中在猎头公司咨询服务费、媒体招聘广告费、中介服务费、招聘专场费用、流失员工与新聘入员工的人工成本差额、培训费用、招聘人员的人工成本以及其他费用,部分企业甚至需支付流失的知识型员工的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或因劳动纠纷产生的其他费用

三、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预防与治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授权式管理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决定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尊意识较强,强调实现自我价值,严苛的纪律制度化管理和控制和等级观念森严的企业管理模式难免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形成突出,因此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想法,信任他们的能力,逐层授权,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决策,真正融入企业中。

(二、)注重员工发展,提供良好氛围的工作环境和培训体制

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生存与发展,得益于不断的创新,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注重输入新观念、新技术,持续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自主性,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员工施展才华的舞台,员工的技能不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不断强化的同时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也获益匪浅。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

知识型员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当员工的成果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的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激励机制,核实员工的成果并评价其价值,予以相应的奖励,将员工的成果转化为物化或实质性的利益,通过管理职位、技术职位晋升、外送培训、工资晋升、奖金等不同奖励方式达到鼓励员工的目的。与此同时,将城市相对的,对于没有达到企业管理目标的员工,根据激励机制实行相应的处罚,将激励机制落在实处,真正促进员工自我发展。

(四、)加强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约束

知识型员工因其自身特点对行业的忠诚度和依赖性大于对企业的,有时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而忽略团队和企业的合作与配合,甚至将个人能力凌驾于团队之上,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对于基本管理制度的维护与运用,强调对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管理规范的认可与尊重,通过严肃的纪律和严格的执行力约束不规范的行为和举止,对个人能力凌驾于企业之上实行零容忍度,予以杜绝。管理体制有张有弛,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关心员工家庭生活等方式,增加与员工的沟通机会,了解员工真实想法,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加强本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安全,防范对手公司或猎头等公司的挖角行动,做好人力资源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切实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

第五篇: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日期:2004-11-10] 来源: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于咏华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0级研究生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性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风险识别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种知识型员工的供需缺口,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创造了需求并提供了可能。知识型员工日益频繁的全球流动,成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的一大特点。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

一、知识型员工及其流失原因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因此,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第二,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第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第四,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五,他们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有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可能会另谋出路。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1.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为了更新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流动实现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2.企业因素。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的专业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不满,进而造成他们的跳槽。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1)薪酬不能反映他们的贡献或不公平的薪酬;(2)看不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3)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4)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认可;(5)承诺不能兑现;(6)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3.社会环境因素。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即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据美国的一份调查,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时,它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陈旧老化,到1986年完全陈旧过时。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使知识型员工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能更快获取新知识而加快了流动。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知识型人才仍是稀缺的。以新兴行业的信息产业为例,据国际数据公司介绍,2000年全世界共有160万个左右的职位空缺。于是,一个出色的人才通常被几家公司争夺。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识别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支撑,尤其是如果没有对组织保持忠诚的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企业必然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本文中所说的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指的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流失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其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

1.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曾经历过类似的一个教训。公司创业初期,天才设计师费根设计的第一代微处理器8080一炮打响,该产品给公司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意想不到的是,费根在关键时刻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另两名重要的技术人才,在外面重组了一个新公司,推出了比8080还要先进的新产品,很快将英特尔的市场抢去。这个沉重的打击,使英特尔几乎一败涂地。若干年后,英特尔才重新崛起。

2.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了知识型员工的集体跳槽,那么企业面临的风险将是成为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假如不及时补充,面对的必然是死亡。

3.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招募和培训费用,有时还要付出赢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知识型员工属于稀缺人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取,而且招聘来的新员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上述对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的分析和流失风险的识别,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将流失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避免风险事故(这里指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发生或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即采取风险的防范措施;二是风险事故发生之后,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即采取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风险防范

这是一种旨在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而采取的一系列预先的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它强调积极的激励,减少员工的流动意愿,从而降低流失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建立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的新型忠诚关系。

1.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该理念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能够对知识型员工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从而降低其离职意愿。比如,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知识型员工可以与企业经营者一同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认可与尊重;在报酬方面,除了工资收入外,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知识型员工还需要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和分配,具体可以采取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使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知识型员工还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权要求。有了这一理念,诸如参与管理、股票期权、自主管理等激励方式也就有了理论基础。

2.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开放式沟通,还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对员工流失的防范。

3.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养计划。知识型员工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提升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本以及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学习发展需求,使知识型员工不必跳槽到其他企业也能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减少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可能性。

4.帮助知识型员工自主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例如,惠普公司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强,可以考虑在企业内部创建公开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以便知识型员工控制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企业只在必要时,提供给知识型员工相关信息,协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特性和价值观,使他们准确定位,发现自己“心目中的职业生涯路径”。

5.实施内部流动制度。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比如,通过实行工作轮调,可以帮助员工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扩大化,丰富化;或者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开招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或愿意从事更具挑战性、重要性工作的知识性员工能有机会获得新的职位,从而满足了其流动意愿。如SONY公司定期公布职位的空缺情况,员工可以不通过本部门主管直接去应聘,如果应聘成功,则可以得到新工作;如果应聘不上,则仍从事原工作,同时等待下一次机会,而且不必担心会受到原主管的偏见,因为整个应聘过程是保密的。事实证明,内部流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的流出数量。

6.招聘新员工时挑选与组织相适配的知识型员工。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同时,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流失的员工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该企业的文化。为了减少流失率,在引进新员工时就应严格挑选程序,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态度、个性和行为要与组织相适配,进行基于文化的招聘过程。之后还要通过告诉新员工怎样工作,怎样与员工相处,怎样获得帮助等,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避免因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而造成的流失。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为了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控制性措施,即当知识性员工流失时,采取一定的策略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使损失最小

化。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建立一个电脑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将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集成为一个信息包,可以方便和增强管理者对这些信息的管理。企业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人才储备信息、员工工作动态跟踪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随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根据企业以往的平均离职率,可以预测这一阶段的离职人员数,根据这一情况,提前从人才储备库中挑选后备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就降低了离职发生时岗位长期空缺的可能性。离职原因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企业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同业人员信息、同业人才需求信息、人才供给信息等。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企业可以快速有效地为知识型员工流失后的空缺岗位补充优秀人才;而同业人员信息中,了解其他企业特别是直接竞争对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和政策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本企业薪酬政策,防止因薪资问题而导致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2.做好人才备份工作。这一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不会因某些关键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中断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做好人才备份,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同一尖端技术岗位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像海尔集团,同一产品,不仅国内有研发小组,在国外也有很多科研机构同时开发,即使有几名技术人员流失,也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对于非技术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可采取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让这?quot;替补人员“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一旦发生这些岗位人员的流失,候选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3.重视运用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分担机制。项目开发通过运用工作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是团队中每一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所以,即使某个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也会因缺乏这样的团队而难以对企业构成真正威胁。对于某些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职位和部门,应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如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的各种信息统一录入公司数据库,并对客户进行后续的服务和维护。这样就避免了因某个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的随之流失。

4.合同约束。合同约束即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前,采用契约的形式规定员工对企业的义务,约束其行为,目的是为了防范由于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如企业可以与知识型员工事先签订”竞业禁止"协定,要求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企业还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如果员工离开企业,需要继续为本企业保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同时规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在这一方面,企业应十分重视运用已有的《专利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担保。这是一种将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的有效方式,其实质是保证人承诺对被保证人的行为不忠、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具体来讲,当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或推荐人向用人企业推荐知识型员工时,使其承诺对所推荐员工在应聘、工作、离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失误或违约等行为负间接责任。针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管理来说,比如可以要求保证人承诺员工在规定期限内不得随意辞职,否则由保证人支付赔偿金。当然,为了取得这种承诺,员工要付出一定代价(如向担保人支付一定的担保费)。这样企业就把由于员工流失或行为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损失转移到了保证人,即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或推荐人身上。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操作时必须遵守劳动法有关员工权益的若干规定。

参考文献:

(1)张亚莉,杨乃定,人员流动风险分析与控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9

(2)蒋春燕,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1.2

(3)廖仲毛,人才流失与备份,中国人才,2000.6

(4)丁蕖,激励知识工作者,人力资源开发,2001.5

(5)戴鹏,陈艳,保留优秀员工的整合策略模型,人力资源开发,2001.10

(6)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

下载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完善2014年员工流失的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犹如雨后春笋,遍地皆是,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为更......

    浅谈大型呼叫中心员工流失及管理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客户在不断对比中对优质服务的界定标准不断提高,银行等金融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视自身服务品质和客户端服务感受,力争以优质服务稳固老客户,抢夺中间层客户,发展......

    核心员工流失的后续管理

    第三章 核心员工流失的后续管理 有些时候,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尽管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无论自己多看重某些员工,还是阻挡不了企业的一些核心员工向他们提出要离......

    一线员工流失

    [摘 要] 本文围绕对某超市一线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阐明了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想以此来督促有类似问题的企业改善管理,建立合......

    员工流失案例

    员工流失案例: 深圳某公司是获得双软认证的高科技IT软件公司,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服务器和人才,人力成本的支出占了大头。因此,如何控制人员流失率,稳定员工队伍,尤其是关键人才和......

    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对策 作者:赵云华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4期......

    酒店管理与员工流失对应策略

    由酒店员工的高流失率现象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一、酒店员工流失现状二、酒店员工流失的个体和原因分析1. 个体原因(1)追求更高的回报(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3)谋求工作环境的改善2.......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小编推荐)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流失问题与管理 论文提纲: 一、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现状。 二、员工的流失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1、增加成本2、影响其他员工3、客户流失 三、中小企业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