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回族杂居情况的调查报告
云南回族杂居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获得直接的感受,课题组对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生态环境开展了考察活动。在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深远的全球化进程中,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采用了什么样的文化调适方式、怎样适应新的生活规范、怎样从不适应变得适应等,这些都因环境对文化影响的非一对一关系而值得我们深入考察,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形成真切感受,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课题组组织人员分批次在楚雄州元谋县等少数民资杂居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具体情况:201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课题组全体人员到元谋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元谋回族渊源:
据元谋县志记载:元谋回族先民自元朝迁入。元朝忽必烈率蒙古军队从川西北渡金沙江,于公元1253年攻占大理。兀良合台带领蒙军与公元1254年进入昆明,一部分军队经“元跨革襄”必经之地的元谋打通至昆明的要道,从姜驿渡金沙江往南到了元谋。在今姜驿一带留下了元军用大石板垫砌的古驿道遗迹,在元谋县城西发那禾凤仪村后的凤凰山顶,还遗存着由石块堆砌的元军营垒的残痕颓壁。在蒙军中有一部分源自西域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这些叫做“探马赤军”的人随着忽必烈的军队进入元谋,安营扎寨成为元谋回族的先民。
二、调研对象的基本状态:少数民族的杂居共处及其相互影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各种考察情况,我认为,元谋县的杂居共处是在时间变迁与空间扩大背景下逐步形成,且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接受、认同与融合,形成了和谐共存的多元化环境,对当地的经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交流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元1872年(清同治11年)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被满清朝廷镇压后,自明朝发展壮大的云南回族,人口占全省的八分之一的回族死亡约50万人,在经济,政治上也遭到沉重的打击。兴盛的元谋马街回族所收到的摧残可想而知。光阴荏苒,地处川滇经济要道的元谋马街,在具有顽强创业毅力的回族人心中那能忘记呢!何况还曾经是自己滴过血,流过汗的那块热土!于是从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他们又纷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元谋,在邻近马街的北面,在悠悠大箐河畔,就在曾经安眠着自己先民的张二村这块土地上发展开来。从光绪年间早期建立起的元谋张二村,到民国20多年近60年间发展成为有15个姓一百户人家的回族村。这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回族集体。这一现象表明它不仅由于元谋马街的区位优势的吸引力,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元谋回族历经沧桑不倒的毅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的象征;这种毅力和凝聚力来源于对真正的坚定不变的信仰。
区域位置情况:
由于张二村的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加之多种经营带来的收入,村民的人均收入要高于全县。2005年以张二村为主体的元谋回族人口有1548人,估计农业人口约1300人,以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96元计,年总收入约500万元。饮食业及牛羊生意是村中的多种经济的大头,估计年收入在300万元左右。其次就是牛羊交易,外加10多家小本经营摊点百货收入。
张二村当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多种经营的发展是张二村面临的最大机遇,现存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比较大,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人的观念跟不上,而是开拓型人才不多,三十人均土地少,开展规模化经营困难较大。说到底对张二村的进一步发展最大的挑战还是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虽有较大改观,但全村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张二村经济潜力要得到发挥,要跟上国家和省里要求,十至十五年收入翻番,只有靠人才的成长,靠人的观念的更新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才有保证。所以制约张二村未来的发展,根本因素还在于教育。张二村不仅要发展文化教育,还要重视伊斯兰教经营教育,在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伊斯兰教道德观的修养,这是发展经济、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让爱国兴教,诚实守信,宽容坚韧,扶弱济贫,崇尚公益,自尊自强,热情好客,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等这些伊斯兰教传统美德充分发扬光大,让张二村沿着珍珠指引的康庄大道前进。还要下大力气改善和尽可能的恢复张二村及大箐河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发扬伊斯兰教优良的生活习惯,革除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张二村人的健康水平。使张二村成为一个经济发达,教门兴旺,环境优美,人寿年丰的回族文明村。
周边环境(发展)情况
东山海拔较高,最高2800米左右,主要生长温带气候的松、杉、栎树及各种灌木。坝区海拔骤降到900—1200米,到处生在发育着富有亚热带特色的乡土树种,如攀枝花。酸角树、西东树、仙人掌、桐子果、榕树及竹子等。张二村也有几棵这样的乡土树,树龄估计在百年以上;与张二村村领相当。它屹立在村东大箐河边就像一位威武的勇士,当夏季来临它是抵挡大箐河暴怒的洪水冲击村子的中流砥柱,坚强不屈;它高大的躯干,盛披的绿茵为人们带来清凉;它以宽大的胸怀在纳凉的夜晚记录下多少童年的故事;它多少次无言地开花结果,如今仍默默地给人们献出有利于健康的酸角果。
流过村子南面的大箐河,那时候它是一条自然美丽的河。平时它乖顺柔美像一个孩子,雨季洪水袭来,它咆哮如雷像一头激怒的狮子,从东山冲来了遍河是大大小小,多姿多彩的石头,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张二村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逐步得到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贯彻执行,到清真寺念经礼拜的人也逐渐增多。
张二村当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多种经营的发展是张二村面临的最大机遇,现存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比较大,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人的观念跟不上,二是开拓型人才不多,三是人均土地少,开展规模化经营困难较大。说到底对张二村的进一步发展最大的挑战还是教育。张二村不仅要发展文化教育,还要重视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伊斯兰教道德观的修养,这是发展经济、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让爱国兴教,城市守信,宽容坚韧,扶弱济贫,崇尚公益,自尊自强,人情好客,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等这些伊斯兰教美德充分发扬光大,让张二村沿着真主指引的康庄大道前
进。还要下大力气改善和尽可能的恢复张二村及大箐河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发扬伊斯兰优良的生活习俗,革除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张二村人的健康水平。使张二村成为一个经济发达,教门兴旺,环境优美,人寿年丰的回族文明村。
发展状况,习俗、节日、建筑、衣着、交往
饮食文化上各地回族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经典中规定的事务禁忌:不吃猪肉、自死动物、动物血液以及猛禽野兽的肉等。生活在元谋的回族,有一部分人嗜好喝酒,有的每餐饭都要喝酒,遇有节日就要痛饮。他们对伊斯兰教禁酒的观念不像回族聚居区强烈,而又很喜欢喝浓茶,保持了传统的“回族特色”。传统回族饮食喜欢喜欢吃牛干巴、喝茶。这又构成了回族文化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日然地理条件。回族传统的服饰以男子头带白帽,身穿黑坎肩,女子带不同颜色的盖头的现象较为普遍。
生计文化是与一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最能体现的是民族的生计和交通方式。住在坝区和山区的回族,其生计方式是迥然不同的。生计文化的多样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内的自然环境,但地域内的人文环境也同样影响一个民族的生计方式。除了从事农业外,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尤其还形成了特定的商业组织——回族马帮,以马、骡来运输货物,转换各地,把外面生产的盐、铁等物品驮运到山区去换成一些中草药、虎皮、豹皮等珍贵物品。
婚姻习俗文化是一个民族人生礼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回族由于传统上是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群体,其婚姻上实行严格的族内婚,要求男女双方要有共同的信仰,即都是穆斯林。
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内部交流的工具,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的融合过程中,母语逐渐消失,转而接受汉语为自己的语言,藉以进行信息交流。除了在清真寺做礼拜时,要求使用阿拉伯语念《古兰经》外,在平时都使用汉语,对长期聚居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域的回族人来说,则会说不同的民族语言。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回族的节日文化中,有统的开斋节、圣纪节。
伊斯兰经堂教育
有回族聚居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就有伊斯兰教经堂教育,这是信仰真主尊崇穆圣的伊斯兰传统。
民族特色经济
回回民族自明朝形成以来的经济型式以农耕经济为主。在云南这个多金属矿产丰富的地区,在滇西、滇中及滇南等区的回族参与了当地的矿产业开发曾盛极一时。至今滇南南沙甸等一些地方还继续从事着这方面的开发经营,成为当地回族经济繁荣发展的主业。元谋是一个川滇经济交流的必经要道,又是楚雄州内各县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市场。
三、调研情况的初步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每种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回族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多
法律文化,其法律文化中既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通、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内容,也有对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存在障碍的消极内容。因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回族法律文化,摈弃糟粕,创新回族法律文化内容尤为必要。
(一)回族法律文化存在的社会根源
(1)回族法律文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回族法律文化迎合了维护和谐社会秩序、重视德育的社会治理需要,适应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文化环境,已融合在一定区域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培育了一种民族精神,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选择。其以通俗的形式,紧贴社会实际,根植于社会生产生活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因此人们都能够自觉地维护和遵守它。
(2)回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回族法律文化是从回族历史延续下来,并已深深地溶入到回族灵魂之中。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礼”轻“法”的社会,人们在处理纠纷时把情、理放在法律之前,以合乎情理为准则,只求和睦,不求权利,诉诸法律成为“贱诉”、“贱民”,这种传统根深蒂固。虽然解放后,回族法律文化有所扬弃,但要想改变这种文化价值观念并不容易。因为产生这种观念的社会背景依然存在,这种观念就不会消失。
(二)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现实缺陷
现实中,回族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要求存在矛盾或对立,反应出其现实的缺陷和不足,也阻碍了其繁荣和发展的进程。
(1)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等级特权制度,忽视平等,膜拜权利
中国以宗法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封建家长制下,法律文化是以权利至上为中心的,强调等级特权、“尊君、卑臣”、权利支配法律。这种法律文化在回族地区,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权利意识的薄弱,仍有较大的影响。人们漠视了对平等权利的追求,极力崇拜权利,认为“权尊与法”。因此,在这种法律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平等观念相对于权利膜拜成了稀缺资源,“权利至上”对“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产生了巨大的排斥。
(2)无讼、贱讼思想压抑了人们的权利保障思维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讼的行为往往被看作是不吉利的表现,以讼的方式解决纠纷被认为是一种破坏破坏社会和谐秩序的极端方式。而相反,无讼和官方的息讼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诉讼文化观念,这种诉讼意识又进一步加深了无讼的法律思想。这种无讼思想的传播和根深蒂固,禁锢或者说压抑了人们的权利保障思维的形成。
(三)国家本位、义务本位造成公民意识的缺失
当前,“国家本位主义”、“等级观念”的法律传统虽然被“以人为本”和“人人平等”思想逐步取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直接导致了对权利的不尊重,对权利追求的漠视,以及公民意识的缺失。
(四)回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某些内容和规则存在冲突
建国后,国家制定法通过废旧立新、统一执法尺度、普法宣传等方式,硬性或柔性地进入回族地区,以期慢慢地改变和取代当地长久以来奉行的各种习惯
法。但相关因素制约了国家法的统一步伐,反而是随着国家法的施行,二者某些法律内容和法律规则的冲突日益显现,成为我们法制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分析
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是通过传承和创新回族法律文化,让回族的法律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一次从价值观念,法律观念到伦理观念的更新和重塑。但由于回族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繁荣和发展面临着以下的障碍性因素。
(1)回族地区公民意识尚未形成,人的现代化程度低
(2)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和非市场化,阻碍了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3)民族法制建设不能满足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四、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当前,文化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回族而言,如何处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与客观存在的多元文化,包括与当代国外伊斯兰教文化、西方文化间的关心,直接影响到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和群本体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回族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慎重分析和冷静思考,探索其未来的理想模式和相应的群体理念。回族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民族,对异质文化具有较强的吸收、嫁接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回族文化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开放系统,就像一股时常被多元文化浸润着的涓涓溪流,是在吸收其它异文化的过程中,保持着回族文化的民族认同感,才使回族获得了较强的生存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应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既不封闭排外,又不盲目崇拜异质文化,背弃本民族的传统,做到在努力维护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有利于民族自我发展的各种文化成分,优化本民族的文化结构,为本民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同时为本民族特色文化的维系和传承创造条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创建提供积极的因素,繁荣中华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共同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之林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杂居小区现状调查报告
1
杂居小区现状调查报告 3 篇
杂居小区现状调查报告第 1 篇
杂居小区一直是困扰社区各项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城区多个杂居小区中,仅靠建设单位、企事业单位或社区进行水电、卫生等简单维护,管理上处于比较缺失状态,部分居民的满意度不高,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工作难度。
一、基本现状与问题
城区现有杂居小区 159 个,主要集中等社区。总户数 9163户,居住总人数 28137 人,总建筑面积约 88 万平方米。通过走访与调查,这些小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设施陈旧老化、居住要素不够齐全。老小区建设时间早,年久失修,普遍存在屋面墙体渗水、道路破损、绿化不足、下水道堵塞、线路老化无序等实际问题,加上杂居小区中有相当部分是原来单位的集资房或房改房,安全保障设施不齐全,物业维修无资金来源,部分小区楼盘小且夹杂私房住宅,四周通道多,无封闭式管理条件,存在着防火、防盗等安全隐患。
二是居住区内业主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居住在老小区的业主大多是城区老居民和单位福利分房的职工,经济条件好的住户均已外迁新购改善性住房,轮换入住的多数为下岗
职工、无业人员、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此类老小区出租房比例较高,人员流动性较大。
三是管理上有缺失、公共服务难到位。小区内业主的公共意识比较淡薄,自治责任与要求难以达成共识,各个社区也因点多面广,管理与服务难以跟上,加上硬件设施不够完备甚至缺失,导致车辆乱停、杂物乱堆、私搭滥建、违规装修、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等现象时有发生,居民普遍反映缺乏舒适感、安全感。
二、相关对策和建议
杂居小区在城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城市住宅管理和城市的文明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今后 5-10 年内,应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先行试点、重点提升、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办法,实施从无偿低偿市场化物业渐进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面覆盖、规范有序的管理目标。
具体办法为专、改、扶、引、管多管齐下,稳步推进:
一专:把社区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各社区内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物业服务部),专人专岗承担杂居小区内的保安、保洁、绿化、维修等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职责,探索社区搭台、能人牵头、居民参与的社区自助式物业服务模式。区房管局对社区物业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抓好行
业队伍建设及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改:由政府为主导投资,整合各方力量,把老旧小区的综合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项目予以规划建设,在整治与改造中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老小区改造建设与片区规划结合起来;二是把开发改造项目与国家保障房中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结合起来;三是把改造的主体工程与公共服务、物业管理功能性用房结合起来;四是将民营投资开发商住楼盘与政府规划建设公益休闲场所相结合。
武汉市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改造工作,从 2009 年起连续四年被列为市政府十大实事之一,各中心城区共整修小区道路 20.2 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网 5.73 万米,粉刷楼道墙面178 万平方米,增建岗亭 637 个,配套维修工具 695 台(套),落实物业服务用房 568 间 1.6 万平方米。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彩砖、新建自行车棚、配套排渍等 25 项设施工程,使武汉市中心城区 583 个老旧住宅区,实现从全覆盖提档升级到长效管理三级跳,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惠及到 275 万小区居民。
武汉市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采用市场十公益的双轨模式,依托四种形式填补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空白:即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同时推行社区物业服务部、业主代表自治和社区单位共管三种非专业化的物业形式。
区近三年连续实施杂居(旧城)改造项目共约 100 万平方米,2012 年已投资 700 万元改造平云一路等杂居小区 600户,惠及 2200 人。2013 年计划改造明珠路片区 500 户,这种由政府牵头协调,住建(规划)、财政、社区具体承办,逐年计划实施改造,得到市民一致肯定与好评。但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改造计划与方案征求意见面要宽一点;二是后期物业管理如何对接,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尽可能与前期方案综合考虑,既管当前更管长远。
三扶:杂居小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断规范和建立长效机制中,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目前武汉市已有 10%社区物业服务机构启动税收减免和财政预算补贴政策,我区可考虑设立物业管理专项补贴资金和小区物业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制度,该专项资金可以结合城镇综合整治,由各社区根据具体情况申报使用,接手的物业公司可按小区每平方米 0.2 元的标准享受专项补贴;部分物业公司可享受税金优惠政策。小区内物业费标准为每户每月 30元,其中居民自行承担 20 元,政府补贴 10 元。低保户物业费每月承担 10 元,政府补贴 20 元。杂居小区居民名单由社区报街办审核,半年核发一次经费到社区,并由社区将补贴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社区居民共同监督。
四引:我区物业管理尚处起步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树立三种观念:(1)业主自治观念。
物业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业主代表大会作为决定有关事宜的最高权力机构,业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具体执行机构,应健全组织,履行职责,主动做好宣传、沟通、引导工作。社区居委会应配合、指导、监督物业公司工作。(2)质价相符的观念。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法则,让更多的居民认同物业需求,认同有偿服务,认同等级消费。(3)部门联动观念。针对小区内乱搭乱建、无证经营、占道摆摊、违规装饰等问题,城管、工商、消防、房管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城管 110 作用。房管部门应会同社区完善物业管理纠纷的快速调处机制,民政部门应开展小区关爱工程,对困难户实施救助,工、青、妇应结合社区义工活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延伸工程。
五管: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杂居小区物业管理朝着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从武汉百步亭(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经验来看,社区对辖区的人文居住状况比较熟悉,了解居民的物业服务需求,小区居民对社区组织比较信任,这些都有利于对杂居小区实施相应的物业管理。因此各社区可以设立物业服务部参照网格员的办法,对辖区内的杂居小区进行物业服务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协调、居民自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五位一体过渡方式。
(1)自己人参与管理。杂居老房集约改造后,物业公司
可聘请知根知底的居民当管家:下岗工人做门卫,大爷当巡逻员,大妈做小区保洁员,这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交由居民负责,既可解决就业,在人工费上也相对低廉。(2)技术工人打通使用。社区物业必须网络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等专业人员。采取集约管理之后,由社区物业对多个小区实施管理,在经费方面完全有能力聘请松散式的技术人员,实行点单式的服务,约定事项,定向收费,这样既保证服务到位又能节省费用。(3)物管设备共享降低运行成本。一辆垃圾车可以将 34 个居民小区当日生活垃圾全部清运;一台打草机、疏通机、电锤等,可供十多个小区循环使用,只需要社区按政府固定补贴资金来一次性购置,分保养维护,便可让杂居小区居民有求必应,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
杂居小区现状调查报告第 2 篇
月 8 日 9 时许,记者走进即将进行整治的休门街 89 号院。该小区内的路面由多年前铺设的砖瓦石组成,部分路面毁损较为严重。有些砖上更是布满了青苔,已经开裂,造成路面坑洼不平,还很狭窄。
抬眼望去,居民楼外电线密集缠绕着,甚至有的电线已经缠到了树上。居民王大爷称 , 小区建设年代较早,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过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电线都是后来慢慢缠上去的,常年遭受风吹雨打,老化现象特别严重,安全隐患很大。
记者同时看到,小区围墙的角落和边上堆放着很多杂物和废弃物品,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环境质量。得知小区即将整治的消息,小区居民非常激动,纷纷表示,需要整治的地方很多。
比如小区绿化、物业管理等,如果小区绿化好了,最起码空气质量会好一些。时许,记者走进休门街 85 号院。两位刚刚买菜回来的居民得知所住小区要开始整治时,非常高兴。居民裴女士表示,自己家住五楼,老旧小区一直以来都没有电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爬楼梯是一件特别费力的事情。
小区如果能整治好就太棒了,希望首先能把电梯安上,岁数比较大了,爬楼梯特别累。
除此之外,记者在现场看到,路面上的枯树叶、废纸屑等垃圾随处可见。很多砖铺路杂早丛生,绿化覆盖率极低。
小区环境比较差,虽然每天都有人打扫,但清理得并不彻底。希望整治后能改善一下环境,多能增加一些休闲场所。
家住 2 号楼的张女士说。时 30 分许,在师范街 89 号西里物资宿舍院内,之前记者探访其它小区所见的类似一幕再次出现。小区内乱拉的电线交织在一起,连接着居民楼与北侧的小房,楼道里的电线也十分凌乱。这个只有一栋楼两个单元的老旧小区也颇具特点:就一个小院,一条窄路。而紧邻着工农路的小房绝大多数都被出租了出去成为临街商铺。该小区门口南侧,出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大棚,五六个大冰柜被摆放在了棚下,8 三四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卖冷饮。
小区不大,但存在各种私搭乱建,许多小商户在此经营,很是影响上了岁数的老人休息,老旧小区整治,希望先把这些临建拆除,还小区安静的环境。60 多岁的赵先生说。
【现场】拆除违建 让消防通道合规顺畅月 10 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草场街 29 号医药站宿舍和草场街 19 号地副食宿舍。此时,两个老小区均有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拆除居民们在一楼后院临时搭建的小房及储物室。有的工作人员则在清理常年堆积在此处的杂物及部分垃圾。随着一车车砖头等建筑垃圾及杂物被清理,小区院里显得比以前整洁了许多。记者注意到,小区的部分居民也主动参与了进来,帮忙清理杂物等。
在现场负责该处整治行动的草场街社区居委会书记郑继延介绍,这两个小区都是今年要进行整治的老旧小区,都有着 40 年左右楼龄,且均为独栋独院。之前,居民楼后院随处可见众多私搭乱建,积存着大量杂物及垃圾的现象。此外,污水管道老化,还经常发生污水外溢的情况,共涉及到相关住户 81 户。了解到该情况后,居委会积极响应老旧小区整治的相关要求,前期通过入户等多种方式,向涉及到违建的相关居民做了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小区的环境变得更好,我们都在拆违建表上签了字,应该做的,支持政府的工作嘛。
正在现场收拾杂物的居民梁先
生说。
目前,以上两个小区共涉及到 20 户的拆除违建工作已经结束,相关建筑垃圾正在清运中。
我们已经清运了 20 多车垃圾,还在继续清运。将居民楼后院违建彻底拆除并清理后,对于国家要求的消防通道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 4 米的规定,现也已合规,而且让消防通道变得更加顺畅了,为消防安全保驾护航。8 月 12 日上午,郑继延告诉记者,他们接下来还要进行更换污水管道并硬化路面等老旧小区整治的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诸如棉三小区等省会其它老旧小区,也在逐步开展着相关整治工作。
【调查】六成居民希望对小区消防设施进行改善月 11 日、12 日,针对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行动,记者连续两天对 80 名不同小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在调查中,记者结合此次综合整治内容,列出了与之相关的调查问卷。这其中,有 71 名居民对老旧小区安全方面的问题最为关注,而在安全问题中,有 51 名居民最关心消防设施的改善及完善等情况,占到了被调查人群的六成以上。
杂居小区现状调查报告第 3 篇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批住宅小区的兴起。建立健全住宅小区管理制度,对创建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
是全面提高我市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举措。4-6 月,由市政协副主席章海根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部分乡镇(街道)和专业人士、召开部门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住宅小区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 2017 年底,我市共有 170 多个住宅小区,其中有物业管理的为 140 多个,并以每年约 30 多个小区的速度递增。根据中央文明办出台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标准规定,按照建成年份划分,2003 年以前(含 2003 年)的小区称为老旧小区,我市目前有 50 多个,约占全部小区数的 30%,基本集中于乐成街道、柳市镇、虹桥镇等几个大的乡镇(街道),仅乐成街道就有 30 多个老旧小区。目前,我市住宅小区管理涉及物业管理、居民自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多方面问题。其中,2003 年之后的新建小区,大部分有物业公司入驻,小区日常事务主要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2003 年之前的老旧小区,由于年代久远等多方因素,只有部分有物业公司入驻,有些小区甚至根本没有物业管理,基本靠居民自治。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内违章建设现象严重。调研发现,不少小区业主为扩大住宅面积,擅自在小区楼顶、设备平台、露台等公共场所搭建构(建)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结构。如,11 银河花园小区,一些业主擅自在楼顶违章搭建搞绿化,侵占公共区域;上海花园小区,一些业主在装修时擅自改变排屋内部结构甚至在楼顶加层,目前已有 32 户业主因违章而被责令停止施工;正大科技城小区、绿翠豪庭小区,一些业主在装修时为增加套内建筑面积,擅自用水泥浇筑公用通风采光天井,将其封闭占为己用,侵害其他业主的通风采光权利;中驰湖滨花园小区,除高层建筑顶层存在违章搭建情况之外,排屋违建情况也比较严重,部分四层高的排屋却有一副五层楼的身板,一些业主在排屋顶楼擅自加层、搭建阳光房、扩建阳台,甚至将底层的地下室进行改造,破坏了房屋承重层;中梁首府小区(一期),有 17 户业主利用砖混结构对公用绿地进行硬化并占用。这些擅自搭建、改建行为,不仅侵占了小区其他业主的公共场所用地,还破坏了城市建设规划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小区二次供水状况堪忧。二次供水问题在高层建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调研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的管道和水箱老化,急需更换,其水质状况令人担心;而新建小区,因物业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同样存在二次供水水质隐患。如海上明月北区(二期),因水箱换水周期过长,管道水垢堆积,导致水质变差。同时,现阶段的水箱水质只是靠物业公司定期清洗消毒和自觉取样送检来保障,不确定因素较多。此外,多数小区业主反映二次供水水费偏高。我市目
前水价为 4.85 元/吨(无阶梯价),但有二次供水小区的物业公司向业主收取的水价远高于此价位,如铂金湾小区水价达到 10 元/吨。目前,温州已出台相关的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而我市则还没有相应动作,该领域的监管仍处于盲区。
(三)小区公共环境较差。走访发现,小区公共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比如:部分老旧小区,如旭阳小区,业主的车库出租给外来人口居住,因空间狭小,其生活用品随意堆放在公共区域;部分业主临时占用公共空间设立露天厨房,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严重破坏绿化带;私搭乱建临时棚户侵占道路,无统一停车位划线导致机动车随意停放;小区楼道内小广告随处张贴而无人治理,楼道空间被业主用于堆放私人杂物等等。同时,公共配套设施的缺少也影响了小区的环境状况。如,部分老旧小区缺少居民活动场所、公共绿地、绿化景观、垃圾统一收集箱、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与当前居民的实际需求有较大矛盾。此外,建筑垃圾偷倒现象也比较普遍。近年来我市新楼盘开发较多,据估计接下来将有近3 万套新商品房要进入装修,再加上老旧小区翻新装修,就会面临着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如,双雁小区某户业主装修期间,施工人员将一堆建筑垃圾堆放在楼幢前的空地上,至装修结束后仍堆放在原地无人问津;海上明月小区的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小区周边人行道上。
(四)小区电梯安全不容忽视。据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 28 日,全市已登记注册使用性质为住宅小区的电梯共有 2701 台,使用时间达到15 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有 51 台。2016 年,全市有 75 个小区共 853 台客梯不合格;2017 年,有 76 个小区共 1046 台客梯不合格。如,天豪公寓、新世纪花园小区的部分电梯,2016、2017 年连续两年不合格;雁荡小镇小区、香格里拉嘉园小区的电梯,经常出现困人事件。特别是老旧小区的电梯因使用时间过长,电梯出故障的情况较新建小区多。据温州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接警数据统计,今年 1-5 月份,我市共发生 192起电梯困人事件,82 起电梯故障报警事件,安全解救被困人员 397 人。
(五)老旧小区安全隐患突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小区墙面脱落,路面破损甚至没有路灯;楼房顶层防渗漏功能退化,排水系统混乱、雨污合流,排水井下沉;各类管线布设凌乱,影响小区面貌;消防通道狭窄甚至被侵占,消防设施设计标准低,部分高层楼房没有专用消防泵和消防控制柜,设施维护保养也不够到位,加上部分给排水设施以及供电线路老化等问题,造成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以国贸小区为例,该小区共有 496 户住户,加上底层的商铺用户,总人口达 2000 多人,相当于一个村庄人口数量,但是小区内的消防形势严峻,存
在消防通道被住户封闭侵占、高层消防栓打开后放不出水、消防车开不进小区等问题。又如,乐昌小区,因建成年份较久,外墙磁砖开始陆续脱落,近段时间内已发生两起磁砖脱落砸伤保洁人员的安全事故。再如,柳市的长虹小区、花园小区,因地势沉降等因素,楼顶反复出现漏水现象,住户苦不堪言。
三、原因分析
(一)政府行政监管不到位。我市目前没有出台任何关于物业方面的管理办法,日常监管只能参照《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执行,但该条例与我市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部门管理职责还不够明确。我市小区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虽为住建局,职能科室为房地产市场监管科(原物业管理科),但由于 2017 年 12 月住建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取消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相关工作的通知》与 2018年第 698 号国务院令,都取消了物业服务企业(物业公司)资质的备案工作,因此,该科室只是负责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小区纠纷投诉的受理协调等事务。随着小区数量的逐年递增,物业维修基金数额不断扩大(现已达 9 亿多元),小区纠纷投诉量也越来越多,仅靠科室 2 名工作人员的管理明显力不从心,而瑞安市住建局相同科室却配置了 8 名工作人员。此外,若涉及小区设施的维修需动用物业维修基金时,因该基金使用程序较为繁琐(要求在征得小区 2/3 的业主同
意后,先由物业公司向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申请,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手续,方能进行使用),导致基金申请少、使用少,客观上也造成了小区物业管理的滞后。部分小区管理的职能,如指导本辖区业主大会的成立和业主委员会等业主组织的选举、监督业主组织的日常活动等等,则被下放至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此也不太重视,几乎没有设立小区管理办公室等相应科室,基本上只是将管辖权给社区,由社区干部协助政府来管理小区,但大多流于形式。对于小区的违建现象,相关执法部门往往局限于处理举报件,在收到举报时才去进行管理,没有在加强日常巡查方面下功夫,缺乏执法的主动性。针对电梯故障频发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也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形,如没有统一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电梯的采购标准,没有严格监督电梯安装人员规范操作,没有实时监测电梯使用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或为业委会或为物业公司)日常维保不及时或断保后未及时续保等相关信息,对维保人员存在的非法挂靠、以修代保、低价竞争行为以及部分业主装修期间超限重违规使用电梯搬运等情形,也存在监管的缺位。
(二)物业公司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目前我市有富力、绿城、丽洁、绿邦、大管家、乐耀、旭阳等 40 多家物业公司,物业管理市场鱼龙混杂,自取消资质备案后,单靠行业内部的自律性管理难度较大。部分物业公司只顾眼前利
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导致公司最终因管理服务不到位而被淘汰。如时代御峰小区,原入驻物业因存在管理弊端而引发业主不满,最终被更换。同时,物业公司普遍存在挑肥拣瘦的情况,热衷于承接新小区业务,对于老旧小区,往往不愿入驻。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也比较匮乏,目前,我市物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专业管理人员往往集中在地市一级的总公司,真正派到乐清分公司的几乎没有,只是形式上撑撑场面;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管理服务能力较弱,甚至有业主反映,从业人员还存在偷盗的行为。此外,我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之一些物业公司忽视企业人员的自身建设,既不经常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建立严格的人员岗位责任与工作考核标准,使得管理服务的观念、内容与质量很难到位。这也引发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满,甚至导致业主拖欠或拒缴物业管理费用。据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统计,截止今年 5 月底,共受理业主投诉(包括电话投诉、网络问效)31 件,而 2017 年全年的投诉量才 30 多件,可见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弱化。业主委员会作为代表全体业主权益的自治组织,在小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无法开展有效监督。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多数新建小区及部分
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迟迟没有成立,无法发挥作用,仅靠房地产开发商指定的前期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二是业主委员会成立后,与前期物业公司存在矛盾,在采取法定程序重新聘请新的物业公司后,就将小区事务全权交给物业公司管理,对小区管理存在消极心态,疏于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忽视了自身主人翁角色;三是部分业主委员会与不良物业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业委会成员在小区管理中不仅没有为全体业主利益着想,反而与物业公司串通起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四)老旧小区改造遭遇政策瓶颈。调研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因房屋质量严重受损,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较大,但因现有政策限制,改造过程较为困难。目前,类似小区的拆除重建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尚无现成案例可供借鉴,亦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可供参考,且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整体原拆原建方案已不可行;若走拆迁程序,全体住户的安置问题当地政府无力承担,且拆迁后要按程序进行公开招拍挂,一旦被房地产公司拍得用于开发商业楼盘,则容易引发人员安置以及社会维稳问题。如虹桥镇振兴小区,建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房屋结构为砖混多孔板,无桩基,无现浇混凝土结构。经房屋专业机构鉴定,目前部分楼房已是 C、D 级危房,房屋墙体开裂、周边路面塌陷,若遇到台风、暴雨季节还需转移相关住户,存在极大的安全
隐患。因此,小区居民要求改造甚至拆建的意愿十分强烈,并于 2016 年开始,通过住户自发集体签字的形式,向住建、国土、三改一拆办及当地政府申请拆建,虹桥镇政府也已于2017 年 8 月向市政府请示该小区的拆建事宜,但至今进展缓慢,改造之路遥遥无期。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合力破解小区管理难题
一是尽快出台《乐清市物业管理办法》,完善住宅小区管理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论证后,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覆盖物业管理行业的各个领域,使物业管理的各项内容均有章可循。二是强化部门管理力量,明确部门管理职责。强化乡镇(街道)对小区管理的指导、监督职能,从实质上对小区管理进行有效引导。优化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审批程序,从外围破除物业管理的阻力。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章建设行为。行政执法部门要提前介入预防,密切联系小区物业公司,深入摸排,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加强现场日常巡查与重点巡查,一旦发现业主的违建行为立即予以劝阻、制止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予以拆除。四是加强管理,确保小区二次供水安全。建立健全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并设专人负责管理;督促物业公司及时更换老旧供水水箱、定期由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负责对供水水箱等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小区饮用水安全;建立
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的信息上报系统,设立电子信息档案。五是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尽快出台相关的电梯安全管理办法,明确电梯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对电梯采购、安装、运维等各阶段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电梯维保单位及人员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维保单位将维保业务非法挂靠、以任何形式转包分包业务等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电梯安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大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力度,规范电梯事故救援程序,确保群众人身安全;深入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提供专业的救援服务,并达到救援区域覆盖全部在用电梯的目标。
(二)管理与引导并举,切实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注重日常监管和引导行业自律,引入物业公司信用评价机制。取消物业资质备案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转变监管方向,重点在处理业主投诉件化解矛盾纠纷、加大物业公司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加强政策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注重发挥物业行业协会对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可由政府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行业协会搭建全行业企业及职业经理人从业信用评价体系平台,由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主管部门等多方予以打分评价,并进行定期采集信息对外发布,实现行业优胜劣汰,扶持一批规范化的物业企业发
展壮大。加强物业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授予行业协会相关从业培训资质,然后由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考核,并给予参训人员适当补贴。
(三)明确业主委员会职责,强化业主委员会的主体作用
严格业主委员会成员准入门槛,乡镇(街道)在指导业主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要全面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考察候选人员素质,从源头上把好指导关;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开展业主委员会成员上岗前基本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引导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小区管理,切实为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发声;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规范,通过程序性规定来约束业主委员会滥用权力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活动的有效监管,确保其合法依规地开展工作;强化对全体业主小区管理知识的宣传引导,增加全体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意识,取得业主对业主委员会小区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并使业主逐步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小区管理中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老旧小区管理与改造新途径
一是政府主导,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出台相关优惠政
策,如,减免进驻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税赋,降低企业进驻风险,鼓励企业接管老旧小区;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补给费用列入市级财政预算,适当补助困难群众缴纳物业管理费用。二是创新管理,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政府治理+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的新模式。针对不同小区的具体情况,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条件较好的小区,可通过当地镇街、社区居委会来直接引导其重新聘请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条件稍差的小区,可采取居民自我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待小区各方面都成熟后再实施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三是按照各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在当前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实行全面升级改造。对于确实需要出重拳加以改造甚至需要拆建的老旧小区,相关部门要找对政策切入点,必要时可提交至市政府协调会商议,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四是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素质,做到硬件改造与软件升级协同推进。切实加大宣传,调动居民参与小区管理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区实施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当地镇街、社区居委会的基层组织作用,引导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群众基础。
第三篇:天祝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天祝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回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因为回族的风俗习惯中的一些细节人们不了解,所以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尤其多民族集聚区。我住在天祝这个以藏族为多的大家庭里,好多时候遇到一种尴尬,比如;同学们会问,你们回族不吃猪肉是不是因为猪是你的祖先。就为这问题有一次我和同学吵了一架,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也不是故意的,他们认为我们是崇拜猪才不吃猪肉呢。这样的误会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回族的风俗习惯,化解误会,所以我利用节假日时间,通过访问当地的回族长辈和查阅资料写了关于天祝回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让大家更进一步的了解回族的风俗习惯。
据天祝县县志记载,清代天祝已有伊斯兰教传入,光绪年间在华藏寺镇阳山一带建有清真寺。民国后,在天祝落户和经商的穆斯林先后在安远驿、金强驿、打柴沟、岔口驿等在建有清真寺。按天祝县志中1988年统计的回族人口为1408人。据政协委员回族老人马国成考察全县现在回族人口达到4000多人(包括非本地人),由于天祝回族长期同藏汉族杂居,所以各种风俗还是多少受到一些当地藏汉民族的影响。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做以说明。
首先饮食方面:天祝回族以面食为主,拉面、面片、包子、锅盔最为普遍。由于受到当地高原气候和藏族同胞的影响,据马国成老人说不管有什么事,手抓羊肉必须是招待客人的最好佳肴。党的民族政策使天祝的回
民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牛、羊、鸡、鱼肉现在也成了天祝回族的桌上餐了,这儿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除了鱼之外,其它牛、羊、鸡必需由阿訇宰杀后方能吃。同学们以后要注意哦,汉族人宰杀的肉他们是不会吃的哦。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油果”,由于周围邻居都是汉族等其它民族,所以热情的回族人会端一些美味给邻居们尝尝,这使他们关系更加融洽了。和回族在一起,要尊重他们的饮食,如果想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话,大家还要了解一些以下禁忌。回族人严格禁食猪、马、骡、驴、狗等不反刍动物,忌吃一切凶禽猛兽的肉。其中禁食猪最为严格,为什么呢?我查了有关权威资料:猪,一是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二是猪喜欢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用的饲料也是污秽。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而猪饿极了,连亲生猪崽也照吃不误,它的性格就连狼和虎等凶暴都难以相比;三是,猪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天也不能回头,而回族人讲究回心转意,猪的这一特性与穆斯林们这个生活习惯背道而驰。以上这些就是回族人不吃猪肉的原因了。同学们了解了这些,就不会闹出“猪是回族人的祖先”这样伤民族感情的笑话了。
接下来,便是天祝回族的服饰了。回族人一般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衬衫、黑坎肩,但天祝的回族受当地人的影响,只有中年以上男子戴白色小帽,至于服装平常和汉族穿带一样;妇女戴黑白或彩色的盖头,严格来说妇女不仅要盖盖头,而且还不能露耳露发,但也是因为时间的流逝,有事业的妇女可以不戴盖头。马国成老人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是一名教师,她平常上班不戴盖头,老人说: “宗教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他们信仰根本是不会变的。”
天祝回族的葬礼和其它地方一样实行土葬、速葬、简葬。天祝回族由于人口比较少,所以同葬一个坟地。天下回回是一家,据马国成老人讲,天祝的回族同胞们非常团结,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做生意的去世,全体回族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清真寺送葬,并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出钱。老人提到不论回族怎样称呼逝世,都忌说“死”字。因为伊斯兰教把去世当做一个人必然的归宿,而“死”的意思是生命的终结,但回族人认为去世是人生的复命归真(归于真主),所以回族人忌说“死”。丧葬的一些细节同学们也跟我了解一下:第一,实行土葬,忌火葬,因为火刑是安拉(即真主)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这个权利,人是不能用的。回族的土葬与其他民族的土葬有着本质的区别,回族不用棺材,因为回族人主张干干净净来到人世,干干净净离开人世,去世后下葬只是一身洁白,不带走任何人间的东系;第二,主张速葬,回族的葬礼根据伊斯兰教“三日必葬”的规定,一般是早上去世下午埋,晚上去世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超过三天;第三,便是从简节约了,在处理丧事上,主张薄葬,反对一切铺张浪费,回族有一句俗语:“死后铺金盖银,不如生前厚养孝顺。”所以回族办丧事一不用棺,死后下葬的埋体不能披金戴银,只用三丈六尺百布缠身,二不设灵位,出殡仪式简单、安静,不雇佣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摆任何祭品;第四,就是一律平等,不管你生前有多么富贵,还是多么贫贱,在去世之后一律平等被埋葬,在阿訇的引导下亲人用水冲洗“埋体”(即汉人说的尸体)之后,用白布缠身,举行殡礼,最后将埋体抬往墓地安葬;第五,回族人不信风水,只要干燥、安稳的地方都可以作坟地。第六,下葬,回族人的坟是长方形的而不是圆形的,回族的坟都是南北方向的,亡者的头朝向“克尔拜”
(即西方)。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它会让你更深的了解回族这个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最后,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天祝回族的节日,按伊斯兰教教历,每年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定为“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每家都宰牛、羊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即真主)的一种方式。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炸“油香”“馓子”。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另外,把九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求每个成年穆斯林(严格来说是十二岁以上的)在黎明后至日落前这段时间内,戒饮,戒食,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过,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0月1日即斋月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
当然,回族人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紧,我没有更多的了解,希望在假期中再深入民间去。如果大家看了我的这篇调查报告后,可以消除对回族人生活习俗的误解,那么我就很欣慰了。
2012年6月完稿
第四篇:临潭县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它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但受其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且还和这个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域,气候等因素),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临潭县回族的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临潭县回族习俗变迁以及其与回族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精华与糟粕,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回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或发扬出谋划策。
关键词:风俗习惯 调查 宗教信仰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一、伊斯兰教教在临潭的历史背景
1、临潭简介
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的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两县。临潭县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是农业与牧业,汉族、回族和藏族的交汇过渡地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居多,东乡族、土族、满族、黎族、苗族、撒拉族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以回藏居多,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二。
自古以来,众多民族即在洮州杂居融合,和睦相处,战国初,为羌人所据,秦统一中国以后,大批秦晋汉人迁居陇上,进入临潭,西晋末年,临潭被吐谷浑占据,时有羌、汉、鲜卑3族相处。自唐、宋起,由于土蕃崛起,长达了11年中烽烟弥漫,战火不息,但吐番人与洮州各民族人民交流融合更为频繁,元明时期,回族入居洮州,与原有各族军民团结一致,戍边屯田,互相贸易,发展各业,使临潭出现空前繁荣景象。
2、临潭回族迁入
临潭县回族是元、明、清3代由外地逐渐迁来的,回族的迁入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元代;二是明朝初期;三是清朝同治年间;四是民国时期。
元代回回大量入居甘肃,至元末,已形成“元时回民遍天下,居甘肃者尚多”的局面。在洮州设有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往来使者,商人,贡使络绎于道,并设有“哈智”所等宗教管理机构,遂形成了回回色目人活动的主要地方,又有回回商人从邻近的河州(今临夏)等地来临潭县经商留居,亦是回族来源之一。忽必烈南征、西征后将所俘的穆斯林工匠、炮手、商人等编“探马赤军”,参加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元十年(1273),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于是有部分回回军来到临潭,屯聚养牧,融入回族之中,回族人数增多。
明代,大批回回前来临潭,洪武十二(1379),回族将领沐英率军平息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叛乱后,大量部将奉命留洮筑城戍守。留戍将士中有相当数量的回族将士。顾颉刚在1938年考查洮州日记中写道:此间汉回人士问其由来,不出南京、徐州、凤阳三地、盖明初以勘乱来北,遂占田为吐蕃……若赵、若马、若杨皆自谓南京贮丝巷人,此间有民歌云:“你从哪里来?我从南京来,你带什么花儿来?我带得茉莉花儿来”。洮州无茉莉花,其为移民记忆中语无疑也。这说明明朝迁移到洮州的人中即有不少回族。当时临潭回族的姓氏比较单纯,主要有丁、马、敏、苏、黎、张、李、王、单、肖、吴、鲜、牟、祁、赵、高、海等,而丁、马、敏3姓最多。
清朝同治时期(1862-1874),部分回族从今甘肃临洮、陇西一带迁入临潭。民国时期迁来的回族主要是从临夏、张家川经商,逃难到临潭的,他们在临潭县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成为临潭县回族的组成部分。
据统计光绪五年(1879),临潭县回族有1250户,10116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族,1668户,10653人,经过1914年和1929年两次劫难,到1949年,回族人口减少到1068户,6545人。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达到10740人,到1990年,回族21524人。
3、宗教门派
临潭县伊斯兰教中有华寺、北庄、西道堂、伊赫瓦尼、哲赫忍耶、穆夫提、丁门等教派,其中西道堂,丁门是产生于临潭县的两个伊斯兰教教派。在临潭主要清真寺有华大寺、上寺、西大寺、南大寺、老南寺、新城西门寺。
二、临潭县回族的习俗文化
(一)节庆吉令
l、大尔德节
大尔德节又称开斋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即“莱曼丹”斋月,下月初,历时3天以庆贺斋戒圆满结束。第一天早上,全体沐浴了的男子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在"开斋节”须得个人及全家所要缴纳的“天课”缴纳清(“天课”钱、粮均可,一般以家收入每百元的2.5%,每百斤收入粮食的10%,按人头交纳)。结束后到坟院诵“古兰经”,并替亡人祈祷,请阿訇念“苏勒”走亲访友,互道“色俩目”问好,家家宰羊宰鸡,做丰盛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2、小尔德节
小尔德节即“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或“忠孝节”,一般在“大尔德”节后70天左右。此节期间,凡具备经济条件的伊斯兰教教民,须赴麦加朝觐天房,此项功课是为了完成“五桩天命”中的一项。并要进行富有民族宗教仪式的宰牲活动。未去朝觐天房的穆斯林男子,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具备经济条件者须在3天节日内宰牲(牛、羊、驼均可)以施散贫民、亲友、邻里。内脏骨骼掩埋入地,牲畜所得皮毛不得买卖,可做礼拜毡,或捐于清真寺,在“古尔邦节”也制作丰富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亲朋好友(按国际伊斯兰教法学说,斋月后的“开斋节”为“小尔德节”,而“古尔邦节”为“大尔德节”,这里采用临潭县的过节习俗称谓之)。
3、圣纪节
伊历3月12日,为穆罕默德圣人诞辰和归真日。纪念方式在清真寺集会诵读《古兰经》、赞圣的经文,并由开学阿訇讲述穆圣生平事迹和教义,并自愿捐献钱粮为贫寒者施舍饮食,在清真寺供全体教民会餐,所支款项、牛羊均由众人捐献所得。也有在家中请客念“圣纪”者。
4、阿舒拉节
教历1月10日,传说,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古代圣人都在这一天得到拯救。这一天,许多穆斯林都诵经赞主赞圣,并将五谷颗粒粉碎后都煮成粥施舍饮食,以纪念先圣。
(二)生育、丧葬
1、生育
孩子出生后举行洗礼,7天内请阿訇起经名。3天、7天时,婴母的娘家人要提送食品探望产妇,10天时,所有亲友要携礼品“看月”。婴儿出月时,婴母娘家人要带营养食品“看满月”,上学时再起学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男孩在幼时要举行割礼,俗称作“逊乃提”(遵圣行)。
2、丧葬
回族人的丧葬虽然较为简单,其仪式确实非常讲究而隆重。回族称“死”为“无常”,称“死人”为“亡人”,人死了即称“咽气”。忌说“死”、“死人”、“死了”。“认土为安”回民实行土葬反对火葬,朴素、平等、还原、搭救、后世、复生。病危之际要交待后事。临终时要默诵“清真言”,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向安拉悔罪,并念《古兰经》《雅辛》章以驱恶魔的扰乱。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全家要屏息一切嘈杂之事,并禁止走动,特别要紧的是除至亲肉外,任何人不得擅入病房。唯有深明教义的人,才静声旁待,以观昏醒,使病人专心向主,免有忧虑。病人无常后,街坊邻居则主动向亡人在外家属、亲戚、朋友告仆,通知送“埋体”及遗体的时间。无常(逝世)后,由守护者为其瞑目、合嘴、顺手足,置于木板,盖上洁净的布单,如过夜,亲房家务众人前来坐草(守灵),然后由亲友清廉且能遵守教法的人把亡人安放在水床子上“抓水”(洗大净),即洗尸体,抓水时必须有沐浴者两人,先替亡人撒衾取衣,然后由亡人移动沐床“水床子”上,拿块白布,自脐至膝,盖住下肢,不让外露,开始小净。小净时,由一人用汤瓶给亡人洒水,一人从右到左,浴亡人手臂。接着浴亡人下肢,洗亡人口、鼻、面、肩、全身及脚,即大净。特别在沐浴下肢时,决不能启开盖布,只能一手撑布,一手浴洗,同时,严禁男浴女尸,女浴男尸。浴毕,即在尸床上铺好大殓小殓,并在小殓的巾幅上铺上香末,加上衬衣,才移尸于上,掩衬加冠,缠布,进行“裹殓服”。回族给亡人的裹殓服“是一种古***俗,纯用细棉白布大针角缝制,细不露发肤,白则取其清洁,布者谓之素静。男尸的殓服一般有三种,一是大殓,长短要等于身长,上下各余寸,宽约四尺五寸,二是小殓,也等于身长,上下无余,宽和大殓相同,三是衬衣,长自肩膀至脚踝,宽约一尺二寸,肩上开缝,再加冠巾,长达九尺。”
女尸的殓服大致有四种:大殓、小殓都和男殓相同,三是衬衣改为亵衣,宽长略同男尸衬衣,唯有胸前开缝;四是裹胸,长三尺,宽一尺二寸,用以裹周身,两端结在胸前,再加盖头,长达三尺,用以裹发,并用布袋子束着。
现在比较简单,只用“卡帆”这一习俗也是来自穆罕默德圣人说有一次朝觐的时候,行走在阿拉法特山上,一个教徒不慎从乘驼上摔下来,头破血流无常了,穆圣令用亡者穿的戒衣即两块白布,作了他的“卡帆”尸衣。因阿拉伯半岛崇尚白色,穆圣曾对教徒说:“你的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你们宜用白布为亡人入殓。”从此这一习俗就被延续下来。再用“塔布提”(担架)将亡人抬到清真寺内,由阿訇及亡人亲属与前来送葬的教友一道“转经”站“者那则”(即殡礼,代亡人祈祷),后由教友抬到墓地安葬,墓穴一般深约6至7尺,长约6尺,宽约3尺,南北走向,墓内依西穿穴,掏一深约3尺,长6至7尺,高约2尺,上圆如弓背,下方如弓弦的偏堂,置尸于内,头北脚南,面侧朝西,标示死者永远向着伊斯兰教圣地麦地那,随时能起身礼拜。墓内不置任何随葬物品,后用土坯、毛竹等堵严偏堂,再用土填满直坑、冢起。由阿訇在冢前诵经,亡者家属(成年女子不去坟地送葬)送殡人环跪墓前,诵经毕,众做“都哇”为亡人祈祷。下葬时主人要给阿訇及前来送殡的人舍散“海提牙”(随量的钱财)意为给亡者的搭救祈祷。葬后按各教派习俗,要定期请阿訇走坟念《古兰经》,为亡人祈祷。走坟时间要连续四十天,以后每逢主麻日、大小“尔德节”,亲友要上坟诵经祈祷。每逢周年,必须隆重诵经祈祷,或请客施舍以搭救亡人。丧葬期间,亡人家中不动烟火,由亲友邻里提茶送饭,慰问帮忙,协助亡人家属解决困难。亡人家属则要舍散钱财及亡人用过的衣服。在临潭的回族亡者送葬完毕后,每隔七天,请阿訇诵经祈祷,一直延续七次,俗称“七期”,还要念“十天”、“百日”、“周年”等。
(三)回族生活
1、生活习惯
回族喜清净,信教群众平时常洗“大净”(洗涤全身)每天作五时礼拜,做礼拜前须洗“小净”。本民族如见面时互道“色亮目”(问安的意思),并握手致意。宗教人士及年长者礼拜毕、游坟园毕、诵经毕常伸双手作“都瓦”(祈祷)。尊重长辈,让以上座,吃饭先端,走路先行。讲究礼节,热情好客,礼拜多去清真寺,没有清真寺的地方,行人往往在室内或野外洁净之地铺以苫单或自己的上衣就地礼拜。
回族禁忌养猪,禁忌放高利贷、短斤折两,禁忌掠夺孤儿财产,禁忌欺凌弱小,禁忌淫乱嫖娼,禁忌喝酒赌博,禁忌挥霍浪费,禁忌骄傲、嫉妒,禁忌背谈他人,禁忌懒惰不务正业。反对不洗“大净”,反对留长发、长指甲,反对男女混杂场合,反对穿袒胸露乳、显露躯体的衣服,反对女子与外男子说笑打俏,反对抽签算卦,反对捉神弄鬼,反对贪得无厌,反对忤逆父母,反对隔断骨肉之情,反对长久记恨别人。
2、宗教生活:(念、礼、斋、课、朝五功)
念,每一位穆斯林都应该念“作证词”,《古兰经》等经文。
礼,做礼拜,分为晨礼、晌礼、晡礼、昏礼、霄礼。
晨礼,(班达):从黎明至太阳升出前
晌礼,(撇失尼):从日偏至日影至到中午的两倍
晡礼,(吉格尔):从日影两倍至日落前
昏礼,(沙木):从太阳落至红霞变白
霄礼,(伙不旦):从红霞变白至黎明前
每星期五为主麻日,在主麻日穆斯林都去清真寺聚礼。
斋,闭斋,斋戒,伊斯兰历的第几个月称为“莱麦丹”月(中国俗称“斋月”。)每个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在这个月里守斋戒,每天从日出前到黄昏,停止一切饮食。“斋月”每一个月要在同月封三个年头,以后往前个月份类推,一年的每个月份均会轮至。
课,“则卡提”制度是伊斯兰的重要功修(中国传统称为“出天课”),是伊斯兰的五功之一,其理要性仅次于拜功,“则卡提”这个词的含义是“纯净”或“净化”,在产权范畴里,可转化为“穷人的份额”或“慈善施舍”的意思。出纳天课的人应具备的条件:
1、是穆斯林;
2、个人拥有的资产达到教法规定的基数;
3、财产的占有期满一年;
4、除日常消费处有剩余;
5、无债务;
6、神智正常;
7、已过成年的年龄。这样的人,不论男女,必须遵从安拉的命令,以钱折算将他资产的百分之二点五(则四十分之一)用于缴纳“则卡提”。在穆斯林执权的国家,“则卡提”由政府征收,然后分配给贫困户。在非穆斯林国家,应把“则卡提”交给穆斯林组织,如清真寺阿訇掌管,统一向贫困人发放。
朝,朝觐,是伊斯兰的五大基本功修之一,这个活动每年在伊斯兰历(祖勒·希哲月)“古尔帮”前上旬举行。每个成年的穆斯林男女,身体健康,神志健全,具备旅行条件的,一生中至少应履行一次朝觐功课。朝觐者被称为“哈吉”,功修仪式开始之前须受戒,洗漱沐浴,更换白色素质的戒服,穿拖鞋,表示敬畏真主,虔诚拜主。
三、婚嫁
回族婚姻主要由当婚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尽量负挑选之责。经男女双方同意央媒说定,男方向女方依次提打门礼、落话礼、大礼、订婚礼、聘金、娶亲礼等。打门礼:男方进女方家门,首先要拿的见面礼,为四色大礼及全羊或半羊。落话礼:经过男方第一次上门之后,男方的第二次上门,主要去向女方父母亲询问是否同意将其女儿聘给男方家的礼。大礼:在落话礼提过后,若女方同意后,男方所提的礼,在过去,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多为半只羊。现在,生活好了,就成了整羊或活羊。羊头上拴红绸牡丹以示吉庆。订婚礼:也很隆重。聘金:回族叫“卡比尼”,在结婚时,男方娶新人,在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念“卡比尼”时双方家长各争数目,但最后由阿訇主持议定聘金“卡比尼”数目,此时在一旁的孩童齐声叫喊“卡比尼”争得死不哈,一晚曦让过没一大”,意思是你争来争去,人家新人经过一晚曦的接触后,新娘给新郎全部让掉了,有什么可争呢?关于“卡比尼”的免让全在于新娘的掌控之中,要是让了也无需什么证人,他们俩人即可,要是不让,新郎必须在她的有生之年付清,付给的方法是:给新娘所购置的金银玉器首饰或衣服等,所支的钱都可以顶数,但要明示出来。女方也积极为女儿筹备嫁妆。嫁妆一般有金银、玉器首饰,衣服、被褥、家具、布置洞房的刺绣品等。结婚须由两位穆斯林证婚。婚期多选在星期四、五、六3天中的任何一天。结婚时男方派男女娶亲人若干名,与新郎陪客前往女方迎娶新人,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由阿訇主持当面议定聘金(卡必尼)数目,然后念“尼卡哈”(“证婚词”)。在念“尼卡哈”前阿訇得考问新郎念“克里默团一白”(清真言)“克里默舍哈德”(作证词)否则当时阿訇句句教会并讲解有关婚姻方面的“卧尔孜”(教法教规)。阿訇念毕,“尼卡哈”后,就像大家抛撒核桃、红枣,别人抢拾,以讨吉利。获得“喜果”者,送给自己的夫人食后,预示会喜得贵子之说。自新中国《婚姻法》颁布以来,男女得先领结婚证,后由阿訇念“尼卡哈”,举行婚礼。阿訇念证婚词前,向男女双方再次询问是否愿意,得到双方肯定回答方可有效。嫁娶日亲友邻里都携财物前来贺喜,主人答谢。男方由一个陪客(伴郎)陪同,在女方家接受女方盛情招待时,新郎不能和平常人一样又吃又喝,以示风度,应该坐一会儿就走,顺便将女方家准备好的碗、筷或杯子悄悄拿走,俗称“偷碗”,表示得到新人的同时,得到了“富贵吉祥”,从此成家立业,有了饭碗。而后,新郎首先要去厨房给新娘的母亲及各亲戚阿娘长辈妇女们道“色兰”问安,感谢母亲对新娘的养育之恩。然后,娘家派若干名男女送亲人与娶亲人一起将新娘连同嫁妆送往婆家,全部嫁妆将由娘家人安装完毕,新人的舅舅要提“缘分”馍馍,不得中途落入他人手中,否则须得自己赎回,闹出笑话。婆家招待后,来客戏耍公婆及哥嫂。这时候一场闹公公婆婆的喜剧开始了,人们把公公婆婆及婆家新郎的长辈拉在院中,涂黑抹彩,浑身缀上各种材料的“道具”,翻穿皮卦,倒骑驴,净脚两片跑雪地,年轻人们喊“三天干事没大小……”不管权贵高官,都得以风俗接受大家的喜耍。
回族人晚上闹洞房,年轻人和孩子们首先闹两个“镇炕娘娘”。孩子们齐声喊:“堂客娘娘给个枣儿,不给枣儿明年养个尕狗娃儿”,“新媳娃儿给个枣儿,养个儿子养个女儿”等童谣,以示顺安吉祥。这时候闹洞房的人们也会得到相当的“喜果”或“金钱”。同时,还有经常口头传唱的闹洞房儿歌:
孩子们聚集在堂屋炕上,拍手说唱儿歌:
阿姨娘,炸油香,炸下油香盖楼房;
楼房底下一碗水,大姐二姐洗手来;
洗下手,白墩墩,擀下面,滑溜溜。
下直锅里木螺儿转,捞直碗里一根线。
公公喝了八碗,打破了个花碗;
婆婆喝了九碗,打破了个油碗;
新媳妇喝了一灯盏,屙了一木锨,叫狼狼不来,叫狗狗不来。
泼直阎家瓦房上,来了一帮老和尚,老和尚念经,念了一个先生,先生舀水
念了一个尕日鬼;
尕日鬼抬窗子,哎呦我的干腔子;
尕日鬼抬后门,哎呦我的脚后根;
尕日鬼抬石板,哎呦我的脚趾头;
送亲众人离后,只留两位娘家的女人陪新娘“镇炕”(称其为“镇炕娘娘”),并完成晚上铺炕、次日晨为新娘梳头的任务。婚后第二天,娘家及婆家亲友前往婆家去恭喜,婆家盛情招待,并将新娘着艳丽长礼服,头戴花冠,胸佩银制嵌有龙凤、鸳鸯、仙鹤、莲理等图案,坠许多银铃铛的“胸护”(洮州特有,“花冠”、“ 胸护”据说是明代皇室专赐给洮州回族人娶亲婚宴饰品,因临潭人来自江南,回族与皇室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显赫其地位和荣耀,专赐了银制嵌有皇室专用图案纹饰制品的。)由陪客引领与人见面,然后婆家由一陪客娘娘掌盘向客人一一讨要“拜钱”。“拜钱”数量不定,多则成百上千,少则三十五十,或赠之以物亦可,这就形成了女人的所谓私房钱一说,父母多数送掷地有声的礼物——金质或玉质首饰,以示对女儿的疼爱,更显示自己的大气。之后也有与汉俗相似的喝“试刀面”。“试刀面”也叫“嫂子面”,因此,市面上所谓的“臊子面”本应该是新嫂子切出的“试刀面”叫“嫂子面”才对。还有新娘“回门”、“座对月”等习俗。
四、服饰
回族服饰特征比较明显,在洮州地区民族服饰可分为两大流派,西道堂为一流派,其它服饰与北庄、华寺、伊亥瓦尼等相同,西道堂唯男子头戴黑色六角帽象征六大诚信,现在无几人所带。妇女头带白毛巾或纱巾。其余各寺为相同流派,男子平时着装与汉族无异,唯礼拜或有重大宗教活动时都穿传统的长衣(称“准拜”,视以呢子大衣或其他料子的长衣为多),头戴平顶白号帽。成年妇女外衣长多膝下,头戴黑盖头,年老妇女戴白盖头。成年少女与新婚妇女戴绿盖头。近年来,新婚女子流行头带丝巾,穿艳丽宽松长袍。现在多数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职工衣着与社会流行款式趋于一致,已婚妇女已改戴护士帽或纱巾,成年男子喜留须。前面提到回族反对袒胸露乳,所以说回族服饰必须要将身体全部遮住。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服饰在同步的发展着,现在大多数回族衣着西装革履,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回族大众心中的精神支柱——伊斯兰。
五、饮食
回族在饮食方面严格遵守《古兰经》的规定:饮料绝对禁酒。回族不喝酒也来源于《古兰经》,公元六二二年,穆圣和多数穆斯林从麦加搬到麦地那后,有的教徒参与当地的饮酒、赌博,有人问穆圣许不许可,穆圣以安拉的口气说:“他们对于饮酒和赌博上问你,你说,其中都含有大罪,对人都有益处,而其害处比益处更大。”他只说害多于益,但没禁止饮酒,后来,有的教徒喝醉酒后,作礼拜念错了《古兰经》,穆圣知道后说:“众归信的人哪!你们醉酒的时候不要做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意思是说清醒了之后再作。此次,也没有禁止饮酒。后来还有教徒饮酒,而且饮醉后彼此斗殴,打破了头,结下了仇,此事告到穆圣处,穆圣才采取了严厉的态度,因为当时伊斯兰教处于发展初期,人少势弱,内部团结很重要,于是穆圣下令禁酒,以安拉的名义说:“众归信的人们哪!饮酒、赌博、拜象、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魔鬼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唯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纪念安拉和谨守拜功。”自后,就形成了回族人不饮酒,设宴不摆酒的风俗习惯。所食肉类,以牛羊肉为主,鸡鸭兔次之。禁食猪肉及骡、驴、狗、黄鼠、猛禽、面目丑陋的冷血爬行动物。除此而外,还忌食血液、自死的、及圆蹄倒嚼畜类的肉等等。回民为什么忌食猪肉呢?伊斯兰教认为:猪是畜类中最丑笨的牲畜,性贪图,好淫乱,最懒惰,最昏迷,喜吃脏东西,喜居污秽坑,到处便溺,不辨香臭,实属不洁之物,因而不能食用。有即猪头味寒,且藏有寄生虫,食后闭血脉,生赤痢,弱筋骨,易暴肥,虚人肌肉,损人健康。猪肉给人传染疾病的媒介,不论接触和肉,都会染来多种疾病……
公元七世纪,穆圣创立伊斯兰教时,沿袭阿拉伯人的习俗,大约在伊斯兰教产生前一千二百多年,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犹太闪米特人,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编写他们的圣书《旧约》。书中规定:“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以吃的,乃是这些:凡蹄分两半,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猪因为蹄分两半,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穆圣创立伊斯兰教时沿袭了阿拉伯人的习俗,适应阿拉伯半岛的客观经济条件,把猪肉作为禁食物列入《古兰经》中,以安拉降示的名义禁止食用。从此,不食猪肉就成为伊斯兰教的戒律。
不食血液是一种古老的禁忌,不始于伊斯兰教,也不始于或先于伊斯兰教产生的犹太教。不食血液的原因远古有许多说法,但最直接的解释,现代医学证明,从血液中可以查出人祸动物的疾病,因此动物的血液里潜藏着许多病因,所以不能食用。又一说法是原始人见到动物或人流完血液时生命就会结束,因而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生命即所谓灵魂全身在血液中,血液外流时生命随着血液离开了人或动物的肌体,导致了生命的结束。而灵魂被认为是神圣的,吃血是一种渎神的行为,因此,禁食血液这在《旧约》中也有记载。后来,伊斯兰教也禁止吃血,并定为教律。
不吃自死动物的肉,伊斯兰教认为,万物皆属安拉,生死者由安拉执掌,宰牲前要念颂“太斯米”即“奉安拉之命,安拉至大。”以表示该物归真主,未念“太斯米”而宰的动物不合乎教法,视其肉为污秽,故不可食。此外,自死的动物血液没有流出,也应理解为其肉不可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食用的牛羊等动物,一定要诵念安拉赞词回族有经训的男子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在洮州地区,回族相比别的民族在饮食方面非常丰富,食品多以面类为主,有蒸模多以花卷为主,锅巴、擀面条、锅盔、机器长面、醪糟、水晶包子、甜醅、酿皮,在节庆的日子里还会做油炸类食品,如撒子、油香、秋叶、蜜撒;另外还有糕点类,如糖饺子、奶糕,哈里哇;最香的要属麦子饭(将大米、小麦、果谷类、粉碎脱皮后混入各种调料,肉类等煮成粥共食)。
拌汤:将面粉撤入水中和洋芋等煮成糊糊状的汤饭。
焪锅:于圆形铜铁容器中放入发面,埋进炕洞或烤箱中烤成的厚馍。
贴锅钯:在平敞尖底铁锅里底部放上适量的水将酵面制成的面团贴至水位线以上,半蒸半烙而成的青稞面烙饼。
麦索:青棵籽粒饱满后未黄时蒸熟脱壳在推磨研制而成强索状食物。
股儿:把面拧成2股以上条状扁平的油炸食品。
酸菜:把各种蔬菜发酵制成的酸味清火菜。
旗花汤:手擀切成菱形的碎面叶。
撒子:将酵面条搓撵拉长细,盘续成的油炸食品。
油香:将酵面作成直经约为20cm左右中间有孔芳香可口的油炸食品。
秋叶儿:将酵面的二分之一里放上红糖清油,另二分之一里不放其他原料,两样卷和切成片状,制成枫叶型有图案的油炸点心。
油棋子:将酵面切制成杨桃形状的甜面点。
糖饺子:酵面皮、羊脂、白砂糖、核桃仁、葡萄、芝麻等做馅抱制成三角菱状的小蒸包子。
哈里哇:面、清油、香料等在模具里压制而成蒸熟的甜点。
奶糕:牛奶、鸡蛋、白砂糖、香料盛在碗里蒸熟的奶酪。
六、经贸
临潭,古称洮州,自古以来是通往川、青、藏地区的交通咽喉之地,既是历史上汉藏贸易的主要商埠和集散地,素有“茶马互市”之称,更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边睡重镇。
自唐时期,临潭县处于“唐蕃古道”要充,是四大茶马司之一。尤其是“洮阳古道”开通后,带动商业贸易、物资交流和市场的形成,使临潭逐步发展成为陇右商品集散地和汉、回、藏贸易的枢纽。至宋、元、明、清后,在“茶马互市”的影响下,临潭回族对本地方的私营商业起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善商贾”的回族人在临潭县聚居,市场更趋繁荣。
自明朝中叶以来,洮州回族就自发地组织盐帮到青海省的茶卡盐湖驮盐,到1953年为止持续了四百多年,现在,临潭回族主要做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全国各大城市。青藏高原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还有国外如美国、沙特、巴基斯坦、卡塔尔、尼泊尔等国。
七、工艺美术
临潭的民间刺绣称为洮绣,洮绣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各民族的文化基因,临潭的回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俗称扎花儿)技艺。回族洮绣多为植物花纹,几何图形为主,主要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翻针、长短针、空实针等;绣法有:错针绣、网底绣、镇针绣等,样式有:剁花、盘花、贴花、拼花等;不同对象不同针法,不同纹样有不同绣法,不同材实施以不同的样式,还要学会色彩搭配,要对比强烈、鲜艳绚丽。刺绣的部位除多在幼童帽子、围裙、肚兜、鞋面等处及枕头、针插、荷包等除外,还有各自地需求,多在坎肩、鞋面、耳套、门帘、坑围、被罩子、信插、围腰、拉锦、被面、头巾、窗帘、沙发套,壁挂等处刺以花朵、鸟雀,还另有“经文都哇”“克拜”等。
八、语言文化
穆斯林按理来说,都应该学习并且要会说阿拉伯语,但是在中国会阿语的人并不多,这一点非常令人可悲。
在临潭,穆斯林有60%的懂阿语,可以说是有一点成就感了,但是,临潭的穆斯林不仅会说阿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懂藏语,这是因为临潭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汉回藏混住的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回藏之间通过贸易等方式,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促成了临潭的穆斯林大多数会运用藏语。
除了阿语、藏语就要属大家熟知的汉语,临潭汉语方言由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熏陶影响,其与通话的语法有些不同,还有对事物的称谓也有不同,如称太阳(阳婆、日头),云:(云彩),彩虹(虹gang),下(ha)雨,闪电(火闪子),地垄(垄杆),燃料(架火的),去年(年时),昨天(夜来个)天空(阿斯麻年)等等。在句法方面,大多将“把”字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如“我把书看完了”“他把饭吃了”,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如“我哥哥婚结了”,“他钱花了,人得罪了,真是吃了亏不讨好!”还有将“很”程度副词,中间加结构助词“得”变成补语,如“工作很认真”说成“工作认真得很”等。还有,很多谚语反映了很多临潭各民族的生活现象,如:“云跑东、日头红、云跑南、水翻船。云跑西,泡死鸡,云跑北、晒成灰”。“头九硬、二九软、三九四九冻破脸,瞎五
九、冻死狗、六九出门要袖手,七九、八九走路各个撒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
评论:
临潭县回族的生活习惯与中国穆斯林乃至世界穆斯林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临潭回族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这个民族在这一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修养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穆斯林,使其显现出一种另类的美,但是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含蓄、庄重的风格,源自于他们自始至终的信仰——伊斯兰。伊斯兰是每一个穆斯林的标尺,回族在发展中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而选择了汉语作为民族的共同语言,没有界限清晰的共同地域,也没有同一的共同经济生活,只有在伊斯兰文化制约下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才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回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况且心理素质较之民族形成的其他要素而言,他是最难把握和“量化”的心灵深处的精神状态,它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微妙变化。然而,临潭是历史上汉藏“茶马互市”的重镇,全具,14.85万人,回族有2.3万人,占总人口的16%。在这个藏回汉杂居,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回族这个在人口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在本地区经济相对处于强势,在文化上尤其是在县城地区占据着前卫。
通过这次“习俗文化”的调查,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一种精神,如象立足于我,兼容并蓄,灵活多样的文化适应和从不主动功击其他优秀文化的心理;回族群体意识中以“抱团”心理为基础的高度民族凝聚力;推动回族社会发展的“千里不持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认同意识;愿意与其他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依存心理;伊斯兰教是回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回族社会从多方面起着控制作用,使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国是天命”的国家意识和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适应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意识;仁爱孝悌,从善弃恶的伦理道行心理;传统而又革新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的民族素质中优秀的一面。
然而,在调查过程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回族,尤其是临潭地区的回族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劣根性,这种不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方面,使得别民族畏而远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如,屡见不鲜的“窝里斗”,教派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因之而引起族内矛盾迭起,冲突不断,则是不正常的。在教派门宦相对集中的临潭,人们习惯用“派”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人和事,不问族不族,只问派不派,极端情况有时也时有发生,因为教派门宦的不同,出现较为激烈的矛盾,以致于两坊之间宣布断坊、断婚,弟兄相驳,亲戚疏远,甚至酿成惨烈的流血冲突。
小商贩式的经济观念。小商贩式的经济观念,不仅对回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回族的深层文化产生着更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影响的表现是很明显的。在各地可以看到,许多的回族穆斯林在做生意时非常精明,但是往往失之于个人的或局部的小算盘,或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在待人接物方面锱珠计较,缺乏大的胸怀与气量。这种重功利、顾眼前,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小贩意识,使回回缺少应有的气度和魄力,缺乏高瞻远瞩,从长计议的胆略;有时只会损坏民族形象,让人痛心。小商意识,教派之见已成为影响和困扰回族社会向前发展的两个最大的心理障碍。它使回族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削弱,乃于积贫积弱。
狭隘的教育心理。首先,我们先听一段普通农民有关教育的意识深长的心理独白:“书吗念上些是好哩,怕的是念得不认主哩。念书走给的不是没有见过哩;念得狠坐了个帆布棚棚(吉普车),念得囔大骑着个叮铃铃,可有那一个里里外外是个穆民呢?哪一位你敢指望他维护祖祖辈辈的教门哩;咱家没下场,不求哪些个虚充的事情,咱家养的娃,哪怕他大字不识一个,但若他守住了念想,不坏了伊玛尼(准则),到了末日,拉上那些帆布棚坐下的,叮铃铃骑下的给一比……准在那个时辰是个凄惶呢。”这就是回族穆斯林对待接受传统教育的态度,它在临潭回族农村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宁愿落伍也不愿意唯恐失去信仰。这种狭隘的心里认识,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其实念了书的人,也没有个别人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也没有失去穆斯林的根本,相反他们由于知识的增进,越发地对优秀的理论认识的更清楚,更完善了。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个人人品素质,使得他们的后代在接受教育、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更自觉地提升了对伊斯兰精神的深刻认识。崇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氛围已经形成。近年来考取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的学子络绎不绝,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象征。
面对二十世纪新纪元,对于回族在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面前,调整心理,规范行为,场长避短,知难而进,与伟大时代同时阔步前进,无疑具有警示和动员作用。
参考文献:
1、临潭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潭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
2、叶海亚·艾麦利克,《伊斯兰学》
3、马广德,进进回回心灵世界,《探索》,临潭县穆斯林教育基金会,2002年
4、敏生华,古洮州的回族盐帮,《探索》,临潭县穆斯林教育基金会,2001年
5、《礼拜必读》
6、丁俊,《伊斯兰文化巡礼》,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
7、王锡龄,《中华风情大观》
第五篇:临潭县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临潭县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它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但受其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且还和这个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域,气候等因素),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临潭县回族的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临潭县回族习俗变迁以及其与回族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精华与糟粕,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回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或发扬出谋划策。
关键词:风俗习惯 调查 宗教信仰 地理环境 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一、伊斯兰教教在临潭的历史背景
1、临潭简介
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的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两县。临潭县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是农业与牧业,汉族、回族和藏族的交汇过渡地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居多,东乡族、土族、满族、黎族、苗族、撒拉族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以回藏居多,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二。
自古以来,众多民族即在洮州杂居融合,和睦相处,战国初,为羌人所据,秦统一中国以后,大批秦晋汉人迁居陇上,进入临潭,西晋末年,临潭被吐谷浑占据,时有羌、汉、鲜卑3族相处。自唐、宋起,由于土蕃崛起,长达了11年中烽烟弥漫,战火不息,但吐番人与洮州各民族人民交流融合更为频繁,元明时期,回族入居洮州,与原有各族军民团结一致,戍边屯田,互相贸易,发展各业,使临潭出现空前繁荣景象。
2、临潭回族迁入
临潭县回族是元、明、清3代由外地逐渐迁来的,回族的迁入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元代;二是明朝初期;三是清朝同治年间;四是民国时期。
元代回回大量入居甘肃,至元末,已形成“元时回民遍天下,居甘肃者尚多”的局面。在洮州设有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往来使者,商人,贡使络绎于道,并设有“哈智”所等宗教管理机构,遂形成了回回色目人活动的主要地方,又有回回商人从邻近的河州(今临夏)等地来临潭县经商留居,亦是回族来源之一。忽必烈南征、西征后将所俘的穆斯林工匠、炮手、商人等编“探马赤军”,参加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元十年(1273),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于是有部分回回军来到临潭,屯聚养牧,融入回族之中,回族人数增多。
明代,大批回回前来临潭,洪武十二(1379),回族将领沐英率军平息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叛乱后,大量部将奉命留洮筑城戍守。留戍将士中有相当数量的回族将士。顾颉刚在1938年考查洮州日记中写道:此间汉回人士问其由来,不出南京、徐州、凤阳三地、盖明初以勘乱来北,遂占田为吐蕃……若赵、若马、若杨皆自谓南京贮丝巷人,此间有民歌云:“你从哪里来?我从南京来,你带什么花儿来?我带得茉莉花儿来”。洮州无茉莉花,其为移民记忆中语无疑也。这说明明朝迁移到洮州的人中即有不少回族。当时临潭回族的姓氏比较单纯,主要有丁、马、敏、苏、黎、张、李、王、单、肖、吴、鲜、牟、祁、赵、高、海等,而丁、马、敏3姓最多。
清朝同治时期(1862-1874),部分回族从今甘肃临洮、陇西一带迁入临潭。民国时期迁来的回族主要是从临夏、张家川经商,逃难到临潭的,他们在临潭县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成为临潭县回族的组成部分。
据统计光绪五年(1879),临潭县回族有1250户,10116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族,1668户,10653人,经过1914年和1929年两次劫难,到1949年,回族人口减少到1068户,6545人。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达到10740人,到1990年,回族21524人。
3、宗教门派
临潭县伊斯兰教中有华寺、北庄、西道堂、伊赫瓦尼、哲赫忍耶、穆夫提、丁门等教派,其中西道堂,丁门是产生于临潭县的两个伊斯兰教教派。在临潭主要清真寺有华大寺、上寺、西大寺、南大寺、老南寺、新城西门寺。
二、临潭县回族的习俗文化
(一)节庆吉令
l、大尔德节
大尔德节又称开斋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即“莱曼丹”斋月,下月初,历时3天以庆贺斋戒圆满结束。第一天早上,全体沐浴了的男子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在"开斋节”须得个人及全家所要缴纳的“天课”缴纳清(“天课”钱、粮均可,一般以家收入每百元的2.5%,每百斤收入粮食的10%,按人头交纳)。结束后到坟院诵“古兰经”,并替亡人祈祷,请阿訇念“苏勒”走亲访友,互道“色俩目”问好,家家宰羊宰鸡,做丰盛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2、小尔德节
小尔德节即“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或“忠孝节”,一般在“大尔德”节后70天左右。此节期间,凡具备经济条件的伊斯兰教教民,须赴麦加朝觐天房,(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xiexiebang.com)此项功课是为了完成“五桩天命”中的一项。并要进行富有民族宗教仪式的宰牲活动。未去朝觐天房的穆斯林男子,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具备经济条件者须在3天节日内宰牲(牛、羊、驼均可)以施散贫民、亲友、邻里。内脏骨骼掩埋入地,牲畜所得皮毛不得买卖,可做礼拜毡,或捐于清真寺,在“古尔邦节”也制作丰富的美味佳肴,盛情款待亲朋好友(按国际伊斯兰教法学说,斋月后的“开斋节”为“小尔德节”,而“古尔邦节”为“大尔德节”,这里采用临潭县的过节习俗称谓之)。
3、圣纪节
伊历3月12日,为穆罕默德圣人诞辰和归真日。纪念方式在清真寺集会诵读《古兰经》、赞圣的经文,并由开学阿訇讲述穆圣生平事迹和教义,并自愿捐献钱粮为贫寒者施舍饮食,在清真寺供全体教民会餐,所支款项、牛羊均由众人捐献所得。也有在家中请客念“圣纪”者。
4、阿舒拉节
教历1月10日,传说,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古代圣人都在这一天得到拯救。这一天,许多穆斯林都诵经赞主赞圣,并将五谷颗粒粉碎后都煮成粥施舍饮食,以纪念先圣。
(二)生育、丧葬
1、生育
孩子出生后举行洗礼,7天内请阿訇起经名。3天、7天时,婴母的娘家人要提送食品探望产妇,10天时,所有亲友要携礼品“看月”。婴儿出月时,婴母娘家人要带营养食品“看满月”,上学时再起学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男孩在幼时要举行割礼,俗称作“逊乃提”(遵圣行)。
2、丧葬
回族人的丧葬虽然较为简单,其仪式确实非常讲究而隆重。回族称“死”为“无常”,称“死人”为“亡人”,人死了即称“咽气”。忌说“死”、“死人”、“死了”。“认土为安”回民实行土葬反对火葬,朴素、平等、还原、搭救、后世、复生。病危之际要交待后事。临终时要默诵“清真言”,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向安拉悔罪,并念《古兰经》《雅辛》章以驱恶魔的扰乱。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全家要屏息一切嘈杂之事,并禁止走动,特别要紧的是除至亲肉外,任何人不得擅入病房。唯有深明教义的人,才静声旁待,以观昏醒,使病人专心向主,免有忧虑。病人无常后,街坊邻居则主动向亡人在外家属、亲戚、朋友告仆,通知送“埋体”及遗体的时间。无常(逝世)后,由守护者为其瞑目、合嘴、顺手足,置于木板,盖上洁净的布单,如过夜,亲房家务众人前来坐草(守灵),然后由亲友清廉且能遵守教法的人把亡人安放在水床子上“抓水”(洗大净),即洗尸体,抓水时必须有沐浴者两人,先替亡人撒衾取衣,然后由亡人移动沐床“水床子”上,拿块白布,自脐至膝,盖住下肢,不让外露,开始小净。小净时,由一人用汤瓶给亡人洒水,一人从右到左,浴亡人手臂。接着浴亡人下肢,洗亡人口、鼻、面、肩、全身及脚,即大净。特别在沐浴下肢时,决不能启开盖布,只能一手撑布,一手浴洗,同时,严禁男浴女尸,女浴男尸。浴毕,即在尸床上铺好大殓小殓,并在小殓的巾幅上铺上香末,加上衬衣,才移尸于上,掩衬加冠,缠布,进行“裹殓服”。回族给亡人的裹殓服“是一种古***俗,纯用细棉白布大针角缝制,细不露发肤,白则取其清洁,布者谓之素静。男尸的殓服一般有三种,一是大殓,长短要等于身长,上下各余寸,宽约四尺五寸,二是小殓,也等于身长,上下无余,宽和大殓相同,三是衬衣,长自肩膀至脚踝,宽约一尺二寸,肩上开缝,再加冠巾,长达九尺。”
女尸的殓服大致有四种:大殓、小殓都和男殓相同,三是衬衣改为亵衣,宽长略同男尸衬衣,唯有胸前开缝;四是裹胸,长三尺,宽一尺二寸,用以裹周身,两端结在胸前,再加盖头,长达三尺,用以裹发,并用布袋子束着。
现在比较简单,只用“卡帆”这一习俗也是来自穆罕默德圣人说有一次朝觐的时候,行走在阿拉法特山上,一个教徒不慎从乘驼上摔下来,头破血流无常了,穆圣令用亡者穿的戒衣即两块白布,作了他的“卡帆”尸衣。因阿拉伯半岛崇尚白色,穆圣曾对教徒说:“你的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你们宜用白布为亡人入殓。”从此这一习俗就被延续下来。再用“塔布提”(担架)将亡人抬到清真寺内,由阿訇及亡人亲属与前来送葬的教友一道“转经”站“者那则”(即殡礼,代亡人祈祷),后由教友抬到墓地安葬,墓穴一般深约6至7尺,长约6尺,宽约3尺,南北走向,墓内依西穿穴,掏一深约3尺,长6至7尺,高约2尺,上圆如弓背,下方如弓弦的偏堂,置尸于内,头北脚南,面侧朝西,标示死者永远向着伊斯兰教圣地麦地那,随时能起身礼拜。墓内不置任何随葬物品,后用土坯、毛竹等堵严偏堂,再用土填满直坑、冢起。由阿訇在冢前诵经,亡者家属(成年女子不去坟地送葬)送殡人环跪墓前,诵经毕,众做“都哇”为亡人祈祷。下葬时主人要给阿訇及前来送殡的人舍散“海提牙”(随量的钱财)意为给亡者的搭救祈祷。葬后按各教派习俗,要定期请阿訇走坟念《古兰经》,为亡人祈祷。走坟时间要连续四十天,以后每逢主麻日、大小“尔德节”,亲友要上坟诵经祈祷。每逢周年,必须隆重诵经祈祷,或请客施舍以搭救亡人。丧葬期间,亡人家中不动烟火,由亲友邻里提茶送饭,慰问帮忙,协助亡人家属解决困难。亡人家属则要舍散钱财及亡人用过的衣服。在临潭的回族亡者送葬完毕后,每隔七天,请阿訇诵经祈祷,一直延续七次,俗称“七期”,还要念“十天”、“百日”、“周年”等。
(三)回族生活
1、生活习惯
回族喜清净,信教群众平时常洗“大净”(洗涤全身)每天作五时礼拜,做礼拜前须洗“小净”。本民族如见面时互道“色亮目”(问安的意思),并握手致意。宗教人士及年长者礼拜毕、游坟园毕、诵经毕常伸双手作“都瓦”(祈祷)。尊重长辈,让以上座,吃饭先端,走路先行。讲究礼节,热情好客,礼拜多去清真寺,没有清真寺的地方,行人往往在室内或野外洁净之地铺以苫单或自己的上衣就地礼拜。
回族禁忌养猪,禁忌放高利贷、短斤折两,禁忌掠夺孤儿财产,禁忌欺凌弱小,禁忌淫乱嫖娼,禁忌喝酒赌博,禁忌挥霍浪费,禁忌骄傲、嫉妒,禁忌背谈他人,禁忌懒惰不务正业。反对不洗“大净”,反对留长发、长指甲,反对男女混杂场合,反对穿袒胸露乳、显露躯体的衣服,反对女子与外男子说笑打俏,反对抽签算卦,反对捉神弄鬼,反对贪得无厌,反对忤逆父母,反对隔断骨肉之情,反对长久记恨别人。
2、宗教生活:(念、礼、斋、课、朝五功)
念,每一位穆斯林都应该念“作证词”,《古兰经》等经文。
礼,做礼拜,分为晨礼、晌礼、晡礼、昏礼、霄礼。
晨礼,(班达):从黎明至太阳升出前
晌礼,(撇失尼):从日偏至日影至到中午的两倍
晡礼,(吉格尔):从日影两倍至日落前
昏礼,(沙木):从太阳落至红霞变白
霄礼,(伙不旦):从红霞变白至黎明前
每星期五为主麻日,在主麻日穆斯林都去清真寺聚礼。
斋,闭斋,斋戒,伊斯兰历的第几个月称为“莱麦丹”月(中国俗称“斋月”。)每个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在这个月里守斋戒,每天从日出前到黄昏,停止一切饮食。“斋月”每一个月要在同月封三个年头,以后往前个月份类推,一年的每个月份均会轮至。
课,“则卡提”制度是伊斯兰的重要功修(中国传统称为“出天课”),是伊斯兰的五功之一,其理要性仅次于拜功,“则卡提”这个词的含义是“纯净”或“净化”,在产权范畴里,可转化为“穷人的份额”或“慈善施舍”的意思。出纳天课的人应具备的条件:
1、是穆斯林;
2、个人拥有的资产达到教法规定的基数;
3、财产的占有期满一年;
4、除日常消费处有剩余;
5、无债务;
6、神智正常;
7、已过成年的年龄。这样的人,不论男女,必须遵从安拉的命令,以钱折算将他资产的百分之二点五(则四十分之一)用于缴纳“则卡提”。在穆斯林执权的国家,“则卡提”由政府征收,然后分配给贫困户。在非穆斯林国家,应把“则卡提”交给穆斯林组织,如清真寺阿訇掌管,统一向贫困人发放。
朝,朝觐,是伊斯兰的五大基本功修之一,这个活动每年在伊斯兰历(祖勒·希哲月)“古尔帮”前上旬举行。每个成年的穆斯林男女,身体健康,神志健全,具备旅行条件的,一生中至少应履行一次朝觐功课。朝觐者被称为“哈吉”,功修仪式开始之前须受戒,洗漱沐浴,更换白色素质的戒服,穿拖鞋,表示敬畏真主,虔诚拜主。
三、婚嫁
回族婚姻主要由当婚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尽量负挑选之责。经男女双方同意央媒说定,男方向女方依次提打门礼、落话礼、大礼、订婚礼、聘金、娶亲礼等。打门礼:男方进女方家门,首先要拿的见面礼,为四色大礼及全羊或半羊。落话礼:经过男方第一次上门之后,男方的第二次上门,主要去向女方父母亲询问是否同意将其女儿聘给男方家的礼。大礼:在落话礼提过后,若女方同意后,男方所提的礼,在过去,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多为半只羊。现在,生活好了,就成了整羊或活羊。羊头上拴红绸牡丹以示吉庆。订婚礼:也很隆重。聘金:回族叫“卡比尼”,在结婚时,男方娶新人,在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念“卡比尼”时双方家长各争数目,但最后由阿訇主持议定聘金“卡比尼”数目,此时在一旁的孩童齐声叫喊“卡比尼”争得死不哈,一晚曦让过没一大”,意思是你争来争去,人家新人经过一晚曦的接触后,新娘给新郎全部让掉了,有什么可争呢?关于“卡比尼”的免让全在于新娘的掌控之中,要是让了也无需什么证人,他们俩人即可,要是不让,新郎必须在她的有生之年付清,付给的方法是:给新娘所购置的金银玉器首饰或衣服等,所支的钱都可以顶数,但要明示出来。女方也积极为女儿筹备嫁妆。嫁妆一般有金银、玉器首饰,衣服、被褥、家具、布置洞房的刺绣品等。结婚须由两位穆斯林证婚。婚期多选在星期四、五、六3天中的任何一天。结婚时男方派男女娶亲人若干名,与新郎陪客前往女方迎娶新人,女方家作盛情招待后由阿訇主持当面议定聘金(卡必尼)数目,然后念“尼卡哈”(“证婚词”)。在念“尼卡哈”前阿訇得考问新郎念“克里默团一白”(清真言)“克里默舍哈德”(作证词)否则当时阿訇句句教会并讲解有关婚姻方面的“卧尔孜”(教法教规)。阿訇念毕,“尼卡哈”后,就像大家抛撒核桃、红枣,别人抢拾,以讨吉利。获得“喜果”者,送给自己的夫人食后,预示会喜得贵子之说。自新中国《婚姻法》颁布以来,男女得先领结婚证,后由阿訇念“尼卡哈”,举行婚礼。阿訇念证婚词前,向男女双方再次询问是否愿意,得到双方肯定回答方可有效。嫁娶日亲友邻里都携财物前来贺喜,主人答谢。男方由一个陪客(伴郎)陪同,在女方家接受女方盛情招待时,新郎不能和平常人一样又吃又喝,以示风度,应该坐一会儿就走,顺便将女方家准备好的碗、筷或杯子悄悄拿走,俗称“偷碗”,表示得到新人的同时,得到了“富贵吉祥”,从此成家立业,有了饭碗。而后,新郎首先要去厨房给新娘的母亲及各亲戚阿娘长辈妇女们道“色兰”问安,感谢母亲对新娘的养育之恩。然后,娘家派若干名男女送亲人与娶亲人一起将新娘连同嫁妆送往婆家,全部嫁妆将由娘家人安装完毕,新人的舅舅要提“缘分”馍馍,不得中途落入他人手中,否则须得自己赎回,闹出笑话。婆家招待后,来客戏耍公婆及哥嫂。这时候一场闹公公婆婆的喜剧开始了,人们把公公婆婆及婆家新郎的长辈拉在院中,涂黑抹彩,浑身缀上各种材料的“道具”,翻穿皮卦,倒骑驴,净脚两片跑雪地,年轻人们喊“三天干事没大小……”不管权贵高官,都得以风俗接受大家的喜耍。
回族人晚上闹洞房,年轻人和孩子们首先闹两个“镇炕娘娘”。孩子们齐声喊:“堂客娘娘给个枣儿,不给枣儿明年养个尕狗娃儿”,“新媳娃儿给个枣儿,养个儿子养个女儿”等童谣,以示顺安吉祥。这时候闹洞房的人们也会得到相当的“喜果”或“金钱”。同时,还有经常口头传唱的闹洞房儿歌:
孩子们聚集在堂屋炕上,拍手说唱儿歌:
阿姨娘,炸油香,炸下油香盖楼房;
楼房底下一碗水,大姐二姐洗手来;
洗下手,白墩墩,擀下面,滑溜溜。
下直锅里木螺儿转,捞直碗里一根线。
公公喝了八碗,打破了个花碗;
婆婆喝了九碗,打破了个油碗;
新媳妇喝了一灯盏,屙了一木锨,叫狼狼不来,叫狗狗不来。
泼直阎家瓦房上,来了一帮老和尚,老和尚念经,念了一个先生,先生舀水
念了一个尕日鬼;
尕日鬼抬窗子,哎呦我的干腔子;
尕日鬼抬后门,哎呦我的脚后根;
尕日鬼抬石板,哎呦我的脚趾头;
送亲众人离后,只留两位娘家的女人陪新娘“镇炕”(称其为“镇炕娘娘”),并完成晚上铺炕、次日晨为新娘梳头的任务。婚后第二天,娘家及婆家亲友前往婆家去恭喜,婆家盛情招待,并将新娘着艳丽长礼服,头戴花冠,胸佩银制嵌有龙凤、鸳鸯、仙鹤、莲理等图案,坠许多银铃铛的“胸护”(洮州特有,“花冠”、“ 胸护”据说是明代皇室专赐给洮州回族人娶亲婚宴饰品,因临潭人来自江南,回族与皇室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显赫其地位和荣耀,专赐了银制嵌有皇室专用图案纹饰制品的。)由陪客引领与人见面,然后婆家由一陪客娘娘掌盘向客人一一讨要“拜钱”。“拜钱”数量不定,多则成百上千,少则三十五十,或赠之以物亦可,这就形成了女人的所谓私房钱一说,父母多数送掷地有声的礼物——金质或玉质首饰,以示对女儿的疼爱,更显示自己的大气。之后也有与汉俗相似的喝“试刀面”。“试刀面”也叫“嫂子面”,因此,市面上所谓的“臊子面”本应该是新嫂子切出的“试刀面”叫“嫂子面”才对。还有新娘“回门”、“座对月”等习俗。
四、服饰
回族服饰特征比较明显,在洮州地区民族服饰可分为两大流派,西道堂为一流派,其它服饰与北庄、华寺、伊亥瓦尼等相同,西道堂唯男子头戴黑色六角帽象征六大诚信,现在无几人所带。妇女头带白毛巾或纱巾。其余各寺为相同流派,男子平时着装与汉族无异,唯礼拜或有重大宗教活动时都穿传统的长衣(称“准拜”,视以呢子大衣或其他料子的长衣为多),头戴平顶白号帽。成年妇女外衣长多膝下,头戴黑盖头,年老妇女戴白盖头。成年少女与新婚妇女戴绿盖头。近年来,新婚女子流行头带丝巾,穿艳丽宽松长袍。现在多数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职工衣着与社会流行款式趋于一致,已婚妇女已改戴护士帽或纱巾,成年男子喜留须。前面提到回族反对袒胸露乳,所以说回族服饰必须要将身体全部遮住。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服饰在同步的发展着,现在大多数回族衣着西装革履,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回族大众心中的精神支柱——伊斯兰。
五、饮食
回族在饮食方面严格遵守《古兰经》的规定:饮料绝对禁酒。回族不喝酒也来源于《古兰经》,公元六二二年,穆圣和多数穆斯林从麦加搬到麦地那后,有的教徒参与当地的饮酒、赌博,有人问穆圣许不许可,穆圣以安拉的口气说:“他们对于饮酒和赌博上问你,你说,其中都含有大罪,对人都有益处,而其害处比益处更大。”他只说害多于益,但没禁止饮酒,后来,有的教徒喝醉酒后,作礼拜念错了《古兰经》,穆圣知道后说:“众归信的人哪!你们醉酒的时候不要做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意思是说清醒了之后再作。此次,也没有禁止饮酒。后来还有教徒饮酒,而且饮醉后彼此斗殴,打破了头,结下了仇,此事告到穆圣处,穆圣才采取了严厉的态度,因为当时伊斯兰教处于发展初期,人少势弱,内部团结很重要,于是穆圣下令禁酒,以安拉的名义说:“众归信的人们哪!饮酒、赌博、拜象、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魔鬼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唯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纪念安拉和谨守拜功。”自后,就形成了回族人不饮酒,设宴不摆酒的风俗习惯。所食肉类,以牛羊肉为主,鸡鸭兔次之。禁食猪肉及骡、驴、狗、黄鼠、猛禽、面目丑陋的冷血爬行动物。除此而外,还忌食血液、自死的、及圆蹄倒嚼畜类的肉等等。回民为什么忌食猪肉呢?伊斯兰教认为:猪是畜类中最丑笨的牲畜,性贪图,好淫乱,最懒惰,最昏迷,喜吃脏东西,喜居污秽坑,到处便溺,不辨香臭,实属不洁之物,因而不能食用。有即猪头味寒,且藏有寄生虫,食后闭血脉,生赤痢,弱筋骨,易暴肥,虚人肌肉,损人健康。猪肉给人传染疾病的媒介,不论接触和肉,都会染来多种疾病……
公元七世纪,穆圣创立伊斯兰教时,沿袭阿拉伯人的习俗,大约在伊斯兰教产生前一千二百多年,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犹太闪米特人,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编写他们的圣书《旧约》。书中规定:“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以吃的,乃是这些:凡蹄分两半,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猪因为蹄分两半,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穆圣创立伊斯兰教时沿袭了阿拉伯人的习俗,适应阿拉伯半岛的客观经济条件,把猪肉作为禁食物列入《古兰经》中,以安拉降示的名义禁止食用。从此,不食猪肉就成为伊斯兰教的戒律。
不食血液是一种古老的禁忌,不始于伊斯兰教,也不始于或先于伊斯兰教产生的犹太教。不食血液的原因远古有许多说法,但最直接的解释,现代医学证明,从血液中可以查出人祸动物的疾病,因此动物的血液里潜藏着许多病因,所以不能食用。又一说法是原始人见到动物或人流完血液时生命就会结束,因而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生命即所谓灵魂全身在血液中,血液外流时生命随着血液离开了人或动物的肌体,导致了生命的结束。而灵魂被认为是神圣的,吃血是一种渎神的行为,因此,禁食血液这在《旧约》中也有记载。后来,伊斯兰教也禁止吃血,并定为教律。
不吃自死动物的肉,伊斯兰教认为,万物皆属安拉,生死者由安拉执掌,宰牲前要念颂“太斯米”即“奉安拉之命,安拉至大。”以表示该物归真主,未念“太斯米”而宰的动物不合乎教法,视其肉为污秽,故不可食。此外,自死的动物血液没有流出,也应理解为其肉不可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食用的牛羊等动物,一定要诵念安拉赞词回族有经训的男子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在洮州地区,回族相比别的民族在饮食方面非常丰富,食品多以面类为主,有蒸模多以花卷为主,锅巴、擀面条、锅盔、机器长面、醪糟、水晶包子、甜醅、酿皮,在节庆的日子里还会做油炸类食品,如撒子、油香、秋叶、蜜撒;另外还有糕点类,如糖饺子、奶糕,哈里哇;最香的要属麦子饭(将大米、小麦、果谷类、粉碎脱皮后混入各种调料,肉类等煮成粥共食)。
拌汤:将面粉撤入水中和洋芋等煮成糊糊状的汤饭。
焪锅:于圆形铜铁容器中放入发面,埋进炕洞或烤箱中烤成的厚馍。
贴锅钯:在平敞尖底铁锅里底部放上适量的水将酵面制成的面团贴至水位线以上,半蒸半烙而成的青稞面烙饼。
麦索:青棵籽粒饱满后未黄时蒸熟脱壳在推磨研制而成强索状食物。
股儿:把面拧成2股以上条状扁平的油炸食品。
酸菜:把各种蔬菜发酵制成的酸味清火菜。
旗花汤:手擀切成菱形的碎面叶。
撒子:将酵面条搓撵拉长细,盘续成的油炸食品。
油香:将酵面作成直经约为20cm左右中间有孔芳香可口的油炸食品。
秋叶儿:将酵面的二分之一里放上红糖清油,另二分之一里不放其他原料,两样卷和切成片状,制成枫叶型有图案的油炸点心。
油棋子:将酵面切制成杨桃形状的甜面点。
糖饺子:酵面皮、羊脂、白砂糖、核桃仁、葡萄、芝麻等做馅抱制成三角菱状的小蒸包子。
哈里哇:面、清油、香料等在模具里压制而成蒸熟的甜点。
奶糕:牛奶、鸡蛋、白砂糖、香料盛在碗里蒸熟的奶酪。
六、经贸
临潭,古称洮州,自古以来是通往川、青、藏地区的交通咽喉之地,既是历史上汉藏贸易的主要商埠和集散地,素有“茶马互市”之称,更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边睡重镇。
自唐时期,临潭县处于“唐蕃古道”要充,是四大茶马司之一。尤其是“洮阳古道”开通后,带动商业贸易、物资交流和市场的形成,使临潭逐步发展成为陇右商品集散地和汉、回、藏贸易的枢纽。至宋、元、明、清后,在“茶马互市”的影响下,临潭回族对本地方的私营商业起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善商贾”的回族人在临潭县聚居,市场更趋繁荣。
自明朝中叶以来,洮州回族就自发地组织盐帮到青海省的茶卡盐湖驮盐,到1953年为止持续了四百多年,现在,临潭回族主要做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全国各大城市。青藏高原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还有国外如美国、沙特、巴基斯坦、卡塔尔、尼泊尔等国。
七、工艺美术
临潭的民间刺绣称为洮绣,洮绣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各民族的文化基因,临潭的回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俗称扎花儿)技艺。回族洮绣多为植物花纹,几何图形为主,主要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翻针、长短针、空实针等;绣法有:错针绣、网底绣、镇针绣等,样式有:剁花、盘花、贴花、拼花等;不同对象不同针法,不同纹样有不同绣法,不同材实施以不同的样式,还要学会色彩搭配,要对比强烈、鲜艳绚丽。刺绣的部位除多在幼童帽子、围裙、肚兜、鞋面等处及枕头、针插、荷包等除外,还有各自地需求,多在坎肩、鞋面、耳套、门帘、坑围、被罩子、信插、围腰、拉锦、被面、头巾、窗帘、沙发套,壁挂等处刺以花朵、鸟雀,还另有“经文都哇”“克拜”等。
八、语言文化
穆斯林按理来说,都应该学习并且要会说阿拉伯语,但是在中国会阿语的人并不多,这一点非常令人可悲。
在临潭,穆斯林有60%的懂阿语,可以说是有一点成就感了,但是,临潭的穆斯林不仅会说阿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懂藏语,这是因为临潭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汉回藏混住的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回藏之间通过贸易等方式,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促成了临潭的穆斯林大多数会运用藏语。
除了阿语、藏语就要属大家熟知的汉语,临潭汉语方言由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熏陶影响,其与通话的语法有些不同,还有对事物的称谓也有不同,如称太阳(阳婆、日头),云:(云彩),彩虹(虹gang),下(ha)雨,闪电(火闪子),地垄(垄杆),燃料(架火的),去年(年时),昨天(夜来个)天空(阿斯麻年)等等。在句法方面,大多将“把”字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如“我把书看完了”“他把饭吃了”,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如“我哥哥婚结了”,“他钱花了,人得罪了,真是吃了亏不讨好!”还有将“很”程度副词,中间加结构助词“得”变成补语,如“工作很认真”说成“工作认真得很”等。还有,很多谚语反映了很多临潭各民族的生活现象,如:“云跑东、日头红、云跑南、水翻船。云跑西,泡死鸡,云跑北、晒成灰”。“头九硬、二九软、三九四九冻破脸,瞎五
九、冻死狗、六九出门要袖手,七九、八九走路各个撒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
评论:
临潭县回族的生活习惯与中国穆斯林乃至世界穆斯林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临潭回族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这个民族在这一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修养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穆斯林,使其显现出一种另类的美,但是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含蓄、庄重的风格,源自于他们自始至终的信仰——伊斯兰。伊斯兰是每一个穆斯林的标尺,回族在发展中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而选择了汉语作为民族的共同语言,没有界限清晰的共同地域,也没有同一的共同经济生活,只有在伊斯兰文化制约下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才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回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况且心理素质较之民族形成的其他要素而言,他是最难把握和“量化”的心灵深处的精神状态,它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微妙变化。然而,临潭是历史上汉藏“茶马互市”的重镇,全具,14.85万人,回族有2.3万人,占总人口的16%。在这个藏回汉杂居,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回族这个在人口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在本地区经济相对处于强势,在文化上尤其是在县城地区占据着前卫。
通过这次“习俗文化”的调查,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是不可忽略的一种精神,如象立足于我,兼容并蓄,灵活多样的文化适应和从不主动功击其他优秀文化的心理;回族群体意识中以“抱团”心理为基础的高度民族凝聚力;推动回族社会发展的“千里不持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认同意识;愿意与其他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依存心理;伊斯兰教是回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回族社会从多方面起着控制作用,使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从国是天命”的国家意识和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适应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意识;仁爱孝悌,从善弃恶的伦理道行心理;传统而又革新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的民族素质中优秀的一面。
然而,在调查过程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回族,尤其是临潭地区的回族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劣根性,这种不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方面,使得别民族畏而远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如,屡见不鲜的“窝里斗”,教派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因之而引起族内矛盾迭起,冲突不断,则是不正常的。在教派门宦相对集中的临潭,人们习惯用“派”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人和事,不问族不族,只问派不派,极端情况有时也时有发生,因为教派门宦的不同,出现较为激烈的矛盾,以致于两坊之间宣布断坊、断婚,弟兄相驳,亲戚疏远,甚至酿成惨烈的流血冲突。
小商贩式的经济观念。小商贩式的经济观念,不仅对回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回族的深层文化产生着更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影响的表现是很明显的。在各地可以看到,许多的回族穆斯林在做生意时非常精明,但是往往失之于个人的或局部的小算盘,或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在待人接物方面锱珠计较,缺乏大的胸怀与气量。这种重功利、顾眼前,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小贩意识,使回回缺少应有的气度和魄力,缺乏高瞻远瞩,从长计议的胆略;有时只会损坏民族形象,让人痛心。小商意识,教派之见已成为影响和困扰回族社会向前发展的两个最大的心理障碍。它使回族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削弱,乃于积贫积弱。
狭隘的教育心理。首先,我们先听一段普通农民有关教育的意识深长的心理独白:“书吗念上些是好哩,怕的是念得不认主哩。念书走给的不是没有见过哩;念得狠坐了个帆布棚棚(吉普车),念得囔大骑着个叮铃铃,可有那一个里里外外是个穆民呢?哪一位你敢指望他维护祖祖辈辈的教门哩;咱家没下场,不求哪些个虚充的事情,咱家养的娃,哪怕他大字不识一个,但若他守住了念想,不坏了伊玛尼(准则),到了末日,拉上那些帆布棚坐下的,叮铃铃骑下的给一比……准在那个时辰是个凄惶呢。”这就是回族穆斯林对待接受传统教育的态度,它在临潭回族农村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宁愿落伍也不愿意唯恐失去信仰。这种狭隘的心里认识,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其实念了书的人,也没有个别人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也没有失去穆斯林的根本,相反他们由于知识的增进,越发地对优秀的理论认识的更清楚,更完善了。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个人人品素质,使得他们的后代在接受教育、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更自觉地提升了对伊斯兰精神的深刻认识。崇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氛围已经形成。近年来考取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的学子络绎不绝,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象征。
面对二十世纪新纪元,对于回族在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面前,调整心理,规范行为,场长避短,知难而进,与伟大时代同时阔步前进,无疑具有警示和动员作用。
参考文献:
1、临潭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潭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
2、叶海亚·艾麦利克,《伊斯兰学》
3、马广德,进进回回心灵世界,《探索》,临潭县穆斯林教育基金会,2002年
4、敏生华,古洮州的回族盐帮,《探索》,临潭县穆斯林教育基金会,2001年
5、《礼拜必读》
6、丁俊,《伊斯兰文化巡礼》,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
7、王锡龄,《中华风情大观》
作者:松迪凯 敏雪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