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液压泵性能实验数据1
实验二液压回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液压回路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回路的动作观察和动手操作,可加深对液压回路组成元件和液压回路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每组任选一个)
1、换向回路,了解利用电磁换向阀控制单杆液压缸运动、停止的原理。
2、调速回路,了解利用节流阀或调速阀在液压系统中的调节液压缸运动速度的原理。
3、多缸顺序动作回路,了解由行程开关控制电磁换向阀的自动往复换向回路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
TC—GY02型智能化液压传动综合测控实验台
四.实验要求
1、设计并搭建实验回路。
2、检查实验台上搭建的液压回路是否正确,各接管连接部分是否插接牢固,确定无误则接通电源空载启动电机,运行几分钟后,调节液压泵的转速将系统压力缓慢调高达到预定压力。
3、给电磁阀电磁铁通电往复换向,观察油缸动作过程。
4、缓慢调节节流阀或调速阀调节旋钮,以使节流口逐渐增大,观察并记录工作液压缸活塞的运动速度以及调节量。
五.实验报告内容
1、绘制实际实验时的液压回路图,注明各元件名称;
2、叙述回路工作原理;
3、叙述实际开机详细步骤;
4、写出开机注意事项;
5、写出停机时各阀、按钮等所处的状态。
第二篇:实验四 液压泵拆装实验
实验四 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验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液压泵:齿轮泵2 台、叶片泵2 台、轴向柱塞泵 1 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2.3 双作用叶片泵
型号: YB1 型叶片泵。结构:结构见图2-4。
2.4.3.1工作原理
当传动轴3 带动转子12 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于定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叶片从定子的短半径往定子的长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4 的内表面、配流盘1、5、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叶片从定子的长半径往定子的短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配流盘结构如图2-5 所示。
图2-4 YB1型叶片泵 1、5—配流盘 2、8—滚珠轴承 3—传动轴 4—定子 6—后泵体 7—前泵体 9—骨架式密封圈 10—盖板 11—叶片 12—转子13—长螺钉
2.4.3.2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叶片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对称位置松开后泵体上的螺栓后,再取掉螺栓,用铜棒轻轻敲打使花键轴和前泵体及泵盖部分从轴承上脱下,把叶片分成两部分。
2、观察后泵体内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的安装位置,分析其结构、特点,理解工作过程。
3、取掉泵盖,取出花键轴,观察所用的密封元件,理解其特点、作用。
4、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5、装配前,各零件必须仔细清洗干净,不得有切屑磨粒或其它污物。
6、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正确合理的安装,注意配流盘、定子、转子、叶片应保持正确装配方向,安装完毕后应使泵转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7、叶片在转子槽内,配合间隙为0.015~0.025毫米;叶片高度略低于转子的高度,其值为0.005毫米。
2.4.3.3主要零件分析
1、定子和转子
定子的内表面是椭圆柱面,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
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3、配流盘
图2-5所示,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a为压油窗口,c为吸油窗口,b和d是通叶片底部的油槽。a与b接通,c与d接通。这样可以保证,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与吸油腔相通,保持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
图2-5 配流盘结构示意图
2.4.3.4思考题
1、叶片泵由哪些部分组成?
2、叙述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3、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4、叶片泵中定子、转子、配油盘、叶片能正常工作的正确位置如何保证?
5、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选择等加速等减速曲线作为过渡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轴向柱塞泵
型号: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结构见图2-6。
2.1工作原理
当电机带动油泵的传动轴8 旋转时,缸体5 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9 的球头部分上的滑履12 被压盘14压向斜盘15,因此柱塞9 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5 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 实现的。改变斜盘15 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输出流量。
图2-6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中间泵体
2-内套
3-定心弹簧
4-镶套
5-缸体
6-配流盘
7-前泵体 8-传动轴
9-柱塞
10-套筒
11-滚动轴承
12-滑履
13-轴销
14-压盘 15-斜盘
16-变量活塞
17-丝杠 18-手轮
19-螺母
20-钢球
配流盘结构如图2-7 所示。
图2-7 配流盘结构示意图
2.2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轴向柱塞泵时,先拆下变量机构,取出斜盘、柱塞、压盘、套筒、弹簧、钢球,注意不要损伤,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各自的作用。
2、轻轻敲打泵体,取出缸体,取掉螺栓分开泵体为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楚各自的作用,尤其注意配流盘的结构、作用。
3、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4、装配时,先装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装好配流盘,之后装上弹簧、套筒、钢球、压盘、柱塞;在变量机构上装好斜盘,最后用螺栓把泵体和变量机构连接为一体。
5、装配中,注意不能最后把花键轴装入缸体的花键槽中,更不能猛烈敲打花键轴,避免花键轴推动钢球顶坏压盘。
6、安装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安装完毕后应使花键轴带动缸体转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2.3主要零部件分析
1、缸体5 缸体用铝青铜制成,它上面有七个与柱塞相配合的圆柱孔,其加工精度很高,以保证既能相对滑动,又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缸体中心开有花键孔,与传动轴8相配合。缸体右端面与配流盘6相配合。缸体外表面镶有钢套4并装在滚动轴承11上。
2、柱塞9与滑履12 柱塞的球头与滑履铰接。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并随缸体一起转动。滑履随柱塞做轴向运动,并在斜盘15的作用下绕柱塞球头中心摆动,使滑履平面与斜盘斜面贴合。柱塞和滑履中心开有直径1mm的小孔,缸中的压力油可进入柱塞和滑履、滑履和斜盘间的相对滑动表面,形成油膜,起静压支承作用。减小这些零件的磨损。
3、中心弹簧机构 中心弹簧3,通过内套
2、钢球20和压盘将滑履压向斜盘,使活塞得到回程运动,从而使泵具有较好的自吸能力。同时,弹簧3又通过外套10使缸体5紧贴配流盘6,以保证泵启动时基本无泄漏。
4、配流盘6 如图2-7所示,配流盘上开有两条月牙型配流窗口a、e,外圈的环形槽f是卸荷槽,与回油相通,使直径超过卸荷槽的配流盘端面上的压力降低到零,保证配流盘端面可靠地贴合。两个通孔c(相当于叶片泵配流盘上的三角槽)起减少冲击、降低噪音的作用。四个小盲孔起储油润滑作用。配流盘下端的缺口,用来与右泵盖准确定位。
5、滚动轴承11 用来承受斜盘15作用在缸体5上的径向力。
6、变量机构
变量活塞16装在变量壳体内,并与螺杆17相连。斜盘15前后有两根耳轴支承在变量壳体上(图中未示出),并可绕耳轴中心线摆动。斜盘中部装有销轴13,其左侧球头插入变量活塞16的孔内。转动手轮18,螺杆17带动变量活塞16上下移动(因导向键的作用,变量活塞不能转动),通过销轴13使斜盘15摆动,从而改变了斜盘倾角γ,达到变量目的。
2.4.3.4思考题
1、轴向柱塞泵由哪几部分组成?
2、柱塞泵的密封工作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密封腔有几个?
3、叙述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
4、采用中心弹簧机构有何优点?
5、柱塞泵如何实现配流的?
6、柱塞泵的配流盘上开有几个槽孔?各有什么作用?
7、手动变量机构由哪些零件组成?如何调节泵的流量?
8、、说明轴向柱塞泵中变量机构改变输出流量的过程。
2.5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实训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内容并写出实习心得体会及建议。
第三篇:实验数据淀粉
一.相关分析
1.温室种植
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淀粉含量
生物产量
0.941**
0.121
.0.000
0.541
经济产量
0.941**
0.139
0.000
.0.754
淀粉含量
0.121
0.139
0.541
0.754
.*0.05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0.01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通过对在温室种植下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以上结果。可以看到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941,p<0.001,说明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具备显著的高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121,p>0.05,说明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139,p>0.05,说明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种植下,生物产量越高,经济产量越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并无太大关系。
2.网室种植
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淀粉含量
生物产量
0.748**
-0.077
.0.000
0.754
经济产量
0.748**
0.040
0.000
.0.869
淀粉含量
-0.077
0.040
0.754
0.869
.*0.05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0.01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通过对在网室种植下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以上结果。可以看到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748,p<0.001,说明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具备显著的高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077,p>0.05,说明生物产量与淀粉含量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值为0.040,p>0.05,说明经济产量与淀粉含量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网室种植下,生物产量越高,经济产量越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并无太大关系。
二.差异性分析
表.温室种植和网室种植在各个变量上的比较情况
温室种植
网室种植
t
p
生物产量(g)
34.020±36.374
47.215±10.008
-1.821
0.078
经济产量(g)
9.844±12.194
23.996±7.099
-4.552**
0.000
淀粉含量(%)
3.069±0.883
3.530±1.169
-1.540
0.131
*0.05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0.01水平上具备显著性
通过对温室种植与网室种植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淀粉含量进行比较,得到上表结果。可以看到网室种植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淀粉含量上均高于温室种植。
其次在t检验中,得到t值均为负值,说明温室种植在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淀粉含量上均低于网室种植。另外p值情况中,仅两种方式在经济含量上具备显著的差异性(p<0.01),而在生物产量、淀粉含量上不具备显著的差异性(p>0.05)。说明网室种植在经济产量上显著高于温室种植方式。
结论:
①
温室种植方式中,在一定程度上,生物产量越高,经济产量越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并无太大关系。
②
网室种植方式中,一定程度上,生物产量越高,经济产量越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与淀粉含量并无太大关系。
③
网室种植在经济产量上显著高于温室种植方式,两种方式在生物产量、淀粉含量上并无太大差异。
④
第四篇:数据挖掘实验三
实验三 设计并构造AdventureWorks数据仓库实例
【实验要求】
在SQL Server平台上,利用AdventureWorks数据库作为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数据源,设计并构造数据仓库,建立OLAP和数据挖掘模型,并以输出报表的形式满足决策支持的查询需求。【实验内容】
步骤1:需求分析:以决策者的视角分析和设计数据仓库的需求; 步骤2:根据所设计的需求,确定本数据仓库的主题和主题与边界; 步骤3:设计并构造逻辑模型;
步骤4:进行数据转换和抽取,建立数据仓库:创建数据源,建立OLAP和挖掘模型,使用多维数据集进行分析,建立数据挖掘结构和数据挖掘模型,创建报表。【实验平台】
Win7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 【实验过程】
一、创建 Analysis Services 项目
1.打开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
2.在“文件”菜单上,指向“新建”,然后选择“项目”。
3.确保已选中“模板”窗格中的“Analysis Services 项目”。
4.在“名称”框中,将新项目命名为 AdventureWorks。
5.单击“确定”。
二、创建数据库和数据源
1.运行AdventureWorks sql server 2005示例数据库.msi,然后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附加数据库AdventureWorks_Data.mdf。
(1)运行AdventureWorks sql server 2005示例数据库.msi
(2)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附加数据库AdventureWorks_Data.mdf
2.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数据源”文件夹,然后选择“新建数据源”。3.在“欢迎使用数据源向导”页面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选择如何定义连接”页上,单击“新建”向 Adventure Works 数据库中添加连接。5.在“连接管理器”的“提供程序”列表中,选择“本机 OLE DBSQL Native Client”。6.在“服务器名称”列表中,键入或选择承载 AdventureWorks 的服务器的名称。7.在“登录到服务器”组中,选择身份验证方法,并输入凭据。
8.在“选择或输入一个数据库名”列表中,选择 AdventureWorks,然后测试连接。若连接成功,再单击“确定”按钮。
9.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向导的下一页。
10.在“模拟信息”页中,选择“使用服务帐户”,再单击“下一步”。11.请注意,在“完成向导”页中,数据源名称默认为 Adventure Works。
12.单击“完成”。
新的数据源 Adventure Works 将显示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的“数据源”文件夹中。
三、创建数据源视图
1.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数据源视图”,选择“新建数据源视图”。系统将打开数据源视图向导。
2.在“欢迎使用数据源视图向导”页上,单击“下一步”。3.在“选择数据源”页的“关系数据源”下,系统将默认选中您在上一个任务中创建的 Adventure Works DW 数据源。单击“下一步”。若要创建新数据源,请单击“新建数据源”,启动数据源向导。
4.在“选择表和视图”页上,选择下列各表,然后单击右箭头键,将这些表包括在新数据源视图中:
5.单击“下一步”。
6.在“完成向导”页上,默认情况下,系统将数据源视图命名为 Adventure Works。单击“完成”。
系统将打开数据源视图设计器,显示 Adventure Works 数据源视图。
四、定义维度
1.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维度”,然后单击“新建维度”。
2.在“欢迎使用维度向导”页上,单击“下一步”。
3.在“选择生成方法”页上,验证是否选择了“使用数据源生成维度”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
4.在“选择数据源视图”页上,验证是否选择了 Adventure Works 数据源视图。
5.在“选择维度类型”列表中,选择“标准维度”。
6.在“选择主维度表”中,点击“下一步”。
7.在“选择维度属性”中,点击“下一步”。
8.在“指定维度类型”中,点击“下一步”。9.在“定义父子关系”中,点击“下一步”。
10.“检测层次结构”中,点击“下一步”。
11.点击“下一步”,然后点击“完成”。
五、使用多维数据集进行分析
1.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多维数据集”并选择“新建多维数据集”启动多维数据集向导。
2.在“欢迎使用多维数据集向导”页上,单击“下一步”。3.在“选择生成方法”页上,确认已选中“使用数据源生成多维数据集”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
4.在“选择数据源视图”页上,点击“下一步”。
5.在“检测事实数据表和维度表”页上,点击“下一步”。
6.在“时间维度表”页上,如下所示。
点击“下一步”。
7.在“查看共享维度”页上,点击“>”,然后“下一步”。
8.在“选择度量值”页上,选择可用度量值。
点击“下一步”。
9.在“检测层级结构”页上,查看结果,点击“下一步”。
10.在“查看新建维度”中,选择新建维度,然后点击“下一步”。
11.在“完成向导”页,多维数据集名称为“Adventure Works”。在“预览”中,可以看到“度量值组”和“维度”。
12.点击“完成”。
13.在多维数据集设计器的工具栏上,将“缩放”级别更改为 50 %,以便更轻松地查看多维数据集内的维度和事实数据表。注意,事实数据表是黄色的,维度表是蓝色的。
14.在“文件”菜单上,单击“全部保存”。
六、创建用于个人客户方案的挖掘结构
1.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单击“挖掘结构”并选择“新建挖掘结构”启动数据挖掘向导。
2.在“欢迎使用数据挖掘向导”页上,单击“下一步”。
3.在“选择定义方法”页上,确保已选中“从现有关系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再单击“下一步”。
4.在“创建数据挖掘结构”页的“您要使用何种数据挖掘技术?”下,选择“Microsoft 决策树”。
5.单击“下一步”。
6.在“选择数据源视图”页上,请注意已默认选中 Adventure Works。在数据源视图中,单击“浏览”查看各表,然后单击“关闭”返回该向导。
7.单击“下一步”。
8.在“指定表类型”页上,选中 vIndividualCustomer 表旁边“事例”列中的复选框,再单击“下一步”。
9.在“指定定型数据”页上,确保已选中 CustomerID 列旁边 Key 列中的复选框。据源视图中的源表表示一个键,则数据挖掘向导将自动选择该列作为模型的键。
10.选中 FirstName和LastName 列旁边的“输入”和“可预测”。
如果数
11.单击“建议”打开“提供相关列建议”对话框。
只要选中至少一个可预测属性,即可启用“建议”按钮。“提供相关列建议”对话框将列出与可预测列关联最密切的列,并按照与可预测属性的相互关系对属性进行排序。值大于 0.05 的列将被自动选中,以包括在模型中。
12.阅读建议,然后单击“取消”忽略建议并保留向导设置的原始值。15.选中以下各列旁边的“输入”复选框: StateProvinceName MiddleName CountryRegionName
16.单击“下一步”。
17.在“指定列的内容和数据类型”页上,单击“检测”以运行对数值数据进行取样并确定数值列是否包含连续或离散值的算法。例如,某列可包含薪金信息,用以作为连续的实际薪金值,也可包含整数,用以表示离散的编码薪金范围(例如 1 = < $25,000;2 = 从 $25,000 到 $50,000)。
18.单击“检测”后,请查看“内容类型”和“数据类型”列中的各项;如有必要,请进行更改,以确保设置与下表所示一致。
通常,向导会检测数值,并分配相应的数值数据类型;但有些情况下,您可能想要将数值作为文本处理。
19.单击“下一步”。
20.在“完成向导”页上的“挖掘结构名称”中,键入Individual Customer。21.在“挖掘模型名称”中,键入 TM_Decision_Tree。22.选中“允许钻取”复选框。
23.单击“完成”。
七、挖掘模型和挖掘结构如下图。
八、创建查询
8.1创建预测查询的第一步是选择挖掘模型和输入表。
1.在数据挖掘设计器“挖掘模型预测”选项卡的“挖掘模型”框中,单击“选择模型”。
系统将打开“选择挖掘模型”对话框。
2.在整个树中导航到“个人客户”结构,展开该结构并选择 TM_Decision_Tree,再单击“确定”。
3.在“选择输入表”框中,单击“选择事例表”。系统将打开“选择表”对话框。
4.在“数据源”中,选择 Adventure Works。
5.在“表/视图名称”中,选择 Department(HumanResources)表,再单击“确定”。选择输入表之后,预测查询生成器便会根据各列的名称在挖掘模型和输入表之间创建默认映射。
8.2生成预测查询
1.在“挖掘模型预测”选项卡上的网格内的“源”列中,单击第一个空行中的单元格,然后选择 Department。
2.在 Department 行的“字段”列中,选择 DepartmentID。
3.在“源”列中,单击下一个空行,然后选择 TM_Decision_Tree。4.在 TM_Decision_Tree 行的“字段”列中,选择 First Name。这将会输出 Microsoft 决策树模型中作为预测目标的列。
5.在“源”列下,单击下一个空行,然后选择“预测函数”。6.在“预测函数”行的“字段”列中,选择 PredictProbability。预测函数提供有关模型如何进行预测的信息。PredictProbability 函数提供有关正确预测的概率信息。您可以在“条件/参数”列中指定预测函数的参数。7.在 PredictProbability 行的“条件/参数”列中,键入 [TM_Decision_Tree].[Bike Buyer]。这将指定 PredictProbability 函数的目标列。有关函数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数据挖掘扩展插件(DMX)函数参考。
8.3查看结果
1.通过单击“切换到查询设计视图/切换到查询结果视图”按钮(即工具栏上的第一个按钮)旁边的箭头并选择“查询”,可以运行查询。
2.通过点击“单独查询”,结果如下: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SQL Server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SQL Server不等于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还有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和其他一些模块。在这次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1.SQL Server 2000和SQL Server 2005有一些不同,利用SQL Server 2000中的Analysis service做完实验二后发现实验三不知道怎么做了,左右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才解决问题;2.在新建数据源时,在“连接管理器”页上,“测试连接”一直失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师给的AdventureWorks sql server 2005示例数据库.msi也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用,经过不断尝试才发现原来在运行AdventureWorks sql server 2005示例数据库.msi后会产生一个数据库文件,我们应该利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把它附加进数据库文件夹下,而且在“连接到服务器”页时,应该注意“服务器类型”、“服务器名称”、“身份验证”等的选择,否则会出错。虽然本次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麻烦,耗费了一些时间,但是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将问题解决,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
第五篇:机床动态性能实验方法总结
方兵[1]采用力锤对机床的立柱施加激励,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频率响应函数,进而采用模态分析系统集成的算法便可估计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
魏要强[2]等采用数控机床自身运动产生的振动为激励源,通过控制运动部件以特定方式空运行,激励起结构的有效振动响应,并结合基于响应信号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获得结构的动态特性参数。
杜奕[3]等基于结构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对磨床空转及磨削工况的噪声及部分测点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了拾取分析,初步掌握了磨床工况下加工信号频率范围及峰值随频率分布情况
周莉[4]利用压电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前端信号采集装置,通过7700Pulse软件采集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然后应用ME’scope软件进行机床实验模态分析。
张良[5]采用单点激振多点拾振的方法对其进行模态实验分析,得到主轴部件的模态参数,采用Lanczos法对建立主轴箱和主轴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主轴箱和主轴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参考文献
[1]方兵.精密数控机床及其典型结合面理论建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2]魏要强,李斌,毛新勇,毛宽民.数控机床运行激励实验模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6):79-82.[3]杜奕.MSY7115平面磨床的实验模态分析及动特性修改[D].昆明理工大学,2002.[4]周莉,李爱平,古志勇,刘雪梅,张正旺.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的机床动态性能测试[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4,12(04):360-363.[5]张良.高性能数控机床主轴部件动态分析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