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运作
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运作
王宇澄
(填学校班级信息)
摘要:商业模式被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个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打城持续盈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里,始终都会存在着两家实力相当、数一数二的巨头企业,它们在公司规模、销售总额上不相上下,在小到区域市场大到世界各地为争夺更多“领地”而互不相让,“杀机”无限。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无论这种“对弈”是偶然还是必然,都已经悄悄地打开了某种经济运营规律的大门:正是这种刀光剑影的比试,促使对峙双方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体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因此将其他竞争者远远地隔离在主要利润区之外,使强者共享双赢。
关键词:经营模式、垄断、创造价值
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全球连锁运营
麦当劳曾以它的餐饮变革,不仅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饮食习惯,而且使全世界的食品行业发生了变革。而肯德基则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其标记 “KFC”和一身西装、满头白发及山羊胡子的山德士上校形象,已成为肯德基国际品牌的最佳象征。
在运作理念上,麦当劳总结出的“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理念,是对自身经营方针、管理观念、运作要求、企业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艺术浓缩;肯德基也拥有一个完美的“CHAMPS”冠军计划,即追求环境整洁、真诚接待、准确供应、设备优良、产品优质以及服务快捷,它是肯德基获得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企业精髓之一。
2003年之前,麦当劳在中国市场采取保守的营销模式推进策略,采取单一的直营连锁店的模式。根据自身对中国市场的评估,从人口环境、消费水平、商圈成熟度、消费者消费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开设直营店的条件和因素,采取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麦当劳品牌和服务的一致性传递,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麦当劳品牌的延续性,但由此带来的弊端是,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快餐市场,麦当劳的扩展速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直营店模式也成为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羁绊,直营店的开店数量一直跟不上快速的快餐市场发展节奏。而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肯德基,自1996年开始,凭借先发优势,建立了快速的决策反应组织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开始了稳健的“加速扩张”战略,实施“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两
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在供给、营销、财务、人才等要素上实施战略协同,通过多品牌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肯德基的竞争优势,打造供给链整合的合力。
常光临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人都有体会,在服务标准上,麦当劳奇迹的魅力并不是来自食物,而是来自服务。无论是“59秒的快速服务”还是“微笑:免费”,都被引为服务业的经典;而肯德基则以服务周到细致著称,除了“七步曲”和“神秘顾客”制度外,它还应用了高科技手段也使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在产品制作上,麦当劳,菜单设计简单,品种单一,供应也相对稳定;而肯德基却经常在食谱上做文章,依靠不时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品来吸引顾客。大家现在看到的肯德基的食谱跟最初的食谱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广告创意上,麦当劳一直都十分善于运用广告、公关等多种传播手段来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并且热衷于进行轮番广告轰炸;而肯德基在做广告时,更侧重于创意,而不是频繁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特许经营上,麦当劳是特许经营的成功范例,其国际化经营业绩主要归功于特许经营的成功运用;而肯德基的特许加盟号称“不从零开始经营”,它将成熟的、正在盈利的餐厅转售给加盟者,使其可以从中直接获益,而自身也实现了无风险高速扩张。
除了以上这些关键原因,在选址、形象代言、品牌运作、供应商管理、物流配送、员工管理、危机公关、全球发展等方面两家巨头企业无不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二、美国孟山都公司模式
(一)经营战略
孟山都公司创始于1901年,早年以从非洲向北美贩卖奴隶,和对中国走私鸦片,积累的巨大的财富。1928年扩展了公司的业务,除了制造化肥,还为美国的核武器.提炼钚元素。也曾制造过发光二极管。在越战时,也是“落叶橘”的主要产家。用于破坏越军的游击战,结果导致当地人和动植物蒙受了巨大的生态浩劫。
多氯化联苯(PCB)是孟山都公司的另一大创举,几十年来都是生产润滑材料、增塑剂、杀菌剂、热载体及变压器油等的理想原料。美国的多个地方都有孟山都的工厂,生产这种化学产品。谁能想到,在这些工厂周围的居民,癌症、糖尿病等患病率却也几十年来出奇地高。很多当地人体内部PCB含量以超过一般人的200-500倍,但最可悲的是,公司的高层人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孟山都工厂旁的一条渠中正向外部排放着含有PCB的污水,但却没有一个警示牌说“此水有毒”。后来,根据孟山都公司内部绝密资料显示,孟山都内部的科学家做过许多与PCB有关的致病实验。例如,他们曾把一些鱼投入那条排放工厂污水的渠中,结果这些鱼在三分半内全部死亡。还有资料说明孟山都十分清楚PCB的巨大毒性,比如它作为现存的最有危害的的致癌因子之一,已经从那几个美国工厂,扩散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动物和植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了PCB的残留。他们之所以不愿公之于众的原因,就是因为避免生意上受到损失——只要多卖出一天PCB,孟山都就会有一天巨额收入。
1996年底,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分离化学业务的计划,孟山都公司从此一分为二,不久,孟山都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并推出主打产品——“农达”,并最终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农达”除药效明显,可以高效去杂草,使得农民更专注于提高作物产量之外,还有另外重要的一点——以前的“农达”包装上,底部有一个大字“biodegradable”,意为“生物可降解的”,换句话说,“农达”就应该是环境友好的,对生物几乎没有侵害和毒性的。但实际上呢?,“农达”在28天里,只有2%的成分能够分解。最要命的是,“农达”本身具有高毒性,甚至已经确证了这种除草剂的成分,干扰了动物受精卵的正常分裂。新成立的公司致力于实行从传统的化学工业公司至一个面向未来高科技农业、食品以及保健工业公司的转变,在这些行业有着非常诱人的利润增长机会。孟山都公司将农用产品、医药制品和食品开发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垄断地位
有资料指出孟山都在经营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同时,早已对稻米的基因专利虎视眈眈。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基因改造作物研发技术,都已经被孟山都等少数公司所控制。有调查屡次发现孟山都等公司借与中国科研机构、科学家和种子公司之间签订的协议,以使他们在科研过程中使用国外专利技术,以染指甚至垄断中国的种子基因专利。
孟山都的转基因技术,可以让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如果你留下种子,准备来年再种,就将一代不如一代。孟山都甚至可以让作物不结籽,或自己杀死胚芽。这样,农民们每年都得掏钱买种子。而且通过“捆绑销售”,要想买它的种子,就必须买它的除草剂,以巩固垄断地位。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至100%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
应对杂草,全球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喷洒“草甘膦除草剂”,该专利原由孟山都拥有,但这种除草剂几乎能杀死一切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
孟山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转基因种子,就是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它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生物体,而有抗虫或抗药的特性。“抗药”种子的研发,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如果用了孟山都种子,不仅省去很多麻烦,作物的产量也会大大提高。但价格昂贵,是普通种子的五倍!公司2009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1亿美元。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获得如此亮丽业绩,靠的不仅是其转基因技术,还有其刻意构造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
孟山都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专利,其每天的研发开支达300万美元。它拥有600多项生物技术专利,超过全球任何生物技术公司。
如果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每年都要向它购买。如果你自己留存种子,三代之后,产
量就会下降,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不如原来的普通种子。孟山都称之为“技术保护系统”。
它在卖种子的同时,还以“技术费用”的形式另外收取20%—30%的专利费。同时,购买种子的农户还要书面承诺每年收获后,不私自留存种子用于来年播种。
孟山都不断完善其“技术保护系统”。1998年在印度试验一种“终结基因”,具有防止烟草、棉花等作物结籽的能力。而对于玉米等必须结种子的作物,则通过基因技术,使其种子在收获后就自动杀掉胚芽。
因此,当孟山都的种子被走私进一些国家时,它不闻不问,在作物得到推广后,才起诉违法使用者,获得收益及当地粮食权的掌控。通过这种方式,孟山都已成功攻陷了阿根廷、巴西等国市场。
孟山都转基因种子产量高,农户对它有强烈的依赖性。当一个地区被它占领后,普通种子已无立足之地。
三、国美和苏宁两大家电零售商商业模式的比较
四、ITAT商业模式的失败
2007年以来,ITAT及其近似“完美”的商业模式设计,受到企业界、学术界、投资商的追捧,让很多服装经营企业羡慕不已。在资本助力下,短短四年时间,ITAT的成长速度让业界咋舌,创造了服装零售业的一个奇迹。ITAT“有效地利用中国服装生产加工中的过剩产能和商业地产投资热中带来的廉价场地资源进行‘零风险’扩张”的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操作方式是,由地产商提供店铺、服装企业供应服装商品、ITAT负责管理,服装销售收入以分成的方式作为各方的收益.这种模式下,ITAT无需支付店铺租金、无需承担商品库存风险,赚取资源整合的收益,而库存、租金是服装经营企业两大最主要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ITAT利用此模式可以全部规避。一经宣传,着实很是风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ITAT在“有效地利用中国服装生产加工中的过剩产能和商业地产投资热中带来的廉价场地资源”的同时,忘记了商业模式要取得成功必须回答的基本命题: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保护价值。
(一)ITAT忘记了要为谁创造价值
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顾客定位清晰的商业模式,但是ITAT前期没有明确的顾客
定位,后期虽然有了定位上的差别,但也是名不副实。
在以会员店打响ITAT的渠道品牌之后,ITAT似乎意识到了顾客定位的尴尬,逐步明确了服装卖场的定位,试图以不同的定位吸引不同的消费者。但从所出售的商品来看,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商品混杂且定位不明,无法形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二)ITAT也不知道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
服装为顾客创造的无非是身份、时尚、实惠、便利这四大价值。身份的价值需要品牌来支撑,时尚的价值需要新颖的设计来支撑,实惠需要低成本运作和渠道压缩来支撑,便利需要商场的位置来支撑。
2006年消费升级趋势比较明显,品牌服装增长快速。ITAT的初衷自然是顺应这一潮流,做品牌服装的代理商。但ITAT销售的服装品牌认知度较低,百余个收购而来的国际商标集团的品牌在国内缺乏知名度,难以满足顾客的对身份的价值需求。
ITAT由于其定位更大程度上是解决生产商的库存问题,因此产品时尚性就大打折扣,无法针对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及时调整商品的款式。
ITAT的渠道设计和选址根本不是从目标顾客的便利性出发,ITAT为了在与商场业主的分成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在选址上迫不得已只能选择那些招商困难的商铺,这些场址大多是交通不便,人流不大,市场不甚繁荣的几角旮旯,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支出,但这显然严重影响了其店面的统一定位和形象,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也无从谈起。
(四)在 “如何创造价值”方面,ITAT为顾客创造价值了吗
资源运作是ITAT的最大看点,也是ITAT的“迷人”之处。ITAT瞄准和整合两种闲置资源——过剩的服装制造企业以及过剩的次商圈闲置物业,这是ITAT得以实现“零货款、零场租”的关键。前者是向上游供应商实行先铺货再结账,后者是ITAT先进驻商场再和地产物业商结账,这两手帮助ITAT实现了轻资产的规模性增长;为了获取合作伙伴的信任,ITAT向供应商和地产物业商都开放了IT系统,使它们能随时查看销售额。
然而,ITAT的资源整合能力却没有为顾客创造出预期的价值,成为ITAT致命的“短板”。
ITAT采取先代理后收购的形式,再将产品外包出去,让生产商进行贴牌生产,既提高了控制力,也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通过品牌和庞大的通路,的确吸引了供应商。然而,这种所谓的“国际品牌”并非消费者熟知的国际品牌,除了对服装品牌一无所知的“老帽”会产生一定影响外,对成熟的消费者不会产生任何吸引力,也毫无价值可言!
资金运作上,ITAT采用了先拿货后付款的“零货款”方式,在风险投资于2006年底首次注入ITAT之前,生产商的货款成为其渠道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资金运作的价值只能体
现在快速扩张上,同样对顾客毫无价值!
ITAT这种资本运作能力不是为顾客,也不是为投资者,而是为创业者自己金蝉脱壳创造了价值,这恐怕跟某些路边坑蒙拐骗的小贩和巧取豪夺的麦道夫之流没什么两样。这再一次提醒投资者,对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最后,从商业模式的另外两个关键要素“如何传递价值”和“如何保护价值”来看,由于ITAT没有创造出顾客所需的价值,既使“价值传递”——分销渠道与广告宣传做的再好,也传递的是“虚假的”价值,这样的商业模式即使没有竞争壁垒,竞争者也不会轻易涉足,因为人们知道,没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根本不值得效仿。
可见,一个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无论如何风光,如何受投资者追捧,终究还是会昙花一现,因为他们忘记了,是谁为商业模式买单!
总结: 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的研究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了解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资本市场的分析家们更好地选择和驾驭商业模式,可以使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观点,有助于企业思考和分析其运营过程,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新的市场条件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有关商业模式的理论正处在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相关的许多基本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广大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自己看着写哦„
第二篇:万达高速运作背后的商业模式
万达高速运作背后的商业模式
2014-04-18 浓缩观点
每年有接近20座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工、开业,开一座火一座。2013年,万达集团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管理学博士邱昭良,以曾经在万达工作的经历,介绍万达成功运作的背后逻辑。
王健林非常善于观察和反思。在沈阳项目失败之后,他主动承担责任,不仅给商铺客户退了款,而且因旧的购物中心难以改造而毅然拆掉、重新规划开发建设,摸索出下一代购物中心的基本模型,为万达赢得了口碑和商誉。
万达管理的秘诀是其发明的“模块化管理”,在模块化管理体系的支撑下,万达就像一台设计精良的机器一样,虽然公司离职率很高,一些项目上的高管如走马灯似地更换,但整个公司仍能保持有序、高效地运作。
在万达的商业模式中,关键成功要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与政府等公共关系的经营与维护;2.井井有条、环环相扣的资金运作方式;3.庞大而和谐的商业生态系统。
2013年,万达集团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元,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也成为中国首富。
很多人对万达有不同的看法,如有人怒斥其为“土豪”——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院线、以1.72亿元从海外买下据说是毕加索的一幅不知名的作品;有人对其百货业务不屑一顾,戏称其为“中老年百货”;有人对其大手笔进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长白山、武汉汉街、青岛影视城等褒贬不一;有人对其以“大数据”为噱头的电商业务充满疑虑;街头巷尾的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着王健林与马云的1亿元赌注(已经以王健林“毁约”而终结)……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每年接近20座万达广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工、开业,而且“开一座火一座”,正如万达广告所说“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很多供应商,包括一些国际一线品牌,都长期跟着万达走。万达已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第一品牌、亚洲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亚洲最大的滑雪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亚洲最大的商业管理企业、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中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品牌管理运营公司、中国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之一……
万达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以我长期从事管理研究工作以及曾经在万达工作的经历来看,万达取得这些成绩并非偶然。
一、王健林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创始人):联想有柳传志、海尔有张瑞敏、华为有任正非、苹果有乔布斯……是的,万达有王健林。
事实上,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总结了一些长期卓越企业的成功经验,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伟大的领导者(柯林斯称之为“第五级领导人”)。换言之,先有成功的企业家,才会有成功的企业。企业家的高度、格局决定了企业能取得多高的成功、多大的格局,企业家的瓶颈就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业界和万达内部曾流传着一句话:“在万达,只有一个大脑,那就是王健林。”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谁也无法否认王健林对万达的影响。
尽管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多面性,且人无完人,但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认为,王健林的确堪称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具有下列四个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万达今天的成绩。
第一,王健林出身军旅,具有旺盛的精力、规律的生活,并且一心扑在工作上。据报道,王健林的私生活不像一些地产大亨那样充斥着各种花边。他每天7点上班,5点下班,除了喜欢唱歌,没有更多爱好,他甚至很少上网,连一个不加V的微博都没注册过。据万达内部人员透露,王健林周末也常常在公司加班、开会、审图,甚至堪称“工作狂”。
第二,也许是因为出身军旅,王健林具有并要求各级下属具有超强的执行力和速度。在万达,执行力强是其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包括“说到做到、算到拿到、奖罚分明”。无论是日常工作沟通还是每月一次的例会,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管理中浓重的“军事化”色彩。按照万达的“模块化管理”,每一个万达广场建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目标、质量要求和责任岗位、责任人,而且由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一有延误迹象,就会亮起“黄灯”,而如果业绩未达标,上级几乎马上就会问:你行不行?不行,让别人来干!
第三,王健林具有清晰的头脑,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在2013年一篇讲话中,王健林回顾了万达的四次转型,其实在每一次转型背后都隐藏着王健林对未来的洞察力和市场机会的把握。例如,王健林下海时,抓住了旧城改造的机会,进入尚未红火起来的房地产行业。之后,又较早转型进入商业地产、商业、酒店及旅游、文化产业。这都体现了王健林敏锐的商业头脑。
第四,王健林具有超强的学习力和创新思维。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王健林曾提及,自己在当兵时,为了吃饱饭,他不像其他人一样,一开始把饭碗盛满,而是先盛半满,很快吃完之后再去盛一满碗。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能反映出王健林具有创新思维、敏锐的观察和行动力。同样,在承接旧城改造时,他率先推出了谁先搬迁、谁有更大回报的机制,很快就完成了拆迁,并采取差别化定位策略、在设计、施工和营销等方面勇于创新(如率先采用当时东北很少使用的铝合金窗、每户安装防盗门、设计了明厅、配备洗手间等),获得极大收益,北京街小区1000多套房子两个月全部卖完,而且均价达到1600元,创造了当时的记录。企业获得近1000万元利润,赚到了第一桶金。
王健林善于学习,还体现为他非常善于观察和反思,例如他从购物中心的人流动线中悟出了“中国人喜欢吃”这一朴素的道理,并把餐馆放到万达广场的顶层,从而形成“瀑布式人流”的动线设计原则;在沈阳项目失败之后,他主动反思并承担责任,不仅给商铺客户退了款,而且因旧的购物中心难以改造而毅然拆掉、重新规划开发建设——虽然当时亏损了15个亿,但太原街万达广场2009年重新开业后生意兴旺,不仅实现了长期的盈利、摸索出了下一代购物中心的基本模型,更为万达赢得了口碑和商誉。
二、模块化管理——对地产建设项目的高效集中管控
万达管理的秘诀是其发明的“模块化管理”,这也是集团垂直管控众多项目而不失控、并保持较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虽然“模块化管理”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从本质上看,就是纵横交错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在商业地产建设中的应用:从横向上看,万达把项目的建设从拿地到满铺开业分为筹备、摘牌、交地、四证等12个“阶段”;从纵向上看,万达从项目管理到销售、财务、成本、人力资源、采购、规划设计、工程、招商、质量、安监等多个“条线”,对各个项目实施高度集中
控制的运作管控模式。在每个阶段,各个“条线”几乎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职责分工以及质量要求。从纵横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由318个“节点”组成的模块化管理体系。
尽管如此,很多公司也曾试图推行类似管控模式,但万达在执行“模块化管理”方面做到了严格执行到位,并不断改善、日趋精细化,这才是其真正的成功要素。
一方面,如上所述,万达的管理中有“军事化”的基因,在推行模块化管理的过程中,万达从如下五个方面设计了相关的配套措施,确保严格执行到位:
(1)万达自主开发了模块化管理的IT系统,只要把某个万达广场的启动时间或计划开业时间输入进系统,就可以推算出各个节点的启动和完成时间,通过公司内部网,让每个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2)万达内部有覆盖全国各个万达广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抽查各项工作的真实状况,做到“不留死角”,不给员工“犯错误”的机会;
(3)每个月,全国各个万达广场项目公司的总经理、销售、财务、工程、设计等分管领导,都要集中开月度例会,进行情况通报和工作部署,做得好的进行经验分享,做得不好的要进行检讨,甚至通报批评;
(4)把模块化管理与责任人的绩效挂起钩来,并有明确的规定与公式来计算奖惩,而且力度颇大,极大地调动了执行者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5)尽管每个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一些任务也难免无法如期完成,但万达文化中强调积极主动、克服一切困难、不接受任何借口,如果你完成不了,马上换人。当然,对少量的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说明或申请,也可能会得到宽限或对计划、方案做出调整。
另一方面,万达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使其模块化管理日趋精细化、严密。在这方面,集团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行和监控模块化管理的实施,对各项工作都做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也会定期进行修订和补充;同时,由万达学院和商业地产研究部等牵头,都每个万达广场的建设与运营进行复盘、经营品质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共性的问题、待改进的“漏洞”或“短板”,不断优化。
在模块化管理体系的支撑下,万达就像一台设计精良的机器一样,虽然公司离职率很高,一些项目上的高管如走马灯似地更换,但整个公司仍能保持有序、高效地运作。就这样,万达集团每年有近20个万达广场开工、建设,大多数都能如期开业,而且有的项目从拿地到满铺开业只用了10个月甚至更少时间(如广州白云万达广场,11个月实现40多万平方米商业建筑整体竣工开业;武汉中央文化区,10个月实现十几万平方米商业竣工开业),的确令人称奇。
三、商业经营与管理——把握商业的本质
万达用“模块化管理”管住了万达广场的建设,接下来更长期、持续的“商业经营与管理”(万达内部通俗地称之为“商管”)是万达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换言之,如果万达不能把建成的万达广场经营好,万达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就可能会出故障,甚至累及整个体系的运转。
这一点儿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万达的发展靠的并不只是其自身,归根结底离不开众多的消费者、合作商家和商铺投资人——只有大家都得到实惠、需求得到满足,万达所营造的庞大“商业生态系统”才能得以生生不息;此外,万达之所以能保持高速成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正是“万达广场,开一座火一座”的实力与口碑而给它带来的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和谈判实力。
因此,万达在商业经营与管理方面也非常重视,不仅有专门的“商管系统”,而且由商业地产研究部等部门对商业经营与管理进行研究。实际上,在万达发展的早期阶段,王健林本人通过观察、琢磨,研究商场的人流动线、旺铺和冷铺的经营策略、广场业态组合、品牌落位以及促销活动安排等,也体现了他对商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视。
四、商业模式
如果只有项目建设与商业经营方面的专业能力,万达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万达另外一个不为人所熟悉的成功因素,是王健林精心设计的、精巧的商业模式,可以并不多的资金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实现超常规发展:2011年,集团营业额不到1000亿元;2012年,预期目标是1200亿元,实际完成1417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而2013年,集团营业额有望突破2000亿元,利润140亿元。
在万达的商业模式中,关键成功要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讲,万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前所述,因为万达广场能为地方(不少是二三线城市)带来国际一线品牌、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和崭新的“城市中心”,而且万达广场有“快速建成”(这一点对很多官员来说很重要)、“开一座火一座”的口碑,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主动找上门去、希望和万达合作,并为此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这不仅降低了万达项目运作的成本,而且为其高效运作(包括建设、销售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不仅王健林本人擅长于政府与公共关系的经营与维护,万达集团也专门设有相关部门负责选择项目、“拿地”、与政府谈判、协调拆迁与建设、“取证”等事务。在这方面,万达的确是“专家”。
2.资金运作
万达的资金运作也是一个设计精妙、运作井井有条、环环相扣的体系,令人拍案叫绝:
(1)由于前期有了政府的支持,万达只需支付不高的“拿地”成本,就可以启动建设;
(2)由于和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对供应商有较强的谈判实力,部分工程建设资金可以让合作伙伴垫付;
(3)由于万达有大量的自有物业,与银行有着长期良好的关系,可以轻松获得大量优惠的银行贷款;
(4)一旦达到预售条件,万达可快速将城市综合体中的商铺、写字楼、公寓或住宅等出售,实现资金回笼(在有些项目上,这些收入都能打平成本、支付工程款和银行贷款,从而为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5)由于万达广场的品牌、口碑和实力以及万达与银行的良好关系,可以协助商铺、公寓等购买者、投资人申请贷款;
(6)一旦广场建筑封顶,万达就可以申办产权证,从而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7)等到广场开业,合作品牌/商铺的租金、管理费、万达自有的百货、酒店、院线、娱乐等业态的营收,就可以实现“细水长流”。
就这样,万达就能以不多的资金实现跨越式、超常规、滚动式发展,屡屡有投资几十亿、数百亿的项目启动,加上前面所述的运作体系以及其他风险管控措施,万达甚至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3.商业生态
以万达广场为平台,万达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合作伙伴(包括银行、建筑企业、政府、商家和投资人等),构筑起来一个庞大而和谐的“商业生态系统”,各司其职、各取所需:
♢ 消费者:因为万达广场有一线品牌、购物环境好、位置不错(如位于市中心等)以及便利性(“吃喝玩乐一站式购物、消费、娱乐”),因而可以吸引到较大的客流(除少数广场之外,大多数万达广场都有不错的客流量);
♢ 合作商家:因为万达广场具有良好的形象、环境与定位、有大量的客流,能为商家创造更多的生意,赚到更多钱,所以很多合作商家长期与万达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跟着万达走”(包括一些国际奢侈品品牌);同时,万达也对合作商家实行统一管理、区别对待,设定了明确的准入条件和考核标准,并建立起来庞大的品牌库制度,划分为三六九等,实行不同的合作政策与管控模式;
♢ 建筑公司:因为万达信誉好、项目多,国有的中建系统下属几家公司长期与万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可为其垫付建设资金或在付款上给出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大牌的建筑企业也可以保障工程进度与质量,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 供应商:由于项目众多,万达对供应商有很强的议价实力,公司内部有明确的采购规范和制度,如对大宗、高价值商品进行全国集中招标;对特殊商品或低值易耗品,可由项目公司当地采购等,既做到了有效管控,又不失灵活性;同时,万达对供应商也有明确的要求、考核与淘汰制度。
正如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经营着线上的平台,王健林的万达也经营着线下的平台,二者都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按照现在颇为流行的“平台战略”,这样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具有威力的。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变故,万达就能长期保持持续发展。
事实上,在万达建构起来以实体的万达广场为支撑的商业平台之后,它自身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文化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构建起更为庞大、健全的商业价值链。从种种迹象来判断,万达目前正处于这个转型过程之中。
五、风险管控
如果离开了执行力,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是空想——如上所述,万达的成功,依赖于这两方面都做得不错。同时,任何商业都不可能完全按计划推进,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在风险防范和管控方面,万达也建立了相对健全的体系,有一些独到的做法。
首先,万达通过集中管控,包括财务核算与管理、成本控制、采购体系与规范等,来控制成本;
其次,万达实行严格的流程管控体系,非常注重制度建设,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经建立了非常具体而实用的制度,各项制度的汇编多达好几本书、近200万字;同时,公司每两年都会对制度进行一次修订,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完成,历时3个月,力求不断改进、完善。例如,万达员工入职后需自己垫付资金、购买办公用机,并对什么级别的员工需购置的笔记本价格在什么范围内都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为了配合各项制度的实施,万达集团内部的OA系统非常复杂,很多事项都需要向多个部门申请或通报,一些涉及成本支出的申请流程很长,手续繁多,甚至已经到了繁琐的地步。以上述员工购置办公用机为例,员工转正之后可申请按一定标准报销,而这一事项,虽然有明确的标准,但在OA中的流程甚至需要集团主管副总裁批准。
第四,万达内部有直接向总裁汇报的审计部,集团层面有专门的安监、质控部门,负责相关事项的检查、稽核、审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一些涉及廉政方面的事件,甚至会召开全公司会议进行通报。
总结:万达的成长引擎
综上所述,万达的关键成功要素包括:
1.一把手的领导力
2.组织学习能力
3.严格的管控体系
4.超强的执行力
5.高效的商业模式
6.商业生态系统
7.风险管控体系
这些要素相互搭配、彼此依赖或增强(如图所示),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增长引擎,如同滚雪球一样,推动着万达滚滚向前。
在上图中,共有5个增强回路,分别对应者本文分析的万达的核心能力与关键成功因素:
★ R1反映的是万达成立至今、以商业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发展格局——项目越多,资金实力越强,对各方的吸引力越大,新项目(“拿地”)也就越多,从而导致项目更多。
★ R2反映了万达通过项目锻炼、总结复盘,不断完善制度与管控体系,同时依靠超强的“执行力”,不断提升“内功”,不仅加速了项目开发速度,而且降低了风险,使得R1的循环得以有效运作;
★ R3反映的是万达依靠上述实力,获得了很多合作伙伴的信任与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获得了地方政府的青睐,不仅增加了万达“拿地”的机会,降低了拿地的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商业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 R4反映的是万达凭借强有力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和商业经营管理能力,可以因其便利性、定位、购物环境等条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产生很旺的“人气”。说到底,这是万达发展的根基。
★ R5反映的是万达凭借现有产业优势基础,可以进一步拓展文化娱乐、旅游产业,从而扩展“商业帝国”版图,打造更为稳固的商业价值链,实现更长期、持续的成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图做了适当简化,未充分展开其他一些因素(如一把手的领导力、万达和银行、建筑企业等的合作关系以及万达的风险管控体系等);同时也未涉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事实上,任何成长过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万达也不例外。
在我2009年出版的《系统思考实践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中,我曾提出,对于企业家来说,核心任务有两项:一是设计或找到企业的“成长引擎”,推动并维持它的有效运转,以推动企业的成长(“阳”);二是预见或识别影响“成长引擎”运转的潜在挑战与风险(“阴”),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化解它们的不利影响,正如《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我看来,这就是企业家的领导力之所在。
从万达的案例来看,王健林做到了这两点。这可能也是万达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万达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邱昭良 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万达学院副院长)
第三篇:企业运作模拟
企业运作模拟心得体会
为期两天的ERP沙盘模拟结束了,在沙盘模拟经营中,各个公司都各有经历、各有收获。我们D组的经营很失败,以倒闭而结束,但恰恰是因为失败,所以我们比别人感受得更多、体会得更多。也正因为这失败,所以我必须总结出教训,总结出经验,希望能借此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一、ERP沙盘模拟介绍
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ERP模拟沙盘教具主要包括:6张沙盘盘面,代表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 讲师评析--> 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和理论与实践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二、ERP沙盘模拟流程
1、提交广告费用,抢订单。这个步骤是整个模拟至关重要的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运营总监根据生产线的数量,预测产能,为营销总监的抢单做数据支持。营销总监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生产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预测分析,并与财务总监的沟通,确定广告费的支出。当广告费排名出炉之后,便是营销总监根据手中数据,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对本公司最为有利的产品订单。(订单选择注意事项:a.产品数量和种类 b.单价和总额c.货款的期限 d.注意事项,如“加急”字样)
2、根据订单生产,交货。这个步骤是很好完成的,因为事先已经经过周密的预测,所以采购总监根据订单,从财务总监手中支出资金下料,运营总监根据生产线能力进行有序的生产,订单完成时交货,获得货款。
3、生产规模的决策。这个步骤主要是由运营总监、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共同完成的。营销总监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测出今后的市场需求,运营总监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生产线的数量,生产线的种类(手工,半自动,全自动,全自动/柔性),以及厂房的闲置和利用。
4、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营销总监分析市场,预测未来时间内,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与财务总监的沟通,对不同的市场(本地,区域,国内,亚洲,世界)和不同的产品(P1,P2,P3,P4)以及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作出不同的资金投入。
5、资金的运作。可以说整个模拟中,财务总监是最辛苦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经过财务总监的记录。财务总监在每年年初预测整年的资金状况,根据预测决定贷款(长贷,短贷),贴现,高利贷,保证流动资金的持续。
6、统领全局。在整个模拟过程中,CEO似乎是最为轻松的,没用零碎的工作,只是对每个决策作出决定。实则不然。因为没有具体的职责范围,反而使CEO的工作量扩大化,每个步骤他们都要参与决策,并且要严格掌控公司运作进度,贯彻员工的执行力度。
三、营销管理与营销总监介绍
市场营销就是企业用价值不断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企业所有的行为、所有资源,无非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模拟企业几年中的市场竞争对抗,学员将学会如何分析市场、关注竞争对手、把握消费者需求、制订营销战略、定位目标市场,制订并有效实施销售计划,最终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营销总监,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营销总监应该有市场的敏感性和预测能力,对市场的进入选择有一定的准确性,产品的定位也应有正确的选择性,在制定营销策略上要全面、细致,对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有预见能力,避免选择供大于求的市场以及产品,在则营销总监还应该有预见的去占领尚未开发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市场,营销总监还应与和生产主管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性,处理好企业库存产品的积压,以及在开拓的新市场上供小于求的状况,企业的营销主管的“选单”也是很重要的,对企业的资金回笼有关键的作用,定单的回收期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现金)的流动性,对于新市场的开拓,新产品的开发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四、个人心得体会
第一次做ERP沙盘模拟的时候,虽然拿着那本书,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懂,虽然沙盘的初始年,老师带着我们去做,对于权益值,折旧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似懂非懂。由于对沙盘规则的不熟悉,每个季度都忙得要命。加上分工也不是很明确,常常都不能按时完成。本以为可以走得更远,哪知道只到了第3年就破产了。我们第二年借了大量的短贷,最后由于资金链断流而破产。所以在贷款时必须想清楚要贷多少贷款,而且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我作为我们D组的营销总监,负责做市场预测,投放广告,获取订单。做了营销总监之后,我对这个职位有了重新的认识,销售不单只是卖产品这么简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你要做什么投资都要预计好,而且广告的考虑非常重要。广告的投放涉及到你产品的销售,而且固定的单一投放市场会使自己吃力不讨好。通过这次学习我总结了有关销售的几点心得。
第一,分析市场要充分,了解市场动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提议发展方向。沙盘模拟中有四种产品:P1,P2,P3,P4,不同产品在不同市场会有不一样的价格和需求。针对企业已有的产品,我们要分析各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寻求销售额最大化的产品市场。同时也要考虑产品市场未来的变化,为企业往后的发展计划准备,放弃生产一些利润少的产品,或者开发新产品。我们在一开始就制定了战略,在已开发本地市场和P1产品后准备在第二年开发区域市场和P2产品,但是很多小组也开发这个市场和P2产品,这势必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我们在第二年就开发国际市场和亚洲市场,放弃区域市场,如果在第二年也研发P3产品,因为通过逐渐的发展,P1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少,在最后两年必定会淘汰P1产品。这样我们不但可以避免市场竞争,而且以后的发展必定是高端产品的高端市场,一定能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广告费的投放要谨慎。投放广告费,投得多不如投得巧,要避免恶性竞争。广告费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广告费争取足够的订单。在沙盘经营的第一年,广告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年我们每个企业的内部情况都是完全一样的,一样的生产线,一样的产品,一样的财务状况,一样的市场环境。也就是说大家都互相彼此了解透彻,广告费是企业间的第一次竞争。企业间拿相同的产品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想相互避开是不可能的!投出的广告费讲直接点就是决定你的市场排名,这将对企业往后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投广告费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并以这个为基础有目标地投入广告费,不盲目地乱投入,浪费资金。我们还要了解其他对手企业的产能和经营情况,适当地回避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减少恶意竞争。投放广告费时要巧妙地将产品效应和品牌效应结合投放,使综合效应得出最优结果。在第一年中我们投了3M的广告费,虽然没能成为本地市场的老大,但也拿到了不错的订单。我们打算缩减费用支出来投资生产线积累产能。在第二年,只投了本地市场的广告费,没有投区域市场和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失误,最后拿到了一份加急的订单。这是我的过错,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和利益,导致公司最后没有挣到更多的利润。
第三,我们要理性地获取订单。每年只有一次获取订单的机会。这关系到接下来这一年企业的运营状况。我每次拿订单都非常紧张,生怕拿到的订单不好,影响到企业整一年的经验和打乱发展计划。在选取订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地看清楚每张订单的数量、价格、账期和其他附带条件。以零库存为目标,把企业当年产出的产品都卖出去。拿订单不能贪心光追求数量,如果订单数量超出企业产能,要付高额的毁约金。获取订单时还要注意订单的账期。订单的账期过长导致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账期短和账期长的订单相结合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总的来说,我广告费的投放过于谨慎,使得我们公司拿到的订单并不是非常理想。
第四,订单的交货顺序要合理安排。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需要生产主管提供每个季度的产能表,依据每个季度的产能表以及订单的账期,合理安排每张订单的交货时间,提高企业资金流动顺畅。或者根据企业需要将资金集中到某一时期一次性收回。
第五,理解市场战略,分析与预测企业营销环境,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合理进行市场投入、品牌建设的作用,以及深刻剖析你的竞争对手以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开拓市场、取得认证。在整个ERP运作中,我一直忽略了收集对手和市场的信息。这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信息却不开放。所以我们的企业要竭尽所能去收集对手的各种信息(产能、产品、市场、财务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寻找本公司的发展空间和切入点来提升自己的实力。
第六,决策要果断。制定决策时要有果断行事的作风,这对于节约人力物力和实践上都大有必要。决策果断并不意味着蛮干,或者是胡来,不理会后果,决策要做到果断,不拖拖拉拉,就得在做决策前熟悉公司的业务、运作规则,熟悉公司的生产设备、人员状况、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决策起来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果断进行,这里没有含含糊糊地做事,只有正确认识到当前公司面临的大环境,才能使公司在市场中突围出来,使产品更有销量。
第七,加强沟通,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与人沟通。因为每个组员的能力有限,要达到公司想要的成果和营运目标,与人合作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沟通来搭起合作的桥梁了。多与同组的同学沟通,多与别组的人员沟通,因为你很多的切身利益都是靠沟通去实现的。多沟通还能锻炼你的沟通技能,这些技能不是与生俱来,是靠多实践来提高的。
第八,人事变动频繁,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凝聚力,这样的公司是注定要跨的。一方面由于我们组只有一位男生,把所有任务都交给了他,我们女生只有打打下手;另一方面是正好这几天要计算机等级考试,人员不齐,人事变动在所难免。总之,整个分工就是一片混乱,尽管都有自己的职务,但真正做起来却乱套了。当然这与整个团队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为几乎每次都有人不到,在场的人不得不越俎代庖。到最后,我们的报表计算总是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总是算不平,只能靠做假账来结束。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场的同学都在努力使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九,团队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小组的成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不可能按照一个人的意愿去经营,因此所有人惟有协调统一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能力。财务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之间都要衔接紧密,才可以做到互相提高。虽说供、产、销、财都是不同的工作,各自需要独立的预算和工作,但一旦和公司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需要每一个人在每件事情上都没有失误,只要一个人的一次失误,就足以影响全局了。所以要求每个人在经营过程中做到精打细算。营销总监要在风险最低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因此,团队中的每个人必须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相互配合与在相互帮助中完成的工作,每个人都负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任务。
第十,规划。规划的地位真的是举足轻重。资金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年之际在于春。在一年之初,企业应当谋划全年的经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分析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使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处于掌控之中。角度决定高度,同样,方向决定前途。每年初的计划会议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我们所没有预测好的发展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五、总结
企业运作模拟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个制造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短短几天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我们必须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力,激发学习的潜能。企业运作模拟对抗教学使我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我们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同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在ERP沙盘模拟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企业运作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合作、包容、理解、互相支持与信任,而且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 2008-5-23 16:47:00 | By: 李晓燕 ]
推荐
一个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声誉、资本、众多资深员工后,某一天,突然发现企业奔跑的速度明显见慢,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同行发展的脚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不如从前。从员工到企业管理者都在想:这是为什么?今后怎么办?其实这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也可以说企业没有商业模式,或者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环境适应性。尽管过去由于偶然或机遇取得了成功。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关于企业“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综合体。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中,同样的收费标准,同样的项目规模,有的公司赚钱,有的公司赔本。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差异,可以说,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它们是:目标客户的价值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载体,销售和沟通的价值传递,业务运作的价值创造,战略控制活动的价值保护。几乎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是以某一两个要素为核心的各要素不同形式的组合。
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价值需求是指企业的客户群,即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价值载体是指物业管理服务包括设备管理、维修服务、公共秩序维护、清洁服务等。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的建章立制、员工管理、培训、物料采购等为客户服务所做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价值创造反映的是企业的主要投入。价值传递是企业为开拓市场所做的宣传和形象传播活动,目的是便于目标客户方便地购买和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保护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目标客户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个人认为在物业管理服务行业价值载体、价
值创造是最为重要的二要素。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价值载体来吸引价值需求,价值载体也可以作为价值传递,而价值创造又决定了价值载体的好坏。所以在创新商业模式中应重点关注价值载体与价值创造这两个要素,也就是关注外部服务与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的创新。很多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都是通过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
上海陆家嘴物业公司建立的“96916”服务信息平台成为现代物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模式。24小时全天候,当业主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只要拨打“96916”服务热线,服务人员即刻就会上门帮助解决。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等级很高,人力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分离,实行市场化运作且服务的成本低、附加值高。
中海物业品牌优势、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培育、服务品质控制为其良性发展铺平道路。中海物业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更加成为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几年前成功研制出多种专用清洗剂,在实现高质量的保洁服务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社区文化的创建上更是独辟蹊径,组建了自己的艺术团,专门为社区住户演出,对企业的服务与宣传起到无以伦比的作用,带给企业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
各种联合体服务方式出现。金钥匙物业联盟是中国目前物业服务中档次高、服务专业、管理国际化的品牌联合体。各种物业管理公司与清洁、绿化等专业公司的联合体形式在行业内已普遍。物业管理投标联合体模式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新意,尽管这一新模式让一些项目的招标单位难以接受,但这种两家公司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联合投标、管理的模式值得期待。所有这些形式的联合体目的都是充分利用联合体中各方优势,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使得自身服务水准更高,进而获得更多利益回报。
物业管理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巨大。由80年代最初的几家发展成现在的3万多家企业,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龙头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与壮大,一些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企业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缺乏;管理手段落后,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企业缺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由此带来了种种阵痛,改制、重组、并购、内部改革等等都可能是企业治病的药方。所有这些办法表现的同一特征就是:“改变,创新”。这是唯一正确之路,是企业走出困境的良方。
借鉴本行业优秀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在这里提出几点改变、创新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从企业整体运作层面探讨
企业拆分法。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在一个新公司的推广与运用要比老公司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新公司一切全是从零开始,老的公司有老的商业模式,包括老的企业文化,老的组织结构,最糟糕的是老员工的老思想和行为习惯。改变是需要渐进,这个过程消耗了太多精力与成本,最后有可能标准或模式执行变形,结果走样。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分公司,自成一体,独立运作。市场开发、销售完全独立于旧体制、旧系统之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优良资源,包括资质、人才、经验等。总公司在新公司成立与发展中给予大力支持,让分公司充分发展和壮大,培育成为总公司的典范,宣传的亮点。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在总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向新公司看齐,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完全协同。这种办法比较干脆,简单。缺点是仍会有一些不良传统和风气渗透,老员工就业机会要减缓,可以先洗脑,再进入。
强强联合——联合体。加入金钥匙物业联盟,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服务体系认证,可以使企业学到更多国际先进的酒店式服务;与专业公司联盟,将自己的弱项承包给优秀的专业公司,同时利用自己的强项与其他公司联盟,强强联合。
加盟法。类似于连锁加盟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个企业在拓展外地市场或独立运作项目时运用。这种方式可能在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清楚如何进行品质控制和经营风险控制。个人认为,借鉴其他行业有关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以充分分析与设计,合适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行。
二、从企业经营层面探讨
清晰企业定位。一个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是通过服务来传递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这与她没有一个市场清晰定位有关。尽管很多企业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由于没有“技有专攻,做其所长”,在各类项目上普遍撒网,四处出击,无可圈可点之处,长处也无处可“长”,最后就落得默默无闻,毫无市场竞争力。企业定位应该专攻企业所长,将企业所长发扬光大。从管理、服务到宣传都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培育,成为企业形象的标志。对国贸物业来说,大厦的设备管理就是企业所长。国贸大厦二十多年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优秀的设备管理。大厦设备间的参观可以告诉人们,国贸物业设备管理的优秀,二十多年楼龄的心脏还是那么有活力。这是国贸人的骄傲。宣传特区改革开放的标志——国贸大厦,走设备管理专业化道路,走写字楼管理服务之路,这才是国贸之路。
职业经理人经济承包制。具体方式是管理项目责任承包,利润作为工资奖励分配,政策倾斜于职业经理人。让员工明白,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比较适用各种相对独立的项目,便于管理与控制,具有普遍意义。
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目前许多企业在试行,也有许多行业人士推崇该方法。服务集成商的作用和职责就是制定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并代表业主按着相应的标准将专业服务项目分包给各社会专业服务公司完成,负责落实、监督、验收。这种新的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集合社会优势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三、从企业管理与服务手段层面探讨
“2-1>2”,在内部管理上创新。定岗定编时,两个岗位,如果一个人可以完成,安排一个人兼做,效果会好于两个人做。这种方法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富裕人员可以培训再就业。
技术创新。由于物业管理费普遍太低,物业管理成本、成本再成本是很多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说服开发商多增加一些投入,通过增加技术手段,使保安执勤中,通过监控探头、红外门禁、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巡逻车等智能设施,形成以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的新安全防范模式;通过机械化清洁设备的运用大量减少人力,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减轻企业人力成本压力的目的。
简化服务内容。建立与项目特点、管理费标准相符合的服务标准。通过广泛的宣传与业主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不调高管理费标准的情况下简化服务内容:如减少楼层清扫次数、以保洁为主;不设楼层垃圾桶,以垃圾自清为主等,保证服务效果,减少清洁人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服务内容创新。单一的物管收费是非常危险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经营渠道,单纯地靠物业管理收费支撑企业的生存很困难。对此,很多企业开辟广阔的赢利空间;利用物业管理服务特有的资源开展多种经营,象送水、家政服务、网上订购等,既为业主谋方便,又能获取一定的利润,这也是做好物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网上平台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与现代网络平台的结合,应该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现代人的生活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目前的物业管理服务并没有真正将计算机网络平台应用起来,传统式服务的物业管理服务在利用网络平台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密切性。大多数企业仅仅限于网络宣传、网络公告,甚至不如小区业主利用社区论坛建立邻里关系和沟通家居信息那么广泛。
服务标准差异化,执行标准化。大部分物业公司都进行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多数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服务标准。很多时候标准制定与实施存在脱节,没有很好地运用成为服务中的标准。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标准有,实用性不强。如:大厦的清洁标准用在小区里,几毛钱收费与几十元管理费的物业标准区别不大。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造成所服务的项目效果各不相同,客户的感受也不同。好的标准没有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
创新思维。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它的最大障碍还是来自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为
商业模式创新背后所要改变的是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包括组织、流程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所以商业模式创新,首先是需要企业家思维创新,要自我超越。领导团队的领导能力必须要提升。
以上谈到了很多创新的观点与方法。个人认为,方法不在于多,突出一点就好;商业模式不在于新,适合自己最重要;实施不在于快,执行中不走样才是关键。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应该采取何种商业模式,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重要的是,企业是否开始行动了。
第五篇:风险企业投融资运作
风险企业投融资运作
·风险企业家
·风险企业的直接运作
·风险企业顺利运作的关键
·漂亮的商业计划书
·对风险创业者的忠告
2.1 风险企业家
·无数成功的风险企业背后无不包含着风险企业家的指挥和汗水。
·如果您是一名创业者,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必须努力向风险企业家的目标攀登。·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风险企业家:
(1)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
(2)必须避免各种弱点。
风险投资家要求企业家的七种素质
·忠诚正直:对风险投资者要胸怀坦白,让他感到你会信守合同、遵纪守法,让他感到你是可以依赖的,你所奉行的是公平交易原则。
·成就感:让风险投资者确信你努力赚钱只是为了检测个人成就,而不是由于贪心。·活力充沛:让风险投资者相信你有健康的体魄和为实现既定目标努力不懈的精神。·天资过人:即能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进行最优决策。
·学识渊博:风险投资商更感兴趣的是你的经验和具有的学识是否能在某种状态下赚钱。·领导素质:包括自信、自强和一定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即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让投资者相信如果遇到意外事件,你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2 风险企业的直接运作
(1)创业者必须面对各种事实,如:由“想法”到“上市”只有0.06%的概率等;
(2)设立风险企业
·从“创意灵感”到企业初步成型:白手起家、与老公司同业竞争等; ·从拟定“商业计划书”到风险企业开张:
既是创业的发展规划、又是评估新风险企业的主要依据。
(3)风险企业增值
·在风险投资家的“辅导”和“监管”下茁壮成长:
·随着规模和销售的扩大,需要不断融入新的资金,当企业步入稳定增长的时候,首期的风险投资家考虑退出资本。
(4)风险企业(或投资家)的成功
企业产品或服务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产销急剧膨胀,创业者和投资家就考虑将企业“推向社会”——公开上市。
2.3 融资是风险企业顺利运作的关键
(1)融资来源
·从个人积蓄及家人、朋友处来
·从供应商、土地所有者及商业合伙人来
·从遍及各地的风险投资家(公司)来
·非常见资金来源,如租赁公司、有钱人。
(2)风险创业者应避免的错觉
·需要中介人引见风险投资家吗?
·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哪?
·风险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收益水平怎样?
·风险投资公司一旦同意对您的风险企业
给予支持,他会立即投资吗?
·风险投资公司想控制您的风险企业吗?
(3)风险创业者的融资之路
1)选择风险投资者
2)联络风险投资公司
3)制定漂亮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4)会晤与洽谈技巧
·价格谈判:项目标价、拟投资额(评估内容:潜力、素质与能力、风险及退路安排)、价格的实现形式(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
·双方股权结构怎样安排,风险投资者一
般要求拥有风险企业50%以上的股权;
·洽谈时注意事项:制定并熟知会晤目标、给人以良好的初始印象、有备而来、知己知彼、言谈得体;
·六个“不要”:不要避开风险投资者的提问、不要含糊不清地回答问题、不要试图隐瞒重大问题、不要带律师和会计师等中介人员、不要催促风险投资者立即做决定、不要坚持“刚性”而没有回旋余地的价格;
·学会放弃而不要固执。
5)签订融资意向书并接受投资者考察
一般是同步进行
6)签署文件,缔结最后协议书——蓝皮书
涉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利益;
双方的律师、会计师、顾问专家参与。
完成上述工作后,风险创业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创业历程!!
深信您们一定会有这一天
2.4 商业计划书——赢得风险投资的关键
(1)如何完成商业计划书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评估自己的商业计划
.全面展示管理团队的素质与能力
.组织一个战无不胜的智囊团
(2)商业计划书的内容
·计划书摘要:投资者阅读的首要内容(包括企业简介、联系方式/人、业务范畴、管理团队、产品市场及竞争、资金运用,财务及生产计划、退身之路等)
·公司的发展历史与前景规划
·管理团队:人
·产品或服务:销路
·技术及研发:实力及项目储备
·市场情况:用户、前景、营销
.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制造及经营过程
·财务分析:前三年数据及后三年预测、投资计划(数额、方式、资本结构等)
·风险因素:自身的限制条件,市场、产品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等
·投资退路:获得多少投资回报?投资资金如何退出?
2.5 对风险创业者的忠告
·学会面对面地销售
·掌握必备的财务及财务管理知识
·善于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组织一个能为您所用的高质量的团队
·学会识别虚假淘金者
·提高处世能力以对付难缠的假投资者
·有备无患是融资成功的一件法宝
3、投资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认识风险投资风险
(1)定义
·投资活动所获得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潜在可能性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
·风险是损失或损害(保险业人士的概念)
·风险是实际后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2)风险的基本特征
·客观存在,无法回避及消除
·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影响承受力的因素:收益大小、投入多少、主体地位)·风险的可测性
·风险的可变性(性质的变化、后果的变化、出现新风险)
(3)风险投资风险的类型
·技术风险:成功性、前景、产品生产及售后服务、技术效果与寿命、配套技术 ·融资风险:未及时获得资金而失去商机
·管理风险:意识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组织风险
·市场风险: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接受时间,难以预测新产品的扩散速度几市场竞争能力
·外部风险:社会、政治及自然环境引起
·其它风险:知识产权、信用及人事风险
3.2 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与防范
(1)风险管理的涵义
·风险管理是—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主体是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调研及实验
·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是重要内容
(2)风险管理的步骤
·风险识别:项目的技术、经济及社会价值;市场风险与竞争背景;开发环境与开发者的素质;开发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他可能等。
·风险估计:风险预测,对风险正确判断及有效地实施风险防范决策。
·风险评价:对风险的认识、预测、处理对策、对策执行情况等。
(3)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原则
.生产流程图、供给流程图、流通流程图
·侧重于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
·使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
.组合原则
·联合原则
·匹配原则
(4)风险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主体(发达国家实行政府投资或资助、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及信用担保等形式)
·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实力
·风险投资要走合作研究之路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加强规范化的内控管理、构建合理的企业组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理智化、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加强对从事风险投资人员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