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8: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

第一篇: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

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

第Ⅰ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笙萧胆怯(quâ)长歌当哭(dāng)...

B.菲薄(fěi)谍血婆娑(suō)戛然而止(gá)...

C.惩创(chuāng)苍海忸怩(nǐ)叱咤风云(chà)...

D.慰藉(jiâ)噩梦绯闻(fēi)载歌载舞(zà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艺术实践表明,真实的东西,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从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感受

②凝视一幅美画久了,自己仿佛也融入画中,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暴力的电影后,就盲目地模仿其中某些人物其中某些人物的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观众没有足够的能力。

④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A.新奇徘徊鉴别却B.新奇徜徉鉴赏却

C.新鲜徘徊鉴赏竟D.新鲜徜徉鉴别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60年来,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武器装备也今非昔比,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的传统,却一代一代....

传承着。

B.大自然的创造力令人惊叹,风蚀的力量将坚硬的岩石“雕刻”成各种奇妙的形状,真可谓巧夺天工。....

C.整改不光是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真正改变工作作风,老百姓对整改才不会口是心非。....

D.这部著作既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他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辛勤结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日益狭窄,这是一个焦点问题。

B.由于人口增多,导致了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过量捕捞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果。

C.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将首次大范围测量南极地表冰雪、岩石和土壤的光谱,以绘制全球首张南极陆地“景观图”。

D.欧盟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已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近47%左右,新老成员贫富悬殊。

5.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战国-------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国别体

B.《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新格律诗------现代

C.《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左传》------纪传体

D.《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呐喊》-------散文

二、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

7.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字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名次用作动词,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8.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张良出,要项伯 .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③籍吏民,封府库 .

④不如因善遇之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分)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11.对刘邦这一人物,历来褒贬不一,请结合《鸿门宴》节选部分的内容,对刘邦加以评价。(3分)

三、12.默写填空。(每小题0.5分,共8分)

①鹰击长空。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③又前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

目。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综已不顾。

④《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所作,它与、合称为“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劝秦伯说:“,君知其难也。”并最后总结道:“,唯君图之。”

⑤西汉史学家所著的《》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四、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8分)

菩萨蛮·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① 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 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1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二句之意,渺无边际的长江,横贯在大地上,漫长的铁路线贯穿南北。

B.上片第三、四句之意,烟雨无边无际,龟山和蛇山,夹扼着滚滚东去的长江。

C.下片第一、二句之意,黄鹤飞到了遥远的天上,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

D.下片第三、四之意,端起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像长江巨浪,一浪高过一浪。

14.本词上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请从炼字、句式、押韵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分)

15.本词下片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月光下的喇叭手

林清玄

冬夜寒凉的街心,挖遇见一位喇叭手。

那时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躯上,他的影子诡异地往街边拉长出去。街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从望不见底的街头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

他的脚步零乱颠踬,像是有点醉了,一步一步逼近,在清冷的月光中我看清,他手中提的原来是不把伸缩喇叭。

喇叭斑驳锈黄色的音管因为有许多伤痕凹凹扭扭,缘着喇叭上去是握着喇叭的手血管纠结,缘着手

上去我便明白地看见了塞满整条街的老人的脸。他两鬓的白在路灯下反射成点点星光,穿着一袭宝蓝色滚白边的制服,大盖帽也缩皱地没贴在他的头上,帽徽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老鹰棗他真像一个打完仗的兵士,曳着一把流过许多血的军刀。

在凌晨的小街,我们便那样相逢。

老人吐着冲天的酒气告诉我,他今天下午送完葬分到两百元,忍不住跑到小摊去灌了几瓶老酒,他说:‚几天没喝酒,骨头都软了。‛他翻来翻去从裤口袋中找到一张百元大钞,‚再去喝两杯,老弟!‛借着几分酒意,我和老人谈起他飘零的过去。

老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里,家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豆田,他年幼的时代便在大豆田中放风筝,捉田鼠,看春风吹来时,田边奔放出嫩油油的黄色小野花,天永远蓝得不偿失透明,风雪来时,他们围在温暖的小火炉边取暖,听着戴毡帽的老祖父一遍又一遍说着永无休止的故事。他的童年里有故事、有风声、有雪色、有贴在门楣上等待新年的红纸,有数不完的在三合屋围成的庭院中追逐不尽的笑语……‚二十四岁那年,俺在田里工作回家,一部军用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中年汗子把我抓到车上,连锄头都来不及放下,俺害怕地哭着,车子往不知名的路上开走……‛

他辗转地到了海岛,天仍是蓝的,稻子从绿油油的茎中吐出他故乡嫩黄野花的金黄,他穿上戎装,荷枪东奔西走,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俺是想着故乡的啦!‛渐渐地,连故乡都不敢想了,有时梦里活蹦乱跳地跳出故乡,他正在房间里要掀开新娘的盖头,锣声响鼓声闹,‚俺以为这一回一定是真的,睁开眼睛还是假的,常常流一身冷汗。‛

老人酗酒的习惯便是在想念他的妻到不能自拔的时候弄成的。三十年的戎马真是倥偬,故乡在枪眼中成为一个名不词,那个名词简单,简单到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说完,老人的书才掀开一页,一转身,书不见了,到处都是烽烟,泪眼苍茫。

退伍的时候,老人想要找一个工作,他识不得字,只好到处大零工,有一个朋友告诉他,‚去吹喇叭吧,很轻松,每天都有人死。‛他于是每天拿只喇叭在乐队装着个样子,装着,装着,竟也会吹起一些离别伤愁的曲子。在连续不断的骊歌里,老人颤音的乡愁反而被消磨得尽了。每天陪不同的人走进墓地,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滋味呢?

向老人借过伸缩喇叭,我也学他高高他头仰起,喇叭说出一首年轻人正在流行的曲子:

------

古老的中国 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老人非常喜欢那首曲子,然后他便在我们步行回他万华住处的路上用心地学着曲子,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我一句句对他解释了那首歌,那歌,竟好像是为我和老人写的,他听得出神,使我分不清他的足迹和我的乡愁。老人专注地不断地吹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温柔,充满感情,他的腮鼓动着,像一只老鸟在巢中无助地鼓动翅翼,声调却正像一首骊歌,等他停的时候,眼里赫然都是泪水,他说:‚用力太猛了,太猛了。‛然后靠在我的肩上呜呜地哭起来。我耳边却在老人的哭声中听到大豆田上呼呼的风声。

故乡真的远了,故乡真的远了吗?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散文运用插叙的手法,表现吹喇叭的老人飘零无依、饱经沧桑的生活境遇。

B.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在点题,对表现喇叭手凄凉冷寂的心境有烘托作用。

C.喇叭手在为别人送葬的骊歌中忘记了自己的乡愁,为自己的心找到了归宿。

D.作者林清玄将眼前与记忆中的景物、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在文中诗意地融为一体。

17.如果把题目“月光下的喇叭手”换成“一个退伍老兵”效果如何?(4分)

18.“他的音对了,可是不是吹得太急,就是吹得太缓。”你能理解老人此时的复杂感情吗?

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说明。(4分)

19.在一次讲座中,林清玄说,《月光下的喇叭手》不过是借老兵的思乡写自己的乡愁,“时光中不停的流逝,但是故乡在台湾人的心中并没有失去记忆的面容。”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的“乡愁”?(4分)

五、作文(40分)

徐志摩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每个人的信中都有一座康桥,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地方,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是什么令你改变了曾经的生活轨迹?

请以“那改变了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第Ⅱ卷(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写成1~~5题(18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注: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姓曾,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 .

C.以俟君子俟:等待 .

D.鼓瑟希鼓:弹奏 .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2分)

A.他B.你C.自己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B.以吾一日长乎尔

C.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是什么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原文和社会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二、综合运用(2分)

6.请根据下列《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给下面的联句,填写上联或是下联,使之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任选其一。(2分)

①;孔学真经,仁义理智信。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②,知彼 先当省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岂可功亏于一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二篇: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说明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0~2011学高二语文周末练习二

提供∶邹恒青审核∶徐长进

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落了个一片狼藉。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物。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B.①③⑥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

C.②④⑥D.③④⑤ 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4.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5分)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8.把(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译文: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译文: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______①____,低碳经济也涉

及________②____。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古诗文阅读(31分)(3)桃之夭夭,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5)乌鸟私情,____________。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6)___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____________。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8)诏书切峻,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__。(李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密(陈情表》)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

第三篇:闵行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闵行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八校联考

一、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城市复复制——将自己的故乡丰县按原样搬迁到关中的丽邑.原来刘邦当了开国皇帝后,将自己的父亲尊为“太上皇”,在首都长安附近的丽邑为他建造了宫殿,并完全按照丰县的样子改建了丽邑,城社、街道、商店、住宅 —一仿造,务必保持原状,又下令将丰县的人口迁至丽邑,特别是太上皇熟识的屠夫、小贩、少年、沽酒的、卖饼的一个不缺。刘邦将丽邑改名新丰,让他父亲永远不离开这个新的丰县。

从此新丰成为关中的一个名城大县,但再也没有听说有什么丰县特色„刘邦虽有万乘之享,可以动用天下的人力物力,却无法真正将故乡迁至关中。城池、術署、寺庙一类公共建建筑可以复制,民居却不能移植;人口可以迁移,却不能使迁入的人口不随乡入俗。公共建筑可以不计代价,也可以不太考虑地理环境的差异,但民居却必须让人能住、爱住、住得起,所以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拿那批由丰县迁入关中的移民来说,当他们长期定居后就会发现,故乡的房屋难以适应关中的气候,原来的屠狗、沽酒、卖饼、斗鸡、蹴鞠,失去了官府的补贴也未必维持得了生活,于是他们不得不改建房屋,改变职业,新丰城的内部已经不同于丰县,随后新丰城的外貌必然也会变化,变得与周围的关中城市差不多。

古往今来,多少移民离乡背井,在遥远的他乡生存繁衍,他们千方百计保留故乡的记忆,唯独难以保持日常的衣食住行。拿“住”来说,南方的吊脚楼到了不必临水而居的北方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黄土深厚、木材紧缺的地方,外来移民也会选择穴居。正因为如此,民居往往成为地方文化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因为它最能反映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也最能显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上海曾经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但能代表“万囯”的建筑基本都是公共建筑或高官巨商的豪宅别馆。即使是远涉重洋来到上海的外国侨民,在没有获得充足的财富或取得—定的社会地位时,一般只能利用现成的建筑。而当他们要将一种外来的民居引入上海时,必定要进行适应上海的改造。现在已被当作“海派”特色甚至“传统文化”的石库门民居,起初是为了解决租界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土地不足的困难,所以一方面采用了节约土地又便于施工的英囯连排式建筑,另一方面又为每幢房子增加了一个封闭式的小天井,并对内部结构作了适合中国家庭的调整。这种外来建筑能在上海落地生根,发展成为上海的主要民居形式,就是本土化的结果。

民居不能随意移植,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在上海建世界各国的建筑不会有什么困难,但要将外国建筑当民居,就得先考虑一下给谁住。本地人愿意住?住得起吗?有那么多外国人来住?他们真愿意住吗?

1、如果将第一段画线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这个成语是□□□□。(2分)

2、新丰的内部和外貌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丧失了原来丰县的特色,其具体原因有:(3分)

(1)(2)(3)

3、下列各句不合原文的一项是()(2分)A、如果要引入外来民居,必须做一些本土化的改造。B、上海石库门民居是外来民居本土化的成功例子。

C、上海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说明外来民居的移植是成功的。D、把外来建筑当民居,上海人在感情、习惯和经济上都将难以接受。

4、本文所要说明的观点是:(10个字以内);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20个字以内)

二、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以韩愈为镜 从维熙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何故?只因为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笔者应邀去潮州一所大学讲演时,在校园门前看见学校的门楣上,也刻着韩山师范学院的字样。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江河易色的杰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乎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县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

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刺史的。笔者昔日曾读过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的诗句。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他侄子的。其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记得,我年轻时读此诗文时,心中曾充满了对韩愈的同情:韩文公何罪之有?不就是敢于批评皇帝吗,一纸谏文就遭发配潮州之噩运,不知他是否真的埋骨于潮州之畔的瘴江?直到此次潮州之行,才让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不仅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对我产生了强烈的精神震撼。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仅以唐代为例,文人中的李白、白居易、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宋之问、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元稹……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足迹,能与韩愈的生命旅痕媲美。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亭。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庆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因为鳄鱼是没有思想的低级动物;而脖子上顶着脑袋的人,无论是贩奴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思维的活人。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一扫沉积于粤东的千年恶习。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笔者翻阅过始自远古的人文资料,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疾苦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痛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该怎么形容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据知,前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是从不到处随便题辞的,但他却在韩愈祠宇的石牌楼上,亲笔写下了“韩文公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石阶攀登约百余米,即韩文公祠宇中的主殿,韩愈雕像之上悬挂着“百代文宗”的牌匾,两个古代侍卫模样的泥塑,站在韩愈两旁陪伴着他的英魂。沿山而上的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始自宋代苏轼,一直伸延到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笔者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

⑧“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⑨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5、第①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化用了唐诗人陈子昂作品《________》中的诗句。(2分)

6、第③段将韩愈与同朝代失意遭贬的文人作了比较。韩愈跟他们比,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

这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第⑤段引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为了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对本文理解和评价不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韩愈贬官到潮州之后,使那儿的山河统统改为韩姓,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

B.韩愈驱鳄,不仅把潮州百姓从迷信中解放出来,还趁势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C.韩愈的诗文和政绩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超人文采的浪漫文人。D.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赞美了韩愈为文为官之道。E.文章以记游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潮州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F.文章不拘一格,借事抒怀,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9、本文的标题是“以韩愈为镜”。从全文看,韩愈“镜”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作具体说明。(5分)

5、登幽州台歌(2分)

6、也曾写出悲悯自怜的诗歌赴任后便将庶民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2分,各1分)

7、韩愈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2分)

8、C E(4分)

9、提示:为文为官两个方面。为文的成就。为官的政绩(注意语言的表述和组织)(5分)

三、名句默写(5分,任选5空)

10、(1)蒹葭萋萋。(2),离离山上苗。(3)采菊东篱下,(4)潭中鱼可百许头。(5)阡陌交通。

四、诗歌(6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①,带月荷②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②荷:扛着。

1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1分)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道外狭木长”象征着陶渊明仕途坎坷,官场黑暗,充满勾心斗角。B.“带月荷锄归”描写月光朗照之下踏上归途的画面,语言平淡醇美。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对仗工整,音律优美。D.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热爱劳动,辛勤耕种的生活。

13、结尾“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作品谈一谈。(3分)诗中的“愿”指的是远离官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对即可)

五、阅读

山之叟 袁枚(有删节)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①韡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③。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④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⑤。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⑥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⑦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鄂:通“萼”,花萼。②韡:繁盛,音wěi。③赀:音zī,财货。④幂:覆盖。

⑤自负:这里有”自豪“之意。⑥尤:指责,归罪。⑦果:果断,果敢。【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土宜之不辨 ②善相花者 ③诚宜 ④无足当是花者 ....

15、下列选项中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1分)

A、宜山者山 B、貌取以为良 C、喜而左之

16、翻译(2分)

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

17、本文与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 》相似,都运用了 的说

六、阅读(13分)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肾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士欤?’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奖者何等也?”姬曰:“妾得侍于王,上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欲王之多见,则知人能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官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权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王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18、在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2分)

(1)妾岂不欲擅王之爱 “擅”的同义词是()

(2)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 “不肖”的反义词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

(2)岂不欲擅王之爱?

20、在本文中,樊姬与楚庄工谈论了关于 的问题,由于她采用了 的方法,达到了劝谏的目的。(4分)

21、从本文看,真正的忠贤应能。(3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18.专贤(或忠贤)19.临朝听政怎么结束得这么晚?该不会又累又饿了吧? 20.忠贤标准(怎样的人才是忠贤)(注意“所谓忠贤者„„”“又焉得为忠贤乎”)比喻(类比)说理(以自己不蔽众美的事来比喻、类比)

21、进荐贤人而斥退不才者

【参考翻译】楚庄王处理朝政结束得很晚,樊姬到厅堂阶下来迎接庄王,说:“临朝听政怎么结束得这么晚?该不会又累又饿了吧?”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贤者的话,不感到饥饿疲倦。”樊姬说:“大王所说的忠贤者,是从诸侯国来的客人呢,还是我们国中的士人呢?”庄王说:“是沈令尹。”樊姬捂着口笑起来。庄王曰:“你笑什么?”樊姬说:“我能够伺候您大王,服侍您起居,十一年了。然而我不曾不派人到梁郑之间,征求美人而进献大王。和我一起伺候大王的有十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个。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宠爱呢?只是因为不敢因私心而隐蔽众多的美人,想让大王见多识广,这样就能了解众人的才华。现在沈令尹做楚国的相已经多年,不曾见他进荐贤人而斥退不才者,又怎么能算是忠贤者呢?”庄王第二天上朝,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令尹下了朝肋荐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以后,楚王称霸。楚国史官拿起笔写在史书上说:“楚国称霸是樊姬的功劳。”

七、作文(40分)

22、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很多不该被遗忘的事情却会被遗忘,请你把他们想起,以“被遗忘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政治学科教学计划

关于举行党员“颂祖国唱红歌”活动的通知

各位党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传统,校党总支决定开展“歌颂祖国、唱响红歌”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红歌”即红色经典歌曲,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广泛传唱的各类健康进步、昂扬向上、积极励志、格调高雅的主旋律歌曲,是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我校全体师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激发爱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增强教职员工凝聚力和党员同志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加人员:我校全体在职党员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9年9月30日 下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金茂宾馆歌舞活动中心

三、活动方案:

1、以校党总支提供的《党员活动歌曲曲目》为演唱曲目。要求每位党员都参与演唱(可以独唱、也可以小组唱、合唱)。

2、以各教研组为单位,每组推出独唱和组唱至少各一个必演节目,1

并推选出演唱人员。

3、教研组党员活动节目安排负责人名单如下:

语文组:邱亚君数学组:章德英外语组:蔡爱婷政治组:吴志河史地组:陈优帆物理组:黄海峰 化生组:占学云后勤组:陶悦体音美组:周萍

4、各组必演节目完成后,大家进行自选歌曲演唱(原则上从《党员活动歌曲曲目》中挑选)活动。

5、各组负责人将本组党员参演节目于九月二十五日前报吴志河老师处。

党员活动歌曲曲目

(根据近期中央宣传部提供的红色经典曲目编制)

二字:

《赞歌》《天路》《母亲》 《天堂》《送别》《知音》 《驼铃》《水手》《乡恋》

三字:

《垄上行》《我和你》《小白杨》 《茉莉花》《祝酒歌》《南泥湾》 《地道战》《故乡情》《红河谷》 《映山红》《三套车》《赶牲灵》 《浏阳河》《为了谁》《荷花颂》 《四季歌》《喀秋莎》《绣金匾》 《珊蝴颂》《高原红》《太湖美》 《绣红旗》《毕业歌》《一剪梅》《雪中情》《红梅赞》《牧羊曲》《好日子》《大中国》《祖国颂》 《信天游》《蒙古人》

四字:

《歌唱祖国》《精忠报国 》《长江之歌》 《保卫黄河》《爱我中华》《北京颂歌》 《龙的传人》《祝福祖国》《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国》《松花江上》《同一首歌》

《英雄赞歌》《游击队歌》《西部放歌》 《北国之春》《太阳岛上》《太行山上》《今夜无眠》

《采茶舞曲》《青藏高原》《父老乡亲》《情深意长》

《大地飞歌》 《康定情歌》 《打靶归来》 《九寨之子》

《沂蒙小调》《儿行千里》《二月里来》 《十送红军》《牡丹之歌》《草原之夜》《敖包相会》《军中绿花》《军港之夜》 《故乡的云》《涛声依旧》《乡间小路》 《嘎达梅林》《怀念战友》《妈妈的吻》《三十里铺》《五星红旗》《红旗飘飘》《翻身道情》《难忘今宵》《香格里拉》

五字:

《北京欢迎你》《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说句心里话》《再见吧朋友》《咱当兵的人》《乌苏里船歌》《泉水叮咚响》《心中的太阳》《再见吧妈妈》《鼓浪屿之波》《红莓花儿开》《十五的月亮》《九九艳阳天》《大海啊故乡》《我爱你中国》《军民鱼水情》(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六字:

《烛光里的妈妈》《再见了大别山》《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洪湖水浪打浪》《阿里山的姑娘》

七字:

《翻身农奴把歌唱》《谁不说俺家乡好》《马儿啊你慢些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走在大路上》《妈妈教我一支歌》《骏马奔驰保边疆》《共青团员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桂花遍地开》《唱支山歌给党听》《夫妻双双把家还》《阿佤人民唱新歌》《红星照我去战斗》《四渡赤水出奇兵》《万泉河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长城永不倒》《在希望的田野上》《渔家姑娘在海边》

《小城故事》《少林少林》《飞吧鸽子》《九寨情缘》《娘子军连歌》《校园的早晨》《高天上流云》《神奇的九寨》《过雪山草地》《美丽的姑娘》《沂蒙山小调》《共和国之恋》 《友谊地久天长》《外波的澎湖湾》《敢问路在何方》

《渔家姑娘在海边》《人民军队忠于党》《少年壮志不言愁》《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爱你塞北的雪》《歌唱二小放牛郎》《月光下的凤尾竹》《少年壮志不言愁》《万水千山总是情》《战士的第二故乡》

八字: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走上高高的兴安林》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九字及以上: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党啊,亲爱的妈妈》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

《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共新安江中学总支部委员会

2009年9月

第五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

一、基础知识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三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穹庐(qiōng)

廪食(lǐ)

扶辇(niǎn)

颤(chàn)栗

B.窥视(kuī)

单于(chán)伏弩(nǔ)

诡言(guǐ)C.赏赐(chì)蛮夷(yí)

自刎(wěn)

嗔(chēng)怪 D.斧钺(yuâ)

喟然(wâi)

赦罪(shâ)

阏氏(yān)

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B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个人资产已经跃居该省首位,但他却深感自己知识欠缺,身无长物,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

C.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大有希望的,但是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使他颇受争议,深孚众望,民调随之反转,本来稳赢,结果落选。可见互联网时代的民意如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D.上午八点钟,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一起搀扶着登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C.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升职。

5.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以”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3分)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乃设九宾礼于廷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三分)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 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7.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000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8.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国君或贵族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当代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中,也会有鼎的身影:足见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B.李泽厚认为,鼎器质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这说明鼎已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经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D.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的青铜器,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许多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鼎”字经过多种字体的演变,但至今仍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形体特点,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

C.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D.“世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21分)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授”指授予官职,“除”指罢免官职。

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B.“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C.“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

D.“丁内艰”,意为遭逢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坚持原则,注重礼节,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7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满江红 宋.辛弃疾①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已年届40,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緉liǎng,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的忧愤,而且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15.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

“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高中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16.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分)

17.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分)

18.文中划线句子极尽笔墨描写“梨花箱”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19、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苏轼《定**》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拄着拐杖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眺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晓松在《184天监狱生活实录》说:“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也有人说遥远的只是诗,生活中近的才是现实,我们要立足眼前的“现实”。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考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B A项中的“穹”读qióng,廪lǐn;C项中的“嗔”读chēn;D项中的“喟”读kuì。

2.A B“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C“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D“深孚众望”指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3.B A,项缺少主语,把“使得”去掉。C,缺少宾语,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 D,缺少介词,在“当他和”后加“与” 4.D, “徙”指调动官职。

5.C.例句的“以解释为“因为”,C项的“以”也解释为“因为” 6.C,ABD都是状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答案

【小题7】D项,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故选D。

【小题8】B原文“是我国青铜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不能说“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故选B。

【小题9】A项,“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故选A。

二、文言文 【小题10】C

【小题11】A“除”指拜官

【小题12】B此题B项,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故选B。

13.翻译(1)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2)略。文言文翻译: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

高中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四、诗歌

14.B“归隐田园”错误

15.感情: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写曹操、刘备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 也可酌情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

16.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断了腿——奶奶要住北屋,并要吃玉米饽饽——奶奶把粮食藏在箱内——奶奶被饿死

17.形象:勤劳 分析:上山挖野菜;善良,分析:把粮食留给家人;刚强,分析:宁愿被活活饿死也不愿拖累家人(言之有理即可,每点两分)

18.作用:1.(情节)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下伏笔 描绘“梨花箱”为下文奶奶藏玉米饽饽这一情节做铺垫。

2.(人物)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梨花箱”的描绘可看出奶奶是一个勤劳简朴的人,丰富了“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3.(主题)梨花箱虽然破旧但奶奶仍很看重,反映了即使在贫困的年代人们依然热爱生活,依旧关爱自己的家人,与小说的名字相照应。19.略

20.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六、作文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可以写到远方旅行,也可以写远方诱人的风光美景、人文历史。但根据材料里“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的提示,写“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因此,话题“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和某种理想的境界”。参考立意:(1)远方的诱惑在不断激励我们远行。(2)远方是人生的理想,远景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远行是在生命的高度、气度、厚度三度空间的修炼中一步步靠近成功彼岸的过程。(3)立足现实,把握眼前的生活。(“现实”角度)

高中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下载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理工附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练习(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