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

时间:2019-05-13 07:0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

第一篇: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2010年第10

期)

发布时间:12-04-0

5■ 文/王 萍王 青

内容摘要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由于其心理特点和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多心理不适现象。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员工心理不适的各种成因,从工作环境优化、增加保护性因素、促进员工自身保健等方面为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 心理不适心理健康管理

当前,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视,加大对员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引导,促进员工与工作环境的适应。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不适的社会心理成因

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创造利益的同时,常常也让更多的员工失去了自由,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各种机械式的操作。这种极具共性的企业生产特征,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各种心理不适反应的成因也存在许多共性,其社会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员工面临多种应激源

面对突发的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应激,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应激来源不仅包括突如其来的重大生活事件,如情感挫折、家人病故等,还包括长期过高的工作压力等所产生的应激心理状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有固定的流程、步骤,受制于刻板单调的工作形式,极易导致烦躁、无奈、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企业对标准化管理及产品质量的高规范性要求,员工一旦出错就会牵连所在生产小组甚至整个生产线,导致员工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成为经常性的应激源;不仅如此,员工常因较重的任务量及加急订单而加班加点,劳动强度很大。此外,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简单、粗放甚至粗暴管理及流动频繁也使员工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成为一种长期潜在的应激源。多种应激源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事人问题解决系统的混乱而产生心理不适。

2.缺乏保护性因素

亲人朋友、社会支持等保护性因素影响员工应对策略的制定,对员工的应激行为起到缓冲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员工大多来自农村,远离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企业中,员工流动频繁,私人时间又常常受到工作的挤压,彼此间的交流很少,缺乏彼此互助的支持;企业管理者大多关注企业效益,很少关心员工的心理需要,不能为员工提供适宜的保护性支持。这些保护性因素的缺失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重了生存压力给他们带来的紧张心理和孤独情绪。

3.个体心理素质脆弱

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大多数员工是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思想更活跃、独立性也更强,注重生活体验,追求梦想,外出打工的目的远不止解决温饱,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体面劳动、发展机会及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尚未成熟的他们难以适应,感到前途无望。同时,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经历也决定了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反应。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针对社会心理成因分析的三个方面,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应激源

合适的工作环境可以缓解员工对工作的疲劳感,提升对工作的兴趣,在工作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1)优化工作软环境

通过工作丰富化和工作轮换等工作再设计的方法,减少员工由于长时间在同一岗位产生的厌烦感,可以激发工作热情。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的纵向扩展,有机结合各项任务,使工人从事一个完整的活动,增加了员工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工作轮换法则非常适合用来减少工作的枯燥性,而新员工的工作轮换,可让员工加深对整个生产流程乃至企业的了解。

以汽车制造企业沃尔沃公司为例,该公司最初的管理方法重视效率和监控,伴随着工人倦怠的产生,公司开始进行工作再设计,利用人因工程和实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的汽车制造方法进行分析,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开发了组装平台,取而代之的是工人自愿结成小组,每组分派如车门安装、车内装饰等一定的工作,公司为各小组工作安排明亮、安静、独立的工作场所,允许小组成员相互合作、讨论,在不耽误整体进度的情况下,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发现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该公司的托斯兰达汽车厂有8000名工人,在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的同时,还建立起工作轮换制度。通过这些改革,员工的群体意识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

工作强度过大是导致劳动密集型员工工作压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在决定是否签订单时不可一味只考虑效益,还需估计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承受力。让员工参与到工作任务量的制定,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及时恰当的反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态度。

工资体系对绩效的影响历来很受企业家重视,但其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却鲜有人关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学者所做的研究表明:计件工资制度比计时工资更易引发工人的情绪问题;计时工资和计件结合的办法则既促进工作绩效,也能更大程度上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企业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如果团队在一段时间的工作量超过某个额度,则另加工资,采用这种工资计量方法,工人报告工作单调性的次数最少。

(2)改善工作硬环境

照明、通风设施、安全设施等硬环境对工作的进行同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工作环境设计容易走入“以纯粹任务为中心的工作环境设计”的误区,环境设计貌似干净整洁有序却失去了人性关怀和人因互动要素,因此,企业应重视工作硬环境的改善,通过对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员工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在光照、温度、湿度、噪音、色彩、物品摆放等方面进行优化,营造舒适、安全、卫生、整洁的工作环境。一项研究发现,基于工作设计和人类工程学理念的工作环境改善,例如舒适的可调座椅,合适的操作位置等,让从事高重复性工作的员工在质量和数量上分别提高了50%和22%。

更广义上的工作环境,如公共环境、员工生活条件等,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心理素质也有重要影响。企业若在与员工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做些改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促进工作效率,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例如,目前低收入人群的外来员工住房主要由企业提供,如能改善浴室环境,员工可以借此解除一天的疲劳,改善睡眠,在工作时也能有个更好的状态。若在宿舍附近配备一些体育设施,多多倡导健身运动,能很好地改善员工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爱。

2.创造条件为员工争取保护性因素

(1)为员工争取社会支持

企业可争取政府的支持,与高校、非营利性机构等具有心理咨询专业资源的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服务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低成本的优势,为员工提供各种在线心理健康服务。天津开发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目前开展了“663在线心理咨询”项目,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缓解压力和疏导情绪的平台,通过留言板、QQ在线、语音交谈等方式进行问答。该项目调用了多方资源,还邀请到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和成员,开展现场咨询会、心理学课堂等活动,以宣传心理学知识、缓解压力、疏导情绪。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部分员工疏离原有支持系统的缺憾,在有困惑时可以找人倾诉,有情绪时可以适当发泄。

(2)开展团体活动,加强员工交流

当代动机理论(ERG理论、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等)都认为,人们普遍存在交往需求,它能满足人们的归属感,这对远离家乡的劳动密集型员工尤为重要。

企业开展各种员工娱乐活动应打破传统的组织形式,比如在周末举行生产车间或班组之间的娱乐活动,放手让员工自己筹划活动,活动方式根据员工的喜好进行选择,让员工感受到在平凡岗位上同样可以享受到娱乐和尊重、展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热情。这些集体活动能让员工有个相互熟识的机会,利于营造互帮互助的气氛。

此外,企业中员工会因亲朋关系、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社会地位等原因而自发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如同乡会、棋友会等。很多企业都认为非正式组织会给管理带来麻烦,容易引起派别斗争,影响稳定性。事实上,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也会给员工带来很多益处,它利于员工释放工作压力,能让员工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在保障员工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3.主客两方面加强员工心理素质

(1)丰富培训内容

开展一些有助于完善基层员工个性发展的培训很有必要,能从主观上改善员工心理素质脆弱的现状。企业需要在员工培训中增加沟通技巧的培训内容。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外出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结果显示人际冲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人际关系紧张会影响到社会支持的获取。

有效的入职培训为员工的日后工作打下好的基础。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对个体的情感、认知、行为都会产生显著影响,由此推知,新员工的入职期望对员工入职后的行为表现和心理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员工入职培训方面,应借机了解员工期望,适当进行重塑,也便于在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培训。

举办一些心理知识的讲座,教员工如何管理情绪,缓解压力,可以减少严重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在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心理培训内容中,EAP(员工援助计划)以其投资少、回报率高的优势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可利用这一方式,为员工提供持久的心理培训。

(2)关心员工的高层次需要

员工的心理素质脆弱,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有关系。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层员工数量大,员工易产生被忽视感,企业要表达出对每一颗“螺丝钉”的重视,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和尊重。

企业应充分利用员工渴望展示才华、成就动机强的心理,鼓励员工积极思考问题,并保证表达渠道的通畅,如建立意见箱、不定期开展座谈等。海底捞火锅连锁店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有很多颇具创意的服务点子都来自于一线员工的提议,比如给围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就餐的顾客提供擦眼镜布,扎头发用的皮筋,手机套等,解决了顾客很多不便。海底捞对员工的奖励手段也不局限于物质方面,比如“丹丹手机套”就是以提议这项服务的员

工名字来命名的。

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弗根据实证研究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做了修改,提出ERG理论,认为个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未能满足时,较低层次的需要强度会增加。例如,当个体无法满足社会交往需要时,可能会导致对于更多金钱或更好工作条件的渴望。可见,挫折可以导致人们对于较低层级需要的回归。因此,让员工处于良好的人际氛围,感到被重视,对自身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可以缓和员工在薪资方面的需要。企业组织一些从基层做起的管理层人员向员工讲述自身奋斗经历,能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企业还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喜欢从事简单和常规工作的员工,鼓励其发展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即可。对于喜欢从事挑战性工作的员工,则可以鼓励其挖掘自身潜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

第二篇:企业劳动密集型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变化,企业的类型可能会发生转变。

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低从而使得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相对较低,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具有技能要求相对低、一定行业内附加值低等特点的企业,如纺织、家具、服装类企业。而所谓落后企业也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是指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与社会发展需求及该行业的整体水平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企业,如一定时期内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相对于节能要求的高能耗企业、相对于环保要求的高污染企业,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落后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特征。正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些特点与落后企业具有一定吻合性,加上从产业发展转化的时间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程度上可被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所替代,使得人们误以为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划上等号,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低端的、落后的企业。

其实就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而言,作为维系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这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产品,容纳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力,在我国的市场链条中还承担了服务高端企业、扩大外贸交易总量的功能。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的相对落后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是落后企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技术角度来看,评价企业是否先进主要看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俗话说,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企业。首先,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如在传统纺织企业中推行机器更新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或装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这些企业获得持续生命力乃至竞争力。其次,新兴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内在地蕴涵着丰富的技术和创新元素。如计算机软件等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研发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当前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因此不能生硬地把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立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考虑如何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及鼓励创新等方式实现企业效率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相关企业,有必要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2、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否属于落后企业,还应从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角度来判断。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通过劳动力红利和资本积累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奇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这一因素理应受到重视。对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因而,在现阶段一味强调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高新尖端技术产业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安定。

任何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时候都可根据实际约束条件选择最为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所谓“先进”或“落后”,关键要看其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国或区域的经济资源。考虑到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我们还是要发展一些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区段。这也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活动方式。

应该说,对于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有完备审批程序手续、没有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就算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我们仍完全可以判定它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先进”企业。一些地方或城市以扩大就业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都市型工业或产业,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值得推广。

第三篇: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

徐州市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

社会单位自查自纠标准

基本标准

1、是否依法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或备案手续,是否经备案抽查合格,是否存在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或违章搭建的行为。

2、是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是否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4、是否按规定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5、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6、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并完好有效,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消控室管理和应急处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7、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材料、建筑保温材料是否为不燃或难燃材料。

8、是否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是否组织开展消防专业技能训练。

9、单位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电(气)焊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和现场监护制度。

3、是否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0、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是否按照火灾高危单位管理要求,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采取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自查自纠标准

1、严禁在住宅或出租房屋设置生产加工企业,宿舍、生产、库房不得设置在同一建筑内;当必须设置在同一建筑时,应采取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住宅部分应有独立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2、场所的安全出口数目一般不应少于2个,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窗口、阳台等部位严禁设置封闭式金属栅栏。

3、严禁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堆放货物。

4、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厂房应设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箱内的水枪、水带等配件应齐全,且有充实水柱。

5、场所内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且不应被遮挡。

6、场所按照每50平方米1具的标准配备灭火器;每层至少配备2具4公斤ABC类干粉灭火器;灭火器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地点,不影响安全疏散。

7、车间、员工宿舍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电气线路明敷时应穿管保护。

8、车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不得动用明火作业。

第四篇:1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某年,广东省汕头市一服装厂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1人特重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达75万元的特大火灾事故。惨痛的事故教育我们: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防火安全决不容忽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消防监督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全方位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做好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消防安全工作。

一、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1、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目前,服装、制鞋、一次性打火机等生产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老板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防火安全,认为安全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没有很好的进行消防规划,周边建筑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与此同时,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钢铁棚结构,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这些厂房本身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未设置必需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

3、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特别是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成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急于上马,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移动式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4、管理人员、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认识不足,不重视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和初起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以及电气线路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因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违章操作、违章用火、违章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留下火灾隐患。

5、疏散出口不足,疏散宽度不够。为确保消防安全,规范要求厂房必须有足够的疏散出口和一定的疏散宽度,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的疏散宽度严重不足、车间的疏散出口缺少,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发生火灾后,往往造成疏散困难,再加上工人上岗前大多数都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5•19”火灾事故正

好说明这点。

6、电气设备使用和设计不当。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如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将日光灯的镇流器安装在可燃基座上,以及用纸或布做灯罩紧贴在灯泡表面上等;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从而使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给企业造成致命的创伤。

7、操作技术不够专业,保护措施不健全。违规操作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线,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极易产生各种静电,通常是操作不规范引起摩擦、撞击而产生静电。而因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如易燃、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引起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爆炸;输送易燃液体流速过大,致使大量静电荷积聚,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起火;在有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的地点,身上穿着的化纤织物的摩擦、塑料鞋底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等。

二、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可行办法。

各地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应对辖区内企业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组织专家论证和分析原因,拟定整改方案,依法限期责任单位清除隐患。

1、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考评之中,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各地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规范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要督促企业规范加工场地的各类电气设备的线路敷设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安装保护罩,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企业应设专职电工,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用电安全。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修建可靠的消防水源,并设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对单位较小或确有困难单独设立的,可以按照“共同出资、互助互利”的原则,共同设置消防水池,不断增加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对厂房内的灭火器材的配备设置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配置,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企业防火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企业主应从资金、人员上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安全疏散设施,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仓库的防火安全管理,仓库的照明灯具以及货梯的设置等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2、加大消防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在开展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要组织对企业进行认真细致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制发法律文书,通知业主限期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既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整改火灾隐患,又不致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如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湖泊、河流、地下水井作企业的消防水池,调整车间的楼层位置,尽量使人员密集车间设置在厂房的层。

而对那些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企业,公安消防机构及安监部门要用好用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彻底解决安全疏散、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建筑消防设施等老大难题,坚决预防和遏制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3、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确定从厂部、车间、仓库到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保障消防安全的各种操作规程,并将原料、成品仓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以及人员密集车间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管理。成立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4、定期组织开展灭火演练。

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组建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制定灭火预案并加强演练。以班组骨干、保安人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为主,定期组织一次灭火和紧急疏散预案的演练,通过检验灭火组织指挥、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扑救初起火灾以及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和救护的程序和措施,不断完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提高企业抵御火灾的应变能力。

5、认真开展防火自查。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至少每月进行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运行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员工集体宿舍的用火用电情况、安全疏散设施情况,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情况,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情况,并确定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水电工以及保安人员,加强对车间、仓库的夜间防火巡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保证企业尤其是夜间加班赶订单时的消防安全。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建立一套“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6、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责任制。

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有效宣传,如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组织员工观看消防宣传录象、组织员工到消防站参观等多种方式,使大家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企业内部电气设备方面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人员等特殊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杜绝不合格电气设进入企业、工厂,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企业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采取丰富多彩、贴近工厂实际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员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企业的防火措施、灭方法,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培训的实效。

7、提高员工火场逃生的能力。

除灾害本身的猝不及防外,缺乏救护知识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保持镇静,克服惊慌心理,谨防心理崩溃。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平时的教育训练,塑造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火灾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已无路可逃,相反,要坚定求生信念,使心理保持稳定,正确估计火灾形势,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逃生条件脱离险境。在危难时刻,不要局限于利用原有的疏散通道,应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死里逃生。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或中毒。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房间外墙壁上有排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不要乘坐普通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高温、热气很容易进入,高温可能使电梯因失控或变形而不能行走,烟雾、热气可能危及人生安全。更不能盲目跳楼。即使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离,也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坚守“阵地”,耐心等待救援,非到烟熏火烤,不要采用跳楼的方法。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大量存在,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减少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全社会安全生产大局。

(安全文化网)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现状与思考

作者:吕洪亮

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等火灾频繁发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多发的成因

(一)企业消防意识淡薄,忽视消防安全管理。有些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消防管理混乱,无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电线乱拉乱扯,违章操作,乱扔烟头等现象极为普遍。有的老板可以不惜重金对办公楼进行豪华装修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却对消防设施极为吝啬,舍不得资金投入到消防建设上,致使企业内消防器材匮乏,消防硬件上不去,而消防管理的混乱又使得灭火器材人为破坏和丢失现象严重。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消防责任人,但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闻、不问、不落实,而责任人忙着抓“效益”,更无暇顾及消防制度的贯彻情况。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消防安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发生火灾是偶然却又是必然的。

(二)规模小,管理乱。很多个体、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阶段,员工人数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之间,往往上面是厂房,下面是库房,甚至经营与住宿一体,生产和生活不分,这些企业大都分散在村镇或城乡结合部。在去年的“三合一”建筑专项治理中,发现绝大多数“三合一”建筑都是个体私营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多家企业一、二层既是车间又是仓库,三层为职工集体宿舍,用木板分隔,电线乱拉乱接、明火做饭等,安全系数几乎没有。由于企业规模小,大都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许多个私企业在建筑厂房、库房、办公用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甚至出现未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现象,导致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三)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人员密集型企业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重点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成了摆设。在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生活区不分,只要需要,厂房内就会出现电焊、切割机的火星乱飞等违章操作现象,有的企业车间内货物乱堆乱放,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现象时有发生,用电用气随意性大,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薄弱,小火容易酿成大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服装、箱包等人员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它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大大增强了火灾的荷载;在镇、街道、村规划过程中,甚至没有将工业园区的消防纳入整体规划之中,村镇建房随意性大,参差不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未批先建的建筑工程在各镇、街道、村随处可见;由于消防规划不到位,致使建筑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无地下消防管网、无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缺乏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埋下了许多火灾隐患,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安全,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发展。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是望火兴叹,小火酿成大灾,已是屡见不鲜。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对策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履行法定职责;各镇、街道政府要立足实际,把消防工作全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消防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减少先天性火灾隐患潜伏。

(一)加大消防设施的投入,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要加强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农村消防建设中的职责,将农村消防基础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的消防安全环境。计划、建设、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根据《浙江省“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的消防规划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搞好消防规划和设计,将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特别是镇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中,对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议,政府应主动制订解决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的具体方案,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要有计划地对那些耐火等级低,建筑密集,防火间距小,无消防设施的农村建筑、村庄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水源缺乏、道路不畅通等状况,以提高防火救灾能力。同时,应做好农村现有消防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完善工作,对农村天然消防水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利用农村电网改造机会,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不断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二)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力度,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抓好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全民的参与,我们应调动多方力量,深挖社会消防潜力,有效地预防火灾,不断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共同抓好消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

能,加强对人员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加大消防行政执法力度,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二是各镇、街道政府要发动并会同安监、文化、教育、卫生、工商、建设、规划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对火灾隐患开展治理,联检联查,联合执法,全力进行督办。三是充分发挥镇、街道治安巡逻队的作用,抓好消防巡逻工作。各镇、街道可以依托治安巡逻队等力量开展消防巡逻工作,对主要街道、重点企业进行消防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四是各镇、街道要继续抓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督促各单位依法履行消防管理职责,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和“消防安全就是经济效益,消防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管理,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备好用,切实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三)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一是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各镇、街道、派出所要督促企业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二是提高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分隔。对现有车间、仓库合用的一些企业应进行防火分隔,不应简单的使用木板、铁网或石膏板进行分隔,应采用砖墙并砌至顶部不留缝隙的分隔措施;三是加强火源的管理,严禁违章用火。车间仓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禁止吸烟,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指定专人负责,落实防范措施。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采用防雷保护措施时,应合理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必须准确计算它的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四是增设消防设施、器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必须按照要求配置到位,严禁挪作他用,对于破损、过期、压力不足的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灌装。对于老厂房无消火栓的密集型企业,应加大投入设置消火栓系统。对之前通过消防审核的人员密集型企业的厂房,特别是服装、箱包、童车等企业,建议增设自动消防设施。

(四)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一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经营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业主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二是要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比如:电工、锅炉工、消防自动设施操作人员等必须坚持先培训、再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上岗。三是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特别是服装、箱包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使员工熟悉了解机器设备性能、生产工艺、原料的性质和火灾的危险性,严防因盲目蛮干、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各镇、街道政府、部门在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坚持“员工的消防安全认识不到位不放过、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不熟悉不放过、员工的灭火逃生基本技能不掌握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促进企业形成上下同心协力共抓消防安全和抓隐患整改的良好局面。(安全文化网)

第五篇:浅谈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浅谈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

一、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1、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目前,服装、制鞋、一次性打火机等生产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老板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防火安全,认为安全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没有很好的进行消防规划,周边建筑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与此同时,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钢铁棚结构,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这些厂房本身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未设置必需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

?

3、缺乏必要的消防设施。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特别是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成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急于上马,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移动式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

4、管理人员、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认识不足,不重视火灾的预防和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和初起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照明灯具以及电气线路数量多、分布广,但厂房的电气线路、设备大多是由非专业电工安装。因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违章操作、违章用火、违章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留下火灾隐患。

5、疏散出口不足,疏散宽度不够。为确保消防安全,规范要求厂房必须有足够的疏散出口和一定的疏散宽度,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的疏散宽度严重不足、车间的疏散出口缺少,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发生火灾后,往往造成疏散困难,再加上工人上岗前大多数都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逃生知识,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5·19”火灾事故正好说明这点。

6、电气设备使用和设计不当。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电气设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照明灯具设置使用不当,如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将日光灯的镇流器安装在可燃基座上,以及用纸或布做灯罩紧贴在灯泡表面上等;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从而使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给企业造成致命的创伤。

7、操作技术不够专业,保护措施不健全。违规操作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线,如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极易产生各种静电,通常是操作不规范引起摩擦、撞击而产生静电。而因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如易燃、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引起易燃、可

燃液体燃烧爆炸;输送易燃液体流速过大,致使大量静电荷积聚,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起火;在有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的地点,身上穿着的化纤织物的摩擦、塑料鞋底与地面的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等。

二、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可行办法。

各地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应对辖区内企业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组织专家论证和分析原因,拟定整改方案,依法限期责任单位清除隐患。

1、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考评之中,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各地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规范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要督促企业规范加工场地的各类电气设备的线路敷设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安装保护罩,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企业应设专职电工,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用电安全。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修建可靠的消防水源,并设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对单位较小或确有困难单独设立的,可以按照“共同出资、互助互利”的原则,共同设置消防水池,不断增加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对厂房内的灭火器材的配备设置应严格按要求进行配置,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企业防火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企业主应从资金、人员上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安全疏散设施,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仓库的防火安全管理,仓库的照明灯具以及货梯的设置等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2、加大消防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在开展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要组织对企业进行认真细致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制发法律文书,通知业主限期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既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整改火灾隐患,又不致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如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天然湖泊、河流、地下水井作企业的消防水池,调整车间的楼层位置,尽量使人员密集车间设置在厂房的层。而对那些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企业,公安消防机构及安监部门要用好用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彻底解决安全疏散、车间与仓库的防火分隔、建筑消防设施等老大难题,坚决预防和遏制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3、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确定从厂部、车间、仓库到班组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制定包括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保障消防安全的各种操作规程,并将原料、成品仓库、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以及人员密集车间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管理。成立应急队伍,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4、定期组织开展灭火演练。

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组建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制定灭火预案并加强演练。以班组骨干、保安人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为主,定期组织一次灭火和

紧急疏散预案的演练,通过检验灭火组织指挥、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扑救初起火灾以及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和救护的程序和措施,不断完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提高企业抵御火灾的应变能力。

5、认真开展防火自查。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至少每月进行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运行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员工集体宿舍的用火用电情况、安全疏散设施情况,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情况,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情况,并确定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水电工以及保安人员,加强对车间、仓库的夜间防火巡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保证企业尤其是夜间加班赶订单时的消防安全。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建立一套“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6、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责任制。

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有效宣传,如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组织员工观看消防宣传录象、组织员工到消防站参观等多种方式,使大家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提高企业内部电气设备方面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人员等特殊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杜绝不合格电气设进入企业、工厂,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企业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采取丰富多彩、贴近工厂实际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在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员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企业的防火措施、灭方法,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培训的实效。?

7、提高员工火场逃生的能力。

除灾害本身的猝不及防外,缺乏救护知识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保持镇静,克服惊慌心理,谨防心理崩溃。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平时的教育训练,塑造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火灾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已无路可逃,相反,要坚定求生信念,使心理保持稳定,正确估计火灾形势,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逃生条件脱离险境。在危难时刻,不要局限于利用原有的疏散通道,应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死里逃生。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或中毒。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房间外墙壁上有排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不要乘坐普通电梯。因为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高温、热气很容易进入,高温可能使电梯因失控或变形而不能行走,烟雾、热气可能危及人生安全。更不能盲目跳楼。即使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离,也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坚守“阵地”,耐心等待救援,非到烟熏火烤,不要采用跳楼的方法。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减少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有重大意义。我们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全社会安全生产大局。

下载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性管理(5篇范例)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人性分析和管理 我出生在温州的乡下,接触的都是底层的劳动人群。所以我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些,勤劳致富的理念一直灌输着。在温州大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里面......

    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下沙经济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编号尊敬的先生/女士为了展开一次对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制定了这份问......

    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等火灾频繁发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形势十分严峻。如何抓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申请书

    关于申报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的申请XXX财政局社保科:XXX就业中心:2014年12月在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人民币100万元,法定代表人:XXX。公司经营范围:百货、针纺织品、......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标准

    附件10: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标准 一、建筑消防安全合法性 建筑、场所是否依法通过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二、消防安全管理 1、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发布日期:2010-08-13浏览次数:1087次推荐给QQMSN好友(共有0条评论)我要评论------------------普工的招聘一直是困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的大难......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标准

    劳动密集型企业认定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注册地在萍乡市安源区境内,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商贸业、手工业和社区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

    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项整治总结

    九华大队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 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中,九华消防大队始终将专项行动作为当前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认真落实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