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改革问题

时间:2019-05-13 07: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员工改革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员工改革问题》。

第一篇:公司员工改革问题

公司员工改革问题

1.成立公司基金,可以买消夏的物品,每月组织员工聚餐!基金为小刘管理

2.抵押部小然 志伟调入质押部

3.樊盟 志杰 小然 为A组 组长为樊盟

4.志杰 张军 向明 为B组 组长为志杰

5.AB小组,相互竞赛,业绩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小组利润的1%!,然后小组人员平分!

业绩不好的小组,扣掉获胜小组利润的0.5%,为公司基金!

6.雪绒 石路 主要负责面签银行 拉拢银行关系 督促抵押部门或者质押部门的银行单子。

我主张,我做在外面,起到监督培训作用!

7.工作时间,不允许看外网,但是并不是坚决,可以发帖子,邮件,允许QQ联系方式。

8.看到客户在公司,每一个看到客户的员工,都要像客户点头问好,9.每周五下午四点半,准时开会,每一个员工轮流主持会议,大致的内容,可以从公司的专业知识,自己最近的遇到的困难,或者最近某某员工的表现,互相监督,无等级,民主发言!每周会议都有员工都评分,分数最低的,领导讲话!

10.一个月内无单子的坚决辞退,有压力才有动力,最好的办法!

11.每一个员工的任务要明确,只做自己范围之内的事情,不可以相互代劳!

12.设立一个员工中午休息间

13.每一个员工拿客户材料,必须有部门经理签字,如果部门经理不在,小刘给部门经理电话,详细问询!问询内容为,拿什么材料,做什么业务!加强小刘的专业知识!

14.每月考试,专业知识,员工手册都士考试内容

第二篇: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推荐)

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员工的流动率应该控制在5%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员工的流动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是超过5%就意味着公司在某个方面存在问题,就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障碍。

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员工辞职是员工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有害,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员工流失从各个方面危害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员工流失的成本

一、员工流失的直接成本:

1.员工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聘准备工作,筛选简历,面试成本,录用准备成本,办理录用手续等成本。

2.培训成本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准备,培训资料,培训管理成本等。

3.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需要额外加班的成本,主管人员协调完成空缺岗位工作的成本等。

4.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期间所付出的成本。员工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要有一个适应期,而在这个期间,公司仍需支付工资,这无疑增大了公司成本。

二、员工流失的间接成本:

1.人员流失使团队士气涣散的成本

员工离职会引起的其他员工多米诺骨牌式离职,因为员工离职之前会有一个考虑和斟酌的过程,在此期间,员工不可避免地要找同事进行商量,从而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心理。据有关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企业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10%×3=30%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20%×3=60%的企业员工正在找工作。试想企业员工整天都在忙于找工作并处于观望迷惘状态,那么这种现象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成本将会有多大?

2.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后备力量不足的成本

频繁的人员流动,使企业今后在选拔中层管理人员时面临后继缺人的困境,进而使企业如果从中层中选拔高级人才,会出现无法从内部填充中层岗位空缺,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影响到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人员流失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泄露的成本

这些核心机密泄露包括技术的泄密、客户资源的流失、经营管理思想的再利用等等。如果这些离职员工带走的资料和信息流入到竞争对手,后果将更加严重,可能直接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4.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声誉被破坏的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一方面,离开企业的员工,自然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些自我的评价,并且大多数是对企业负面的评价;另一方面,企业内外人员会对企业的这种现象有些猜忌和传言。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破坏企业名声。人们在选择加入企业时,总能会打听到关于企业的一些情况,这使企业面临着很难再次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如此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各种人员流失成本,或许真的有很多企业领导者还未意识到人员流失成本这个问题,或许有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人员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但苦不堪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第三篇:医院改革问题

2014年科教科工作计划提纲 科室建设

① 制定并不断完善医院各类科教方面的管理制度。

② 制定医院科研、教学等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时总结,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③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各类科研课题的开题、阶段性管理、结题、验收、材料初步审核等工作。

④ 建立和管理科研档案、科技报表,负责全院科研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和宣传;负责全院各类科研经费的管理,督促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执行;

⑤ 负责全院医学论文发表的登记及相关管理工作。

⑥ 有计划安排全院的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并聘请上级医院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实施。

⑦ 负责全院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及周期继续医学教育学时学分审核、验证、统计、录入等工作。⑧ 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

⑨ 根据各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要求,规划每学年每学期的各学制医学生的教学任务,安排好见习和实习,并做好学生成绩登记、出科考核等工作。

⑩ 深入教学实践,做好教学评价反馈,统计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检查等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⑪ 经常与各医学院校、科研协作单位进行沟通、交流。⑫ 完成院领导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科室管理

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在做好老员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及时将新进员工纳入继续教育中来,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个月组织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及时严格的检查科内的每周一题,保证学习质量,并做好相关人员的论文统计工作。

处理好住院医师培训的各项工作,及时监督学员的轮转及学习情况,做好2014年住院医师基地质量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及2014年的住院医师的招生报名工作。

积极组织各科室申报各级别的课题,严格把关保证项目质量。对在研项目做好监察工作,及时查看各在研项目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对不按标书要求进行试验的项目负责人汇报主管院长予以相应处理。

继续巩固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规范在职人员教育,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深入落实教学改革,形成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性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中医特色教学内容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医诊疗水平。进一步完善医院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把我院建成创新型,高层次的教学医院而不断努力。人才梯队培养

1、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医德医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行业作风建设教育;

2、时事政治学习、党和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3、法制教育;

4、业务技能培养,包括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

5、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如外语、计算机、科研课题申报和科研论文协作等。

4专科特色、中医特色

无 科研项目

①组织好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并努力为此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

②与上级医院联系,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③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专业、项目。服务创新方面

① 对实习生、住院医师学员实行微笑接待,给外来学习人员以亲切感,做好沟通,从而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为我们医院服务。② 热心解答各科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③ 做好各种相关网络工作的教程,便于大家的操作。

拟购置设备

① 为规范教学基地工作,需申请学生宿舍、学生自习室、学生示教室、学生实训室及正规图书馆。

② 现有工作人员4人,3旧电脑只有1台能满足工作需要(打不开网页),申请新电脑两台。③ 需要增加工作地点 医院发展建议 部分科室人才结构不合理,应结合专业及人员自身特色调整人员组成。针对医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科室必须设科室秘书(对其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落实好医院的相关政策,并完善科室各种资料的管理及医疗相关的各种事务的处理。公布医院发展建议邮箱,医院员工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重点问题及时处理。院内制剂少,加大院内制剂的开发工作,在增加医院效益的同时,还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把搞好医疗质量最为重中之重,疗效好了自然不愁病人,鼓励医务人员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对部分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6 在重视医患关系的同时,还应重视医护关系的处理,鉴于各科室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医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影响了医疗工作更好的进行,医院可以①组织医护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增进感情,加深理解。②一方面加强医生护理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护士临床知识的培训,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减少误会;③主任根据科室自身情况公平合理进行奖金分配。医院可以成立一个团队(医学专业本专科即可、人数3-5人),专门负责前往各个社区及村镇进行义诊,既提高了医学的形象,又能拉病源。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增加医院的凝聚力。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医院知名度。导诊尽量选择医疗专业毕业生,对非医疗专业学生进行相关的医疗培训,更有力于做好分诊。

第四篇:农信社改革问题浅析

农信社改革问题浅析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核心力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对我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入瓶颈,长期经营上的漏洞与政策制度上的不完善,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进步,对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势在必行。多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方案改革走了许多弯路,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改革实施效果仍不理想。通过这次暑期调研,我们分析得出结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不需要再进行梯次推进,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吸取城市合作银行挂牌不久即改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教训,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革,在完善县联社一级法人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主要为“三农”服务的股份制社区性现代农村商业银行。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较低,人力资源出现断层。现阶段从事农村信用社工作的人员,知识水平、文化素质和相关服务理念不够高,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起点较低,后期的员工学习和培训不够,没有建立合理并且符合信用社发展需要的培训机制,更缺少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对信用社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信用社员工呈现老龄化趋势,缺少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年轻人才,在年龄、知识、人员配备等方面出现断层,在同行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2.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从历史和自身结构来看,信用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定位于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但是就目前信用社在经营和发展状况而言,农村信用社已逐步偏向城镇化,服务三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农村市场的服务大多仅限于存取款的基础金融服务功能。而在城镇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社需要面对诸多发展成熟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无论在软件硬件方面,农村信用社都存在一定劣势。不明确的市场定位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局面,也是改制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3.结算手段相对落后,软硬件设施有待更新。农村信用社较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缺少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系统,结算手段落后,造成一些以网络为基础的业务进行困难。现阶段的综合业务系统不够完善,定期开户业务只能依靠存单进行,造成大量开销户信息滞留系统,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康运转。一些成立较早的营业网点基础设施落后,相关办公设施更新不够,对日常业务产生一定影响。贷款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中间业务获利途径匮乏。这些都对信用社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4.统一的企业文化有待于完善。长时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企业文化方面没有更好的突破,更多的沿袭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导致内部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不能形成很好的企业凝聚力,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缺少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农信社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治理内外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由于经营规模小、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形成治理结构上内外部人控制局面。

一是现有高层管理人员内部人控制。从形式上看,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长”分设制度,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管理架构,但实际运行中,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分离。理事长大多由省联社提名指定,理事会很

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广大入股股东尽管拥有农村信用社大部分所有权,但由于股权分散且单股股金额度较小,实际上只是“名义股东”,对信用社基本失去监督、参与、管理和决策权利。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制衡和监督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实际上只能充当内部简单的稽核、审计职能,根本体现不了监督作用,约束和制衡乏力。

二是省联社外部人控制。省联社不拥有农村信用社任何产权,但却对其高管人员配备、业务经营、制度设计、人员招聘、薪酬分配等重要事项进行直接干预。有的省联社甚至直接或间接审批大额贷款和财务开支,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信用社独立的法人地位,直接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自主权。农村信用社自下而上入股组建的省联社,演变成了省联社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性控制,实际上是信用社自己“花钱买了个婆婆”。不仅入股得不到分红,还要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管理费。由于内外部人控制,有些既得利益者打着服务“三农”的幌子,阻碍改革进程,或假借“改革”的名义,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利益。

2、花钱买机制效果不理想

为帮助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国家给予扶持政策:对亏损信用社1994至1997年因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从2003年开始对信用社营业税按3%税率征收,西部地区信用社免征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减半征收;央行按照2002年末实际资产损失的50%向2407个县(市)发行专项票据1656亿元。从账面看,有50多年历史普遍资不抵债、全行业亏损的农村信用社,经过两三年的改革,大量充实了资本金,全面实现扭亏为盈。实际上,三年过去了,农村信用社在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转换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村信用社账面不良贷款比例仍仍然较高,部分农村信用社甚至资不抵债。

3、三种产权制度加大了改革成本

2003年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采取农信社、农合行和农商行三种产权模式,制度设计明显不合理,人为加大了改革成本。农信社、农合行仍盲目坚守事实上早已不存在的合作制产权模式,使改革走了许多弯路。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制度设计试图将合作制“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的劳动联合,和股份制“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的资本联合结合在一起,实行股份合作制,这种理想化产权模式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我国农村信用社名义上是合作制,事实上在结构、特征、机制等方面早已完全背离合作制的宗旨。由于国家在税收和准备金优惠政策制度设计上,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实行比农村商业银行明显的优惠政策,导致绝大部分早已达到农村商业银行条件的农村信用社不愿改制或仅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2008年前,除江苏成立9家农村商业银行外,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改制时均采取了股份合作制模式。近两年,随着优惠政策的到期,不少农村合作银行又重新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加大了改革成本。

改革的可行性

有较好现实基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平稳发展,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支农服务也进一步加强,总体上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到2010年3月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分别高达7.6万亿元和5.2万亿元,比深化改革前的2002年末分别增长2.8倍和2.7倍,分别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总额的11.65%和11.46%。

改革方向已明确。经过多年的改革争论,近两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实行股份制已成为各方共识。2010年年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第三期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理(董)事长培训班结业仪式上表示“我国农村信用社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组织,必须承认历史,尊重现实,不能走回头路”。

有一批成功范例。江苏常州、广东东莞等8个市,以市为单位成立农商行,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有效化解了部分机构的不良资产包袱,也极大增强了“三农”金融服务的实力,有效解决了公司治理内外部人控制的问题。

改革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领域中的骨干作用,取决于国家有关部门的决心和力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改革不需要再进行“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梯次推进。现在必须按照市场原则、股份制方向,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大刀阔斧的突破性改革,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权衡利弊。最优选择是以地(市)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产权明晰、治理完善、服务高效、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

为了达到彻底改革的目的,针对农信社外部及内部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撤销现有省联社,建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2004年开始,有关部门花大量的力气抓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主要是自上而下靠行政手段和外部监管推动,就公司治理谈公司治理,信用社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对改革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办法是要选择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否则,农村信用社改革会重蹈前几轮改革的覆辙。除了少数效益较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外,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要改善股权结构很难,现在县域很难找到合格的投资者,如果引进外部投资者,比较理想的是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但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较小暂时难以引进国际金融机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成立省一级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或出资人向县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资参股,建立参股、控股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来管理现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取代现行的行业管理。

二、对信用社进行彻底的商业化改革,全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将农村信用社建成由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入股的、产权关系明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为“三农”服务的完全商业化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改造以后的农村信用社将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根据地战略”,服务社区,服务“三农”,满足各类经济体和客户的需求。要清晰界定区别于大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强化决策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业务范围是支持与“三农”有关贷款;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种植、收购、加工贷款;办理现由农行办理的扶贫、开发贷款业务;代理扶基金会、非政府和民间非盈利组织提供的小额信贷业务。

三、引进人才,加强人力建设,完善培训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借鉴国内同行业或其他优秀企业完善的用人机制,提高对新进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综合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建立适合信用社自身情况的培训机构,完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从整体上提升信用社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将员工激励机制与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忧患意识,避免人才的流失,促进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区分城乡网点功能,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定位。根据网点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明确工作重心,基层网点明确自身服务三农的主要任务,全力做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能,牢固信用社在农村市场的重要地位,随时迎接其他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农村金融市场的挑战,在稳定中寻求突破与创新。城镇网点在配合基层网点扶持三农的同时,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和城市商业小额信贷,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的过程中避免直接的正面冲突,通过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扩大规模,占有市场份额,以优势求发展。

五、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完善结算系统建设。增加信用社网点特别是基层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优化营业网点服务环境与员工工作环境,完善网点办公设备和终端软硬件配备,与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相结合,使办公效率更高,服务流程更便捷,整体设施更加现代化,树立起“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完美形象。完善结算系统,在全国形成统一的结算系统,使跨区域的资金清算更加安全便捷,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农村金融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整体凝聚力。加强农村信用社员工个人素质教育,建立农村信用社独有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农村信用社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自身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增强,带动整个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进步,积累无形资产。与此同时,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宣传力度和营销力度,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最终得到大众的认同,扩大潜在的市场份额。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处在改革与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在发展不成熟阶段所必然产生和经历的,这些问题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既是弊端也是机遇,只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农村信用社必将得到更大的飞跃,早日实现向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的完美蜕变。

改革的必要性

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的需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央行票据置换和自身经营利润处置了大量历史包袱。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信用社仍存在较重的历史包袱,业务经营仍很困难,如不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单靠其自身努力,很难有实质性改观。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整体资本充足率远未达到8%的最低要求,不良贷款率仍超过1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还有较大缺口,还有不少农村信用社严重资不抵债,对地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通过以市为单位合并成立农商行,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风险抵御和综合竞争能力,可以较低成本消除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各类金融机构逐渐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实力、集约化管理、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便于集约化管理,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后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规模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对农村信用社按市进行合并重组,将小舢板拼组成有一定规模的大轮船,这样不仅能增强资本实力,而且可以统一调度资金、统一实施财务管理,提高资产运用效率和节约机构成本。同时,通过健全治理结构,改革组织体系,优化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完善电子建设,可以显著提高其内在素质,使合并重组后的农商行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优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机构。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规模化扩张,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机制和网点优势弱化,而品牌、科技和服务方面的劣势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创新。以市为单位进行合并重组成立农商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市农村信用社资源潜力,利用良好的品牌和信誉,迅速做大做优做强,更好服务“三农”和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改革的原则

必须坚持“三农”服务方向。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无论怎么改革,必须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和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既要满足农民基本信贷需求,又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提升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时俱进,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必须采取“必要”行政方式。目前农村信用社高管层和省联社对农村信用社已形成了内部人和外部人控制,当中某些利益集团对改革十分敏感。为防止他们通过改革来维护或转化既得利益,或以服务“三农”为幌子千方百计阻挠改革,目前的改革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主导,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方式和监管手段推动。

必须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形成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真正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机构。

必须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在股权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特点,既不能太分散,也不能太集中,要形成包括国有股在内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形成大股东间的相互制衡局面。同时,要借鉴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形式,公开、公正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向辖内企业、自然人和员工募集股本金。

改革的步骤

全面清产核资,合理评估股权。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参与组建机构的真实资产状况,确定参加合并重组各机构的可折股净资产,再按照每股净资产和现金流折现等方法合理确定折股系数。对央行票据置换超过现有注册资本金的,无论有多少净资产,折股系数不得超过1;对房地产评估增值部分不增加净资产,不良资产的用于消化不良,没有要处理不良资产的专项用于增加资本公积;对净资产低于实收资本的,按实确定折股系数。

采取市场方式,消化不良资产。一是资产评估增值消化方式,利用现有土地、房产评估增值的方式消化不良资产。二是溢价发行股份消化方式,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确定新募股金的溢价,将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全部置换不良贷款及处置非信贷不良资产。三是发行信托计划方式,借鉴江苏银行组建时处置不良资产方式,将不良资产打包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发行一定期限的信托产品,对相关金融机构发售。然后再由新成立的银行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清收不良资产和每年新增利润等途径全额回购,信托产品的利息由原形成不良资产的机构承担。

募集充实资本,增强机构实力。依据资本充足率8%以上的最低监管要求、当地经济状况和新成立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制订增资扩股方案。依据监管要求和新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确定股本总额,确定新股价格,征集发起人,按照分散化、多元化原则,实施定向募集。对一些历史包袱较重的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可通过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或允许地方政府以合法方式进行阶段性持股等方式,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

组建设立机构,实行统一法人。可采取两种组建方式:一是新设合并方式。不设合并重组主体,采取新设合并统一法人方式,将市内参与合并机构成立一家单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原参与合并的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法人资格取消,债权债务由新银行承继。新银行总部从各参与合并机构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营业部,实现一级法人管理。二是吸收合并方式。以一家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为龙头,吸收市内其他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成立单一法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取消被合并机构的一级法人地位,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改革的配套措施

结束省联社尴尬历史使命。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省联社行业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与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应逐步撤销全国各省联社,尽快结束其尴尬的历史使命。

成立全国农商行行业联盟。为解决撤销各省联社后全行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应借

鉴中国银联或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的形式,由全国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行业金融服务公司。其主要职能是为会员单位提供后台服务支持平台,满足成员行共同的网络建设需求、信息系统开发、新产品研发、资金清算和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联盟对成员行没有管理、协调职能,也不经营具体银行业务。

成立真正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为解决农村真正的合作金融需求,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需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生产、销售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信用合作,允许农民真正按照“自愿、民主、互助、合作”的原则建立规模适度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第五篇:司法改革问题

一、如何建立一种与行政区划相分立的司法区划

咱们国家是一个具有相当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地域的划分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种划分。我们现在思考司法改革时,总觉得一个问题纠缠不清,那就是司法的独立性怎么获得保障的问题。我们发现在现在一种体制下,我们的司法没有办法得到独立,虽然上面号召我们不要搞地方保护主义。但是,我要说,作为基层法院的院长,或者甚至是省级法院的院长,他们怎么能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一个法院里面几百口子的人衣食住行、生活福利都压在法院领导班子的肩膀上,当本地的领导包括行政领导、党的领导、人大的领导认为案件应当作出对本地的当事人有利的判决时,在我看来,作为院长他很难抵制,与此同时他也不应该去抵制。因为现在的体制规定了你的福利、你的经济命脉把握在人家的手里。美国的国父、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汉密尔顿曾经说过:“就人的本性而言,对一个人的生存有控制权,就等于对一个人的意志有控制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也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在制度建设上面,绝对不应该让我们的法官也好,院长也好,冒着杀头或者撤职的危险去追求司法独立,象过去毛泽东倡导的那样“三不怕”-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我认为让他们承担这样过分的职责是不公正的、不公平的。

这样的一种对司法不信任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司法地方化,我们的法院完全被地方控制,法院的院长由地方的人大来选任,法院实际上是由地方的党的组织部门来决定,法官们也都非常的地方化。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制度来去作一个划分呢?我们能不能不要把法院的司法区划与行政区划完全重合,最高法院也可以不放在首都,象德国就是那样,而且司法独立要有形地独立。我们从基层法院到最高法院可能都可以考虑这样的思路,能否把这样的分离从基层到最高法院能够贯彻到底,能够使得我们的法官们、法院院长们不需要冒着杀头危险、免职的危险,就可以独立追求公正。说老实话,只要财政方面、人事方面不受地方的牵制,法官的公正、法官的独立根本没有问题的。我们从来不说军队有什么问题,军队为什么不服从地方党政的领导?我们在军队方面,它的建立就是国家化的思路,而在法院的建设方面我们就是地方化的思路。我注意到肖扬院长也说了:某某法院不是某某地方的法院,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某个地方的法院。我们今后也许要在这个方面走出相当重要的步骤,我希望能够在三、五年内,使得中国的司法区划和行政区划分离。

五、理顺审级关系,确保司法判决的确定性

我们国家司法决策的不确定是一个大弊端,最高人民法院现在推行公正与效率,什么叫效率?在于它能够使案件的纠纷获得确定性的解决,从而使人民能够安定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司法决策不可以象烙馅饼一样随便地翻来复去。我们的实事求是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样的长期的司法观念使得我们的司法决策没有办法获得这样的确定性。我们建立的申诉制度、审判监督程序、检察院的监督,现在人大的个案监督又使得

这样的一种确定性更加不确定。没有办法。我们试图寻找一种非常的、没有错误的司法体系,而我们人是有缺陷的一种动物,我们没有办法建立一种制度真正能够达到有错必究、完美无缺的程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说的话非常富有哲理性,体现了司法内在的要求,他说:我的判决之所以是不可推翻的,不是因为我的判决是正确的,恰恰相反,我的判决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我的判决不可推翻。说得多好啊!司法决策过程中,的确有许多东西我们都知道它可能是有问题的,我们也可以说一定比例的错案率是一个良好的司法制度存在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要保证这一点。否则的话,我们要为纠正少量的错误而导致整个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司法是用纳税人的钱支撑的一个机构,它的运作也必须遵循节约的原则,我们所有的这些制度使得司法决策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程序,也因此而激发了人民上访的愿望。我们有错必究,结果败诉方不服气,就要找人去帮忙,人大个案监督好啊,那么,法院必须要对这个案件重新审理,最后翻过来了;一翻过来那边胜诉的就又变成败诉的了,你能找人大,那我就不能找政法委书记来干预?政法委书记一协调、一干预,又翻过来了,那你能找政法委书记,我找省委书记好不好?然后又翻过来。你找省委书记,我找国务院副总理,又翻过来,就是这样。我们就在鼓励着这样的东西,我们就是这样实事求是地鼓励着。司法决策不能够搞实事求是,这是由司法的确定性决定的。

八、理顺法院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现在这个社会,司法越来越走向公正和独立,传媒也越来越走向活跃,但是传媒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传媒不断地通过一种对个案的渲染,使得司法的公正性受到伤害,侵犯了司法的独立性。另外一个方面是法院如何保障新闻自由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民法通则》中名誉权条款已经成为我们伤害新闻自由的很大的东西,许多报纸只要批评一个人,最后导致的都是名誉权纠纷,而法院判决的结果往往是那个被批评者胜诉。因为现在的媒体监督机制也是一个地方化的机制,所以报纸经常是异地监督,到外地去监督,比如说《南方周末》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报纸,但你很少发现他揭露广东的坏事,他揭露河南、湖南、湖北、海南的坏事都可以,但是广东他要注意,因为他是广东省委的报纸。等等。如果引起诉讼,对报纸来说都是异地诉讼,都是客场官司,那你客场打官司败诉简直成为必然,这对于我国为数不多又很虚弱的新闻自由从法律角度讲是另外

一种伤害。所以我建议我们能不能重新反思这样的名誉权条款。

六、理顺不同法律机构之间的关系

我想主要是检察院和法院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冲突损害的是两方面的共同利益,我们要有一种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其实,尽管检察官、律师、法官,大家的指向不大一样,但实际上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是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这样的一种相互冲突会给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团结以及法律的尊严都带来极大的伤害,那么我们需要理顺这个关系,怎么理顺?我的建议是把最高检察院跟司法部合并,司法部长就是国家的首席检察官,然后所有的检察官都变成一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他们当然起诉犯罪,但是他们不再承担监督法院的任务,当然他们可以对警察进行更加确实有效的监督。法院就不需要监督了,我的建议是法院不需要监督,越不监督越公正,越监督越不公正。

下载公司员工改革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员工改革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员工绩效薪酬方案》问题汇总

    《公司员工绩效薪酬方案》问题汇总一、指标界定问题 1.绩效方案里的权数、单价、满意度等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答:关于这套绩效考核的方案可以说是在电视行业内的第一份,没有其他......

    农信社改革:问题和选择

    农信社改革:问题和选择 2011年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甲子华诞之际更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强基固本、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体系的主......

    乡镇改革问题分析

    专业实习报告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乡镇行政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乡镇,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属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和独立的政府主体。近年来我国先后推行了几轮较大......

    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13—20 14学年第 1学期) 课号: 012M07B09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改卷教师: 毛孟凯学号:096010051姓名:张峻得分:浅谈中国医疗改革问题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服......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在体制改革已进行30多年,经济改革在许多领域全面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同的今天,垄断行业改革滞后显然不符合社会期待。 在中国,垄断行业应该......

    农村综合改革问题

    农村综合改革问题一、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专门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初步规范了农村税......

    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

    国企改革 那么,从“善天下”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何所失呢? 我们可以从本文上节中论述的四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关于“是否能比一般企业更有利于(或更可行地)实现一定的......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1203 姚靓君 120730308摘要:垄断行业自古以来就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别的国家。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