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5篇

时间:2019-05-13 07: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第一篇: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文章标题: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这种认识已经上升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我们党制定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就从制度安排、执政方略和社会成员认同方面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先进文化

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第二篇: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担负着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是鼓舞人们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它是实现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社会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国人民为着实现共同的根本利益、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它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探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人们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明显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明显增强,更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而且,我国仍然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闯过许多难关,还要经历许多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触及,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将会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已经对坚持

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削弱、动摇共同理想信念,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面对国际国内种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十三亿人民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理论的武装,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回答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生动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理论武装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它通过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个人行为,从而调节社会关系。道德建设见之于社会,是道德教化,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道德建设见之于个人,则是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去认知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道德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沦丧,就必然会陷入社会失范、欺诈成风、正不压邪的混乱境地,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

[当前第1页/共2页]<<上一页下一页>>

第三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这种认识已经上升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我们党制定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就从制度安排、执政方略和社会成员认同方面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第四篇: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党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国家和社会所起的整合、凝聚、引导作用上,表现在党所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上,表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能力上;同时,也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即党员的素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是依据广大党员的思想共识来制定的,也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实践活动来贯彻的;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广大党员结成的组织体系来发挥的,也是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广大党员为桥梁来连接的,也是以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进的;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是由广大党员在不同岗位的执政行为组合起来的,也是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党的先进性与党员个人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

8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党的队伍的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都在不同时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如果没有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就不可能有党的先进性。没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的良好局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少党员距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作风不正,弄虚作假;有的品质败坏,投机钻营;有的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特别是不时揭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与党的先进性要么“不适应”,要么“不符合”,严重的还背离了党的先进性,败坏了党的声誉,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如果任其发展,势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问题。要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增强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检查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修养,纯洁党的队伍,清除不良分子特别是腐败分子,切实解决目前党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与执政要求还“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和先进性。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好八项义务,行使好八项权利,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环境,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政治、社会、道德等各个领域,真正成为社会的表率、群众的表率。党员要如此去做,领导干部更要如此去做。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和发扬了先进性,我们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也就能够大大增强。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认真搞好这项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我们党的先进性能够有新的提高。

第五篇: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一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地而且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担负着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现在,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灵魂,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二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它结合着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情感,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坚强团结,为着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挠地奋斗。因此,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是鼓舞人们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向着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它是实现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社会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入人心,我国人民为着实现共同的根本利益、为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满怀信心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古今中外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它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需要我们进行艰辛的探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人们个人境遇和命运的差异性、多样性、偶然性明显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也明显增强,更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而且,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闯过许多难关,还要经历许多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原有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触及,社会利益关系将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将会加大,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已经对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提出挑战。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和挑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削弱、动摇共同理想信念,加紧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面对国际国内种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我们能不能始终坚定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十三亿人民的前途命运。我们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教育和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理论的武装,对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巩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回答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要密切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生动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要通过理论武装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它通过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约束个人行为,从而调节社会关系。道德建设见之于社会,是道德教化,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赋予人们以道德自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道德建设见之于个人,则是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实践去认知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并使之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道德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崇高境界。因而,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德治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人们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也就有利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沦丧,就必然会陷入社会失范、欺诈成风、正不压邪的混乱境地,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应当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决不可低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给社会主义道德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很容易发生过于偏重物质利益、见利忘义、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倾向。事实上,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负面影响,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市场上制假售假、欺诈逐利有所蔓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冲击着公平竞争、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风尚,金钱关系腐蚀着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已经严重地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我们党早就充分估计到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存在着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机渗入、腐蚀我们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严重风险。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这种风险的严峻性将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者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急剧变化,势必对社会、家庭原有的秩序和结构带来冲击,在人和人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新矛盾、新问题。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动中,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能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互助友爱、安居乐业?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尖锐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将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成败,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面对严峻的历史性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针对当前道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尊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群体性、普遍性、全面性特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四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需要大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的地位,科学文化素质则是重要的基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并巩固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必须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等等。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效性的战略意义。毫无疑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公民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科学知识水平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科学文化教育上还很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镇平均水平低2.5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而我国劳动力素质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方面就业压力增加而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大量缺乏的现象,同时,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一类突出的矛盾和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站在抓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要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发展面向所有人的、非学历的多样化教育,构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增加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努力使之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尤其要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学,并确保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十三亿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和环境。文化艺术寓教于乐,娱情益智,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对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要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可以相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精神支撑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

下载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8日 10:36 作者:申维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战略任......

    和谐社会呼唤先进文化支撑(写写帮整理)

    建设任重道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其根本任务就是尽快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

    怎样理解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支撑

    ——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系列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

    精神支撑事业范文大全

    精神支撑事业 ——读《部长与国家》的一些感悟 在读《部长与国家》这本书的时候,真切地给自己以很多感悟。余秋里同志作为一名受命于危难时刻的石油部长,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

    怎样理解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文章标题:怎样理解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

    孝文化是先进文化

    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延伸的综合。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5篇)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标签: 卫生 郑州 社区 精神文明 社会 2006-09-13 15:47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

    怎样理解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支撑(小编整理)

    文章标题:怎样理解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支撑——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系列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