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囧成功原因
1.《泰囧》的成功之处有哪些?
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泰囧》取得十亿多的票房,取得意想不到的的成功,究其原因,可以看到与它的剧本、演员、档期、宣传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是剧本本身,也就是产品本身的定位很明确。导演徐峥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要制作一个类型明确的喜剧片,一切以服从喜剧出发,首先找到核心的人物关系。通过画情节性曲线、画故事图板、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图,以泰国为剧本拍摄地,结合春运主题,制作了一个喜剧”。
第二个成功的因素就是演员的选择。” 徐峥、王宝强和黄渤组成的“囧囧有神”三人组合,为《泰囧》加分不少。徐峥、王宝强上次合作的《人在囧途》,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也为《泰囧》积累了人气。此次三人“合体”更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片中三人之间为猫鼠关系,互相对应、争斗,分分合合,成就好看的喜剧冲突,也符合经典喜剧的常见模式。
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功原因是档期 的选择
在去年贺岁档独特的环境中,《泰囧》在发行上出奇制胜。影片原定12月21日上映,也就是与《血滴子》《十二生肖》和《大上海》同周。但上映前夕,片方突然宣布提档至12月12日,这时《少年派》已放映三周,《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周,要么最强劲头过去了,要么变得疲软丧失竞争力,《十二生肖》《血滴子》和《大上海》一周后才上线,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空当,加上《一代宗师》延期,《泰囧》这招见缝插针,为其带来一周以上的畅游时光。同时在这个档期,市场存在一个对喜剧片的饥渴度。数数临近贺岁档期的一批大片,《少年派》主题有些残酷,显然不算喜剧,其他的《一九四二》、《王的盛宴》、《血滴子》也都不是喜剧,观众急切需要一部喜剧来轻松解压,而《泰囧》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第四个原因是 《泰囧》的上映前宣传和预告做的很好,它是采取了更为细致的宣传手法,13款海报、9个预告片、8个传统特辑、7个独家纪录片与海量的微博好评,撩动了大家的观影兴趣。
其中预告片和特辑的内容,都是徐峥自己精心设计的,利用电视媒体的报道“同时为了强调这个影片的类型,特地做了一个观影指南,全方位呈现了影片的爆笑元素,但又不剧透,极大程度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第二篇:泰囧成功的三大原因
成功究因:剧本
《泰囧》成功的原因,徐峥曾表示,首先是剧本本身。他说:“开始做的时候就知道任何档期都会碰到大片,我们只有明确自己的类型,才可能有一点机会。”
据悉,《泰囧》的编剧有徐峥、束焕和丁丁,三人分工不同。编剧束焕曾与徐峥合作《命运呼叫转移》《爱情呼叫转移》。昨日,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泰囧》取得好成绩并非误打误撞,“我们做了一个类型明确的喜剧片,一切以服从喜剧出发,首先找到核心的人物关系:一个屌丝和一个压力很大的城市人的故事,再按照公路片的结构往下走,每个场景挖掘笑料和包袱。电影不要考虑文艺不文艺,商业不商业,不要老想两者兼得,关键是要尊重商业片类型,尊重观众。”
束焕介绍,最开始三个编剧一起讲故事,然后画情节性曲线、画故事图板、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图。《泰囧》的剧本初稿,故事其实并未发生在泰国,束焕说,“后来我们去泰国看景,泰国是个宁静祥和的地方,很适合故事主题,而且有了《人在囧途》的春运主题,这一集不能再讲春运,回来后就正式把故事放到泰国。”
成功究因·演员:
徐峥、王宝强和黄渤组成的“囧囧有神”三人组合,为《泰囧》加分不少。徐峥、王宝强上次合作的《人在囧途》,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也为《泰囧》积累了人气。此次三人“合体”更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片中三人之间为猫鼠关系,互相对应、争斗,分分合合,成就好看的喜剧冲突,也符合经典喜剧的常见模式。
拍摄前著《人在囧途》时,作为主演的徐峥向制作方提出一个新戏的概念,并且要求做该片导演,谁料制作方随后却找了其他导演来导这个新戏。经历挫折,徐峥并未放弃。《人在囧途2》的故事大纲出来后,徐峥看完就提出要亲导,制作方同意了,但徐峥留了一手——拿着大纲注册了项目叫《人在囧城》。最后双方谈的结果是《囧途2》还是与制片方合作拍摄,但徐峥兼任导演、主演、监制,但制作方又背着徐峥注册了《人在囧途2》,徐峥知道后便宣布放弃《人在囧途2》。不过,制作方拿下《人在囧途2》项目,却找不到演员。据报道,“剧本设定的角色明显是为王宝强、黄渤量身定做的,徐峥于是就给两人打招呼说我不拍你们就不要参与这部戏了。结果制作方请不来王宝强和黄渤,这事儿就搁置了。”随后,徐峥找人对《人在囧途2》的大纲进行重新编剧,注册了《泰囧》。申报立项的出品方从某影视公司变成现在的光线传媒,徐峥也顺利找来两位好哥们出演。
成功究因:档期
《泰囧》制作及宣发成本近3000万,在强手如林的贺岁档并不扎眼。在今年贺岁档独特的环境中,《泰囧》在发行上出奇制胜。影片原定12月21日上映,也就是与《血滴子》《十二生肖》和《大上海》同周。但上映前夕,片方突然宣布提档至12月12日,这时《少年派》已放映三周,《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周,要么最强劲头过去了,要么变得疲软丧失竞争力,《十二生肖》《血滴子》和《大上海》一周后才上线,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空当,加上
《一代宗师》延期,《泰囧》这招见缝插针,为其带来一周以上的畅游时光。
第三篇:泰囧为何能够成功
泰囧为何能够成功
时间:2013-02-21 17:55:32文章来源:和讯官方微博
光线影业宣传部总监李海鹏告诉《广告主》,“最开始我们对《泰囧》的票房预估是3-4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宣发的。”然而,《泰囧》的票房如同发射出的火箭一般,直冲云霄。上映不到1个月,《泰囧》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11.24亿,观影人次破3200万,这就是这部投资仅3000万的电影创造的疯狂纪录。
导演徐峥也表示电影票房好得“有点过分了”,他只是想拍一部正常的电影,期待它有一个正常的结果,可现在是超出正常了。“我真是没有想到观众的饥饿度会爆发成这个样子。”
定位明确的类型片
身为《泰囧》的导演兼主演,徐峥认为《泰囧》的成功首先要感谢《人在囧途》通过互联网长时间的发酵积累下来的人气,这样在进行宣传和营销的时候,能让观众感受到口碑的延续。其次,该片类型明确。现实主义题材的喜剧,观众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看到了,严格按照标准的商业化模式来操作的片子更少,而《泰囧》恰好是这样的题材和叙事模式,这让观众有一点久违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徐铮认为,好的喜剧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一个通俗的主题,这样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但是又不能过于通俗从而让人觉得肤浅,所以分寸把握要恰到好处,同时还要有一些情怀和个性在里面,做到雅俗共赏。
李海鹏也表示,《泰囧》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从一开始我们对电影就有很清晰和明确的定位,一以贯之围绕喜剧片的既定规则进行规划、拍摄等,遵循一个类型片该做的事。无论是在剧本阶段还是拍摄和后期阶段,我们都将观众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希望与观众有任何隔阂。如果说,《泰囧》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也是类型片的胜利,是满足观众所需的胜利。”
其次,李海鹏表示,《泰囧》是一部接地气儿的作品。如同2011年的票房黑马《失恋33天》,这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是观众喜欢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它们宣扬的都是简单易懂、但却积极向上的道理,比如《泰囧》里面既有小人物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有中年男人回归传统家庭的经历,这些都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电影在某处程度上会让他们觉醒,给他们带来希望。
宣发成本占一半
《泰囧》的拍摄成本是3000万,宣发费用也用了3000万,核算下来,影片成本与宣发几乎平分秋色。李海鹏表示,这在国内电影宣发中属于占比比较高的,但是从整个国际电影市场来看,也属于正常的范畴。因为很多好莱坞大片的营销费用都占到整个电影成本的50%-60%。
毋庸置疑,好的宣传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个经验有很多电影可以做例证。比如去年的票房黑马《失恋33天》,正是之前在微博上就光棍节这个话题的营销造势,才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竞相追捧;还比如暑期档上映的《敢死队2》,借助“英雄主义”的话题在电影上映前后做足了文章。宣传自然是电影获得票房的重要助推力,但影片的质量依然是电影宣传的基石,“宣传会让烂片死得更快”,李海鹏毫不讳言。《泰囧》在宣传上与光线其他电影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泰囧》的营销计划做得很早,早在四五月份就着手讨论营销策略,上映前两个月,光线的营销计划就已经启动;其次,整个电影的宣传重点后移,放在电影上映后,这种临阵加大火力的方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巧妙的档期选择
本来《泰囧》将档期选择在2012年12月21日,即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天。这天具有很好的话题点,但是却有很多影片扎堆上映。考虑到其他电影的投资成本,片方决定不硬碰硬,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竞争,将档期提到2012年12月12日这一百年不遇的日子,打出了“开启贺岁档”的概念。“这一天是周三,是最不适合电影上映的日子,因为一般周三的票房会最低,然而我们还是决定为了双十二的概念试一下。”结果《泰囧》成功了,这一档期的选择使《泰囧》巧妙地落入一个喜剧片的空档。左右无敌手,从而横扫千军。互联网的巨大推力
从预告片开始,“泰囧”的宣传就步步为营,花样翻新,高潮迭出。关注率一直名列前茅,热度不减话题不断,这都得益于互联网的巨大推力。
除了常规的电影宣传片、海报等方式外,片方还与院线合作,由徐峥和王宝强担纲拍摄了一系列宣传片,开创电影宣传营销的新模式。这一系列被称为《观影须知》的预告片,辅以网友创作的爆笑病毒视频,在网络上疯狂转发。
李海鹏透露,很多朋友问他,《泰囧》的社会化营销是谁做的。其实,他们谁都没有找,官博通常只有一个同事负责发布和维护,而跟《泰囧》相关的微博内容是所有同事一起想出来的,很多时候粉丝看到的微博都是他们在群里讨论出来的。
《泰囧》在互联网、或者社交网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由于它符合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易于传播、易于互动。“快乐的东西谁都喜欢分享,而《泰囧》就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电影”。而社交网络的崛起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口碑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往的市场逻辑与游戏规则正在变化之中。网络可以让电影上映后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也是光线将《泰囧》的宣传重点放在影片上映之后的原因。
李海鹏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电影的营销应该像温水,不过冰也不过烫,这样不会刺激观众,引起不适。像温水一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用一种观众喜欢且不被觉察的方式进入他们的心中。影片上映前,光线就在网上发布了《泰囧》系列物料,主演徐峥、黄渤等也多次发微博力荐。导演徐峥事无巨细,大到预告片的拍摄、制作、投放,小到每款海报的字体、字号、发布顺序等都要一一过问。此后该片还在PPTV、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进行宣传造势。同时,剧组在不同城市举行免费试映会,精选试映观众,并在每场电影放映后与观众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并迅速在互联网上发酵,形成巨大的影响。
覆盖全面的整合营销
此次《泰囧》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打赢了互联网宣传的胜仗,在其他的领域,借用光线无孔不入的地面传播系统,《泰囧》也将整合营销做得滴水不漏。
光线传媒(300251,股吧)董事长王长田曾在采访时表示,《泰囧》的宣传是光线发起的最广泛的一次营销。
光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地面的传播网络,光线的很多制作节目都在各地方电视台以及公交、地铁、火车、飞机、学校等多个播放终端上播放。利用光线内部的资源共享优势,在《泰囧》上映前的两个月,在光线传媒的地铁、公交上的很多节目中都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信息,最大程度覆盖了这个城市的消费人群。
除此之外,用户基础广泛的360电脑终端以及支付宝乃至全国各地的民生新闻都在对该片进行宣传,以期提高社交媒体之外用户的关注;除此之外,苏宁、国美的实体店里展示的电视机上都有《泰囧》宣传片的播放,真正做到了全面覆盖,滴水不漏。
除了播放渠道,《泰囧》制作的宣传物料也相当丰富,包括30多款海报,多款预告片以及在网络上播出的病毒视频。李海鹏向记者透露,“病毒视频”在互联网的点击量超过2亿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部影片的美誉度。
第四篇:泰囧观后感
《人再囧途之泰囧》是一部国产电影,有多少人曾经跟我一样抱着支持国货的心态走进电影院接着一次次觉得被欺骗愤怒失望然后绝望最后只愿意在网上看看高清,所以当你看完一部在心里默默的觉得值回票价的电影时,会觉得应该为它说些什么,少年派的逆袭告诉我们神马营销都是浮云,口碑才是硬道理。
我不剧透,只是说下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后感。这部小成本的国产喜剧,2000万的投资,如果你要说绝佳那算不上,但是故事流畅笑料十足感情戏过渡自然不突兀逻辑紧密细节处理到位基本无BUG,有欢笑有感动甚至有特技有彩蛋,你可以完全感受到导演徐铮的诚意让人动容的诚意,王宝强和黄渤也十分给力。作为一部贺岁片,我认为该有的他都有,简单但是不苍白更不会无聊。做到这些真的已实属不易,我觉得这才是国产电影的出路,踏踏实实的寻求适合自己的形式。
我不是五毛不是水军,只是一位在电影上映第一天恰好有时间去电影院打酱油并且满意而归的普通观众。我们不需要你告诉我历史,如果你想,可以,拿出钢琴家或者辛特勒名单式的作品来,拿不出来,也行,能力有限我们也接受,但是请不要道德绑架也不要肆意的质疑我的品位,电影是市场的产物,市场会告诉你答案,怀才不遇是个笑话观众没水平更是个笑话,详情请参见少年派。我们不需要所谓的绚丽的3D技术,艾玛,国人应该已经接受了咱们是真没水平拼这个,钱够不够咱先不说,能力摆在那里,能力不足也就算了各个再都抱着圈钱的心态,连故事都讲不清楚技术又根本都是浮云,你们欺骗完观众然后呢,然后苦果还是要自己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都不会当一辈子傻子。我们甚至不需要什么大牌明星堆积,说实话,中国现在有几个绝对号召力的明星{疑问句},并且一万年了还是那几个人,审美疲劳早晚的事。还有神马华丽到哗众取宠的服装自以为是的解读历史钱花了一堆不知道干什么了等等等等。我们只期望诚意,一些些诚意,拿着电影票进去,笑过或者哭过也可能走出电影院就忘记了一切,但是至少在电影落幕的那一刹那我们觉得值,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很多时候甚至是绝大部分时候都满足不了。所以观众们真心要求不高,我们愿意支持国产电影但是也请诸位电影人拿出值得国人支持的作品来。
观众看电影其实就像投票,开始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慢慢有了经验,到最后票房会告诉每位电影人现实是什么,一切让市场决定,这才是良性的有序的发展模式,我很惊喜这一天似乎有些苗头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再说点小小的奢望,奥斯卡上凭借一次别离获奖的伊朗导演当时说了一段让我快要流泪的获奖感言,我当时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有一位中国导演站在世界最主流的媒体平台上为自己祖国曾经的历史说些什么,哪怕是一句话,金陵十三衩没有做到,但是这样的尝试还是让人惊喜。
最后,如果你有看电影的计划,我真挚的向你推荐这一部,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不会失望。
看花絮中有人妖的镜头应该是被剪了,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是不影响对这部剧的好评,最后范冰冰的出现,确实是惊喜。
王宝强的演出很到位,也很惊讶他能把2做到这么极致,真是奇葩中的奇葩,这几年的演技越发显成熟,对于这类角色也是就轻驾熟。
黄渤我看他那张脸就想笑,觉得天生就是演喜剧的料,这次依然有点“娘”,但似乎演的没有另外二位出彩,但他的演出总能给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很喜欢的一位演员。
这是徐峥导的第一部剧,就冲这一点,我想就得给五分,不容易,真的很好了,对于国产喜剧,基于冯导近年来导的贺岁剧都是较为沉重的,它又不像让子弹飞的黑色幽默,但是它让我对国产喜剧又有新的期待了。
泰国传奇,真不错,票房值得期待。
当年看过宁浩《疯狂的赛车》后,在文章结尾写下过一句话:《疯狂的赛车》好就好在,它不仅仅是一部好的喜剧片,更是一部好电影。
是的,好喜剧和好电影应该是一件事。在这点上,《泰囧》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使得徐峥的初执导筒配得上惊艳二字。在影院中收获的爆笑和泪水可以说是最好的反馈,而故事后半段的反思与真情流露,更是拔高了影片的主题。使得故事脱离了单纯的搞笑与疯狂,成为了一部绝对超出评论界和普通观众的预期的佳作。
前年的那部《人在囧途》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影片体现的是巧合的力量,与王宝强的喜剧功底相辅相成,让人难忘。当年自《疯狂的石头》后,非线性结构更是成为了喜剧的标配。但如今这部转战泰国的续集可谓超出了前作,并且跳出了喜剧“疯狂”的框框,不仅在笑料的密度和强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将泰国的异域风光和清迈的旖旎清新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今年院线中娱乐效果最强大的一部作品。正如片中王宝强与徐峥之间的组合名字——“泰国传奇”,有可能成为年底引爆院线的现象级作品。
这两年间,笔者曾经利用假期两次杀奔泰国旅行,首次普吉,再战曼谷与清迈。无一不感受到这个旅游国家的强大旅游资源。但是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很多观众相信初看时,都会以一种猎奇的目光在异域风情中流连忘返:火辣的人妖、骑着大象游荡、沿河漂流、遍地寺庙这些泰国元素,与影片的荒诞风格结合得较为相得益彰。如果说第一部《人在囧途》是纯粹的公路电影,以沿途遭遇的人物来串联起故事,那么这一次的转变在于用追踪的方式上演着地点变化串联起了影片主线。其实这种方式最早在类似《终结者》这样的作品中效果很不错。追杀与反追杀间引发的剧情张力不可小视,远比单纯的遭遇更能让人关注。如果说遇到人物分支出的事件是猎奇,那么这一次的追杀牵制就是感同身受。最关键的是,经过无害化与去暴力化的处理,加上黄渤的特殊造型和步步紧逼,一路上的三傻大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作为喜剧,最大的优势在于笑点的多元化处理。这种多元化是南北融合的结果。首先,以南派周星驰喜剧为代表的无厘头风格,在本片中化为了人物的夸张造型与肢体语言,如王宝强的黄发以及黄渤的落枕,再配合王宝强自幼习武的功底和必杀腿功引发了很多看点。至于北派语言玩法,是冯小刚喜剧最惯用的路数。在片中是以徐峥与王宝强的“三句半式”方法频繁涌现,成就了影片台词的诸多金句。当然要指出这种融合的高明之处,取长补短之下,两种喜剧的特征都被最大化,避免了观众接受能力的单一,而且发挥了优势之余,规避了以往喜剧依赖屎尿屁或者低俗化风格所带来的弊端,给人以极佳的娱乐效果。而且后半段的风格转变比较自然,过渡在中段很多场景内就已经通过徐峥的反省与挣扎有所体现,让人对徐峥的导演功力暗自称赞。
除此之外,影片对于泰国的挖掘很到位,当地的风土人情给影片增添了不少亮色。曼谷是个北京失散多年的不同父异母兄弟:那拥堵不已的交通,色彩鲜艳的车辆与人们漫不经心的性格,素万那普机场迷宫一般的结构都历历在目。至于清迈,趁着还没被国人占领请速来一游吧,小清新绝对秒杀所有国内装文艺圣地。寺庙中成年男子必为僧侣的虔诚朝拜,水灯节漫天放飞的心愿,还有护城河蔓延的古城,双条车与突突车风驰电掣的掠过眼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唯独缺失的是对当地泰国人的描绘,影片很大程度上有时只突出了主角之间的斗智斗勇,使得泰国当地人被脸谱化,缺乏前作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而只剩下人与景之间的强行组合。当然预告片中引起极大笑果的人妖片段只剩下二选一,被删减之后杀伤力明显有所缺失。
第五篇:泰囧台词
妈,我和冰冰的泰国蜜月之旅正式启程了,在曼谷,我们住了世界上最好的酒店,还吃了泰国的葱油饼,冬荫宫披萨。我们一起拍了好多照片,冰冰还说,我的宝记饼铺可以开连锁店,等上市了,就可以做CEO。我们一起坐了火车,大巴车,双条车,还骑了泰国三蹦子,泰国的小鱼还给我们做了足底spa,我们骑了大象,冰冰特别喜欢,她说,只要有大象,就有吉祥。对了,我们还赶上了当地的泼水节,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在山顶寺庙放飞了孔明灯,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这就是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吧。等我们找到寺庙,给您种上健康树,您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你会成为最健康和最幸福的妈妈。,你就等着抱大胖孙子吧。妈,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