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时间:2019-05-13 08: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第一篇: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一、商贸基地的内涵与外延

“商贸基地”这一概念只是近年来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我国地方政府和一些学者提出并使用的,其目的是改变多年的“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商业”、“重制造,轻市场”等传统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商贸产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商贸产业在区域经济里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迄今为止,在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市场营销等学科范畴内,还没有关于“商贸基地”的专门界定和阐释,而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中也没有这一术语。

如果把“商贸基地”当作一个既定的概念体系加以探究,可以发现它更多地与相对新兴的区域经济学、地缘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关系密切;如果把“商贸基地”视为一个行业标准术语,它与一些物流术语或业态术语更相近。由于“商贸基地”是这样一种新事物,因此其内涵与外延比较模糊,与它近似或有交叉重叠的概念群包括商贸物流基地、商贸园区、商贸中心、流通中心、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只有物流中心,但没有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商贸基地等。商务部新近公布的《流通标准十一五规划》也没有提及与商贸基地相关的标准规划。

“商贸基地”作为当前使用较为频繁、且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概念,理应引起相应的重视和更深人的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对商贸基地做出如下定义:商贸基地是隶属区域经济、地缘经济范畴的一个非正式概念,系指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城市及周边地区按照职能分工,集中形成相对优势的商贸产业和流通能力,为整个区域提供达成交易、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

商贸基地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集聚,其中商流是核心,物流(物体的空间位移)是商流的实现形式,也占据重要位置,信息流则是附着和服务于物流和商流的手段(恰如电子商务:商务是“体”,是核心,电子只是“用”,是手段)。商贸基地虚实结合,物理特征与逻辑特征兼备,既包括有形的设备设施、商品交易市场,也涵盖无形的交换和服务体系;基地产业门类丰富、结构完整、功能完备。

商贸基地具有多重功能,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固依托和强有力杠杆。这是由商贸产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商贸产业在引导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牵引、协调和统领作用就越明显。商贸基地可按辐射半径、服务对象、范围和运作机制分为不同层次:(城)市级、地区性或国际区域型等。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的“规格”相对较高,它立足一个以上城市,面向所在省区和周边国家、地区,服务特定的经济圈或经济体,强辐射、多功能、国际化特征比较明显。目前,我国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建设区域性商贸基地以外,其他沿边地区也有建设和发展这类商贸基地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二、商贸基地建设是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战略。相对于沿海开放和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启动较晚,力度和影响明显滞后。我国沿边有九个省区,拥有广阔的国内外经贸合作空间,如何将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资本、技术、人才方面的后发优势转化为切实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谋划新思路。在当前不断升温提速的多类型国际区域次区域合作框架内,在纷纷酝酿规划中的国内外各种经济圈、经济体范围内,内引外联,倾力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相对落后的产业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国务院2008年1月16日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正式确定为“建成面向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

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种“三基地、一中心”的目标与功能定位令人耳目一新,既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瞻性和大气魄,也贯穿着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同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路;既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更与国内外产业转移走向衔接和呼应;特别是综合考虑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得经济区的开放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非常有利于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因而特别值得其他沿边城市和地区学习借鉴。从一些沿边省区的相关区域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文件中可以看出,谋划中的“吉林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将建设立足长(春)吉(林)图(门江),面向吉林全省和整个东北地区,服务和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商贸基地;新疆区域性商贸基地将立足新疆,面向大西北和全中国,辐射中亚和西亚,影响欧亚。

与我国沿边地区毗邻的东南亚、中亚、西亚和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都比较落后,绝大多数都属于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我国沿边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但由于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和资本、技术、人才方面的转移支持,又背靠广阔的内陆腹地,所以要有足够的自信和超前意识领跑所属国际经济合作区内商贸产业的发展,汲取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商贸产业发展的经验,建设高水准、标杆性的区域性商贸基地。

三、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沿边城市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发展环境差别较大,但区域性商贸基地的建设发展思路基本相同,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高对商贸产业在新时期沿边开放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区域性商贸基地,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商贸基地建设布局,协调传统商贸与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商贸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拉动一二次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沿边地区产业竞争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西南、东北、西北三大沿边地带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实现无障碍流通。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沿边城市和地区是连接国内外的大通道,具备发展“通道经济”的天然优势。通过构建区域性商贸基地,打造便捷高效的国际立体交通和物流网络,加速通关便利化和物流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货畅其流,满足工农业产品大批量、高频度、多向性的大流通和大循环需要。

随着全球性的粮食、能源、大宗工业原材料日趋紧缺和我国经济发展对这些商品需求的不断扩大,能源、原料资源丰富的东盟、中亚、东北亚国家对我国经济战略的意义更加突出,沿边近邻运输是此类商品最经济、最安全的流通方式。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开放开发沿边地区,构建物流大通道和货物贸易走廊的重要意义。

(二)打造现代商贸城市群,构筑无缝隙产业对接平台,创造高水准商务和生活环境。强辐射、多功能、国际性的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必须依托一个有纵深的合作区或经济体,由若干城市组成城市圈和现代商贸城市群,拥有较大的人口、经济和需求规模,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并率先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区域性商贸基地将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代理、会展、研发设计、培训、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并与一系列国际标准、规则、协议衔接和兼容运作,成为对本区域产业经济起底盘化支撑作用的真正的“大本营、神经中枢”,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向沿边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成为我国新时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和前沿阵地。

区域性商贸基地既要满足区域内大量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也要提供高质量的消费性服务,大力发展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民生服务业业态,提高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方式的市场覆盖率。不少沿边地区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增长、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此外,国内外经贸交流合作不仅为沿边地区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同时也对消费性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商务人口对消费性服务的需求更加细化,并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国别差异。因此,沿边城市的消费性服务业也要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三)打造区域流通产业集群,夯实做强商贸基地。

流通产业集群是指以商贸产业为主体的关联性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规模聚集,区域内企业形成完整的内部分工体系,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流通产业集群包括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汇集,物流园区和商贸园区的拓展,住宿和餐饮、休闲旅游等消费性设施体系的规模化与产业化集中,以及会展、法律、金融、广告、信息等商务服务企业的街区性驻扎(指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等)。隶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东兴市热带水果流通产业集群、钦州港工业原材料流通产业集群、北海市商务型旅游产业集群、隶属新疆伊犁大合作区(包括伊犁河谷八县一市)的特色农畜果流通产业集群等,通过进一步做强做大,都将对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关键作用。

四、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

能够纳入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的首先是具有公益性、开放性、规模经济性、先进性等特征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它们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职能范围很广,直接对沿边较大区域以至全国和周边邻国流通的环境、条件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商品流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枢纽型、中继性、大中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交易、集散和发现价格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宗能源物资、商品专用储备库;大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易网络(如广西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新疆的“中亚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保税港区和现代化海陆空口岸等。

其次是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饮食于一体的商业街,以及会展、电信、金融、酒店、代理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密集的中心商务区,也是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发展的重点内容。如南宁在建的面向东盟各国的中心商务区就包括领事馆区、国际商贸区、国际酒店商务区、国际生活配套社区、休闲体育运动、主题公园等设施。

第三类重点建设内容是各种边境经济合作区。如西南方面的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中越凭祥——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后者总体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中越双方各

8.5平方公里,区内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开发政策,将成为中越边境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和区域性贸易中心。西北方面的是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实行全封闭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等。

最后,区域性商贸基地重点建设内容还应包括一些“走出去”项目。一是加快商业“走出去”步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东盟、中亚、东北亚一些国家开设主要销售中国商品的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中国商贸城,为中国产品“走出去”提供通道和销售网络。二是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如中国广西——印尼沃诺吉利经贸合作区等。

五、发展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的对策措施

(一)推进各种国际商贸交流合作机制务实发展。

积极推进我国沿边省区与邻近国家、地区之间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性质的各种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对话和沟通。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东北亚经贸合作高层论坛等会展平台,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在中国一东盟

自贸区、上海合作组织、图们江区域合作等框架内,编撰双边、多边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规划和实施各种商贸产业交流研修、人才培训项目等。

各类商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是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推动国内外各种商协会之间建立起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在沿边地区集聚。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基地建设为例,必须充分利用东盟华人经济圈、东盟各国中国商会和广大华商的实力、人脉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沿边不少地区处于多种国内外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体系内,重合、叠加现象突出,不同的区域合作主旨不同,进展不一,有的已经启动并有实质性合作内容,有的仍处于概念和构想阶段,因而必须在参与融入过程中分清层次和梯度,把握节奏和尺度;既要有长远目光和战略性思维,又不能仅停留在概念宣传上,要重合作的实效,重规划和项目的可操作性。

(二)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构建服务型和促进型政府。

探索“全流通”、“大商贸”的实施途径,以建设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为契机,努力将区域内各城市的商贸管理职能相对集中统一起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协调各城市、各层次的商贸投资建设与开发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建立以现代流通为主导的工贸一体化管理体制,进行工贸一体化管理体制探索试验,最大限度发挥商贸流通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对工业制造业的先导作用。建立和健全沿边地区政府商务促进体系。强化市场信息和商贸法律政策服务;加强质量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注重对周边国家商贸流通技术和管理标准的跟踪与研究;加快商贸领域科技创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创新能力和流通效率;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形式多样的展览、培训、咨询活动。

(三)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企业在商贸基地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促进作用。在WTO规则体系内,以直补、贴息等形式加大政府对沿边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继性物流配送中心、重要商品储备库、口岸、海关等设施的建设。

进一步加快沿边地区国有商贸企业的改组和改制;扶持中小型民营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培育大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带动当地商贸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国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并争取使其区域性总部和采购基地落户,以快速提升商贸基地的档次和水平;争取周边发达国家如东盟、日本、韩国商贸流通企业的投资,密切商贸基地与境外市场的联系。

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和基金。主要是边境贸易和民族贸易的优惠政策;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自主品牌战略的各项促进措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千百十”工程的支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

(四)实施“人才强商”战略。提升商贸产业人力资本水平。

充分认识沿边区域性商贸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激励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商贸产业大力倾斜支持,提升商贸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商贸人才配置。一是大力发展商贸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建立商贸教育发展基金,扶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活动;鼓励大中型商贸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二是充实和提升基层商贸干部队伍。三是吸引高层次商务人才,特别是亟需的国际化商务人才。

第二篇:沿边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外向化农业是沿边地区农业发展趋势,是迅速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兴边富民、提前翻番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沿边县(市)同全国一样面临着在国际市场重新定位的问题。我省具有农业优势,又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对入世挑战,就应以这些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农业。

(一)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农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竞争。沿边各县(市)必须瞄准市场需求,从资源、区位等优势出发,抓紧培育一个或几个品质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有规模的专业化农产品基地。要因地因时制宜,用最好的资源发展最具优势的产业。沿边县(市)开发晚、污染少、生态环境好,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要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全省最具特色、最有规模的优势产品;沿边县(市)多草原、饲料来源广,适宜发展畜牧业,要把畜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传统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开发“盘踞半壁江山”的优势产业;沿边县(市)多地处寒带,森林覆盖率高、山区半山区面积大,林产品、山产品种类繁多,要充分挖掘珍稀野生动植物及药材养殖和加工潜力,构建独具冷凉特色的优势经济格局;沿边县(市)与俄罗斯接壤,全省有3045公里左右的边境线和20多个边境口岸,要加快发展俄罗斯市场需求旺盛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扩张出口创汇的优势群体,特别是要根据俄方市场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调整和扩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药材、畜禽、绿色大米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从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外向型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

(二)找准优势互补和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广泛开展中俄农业合作,提升外向化农业竞争力

##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同属于黑龙江流域地区,该地区开发条件得天独厚,不仅国家关系友好,经济要素互补,并且是东北亚区域中自然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后劲最强的地区。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未来几年也将加入世贸。入世后,两国都面临着一个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定位的问题。把我省与远东地区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考察,加速、加强我省与远东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振兴两国经济,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崛起。中俄双方在农业、牧业、林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比如农业,俄远东地区不仅有丰富的可垦土地资源,而且有巨大的粮食、果菜、食品的市场需求,每年谷物缺口80万吨以上、饲料缺口300万吨以上,蔬菜、水果、肉产品缺口均在40万吨左右。而我方则有发展种植业的技术、经验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有大量的商品粮需要寻找销路,完全可以成为俄罗斯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这就要求沿边县(市)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通过区域合作逐步融入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大趋势中。加大对优良种苗、珍稀品种和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建立跨地区、有特色的优良种苗培育中心。大力鼓励外商带项目、资金、技术、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产品仓储、运输和贸易等龙头企业,借助外力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认真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和引导农民、民营企业家开展种植业、林业采伐合作,开发绿色食品、自然药品,实现集约经营,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全方位增强区域农业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三)兴建产地市场,开辟境外市场,全力构筑辐射性强、开放度高的外向化农业市场体系

##省的邻国俄罗斯消费品市场进口商品占60%,大都是轻工产品、生活日用品和各种副食品,这种互补性经济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其对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边境贸易。沿边县(市)必须紧紧抓住同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这一关键,及时获取国际市场特别是俄远东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建立上下贯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构建外联市场、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整体升级。要转变观念,引导农民走进市场和适应市场,搞好服务,用更多的精力抓流通,使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出、卖得好价钱,实现增产增收。抓好现有市场配套完善,加强粮、果、菜、食用菌、畜牧等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向跨区域、远辐射、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对俄出口商品种类,加快市场多元化的步伐,在巩固俄罗斯远东市场的同时,迅速向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腹地推进。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订货会、贸易洽谈会,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把当地农产品更多地推向区内外、国内外市场。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完善检测手段,实现与国际接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绿色通道,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发展大生产、大流通,通过市场来推动规模经济发展,通过扩大规模适应市场。在品种质量、贮藏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策略上狠下功夫,使沿边口岸县(市)蔬菜、水果等比较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要十分重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发挥各种各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作用,为他们创造、提供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育强育大龙头企业,延伸外向化产业链条

当前,国际农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型的、

第三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581.13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04年已达120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2005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如北区五金机电城,投入数亿;东区五金机电交易中心占地数百亩,投资上亿;南区新世纪兴建的五金机电城)。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内,三家鞋城在搏杀;北郊一公里范围内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场为邻,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雷同,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市场有场无市、举步维艰,难以做强做大,资源浪费严重。

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

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2005年,市区又立项新建、在建、待建的市场交易中心4个,已建成开业的2个,准备改造扩容1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

中心转型的步伐,通过引进现代物流,从而实现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传导等多项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务,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使之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额已达百亿元的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特色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提高其专业化、信息化,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扩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区域金属材料市场迁建进度。率先把这两个区域性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形成区域性生资类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农副产品市场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 农户”、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经纪人队伍、协会组织等多种链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家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此类市场可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实现供销一体化带动我市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装饰材料市场要努力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加工,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生产。升辉、新世纪、丰县木材市场、邳州板材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方面有新的作为。此类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家居购物中心”的模式推进,建立装饰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装公司进驻,形成“房屋装饰”、“家居用品”的市场组合,为创建“第三类市场”的全新模式打基础。

四是IT行业批发市场也要向南京等先进地区学习,向一体化发展,要发挥其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化经营,以规范促繁荣,努力打造以海云电脑城为龙头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IT市场带。

五是整合一批市场,对相邻的同类市场可以采取资产重组或加盟实行集团化运作模式,打造联合舰队,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场,如以红星美凯隆家俱市场为龙头,以加盟或买断进行资产重组,归集相邻几家家俱市场,对其它经营商品雷同,又难以做大做强的小型市场,也可以引导走宣武与新生市场的路子。

1.引进连锁模式,大力发展县区和农村批发市场。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带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加工业日渐发达、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加快农村批发市场建设十分必要。市区的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可以在重点乡镇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设立分市场。一方面方便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各类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徐州旧机动车已先走一步(已在丰县设立了分市场,还准备在条件成熟的县增设几个分市场)。批发市场可以学习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治理和规范现有市场。对管理混乱的市场,要加大整治力度,对自发的马路市场要继续整治和取缔。市场整治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3.培育大的批发商。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引进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批发市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要加快转变“担篮小卖”的经营模式。

4.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业是一场革命。电子商务的腾飞给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空间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径,扩大交易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进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应积极因势利导,提升批发市场技术含量和效率、效益。

5.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单纯的生产、批发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发挥大型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以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关系,为创建现代化的生产、流通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6.建立听证会制度。对申报新建的批发市场一定要组织听证会,组织相关各方进行缜密论证,对业态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要审慎批建,防止地产商圈地行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对批发市场建设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防止短期行为,不应单纯追求市场数量,而应着眼于发展前景。还要协调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推动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好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繁荣。

8.加强法制建设。要尽快出台网点规划法和市场管理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制促繁荣,促进市场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

文章

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

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年已达1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

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路段内,三家鞋城在搏杀;北郊一公里范围内有四家家居用品市场为邻,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雷同,需求不足,导致部分市场有场无市、举

步维艰,难以做强做大,资源浪费严重。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

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中心转型的步伐,通过引进现代物流,从而实现批发市场的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传导等多项物流功能和增值服务,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使之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省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额已达百亿元的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等大型特色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提高其专业化、信息化,实现规模持续扩张、功能不断完善”的要求,加快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扩容、提升的步伐,加快徐州区域金属材料市场迁建进度。率先把这两个区域性市场进一步

做大做强,真正形成区域性生资类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农副产品市场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经纪人队伍、协会组织等多种链接形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家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提高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此类市场可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实现供销一体化带动我市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装饰材料市场要努力做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加工,以销售带动装饰材料生产。升辉、新世纪、丰县木材市场、邳州板材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方面有新的作为。此类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家居购物中心”的模式推进,建立装饰工程交易中心,吸引家装公司进驻,形成“房屋装饰”、“家居用品”的市场组合,为创建“第三类市场”的全新模式打基础。四是it行业批发市场也要向南京等先

进地区学习,向一体化发展,要发挥其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化经营,以规范促繁荣,努力打造以海云电脑城为龙头的淮海经济区最大的it市场带。五是整合一批市场,对相邻的同类市场可以采取资产重组或加盟实行集团化运作模式,打造联合舰队,整合做大一部分市场,如以红星美凯隆家俱市场为龙头,以加盟或买断进行资产重组,归集相邻几家家俱市场,对其它经营商品雷同,又难以做大做强的小型市场,也可以引导走宣武与新生市场的路子。

.引进连锁模式,大力发展县区和农村批发市场。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带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加工业日渐发达、农民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加快农村批发市场建设十分必要。市区的一些专业批发市场可以在重点乡镇采取直营或加盟方式设立分市场。一方面方便 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各类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徐州旧机动车已先走一步。批发市

场可以学习借鉴连锁经营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治理和规范现有市场。对管理混乱的市场,要加大整治力度,对自发的马路市场要继续整治和取缔。市场整治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各类批发市场健康发展。.培育大的批发商。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批发市场应从重视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现代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引进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批发市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要加快转变“担篮小卖”的经营模式。

.积极探索和引进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业是一场革命。电子商务的腾飞给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空间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延伸交易途径,扩大交易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引进电子商务进

行批发交易,是各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应积极因势利导,提升批发市场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效益。

.加大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的互惠合作。二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单纯的生产、批发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发挥大型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以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关系,为创建现代化的生产、流通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听证会制度。对申报新建的批发市场一定要组织听证会,组织相关各方进行缜密论证,对业态雷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要审慎批建,防止地产商圈地行为,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对批发市场建设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防止短期行为,不应单纯追求市场数量,而应着眼于发展前景。还要

协调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推动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好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人性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繁荣。

.加强法制建设。要尽快出台网点规划法和市场管理条例。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制促繁荣,促进市场建设健康发展。

第五篇: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市场调研文章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江苏发展成为服务业大省,把徐州规划为江苏三大都市圈之一,以及大力发展东陇海产业带的战略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在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应该继续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服务和满足我市及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消费的需求,引领和支撑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一、市场基本状况

徐州市的批发市场业蓬勃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市场兴城、流通富市”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得以较快地发展和壮大。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综合型和专业型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70家各类批发市场,总成交额达581.13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2家,即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超10亿元的5家,如朝阳、升辉等;超亿元的26家。我市批发市场基本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大类。综合型批发市场中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主要有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和宣武小商品批发市场。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04年已达120亿元,也是我市第一个国家级市场,2005年被全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百强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列第四位。专业类批发市场有以淮海蔬菜批发市场、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海云电脑城为代表的IT行业市场;以红星美凯隆为代表的家居用品批发市场;以升辉建材大世界为代表的装饰建材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较迅速,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带动就业、繁荣全市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二、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各类批发市场中的多数市场虽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普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市场发展资金短缺,缺乏发展后劲。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从而造成市场档次不高、功能不全,难以发展壮大。

2.市场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虽然目前各项针对市场的政策较以前宽松,“三乱”现象明显减少,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肠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市级领导很重视市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但具体落实难。

3.市场建设竞争无序,业态雷同,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严重影响批发市场做大做强,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如生产资料类的批发市场,过去市区曾有四家同类市场,即:由物资集团主办的区域生资市场、原二轻局主办的庆云物资市场、管道局主办的第二生资市场,还有目前南三环路的东兴物资市场。但由于业态雷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与区域生产市场一路之隔的庆云物资市场有场无市,从兴办之日起,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管道局的第二生资市场早就夭折在襁褓之中,东兴物资市场目前也困难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仍只顾局部利益,不汲取教训,仍然争相上马三个经营同类商品的市场,动辄投资数亿(如北区五金机电城,投入数亿;东区五金机电交易中心占地数百亩,投资上亿;南区新世纪兴建的五金机电城)。又如,民主路不足二公里?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范文冢倚窃诓保槐苯家还锓段谟兴募壹揖佑闷肥谐∥冢死嗬硬皇っ毒佟S捎谕悴季植缓侠恚堤淄枨蟛蛔悖贾虏糠质谐∮谐∥奘小⒕俨轿瑁岩宰銮孔龃螅试蠢朔蜒现亍?br>4.大部分市场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市超亿元市场仅占现有市场总数的13。

5.技术手段落后,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目前的批发市场仅以现货交易功能为主,其仓储、加工、运输、质检、配送以及电子结算等功能大都未能配套。

6.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流通效率。

7.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交易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信用状况较低。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批发市场发展与壮大,影响了物流集散中心的形成。

三、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目前,徐州批发市场的建设又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正步入调整、提升、新建阶段(2005年,市区又立项新建、在建、待建的市场交易中心4个,已建成开业的2个,准备改造扩容1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分析与研究我市批发市场的现状,积极探索如何加快全市批发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批发市场。

1.改造、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我市原有的6家批发市场大部分组织形式、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使之做大做强。

一是要加快综合型市场向物流集散

下载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区域性商贸基地 促进沿边地区开放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沿边地区开放开发规划有望在三中全会后出台 2013年10月11日 07:19: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12三中全会规划新开放战略 沿海内陆沿边共塑“三位一体”区域发展新格局□本报......

    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文件 县委办 [2006]127号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 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

    申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申论范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

    申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范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

    申论精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和平的开放与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打独斗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信 息打造精品校园文化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官地寄宿制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设计新颖,内涵丰富,责任到人,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进入学校大门,东面墙上是一幅体现......

    基于SWOT分析的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精选五篇)

    基于SWOT分析的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摘 要] 通过对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带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得出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的结论。黑龙江省应该抓住机遇,利用......

    以开明开放的姿态促进发展

    文章标题:以开明开放的姿态促进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活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开明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只有开明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竹山作为相对落后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