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研究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研究
小微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小微企业融资却是长期难以破解的问题。
商业银行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利润驱使之下纷纷加大对小微金融的投入将其视为业务转型的契机。然而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尝试。因此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与新巴塞尔协议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银行传统管理经验提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动态管理模式。实践中商业银行也基本按这一模式进行运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小微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针对性不强等本文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是由宏观环境、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共同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并总结现阶段小微金融开展经验本文接着以民生银行作为案例先是分析了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与信贷风险管理措施总结其经验并针对其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然后研究了民生银行广东省某支行的一个商圈信贷业务重点分析了该业务的授信方案设计与信贷风险管理。
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五大对策建议建立专门的小微金融业务部门、构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
第二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从银行角度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又分别从银行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对症下药,提出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50-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企业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信用级别越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造成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小微企业自身。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小微企业的各项资产较少,能够提供担保抵押的资产更少,造成小微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中的信用级别较低。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大多数的经营者,经营管理素质较差,有时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从而导致在向银行借贷的过程中存在着违约行为。
1.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或者盈利情况受到市场变动情况的影响而产生价格下降和盈利受损的程度。目前,中国经济虽然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同时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不是很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很容易出现业务下降,资金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银行面临小微企业的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加大。
1.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造成这一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自身。比如说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查出现问题造成银行贷款损失的就属于操作风险。小微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贷款,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银行只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和盈利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而忽视其他非财务性的信息,从而产生操作风险,造成银行贷款的损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银行角度分析
2.1.1 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向银行进行信贷时,银行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做充分的调查,以此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坏账损失;但是小微企业要想选择合适贷款银行,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银行有时候会为大量资金贷不出去而发愁;小微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1.2 贷款定价机制不科学
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会加大银行信贷风险,因而银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这种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提高贷款利率的做法,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的需求,也不利于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的长远发展。因此银行合理的制定小微企业的贷款定价机制,既满足小微企业发展,又使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收益高于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和成本。
2.1.3 产品创新程度不足
目前银行贷款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究其原因是银行信贷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借款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就更少了。因此,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量小、抵押物少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既满足自身收益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需求,为双方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4 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风险管理在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是关键的环节。但风险管理的人才要求具有会计学、数理统计、管理学、金融学多种学科的专业素质。从事风险管理的人才还要具有敏感的思维能力,能够洞悉贷款企业或者项目存在风险,从而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专业的人才是十分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
2.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2.2.1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
首先,我国信贷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历史数据还比较少。其次,信用评级体系中的数据有待核验。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验证,导致信用评级系统中的数据不准确,贷款人员无法准确核算小微企业真实的信贷风险。最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更新机制。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动。银行看中的这些贷款的重要指标没有在信用体系中进行更新,因而会失去一些资质较好的客户,同时由于没有删减信用级别不够的企业,而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2.2.2 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首先,小微企业担保体系机制设计不合理。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么用自身的财产担保,要么请担保公司作担保。小微企业一般自身财产不多,因此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都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要向小微企业收取一大笔担保费,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其次,尽管我国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有所创新,但是还没有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认可。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3.1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3.1.1 加强信息收集,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进行实地考察。第二,除了考察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之外,还要考察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第三,除了与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考察,也要与小微企业的生产工人、销售工人侧面进行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
3.1.2 建立小微型贷款的风险补偿定价机制
银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利率定价机制,这样不仅不利于银企之间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阶段、贷款用途以及是否有担保物而采用浮动的银行利率,不断让银行的贷款收益大于贷款成本和风险。对于前景较好、收益稳定的、风险较小的小微企业贷款时采用较低的浮动利率;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时采用较高的浮动利率。
3.1.3 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第一,由于目前现有的小微信贷品种较少,因此银行加大对现有的小微企业的信贷品种进行创新,同时加大对新信贷产品品种的宣传力度,增加小微企业的使用率。第二,加大对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进行组合创业,满足小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的需求。第三,对小微企业进行需求调查,设计出更多满足小微企业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的新产品。
3.1.4 加强风险管理的人才团队建设
为了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人才建设是重要的保证。首先,对银行管理人员实行差异化培训,特别是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的培训。其次,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业务素质强的员工安排在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上。最后,制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和建立员工执行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3.2.1 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体系
第一,构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第二,从现有的数据着手,不断完善和更新信贷体系中的数据信息。第三,针对小微企业,采用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信贷体系中小微企业的数据分析,合理评估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3.2.2 完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
第一,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既可以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同时也能够降低双方的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对小微企业的信息快速共享。第二,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时要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小微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既能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也能将小微企业的抵押风险降低到最低。第三,银行加大的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例如可以使用无形资产和应收账款进行信贷担保。
参 考 文 献
[1] 陈华?[.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82-83.[2] 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商,2013(7):187.[3] 梁彩红.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4(9):108-110.[4] 王素娟,王俊鹏.基于FAHP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因素影响度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4):76-79.[5] 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强赢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生存中求得发展,加快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的步伐,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存贷的利息差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业务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信贷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所以,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内容,是决定我国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当前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缺乏科学性。
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商业银行大都采用贷款风险度指标,而贷款风险度的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其准确性、客观性也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对信贷资产风险的识别与认定。
1、借款人信用等级确定难
要科学测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借款人参评资料的真实、准确、可靠;二是评估标准的一致性;三是评估机构的客观、公平、公正。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却存在着借款人所提供的资料虚假,有关财务数据失真,同时由于目前各商业银行缺乏统一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造成同一借款人的同一资料由于指标设置与评估标准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谁是谁非,难以定论。加之目前我国信用等级的评定主要由银行一家来判定,而不是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评定结果很难保证客观、公平、公正。
2、银行采用的贷款方式失之偏颇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为避免风险,基本杜绝了信用贷款的发放,但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违规贷款如人情、介绍、担保、跨区、越权贷款并不罕见,其风险较之于信用贷款并不低。担保贷款则是由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担保而发放的贷款,相对于信用贷款,其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保证担保贷款往往因银行难以从追究保证人连带责任中得到补偿而形成风险,抵(质)押贷款又由于我国评估机构刚刚建立,内部制度不太健全,评估机构强调服务收费多,而充分发挥自身刚性监管职能少,使得大多数的抵(质)押担保流于形式,银行难以获得有效的抵(质)押物,即使拥有抵(质)押物又难以变现。票据贴现相对前两种贷款方式而言具有金额确定、容易转让、风险低等特点而受到银行首肯,但由于其在整个信贷总量中占比较低,对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未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信贷资产划分标准缺乏科学性
《贷款通则》中将银行信贷资产划分为四类,即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上述划分,除了呆账贷款存在相对硬性的标准之外,其它三类的划分更多地强调了借款人的借款期限。单一的时间划分,导致了银行信贷资产占用形态统计数据的失真。有些贷款虽属正常,而企业经营亏损,难以为继,面临关停倒,事实上贷款已是呆滞、呆账;有些贷款虽属不良占用形态,但企业仍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贷款并未形成风险,可能是企业一时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是银行人为发放短期限贷款所致,事实上贷款当属正常状态。尤其是银行几次不良贷款划分标准的变更,使得银行信贷资产占用形态已是面目全非,特别是一些银行为了完成不良贷款下降任务,人为调账,改数字,以此为据来评价信贷风险,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大多数还停留在合规检查的范畴,风险的内部监控程度还不能与风险程度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一是风险发现存在时滞现象,控制效果不明显。从发现风险到对风险做出反映并采取措施再到最后产生效果都存在着时滞的现象,滞后性的存在使得银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信贷风险;二是风险监控手段单一,监控系统存在漏洞。国有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更多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同时对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潜在风险的预见,降低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和应对能力。
(三)贷款结构不合理,信贷风险集中程度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行业为主要导向的信贷政策指引,不能有效地达到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目的。近年来,银行的贷款多集中于房地产业、制造业、通讯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这类企业一般既处于高增长的行业,又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高而风险低。这类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资金供给大于需求,往往会导致贷款隐性成本高且定价低,一旦形成风险则呈集中暴露趋势,并且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会因受政策影响难以取得实效。
(四)客户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信息的集中,初步建成了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但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协调和共享,一些重要的内部信息仍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完全真实的公布出来。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主要是根据客户过去的经营状况,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其信用等级,而对信用风险分析缺乏使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如: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这样使得银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数据库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贷信息中隐含的各种消息,降低银行贷款的质量。
二、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确定贷款风险衡量标准,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银行的风险管理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反馈工作。银行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 及早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三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质)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调查谁负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把风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 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
1、组织体系的调整
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2、政策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不应存在政策制度的“死角”。
3、决策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科学的决策体系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杜绝“反程序”操作,实现决策水平的提升。
4、评价体系的调整
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要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在事后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和回顾。评价体系要以风险和收益的量化为基础,要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为主要内容,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高资本回报率。同时,对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决策过程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并据以调整人员、改进流程、加强管理。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目前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例如,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投入量很少,融资难度高。银行可以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加快对资金需求大、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投入,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利于银行分散集中风险。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应顺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的发展局面。
(四)加强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客户征信体系
银行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增添客户新的信用信息记录,完善和充实现有数据库,使征信体系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人民银行不仅要与各商业银行建立相关的信用信息协调机制,而且要不断与政府等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料的采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映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二是客户的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客户基本面信息、合同信息、账务信息、清偿信息等;三是进一步采集非银行机构的信息,如中小企业信息,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四是建立建全个人征信体系,进一步提高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效率,切实防范个人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2] 李勇,谢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方向[J].经营管理,2009,(1).[3] 吴小平.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4] 赵洪丹,李海红.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时代经贸,2007,(88).[5] 毕桂凤.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9,(2).[6] 何树红,杨采燕.中国信用体系的健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9,(9).[7] 邓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第四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简介:
4月9日,银监会启动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就展暨宣传月活动;4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多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加上商业银行自身转型的需要,国内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
然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经营实力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商业银行难以按照一般企业贷款的模式予以对待。因而,需要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贷款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通过学习及借鉴一些关键技术,把握小微企业的核心环节以及关键风险点控制,在开拓小微企业业务蓝海的过程中实现风险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本报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国内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包括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情况、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一些扶植政策以及2012年小微企业贷款表现出的特征等;第二章主要介绍目前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出现的一些难点及风险点;第三章主要介绍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理念和策略,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完成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散以及防范;第四章主要是抓住小微企业贷款的核心环节,介绍一些小微企业贷款的关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贷款关键技术的掌握,更大程度的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挖掘小微企业贷款潜力与收益。第五章是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选取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小微企业信贷同业经验,内容包括国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验、国内商业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目录:
第一章 小微企业贷款概况
第二章 小微企业贷款的难点及风险
第三章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理念与策略
第四章 小微企业贷款关键技术突破
第五章 他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验借鉴
第五篇:光大银行 A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光大银行 A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光大银行 A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摘要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和各地区,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小微企业融资却是长期难以破解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利润驱使之下,纷纷加大对小微金融的投入,将其视为业务转型的契机。然而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尝试,使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举步维艰。因此,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小微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先是介绍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管理概述,包括小微企业信贷、信贷风险的概念、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与成因、小微企业风险特征等。然后通过光大银行 A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包括光大银行 A 分行介绍、资产结构状况,小微企业客户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对小微企业信贷所采取的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等。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光大银行 A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归纳出目前制约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成因,最后提出了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采取建立科学指标体系;完善信贷管理体系,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注重人才培养,实施激励约束;加强贷款合规性调查等可行性启示与建议,以期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也对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给以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总之,只要坚持稳健经营、科学发展、风险可控,按规定审贷、放贷、管贷、收贷,就一定能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降至最低,从而达到银、政、企多赢的目标。关键词 小微企业 信贷 风险管理 案例介绍
贷前小微企业资信评级体系不健全
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很多小微企业迅速崛起,没有完善和健全的 公司管理机制,几个人或者甚至一个人就可以组建小公司,短期现金流动非常大,很难把握好小微企业的实力。在西方商业银行的信贷过程中,其主要采用的是一 系列诸如财务比率分析、客户资信评价分析和贷后监督监控分析等规范而严格的 程序,从而使其信贷业务的风险得以降低和防范,所以说科学的资信评价方法是 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的重要一步。光大银行 A 分行在内部的资信评级中,只是根 据总行的相关文件,并没有参照相关的其它行业评级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判断 过于武断,有些小微企业由于季节效应,短期的现金流非常大,暂时效益良好,银行在资信评级时会有失判断。
此外,有一些有往来的小微客户也要不定期的考察,不要以为之前有过往来 就把贷前的考核程序简单化,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通过贷前考核,以及 锁定企业回款账户,因为这些小微企业的效益很不稳定,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各种 经济环境的冲击,例如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之间的矛盾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小微企业的运营发展,有些小微企业通过其它自救方式能 度过经济难关,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就会面临破产。所以光大银行 A 分行的这种 以小微企业贷前资信考核为重要的评判贷款指标并不是很完善。小微企业的贷款 程序应该严格化,因为小微企业的实力并不是被非常的认可,相关的财务信息失 真,以及小微企业的的偿债能力、竞争能力、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管理水平和还 款意愿很难深入的了解。由于小微企业起步比较晚,光大银行 A 分行在对小微 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上并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可靠的评价体系,如缺乏有针对 性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析和评价不全面等,这种不完善的评价 体系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使银行在进行业务时不能及时的采取风险防范措 施,从而加大了银行的机会成本和现实风险,不利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甚至给银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2 贷中的动态分析管理不完善
对于银行来说,在其信贷管理工作中,对贷中管理往往是不到位的,是管理 的薄弱环节。光大银行 A 分行的贷中管理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日常工作中其关 注的是小微企业贷前的风险分析,而对贷中的管理就比较宽松,由于其不重视贷 中的动态分析,从而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增加。加强贷中的动态分析是银行 减少损失发生的重要环节。对小微企业贷中进行各因素的动态分析,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防范信贷风险,减少资产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条件下,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其目标客户的情况不可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其 小微企业客户的情况,变动会更加频繁,所以加强贷中风险的动态分析是非常重 要的。
对贷款期间信贷资金的监控,主要是确保其还款能力不受影响。光大银行 A分行的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客户的还款能力分析不到位,如对小微客户的经营状 况是否发生变化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踪的调查,没有通过全面的分析来了解贷款面 临的各种风险及其程度。笔者认为贷款期间影响小微企业客户还款能力的主要因 素如下:
第一,行业情况。小微企业顾名思义,是个较小的经济单位,其生产规模、资产状况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拟。其具有自身积累少,形式多元化,内部管理松散,生产销售灵活等特点,这使其极容易受到外界变化 的影响,小微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外界环境,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所以这使小 微企业在贷款期间极有可能甚至是经常性的发生某些变化,这给银行的信贷工作 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风险,甚至影响其还款能力。例如在贷款前国家可能对零售 业在税收方面采取某些优惠政策,但国家的这个政策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小微 企业的还款能力;又如由于行业竞争关系使某家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 化,且这个变化是在贷款期间发生的,这就会是该小微客户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受 到影响,从而影响其偿还能力。
第二,财务情况。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量少,通常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的部门,因此也就没有可以真正用来分析财务信息的财务报表,而财务信息是光大银行 A 分行对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工具的主要工具,所以光大银行 A 分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分析时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数据,还要全面考虑影响其还款能力的非财务信息。3 贷后管理不到位
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其最薄弱的环节要属贷后管理了。然而贷后管理是控制 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贷后检查不到位,贷后检查部门 和岗位形同虚设,一些客户经理不认真对待贷后检查,不按规定对客户进行实地 检查,有时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伪造检查数据,对小微企业的贷后检测就更不用 说能做到实地检查、按规定和频率进行检查了,贷后检查和监测的不到位,使其 真正的风险防范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从而加大了信贷风险,这已成为近年来银行 内外审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滞后,也是阻碍光大 银行 A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对于光大银行 A 分行来说,许多建议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贷后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从而导致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缓慢,甚至有时信贷逾期了报表系统中还没有真实的反映。另外,对贷后管理认识不到位,贷后管理观念滞后,也会导致不良信贷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信贷员主观上把能够正常还息的企业认定为好客户,其发生的信贷就是好信贷,而没有进行定期的对企业拜访,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而放松贷后管理或盲目办理倒贷,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的偿债能力。银行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也会导致贷后管理不善,虽然强调的是支 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更关注的其实是贷款的收益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 “重贷轻管”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产生。综上 所述,光大银行 A 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客户自身来看。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主体大都处于个体工商户,这 些企业由于规模小、灵活性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其抗风险能力 相对较弱。小微企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小微企业收入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易 外界干扰,属于比较薄弱的企业群体,同时又是高风险的行业。
其次,从小微企业信贷具有的特征来看。小微企业信贷具有授信风险高、服 务成本大、利率较高以及较低盈利水平等特点,并且银企双方的信息存在严重不 对称,客观上提高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操作成本,使得银行小微企业信贷 的风险加大。
最后,从光大银行 A 分行自身方面来看。趋利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也是真正商业银行的实质内涵。以经营货币和特殊风险为主的光大银行 A 分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银行目标的,也就说其具有天然的趋利性。这种趋利性会导致银行对大企业信贷比对小微企业信贷重视,再加上小微企业自身所特有的特性,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增加、回报周期长。
案例分析
贷前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单一且缺乏科学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小 微企业的风险评级方面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进,因为其通常是采用非常传统且较 为落后的比率分析法,缺乏专业化、全面化的方法。再者,光大银行 A 分行即 使采用传统的比率分析法,也会因为小微企业的数据不准确不客观而降低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最终导致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级的误差很大。光大银行 A 分行在 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过程中较多的是机械的沿用大中型企业信用评价方 法,主要是传统的比率分析及订单分析。其中,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来计算的各 个指标,进而用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是比率分析。诚然,这 些财务指标确实具有简单易懂易操作的优点,但是建立在对企业过去财务数据基 础上的财务指标其预测能力实在有限。虽然订单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单一 财务状况分析的缺陷,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对科学的评估方法掌握的不 够全面,限制了订单分析作用的发挥。
第二,小微企业风险、成本难控制。小微企业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风险、成本难控制的特点,光大银行 A 分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时,会产生相 对较大的成本压力并需要进行贷款前的业务调查。近些年,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发 展变化的影响,小微企业资金链的问题日益显现。2011 年底全国小企业贷款不良率 2.02%,其中单位授信 500 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占 5.14%,远于 商业银行整体 1%的不良贷款率。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必须要充分做好信贷风险防范的工作。目前光大银行 A 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 面主要存在管理层人员过于冗余、营销和操作层面人员不足、市场拓展人员少等 的问题,从而使光大银行 A 分行在进行小微企业信贷时对小微企业市场拓展不 到位。同时又由于小微企业行业存在许多自身特有的特点,使其与银行的信贷业 务之间也产生了诸如贷款额度小、周期短、次数频繁等特点,从而使之与 A 银 行业务之间的契合更少。如果光大银行 A 分行还是采用服务大企业那样的方式 来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而不是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发出一套与之相匹 配的完整操作系统,其在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必然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 力。
贷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客户经理素质不齐。贷后管理成效的关键是看信贷资产管理责任人的 管理素质。该行客户经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客户经理在业务知识上的 掌握非常缺乏,从而导致其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认知和判 断,从而造成本能避免的风险损失。光大银行 A 分行部分资产业务大行存量小 企业客户均在 40 户以上,但配备的客户经理相对较少,贷后管理可能会出现管 理上不深入的现象。对此,该行 2010 年已经进行了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经理“海 选”,安排了部分网点人员充实到支行客户经理岗位,但随着业务量的上升,管 理上压力仍然较大。
第二,抵押担保方面存在风险。抵押担保是指信贷资产客户或者其他的第三 方在仍然拥有对抵押资产的所有权等的情况下将该抵押资产作为对信贷资产的 担保。关于抵押担保的弊端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过分强调抵押物担保无形中 就将很多需要信贷资产的小微企业拒之门外,不利于其健康快速发展;其次,银 行自身由于过分看重抵押物的价值而往往会忽视掉很多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监 管控制十分重要的风险指标,从而给小微企业信贷违约提供可能。抵押担保在实 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首先,没有同时抵押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小微企业在进行房产抵押(特别 是经营用房)时,银行往往会从简化程序增加业务量角度考虑默认单以房产证作 抵押。而正确的做法是,银行在把房产作为抵押物时,要以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 同时进行有效的抵押。
其次,抵押物价值评估报告虚假。该行将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作为信贷 决策的依据也存在问题,因为目前即使是具有正规资质的评估机构也普遍存在以 顾客需要为宗旨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虚假的价值评估报告。虽然该行在担保公司 的选择上采取非常高的标准,但是此种形式本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
最后,实施抵押物追索权困难多。按照法律规定,在贷款人违约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实施抵押物追索权,但这一追索权的实现在现实中困难重重,导致银行 的行权成本很高,更为无奈的是,银行最后的结果非常可能是即使赢了官司但仍 然要承担最后的风险损失。
启示
第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使用率。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 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的产出额 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就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对小微企业进行营运能力的分析,可评价小微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是否有效,进一步分析小微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它对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第二,深入的揭示企业偿还利息能力。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 了现金流量比率。足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的根本,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主要指标。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其本身就有着自有资 金匮乏,资本积累不多的特点,偿债比率普遍不高,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为负 数或较小,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强,这必将会影响到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 力。
第三,加入较为系统的信贷获利分析。这种分析对小微企业更具有针对性,其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收益率、还贷能力指数、回收期比率及销售净利率,其 中内部收益率、还贷能力指数、回收期比率这三个指标都是针对企业信贷获得能 力的指标。内部收益率被普遍认为是项目投资的盈利率,反映了投资的使用效率,内部收益率指标的突出优点就是在计算时不需事先给定基准折现率,避开了这一 非常有争论的问题。内部收益率是建立在折现的项目现金流基础上的,它用一个 数字就能概括出一个复杂项目的特性。通过这一简单扼要的收益率,就可以方便 地对项目进行分析评价,IRR 优越性更加显现出来。
第一,注重了对外部环境的考察。外部环境涵盖了政策支持、金融市场以及 行业前景等具体指标。显然,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一样会引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所以,银行应该加强对外部环境的考察,一旦这种整体的经济形势出现大的、不 祥的征兆,银行应该立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预防和化解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第二,强调了非财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非财务指标体系因非量化的特征,在当下的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系中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在其对小微企业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中的逐渐显现,必然会逐渐成为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系中 的核心因素。因此本文用常见的且非常重要的非财务指标来构造非财务指标体 系,强化了非财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以改变只注重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 的错误导向。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建立全方位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光大银行 A 分行应该进一步规范授信业务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授信风险。建立了以“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权分明”为核心内容的信贷管理 和业务运作体制,并分别组建信贷管理部和信贷业务部,分别负责信贷风险管理 和信贷业务开拓,有力地促进了信贷风险的防范和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可以借 鉴国际大银行的信贷管理经验,把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证等相关的贸易融资形式 以及消费信贷全部纳入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以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为核 心的公司发展战略,同时引入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授信决策机 制,扩大风险管理的涵盖范围,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和信贷业务 的发展。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按照国务院“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工作部署,光大银行 A 分行应 该将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其战略重点,明确规定把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新增贷款的主 要来源,并从考核上予以支持。同时光大银行 A 分行应该结合当地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的特点,摸索建立小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持续商业化经营模式,并将“明确边界,持续创新,规划先行,优化流程,统一管理”确定为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制定,优化信贷客户和业务结构,进一步明确小微企业客户的目标市场和管理要求。同时,光大银行 A 分行还应该明确中小微企业业务总体策略和基本原则、客户分类和主要产品指引、客户评级和主要押品管理、统一授信管理、贷后管理等规定。3注重人才培养,实施激励约束
人力资源是银行业务快速有效进行的重要支撑。光大银行 A 分行的各个信 贷业务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为了提高该银行 的各期业务效率,就必须对该行的客户经理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培训和强化。
第一,要实现客户经理培训的常态化。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光大银行 A 分行可以将时间定在晨会或者是利用实际工作中针对某项具体的业务进行培训,实 现培训的差异化,增强客户经理人的实践经验。
第二,要实现人才选拔和管理制度,择优录用和提升。使客户经理在各个方 面的优势都得以展现,同时把业务素质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银行职员安排 在公司信贷的岗位上,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使其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 的提升,增加对各个业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最终提高 全行员工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要确保激励约束的实施。要想优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不仅需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贷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还要经办人员按质量执行制度规定的自 觉性。要想提升经办人员个自觉性,对相关部门制定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 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提高客户经理的对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对于那些有较高自 觉性的客户经理,应该考虑增加其薪酬或者是给予晋升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工 作效率与积极性。4加强贷款合规性调查 贷款合规性调查,顾名思义,就是对贷款的合法性、有效性的调查认定,主 要包括对贷款申请人及担保人的资格、抵押物等合法性、有效性的调查认定。为 了提高贷款的质量,光大银行 A 分行可采用双人协调调查,从而加强对贷款的 监督。首先要调查申请人、担保法人资格的合法性,可以通过对申请人的法人资 格、营业执照等情况以及担保人的授权委托人、法人公章等情况进行调查;其次 要对抵押物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审查其是否符合我国的贷款担保管理规定,同时
要以事实为基础对贷款抵押物进行的价值评估,不得高估贷款抵押资产的价值,以减少银行贷款的坏账和风险,防止无效抵押。5切实做好贷后分析监测和管理决策
贷后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光大银行 A 分行贷款合规、安全,贷后管 理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关系着银行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的防范。要真正做好贷后的 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对贷款担保企业的现场走访,通过对其经营业绩、财务 状况的有效调查和分析,对其贷款抵押资产的现场核查,防止贷款企业私自转移 和处置抵押资产;其次,要对有潜在风险的客户进行跟踪调查,同时对其关联企 业和担保企业一并进行定期的调查;最后,光大银行 A 分行要加强信贷风险额 度的控制,对于风险预警的客户,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是维持额度还是压缩额 度,还是采取其他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客户预警跟踪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并形成 决策,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账户资金的监控,关注企业管 理人的资金动向,尽早发现不良迹象,避免产生客户逃废债务的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Altman, E.I., Haldeman R.G., Narayanan P., Zeta Analysis: 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1):45-89.[2] Altman, E.I., Sabato G., Modeling Credit Risk for SMEs: Evidence from the US Market [R], Dec.27,2005.[3]Berlin, M., Mester L.J.,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Relationship Lending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7,(6):22-60.[4]陈浪南,谢清河.中国小额信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3):16-19. [5]段斌,王中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 学,2008,(8):111-113.[6]胡瑞光.美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经验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1,(11):40-42.[7]黄树青.四川省贫困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会及小额信贷[M].中国小额信贷十 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05-106.
[8]黄毅.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上)[J].银行家,2005,(12):18-20. [9]黄毅.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01):32-36. [10]纪琼骁.麦克米伦缺欠与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J],金融研究,2003,(7): 111-118.[11]贾生华,史煌药.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浙 江大学学报,2003,(2):56-63.[12]刘晓昀,叶敬忠.小额信贷的小组信贷与信贷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2,44(3):45-47.
[13]李炅宇,刘伟.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新解[J],现代商业银行,2011,(8): 80-82.
[14]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5,(6).[15]李文政,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金融经济,2008,(8): 11-14.
[16]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33-35. 28 [17]沈蕾.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构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8):21-23.
[18]王孟夏,邢剑深,王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货款风险研究[J].北方经济,2009,(12):38-39.
[19]岳凤荣.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探析[J],现代商业,2008,(17):20-22.
[20]周磊,周嵩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评价研究[J],现 代商业,2009,(26):19-20.
[21]张峭,徐磊.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11):43-45.[2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