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专题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旧称内蒙古)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公厘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低丘及漫岗为羊草草原。河滩地多为中生禾草、杂类草草甸,草质肥美,亩产鲜草量400∼600斤,为传统牧区,适于牧养牛、羊、马等牧畜,以产三河牛、三河马著名。1958年以来陆续建立一批大型机耕农场从事农垦。中南部有大片沙地,有独特的草原化樟子松林,是珍贵的森林资源。交通方面有滨洲铁路横贯。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蒙古族发源地,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境内有上千个大小湖泊。著名的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过,羊群如流云飞絮,点缀其间,草原风光极为绮丽,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之所以声名远扬,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二是草场质量极好,割下来的草远销东南亚,三是风光最为绚丽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
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拥有一亿多亩草场,两亿多亩森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可以临湖垂钓,可以入林狩猎,尽享草原风光。呼伦贝尔草原其地势东高西低,海拔650米~700米,总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地域辽阔,风光绚丽。草原上,水草丰茂,河流从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
穿行在呼伦贝尔,定会为那“千里草园铺翡翠”的景象而惊叹。这里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长着碱草、针茅、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植物品种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原、肥沃的田野、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富集的地下矿藏,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以矿产资源为例,目前世界已查明的140 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的就有128 种,探明储量并上储量平衡表的有83 种,其中42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的前10位,22 种列前3 位,7 种居全国之首。江泽民同志赞扬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地上有绿宝,地下有墨宝”。“绿宝”指的是绿色食品,“墨宝”指的是煤炭资源。北纬45度左右是世界天然养牛带。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历史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无形资产“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形象,使“以乳立市”的呼和浩特“伊利”“蒙牛”两家企业的乳制品畅销全国。鄂尔多斯市低硫、低磷、低灰分、高热值的优质煤,通过“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确立了新世纪的中国大型能源基地的超前地位。鄂尔多斯盆地特大天然气田的发现,使得内蒙古成为我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此外,内蒙的“软黄金”山羊绒产品,也称雄市场,深入人心,享誉世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蒙所具有的重要矿产资源稀土。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邓小平同志曾经意味深长的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内蒙古独特的资源禀赋成就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总量由2000年的153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由全国第24位增长到第15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由全国第16位前移到第6位。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11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城镇化率由42.2%提高到55%,三次产业结构由22.8:37.9:39.3调整为9.5:54.6:35.9,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内蒙古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才聚集效应,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内蒙古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10多年来,内蒙古的人才工作通过积极建设人才流入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5万人,较2003年增长76%;人才市场体系和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形成各级人才市场106个。
呼和浩特市简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是呼包鄂“金三角”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乳都。先后荣膺“全球经济增长20强城市”、“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十大城市”、“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2009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等称号。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0平方公里,现辖1个旗、4个县、4个城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270万,其中,城市人口165万。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地区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呼和浩特有着两千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浓郁、民风淳朴,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谱写出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它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纵横交错、覆盖范围广,是自治区公路、铁路、航空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中心,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是沟通北京通往大西北的重要通道,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辐射冀、晋、陕部分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市场的重要商业流通中心,并以沿线城市、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地区的三大优势占据了中西部发展的有利地位。是各类企业立足国内、开辟东西欧及俄蒙市场的首选投资地区。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宝藏”丰富资源中心地带,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山川河湖兼具,矿产、物产资源尤为丰富,周边煤炭、天然气资源富足,电力能源供应充裕。目前,呼和浩特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
呼和浩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沿边开放城市,享有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我市十分重视改善投资“软环境”,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政策性文件。确保投资商合法投资权益的法律、政策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呼和浩特规划建设了10个各具特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其它均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各级开发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是科技创业的重点载体和发展区域。依托开发区,还建成了国家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各1个。
呼和浩特在建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规划面积16.61公顷,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孵化器2个,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
呼和浩特拥有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国家级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9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6个。科技创新的条件基础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呼和浩特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咨询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机构以及市行政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中心等众多创业服务机构,各类服务机构职能功能完善,服务领域广泛。同时加强了公共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呼和浩特政府网、呼和浩特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公益网络系统以其强大功能,面向社会提供丰富资讯和便捷的服务,公共服务能力、效率和水平极大提高。
留学人员、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呼领军创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享受自治区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享受呼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入驻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享受国家级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相关优惠政策。
呼和浩特具有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是自治区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区,并具有强大的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辐射能力。
呼和浩特金融环境优越。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环境宽松。金融机构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呼市商业银行以外,其他10余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近年陆续入驻。此外,呼和浩特还有14家各类保险公司,构筑了呼和浩特市金融业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呼和浩特拥有明显的科技人才优势。集中了省市区三级政府机关和众多国家、自治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总部,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化机构,现有大中专院校53所,各类科研院所137家,全市约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9万余名,占自治区全部科技人员总数的30%以上。呼和浩特汇聚了自治区各类高层次人才,成为自治区各类发展要素特别是高端人才要素最集中的区域,拥有的各类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全区的统筹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呼和浩特各类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本着“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的思路,规划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区。现有10个各具特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享受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经过开发建设,各级开发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已经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载体和发展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西部地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草原大都市。概括起来,主要是六个方面,即乳业起步、工业拉动、三产促进、城市提升、社会进步、民生改善。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例为4.4:36.3:59.3。财政总收入完成241亿元,较“十五”期末 3 翻近两番;粮食产量达到125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85元和8670元。
多年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得呼和浩特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走进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前3名,具备了与东部发达地区同台竞技的能力和水平,并提出了到2015年经济总量进入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10名的奋斗目标。目前,呼和浩特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依托首府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向东看”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切实提升首府服务全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呼和浩特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高、效益好、辐射面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包头市简介
包头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全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212平方公里,辖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九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人口265万,城镇人口212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6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近14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6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
——包头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包头素有“塞外通衢”之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和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内蒙古对外开放和重点发展地区,是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京包、包兰、包西铁路在此交汇,110、210 国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穿越全境,包头机场运载量超过百万人次,境内满都拉口岸是向俄蒙开放的重要通道。
——包头是一个现代工业城市。包头伴随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项目布局而兴盛发展,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化工和军工基地。境内已发现各类矿物74种,稀土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已形成以钢铁、稀土、装备制造、有色(铝镁)、电力、化工、纺织和建材等特色产业为支柱,以包钢、一机、北重、包铝、东方希铝、神华煤化工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高新技术产业、非资源型 4 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是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和全国投资环境 50 优城市之一,被授予“2008 年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
—— 包头是一个科技创新城市。全市有各类科研院所100余所,科研仪器1万多台(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5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2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11家。2004年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3项。连续五次被国家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2008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优秀创新型城市”。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包头是一个生态宜居城市。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20 公里,沿黄湿地约165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近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有九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梅力更天然林、南海湖湿地、巴音杭盖草原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市内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2010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6天。曾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全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
—— 包头是一个文明和谐城市。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307 年,赵武灵王在此设九原县,秦设九原郡,西汉改称五原郡。境内有阿善沟门、赵长城、秦长城、马池古城、敖伦苏木古城、美岱召、五当召等历史文化遗址。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汇发展,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和谐共生,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多元交织,晋商文化与工业文化相拥相长,形成了包头地区“开放开明、包容兼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9年在全国114个城市进行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总分位列第一,先后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四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和2009年两次被授予“长安杯”。
鄂尔多斯市简介
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三省区,属黄河上中游地区,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黄河流经728公里,南临古长城。全市辖七旗一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69万。鄂尔多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著名的“河套文化”遗址。2001年,原伊克昭盟撤销,设地级鄂尔多斯市,现市委、市政府驻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煤炭远景储量7630亿吨,探明储量1696亿吨,占全区的 5 1/
2、全国的1/6;天然气、煤层气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有全国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
3、世界的1/4,为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进入新世纪,鄂尔多斯市发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31.7%的增速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150.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643亿元,人均GDP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财政收入由2000年15.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38.2亿元,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位;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是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鄂尔多斯时,誉之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动由自然要素支撑向由科技人才支撑转变,引进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副高以上紧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800多人,吸纳区内外高校毕业生近2万多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30万人,人才等创新要素有力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进入“十二五”,鄂尔多斯市按照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呼包鄂“草原硅谷”建设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人才鄂尔多斯”战略,以政策“洼地”构建人才“高地”。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培养引进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1+8”政策体系,即《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的意见》以及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首席专家选拔管理、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引进人才住房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8个配套实施办法。确立了“聚十万英才、建人才强市”即五年内新引进5万名人才、培养5万名人才,其中包括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万名研究生,使全市人才总量突破40万人的奋斗目标。基于此目标,大力打造培养引进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按照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和资源型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新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羊绒服装、陶瓷、建材、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构筑以“一区,一带”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区”即东胜-康巴什-阿镇产业集中区,“一带”即沿黄产业发展带。同时,依托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低碳谷、煤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现代绒纺产业园、科技教育创业园、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强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发挥试验实验基地、科技孵化器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功能,建成1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停止征收
“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2-20 生效日期: 2001-12-20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发布文号: 内计费字[2001]1894号
牙克石市政府:
近日接到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应否向供热单位缴纳“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请示》(内森集团字[2001]182号),反映牙克石市热电厂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依据《牙克石市政府关于收取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改造费用的通知》(牙政字[2001]2号)向并入集中供热热网的热力用户按照每平方米20--50元强行收取“供热设施改造费”的问题,并要求明确收取“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是否符合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配套费收费标准和加强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发[1999]12号)中明确规定:“本通知正式执行后,与城市道路、排水、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和供水、燃气、集中供热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相关的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包括盟市设置的性质相同的其他项目,也同时取消)。”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转发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内计费字[2001]1278号)附件中,经国务院批准取消的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有“暖气集资费”。
二、根据以上规定明确如下:
(一)牙克石市热电厂(供热企业)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依据《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收取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改造费用的通知》(牙政字[2001]2号)文件的规定向新增供热用户强行收取“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每平方米20--50元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上述文件规定和中央减轻企业、社会群众负担的政策要求。
(二)牙克石热电厂进行增容改造建设,可通过市政配套、银行贷款、企业自酬等多种方式解决,但不能自立项目向消费者集资。
因此,牙克石市热电厂对其新增的供热用户,应立即停止征收“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请你市尽快自行纠正牙政字[2001]2号文件的错误规定。
其他盟市有类似收费项目的也应停止征收,并于1月底前将落实情况报告自治区计委、财政厅。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
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
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
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积极调整农畜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特色品种,加快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区半农区养殖业,突出发展奶牛饲养和牛羊育肥,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教兴农兴牧力度。继续抓好新优品种、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种养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搞好农牧民技术培训,转变落后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三是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发展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特别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草原水利建设的力度。四是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区域布局,继续抓好一批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营销组织和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牧区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走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准确把握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稀土、生物制药、蒙药、新材料、信息等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入。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二是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以现有20户重点大企业集团为基础,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优势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化协作水平。三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立项实施和达产达效工作,精心选择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加快以能源为主的基础产业开发,抓好托电一、二期、达电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正蓝电厂、岱海电厂、海电三期项目,做好通辽电厂三期、伊敏电厂二期等重点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加快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建设和苏里格气田开发,完成长庆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和相关城市配气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气化工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尽快编制各类服务业专题发展规划,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和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依托我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旅游规划,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开发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精品项目,尽快形成品牌、特色和规模,努力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城镇的产业和布局结构,依托产业集聚,搞活城镇经济,扩大城镇规模。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投融资等制度改革,促进各种产业要素向城镇集中。继续抓好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镇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统筹规划,综合配套,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大中城市的扩容提质,加快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建设步伐,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两年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994万亩,退牧还草5000万亩。要把生态建设与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在继续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住国家启动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机遇,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解决农牧民的生计问题,达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道1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东西大通道和县际公路等工程建设。铁路要力争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做好集宁至张家口铁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设完成乌海机场,开工建设满洲里机场,做好阿尔山和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力争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高度重视地质矿产勘探,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在市场准入、筹融资、土地征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改造国有企业,投资开发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逐步取消一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和对外合作业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国家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外贸发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护私人财产。
(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抓好财源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骗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严禁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种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实行零增长。重点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要增加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农牧业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国家将出台增资政策,自治区要继续采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预算安排。努力做好节支工作,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考察费,严禁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坚决惩治财会工作中的弄虚做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
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好民政优抚工作,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五通”步伐。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工程”。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转轨,推动科研机构进入市场。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科技实体和各类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调整优化科技资源,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实现技术跨越。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进一步搞好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京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环境,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区内人才、吸引区外人才。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要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搞好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和扶贫助学工程,加快“普九”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失学、辍学问题。高等教育要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切实解决牧区“两主一公”学校存在的突出困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按照教育创新的要求,力争在教师、校长的资格认定及人事制度改革上,在加强学校管理上,在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要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推进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牧区卫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牧民缺医少药问题。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加快呼市、包头、乌海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社会科学、无线电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搞好国防教育,支持军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坚决惩治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
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FLG”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
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
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在市场准入、筹融资、土地征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改造国有企业,投资开发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逐步取消一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和对外合作业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国家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外贸发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护私人财产。(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抓好财源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骗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严禁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种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实行零增长。重点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要增加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农牧业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国家将出台增资政策,自治区要继续采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预算安排。努力做好节支工作,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考察费,严禁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坚决惩治财会工作中的弄虚做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