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笔记总结2
一、对周恩来的评价
周恩来从1927年起就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可以说,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的历史的一个缩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周恩来多次引用这句名言以自律。他在为中国的富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追求中,对国务活动方方面面的管理中,给当代人留下了最崇高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周恩来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在高级领导人中品德最优、廉政政绩最佳、较为谦和、相对民主的领导人,尤其是其廉洁自律的风范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为各界人士所敬佩。
第二讲在筹建历届政府中体现出的行政管理思想
——政府机构设立与领导干部配备和任用的原则
一、设置政府机构的客观性和实用性、灵活性
1.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立新中国政府机构(即不照搬苏联政府机构,也不沿袭旧中国官僚体制)
2.以华北政府为基础,抽调得力干部组建中央政府机构。
3.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国情需要不断增减政府机构。
4.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各级干部各尽其事,避免人浮于事。
5.建起高于部级的行政监察机构,重视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监查,严格纪律,教育干部奉公守、廉洁从政。
二、配备和任用政府干部的开明性和广泛性
团结一切团结的人组成新政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新国家.第一,大量任用长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解放区来的干部。
周恩来指出:“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有充分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的干部”,首先是工农干部、解放军干部。
第二,积极任用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和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第三,妥善任用民主人士和国民党起义将领。
周恩来认为:新中国安排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政府机构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体现。
第四,教育改造和慎重任用原国民党政府一般工作人员。
周恩来指出:接收原国民党人员是我们“胜利的负担,是推不开的”。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为我所用。
三、正确把握政府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定位,协调政府关系的和谐性
妥善处理党与政府,政府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一,协调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
(1)、加强党对政府的领导,把政府一切活动臵于党的领导之下,是保证政府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
(2)、严格划分党的工作和政府工作存在的界限,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周恩来协调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1.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变为政府的法令决定颁布实施。
2.把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宪法和法律,根据党的精神和实际情况与需要,发布的重要的涉及面广的决定和命令,在提交政府会议通过前,或通过后正式
1发布前,请示党中央审查、讨论,借此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3.把有些既要党委执行,又要政府执行的指示和规定,有些既要动员党员参与,又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时执行,采用党和政府联名下达文件的办法发布。第二,协调政府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关系。
在协调政府与全国人大关系的问题上,周恩来的主张是:
(1)政府要充分尊重人大的职权,在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实际工作中,凡属重大问题均要经国务院会议通过后,作为议案提请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2)政府要及时、认真地处理全国人大交办的人大代表关于政府工作的提案。(他认为人民代表经过讨论产生的提案、意见和建议,是人民意志的反映,不能忽视。同时,也可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为此,提议国务院成立专门机构接办人大会议交办的提案,并在人大会议后督促检查人民代表提案的处理情况。对于重要的、涉及到许多地方的问题,还以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将提案发到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办理,并要求他们报告处理结果。)
(3)政府要特别重视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他认为“政府应该让人民代表批评自己的错误,承认应该承认的错误”。)
(4)提议在人大会议上建立辩论制度,学习西方议会中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允许唱社会主义的“对台戏”,目的是使政府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善工作。)
(5)建议人大代表每年应有两次到人民中去直接视察,“从与政府不同的角度去接触广大人民,接触实际。”(并提议人民代表要参加对政府工作的检查,使人民代表更了解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批评与建议。)
第三,协调政府与人民政协的关系。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凡准备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一切重大决定和法令、条例事先都要提请政协全国常委会交换意见,经过协商后再提交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凡准备由国务院通过的重要决定和指示,也要常征询政协全国委员会有关工作组的意见,然后再提交政务院会议讨论通过;凡政务院制定通过的或提请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大政方针都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这样做。
(2)为使政协组织能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周恩来还建议政协一要多组织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到农村和城市去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样,有利于帮助政府决定更符合实际的政策,防止主观片面性和局限性。
(3)要多开展学术性报告和讨论,多邀请学术界的朋友参加,“可以同时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多有些不同的意见,就使执行机关能从多方面去考虑,利于选择比较更恰当的方案来执行”。
(4)要通过政协包括各个党派,联系全国的各个方面,联系全国的人民,以至联系到海外侨胞的优势向国内外宣传政府的方针、任务,既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又有效地调动起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一是强调统一与分权相结合。
二是强调中央和地方要互相影响,互相监督。
三是强调中央和地方必须明确各自的职权与责任,中央应该只管战略问题,而把战役的组织和战术的运用交给地方去机动处理。
第三讲.在领导政府工作中体现出的行政管理思想
一、周恩来领导艺术与人际关系处理准则----相忍为党,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善于团结各方
• 首先,自觉把个人溶于领导集体之中。
• 其次,善于定位,即找到自己在领导集体中的恰当位臵。
• 再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求同存异,相忍为党。
二、周恩来在高层领导中的为人处事基本原则:
其一、领导既是集体,矛盾是客观存在。
其二、既有矛盾,善于求同。
其三、画大圆圈,不画小圈圈。
其四、相忍为党,与人为善。
谦虚谨慎,注意维护各级领导人的威信。与人为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善于团结各方。
三、周恩来重视人事行政的管理和制度建设
• 1.建立行政人员的任免制度。
• 2.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
• 3.加强政府的法制法规建设(奖惩规定、纪律规定、责任规定等)。
四、周恩来领导方式和干部队伍管理的三大特色
•----严格管理,讲求实效,充分信任,关心保护
1. 周恩来领导艺术的第一大特色----宽严结合严格的一面:严于律己,严格管理,办事认真,反腐倡廉
a :严于律己
b:严守纪律
c:讲求实效,作风严谨
d:廉洁奉公
宽厚的一面是:对待部下和同事,尽量保护,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a :对待部下和同事,求贤不求全
b :平时多团结帮助,思想上加强教育和引导,生活上尽量关心帮
助,宽以待人。
c :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党内同志处于困难中时,尽力保护。
2. 周恩来领导艺术的第二大特色-----民主与集中结合,既坚持领导又
不被感觉实在领导
究竟怎样才能使群众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呢?周恩来一贯强调在领导态度和领导方法上,要坚持说服、协商、务实和交友。
3. 周恩来领导艺术的第三大特色----善于做思想工作,批评与自我批
评结合五、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对人才的培养任用
1、周恩来人才观之一------积极培养人才,善于发现人才
2、周恩来人才观之二------重视人才,使用人才
3、周恩来人才观之三------关心信任,保护人才.五、周恩来行政决策和处理行政事务的方式方法
1、领导人做出行政决策的四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
次之、要依此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确定一时期的任务和方针。
再次、要依此方针,规定当前适当的口号和策略。
有次、然后据此定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
周恩来指出这一切,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
2、领导人制定决策和处臵行政事务的基本方法
----强调政府决策和行政的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
(1)处理任何问题和决定一切政策都要坚持实事求是。
(2)政府决策必须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立足点和出发点。
(3)政府决策必须坚持以充实、可靠的信息为依据。强调决策过程就
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过程。
(4)提出政府决策必须坚持以民主作风为基础。
(5)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
(6)各项方针政策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变化。
3、领导人在处臵突发性事件和紧急事务时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1)处理复杂问题时,要理清头绪,工作要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如处
理西安事变,处理长沙大火)
•(2)在遇到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临危不乱,有条
不紊,积极疏导,努力化解危机(如红卫兵问题,六十年代初的粮食问题)•(3)在处理紧急问题时,坚决果断,周密细致,做最好的努力,最坏的打
算。(如九一三事变的处理)
•(4)事后总结经验,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燃(如对飞行事故的处理)第四讲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与实践的特色
一、务实、稳妥
周恩来最大特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国情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制定工作计划时,留有余地,稳步发展。
二、忧国、亲民
周恩来时刻关心民众疾苦,经常下农村工作调查,他树立了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敬业、认真
周恩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既讲求效率,又认真仔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四、民主、团结
周恩来强调民主协商、集体领导,集思广益。团结各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五、法制、规范
周恩来强调依法治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带头严格遵守。
六、开放、灵活
周恩来思想开放,反对保守,他和毛泽东提出争取外援为辅,自力更生为主,他积极与一切承认一个中国的国家进行交往,主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七、反腐、倡廉
周恩来提倡清正廉洁,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
第二篇:《周恩来传》读后感2
《周恩来传》读后感
很荣幸在大一就进入党校学习,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党史党章等理论知识,更注重有关阅读先进人物传记,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利用最近的一个月读完金冲及同志主编的《周恩来传》,虽然这部洋洋六十万余言的政治传记,只写到建国前夕,但从那丰富、准确、平实的记叙中,多少可捕捉到这样一个消息:周恩来固然是靠他的才干和贡献,赢得人民的特殊尊重,由此为自己构筑起一座巍巍丰碑;还应该看到,在这丰碑的另一面,也记录着他那独具魅力的人格内容。
从小时候的成长背景来看,如果说,毛泽东富于幻想并乐于用斗争来解决问题的性格,与韶山冲那片封闭的农田和逐步发迹而又有些专制的父亲有关,那么,《周恩来传》则告诉我们,周恩来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那些发挥了巨大潜能的性格,多少孕育于走向败落的封建仕宦家庭、从小四处漂泊的生涯以及温馨的母爱。他幸运地有两个性格不同的母亲。嗣母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年轻守寡,从不外出,于是也不许童年的周恩来外出,整天把他关在屋子里念书。(本文所引事例和文字,均出自《周恩来传》,以下不再注明。)由此陶冶出他的好学、好静、仁慈、礼让。他的生母则性格开朗,精明果断,有办事能力。周恩来小时经常在生母跟前观看她如何处理家族事务,学得一些办事方法和能力。家庭败落后,迫使十岁左右的周恩来开始扮演‚当家人‛的角色。熟悉中国民俗风情,明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这条人生奋斗途径的人都知道,在近代中国,维系一个大家庭的生存与主持国务活动似乎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异,至少在对‚当家人‛的性格素质上的要求上是这样。好面子的封建家庭,即使囊中羞涩,各种排场、礼仪、规矩也丝毫不可忽视。《周恩来传》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位少年把亲戚的生日、死期一一记下来,贴在墙上,到时候便去借钱送礼,磕头应酬。这自然需要相当有分寸、有条理的交往能力和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揣摩。周恩来从两个已经去世的母亲那里,自然地继承下来的两种性格能力,是他能够扮演好当家人角色的重要因素。对于未来的政治活动家,这或许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毛泽东在他那个家庭自幼养成的,是因为压抑(由于父亲的严格管束)而迫切需要张扬个性的叛逆性格,是习惯于‚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环境和需要,周恩来全然没有,他自幼渴望的是安定、和谐与维持,这使他养成善于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处世作风,并使他在后来繁杂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温和而热情强干,忍让而不失原则,谨慎而勇于果断等对立统一的性格侧面。一个才具不如他的人,如果扮演这些错综复杂的角色,就会以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知所措而告终。正是这种复杂而精明的性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恩来的政治生涯何以如此漫长并丰富多采。——这句话是尼克松说的,我觉得还算准确。《周恩来传》的作者记叙传主早年的生活,不失时机地突出他的两个母亲对他的影响,不知是否也试图要说明这一点。
辗转漂泊清江、淮安、东北、天津、日本,是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对其人格个性的影响,不只是通常所说的丰富阅历,开拓胸怀。从《周恩来传》的记叙中,我们至少可以体会到传主这样一种心理历程:从对家族的伦理情感的渴求,走向对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的探索。
十六岁终于走出韶山的毛泽东,无疑有一种摆脱了空间和心理上的局限的轻松和亢奋,自幼漂泊的周恩来,则始终承受着浓烈痛苦的怀乡思亲之情的折磨。与怀乡思亲相伴而生的,是对和睦的群体关系的寻求。这或许是一种情感转换吧。但是,传统有志之士的激励(在东北读小学时,课余爱读《史记》、《离骚》),对山河离乱的国家命运的忧患(东北特殊的爱国气氛对他的薰染),以及自幼养成的责任心,毕竟使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达到了这样的人生观:一个人不能脱离公众‚象草木禽兽那样靠自己生活‛,因而为集体‚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为朋友,为集体办事,赢得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同学录》中有关他的评语是:‚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可贵的是,周恩来这种急人好公的利他行为,很少有外在的功利色彩,不是眼下人们爱说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诚实地表达过这样一种心情:‚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别人视之为‚愚‛,他则觉得‚倍有乐趣存于中‛。好一个‚乐趣‛,他的‚服役‛,全然是一种品行本色,是那包裹不住的道德情感的自然流泄。正是从重道德情感的周恩来中自自然然地走出了一个重群体义务的周恩来。这就注定了他在一生风雨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割不断自己和社会、和朋友、和事业、和使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年轻时在自己的精神几近崩溃的关头,他也会因情感和义务的召唤,从痛苦绝望中挣脱出来。这一点,我们感谢《周恩来传》的作者提供了他旅日期间的一篇日记。这篇日记反映,由于他初到异国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加之家庭窘境的打击,还有前景未卜的入学考试,周恩来曾考虑用当时日本流行的佛家‚无生‛的思想来解脱尘世的痛苦。但是,‚闹了多少日子,总破不开情关,与人类总断不绝关系。虽不能象释迦所说‘世界上有一人不成佛,我即不成佛’那么大,然而叫我将与我有缘的一一断绝,我就不能,那能够再学达摩面壁呢?‛
上述出于性情本色的集体主义义务感,日后便十分自然地溶合入这位后来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的人格基础。在革命的队伍里,虽然都有一致的信仰,并肯为它献身,但有这种人格基础,和没有这种人格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不乏骄躁、浮华、虚荣、盲动,而周恩来却总是显得那样的真诚、平实和坚韧。而且他给人的印象也不是那种缺少人情味的干巴巴的共产党员。在后来他已经成熟和伟大起来的时候,我们还能从他口中听到那句本来属于宗教教义的道德名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破不了‚情关‛,断不了‚有缘‛,正是他在党的事业遭遇多大挫折,也会勇往直前,在个人名誉受到多大误解,也不会拂袖而去的心理基础。
《周恩来传》告诉我们,他在南开上中学时,尽管品学兼优,在各种公益活动中都是活跃分子,但他从不骄傲,从来不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绝少有令人敬而远之的领袖欲权力欲。他认为,‚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正本事的,必定是能涵养能虚心。看定一件事应该去做的,就拚命去做,不计利害;……这样子人总是心里头有一定主见,轻容易不肯改变的。‛能涵养虚心的英雄观,不计个人利害的功名观,确实有他高雅脱俗的地方。
由此,从青少年开始,周恩来就很看不惯那些虽然不乏才干作为,但却内怀邀名之心,爱出风头的人。他也不是完全不重视个人的‚名‛,在一篇《论名誉》的作文中,他甚至把它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但他心目中的‚名‛,更多的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名誉‛,而主要不是反映个人利益的‚名位‛。显赫的名位,并不必然带来高尚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名誉的罪人。协调二者的关键,是要有大‚志‛,但不能有大‚己‛,重名誉而不能重名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
古往今来,有大作为的人,最难协调的问题之一,恐怕就是伟大的事业与个人的功名利益的关系。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失了足,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中那些曾和周恩来一道并肩奋斗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张国焘、高岗、林彪。如果要从人格境界上找原因的话,或许与在实践中(在理论上很少有人公开地一味强调个人私利)未能摆脱‚私于个人‛的困扰有关。这就在‚道德‛上先自降了几等,最终连自己尽力创造的某些‚文章‛也受到损害。周恩来能获得举世赞誉,与他青少年起就注重不私于个人的人格设计,并一生遵奉,不能没有联系。撰写伟人的政治传记,特别是我国撰写当代领袖的传记,通常当传主处于政治上走向成熟以后,作者的笔墨主要倾注在他所从事的同时代背景密切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贡献方面。《周恩来传》也是如此。在第六章(全书三十七章)写到他赴欧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以后,除了引述其他当事人对周恩来的个性、品德、作风的印象和评价外,较少有机会空出笔来直接勾勒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对自身人格完善的探寻。这固然是因为,描写一个正在苦苦探索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与描写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的人格品貌,在分寸的把握上有不同难度,同时也由于材料的限制和传主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过于丰富。但即使这样,该书在写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也常常在同他的战友的比较中注意表现周恩来独有的个性作风。这也是该书作者的一个很可贵的意图。金冲及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到:如果从这本书中看不出周恩来的个性才能,《周恩来传》岂不成了一部中共党史或中国现代史了吗?换一个角度讲,只要是忠实地并且尽可能具体地记录了传主在面对种种复杂而棘手的政治事件时是怎样思考和处理的,他的人格品貌多少总会蕴于其中。至于如何体验和分析,是读者的事情。
理性与情感,是革命家较难处理的一对矛盾。只讲理性不讲情感,或者把某些本来正确的道理和原则推向极端,难免把它们变成生硬的教条,似乎革命家就应该有一副刻板的冷冰冰的面孔,这容易使革命队伍缺少一种很难用理性语言说清楚的亲和力。反过来,如果以丧失理性原则为代价,一味讲求情感的融洽,或者用情绪化的态度从事政治活动,同样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家应有的品格。
从《周恩来传》的大量描写中,我体会到他有少见的理于所当理,情于所当情的分寸感。
中国人常用‚刚‛与‚柔‛来评判人物的性格。‚刚‛包含着勇敢果断、坚强不屈,‚柔‛包括着通权达变、温和忍让。至刚易折,至柔少志,这是普通的道理,对一个现代革命家来说,也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在和周恩来接触过的人的评述中,我们大量看到的是他的柔的一面:温和、谦逊、平静、忍让。如果据此认为他在是非面前缺少勇断,近乎世故,更未必公正。从总体上看,周恩来属于勇于所当勇,退于不得不退的革命家。更多的时候,是寓刚于柔,融韧于忍。这或许就是古代圣贤津津乐道的那种外圆内方的人格品性吧。这种品性在政治斗争中的意义是刚强而不固执偏激,温柔而不失原则意志。的确,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比较看起来他往往调和,有时妥协,做自我检讨的次数也算是比较多的一位。这与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政治见识有关,与他通权达变的灵活性和避虚务实的工作态度有关。从中也可体会到他的多侧面的性格,丰富的智慧和经验,还有正直、诚实和毅力。特别是他的忍让涉及到党的事业大局时,我们不难看到这种外圆内方的人格的政治价值和道德价值。
对于政治家来说,意志、权力和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完全失去这些,也就无所谓政治家。革命领袖也不能回避这一点。革命家和政客的区别在于,怎样处理权力地位与集体事业的关系,权力地位靠什么方式获得,它是为某种目标理想奋斗的手段,还是目标理想本身。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党,不可能是朝气蓬勃、进取有为的党,一个没有相应的组织纪律和不服从权威的党,则是一个涣散的缺少整体力量的党。一九二二年入党不久,周恩来在一篇文章中就自觉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共产党当然不要‘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自由论者,但共产党也决未曾想造出蠢如鹿豕,只知服从的党员。‛在理论上认识和宣传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都不会太困难,重要的是实践,特别是在个人意志的张扬伴随着获取和维持相应的权力地位,伴随着给其他同志乃至党的事业带来损害的时候,怎样对待。关于周恩来,我想提一下《周恩来传》记叙的他到江西苏区后同毛泽东的关系。当时,他在党内的地位明显地比毛泽东高。一九三二年七月,中央局提议由周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他当即两次提出:这一提议事实上让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前线无事可做,而且使自己这个中央局书记多头指挥,应该由毛任总政委。十月,在宁都会议上,大多数人突出地批评毛泽东的左倾倾向,再一次决定把毛召回后方,由周恩来负战争领导总责。周再一次提出毛的经验、长处和兴趣在于军事,坚持在两个办法中选一个,由周负责,毛助理,或者由毛负责,周监督。总之是要毛留在前方。如果就此解释周从这时起就相信,革命事业必须靠毛泽东来领导才会取得胜利,是难令人信服的。但从他的做法上,我们至少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政治品格:个人的权力和地位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即使由于大家折服于他的才干威望主动给他,如果有碍于党的事业,有损于他人,他也不会伸手,更不会‚墙倒众人推‛,从中捞取好处。事实上,从一九二八年到第四次反围剿这一段时间内,他常常是全党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但他从来没有做过名义上的‚一把手‛。这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在六届三中全会上,他还有意把瞿秋白推向前台发表总结性的意见。他总是扮演用实干而不是用权力控制和高谈阔论来实施领导的领袖角色,这或许是他的个人意志和才干智慧充分发挥的最好方式。他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痛苦,或因此能轻松地超脱党内经常发生的不排除权力角逐内容的斗争。相反,他经常成为党内斗争的焦点,自觉或被迫地写检查,因为他不仅参与决策,更多的还要主持实施。有了错误,或在那些拍脑袋、唱高调的人看来有了错误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不能也不愿回避责任,相反还要硬着头皮去干,有时打击他的人也离不开他。就象六届四中全会期间国际代表挖苦他的那样:‚恩来同志自然应该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滚蛋,而是在工作中纠正他,看他是否在工作中改正他的错误‛。
从个性、才干和品德诸方面,读解了《周恩来传》记叙的周恩来这座人格丰碑上的一些文字以后,我获得这样一个基本看法,周恩来是现代中国革命家中,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政治品质都给后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和影响的人格典型。这个典型说明,在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天平上流芳千古的伟人,除才干和贡献以外,还必须留下点别的‚财富‛,譬如怎样做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度里,似乎更不应该忽视。
不错,周恩来是一个用现代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大的共产党员,但他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共产党员。他虽然不象毛泽东那样有足够的机会和明显的兴趣,乐此不疲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格养分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途径,但是,儒家的入世、忧患,追求道德的自律与完善;道家对外在的功名利益的相对超脱和达观;墨家的勤苦和为群体的事业近乎宗教的献身精神;纵横家审时度势的机敏才智;以及法家的严谨与务实,似乎都可以在周恩来身上找到一些影子。于是,我常常想起尼克松的一个回忆:一次有新闻记者问周恩来,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他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还是首先是一个共产党人。周回答:‚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事实上,无论属于哪种传统的伟人,都不可能是完人。周恩来同样如此。上面列举的那些传统的理想人格,既造就了他的伟大,也形成了他的局限。周恩来也深深地明白自己的局限。《周恩来传》就谈到,他一九四三年在延安参加整风时,曾认为自己应该从专而精入手,不要包揽许多,不要浅尝即止,要‚宁务其大,不务其小‛等。这类局限固然属于工作方法上的,但却来自他的难以改变的性格。又如,他遇事不走极端或在两种势力的斗争中采取调和的中庸态度(毛泽东曾对此提出过批评),固然有其民主、宽容和求实这样一些积极意义,但是,也应看到,它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的暖昧态度有其不积极的效应。特别是一九五六年他反冒进,一九五八年一月南宁会议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以后,在一些重大决策上较少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坚持他原来曾经提出过的正确的观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其他还有过多的自律和忍让以及不象毛泽东那样具有充分的想象力等。对于政治领袖来说,想象力是拓展新局面作出划时代的独创成就的不可忽视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宁务其大,不务其小‛的周恩来,主要以策略的灵活性和战略的原则性为特征。让自己的情感想象在决策中驰骋,能非常敏感地预测事物发展总趋势的毛泽东,则以战略的灵活性为特征。虽然这两个伟人都从传统中获益甚深,但毛泽东偏于整个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周恩来则偏于主体人格的构成秩序和人格的理想境界。由此使毛泽东在接受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地背叛传统,在建立革命秩序之后又往往无顾忌地打破这种秩序。这种政治品格使他具有开创时代的超凡魅力,但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又使他借用这种魅力在建国后把国家当作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终于走向一个伟人的悲剧。周恩来的政治品格则主要体现在善于完善革命的秩序,实施革命的战略,他带来的更多的是周密、可靠、信赖、稳定和协调。他不属于那种极度张扬个性意志具有超凡魅力的人。因此,尽管他的才干、贡献、地位和机会,都有可能使他成为‚舵手‛,但他始终没有,也不愿意成为‚舵手‛——他知道自己的局限,他确实存在着那个需要超凡魅力的革命年代难以使他成为‚舵手‛的局限。
结果,周恩来在人格实践上获得了与毛泽东不同的结局。在毛泽东晚年,他和人们的联系,大多是靠成功的经验和神圣的信仰支撑起来的。他太高、太远,他考虑的问题和做出的决策也是十分的浪漫和远大,因此人们很难用是与非、左与右的评判准则与他在同一基点上对话。一九五六年以前他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功的选择,从而使他在包括道德人格在内的各个方面,都成为完美无加的典型和象征(至少在一般干部和群众的心里是这样的)。‚文革‛后期和结束以后,当人们发现他晚年的政治选择是把中国引向灾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情况就是另一样了。人格崇拜的重心合乎逻辑地转向了周恩来,尽管他也不能完全回避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某些失误中应承担的责任,但人们不愿意去计较。因为他长期主持实际工作,与人们的联系是实在的理性的,他还常常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对某些极端的做法进行局部修善和抵制。更重要的是,人们理解,即使他有错误,也都不是来自某种个人的动机。人们没有理由指责一个以极大的心理负担来支撑危局的人。反过来,具有视‚立功‛与‚立德‛为一体的传统的中国人,还会自然地把周恩来塑造在人格境界的颠峰上。
第三篇:周恩来政治魅力 2
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魅力
引言: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领袖,周恩来让后人缅怀的不仅是他优雅的风度、豁达的品格,还有他高尚的行政人格魅力。主要表现为: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发扬民主,廉洁奉公。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对行政伦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周恩来一直以革命领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为党和国家工作。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周恩来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奋力工作,他的丰功伟绩为人民所景仰,为世人所称道。周恩来的治国思想和高尚的行政人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周恩来的行政人格,对当前的行政伦理建设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周恩来行政人格魅力的主要内涵
周恩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毫不计较个人私利,支撑着他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行政人格。
1、尽职尽责,甘为孺子牛的敬业精神。
周恩来光辉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对工作尽职的程度是常人很难比得上的。他常说:“我是人民的总理,也是人民的勤务员。”①在这种甘为公仆的精神引领下,周恩来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拼命工作。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日理万机,每天工作长达15-16个小时,不知疲倦、兢兢业业。有时工作到深夜,为了避免睡着耽误手头上的工作,他让工作人员每隔15分钟提醒他一次。1955年,在万隆会议召开的7天时间里,他一共睡了13个小时。晚年周恩来重症缠身,但仍然勤于政务。从1972年5月发现患有癌症到1974年6月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而这段时间内他大小手术总共做了近20次。在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会上,病重的周恩来,坚持参加会议并代表国务院做了长时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如他自己所说,“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②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2、艰苦朴素,一生勤俭的优良作风。
周恩来一生都保留了艰苦朴素、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从一件穿了十几年的睡衣到几十年如一日的用餐标准,周恩来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西花厅是周恩来在中南海的办公室,也是一所老式建筑,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担心西花厅的旧砖地面容易潮湿,时间久了会影响他的身体,乘他下乡之际换了地板和窗帘。他回来很生气,批评了工作人员,并坚持把新铺的地板和新换的窗帘都换走。为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多次做了自我批评。有几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主张把中南海的旧式建筑翻修一下,并把工程图纸都准备好了,可周恩来就是不同意。他说:“贪大、求洋、讲排场,这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坚持艰苦朴素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3、发扬民主,坚定地走群众路线。
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一直是周恩来的工作原则。周恩来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归根到底,一切胜利的取得是依靠人民的力量。”①身为国务院总理,他在工作中习惯发挥众人的力量,群策群力把问题解决得最完美。为了真正地做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周恩来在筹建首届中央政府时就费尽心思,把一批民主人士安排在政务院下属机构。周恩来强调,民主集中制“不但是组织原则,而且是工作原则”。他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决策中善于运用民主决策方式,并强调各级政府要走“领导干部、专家、群众”三结合的决策过程,同时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周恩来是走群众路线的楷模。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就把“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作为自我修养的要则。②他在政府工作中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平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操劳国计民生的同时,他还关心基层人民的生活。为了使北京公共交通拥挤的状况得以改善,周恩来亲自乘坐公共汽车,寻求解决方案。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多年,但他一直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劳动者,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50年代修十三陵水库,总理先后4次带领国务院机关干部到工地参加劳动。并且坚持和其他劳动者一样住简易工棚,吃工地食堂。
4、廉洁奉公,党和国家的廉政先锋。
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洁。在工作中,周恩来总是把公私区分开来。在组建第一届中央政府时,他坚持不给邓颖超安排重要领导岗位,他把自己和邓颖超的家庭关系与政治关系严格区分开来。在用车制度上,周恩来从来公私分明,只要是私人用车,他坚持自费,决不占国家一分便宜。周恩来从不收礼,只要是地方或是其他同志送来的东西,他都要求工作人员要么退还,要么按双倍的价格付费。为表示家乡人民对总理的爱戴,1961年,淮安县县委给他送去家乡的藕粉、莲子等特产。周恩来见家乡送来礼物,很是不安,他坚持拿出工资付了费。周恩来十分反对政府在他的家乡修建纪念馆,他多次写信或打电话给家乡政府,要求不要修复自己的故居。
二、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魅力成因分析
周恩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也因此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友人的尊重和爱戴。下面对周恩来行政人格的成因作一分析。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周恩来高尚行政人格形成的首要因素。周恩来一生身经百战,他以革命者与领袖的身份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又以建设者与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新中国近30年的建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以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其中,支撑着他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是分不开的。周恩来十分注重明确与人民的关系,他说:“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不能忘本。”①,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铭记:“我们每个人,不管过去做过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①
2、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与修养,始终保持正己率人的自律精神。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与修养是周恩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周恩来一直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向人民学习,向群众学习。早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在制定自我修养要则时就把加紧学习作为要则首条。同时,他还提出要紧密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在建设祖国中做出科学决策。周恩来在领导新中国政府的26年间始终做到了正己率人,这不但是他高尚的行政人格形成的原因,也是他践行行政人格的结果。周恩来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种要求体现在他严谨的工作、简朴的生活中。周恩来还用这些要求来约束广大的政府工作人员和自己的亲属。他在反官僚主义时要求广大的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在针对防腐、治腐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内约束”与“外治理”的方针 ③,把领导干部的自律与人民的监督结合起来。周恩来还给亲属制定了几条规定,即: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三、周恩来行政人格魅力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当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和践行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始终把人民群从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1、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广大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与修养,使决策过程科学化,执行决策人性化。但是正确理论的科学运用和个人的人格是分不开的。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人格的力量很重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立言‟和„立行‟上下工夫,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要求广大公务员要真正做到“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只有真正地领悟了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才能在工作中不谋私利。周恩来在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做人民勤务员的格言,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与他高尚的行政人格分不开的。当前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理论学习和修养上下工夫,切实地领悟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的深刻涵义,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到实处,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2、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约束力,把道德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
周恩来高尚的行政人格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做到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自我约束能力。没有一个有力的道德约束力,再完善的法律也会被践踏。领导干部的自律是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紧密相连的,一个具有高度自律能力、一个有着强烈道德感、一个具有高尚行政人格的公务员队伍,它才能始终做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公务员的自律和社会的他律永远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完全的自律,也没有一味的他律。在加强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构建一个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法律、制度、舆论与群众的监督。
第四篇:单元笔记2
第二单元复习单
班级姓名一、四字词语
万籁俱寂 气势汹汹蓄谋已久恼羞成怒严词拒绝众寡悬殊同仇敌忾震耳欲聋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生死存亡大声疾呼夜以继日如火如荼厉声喝道 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和善可亲 人仰马翻
二、组词
烽(烽火)喉(咽喉)凌(凌晨)聋(聋子)歼(歼灭)截(截止)锋(锋利)猴(猴子)陵(陵园)耸(耸立)纤(纤细)载(记载)蜂(蜜蜂)候(时候)棱(棱角)耷(耷拉)奸(奸诈)栽(栽树)熄(熄灭)厨(厨房)芯(灯芯)梯(楼梯)聂(姓聂)菩(菩萨)媳(媳妇)橱(书橱)蕊(花蕊)递(递进)摄(摄影)陪(陪伴)
三、多音字
扎zā包扎挑 tiǎo 挑衅爪zhǎo 魔爪咽 yān 咽喉
zhá挣扎tiāo挑水zhuǎ爪子yâ呜咽
zhā扎实yàn吞咽
四、查字典
歼(歹D)聋(耳 L)截(戈J)辜(辛G)
五、近义词
逐步(逐渐)妄图(妄想)拒绝(回绝)疯狂(猖狂)慰劳(慰问)声援(支援)序幕(开端)秘密(机密)绝妙(巧妙)暴露(显露)摇曳(摇晃)微弱(细弱)镇定(从容)厄运(不幸)残忍(残酷)和蔼(和善)慈爱(仁慈)惊恐(恐惧)拘束(拘谨)抚养(抚育)至仁至义(仁至义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六、反义词
拒绝(同意)退守(进攻)暂时(长久)持续(间断)秘密(公开)点燃(熄灭)暴露(隐蔽)破坏(保护)轻松(紧张)厄运(鸿运)镇定(慌张)拘束(自在)惊恐(沉着)
七、填空
1、《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人物形象分析:日军:奸诈狡猾、心狠手辣、蛮横无理、我军: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不畏强敌
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
2、《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和她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将军无微不至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由美穗子的感恩想到的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4、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5、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6、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7、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八、归类
1、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落花流水
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2、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
3、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4、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6、形容安静的成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悄然无声、悄无声息、夜深人静
7、形容生气的词语: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大发雷霆、8、与“蚕食”构词相同的词:鲸吞、牛饮、蛇行、9、与“咽喉”一类的词:手足、耳目、心腹、首脑、肝胆、臂膀
10、爱国诗句积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第五篇:小笔记2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控制
若两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相同,但其概率分布不同,则这两个项目:风险不同。风险投资的概率分布越分散,则,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就越大。
企业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分别表现为: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成品资金、固定资金,然后又回到货币形态。概率分布越集中(好),实际可能的结果就会越接近预期收益,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就越小,投资的风险程序就小。
收益标准离差率越高,则投资风险越高,应得风险收益率越高。企业筹资渠道有:国家拨入资金,银行借入资金和企业自留资金。
企业自有资金筹资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联营集资、企业内部积累
1)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000万;有限责任公司:50万(零售30万,服务性,10万)2)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全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者分期筹集。一次性筹集的,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筹足。分期筹集的,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次投资者出资不得低于15%,并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
公司发行股票需发起人认购股份总数的35%.最佳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有关条件下,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
公司法规定,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的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30%.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存款利率的40%.汇票承兑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一般为1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
财务杠杆系数由资金结构决定,其系数越大,风险就越大,普通股利润的增长比税息前利润增长也更快,同时也比税息前利润的下降更快。
1)发行股票,优点:能提高企业信誉,能充分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筹资风险小,筹资限制较少。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2)发行债券,优点:资金成本较低,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不会分散股东的控制权。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3)融资租赁,特点:租赁期较长,租赁期间双方无权取消合同。较其他筹资方式:比借款容易获得,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
4)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企业可以及时引进设备,筹资花费代价较高,没有租入设备的所有权。
5)商业信用,优点:与银行借款比,限制条件少,如果没有现金折扣,则不发生筹资成本。缺点:期限较短。
6)银行借款,优点,与证券比借款所需时间较短,与债券比,借款利息率较低,无发行费用,灵活性较大,缺点:数额不多,限制条款多。
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在财务处理上如果采用直接核销法,则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采用: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现行制度规定,工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为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
材料采构总量和费用水平不变时,采购批量和储存保管费用成正比,和采购费用成反比。
存货: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备件,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
加速流动资金周转而形成的节约有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
绝对节约:流动资金占用量减少,生产和销售任务不变,相对节约,流动资金数量不变,生产和销售任务增加。
现金使用范围:工资,津贴,临时工劳务报酬,个人科学技术等奖金,劳保福利费用,差旅费,小额收支 转账结算方式:一)汇兑结算,(异地)适用于单位,个人。二)托收承付结算,(同城异地)适用于经济合同及劳务供应款项。三)委托收款结算,(同城异地)。四)支票结算(同城)五)银行汇票结算(异地)。六)商业汇票(同城异地)。七)银行本票(同城)
确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方法是利用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式进行计算。持有货币资金数量大,则支付的利息多,成本高,但转换次烽少。
信用标准:严格会减少销售量,减少占用在应收账款的资金,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反之,宽松则会扩大销售量,增加成本,减少存货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方法:一)直接核销法,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二)坏账备抵法,先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金,发生坏账时冲减坏账准备金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1)计划编制,核定应收账款成本,编制账龄分析表。2)信用政策编制。3)日常管理,调查,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催收应收账款,预计坏账损失。
存货资金定额核定的方法:1)定额日数计算法2)因素分析法3)比例计算法4)余额计算法。存货日常管理:1)存货归口分级管理 2)生产储备资金管理3)未完工产品资金日常管理。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中均未规定有效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无形资产,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摊销年限。
企业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投资时按评估确认或合同的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投资额。这一数额与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的差额,作为企业的资本公积金处理。
由于季节性生产和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以及存放在车间备用的机器设备等,仍属企业生产所需,也应列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计价方法属于原始价值的有:购入的,自行建造的,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接受捐赠,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逾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净损失计入企业营业外支出,不得补提折旧。
净现值如大于0,说明投资收益总和大于投资总额,该投资方案为有利;净现值如等于0或小于0,则该投资方案为无利或不利。
无形资产的特点:没有物质形态,不具有流动性,变现能力差,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
兼并投资数额较大,一次付清有困难的,取得担保后可在三年内分期支付,但第一次须支付不低于应付兼并款总额的30%。企业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投资时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投资额。这一数额与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的差额作为企业的资本公积处理。
对外投资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
半紧密型联营的财务特征是:参与联营的各企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但联营体无法人资格,联营各方以各自所有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财产物质渠道均不变。
松散型联营的财务特征:各方保持参加联营之前的所有制性质,联营各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联营合同进行活动 下列不得用于用于联营投资的有:应当上交的国家财政收入,上交的税金、利润,国家拨给的有指定用途的专款,农田不得作为直接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可以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一)按形成的产权关系不同,分股权投资(股票、兼并、联营)和债权投资(债券、租赁)。
(二)按投资方式不同,分为实物投资即直接投资(联营投资、兼并投资;特点:具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和证券投资(股票、债券)。
(三)按投出资金的收回期限分短期投资(目的:利用生产经营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谋划求利益)和长期投资。购买力风险:由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如果联营企业所得税率高于投资方企业,则对投资方企业分回的利润不再退还所得税;如果联营企业与投资方税率一致,则税后分回的利润不再计缴所得税;如果联营企业所得税率低于投资方企业,则投资方企业税后分回利润应按规定补交所得税。
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产权的有偿转让。
被兼并的企业资产评估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重置成本法。2)市场法3)收益法 一般来说功能成本比值系数小于1,说明该零件成本支出偏高。
属于管理费用的税金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及金融机构手续费。
消售费用:因销售产品而发生的费用(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险费、销售佣金、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销售机构经费
不得列入企业成本费用的开支
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发生的支出;2)对外投资支出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捐赠、赞助支出
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1)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2)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消耗同生产成果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最佳结合。3)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
制定目标成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根据产品价格、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2)选择某一先进成本作为目标成本。3)根据本企业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要求的成本降低任务测算目标成本。
功能多,成本低,功能成本比值就高,功能成本比值系数的大小:若比值系数大于1,表明该零件的功能比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
成本计划中,小型企业实行一级核算,车间不计算成本。大中型企业实行分级核算,车间要计算成本。成本控制的标准:1)目标成本2)计划指标3)消耗定额4)费用预算 成本控制的手段:1)凭证控制2)厂币控制3)制度控制 材料费用的控制:
(一)严格控制材料消耗数量1)改进产品设计,采用先进工艺2)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3)控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材料损耗。4)回收废旧材料,搞好综合利用。
(二)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工资费用的控制:
(一)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
(二)实行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水平双重控制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效挂钩方法2)控制平均工资水平,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三)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1)实行费用指标分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2)制定费用定额,按月确定费用指标3)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日常开支
成本分析评价: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3、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4、百元产值成本
5、行业平均先进成本。
某企业销售条款中约定:3/
10、2/20、N/30其具体含义是:1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现金折扣,20天内享受2%,30天内付款,则不享受现金折扣。
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企业当年无利润时,经股东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金的25%。
企业发生经营性亏损,应由企业自行弥补,当年亏损可以由下一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若此期间不足弥补,则用税后利润弥补。
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在一定时期内,作为过渡措施,增设两档照顾税率,即年计税利润额在3万元以下的暂按18%的税率缴纳。
其他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外购商品、多余材料和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以及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转让等取得的收入
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由入的确认标志:一是物权的转移,二是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权利。流转税包括:1)增值税2)消费税3)营业税4)城市维护建设税 资源税包括:1)资源税2)土地使用税3)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包括:1)企业所得税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包括:1)房产税2)车船税3遗产和赠与税。
行为税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印花税3)证券交易税4)屠宰税 增值税实行价外税,税率分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出口商品税率0% 营业税(地方税):税率一般为3%-5%,娱乐业5%-20% 企业利润包括三部分:销售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
(一)依法缴纳所得税1)税前利润弥补亏损2)投资收益中已纳税项目或需补交所得税的项目,以及国家规定其他应调减或调增计税利润的项目。3)应纳税所得额4)应纳所得税税额
(二)税后利润分配1)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2)弥补企业以前亏损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4)提取公益金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未分配利润,可以并入本分配。
内资企业所得税:33%,年利润额3万元以下:18% 3万元-10万:27% 股利发放宣告日:宣告股利发放的日期
除息日:即除去股利的日期,一般规定在股权登记日之前的第四天为除息日 股利发放日:正式支付股利的日期。
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1)弥补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公益金4)支付优先股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6)支付普通股股利
外币业务具休包括: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借款、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投资、发行外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外汇买卖等。
直接标价法:应付本国的货币增多,称为外汇汇率上升,反映本国货币的币值下跌;反之本国货币币值上升。我国采用这种方法(100美元为866.02元人民币)。外汇汇率的分类:
(一)按汇率的制订方法不同,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二)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三)按外汇的去付方式,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四)按外汇的交割期限,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套算汇率是以基本汇率为依据,套算的其他货币的汇率;电台、电视与报刊报导汇率消息时常用中间汇率;电汇汇率为基础汇率;外汇银行一般只公布即期汇率
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内容:1)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2)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有条件的兑换外汇3)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统一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4)核定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比例5)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
企业的外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会计折算风险、经济风险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1)国际收支状况2)通货膨胀程度3)利率水平4)政府干预力度 通货膨胀率越高,其货币汇率下跌越剧烈,反之,汇率将会上升。
即期外汇买卖是指买卖外汇的双方按当天外汇市场子的即期汇率成交,并在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清算的分类:
(一)按企业清算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自愿清算(清算机构由企业成立)、行政清算(清算机构只是一个代理机构,是一种代理行为)和司法清算(即破产清算由法院成立清算机构);
(二)按企业清算的不同原因,可分为解散清算(要依法成立清算机构)和破产清算
解散清算跟破产清算的关系:1)联系:清算的目的相同,解散清算过程中,当发现企业资不抵债时应立即向法院申请实行破产清算。2)区别:a 清算的性质不同,解散清算属于自愿清算或行政清算,而破产清算属于司法清算;b 被清算企业的法律地位不同,c 处理利益关系的侧重点不同
清算机构的工作程序:清查债务、清查财产和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编制清算报告,办理停业登记 清算报表包括:货币收支表、清算费用表、清算损益表、债务清偿表、剩余财产分配表
不能用于清偿企业无担保债务,和清算财产的有:1)租入、借入、代外单位加工和代外单位销售存放在企业的财产2)递延资产、待摊费用。3)相当于担保债务数额的担保财产。
法律规事实上追回的财产应作为企业的清算财产:1)清算前无偿转移或低价转让的财产2)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在清算前提供财产担保的财产;3)对未到期的财务在清算前提前清偿的财产4)清算前放度的债权
清算财产的估价方法及适用范围:1)账面价值法(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2)现行市价法(清算存货、固定资产、有价证券与实际价值有较大差距)3)招标作价法(清算大宗财产和成套设备)4)收益现值法(房地产、无形资产)5)调查分析法(财务报表、偿债历史资料)6)变现收入法(价值较小的清算财产)
清算费用:清算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公告费、诉讼费、财产保管费、财产清查费、财产估价费、变卖费、审计费、公证费
清算损益是企业清算过程中净收益与净损失的统称。清算过程中收益高于损失,费用的为净收益 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存货=速动资产)
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所占的比重,它不仅是评价企业用全部资产偿还全部负债能力的指标,而且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能力和安全程序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