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

时间:2019-05-13 08: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

第一篇: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

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论文具体格式 正文版式:目录(黑体 二号)目录内容(宋体 四号),6000字以上

题目(黑体 三号居中)

作者(仿宋 小四号)

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仿宋 小四号)

内容摘要(黑体 小四号靠左):·······(楷体 小四号)200字左右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靠左):······(楷体 小四号)3—5个

引言(黑体 四号居中)

一、(二级标题黑体 四号)

(一)(三级标题 宋体 小四号)

1.(四级标题 宋体 小四号)

(1)······(正文宋体 小四号)

注:目录至少具体到

(一)三级标题,标题单独一行不能加标点。

结语(黑体 四号居中)

参考文献:(黑体 小四号居中)(不得少于15个)

[1]、[2]、[3]……依次排序(宋体四号)

论文类格式(宋体四号)

如:余淑玲:《善意取得制度初探》,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宋体 小四号)

著作类格式(宋体四号)

如: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宋体 小四号)特别注意:

1.论文中注释使用脚注,每页单独编号①②③···。

例:论文:孙宪忠:《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著作: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页。

2.论文由个人凭身份证件到东六斋劳动服务公司打印部打印并登记签名,打印仅限于毕业论文,不得下载资料,个人不用结帐,最后年级统一结帐。

3.打印部只负责修改论文格式,不负责文稿具体内容的修改和校对。

4.每人最多可打印一份初稿,打印和复印答辩稿各一份,一次定稿(答辩完后再打印),超出的份数费用自理;封面由打印部统一安排。

5.定稿后请务必将论文电子稿保存于打印部,学校将存档,否则后果自负。

第二篇:河南大学毕业论文

河南大学毕业论文

农业与农村经济

作 者: 盛婷婷 专 业: 经济学 准考证号: 010411102166 身份证号: ***520 成 绩: 联系电话: *** 工作单位: 郑州环境艺术科学研究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第三篇:河南大学毕业论文定稿格式

河南大学毕业论文定稿格式

河南大学毕业论文电子稿只需提交摘要及主体部分。封面之后摘要之前表格内文字统一使用5号宋体填写;签名必须为手签。

1、封面

编号:(小4号黑体,左对齐)河南大学××××届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论文作者姓名:(××××××××3号黑体)作者学号:(××××××××3号黑体)所在学院:(××××××××3号黑体)所学专业:(××××××××3号黑体)导师姓名:(××××××××3号黑体)导师职称:(××××××××3号黑体)

2、中英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主体部分前。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3、主体部分

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3.2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节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4号黑体,居中,一级章节号)

××××××××××××××××××××××(内容用5号宋体)。

1.1××××(小4号黑体,居左,二级章节号)

×××××××××××××××××××××(内容用5号宋体)。

1.1.1××××(5号黑体,居左,三级章节号)

××××××××××××××××××××(内容用5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四级章节号)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五级章节号)

3.3论文中的图、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第一章节的用:图1.1,1.2„„等;表1.1,1.2„„等等;第三章节的用:图3.1,3.2„„等;表3.1,3.2„„等。所有表格统一使用三线表。

3.4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根左对齐、占页面1/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3.5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3.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注:

一、毕业论文电子版包括:封面、摘要页(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另起页)

二、本科毕业论文请不要设置页眉、页脚

第四篇:河南大学经济学毕业论文

河南大学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问题的研究

姓 名_____ ___ 专 业_____经济学__ ____ 考 号_ _ 指导老师___ 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 ___ 完成时间____ _____

联系方式 编号: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个人收入获得迅速增长,收入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依据多方面的统计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把贫富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具体政策考虑。,关键词:收入差距 市场经济 原因 对策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研究

一、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及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由缩小到扩大的两个阶段。1978—198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期间由于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1986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相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表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变化

但在1994年到1997年间出现一次下降,并在1997年达到了九十年代的最低点;而此后,收入差距又持续扩大,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表1反映了1978—2003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比上的变化,这个比率大致按U型路径演变。

2、我国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演变

关于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测量,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测量一样,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测算结果。国家统计局尽管没有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系统测量,但就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表2城镇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

从图l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变路径与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大一样。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小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一直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之上,而且它的起伏变化相对更小,上升趋势更加典型。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二)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居民之间,还是在不同的城镇地区居民之问,收入差距都是呈长期扩大之势。这种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从表6中可以看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依旧在东部,而最低的则依旧是中西部的省份。另外,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发展趋势来看,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

表3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区域对比(单位:元)

(三)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职工工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行业工资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并不相同,因此总体来看,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了。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相对于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的倍数在改革开放前变化不大,1985年开始

表4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变化(单位:元/人)

下降,而1990年后该倍数开始提高,在1995年和1996年出现小幅下降之后又不断扩大。自1978年开始,各行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也非常接近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呈现出了长期扩大趋势。

从表4可以发现的另一个特征是,从1989年开始到2002年的十几年时间里,农林牧渔业职工的年人均工资一直为所有行业中最低,而且与所有行业平均的工资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收入以至生活水平处在了全国的最底端。而1997年以后,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则一直是金融保险业或者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这两个都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由此可见,教育或者说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不同的收入差距结构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即都呈现出了长期扩大的趋势,但同时也兼具多样性。我国居民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大致呈锥形分布,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财富迅速向高收入者集中,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1978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缩小了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在1986年后则出现了不断扩大的局面。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小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直线上升性,起伏变化小,而且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一直大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居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地区差距都不断扩大,而且农村居民的地区差距同样大于城镇居民的地区差距。各行业职工收入差距的演变路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路径相似,都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扩大之中又有小幅下降的过程。行业收入差距最明显地体现在农业与智力密集型行业之间。

二、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都获得了较快发展,而且还在建立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方利益的制衡机制、建立具有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利润分享制度和在企业内部深化工资的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合法收入与财产等各项收入分配原则.在这种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变动过程中,以市场定价机制实现的按劳分配,把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以及开创性劳动与非开创性劳动等严格地区分开来,并给予完全不同的劳动报酬。这必然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同时,7 要素参与分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由于当前我国资本、技术等要素的供给短缺和低价劳动力无限制供应的情形非常严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边际产出要大于一般劳动的边际产出,这些都使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收益远远高于一般劳动的收益,直接引致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另外,由于各个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有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加之经营能力的差别,在竞争中必然出现优胜劣汰,居民收入有高有低,甚至某一社会阶层、群体的收入远远高于另一社会阶层、群体的现象,因此,不论是按要素贡献率来分配,还是按要素拥有程度来分配,都必然会使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二)经济发展因素

生产决定分配.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因素决定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渐结束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发展速度、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致使二者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2.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也引起了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时的原因,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东向西的推进,我国地域间经济发展的状况更加不平衡.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备,科技水平发达,人口素质较高,各方面都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另外,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由东向西推进的序列进行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获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迄今为止,流入中国的外资仍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份额也是由沿海省份提供,因此,改革开放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地的发展差距.而正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好、速度快、生产要素收益率高,才进一步促使其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入区,而生产要素的大量流入又必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与此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人力、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生产要素流入也比较少,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化的作用。我国地区之间 8 经济发展的差距才不断扩大,从而我国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

3.我国垄断性行业的高额垄断利润及其内部的工资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状况也导致了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我国,具有垄断性和带有明显的垄断性经营条件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邮电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经贸业等,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应该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或者可以垄断某种生产要素,或者可以垄断经营范围,或者可以垄断产品价格。由于垄断,这些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可以较少或基本不承担竞争风险,也就可以较快和较容易地获得利润。这种利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垄断利润,从而垄断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就因此而拉开。由此看来.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垄断.笔者认为,导致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政垄断,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带有倾斜性的政策制度以及政府权力的经济化必然导致行政垄断的形成。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阻碍竞争,享受国家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其谋取的部分高额垄断利润以不同的形式分配给职工,导致行业高收入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内部控制侵蚀大量国有资产,增加职工收入。某些垄断性行业在行业性亏损时仍然发放高工资,出现了企业亏损而职工收入反而增加的怪现象。其原因是他们手里有可以分配的垄断资产。许多单位通过设立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增加职工的收入,侵蚀垄断资产:影响了垄断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习惯于凭借权力直接参与并且力图控制经济生活,这使权力易于经济化、利益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强化了部门利益。一些政府机关,如税务、工商、环保也不适当地实行高收入政策。而且行政垄断还渗透到某些基础行业和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中去,也造成了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它一方面使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又通过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这就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必然导致我国居民之间,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问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具体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使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城市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又使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长期存在,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这在客观上也严重制约了 9 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的弱势产业特征,劳动生产率比其他产业低是合理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形态基本上是市场经济或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有效地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管理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所以,我国的广大农村基本上被排斥在信息社会之外,无法分享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这就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基本上还处于分散、原始的状态,据有关专家估计,当前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给性占4096左右.o这必然使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也必然使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三)人力资本的差异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力资本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显现。但同时由于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平衡,也引起了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虽然大家所持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不同所造成的相对收入差距是致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人力资本是决定个人收入及其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个人所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同就必然导致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状况与城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1982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第一产业36%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其他部门工人这一比率是7%,就职工平均在校时间而言,前者是4.8年,后者是8.6年.而到1990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第一产业仍有22%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其他部门已经降到3%,职工在校时间分别升为5.8年和9.5年,两者的差距并未有显著的变化.当前,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透露,我国城市本科生人数是农村的281倍.在广大农村,无论是在农业部门工作还是在非农业部门工作,无论是在农村劳动还是在城市打工,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都影响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这也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四)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后我图政府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首先,我国 10 个人税收的公平分配功能弱化,它不但没有缩小居民间的贫富差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扩大效应。其次,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完善,导致非法非正常收入大量滋生,这不仅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再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的一些重大政策实施造成了我国城乡、地区、行业、企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1.税收公平分配功能弱化。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税收公平分配的功能是非常微弱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税制存在着很多缺陷.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被称为是“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的“良税”。但是,目前我国的遗产税还没有开征,公平分配功能最强的只有个人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也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起到明显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2.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大量滋生。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并非全是合理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非法和非正常收入引起的。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非正常扩大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利用各方面的不完善来获取高额的非法非正常收入.据有关权威部门估计,从1982年至1993年同,国有资产流失达6000-8000亿元,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个人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出现高收入阶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府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几乎成为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的代名词。一时间。经济效益问题成为一切事情的判断尺度和评价标准.相应的,所制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也就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而缺少对公平的重视.因此,在实践中也就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

三、解决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存在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通过生产要素或资源的市场配置,提高经济效率,调节资源收益。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提高入人力资源质量,调节劳动力资源收益。通过调节分配收益,实现收入分配效率 11 的最大化。为此要做到:(1)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尤其要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两产生的收入差别。(2)全面实行国民待遇。打破行业垄断,为各种经济成分创造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同样的管理、引导、激励规则。比如一揽子解决以户籍管理等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问题,对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两言,不是实行国民待遇,两是落实《宪法》基本准则的问题。(3)完善市场规则,构造部分机制,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努力塑造文明的市场行为主体,严肃法纪,取缔非法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和侵吞国家财产的不法分子,制止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二)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合理调整高收入者收入。

在收入再分配中,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合理调整高收入者收入。政府运用税收、财政、金融等“看得见的手”调控全社会收入分配,是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重要条件。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收入分配和社会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再分配的体制构架存在不足。第一.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一是税种不全,现在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税种是靠个人所得税和储蓄存款利息:二是高收入者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率不高。加大个人所得税对初始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我们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制度设计上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三)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税收体制及收入调节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

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合法收入,另一部分是非法收入。有的高收入者完全靠合法收入,有的则完全靠非法收入,而不少人是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部有。针对我国高收入者的现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征收合理税赋,并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来补贴低收入者,同时控制或减少高收入者的非法收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工作,保证弱势群体的合法收入。

(四)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我国农民人数众多,而且是低收入者的主体,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是实现“扩中”目标的关键。把农民引入市场,通过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手段,保护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的 12 利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激励广大的农村劳动者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几年那些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将成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来源。但是,当前他们的职业技能仍然不足以成长为较高收入者,还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来提高其职业能力。如果把劳动保障部出台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范围扩大到这些农民。将这些农民中的优秀部分培训成高中级技术工人。不但会增加我国目前急需的技术工人队伍,而且会确保城市化过程中进城的农民安居乐业,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为农民提供各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关键,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乎,降低低收入者比重,让更多的低收入者进入到中等收入者行列。我国目前大约有4000万人处于收入的最低层,这些弱势群体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下岗后长期未再就业的职工、部分提前退休和早期退休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因疾病年老等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者、迸城靠出卖体力为生的农民、中小民营企业中的体力劳动雇工等。对这些处于最低层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的政策取向是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其最低生活,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城镇低收入者,应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对低收入者中的农民,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收入。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三要建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制度;四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村贫困户的救济纳入全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六)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

第三种力量是指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之外的力量,包括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宗教组织、民间团体等)和居民个人。从收入调节的角度看,可以将其视作为调节的一种力量。营利和非营利机构以及居民个人通过无偿地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实物或货币形式的援助,会使低收入阶层收入增加。营利机构向低收入阶层提供援助的来源一是其利润,若为利润则实际上是收入从股东或所有者与职工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二是职工(雇员)捐助,若如此,则是营利机构职工的收入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非营利机构向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援助的来源一般是各种机构和个人的捐助。非营利机构的活动就是使收入从援助机构和个人向低收 13 入阶层转移,亦即使一部分收入减少,而使另一部分收入增加。因此,第三种力量能够发挥收入调节作用,消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能忽视第三种力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七期 [2]伞锋、刘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协调增长》,《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51期。[3]《2001年城市居民收支的特点分析》,《中国信息报》2002年5月20日。[4]陆纯:《国家统计局公布城市居民收入情况》,《北京青年报》2003年8月1日

[5]中国社会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趋势与对策》,《人民日报2002年7月9日。

[6] 陆纯:《国家统计局公布城市居民收入情况》,《北京青年报》2003年8月1日

[7]肖俊彦:《城乡收入差距态势与对策建议--(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研究报告之五》,中国财经论文资料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2年1月22日

[8]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2002年11期

第五篇:河南大学经济学毕业论文

河南大学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问题的研究

姓 名_____ ___ 专 业_____经济学__ ____ 考 号_ _ 指导老师___ 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 ___ 完成时间____ _____

联系方式 编号:

摘要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与上述变化相联系,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扩大,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极为深刻的转变,经济利益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重新调整和社会不同群体收入分层的加剧,己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只要人们的经济行为与选择与收入相联系,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家庭或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且会以同样的关注程度关心别人的收入水平。它同时也是企业和政府关注的对象,并且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不同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数量上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是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本文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对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及其趋势作一探讨。最后提出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控的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收入差距,市场经济,原因,对策

Abstract Accompanyi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secutive increasement of the GDP, the incom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widespreadly increased due to the economic reform started from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go.Contacting with above changes, the income margin betwee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large, and the income alloment's structure has appeared extremely deep changes.The readjustment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realloment of income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community have became hot and focus problems.As long as economic behaviors and choices have mutual relation with income level, the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as the corpus in the market economy activities, not only concern own income level, but also concern other PeoPle’s income level as the same way.As the same time the mutual relations is the target the enterprise and sate concern, and has been an important field where government take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and control in market economy system.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community and mutual relation are the objective phenomena widespreadly exist in economic and social activities.For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structural the paper has mad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t of income alloment’s difference.The last par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field of adjust and control on income alloment difference.Key words: income difference, market economy, reasons, measures

目录

前言

1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乡及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1.2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1.3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演变

2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2.2经济发展因素 2.3人力资本的差异 2.4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

3解决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存在的对策

3.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3.2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合理调整高收入者收入 3.3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税收体制及收入调节机制 3.4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3.5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3.6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伴随着国家发展,广大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从生活困苦、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再到步入小康,现在是全面建设小康、构筑和谐社会,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一直都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一切工作为人民着想。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光要求经济发展,还要求社会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我国现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都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处理得当则有利于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各界发展经济的动力,否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时,也必须关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我国的基尼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改革开放前的 0.16 到 2007 年的 0.485。富人越富,社会上大量的财富被少数人所占有,许多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还是较低,无法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社会阶层结构仍没脱离“金字塔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个体收入差距等,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趋势做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若干建议。1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乡及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1.1.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由缩小到扩大的两个阶段。1978—198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期间由于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1986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相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表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变化

但在1994年到1997年间出现一次下降,并在1997年达到了九十年代的最低点;而此后,收入差距又持续扩大,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表1反映了1978—2003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比上的变化,这个比率大致按U型路径演变。1.1.2我国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演变

关于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测量,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测量一样,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测算结果。国家统计局尽管没有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系统测量,但就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表2城镇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变化

从图l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变路径与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大一样。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小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从长期来看,两者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一直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之上,而且它的起伏变化相对更小,上升趋势更加典型。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1.2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居民之间,还是在不同的城镇地区居民之问,收入差距都是呈长期扩大之势。这种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从表6中可以看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依旧在东部,而最低的则依旧是中西部的省份。另外,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发展趋势来看,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

表3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区域对比(单位:元)

1.3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职工工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行业工资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并不相同,因此总体来看,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了。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相对于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的倍数在改革开放前变化不大,1985年开始下降,而1990年后该倍数开始提高,在1995年和1996年出现小幅下降之后又不断扩大。自1978年开始,各行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也非常接近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呈现出了长期扩大趋势。

表4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变化(单位:元/人)7

从表4可以发现的另一个特征是,从1989年开始到2002年的十几年时间里,农林牧渔业职工的年人均工资一直为所有行业中最低,而且与所有行业平均的工资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收入以至生活水平处在了全国的最底端。而1997年以后,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则一直是金融保险业或者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这两个都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由此可见,教育或者说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不同的收入差距结构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即都呈现出了长期扩大的趋势,但同时也兼具多样性。我国居民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大致呈锥形分布,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财富迅速向高收入者集中,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1978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缩小了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在1986年后则出现了不断扩大的局面。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小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直线上升性,起伏变化小,而且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一直大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居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地区差距都不断扩大,而且农村居民的地区差距同样大于城镇居民的地区差距。各行业职工收入差距的演变路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路径相似,都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扩大之中又有小幅下降的过程。行业收入差距最明显地体现在农业与智力密集型行业之间。

2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要素市场都获得了较快发展,而且还在建立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方利益的制衡机制、建立具有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利润分享制度和在企业内部深化工资的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合法收入与财产等各项收入分配原则.在这种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变动过程中,以市场定价机制实现的按劳分配,把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以及开创性劳动与非开创性劳动等严格地区分开来,并给予完全不同的劳动报酬。这必然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同时,要素参与分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和特征,由于当前我国资本、技术等要素的供给短缺和低价劳动力无限制供应的情形非常严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和技术等要素 9 的边际产出要大于一般劳动的边际产出,这些都使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收益远远高于一般劳动的收益,直接引致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另外,由于各个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有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加之经营能力的差别,在竞争中必然出现优胜劣汰,居民收入有高有低,甚至某一社会阶层、群体的收入远远高于另一社会阶层、群体的现象,因此,不论是按要素贡献率来分配,还是按要素拥有程度来分配,都必然会使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2.2经济发展因素

生产决定分配.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因素决定的。

2.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渐结束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发展速度、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致使二者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2.2.2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时的原因,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东向西的推进,我国地域间经济发展的状况更加不平衡.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的国家.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政策取向等因素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备,科技水平发达,人口素质较高,各方面都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另外,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由东向西推进的序列进行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获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迄今为止,流入中国的外资仍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份额也是由沿海省份提供,因此,改革开放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地的发展差距.而正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好、速度快、生产要素收益率高,才进一步促使其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入区,而生产要素的大量流入又必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与此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人力、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生产要素流入也比较少,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化的作用。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才不断扩大,从而我国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2.2.3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在我国,具有垄断性和带有明显的垄断性经营条件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邮电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经贸业等,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应该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或者可以垄断某种生产要素,或者可以垄断经营范围,或者可以垄断产品价格。由于垄断,这些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可以较少或基本不承担竞争风险,也就可以较快和较容易地获得利润。这种利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垄断利润,从而垄断行业与其它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就因此而拉开。由此看来.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垄断.笔者认为,导致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政垄断,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带有倾斜性的政策制度以及政府权力的经济化必然导致行政垄断的形成。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阻碍竞争,享受国家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其谋取的部分高额垄断利润以不同的形式分配给职工,导致行业高收入现象的存在;另一方面,垄断行业通过内部控制侵蚀大量国有资产,增加职工收入。某些垄断性行业在行业性亏损时仍然发放高工资,出现了企业亏损而职工收入反而增加的怪现象。其原因是他们手里有可以分配的垄断资产。许多单位通过设立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增加职工的收入,侵蚀垄断资产:影响了垄断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此外,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习惯于凭借权力直接参与并且力图控制经济生活,这使权力易于经济化、利益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强化了部门利益。一些政府机关,如税务、工商、环保也不适当地实行高收入政策。而且行政垄断还渗透到某些基础行业和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中去,也造成了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2.2.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它一方面使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又通过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这就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必然导致我国居民之间,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问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具体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使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城市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又使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长期存在,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这在客观上也严重制约了 11 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的弱势产业特征,劳动生产率比其他产业低是合理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形态基本上是市场经济或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有效地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管理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所以,我国的广大农村基本上被排斥在信息社会之外,无法分享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这就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基本上还处于分散、原始的状态,据有关专家估计,当前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给性占4096左右.o这必然使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也必然使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3人力资本的差异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力资本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显现。但同时由于人力资本发展的不平衡,也引起了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虽然大家所持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不同所造成的相对收入差距是致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人力资本是决定个人收入及其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个人所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同就必然导致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状况与城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1982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第一产业36%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其他部门工人这一比率是7%,就职工平均在校时间而言,前者是4.8年,后者是8.6年.而到1990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第一产业仍有22%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其他部门已经降到3%,职工在校时间分别升为5.8年和9.5年,两者的差距并未有显著的变化.当前,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透露,我国城市本科生人数是农村的281倍.在广大农村,无论是在农业部门工作还是在非农业部门工作,无论是在农村劳动还是在城市打工,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都影响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这也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2.4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后我图政府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首先,我国 个人税收的公平分配功能弱化,它不但没有缩小居民间的贫富差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扩大效应。其次,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完善,导致非法非正常收入大量滋生,这不仅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再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的一些重大政策实施造成了我国城乡、地区、行业、企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2.4.1税收公平分配功能弱化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税收公平分配的功能是非常微弱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税制存在着很多缺陷.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被称为是“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的“良税”。但是,目前我国的遗产税还没有开征,公平分配功能最强的只有个人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也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起到明显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2.4.2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大量滋生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并非全是合理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非法和非正常收入引起的。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非正常扩大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利用各方面的不完善来获取高额的非法非正常收入.据有关权威部门估计,从1982年至1993年同,国有资产流失达6000-8000亿元,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个人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出现高收入阶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4.3政府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几乎成为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的代名词。一时间。经济效益问题成为一切事情的判断尺度和评价标准.相应的,所制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也就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而缺少对公平的重视.因此,在实践中也就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

3解决我国现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存在的对策 3.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通过生产要素或资源的市场配置,提高经济效率,调节资源收益。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提高入人力资源质量,调节劳动力资源收益。通过调节分配收益,实现收入分配效率的最大化。为此要做到:(1)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尤其要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两产生的收入差别。(2)全面实行国民待遇。打破行业垄断,为各种经济成分创造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同样的管理、引导、激励规则。比如一揽子解决以户籍管理等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问题,对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两言,不是实行国民待遇,两是落实《宪法》基本准则的问题。(3)完善市场规则,构造部分机制,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努力塑造文明的市场行为主体,严肃法纪,取缔非法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和侵吞国家财产的不法分子,制止利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3.2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合理调整高收入者收入

在收入再分配中,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合理调整高收入者收入。政府运用税收、财政、金融等“看得见的手”调控全社会收入分配,是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重要条件。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收入分配和社会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再分配的体制构架存在不足。第一.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一是税种不全,现在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税种是靠个人所得税和储蓄存款利息:二是高收入者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率不高。加大个人所得税对初始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我们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制度设计上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3.3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税收体制及收入调节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

我国高收入者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合法收入,另一部分是非法收入。有的高收入者完全靠合法收入,有的则完全靠非法收入,而不少人是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部有。针对我国高收入者的现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征收合理税赋,并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来补贴低收入者,同时控制或减少高收入者的非法收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工作,保证弱势群体的合 14 法收入。

3.4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我国农民人数众多,而且是低收入者的主体,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是实现“扩中”目标的关键。把农民引入市场,通过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手段,保护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利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激励广大的农村劳动者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几年那些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将成为中等收入者的重要来源。但是,当前他们的职业技能仍然不足以成长为较高收入者,还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来提高其职业能力。如果把劳动保障部出台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范围扩大到这些农民。将这些农民中的优秀部分培训成高中级技术工人。不但会增加我国目前急需的技术工人队伍,而且会确保城市化过程中进城的农民安居乐业,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在这个意义上说,为农民提供各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3.5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关键,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乎,降低低收入者比重,让更多的低收入者进入到中等收入者行列。我国目前大约有4000万人处于收入的最低层,这些弱势群体的组成人员主要包括下岗后长期未再就业的职工、部分提前退休和早期退休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因疾病年老等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者、迸城靠出卖体力为生的农民、中小民营企业中的体力劳动雇工等。对这些处于最低层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的政策取向是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其最低生活,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城镇低收入者,应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对低收入者中的农民,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收入。一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三要建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制度;四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村贫困户的救济纳入全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3.6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

第三种力量是指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之外的力量,包括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宗教组织、民间团体等)和居民个人。从收入调节的角度看,可以将其视作为调节的一种力量。营利和非营利机构以及居民个人通过无偿地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实物或货币形式的援助,会使低收入阶层收入增加。营利机构向低收入阶层提供援助的来源一是其利润,若为利润则实际上是收入从股东或所有者与职工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二是职工(雇员)捐助,若如此,则是营利机构职工的收入向低收入阶层的转移。非营利机构向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援助的来源一般是各种机构和个人的捐助。非营利机构的活动就是使收入从援助机构和个人向低收入阶层转移,亦即使一部分收入减少,而使另一部分收入增加。因此,第三种力量能够发挥收入调节作用,消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能忽视第三种力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七期 [2]伞锋、刘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协调增长》,《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51期。[3]《2001年城市居民收支的特点分析》,《中国信息报》2002年5月20日。[4]陆纯:《国家统计局公布城市居民收入情况》,《北京青年报》2003年8月1日 [5]中国社会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趋势与对策》,《人民日报2002年7月9日。

[6] 陆纯:《国家统计局公布城市居民收入情况》,《北京青年报》2003年8月1日 [7]肖俊彦:《城乡收入差距态势与对策建议--(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研究报告之五》,中国财经论文资料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2年1月22日

[8]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2002年11期

致谢

在《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研究》一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经济管理学院许晓春老师的细心指导。从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到论文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使作者受益匪浅,在此特向许晓春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载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样稿[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大学经济学毕业论文[全文5篇]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在不断加速。不仅是回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

    河南大学 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

    编号: 河南大学 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所在学院:所学专业:导师姓名职称:论文完成时间: 1 国内酒店采购管理初探 ——从供应链管理视角 [摘 要]控制采购......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河南省自学考试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作 者 :常 耀 辉 专 业 :经济学本科准考证号:020612101174 成 绩: 联系电话:完成时间:2013年7月30日 目......

    法学院毕业论文选题

    本科论文选题 (注:有些选题仅为研究方向,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视角另定论文题目)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论文法理学选题 1.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与衡平2.论网络媒体监督与司......

    法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法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教务处《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求及安排》的具体精神,结合法学......

    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海南大学法学院2005专升本法学 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法学基础理论1、论法律的作用;2、论法律解释的功能;3、法制与法治的辩析;4、试论法的正义性;5、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对......

    河南大学经济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附录五: 河南大学经济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自考委和省自考委的规定,经济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考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且毕业论文合格,方能毕业。撰写毕业论文是......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5篇)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 影响及对策 作 者: ××× 专 业: 经济学 准考证号: ××××××× 指导老师: 成 绩: 身份证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