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离职前的十个预兆
员工离职前的预兆,都有哪些
时下招工难招聘难的问题困扰着不止一家企业,不止一个行业。所以企业就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招聘,一手抓员工流失问题。员工在离职时,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表现出一定的“预兆”,这是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示,往往是可以察觉来的,比如某HR网站上的总结就非常到位!表现为:
1、上网另投简历
近期上招聘网,往往会在后台搜索到自己公司在职员工的求职简历。如果该员工是一个表现不佳或一般的人,基本我不会理睬——我还巴不得他们赶紧走,费事我跟他们说到嘴边两沫泡呢。
如果该员工是一个表现优秀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掌握公司技术的人才,那么我会立刻在私底下汇报给人力部的上级——为什么不是汇报给该员工的直接上级呢?因为只有人力部的领导才晓得如何处理员工的离职问题,而告诉这个员工的上级主管的话有时会弄巧成拙,让员工走得越快。
2、参与度减少。
在会议上向来发言积极的员工是不是突然变得安静了?这名员工是不是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也不愿意参加周末的员工活动?整体的团队参与度是不是降低了?专家提醒,员工即将离职的最大征兆是,对工作上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是管理者打算辞职,那么他可能变得态度更温和,待人处事轻松愉快,也不急于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工作任务。
3、工作效率变低。
如果一个勤奋的员工突然变得懒散起来,你应该有所警惕。提醒,这种员工可能工作主动性减弱,只是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也可能更频繁地推迟完成工作的时限,还可能对于下周的工作准备不足。如果一个员工周一清晨上班时没有做好本周的工作安排,甚至连这一天的行动计划都没有,那肯定有问题。
对工作热情明显减少。和以往相比,工作劲头和工作效益大打折扣,是一种应付差使,虽然许多人心里告诫自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实际上却已心不在焉,也许热情已跑到即将上任的新岗位上。
4、办公室恐惧症。
考虑离职的员工往往会找各种借口远离办公室,比如请很多次病假,上班迟到等等。他可能会不准时上下班,找理由提前离开,也可能利用病假和上班空档去见招聘单位。一个对工作不满的员工一般都讨厌一周工作日的开始,因此管理者要留心“周一缺勤者”。
5、经常抱怨和争执。
员工经常提出反对意见可能是拖延时间等待正式宣布辞职的一种策略。当接到一项新任务或工作要求时,员工可能会说“让我先研究一下”、“我手头忙做不了”或“我觉得这么做不管用”等。义乌人才网招聘顾问提醒,在有些情况下,员工甚至会开始抱怨工作,或者开始说老板或公司的坏话。这可能会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情绪,从而伤害公司的整体利益。
6、比较各家公司。
如果员工经常赞赏其他公司的企业文化,贬低自己的公司,这是他们很可能就要辞职的明显迹象。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会开始攀比其他企业,就像一个不满意的丈夫会拿妻子跟别的女人做比较一样。义乌最新招聘顾问提醒,员工可能会谈论以前就职的企业,以及在一家
新公司可以拿到的薪酬福利水平。
7、仪容仪表问题。
一个人在工作场所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的细小变化可以传递出重要信息。某个员工可能近期一直在避免与他人有直接的目光接触;某个员工可能平时穿着比较随意,但最近经常穿正装,说不定他是要出去参加面试呢。压低声音接电话一般是接到招聘的电话或猎头的电话,才会压低声音或者回应说:“我过后再打电话回复你。”恒信人才网网招聘顾问提醒,如果有人在空会议室或其他地方打很长时间的电话,那肯定在酝酿些什么。
也许那人在打私人电话跟招聘企业交谈。不过,上述迹象以及其他一些举动也会出于一些个人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因此管理者不能想当然地直接认定员工就是要离职。恒信人才网招聘顾问提醒,关键是要对员工行为举止的任何变化都有所关注。当员工举止有异时,管理者应该与其交谈,把情况搞清楚。
8、经常往家搬东西,收拾自己的东西
我们公司是有提供住宿的。以前有个员工,她家在外省,工作表现和态度都很不错,离职之前也没有任何表面的征兆,但后来问过她同宿舍的同事,她们才说她前阵子一直不断的一点一点的往自己家里邮寄东西回去。
后来在离职面谈的时候,人力部的同事问她为什么要一点一点邮寄行李回去,她说:“我对我们公司很有感情,我也舍不得离开,我担心我会被你们说服,所以我一点一点的寄回去,等到寄完行李我再提出离职,这样就让自己没了后路铁了心。”
还有开始整理文件和私人物品:办公桌面前所未有地混乱或整洁,并陆续用一些手提袋将自己的东西分批拿回家,到时一走了之,轻装而撤。
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所以我们也常常会在私底下询问各个宿舍的成员对其他同事在宿舍里的一些行为表现,好及早的发现问题。
9、频繁请假。
如果这个人一向遵守劳动纪律,从不轻易请假而现在突然开始频繁请假,恐怕就要考虑此人是否准备跳槽,请假无非是去联系新单位,或做一些应聘准备。还可能是处理私事,既然准备跳槽,就再也用不着象以往那样积极表现了。
10、和周围人的关系不再象以前那样。
拍领导的马屁时也表现出一种“自尊”;喜欢传闲话、打小报告的开始“自律”;热心“公益”活动的人也不再乱掺和;即使以前为了搞好同事关系抢着打开水倒茶的现在也罢了工……绝不是这些人懂得做人,成熟了,而是他们马上要离开这里,用不着再让自己受委屈;在接电话时语言已开始暖昧,甚至会神神秘秘,往往会说“到时再说吧,诸如此类,说明此人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只等这月工资发下来。
前阵子,一个平时很有礼貌的员工,突然在一件小事上大发脾气,并且是对着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这个时候,人力部的领导就很重视,因为态度突然转变,也是离职的征兆之一。因为员工已经下定决心要离职,一般心有怨气,所以他无所顾虑,也不必再看自己上级的脸色。因此,如果态度突然变差变坏,是不满意工作或人际关系而带着怨气要走的;而如果是平时脾气不大好的员工,态度突然变好,那就是找到了另一份新工作,希望走的时候可以给公司的同事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过如果是职业化的员工,那么他即使到了最后一天上班,也依然会如平常一样好好工作,认真负责。
第二篇:离职前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2012年是部门发展特别的一年,经历原部长离职,新管理者接手,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健全。作为一名内勤,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各方面工作上认真踏实,内勤日常工作内容比较琐碎,需要细心,谨慎,且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马虎潦草。所以自己建立当日备忘录,将当天工作列入备忘录里,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以免出现遗漏现象。部门上半年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且离目标任务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应该做好总结上半年,计划下半年。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每天我都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保障部门其他同时工作顺利开展。
2.平时认真完成好领导各种交办工作,随时制作各类表格、文档等,同时完成部门领导交待打印、扫描、复印的文件等,对公司所发放的红头文件、会议纪要做到及时上传下达。
3.同行政部及时领取下发文件,按时完成合同签署盖章,定期审阅工资餐补福利等。
4.与财务部处理部门财务工作,部门日常报销,项目结算,预算报表,项目成本登记按月进行项目收入,成本汇总,定时同财务部进行核对等。
5.部门内部需要每日完成考勤,部门工资表,内勤工作就类似部门的小管家,办公室日常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采购、发放;部门常用物的登记、备案;流水账记账,借付款报销手续;上报周报;制作部门合同,并按程序进行合同会签手续;列项目登记表,归类整理部门档案,进行部门会议记录并按时发放会议纪要等。
虽然自己在本职工作已有一年,但仍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就自身建设方面:由于自己工作的时间比较短,虽然自己是相关专业毕业,但就自身经验和书面写作都需要全面提高。一方面,自己认真努力完成工作。另一方面,我的工作离不开本部门同事和集团其他部门同事的指导和帮助,我会虚心向领导和各位同事请教相关问题。
工作方面:还应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做好员工与领导沟通的桥梁。保存好办公室常用文档,做好存档保密工作,要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做好存档工作。
虽然2012年都过去一半,但想要在下半年工作有条不紊、顺利的完成部门目标任务,就应该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
但就针对于下半年工作计划,我将部门内勤工作逐步转交同事,相信她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虽然不能同部门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但我相信2012年下半年是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希望部门下半年工作能努力完成部门目标任务,开拓进取。
第三篇:员工离职前的表现及预防
员工离职前的表现及预防
一、主要用途
使用《员工离职前的表现》检测表,找到哪些员工可能有离职的倾向;利用《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清单,分析造成员工有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运用《预防员工离职的方法》清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做好员工离职的预防工作。
二、检测表及清单
员工离职前的表现
注:如果上述现象在该员工身上发生较多,您需要对此员工加以关注了。
三、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
企业优秀的人才产生离职倾向以至选择离开,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个人因素及工作本身的压力
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等,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影响。
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趣与能力,分权不当,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工作环境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或者直接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
角色模糊,岗位职责不清,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的目标。
被要求去做很多的事(有些事不是自己的工作范畴),又得不到足够的时间,使用员工
产生过度负荷感。
不向员工清楚地沟通目标及决定,以致有时候当员工完成一项工作时,却遭到企业的拒
绝,严重打击士气。
二、企业管理因素
企业发展前景不清晰,不断重整部门、转调员工职务,以及改变企业走向,让员工没有
安全感。
企业没有清晰的薪资体系、绩效考核标准或薪资体系、绩效考核标准不合理,造成分配
不公。
承诺员工的绩效和薪资福利待遇没有及时兑现。
当员工可以在其他企业找到薪水高二至三成的工作时,企业却宣布暂时不给员工加薪或
升迁。
领导处事不公,对某些员工偏心,给予他们较好的办公室,或者较舒适的出差机会等。 领导管理不讲究方法,对于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不加以指导,却只在其犯错误的时候加
以指责或批评;或者批评员工时不就事论事,而涉及到员工的性格及其他问题,引起员工的反感情绪。
企业不赋予员工做决定的权力。
企业升迁没有能力的员工,真正的人才却没有受到重视。
三、企业文化问题
企业文化让员工感觉自己难以融入:如沟通、协调不畅;工作职责、流程不清;规章制
度不健全等。
企业虽然强调团队合作,但是却塑造部门或员工间必须激烈竞争的环境。
企业人际关系复杂,团队人心涣散、失和,合作不愉快。
四、心理因素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没有新鲜感,感觉原来的东西被掏空,学不到新的东西,对工作
提不起兴趣,没有成就感。
员工无法应付持续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工作过度劳累造成脑
力、体力的透支,对人身心健康的冲击。
在公司受到挫折,或所做的工作不被认可,导致无法得到自我实现。
感觉在公司得不到展现的机会,没有发展的空间,看不到清晰的职业规划道路。
四、预防员工离职的方法
一、企业面对员工工作压力的方法
员工产生压力,不仅仅是个人因素,有些压力是组织本身造成的,因此从组织的角度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可采取以下途径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 加强人事甄选和工作安排,明确岗位职责。
针对员工的特点为,设置切实可行的目标。
重新设计工作,把有合适能力的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
加强组织的沟通,优化工作流程,从管理层面给予员工最大的支持。
增加身心健康项目,根据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的员工关怀。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改革管理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管理方式,针对员工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关注员工的心里感受,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二、正确对待有离职倾向的员工
(一)当发现有员工可能存在离职的倾向,请按以下步骤操作,做好预防工作:
关注员工的表现,通过与员工本人沟通以及侧面的了解,分析哪些因素有可能导致该员
工有离职的倾向。
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客观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员工本人存在的问题,并找
到有可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解决。
判断该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如果是企业骨干员工,或者可培养的员工,管理者需要跟该
员工进行开诚不公的沟通。了解其真正的需求,以及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客观地承认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将采取哪些改进的措施。同时指出员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他改进的期望。争取通过沟通与员工达成共识,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对于职业发展规划存在问题的员工,应对其给企业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明确其在企业的定位,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心理影响的员工,应找适合的人(如:与该员工关系非常好的同事,或该员工非常信服的人)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自己的心态。管理者帮助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引导其如何调整方法以缓解工作的压力。并酌情考虑,是否对其他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更多地给予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关注,有针对地进行员工关怀,争取利用情感因素能够
打消员工离职的念头。
企业管理者对以前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改进,让员工看到变化,重新燃起希望。
(二)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也要同时做以下工作:
做好人才储备,一旦该员工提出离职,可马上找到适合的人选接替其工作。
人力资源部核查与该员工相关的薪资福利等情况,看是否有可能涉及到劳动纠纷,能够
及时弥补的尽量提前弥补。
特别注意要做好企业核心机密的保密工作,发现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应将消息立即告知
相关部门及人员,提醒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不知情的员工把一些重要的信息交给即将离职的人员。
第四篇:一位副总离职前的报告
:一位副总离职前的报告,他的儒家理念(和谐与抱怨)
作者:来源:网络收录:Admin时间:2007-6-27 22:33:14浏览:
3您正在阅读中国品管网提供的文章 -:一位副总离职前的报告,他的儒家理
念(和谐与抱怨)
和谐与抱怨
一、定位与策略
担当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制造工程部经理,如何定位,是本人工作的方向、目标及其行动准则,以及预期取得效果等事项的关键。
稳定人心、有序生产、规范运作——这决定了我的行动准则必须更多地务虚。不为解决某个实际事务,而从系统角度,如何解决普遍性问题!即,以方法、案例处事,不就事论事!
根据05的公司现场管理现实、产品结构的加工流程特征,首先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整顿插线生产,以最后的、最困难的部门改进,推动前面的部门改善—即所谓的拉动式管理;然后,才是电线与绞线生产的整合。一个中型公司的顺利运作,必定有一个稳定的规范化系统,包含人力资源问题。其中,着重在于人的心态调整。
二、行动1、2005年6月,为解决插线员工流失率问题、生产品质问题、劳资问题,酝酿并实施插线的整体改革,结果是引起员工“罢工”。
启示:基层管理干部,对于公司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以及自身的管理素质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二是信息沟通出现断层;第三,“民心”所向的焦点与公司层面的政策推动存在差异。
1、调整人为环境:作为制造业,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心态对业绩效益的改进是一个看不见的重要因素!规范劳动纪律、物件摆放、约束上下级报告与传达的有效性---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得到明显改进,花费了约6个月。
2、调整生产模式:对于插线生产,当合理的作业流程与硬件不匹配时,硬件设施的改进时不可待!作业台从设想到实现,花去约3个月时间,也得到相关人员支持与帮助。废弃流水线、周转箱,直接的效果是:缩短产品流动时间、降低易疏忽的不良。
3、调整管理模式:对于插线生产,不良处理不及时、半成品寻找困难、大流程易推卸责任、改进措施推进困难、多品种少批量等现实,迫使我们改进管理模式:解散按加工流程分大组模式 → 按订单情况:对多品种少批量生产,实施按产品类别专业化分组(约3个月成形);对动态变化大批量生产:以注塑机为产能核算中心,实施分小组动态管理。令人遗憾,我的最终目标是:以注塑机为产能核算中心,实施小组动态管理模式的高级生产管理,没能实现。因为,这里还需要生产统计的合理性条件。
4、计划与统计的演化:
1)本公司生产计划工作的困境,单单凭自身的精确计算与策划,实践证明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现场管理的畅通与否、生产工艺的保证与否,直接决定了计划实施的成功可能性。故而,以解决现场问题来保证计划工作顺利的策略,成就如今的生产计划。尽管还在前进中,但怎能与一年前相比呢?电线生产所面临的困扰不解决,在本公司无从谈计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8个月前,本人所提出的统计模式,由于种种因素的变动成就现在的每日生产统计报表。作用是什么呢?直观一点,就是计划达成情况的简单反映。对于生产现场的业绩改进,有推动与帮助作用吗?生产统计的数据,本来作为反馈、辅助的工具,现在,失去了根本的原则立场。
3)“文员”概念,在现在的现场管理中,必须取消,包含人员招聘的定向问题,统计概念必须深入到管理者的头脑中。这里,涉及公司成本核算、业绩改进分析、材料损耗分析、库存控制、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等一系列影响公司决策层面的因素。
4)如果在搬厂房前,因为各种因素而不能实施精细化的数学统计与分析,那么,现在,2006应该可以了。理由是:现场管理模式已基本确立、稳定。
5)按本人对公司发展的进程把握与设想:2006,统计与计划工作,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增加一定的困难。
7、工艺、及其标准化的建立:
1)以完成品图纸张贴于现场,并作为加工依据,明显地影响了产品品质保证及其生产加工的可靠性。
2)尽管现在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有所改进,工艺卡的系统性问题依然很大。这里,现场管理人员由于习惯的心态而有意无意地阻碍了进步的速度。即,我们没有意识到、体会到:系统化、标准化给生产进程、效率提升、降低不良所带来的好处。最终的体现是:生产会议/MRB天天开,没完没了,从而,管理成本无法降低、人际关系不顺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何解决?
3)本人意识到:标准化、系统化是最好的方法。因而,逐步地开始引导,尽管步伐不快,至少概念性的意识在现场管理者头脑中已体现。这个软件性的潜在影响,很需要耐心地对待。从公司现状看,需要2~3年认真地去做。
8、心态建设:
所谓的“心态建设”,这里更强调:“人为环境”。“人为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地影响我们的管理成本。
作为管理人员同时作为打工者,如何面对上司、同级、下属,确实存在玄机与智慧的因素。但就工厂内部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如何衡量、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所拥有的权限,以及如何约束自己或被约束,值得研究与深思。这方面,在我们公司,一年来所感触到的,尤其深刻。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试回答中,几乎没有人提到:我错了时、我不对时,如何面对上司、同级、下属,如何补救。
为什么我们的“授权”、“越权”现象那么多?
我有时也越权,但是,尽量地克制或事后补救。让各级管理者拥有权限,也就是让部下有信心地做事。这个理念,即方法,改变了现场班组长的工作作风:不再忙于与员工一道做事,而侧重于不良补救与生产计划的如何安排与实施。员工层面,良好的严格的纪律规范,影响产品品质的稳定。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5岁以下的人,更多地需要引导与鼓励;30岁以上基本定型的人需要肯定优点,更多地摒弃缺陷,使之充满自信;45岁以上的人,更多地需要与之协商、沟通。作为管理者,我一直坚持“善待别人,但不过度迁就别人”,绝不采取压制别人、打击别人,以满足自我心理的需
要。
9、精益生产问题:
上述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的今天,本人以为可以提倡“精益生产”概念了。至少,在06年以前,我没有发表这方面的言论。现实,是最好的明证。“做专、做强、做精”的策略,今年开始提倡,是对的。如何去做呢?方法呢?
插线班组长培训、员工培训的计划切实实施,是一个途径。06年上半的教育培训,就是为下半年乃至今后公司发展做基础工作的。这里,作为改进“人力资源”的一个方面,为什么不是工作重心呢?我们的一些行动,很明显,偏离了公司策略。偏离基本策略,能谈目标与发展吗?
四、管理的感悟
1)何谓“管理”?我不以为从现存的汗牛充栋的书籍中能找到标准答案。西方人的“待人”、“处事”,侧重在一个“理”字上;中国人/东方人则侧重在“管”字上。所以,我更多地倾向对于管理的表述是:管人且理事。
为什么“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方法总比问题多”等书能畅销呢?首要的,我们缺少对人、对人的思想的研究。因而,当新鲜的语言表述出现时,由于时尚的作用,引起一阵骚动。西方经济学早于陈述清楚:“阳光下没有新鲜的东西”。
撇开政治、伦理道德因素,“管理”,也许是:如何把一群人或一堆事务,按预定的方向推动。
2)在不同的“人为环境”下,管理的方法一定不同。这里,涉及到对于“管理玄机”的把握“度”。例如,对于部下,在就某个问题的争论时,不主动介入,表面上看起来上司“不作为”,但,反过来,通过争论,部下理清了思路,这难道不比指示式的“管理”更好吗?领导,不是天天有所“作为”的,上述例子中的不作为就是“作为”。孙子兵法讲到:“城有所不攻”; 老子道德经中讲到:“无为而无不为”。
3)“管理”,是一把“双刃刀”,弄得不好,不仅伤及无辜,更要命的是:还要伤及自己。--谁愿意伤害自己呢?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引起人的“和谐与抱怨”。
近年,“和谐”一词的流行,表明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面是多么的不和谐!
4)“水,至清则无鱼”。猎杀鱼的,本来很多,更何况在清水中游动的鱼呢?管理,不可以“至清”;制度,不可以面面俱到,待人处事要适当地模糊,如何使制度的缺陷,用其它的方法去补救、或达到“制度外的自我约束”,这是高级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孔子明确地告诫我们后代人:“行藏有度”;岳飞因为“不聪明”才成了“英雄”,巧妙地转移视线,把秦桧推到被人发泄的中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智慧”!秦桧比我们聪明百倍,可是聪明过了头。
5)现代人的平等观念,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复杂。“上班时是上下关系,下班后是平等的同事关系”,事实是那么的简单吗?心理对抗,加重了管理的难度。为什么好的制度不被有效执行?没有从心理层面上把握,那么,心理对抗与固执己见,造成了人际间的压抑、紧张关系。经济核心思想,可能解决不了长久的问题。所以,“心态决定一切”等书籍的流行,不无理由。
6)狭隘的固则己见、心理对抗,很显然,在我们这里已成了前进途中的障碍。这种心理障碍,我感触颇深,但又不能用更好的语言表达。典型的,就看看我们的会议过程吧。
7)管理上的真理只是一时成立,智慧无法表达;管理需要有序,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纯粹的有序,是不可能的,否则,世界将乱套!
8)讲“团队”概念是时髦的,也许,受了很多外在影响,我一直不说“团队”一词,而讲“组织”一词。愚以为:“组织”是与“有机”相牵连的,生命科学中讲“组织”,总是牵带“有机”概念的。
在国际标准化系统翻译成中文时,似乎没有“团队(Teamwork)”的陈述,应讲“协同工作”。同样,“Plan”,有时,需要译成“计划”,有时,必须表达为“策划”。
“organization”—“组织”,在国际标准化中,用得相当多。特别在ISO标准化文件系统中,“有机的组织”,描述得相当清晰。在所谓的管理书籍中,“组织”一词,用得最多。讲“团队”的媒体,是主流的吗?
9)“从来就如此”一定是对的吗?鲁迅早就怀疑,事实也一再教导、提醒我们。可我们偏偏满足于“从来就如此”地、很有理由地做着错误的行动、语言表达。
五、生活琐事
1)面的制作
以前,没有机械做面的时候,凭着经验,用适当的水、面粉,先进行调和。若水或面粉的一种不匹配,则再适当地添加。经过反复的搓、揉后,用擀面棒,在桌子上反复碾、推,于是,面团逐步展开成面皮子,最后,把面皮子折叠,若要面条的,切细就可以;若要做饺子或馄饨的,则先切得宽一点,再要展开,切成方形••••••
上述的叙述也许不太确切,但反正就是这个过程吧。
当我们把自己手中做出的东西,终于从锅子里捞出后,趁热吃时,喔,多么香!
现在,我们只要按比例加水与面,让机械完成,速度很快。要买的,出钱购买就是;再或者,干脆到面店或馄饨店,出钱等别人服务就是。以钱来换取方便与时间。
香吗?
对于人事工作,是否有启发?
2)夹生饭
用柴烧过饭的人都知道:火候不到,或水、米的比例不适当,容易做成夹生饭。烧饭的人知道后,心理不是滋味;吃饭的人,吃得不舒服,有的人还老是唠唠叨叨。
现在好了,只要稍微有点经验,电饭煲会解决夹生饭问题,不用担心,最多,饭烧得烂一点儿而已。
对于管理工作或制度设立者,我们永远有“电饭煲”吗?
第五篇:离职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离职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节后,又是新一轮的用工高峰,人才市场内人头攒动,形势异常火爆。对于一些准备跳槽的企业白领和金领而言,“辞旧迎新”不再是一个听上去那么喜庆的成语,而是一个略带沉重却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好“辞”的工作成了许多企业白领的头痛症。作为一名资深的HR,结合本人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将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指导。
久经沙场的职场人士都明白一个道理:辞职的学问比面试要大得多。特别是对那些在某个领域扎根数十年且小有名望的白领,如果不把辞职这道工序做漂亮,做整洁,做得干净利落那么一些细节工作的不到位足以毁掉你前面所有的心血。如何在辞职的程中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解除后顾之忧,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让领导不忧,让下属不怨,让同事牵挂。围绕这句话,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应下足功夫。
一、领导面谈:
辞职第一步是和领导面谈征得领导同意。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好原因和去处两个问题。首先在谈离职原因时切忌不要谈及私人恩怨,也不要将原因归咎于公司的管理不善,总之不要说任何质疑领导和公司的话,这不仅无形中伤害了领导的自尊心同时也让领导对你产生质疑。想换个工作环境、想换个行业挑战自己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普遍能得到领导认同的。谈吐尽量诚恳,语气放松缓和,也不要过多的说一些对不起等自责的话这样会让领导感觉不真诚。一般领导都会问及你对公司目前现状的看法,这种问题是最不利于自己的,你说公司管理好显得是在拍马屁,你说公司管理混乱无形中得罪了领导。最好的办法是主动更换和引导话题,这方面我有 两个小技巧:
一是主动拉家常,主动谈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和柴米油盐以及人生感悟,这样不仅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也最容易引起共鸣,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第二:结合你自己所作的工作针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主动提一些建议这样会让领导觉得你真正的在乎公司的发展,无形中为自己加分。去处问题:
一般领导都会问及辞职之后的去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很多粗心大意的人却容易犯错,心直口快者往往脱口而出,不经大脑思考。如果你是往你同行业中的公司尤其是竞争对手跳槽,这个是万万说不得的。一旦你进入你竞争对手的公司你们就成了敌人,任何老板都是理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如果是跨行业跳槽这个倒是无关紧要反而会打消领导顾虑。
二、交接工作:
辞职之前交接工作应当准备充分,做到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交接工作做不好不仅有损自己的诚信,也会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按照公司程序走不搞个人主义,将电脑等公司财务一并上交,切莫贪图小利,因小失大。主动跟财务人员核算好工资,做好社保托管,做到清清白白地进来光明正大地出去。另外公司机密资料和文件一定要经领导过目,交接给下属或是同事。手头上未完成的工作和项目也要做好交接不要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
三、善后工作:
职场是残酷的,跳槽者千万不能抱着“人走茶凉”的心态随意处事。捋一捋和同事和下属之间的人脉关系,做好善后工作不仅可以让新公司在做背景调查时同事为你说好话,同时也可以巩固自己的人脉关系。特别是一些白领在工作中难免和下属产生矛盾,让下属心怀怨恨,为打消下属心中的怨气和不满,离职前应主动沟通,化解矛盾。甚至连公司的前台关系也要慎重处理,因为大部分新公司在接收新员工时都会做随机背景调查了解情况,所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对于在工作中一起共事的同事,应多聚会,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人脉资本。
四:温馨提示:
最后特别提醒给位准备跳槽的白领,在辞职前后忙里忙外的同时不要中断社保,做好社保托管工作。离职前需要做的事就是确保上一家公司做社保减员的当月必须让下家公司做社保增员,也就是说你换工作后社保换户一定是同一个月完成的,否则你的社保就中断了,我在九蜂巢人力资源做社保代理多年,因为各种政策跟社保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大,所以最近经常被各种追问,我离职后的社保不想断我该怎么办,我跳槽了下家能把我的社保接上,不会中断吧?我不在北京漂了,想回老家我的社保怎么办,能迁回老家吗?我不是北京户口我退休后能在北京领取退休金吗?今天我在这里统一回答下吧,免得我天天重复这些问题,有时难免会漏掉什么,耽误各位的终身大事,这个一点不夸张,万一断了个把月,那我可罪过大了,摇号、买房、子女上学„„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