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一起来欣赏以下这一份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汇报范文——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仅供浏览。
敬爱的汽车学院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的培训和学院开展的《博雅小讲堂》等活动以及自己平时对时事政治的积累。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忠诚地将本人的近期思想汇报如下:
2011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xx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在美丽的南太平洋镶嵌着许多风景绮丽的岛国,位于斐济以北的岛国图瓦卢就是其中亮丽的一个。然而,图瓦卢人却面临着灭顶之灾,大约在50年以后,这个美丽的岛国将沉没于大洋之中。在世界地图上,人们将也找不到这个国家的位置。而今气候变化的问题早已远远的超越了单纯的科学问题,环境问题的范畴,成为关系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气候变化是一种无声的危机,正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目前全球每年有30万人死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问题。就如我们国家的玉树地震、西南部的旱灾、以及近期的洪涝灾害等等。让我不经的想到我们的地球快要承受不住这样的气候压力了。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250亿美元,这比每年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款要高的多。气候变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种种灾难不仅给我们国家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还在农业和工业上个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科学认知的深化和国际气候谈判的推进,全球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2月19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落下帷幕。全世界119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规模及各方面对会议的关注足以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政治意愿,并向世界传递了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无法去预计未来将会再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全球人们的共同努力去防御、阻止灾难的发生。所以,让我们凝聚起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智慧,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旺盛的斗志共同努力的去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等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以及一名党员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的做到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身边周围的每一位朋友、同学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问题。一起创建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此致
敬礼!
第二篇: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演讲稿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我先来介绍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这次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各国对这次大会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让我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中国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下面是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3日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英国:2009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28日发表《西班牙港气候变化共识:英联邦气候变化宣言》,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2日却再度否决了澳工党政府提出的气候变迁法案,这使得澳总理陆克文将空手赴会。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京都议定书》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果
据中国日报网消息:综合外国媒体报道,本该于当地时间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直拖延到了19日,尽管如此,大会依然未能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决议,在一些至关重要的议题上,大会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觉得联合国既然开了这个会议,虽然没有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减少世界的碳排放,我们既然在以前已经犯了不可挽回的破坏环境的错误,就应该早点行动起来,弥补这个错误,不要再像这幅图所展示的一样了。不要让2012的悲剧变成现实。
第三篇:温家宝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讲话2009
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2009年12月18日 哥本哈根)
拉斯穆森首相阁下,各位同事: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12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这是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各位,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2006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2003至2008年,森林面积净增20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11.23亿立方米。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12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
各位同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本次会议的成果必须坚持而不能模糊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必须锁定而不能否定业已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进展。
第二,坚持规则的公平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如果说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今天全球仍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秸秆为主要燃料,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第三,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方也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不少发达国家的排放不减反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公布的中期减排目标与协议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确定一个长远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完成近期和中期减排目标上,放在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上,放在行动上。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切实的行动,让人们看到希望。
第四,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应对气候变化,贵在落实行动,重在机制保障。国际社会要在公约框架下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促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转让气候友好技术,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谢谢!
第四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发言稿 中英
Today world leaders, including Wen Jiabao, the Chinese premier, will gather in Copenhagen.Deal or no deal, they know that there must be a global effort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China is upbeat about the prospect.今天,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不论能否达成协议,他们认识到全球应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方对会议前景表示乐观。In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Billion Trees campaign, the Chinese people planted 2.6 billion trees, two per person and 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It has become fashionable for young couples to plant trees to celebrate their weddings.在联合国环境署倡议的“全球10亿棵树”活动中,中国人种了26亿棵树,也就是人均2棵,居全球首位。新婚夫妇种树留念成为时尚。
What is more, in the stimulus package of more than £400 billion to tackle the financial crisis, about 15 per cent is, or will, be invested in projects related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新增4000多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投资达15%。
China recently announced compulsory and verifiable targets for 2020 based on 2005 levels: bringing down CO2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by 40 to 45 per cent;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non-fossil energy to 15 per cent;and expanding forest coverage by 40?million hectares, which is more than 1.5 times the size of Britain.中方最近宣布了2020年行动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1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这个面积相当于英国领土的1.5倍。这些指标是约束性、可核查的。
But fulfilling these targets will cost an additional £39 per household annually for the next 10 years, and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China remains a developing country.Its per capita GDP has just passed $3,000(£1,830)– Britain reached this level as early as 1913.China has 150 million people living on less than $1(61p)a day.For them, the most basic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such as water and electricity, are beyond reach.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10年,中国每户家庭每年要多支出64美元。别忘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英国在1913年的水平。中国尚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我们熟视无睹的最基本生活需求,比如说清洁水、电对这些人而言都是不可及的。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ountry, for example, clean water is so scarce that farmers in a village in Gansu province only take three baths in their entire life, at birth, marriage and death.If we cannot ask rich people to give up their houses and cars, who are we to tell those farmers in China that they have no right to have what others have? 例如,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有的地方非常缺水,一个村子的农民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死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要求富人放弃洋房、汽车,我们能告诉那些中国农民:你们无权拥有他人拥有的生活吗?
China's difficult mission is to enable all of its 1.3 billion peopl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alise their dreams, but to achieve them in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way.中国的使命在于,如何使13亿人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但要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来实现。
Yes,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2 emitter, but we have condensed two centuries of industrialisation into just 30 years.And when it comes to per capita figures, China's emissions are only a quarter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lf of Britain's.You can hardly call China energy greedy.确实,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我们是用30年的浓缩时间,走西方国家两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就人均排放量而言,中国是4.6吨,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英国的二分之一,不能说中国是“对能源贪婪”。
This is why we believe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be respected.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help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 they cannot be compared like for like.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应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率先承担责任,二者完全不能类比。China is willing to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Copenhagen.Climate change is a global challenge requiring global solutions.We look forward to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world in this process.中方愿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应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我们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与世界各国密切合作。
第五篇: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会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会议时间: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已经不多!”,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 de 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首先,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
第1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本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面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第2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1、居家环保新招百日征集
通过新京报日常版面/网站/京探网/地球周刊博客等各种互动渠道,向市民征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节能窍门和技术,在这100天内,每天在网上公布/选择部分在固定版面(例如:社区)专门栏目刊登。
2、“我对哥本哈根有话说”征集
通过新京报及其网络,向北京、全国乃至国外的读者,征集他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期待。每周固定时间选择刊登。可在专题页面上开设 Q&A以及Quiz版块,深化网民对气候问题的认识。汇总网友最关心的问题,让前方采访记者提出(如果能派出记者的话)。
3、国际媒体每日动态扫描.每天紧盯全球各大网站的“气候变化”专页,看它们做什么,关注什么。此外,可以上传原创的专家解读稿。这些动作都是为届时的哥本哈根前方采访以及后方编辑储备知识。4、11月8日连续推4期地球周刊系列封面故事
此部分内容主要以生动可读的通讯报道形式实现,11月起连续推出四期,是系列报道的重点和亮点之一。报道三方面的内容:
第3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一是深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太平洋小国的困境及其自救努力。报道通过编译、采访政府官员、当地民众或华人华商,以及环保组织实现。
二是重点报道各大非政府环保组织(比如绿色和平、动物保护基金等)以及知名的民间人物的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和成果。气候变化涉及全人类的切身利益,遏制全球变暖不仅应是政治精英们的主要政治议程,更应该是各国公民自觉的行为,而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及相关NGO、民间人物的行动,正是这一公民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他们的报道,也符合本部门为公民社会鼓与呼的一贯报道立场。采访内容可以涉及这些环保组织和NGO、民间人物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工作模式、资金来源、重点案例、主张诉求、与政府及污染企业的博弈、如何宣传减排理念、组织更多自觉公民等等,报道务必实现极强的故事性。
三是新能源故事目标:报道最具代表性的国内外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民间创意和官方措施。风能、水能、牛粪发电、核能、零碳排放建筑设计......
会议动态报道:11月末——12月会议期间
第4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根据实际新闻情况,在要闻版面或区域版面中实现,会议前主要报道最新的气候变化数据、气候政治三大阵营:伞形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最新立场、动态。
会议期间,报道按照重点新闻模式正常操作。(为保证会议前动态报道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安排专门记者监控相关网站、相关新闻,并与相关编辑一起每日报题。)
关注报道:此部分报道应为本次专题报道重点,也是体现本部门理念、区别于其他媒体报道的关键。报道在关注版面中实现、用至少2栏的规模,争取每日均有见报。计划报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高官访谈。
○ 选取三大阵营重要国家(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提前准备和联系,争取专访各自国家环保部门负责人或负责人发言人,访谈问题主要涉及该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情况,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此次气候会议上的立场等。
○ 选取最近十几年来深受海平面上升之害的典型太平洋小国,争取联系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可以尝试采访其政府首脑,这些国家
第5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可谓全球变暖的最早一批牺牲者,对于气候变化,它们最有发言权,也体会最为深刻。
第二部分:话题版:
12月1日至5日连续推出5个关注话题版,对峰会进行预热。初步设想话题如下:
“大管家——潘基文的气候政治”:综述潘基文在协调三大集团进行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而揭示联合国和国际机构在减排方面的作用和局限。
“小人物——环保人士谈哥本哈根峰会”:从环保组织的角度出访,探讨场外因素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和幕后利益。
“碳交易——环保能够鱼与熊掌兼得”:国际社会较为成熟的绿色交易机制,曾令中国部分企业名利双收。从具体案例出发,探讨这个机制是减排机制下的有效国际合作,还是借名圈钱的利益游戏。“哥本哈根——碳中性之都的美丽试验”:介绍会议主办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同时提引读者对哥本哈根的关注。“再回首——京都议定书鉴定录”:峰会前一天推出此专题,意在通过对签订京都议定书后各国在减排方面的表现,为峰会预热。
第三部分:会议动态报道:追踪会议进程,各国表态、领导人讲话
栏目:1今日金句——当天典型表态摘录
2今日瞬间――当天精彩图片
第6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3今日话题——挑选当天议程重点,进行编辑/记者/专家点评、观点交锋
会场外报道:栏目“漫步哥本哈根”——特派记者采写
1丹麦人和政府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细节
2会议期间,环保组织组织的抗议或者集会
3会议期间,世界各国的动态 版面;每天日常版1-2个版
第四部分:总结报道:会议结束当天的专题报道
1、本次大会成就
依据大会的预设4个目标逐个分析:发达国家减排指标确定
发展中国家减排措施制定
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方法
未来气候变化协议的讨论框架制定
2、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发展历程
内容: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会议等等,各时期进展和重大事件
3、前景、分析、专家点评
第7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地球周刊——哥本哈根“减排”战(12月6日出刊)
哥本哈根峰会开幕日出刊,不仅是对峰会的良好期待与祝福,也是对峰会可能达成协议的预测与解读。本特刊希望通过对气候峰会的立体介绍和全景解读,向读者展示气候峰会的魅力、斗争与前途。
报道应力避枯燥的政治报道模式,力图生动可读,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蓝色家园的危机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和枯燥的减排数字离我们很远,但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改变却就在我们身边。此环节报道,就是要完整呈现气候变化的历史,以及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各大影响,无限的与读者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范围贴近。报道内容可包括:气候变化的历史沿革、导致气候变化的几大祸首、气候变化引发的后果(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岛国危机、臭氧空洞、种植业危机、物种减少或灭绝等等。此部分应与新知编辑合作,采访专家,完整呈现气候变化带来的所有重大恶果,并结合典型案例采写完成。)此环节还应主要突出气候变化十余年来对中国、北京的影响。地球封面也须以直接醒目的方式呈现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
第8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此部分虽无新闻性,但却是报道气候变化对普通读者的最大价值所在,也能实现报道生动可读,可安排8个版的规模,和新知周刊合作。
二、当气候也“讲政治”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达成真正有效的减排机制,还要看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冰岛、日本、新西兰、挪威、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以英国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三大集团的斗争与妥协。在这三大集团中,欧盟较为积极,是减排的推动者;伞形集团的立场最为重要,它们能否改变消极姿态是减排机制能否建立的关键;发展中国家作为协调角色,它的偏向将影响三方博弈的天平。
此环节以纵深方式呈现,主要围绕气候政治三大阵营的近20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轨迹,其各自的政策背后体现的不同国家利益,三大阵营在减排问题上的博弈,对遏制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面临新气候会议各自的主张和动态等。
配合制图,详细列举各大排放大国的各项排放数据、减排目标等。可安排4个版。
三、我们如何救地球?
第9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哥本哈根峰会不仅仅是各国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峰会,还是环保组织人士和所有关心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的人的峰会。此次峰会必将吸引大量环保人士、抗议者,他们都用哪些方式参与峰会、影响领导人制定决策,会成为峰会的一大亮点。
这是一个典型深入读者生活,且有用的报道环节,主要通过连环漫画和文字相配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我们哪些日常生活举动会影响地球气候,而为了遏制全球变暖,我们应该如何做?可安排2个版。
第四、地球家园的新曙光。
近年来,环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欧美国家争相竞争在环保减排方面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可以预计,在环保减排潮流不改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将实现第五波潮流——低碳绿色经济必将取代黑色耗能经济。谁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利用产业升级的机会赢得跨代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本环节将重要报道绿色产业、环保科技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可安排1个版。
第五、评论访谈版
第10页
《新京报》策划方案
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它已上升为一国的政治问题,目前气候政治学已成型。评论访谈版可尝试约稿访谈来自三大集团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从气候政治、国家利益、经济博弈、大战略等多个角度解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