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哲学思考(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7: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哲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哲学思考》。

第一篇:信息哲学思考

在中国,人们对于名称的要求有着特别的兴趣,因为涉及到“名正言顺”的大问题。对于“信息哲学”这个新兴的领域,此理亦然。

关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我们似乎可以回顾一下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问世的情况。“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费格尔(Herbert Feigl)曾于1932年在《哲学杂志》发表了名为《逻辑实证论——欧洲一个新的哲学运动》的具有宣言性质的论文,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任务。在美国哲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不同的反响。而“逻辑实证论”这个名称就是这篇论文首先提出的,后来就也被人广泛使用,成为经典的科学哲学的标识。那么“信息哲学”作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标签,无疑应归于《什么是信息哲学?》这篇论文。

费格尔首创“逻辑哲学论”名称的情况,自然使人联想到费格尔与“维也纳小组”的关系。费格尔的那篇文章实际上是在宣扬“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和任务,因为费格尔曾是维也纳学派创始人石里克(Moritz Schlick)的学生。但是,“信息哲学”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它的创始人与美国哲学界并没有类似于石里克与费格尔那样的关系。因而,将其说是欧美哲学界的互动和呼应更为贴切。在英美学术圈,往往是一个学科先在英国问世,然后再到美国完成所谓的“乘数效应”,最后达到其应有的功效。

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已经问世一年多了,但关于“信息哲学”的名称,国际哲学界似乎还有些方面需要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我以为也需要就名称问题检讨一下。

1、国际现状。弗洛里迪认为,关于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的名称存在两种趋势:一是追赶时髦,如“赛伯哲学”(cyberphilosophy)、“数字哲学”(digital philosophy)、“计算机哲学”(computer philosophy);一是表达某种特殊的理论旨趣,如“计算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computing science)、“计算哲学”(philosophy of computation)、“人工智能哲学”(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与哲学”(computer and philosophy)、“计算与哲学”(computing and philosophy)等。而弗洛里迪则认为,“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这个名称是最令人满意的,因为它明确指称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可是,一年多来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单纯,人们对“信息哲学”这个名称还是有不同的意见。

2、pCI之一。弗洛里迪在《元哲学》(Metaphilosophy)发表的奠基性文章用的是“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pI)。而在《布莱克威尔哲学导引丛书》(Blackwell philosophy Guides Series),却用的是《计算与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pCI)。这究竟是为什么?弗洛里迪的在《计算与信息哲学》的前言中是这样解释的,“对于本书的名称,布莱克维尔的哲学编辑和我同意使用“计算与信息哲学”(pCI)这个名称。pCI是个新的但依然是个鲜明的标签,希望这个新标签既可以满足学术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本书导言的标题是“什么是信息哲学?”,其中我对这个新的范式进行了论证,认为“信息哲学”(pI)在概念上要比现在这个名称更令人满意,因为它明确地保证了新范式背后真正的东西与名称的一致性。作为本书的基础,我认为还是将其放在网上,免费供大家使用。”不难看出,“计算与信息哲学”这个名称,显然有比较强的妥协因素在其中。其结果就是“导言”不放在这部书的印刷本中,弗洛里迪还是坚持他的理念。

3、计算与信息。那么这著作在多大程度上有悖于弗洛里迪的意愿呢?我以为瑞典学者的解释很有启发意义,可作为参考。在《科学哲学的范式转移:信息哲学与新的复兴》这篇文章中,多迪希-斯诺科维奇(Gordana Dodig-Crnkovic)说:“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人们分别用‘Informatik’,‘Informatique’和‘Informatica’(在英语中对应的术语是informatics)来指称computing。有意思的是英语术语computing具有经验的取向,而与之对应的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术语informatics,却具有抽象的取向。”在她看来,“这种术语的差异可以分别追溯到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与欧洲大陆的抽象传统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信息与计算恰巧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比如说,我们常说的“informatics”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技术来管理信息的学科,更具体一些,它是以及时保有和在空间传输知识为目的,对于看作知识媒体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的学科与技术的总称。举例来说,在基因组计划中,informatics包括发展快速搜索数据库、分析DNA序列信息、从DNA序列数据预测蛋白质序列和结构的方法等。

4、pCI之二。今年8月份在土耳其召开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哲学大会”(The 21st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专门新辟了一个section,其名称为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我注意到五年前的1998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上,并没有这个section。可以推断,作为一个新兴的哲学分支,1998年之后才引起国际哲学界的关注。这与信息哲学得以确立的时间基本吻合。参加此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社科院哲学所原副所长姚介厚教授,回国后在哲学所做了专场报告,其中还专门提到这个新兴的领域,并说哲学所目前也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把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译为“交往与信息哲学”,我以为这也是个意蕴深远的理解。在中文中communication也是个外延很广的词,有“传播”的意思,在这个词项下它往往与“传输、传递(transmit)、扩散、散布、广播(dissemination, spread, broadcast)”相关联,表征的是某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单向“流动”,还有我们通常所谓的“通讯”或“通信”的意思。但是,communication这个词的真正意思是“交通、交流、交换(exchange, intercourse)、互动(interactive)”具有双向流动的意思。这使人联想起当下比较流行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语义空间就是一个交往空间,是一个公共领域,因而在这个空间中引发的诸多话题无疑为哲学探究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

5、中文译名。由此可以看出,“计算”和“信息”不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历史渊源方面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信息哲学的内涵要更宽泛。我们说,“计算”更强调方法论的作用。而“信息”则肯定要包含更为宽泛的内容,计算机、网络、通信等诸多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哲学成就。另一方面,信息哲学对于信息的本质的讨论则远远超出计算机哲学所要讨论的范围。据我的研究,情况基本如此,信息与计算恰巧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从这门哲学学科的名称上来看,基本采取了一种整合英美与欧陆哲学传统的态度,这也算是“信息哲学”所表现出的一种新气象吧。至于中译名,我以为“信息哲学”这个名称足以表达其间的意蕴。我与弗洛里迪曾专门讨论过中文的表达方式的问题,他也赞同我的观点,认为中文可以就叫“信息哲学”,而无需加入“计算”,因为我们没有他们所遇到的那类困难。我们的难处属于另类,或许叫“信息与资讯哲学”才对,这样便将台湾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来。

6、pI乎?Ip乎?在中国,也有人将“信息哲学”用英文表述为“Information philosophy”(简称Ip,定语前置),在我看来,这与弗洛里迪开创的“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简称pI,定语后置)有本质区别。我们可以拿中文的“科学哲学”做个类比。“科学哲学”这个词在英文中也有两种叫法,一个是“Scientific philosophy”(简称Sp,定语前置);一个是“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pS,定语后置),如莱辛巴赫(H.Reichenbach)1951年出版的名著《科学哲学的兴起》(The Ris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中的“科学哲学”就用的是定语前置的Sp。由于两个英文词都可以译成“科学哲学”,定语前置的科学哲学即Sp,指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以自然科学方式搞哲学研究、从而建立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其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将哲学变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广义的科学哲学即定语后置的pS,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有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区别。那么,Ip呢,无疑也是希望用某个关于“信息”的“学说”(个人的)来作为统领。而pI呢,则是指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公共的)。

第二篇:哲学小品思考

古阿斯指环

恩格斯得带了古阿斯指环,随即他隐身了。开始几个小时,他到处闲逛,测试自己的隐形能力。一个他偶尔咳嗽一声,发现他也消声了。一旦习惯于隐形生活,他就想着下一步可以做什么。让他感到羞愧的是,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显现的,并非只是美味佳肴,比如,他可以去女人浴室或者更衣室晃悠,他也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头点东西,他还可以绊倒那写西装笔挺却对着手机大声嚷嚷的讨厌鬼。

但他想抵制住这些低俗的诱惑,他想做些好事,然而他发现这方面的机会没那么明显。对于利用隐形能力去干那不那么有益的事情的诱惑,他到底还能忍多久呢?只要有一秒钟的软弱,所有的努力就都毁了,他将可能是这样:偷窥裸体女人或偷钱。他有必要继续忍下去吗? 我们可以把古阿斯指环看作道德素质的检验器。想象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指环,如果我们是诚实的,就可能暴露我们是多么令人失望地易于堕落。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事实上是堕落的。

或许这能让我们去同情恶魔。例如,官干了坏事,就会招到百姓的谴责。但是,我们没有想象,如果自己拥有滔天权利,拥有无尽的放纵的机会,阿谀奉承的马屁又乐意迎合我们的每一个怪念头。我们真的能确定,我们在此情况下不会使自己蒙羞。

这个问题,问别人和问自己得到的答案会不同。

你就纠结一回

马克斯非常饿,因为他做了一个决定:做每一个决定必须是理性的。而他的尴尬就是:食物吃完了,他的家处于能获得食物(唯一)的东西两个菜场正中间。因而他没有任何理由去任何方向,你能否帮帮他?

说了很多,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被语言欺骗。

这话绕啊绕啊,心里就敬畏了,就觉得是很深刻的理论。且,语言本身表达的不完善与语言定义的问题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误会。

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马克做了40年的素食主义者,虽然一度想念肉食,但他原则总能战胜欲望。而他现在可以问心无愧地吃肉了。

一周前,他碰到了一头经基因改造过的猪,能讲话,更重要的是他想被人吃掉。对马克一述衷肠,马克觉得不吃他就是不尊重他。

你的选择呢:

没有赢家

士兵瑞恩要做一件很不好的事,他被下令先强奸并杀死一个女囚徒,而这只是因为种族原因被抓来的无辜的平民。无疑,这是极不正义的罪行。

但他却没有二选。如果执行命令,尚可让受害者不必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折磨。他知道,如果违令,他自己将被处决,而这个囚犯还会被侵犯并杀害,可能还会更残忍。所以他只能选择最优解。但他的内心很不平静。

把伤害降到最低似乎是道德上完美的事了,假如有人为他如此辩护,站后法庭会原谅他吗?

我们可以看到道德是如此苍白,但也说得过去,毕竟道德是后天产生的。

光钎传送

电子传送机通过分子扫描你的大脑和身体,毁灭她们,然后把信息传到火星,再将你的身体在火星上重组。虽然火星上这人外貌感觉和思想都与在地球上被催眠并穿越时空的那个人是一样的,但却不可否认一个事实:你被谋杀了,然后被一个克隆人替代了。

体验者认为这是荒谬的,因为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死了,而在被分解的瞬间,又不可否认被谋杀的事实。

我们的存在依赖什么?

虚拟出轨

结婚20年,夫妻变成左右手。因为当迪克了解虚拟出轨公司,他兴奋了。因为他还爱自己的妻子,又不愿背负现实出轨的道德谴责。而这个公司应他所需,提哦那个虚拟性爱服务。这并非网友一夜情,而是在虚拟环境下让你和你的理想型共处。它让你感到是如此真实。而实际上,却是电刺激大脑形成的。它拥有出轨的快乐,却不是真的不忠,迪克还有什么理由抵抗他的诱惑吗?

可能在现实中,这样的思想跳板就有,似是而非中让你撤下道德高强和心理防线。来吧,找个跳板!

第三篇:雷锋精神哲学思考

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

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党解决一切问题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 方法论原则。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又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指出,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 革命。事实证明,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也能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 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 点。”(《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一九八二年>第372页)这是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 验的一个基本结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错误倾向,把对外开放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 则。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封闭起来,‘只能是作茧自缚,与世隔绝,落后于时代。.当 然,在对外开放中,也会带进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思想和落后东西,国外的敌对势力也 会乘机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观 点。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觉地进行反渗透、反颠 覆、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能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

党中央已经向全党、全军干部提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 目前的形势下,也是结合十年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极好时机。它既是反思过去,又是面对现实,探索未来。我们应当自觉地响应党中央和 中央军委的号召,扎扎实实地把学哲学活动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学好哲学,打下理论根 底,必将受益匪浅,得力无穷。(作者本院哲学系副教授)责任编辑石必扬

遗产。雷锋同其他一切最杰出的中国共产竞人,都是伟大的典产主义者,也是最优

秀的中国人。从雷锋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占主导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她又处处浸透了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中的优秀乳 汁,从而使雷锋精神成为一种充满中华民族气息的共产主义精神。在雷锋精神的各个主要方 面,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的影响和我们伟大先人生生不息、奉献进取的 精神。

1、在人生责任上,主张“公尔忘私”、“优国优民”。在中国人生哲学中,整体乃至国

家的利益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而个人的利益则是次要的。个人作为群众这一伦理肌体上的 细胞,必须服从群体或整体,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这是无条件的人生责任。“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以私害公,非忠也”,“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都是这个思想。从屈原、岳飞到林则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的民族灵魂、精神支柱。它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国人千古传颂的绝句。中华民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源远流长,.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在雷锋精神中放射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辉。雷锋说: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我就挺身而出,不伯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962年夏天,当他得知东南沿海形 势紧张的消息后,立即写了一份要求上前线的请战书。他在196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现 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一我们要奋发图 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他少领军装为 国家节省开支,把自已仅有的200元存款捐献给灾区。他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既是社会主 义时代主人翁思想的反映,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代的生动体现。

2、在人生价值上,崇尚“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奋斗与献身。人应该

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秉承轻个人、重整体和.国家的思想,中国人生哲学 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是:奋斗和献身。“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 娟补天”,都充满了对奋斗和献身精神的讴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激励着多少炎黄子孙为真理而求索和献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文,都讴歌了为事业而 献身的崇高精神。每个民族英雄,也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奋斗与献身的悲壮而美丽的故事。这种精神,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就立下了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雄心壮 志。他在小学时刻苦学习的态度,他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时勤恳踏实的作风,他在当推土机 手时的革命干劲,他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和专业技术,他一心向着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 争。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傻子”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都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他无私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正如他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 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在人生境界上,重“义”、“谋道”,视个人名利如“浮云”。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应该达 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历史上仅有

短暂的崇尚金钱富贵享乐的魏晋时期和明朝中后期。以儒、道、佛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都是重“义”轻“利”的。孔子说:t.I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生吾所 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种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在 锋身上被赋予崭新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说:“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 有的却重如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一一 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这种思想 境界继承并超越了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境界,是人类历史最崇高的人生境界。

4、,在人生幸福上,注重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幸福,是人生追求的共同目标。在

人类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幸福观。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精神幸福与肉体幸福、幸福与 道德等,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个人,’都作出了自己不同的解释。在中国历史上,绝大 多数思想家不否认人的物质需要,承认人的富足对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但更多地则是崇 尚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这种幸福观渗透在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境界、人生修养 等人生哲学的各个方面。古人提出“以德为乐”的思想,早在《大学》写道:“德者,一本 也厂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这些幸福观念,深译地渗透在祖国每一块土地 上,因此也不育杯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在雷锋看来,人的一生什么最幸福呢?他说:“我 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已的一切,这才是最幸 福的。_”他还说:“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本生在世, 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的这种幸福观与中国传统的幸福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5、在人生修养上,注重“求知”与“修身养性”。中国人生哲学特别强调人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人生的追求,达到理想的境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千年古训。“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揭示了学习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古人强调“学习”、“求 知”的重要性,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在个人修养方面,古人有许多主张:“积善而 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要讲“信用”,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正 直少,如“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立志”,如·“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要“慎 独”,如“君子心慎其独也”;要“自省”,如“吾日三省吾身”,“日省其身,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要勤俭,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要“谦恭”,“满招损,谦受益”等等。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 德,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都得到了体现和发扬。他酷爱学习如同酷爱生命一样。他少年时 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参军后时常在连部看书到深夜,有时上班口袋里还装着书。也许同我们 民族在学习上求“道”有关,雷锋以“钉子”的精神,刻苦学习社会真理。雷锋还非常重视个 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对自已要求十分严格。他助人为乐,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他礴蒸-对人民、对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鼓励自已要做暴风雨 里的“松柏”,不做温室中的“弱苗”;他保持着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本色,裤子、袜子补了 又补,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两煤、一度电,他还时时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有句名言:“在土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 齐。”死是由于雷锋同志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因而深深得到了人民的怀 念和崇敬。

应当指出,中国许多传统伦理道德,都是有阶级局限的,如孔孟的“爱人”思想是与“君 君,臣臣,.父父,一子子”‘联系在~起的;‘而雷锋的爱,则是对人民共和国的忠诚和对人民大 众的平等的同志式的爱,这就在采撷传统思想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抛弃了糟粕,用中国古 代人生哲学丰富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的中国人生哲学,是适合我国这个东方人口大国国情的人生观。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人生意识,实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年改革 开放的实践证明,封建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但如果全盘否定中国思想文化传统, 信奉西方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全面崩溃,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扭 曲。今天人们叹息世风不良,就是深刻的教勺!I;o无数事实说明,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及其文 明,不是夫上掉下来的.,它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东方大国数千年形成的,有牢固的社会 基础,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其中强调国家和整体利益、主张大公无私和奋斗献身、注重追求 理想与道德完善、重视学习、修身等思想,只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核心,吸收其有生 命力的因素,可以适合我国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在今天改革 开放新形势下,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底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文明,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与 生命之本。对雷锋精神中的那些属于我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东西,’尽管文革时期有人

从“左”的方面予以否定,改革开放时期又有人从右的方面大肆攻击,而雷锋精神却依然为 亿万人民群众所怀念。从“雷锋叔叔不在了”的叹息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对生命之本的万 也不劫的依恋。当然,我们要剔除中国古老的文明中的糟粕,要吸收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 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复古与闭国自大。总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一,都 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离开了这片沃土,是没有生命力的。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 的中国人生哲学,就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她必将蓬勃参天。

毛泽东又多次提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

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作风,并多次在全党全军范围内进行艰苦奋斗的教 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整军、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从而使艰苦奋斗的 思想深入每个军人心中,.成为革命军人的自觉行动和道德准则。

四、注孟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革命军人的理想、人格是人民军队 道德原则、规范在军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它对军人的行为有着耳大的作用。毛泽东历来注重 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英雄人物就是毛泽东为 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的光辉榜样。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 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都是革命军人优秀品德的集中体 现。他们是在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是革命军人思想道德的升华,因而必然成为无 数革命军人为革命事业忘我奋斗、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典范。

第四篇:工业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定稿)

工业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黄焕金

人类生活的繁荣与进步,除了农业的富足外,更有赖于工业的兴起与发达。因此,考虑工业及其现代化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随时反思的重大课题。

一、对工业现代化进行哲学思考,有必要追溯一下“工业”的基本意义

工业的基本意义应该是“制造”的意思,它是指利用某些生产要素,在一定的场所,依据一定的工艺制造某件(种)物品的人类活动。农、牧、渔业等等则不同,它们不能人工制造,而需要通过土地、草地、水地等自然存在,以自然的方式生长出来;在此,人的作用不过是创造出最适合的条件使这种“自然生长”得到更好的现实。如一某植物元素通过在土地上的自然生长而产生出来则是农业的事情,通过工人合成而形成出来则是工业的事情。如果有朝一日人类能够在一个车间里不分自然气候,不需要土地,通过投入原料而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谷物,而不再依靠自然生长,那么这种谷物生产就不再是农业的事,而是工业了。

因此,工业也称“制造业”,指对自然界没有自然生长出来的人类需要的物品的人工制造。人类最早的“工业”可

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以前对天然石片进行加工,和旧石器时代对弓箭的发明的远古历史事件中,新石器时代则有陶器的创制,石器的进一步磨制。这说明人类的工业活动是非常古老的,它甚至比农、牧业更早,因为人类直至新石器时代才开始饲养家畜与从事食用植物栽培的农耕活动。由于人类首先是通过狩猎来维持生存的,所以祖先们对弓箭与石片的实际需要比对饲养与农耕的需要更早、更迫切。

既然是制造性的工业,那么,发明与掌握相应物品的制造技术,就是最关键的事情。无论是最原始简单的石片加工、弓箭创制,还是当今非常高级先进的电脑芯片的制造,都必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做弓箭就必须懂得选择弹性与韧性好的材料,并且巧妙利用这种弹性与韧性的力量将锋尖的利器弹射出去。因此,技术是工业之母,没有一定技术,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制造工业,也就谈不上工业现代化。这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成果异彩纷呈的20世纪来看,尤其显注。20世纪发现与建立的伟大科学理论如相对论、量子论、元素周期表、DNA遗传学...,及根据这些基础科学所创建起来的伟大技术如电子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等等,它们都对今天人类的工业活动构成根本作用,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对工业的基础性意义。比如,以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之一----原子能工业为例,它首先以一个最关键的科学发现为基础,这就是爱因斯坦

1905年所揭示的“质能同一性”(E=mC2),然后有中子、原子核的人工嬗变、铀原子核裂变现象、原子核链式反应等一系列发现与发明,只有在这些科学与技术之下,才会有今天整个原子能工业的存在与繁荣。

二、工业依赖于一定的技术而建立与发展起来,工业活动的扩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与新的发明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人类一定的智力水平上,人类智慧水平越高,就越能够洞察到事物的微妙机制,掌握它而发明出相应的制造技术与工艺来。比如烧制色彩鲜艳的陶瓷,就需要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高超技术。而现在的电脑芯片技术,更是高超无比,它不可能依靠纯粹的经验而得以发明创建与掌握,而要依靠高深难懂的科学理论才能导出。并且,这种技术早已不是人类手工上的技术,而是一系列先进机器设备的运行技术了。因此当代人类发明的技术,一个特征是以简单或复杂的科学理论做基础与后盾,另一个特征是众多技术高度一致的合成,是许多技术模块的复杂协调。比如,之所以有今天高度繁荣的个人电脑技术与市场,几乎完全出于一个简单的理论构想:电脑功能的模块化。它把原先膨杂的计算机功能分为微处理系统、读写存贮系统、显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这样,电脑的制造技术与工艺就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可以生产出效用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的电脑产品,为当今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历史

性贡献。可见,科学理论与思想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技术才可以得到提高与发展;如果科学创造停滞,那么技术的发展最终只是无源之水,长流不了。

历史地看,技术是先于科学而成长出来的,它是人类在实际活动中对事物世界的接触经验的结果,是亲身体验的“手上技术”。但这种技术毕竟只是纯粹的经验,人们还不能对它的实际技术过程与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对于人类的工业活动来说,既不可靠,又不能满足人类好奇求知的本性。比如中国祖先发明了草药治病的高超技术,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来解释这些治疗技术,那么这种技术就很难维持下来,也不符合人们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本性。因此聪明的中国先人们就发展起一整套中医理论,用阴、阳、气、血、虚、实等现在看来并不怎么“科学”的理论来加以解释,使得中国传统医学在不太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但却相当实用的状况下流传了几千年,直至今天才有人用现代分子理论试图加以进一步的解释。

所以,技术先于科学而存在;科学一方面是对既有技术的解释,使既有技术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又必定发展起自己的技术,使科学理论与思想能够具体应用到实际的人类活动中。科学的意义在于探究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技术的意义则是人类利用这些运动规律,以创制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各种物品。比“技术”更接近实际制造活动的是“工艺”,它表

明“制造的实际技艺”。比如在实际工业活动中,当某个聪明人发明了某种制造技术并以“专利”的形态公布于世后,这个技术还需要具体化为某个生产过程、生产流程的工艺,如果这个工艺设计得精妙,则这个专利技术就可以发挥出最好的作用,相反,如果工艺流程设计得粗糙,那么这个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就不会很大。

因此,科学与技术对工业制造的全部意义可以凝结到一定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工艺上。生产工艺先进,即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既好,成本又低,符合人类的经济要求。相反,落后的生产工艺只能生产出品质粗糙成本高昂的滞销产品。一个国家生产水平是否先进,即可从它的工业生产工艺是否先进,是否以最低成本生产出品质最好的产品而看出。比如我们知道,日本汽车品质非常好,行销全世界,这显然是因为日本汽车制造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制造工艺之故,这些工艺包含了非常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水平。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制造业的技术改造,目的是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使中国工业也能够生产出品质精良而成本节约的产品来。

三、至此我们可以对“工业现代化”下个定义了:所谓工业现代化即是以当今(当时)水平的科学技术造化工业,使之具有相应科技含量的制造工艺。

在此我们应特别注意,所谓“现代化”并非指时间概念上 的“现在”,而是指科学技术的一定的历史水平。比如在18世纪科学技术状况是蒸汽机时代,那么当时的工业现代化即是对蒸汽机技术的积极采用,而不能再以畜力甚至人力为主。20世纪科学技术状况则以电力为标志,此时的工业现代化即是对电力的积极采用。现在的科技标志则是信息化,此时的工业现代化就是使工业制造工艺普遍实现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科技将会发展到纳米、基因、核聚变能源技术,到时,工业现代化不再是今天的信息化了,而是纳米化,是基因技术与核聚变能源技术的普遍采用。所以“现代化”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时间性,也不单指某种技术与工艺水平的现代化,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概念;在今天是现代化的工业,可能在明天就已经不再是现代化了。一个显著的事例是:在18世纪是现代化的蒸汽火车,到今天已经变成黑乎乎的笨家伙,变得非常落后原始了。工业现代化的决定要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水平。如果科技不再发展而保持现状,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工业则可长期处于现代化的状况中。如果几千年来直至现在人类都以畜力作为牵引的主要动力,那么牛车、马车之类直到今天仍然会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人类的工业革命于18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生,一系列纺织机,特别是一系列蒸汽机的发明与改革,使人类产生了这次工业革命。在马克思看来,这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用机器系

统代替了使用工具的劳动者。他说:“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是用一个机构代替使用一个工具的劳动者”。[①]而在整体技术工艺上,所有的机器系统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作机(也称“工具机”)。这就相当于是工具之间的分工协作,就象工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一样。这就可以比过去手工状态获得更高得多的效率。这种机械化,也就是18世纪时人类工业的现代化。当时如果哪个生产者不积极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他就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迟早会被机器生产出来的价格低廉的产品所击败。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举过著名的事例:“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英国的手工业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并且只提供以前价值的一半。”[②]这说明,不随潮流采取当时水平的生产方式,那些仍旧保持旧有的落后方式的生产者就会遭受结构性亏损,最终破产倒闭,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手工业不计其数,它们都是由于受新的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排斥而消失的。

维持18世纪工业革命基础的,是18世纪前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思想领域上的一系列成就。比如最著名的科学成就就是18世纪以前产生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其三大力学定律,微积分的发明,他的科学理论所包含的“机械自然观”也对当时这几个世纪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工业革命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人类从中世纪走出来后几个世纪科学酝酿与资本主义经济追求的自然结果。

今天人类所以有如此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与18世纪这次伟大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正是当时人类工业的现代化革命,才有今天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次工业现代化。

四、今天,中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整个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当前片断”,即符合当前科技水平的现代化状况。

这种“新型工业化”战略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现在的中国工业仍然没有实现当前水平的现代化,“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型工业化,实际上是要实现与当今世界工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工业化。比如,当今世界工业技术水平是工业的信息化,那么,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工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为核心改进工业的生产工艺。如果当今中国的工业能够普遍实现信息化,并且从这种信息化中获得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个“新型工业化”战略也算完成了历史任务。但是,工业现代化并没有至此终止,因为新的科学技术,仍然迫使工业继续走它的现代化之路。到那时,中国工业又要提出新一次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了。

对于当今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一个相当英明的工业发展战略。它既抓住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又明确提出了当今的工业要以这个科技发展潮流为基础与依托,加以改进与提高;同时,也指明了工业“新型化”所需要获得,也能够获得的良好效果。当代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改造为根本,通过这种信息化改造,而获得“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效果。这个效果,是前面所说的“生产工艺先进,即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既好,成本又低,符合人类的经济要求”思想的很好体现。如果不能以科技信息化改造工业,不淘汰现有产品粗糙、成本高昂的粗放型生产工艺,那么,中国工业迟早会被世界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所淘汰。中国要做到这一点,仍然任重道远。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所遗留下来的僵化体制、僵化观念还没有根本消除,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要使中国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仍然会遭遇许多消极的阻碍。一个生产部门如果没有充分的自主权面向市场,它就不会有相应的激

励机制主动跟踪世界科技发展趋向,不能及时采纳先进的技术随时改造自己。相反,如果一个生产部门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在它身上充分体现出责任、权力与利益相统一,那么它就有充分的积极性与灵活性来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并及时采纳合适的新技术改进自己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生产最好产品之目的。

可见,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问题,直接地看是工业的科技化(信息化)问题,但更深一步的却是经济体制甚至政治体制(行政方式)、教育体制等等的问题。总的来说,如果工业生产单位没有获得理想的“责、权、利”三位一体,那么它就不可能有对新型技术与工艺的积极主动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就会从每个生产单位的眼皮底下滑过。比如,中国企业的专利发明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同样,它们对专利技术的关注与采用程度也比发达国家消极得多。这说明,中国工业生产部门仍然没有充分的积极进取态度去创造与获取自己的发展所需要的新科技。这样的话,单纯强调新型工业化并无太大意义。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提升工业的科技含量、改进优化工业的生产工艺所具有的根本意义,问题在于:到底是谁有责任、有兴趣、有积极性主动去推动这个工作?如果找不到这个积极主动而有效的“当事人”,那么,新型工业化,及将来一系列工业现代化,就难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实际上,不仅每个企业的所有者与领导者应该有责任、兴趣和远见去追踪世界科技的发展情况,实现自己的工业现代化,而且这个企业的每一个普通职员,也都要有足够的责任与兴趣这样做。因为凝结着一定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总要在他们的具体操作使用之下运行。如果他们没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则他们就不可能胜任这些设备的运行要求。进一步地说,如果他们没有积极进取之心,没有主动自修的精神,那么他们既不可能熟练自如地掌握现有机器设备的运行与使用,更不可能改善与改进设备的性能,直至开发出性能更好的机器设备。可以说,历史上绝大多数工业设备的演化发展,无不是从对当时存在的机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的过程中改进创造出来的。而这种新的发展创造,总是偏爱于积极主动的有心者,偏爱那些具有丰富主动自修精神的人才,而与那些消极懒惰的应付者无缘。人们都知道,瓦特是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者,他的发明事例,可以说是一个主动自修的实践者成功创新的典型。据记载,瓦特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机械商,他的成功完全是通过自己对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的努力主动自修(自学),对蒸汽机结构与性能的高度熟悉,及对改进蒸汽机性能的热心追求等等而实现的。他在作出划时代发明的时候,只是一个大学所委托的蒸汽机修理工,并没有任何显赫的社会身份。可见,一个人在一般工作岗位上,也能够有所创造,能够对现有机器设备有所改进与

创新。当然,现在的机器设备科技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一方面,设备自身的运作机制异常复杂,另一方面,人对它们的操作却又相当简单----机器设备大多变成了“傻瓜机”。这样的情况似乎使具体操作的人不再有太大的作为,他们似乎不可能在实际的使用中对这些设备作出更加完善的改进。但是,只要肯于主动钻研,从科学技术原理与结构、机理上弄懂机器设备,就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完全可以象瓦特那样,对之作出改进甚至创新。而据有关人士介绍,现在中国一些企业的设备并不落后,有的生产线甚至比国际著名公司还要先进,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却不能与人家竞争。用同样的配件,我们组装的手表难以达到瑞士产品的质量。我们组装的汽车与原装汽车往往也有差距。我国不少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购臵全套零配件,其产品质量却不如进口原装产品。原因是什么?就在于生产环节操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存在问题。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对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至关重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里的关键是人的主动精神,对科学技术,对设备原理的主动研究精神。如果缺乏这种精神,那就免谈改进与创新。高素质的劳动者除了有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这种主动自修、主动研究的自我发展精神。根据这个要求,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否能够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劳动者。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过分注重文凭教育,因此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几乎已经倾向于为获得一纸文凭而消极应付,在他们看来,除了应付学校教育中的考试,以获得文凭所需要的足够分数,任何其它事情似乎都是多余的。因此,如果这种“文凭准入”的做法太过绝对化、太过泛滥、太过“一刀切”,那么对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主动研究、主动创造活动是极大的伤害,因为这种消极应付的行为占去了人们巨大的时间、精神与心力。

无论一个人获得多高的文凭或职称,都不能代替他在实际工作中的主动努力,并且,过去的努力也不能代替他现在和将来的努力,因为人类科技时刻在发展着。文凭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或者获得了什么成就,必须要到实际工作中,他才具有能力与获得成就。实际上,人们在学校时学的是某种专业,但毕业后从事的却是另外领域的工作,这种“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相当普遍,比比皆是。这是为什么?难道一个人没有接受过其它专业的专门教育,却有知识与能力从事这种专业的工作?比如律师专业出身的人,大学毕业后却去做政府行政工作,工科毕业出身的人,却步入政界,毛泽东没有接受过一点正规的军事学校教育,但他却成为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这种现象不能从学校的专业教育中得到解释,而要从一个人积极的主动自修行为去解释。大学教育,给予人的应该更多是一种主动自修的积极精神与条件,以使他离校

后能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从具体工作中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能够使他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地回校进修。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在他的《经济学》里指出过一种“统计性歧视”,以说明单纯从一个人的属类上看这个人是如何损害他在日常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他特别指出了教育背景的“文凭统计歧视”问题,认为单纯将一个人归属于具有某类文凭的人,是有损于他在工作上的努力进取精神的。他这样说:“当歧视扭曲某些团体的工作努力和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时候,它就特别地有害于经济。这种现象称为统计性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即具体个人的情况都被按其所属的平均情况来加以处理。”他同时以事例说明这种歧视:“雇主更多的是根据人们毕业的学校而不是成绩来选择雇员。但如果进行一种更为细致的考查就会发现,不太有名的学校的毕业生中也有许多优秀的工作者。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常见的基于学校平均质量的统计性歧视。在统计性歧视能够强化人们的成见,并能减少某一群体中成员提高技能和积累的激励时,它就显得非常有害。不妨分析一个上了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的人的情况,她知道在很大程度上雇主将根据其学校的质量对她进行判断,而学习成绩、所学课程难易程度、真正学到的东西以及工作经验都可能被忽视。结果,也就是说面临统计性歧视时,个人会减少投资于那些能提高技能和劳动质量的活动。”

这段话对当前中国较为严重的“文凭教育壁垒”问题具有非常对应性的揭露与批评。当今,由于教育文凭化太过泛滥,整个社会在就业录用上面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统计性歧视”。许多劳动雇用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录用人员时首先就以“大学、研究生文凭”为第一关,再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为第二关;至于个人的实际能力,反倒是次要的事情。对于那些可贵的“主动自修成才者”来说,在目前文凭教育壁垒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基本上难有出头之日。这就扼杀了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努力钻研的可贵精神。这对于培养千百万具有实践创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非常不利的,正象萨缪尔森所说,他们得不到必要的激励,去努力研究自己手中所操作的机器,更没有动力改进与创新现有机器,象瓦特那样作出划时代的发明。每个人的智慧特征各有不同,他们的成才之路与方式也各不一样,学校教育虽然可以给人提供一点必要的知识,但并不能教给人发明创造的思想与精神(特别是现在的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不利于特别人才的成长发展)。有一个极端的事例值得一提。据近期《北京日报》报道,有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连最基本的分数数学都不懂的农民[北京通州区41岁农民吴玉录],居然独立发明制造出五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会跳高、爬墙、翻跟头,甚至能端茶倒水、敬烟点火、安灯泡、洗碗碟等等。除了这五个机器人,他还有数不清的小发明,用以提高自己的

生产效率,增进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这个事例说明,一个人能够成为适合自己智慧特征的特定人才,并不一定要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主动自修、主动钻研精神;有这个主动精神,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也有可能成才,相反,没有这个精神,一切都抱消极应付心态,那怕受过高等教育,那怕现在就是博士,也不能成才;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兴趣与意志长期研究问题的人,一个总是被动应付的人,会成为什么人才。----而目前仍然在各级学校教育中盛行的“应试教育”,则是强化人们这种消极应付心态的“最好”办法。

中国目前所实际存在的这种“文凭统计歧视”已经对中国自己的工业现代化产生负面影响。按现在的文凭评价水平,技工毕业实在算不了什么有用的文凭,技工毕业与技术工人,被一刀切地看成是比正规大学毕业的“干部”们低档得多的一个群体。结果,使中国制造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奇缺,每个企业聘请一个有水平的技工,往往比聘请一个博士还要难。出现了“技工荒”现象。有报道说:杭州汽轮机厂需要260名数控技工,参加十多场招聘会,月薪提到6000元,还招不到合适的人。青岛一机电制造业更开出了年薪16万的天价…。“制造业,普通员工和研究人员都好找,最缺乏的就是高级技术工人。”从广州到深圳,从东莞到惠州,从广东到整个中国,这是很多制造企业共同的感受。我国技

术工人短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还相当低,仅为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德国的1/20。不仅如此,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还高于韩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相当于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德国的3.6倍。[⑥]这是对技术工人长期轻视的结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仍然严峻。人们往往把它归因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多了,自然就难找到工作。但人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大学所制造的这些实际上仍然是“学而优则仕”的“产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为什么技工生供不应求而大学生却就业严峻?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并正成为世界制造业新的中心。但技术工人如此稀缺(并且总在不断流失!),其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如何能够支撑得起整个国家的庞大制造业?实际上,以市场自己的选择,技术工人是能够得以重用,其地位是应该比现在高得多的,但由于教育文凭化与职称学历化太过泛滥,同时,行政部门错把文凭化、学历化当作“知识化”而对市场自由选择进行不适当的干预,使社会大众视当工人为没出息,把技工看成没前途。这种人为的扭曲与中国工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战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中国制造业就永远处于大规模、弱品质的低层次状态中。

总之,对于中国工业现代化历史进程之当今片断----今天的“新型工业化”来说,制度与政策设计、及政府倡导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更要注意调动经济活动各个具体主体----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及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觉地跟踪世界科技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向,让他们有兴趣、有积极性、有责任,自觉汲取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到自己的企业活动中,优化与改革生产方式与工艺。前面说了,要使企业中的每个当事人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特别的政治与政策上的号召,只需依据每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职责,在他们身上完满贯彻“责权利”三位一体,就完全可以使一个企业积极自动地做到。在此特别要指出,对于这个“责权利”三位一体,不仅要在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层上贯彻,而且对于任何一个层次最低的员工也不例外;这样,使每个人都是有权力、有责任、有利益获得的人。这样才能使每个人发挥出最大效用,使一个企业从上至下充满活力与生气。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政府对企业事务进行决策,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消极被动的性质还相当明显。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进程中,调动每个企业及其中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让它们能够产生相应的“自生能力”(林毅夫语),是最关键的。

来源:经济学家 2004-9-26

第五篇: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

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

摘要:

从较早的泰罗的科学管理以人是经济人为假设,到韦伯的科层组织模式按照权利等级给组织中的人分配不同的职务,这两者是以理性来贯彻到管理中,而到梅奥就开始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引入到管理领域中,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管理离不人这个主体,有了人,就会有人的文化出现,管理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总是被一定的文化所影响的。关键词:管理 人本 文化

正文:

一、人本管理

什么是管理。泰罗: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的方法去做。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有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西蒙:管理即制定决策。德鲁克:管理是一种有技能、有工具、有技术的工作或知识,是一种行动的文化。这种文化既包括可以直接运用于管理的有关技能、技术、工具和知识等所谓的“显文化”,也包括管理者对价值、风格、信仰和传统的理解等所谓的“隐文化”。由于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的不同,对管理内涵的有各种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点,人是管理的主体,包括对硬件的管理(技能、技术、工具)与对软件的管理(人的综合素质、价值观);而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对这两者的权衡轻重关系,但又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如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本充裕,但企业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工资低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工作程序细化到每一个工人身上,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研究,得出最高效率的操作方法,然后要求工人只要负责各自岗位的工作并按照他规定的方法去完成。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说基础上的,认为人们的工作的唯一动机就是经济利益,以效率至上为目的,让工人机械地完成任务,他重点注重对硬件的管理,很少考虑到工人的素质的培养;但在当时确实对美国的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影响着其他国家工业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到了梅奥,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代表,认为人也社会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要,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工作生活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要调动积极性,还须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力。梅奥的管理思想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加入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后来很多学者都从他的管理思想出发进行深入的探讨。人除了其自然属性外还有其社会属性,人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无论是社会的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是由人来创造出来的,随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人的社会因素将越来越被看重,而且管理是最普遍的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从事的对某一系统的协调活动,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生活有序化和高效率的一个最基本手段。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对人或事的管辖或处理,都需要对某项实践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因此,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管理决策和目标的实施,任何管理组织的运作,任何管理章程和办法的执行,都要依靠人,可以综述为是一种人本管理,北宋著名学者苏询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商界有言:盘物先盘人,得财先得心。在中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文化下,人本管理比制度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任何企业的效益都是人创造的,人本管理是做人的工作,即提高人综合素质与培养人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如以海尔的人本管理认为:企业即人——人不是一台机器,企业是以人的思维模式来生产经营的;企业靠人——是人力资源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为人——企业应时刻为员工着想,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率。又如日本丰田企业人本管理认为,人与人的协作和人与机器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效益的最佳途径,坚信对人的长期投入与设备的投资同等重要,对技术的更新改善所

能提高的生产力是有限的,而通过开发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才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丰田企业总是这样告诫其职员: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工作,你们是各自岗位上专家,不是生产线上的工具和机器,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生产效率更高的方法与改进产品质量的创造者。总之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资产,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人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并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上,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与文化

既然管理是以人为主体,有了人出现,就会有文化——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企业管理也有其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们。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对于价值观,它具体界定为“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他集中表现为进取性、守势和灵活性。美国《企业文化与领导》一书的作者埃得加·沙恩认为,企业文化是若干由基本假设所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由某个群体在它学会怎样解决对外适应和实现内部团结的问题中所创立、发展和形成的。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的话,那么就可以认为它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将其意思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根本职能在于解决某一组织在适应外界和实现内部团结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彼得斯和沃特曼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策略,为企业全体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建一个优良的坏境氛围,以帮助企业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管理活动。在迪尔和肯尼迪看来,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他们对公司和员工具有重大的意义。劳伦斯·米勒认为,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成功。综述上面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中,是从其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是对管理思想与策略的总结,并以价值观的形式灌输给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以解决企业对外适应和实现其内部员工的凝聚力的这样一种价值观。下面谈谈管理与文化关系:

1、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应该是受文化所制约的,管理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无价值的科学。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一方面,就管理思想、管理理论来说,人们对人、管理和组织的思想,是根据整个历史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道德准则和制度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也是根据这种文化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演变的。管理思想的发展既是文化的一个过程,又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又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有其民族性与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因而其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也就各有差异。如早期的美国企业是在新教个人伦理和近代科学文明中发展起来的,其企业管理文化渗透着美国独特的自由与平等观,而日本受中国“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其企业管理文化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人的尊重,是一种人本管理,世界知名汽车企业丰田企业是其文化的最好体现。

2、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其次,它能激励职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第五,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事实上,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美国人发现日本的一些具体管理办法不同于美国,如终身

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察议决策制、企业工会等。但他们认为这些具体的管理办法同日本的民族传统与社会习惯有很大关系,美国人很难借鉴。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其本质,他们发现日美管理的根本差异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美国过分强调诸如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机构、财务分析等这些“硬”的因素,而日本则比较注重诸如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等这些“软”的因素,而这些“软”因素与整个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美国人在发现这些差别后,又回过头研究美国经营成功的企业,发现美国成功的企业也同样注重这些“软”因素。他们最终得出结论文化中的这些软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因素,也是管理成败的根本与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文臣 试论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J]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4月(2)

[2] 韦晓平浅论企业中的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 [J] 《经济问题》1999(11)

下载信息哲学思考(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哲学思考(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哲学思考论文

    【摘要】 当代人类的全部生存危机产生的根源是无限度论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的内在精神支撑力,是其观念理性向理性的共谋;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中心论、物质幸福目的论、消费......

    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政协会议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指明了方向。道德标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需要全社会认......

    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政协会议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指明了方向。道德标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需要全社会认真落实,如何理解和解说......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范文大全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摘 要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哲学历史渊源,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以......

    社会调查的哲学思考

    写一篇关于“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 哲学思考”的论文 西方个性化思潮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影响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个性化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从西方传入我国,这股思潮从思维......

    关于参政议政的哲学思考

    关于参政议政的哲学思考作者 杜义林/杨友平摘自 未知 发表 2006-10-25 20:24:03 人气 333 背景色字号 大 中 小 围绕参政议政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不......

    人生的哲学思考

    人生的哲学思考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读后感

    读《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有感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41班 张斌超 寒假中闲来无事,午后的闲暇时光偶然逛了一下书店。同样也是在无意中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