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时间:2019-05-13 08: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第一篇: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

射阳县海河初中初一历史教学研究案案主备人 陈红光 课题《对外友好往来(第6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思想教育】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体现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能力培养】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与外国频繁友好往来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篇

【预学目标】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预学方法】 阅读感悟问题探究

【内容提醒】

1、__________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2、鉴真六次东渡,发生在哪位唐朝皇帝统治时期?他设计的什么寺庙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去天竺,指的是今天哪个国家?后来他把亲身见闻写成了一本书,叫什么名字?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哪位唐朝皇帝统治时期?

【探究思考】

1、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2、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表现出来的品质有哪些?

(二)导学篇

【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西游记》剧照。

提问: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上是以哪一个历史故事为题材写成的?《西游记》以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的故事为题材写成的。

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天竺的位置并填出唐朝时的主要外贸城市及与唐朝有往来的国家。

【讲授新课】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

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相当频繁,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包括亚非欧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情况。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由学生列举唐朝与日本的来与往:

1、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想一想: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

--学习唐朝的文化。(从遣唐使的人员构成和遣唐使回国带回大量的书籍可以反映出来)

同时,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鉴真东渡

鉴真的六次东渡,可以说是历尽磨难。第五次东渡时,鉴真刚出海就遇上了风暴,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流了14天,抵达海南岛。在这次东渡中,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病双目失明。

鉴真仍支持不懈,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通过鉴真的感人经历,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

鉴真的六次东渡,传为中日交往的一段美谈。郭沫若称赞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学生解释郭沫若赞美鉴真的诗句,并用事例说明。

舍己为人传道艺:鉴真把唐朝的建筑、医药等道艺传到了日本。在鉴真主持设计建造的日本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唐招提寺内保存的鉴真坐

像也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日本政府为什么要把鉴真坐像定为国宝?

表明这坐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鉴真坐像是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日本政府把它定为国宝,表示对鉴真的尊崇和对中日友谊的珍视。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通过日本与唐朝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列举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制度、建筑、钱币和文字、茶道、服装、坐姿。

例如在建筑方面:(出示日本平城京和唐长安城的对比图)两幅图有什么相似之处?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都有朱雀大街,把南城一分为二;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同居民区分开;都是街道布局整齐笔直如棋盘状;都有皇帝的宫殿并都在城北中央。

这说明日本建筑、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制度、皇权思想等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唐朝的制度文化,留下唐朝的影子。

下面我们来看看唐朝与新罗友好往来的情况。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略讲)

在地图上找到新罗的地理位置。

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与中国毗邻,所以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人参等,从唐朝带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和书籍。

同时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也很深远。如韩国的国旗,韩国的国旗被称为太极旗,是以儒教及道教的思想为基础而绘制的;韩国的文字是在中文的基础上创造的。

刚才我们讲了日本、新罗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学生举例:朝鲜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取经。

三、玄奘西游

学生自制课件,并根据课件讲解玄奘西游的经历。

玄奘取经回来后,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后来,考古工作者就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找到了那烂陀寺的遗址。

【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周边国家与唐朝保持

频繁的友好往来,积极地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板书设计】

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游

【教学反思】

(三)慧学篇

【学习感悟】

【独立作业】

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戒日王

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3、七年级3班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相关材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如果给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朝鲜B、印度C、日本D、越南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案第6课(本站推荐)

2.1清朝政局的变动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政局变动的背景

1.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2.侵略战争威肋着清王朝的统治。

二、总理衙门的设立——中央机构的变动 1.时间:1861年 2.主管大臣:奕。

3.奕主管事务:外交、通商、洋务事宜。4.影响:

(1)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2)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三、辛酉政变——中央掌权者的变动和对外国列强态度的变化 1.背景:

(1)《北京条约》签定后,英法联军推出北京。(2)侵略者要求朝廷还京,履行条约。

(3)奕主张妥协和好,肃顺、载垣等辅臣反对。2.经过:

(1)1861年皇太后慈禧与奕勾结发动政变,处置八大臣。(2)同治帝载淳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为议政王。3.影响:

(1)慈禧太后成为实际最高统治者,开始长达47年的统治。

(2)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四、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地方掌权者的变化 1.原因:

(1)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队堕落。

(2)湘军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汉族官僚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3)慈禧太后为巩固自身统治倚重汉族官僚。2.表现

(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2)势力扩大: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举足轻重。

3.影响

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审定意见:可以采用。

审稿人:邓兴国

第三篇: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

射阳县海河初中初一历史教学研究案主备人 陈红光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思想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篇

【预习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

2、了解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3、了解宋代南方商业的繁荣

【预习方法】 阅读感悟问题探究

【预习内容】

1、阅读P56第1段,了解“苏湖熟,天下足”。说一说苏州、湖州地处哪一流域?

2、阅读P57第1、2段,了解宋代的丝织业、制瓷业。哪个地方的丝织业“号为冠天下”?瓷都在哪里?

3、阅读P58第1段,了解宋代的商业。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在哪里?

4、阅读P58第2段,了解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15、阅读P58第3段,了解纸币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里?

6、阅读P59第2段,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完成于什么时候?

(二)导学篇

【导入新课】

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讲授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方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小结】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板书设计】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总结反思】

(三)慧学篇

【学习感悟】

【独立作业】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2、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南方四川地区出现交子D、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B、唐朝中后期、北宋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D、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5、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挖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市舶司C、行省D、宣政院

6、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7、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四篇:第6课《开放与交流》同步训练(北师大七下)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

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

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2、问答题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

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

(二)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

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

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提示:

1提示:晋朝法显。2提示:从身份到作用到影响都是相同的 3提示:日本文字,建筑,佛教等

4提示:阿拉伯在中国西边,是善于吸收传播的民族。

5提示:④不属于交往频繁原因。6提示:唐朝社会安定,佛经深奥,排除。7提示:①②给日本带去新鲜血液,③④日本得以发展。

8提示:见书P35-P369提示:见书P4610提示:自愿来到长安。

二、课堂回顾 1.材料题

答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2.问答题

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大明宫、宫城、东市、西市;市、坊、朱雀街;答: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划一,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2、朝鲜、印度;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

天降,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第五篇:党课第6课

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有一百二十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一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一百二十余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国民党统治区内由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力量有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同抗战初期大不相同了。

。随着抗战胜利的行将到来,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抗战一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立刻打算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这当然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同意的。抗日战争结束时的情况是:得到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企图垄断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但由于它在政治上不得人心,由于它的庞大的军队远没有全力地有效地进行抗战,这个企图不可能实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经过艰苦的斗争,得到一部分抗战胜利果实,但还不可能使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成为人民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将如何发展

蒋介石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他看不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弱点,以为依仗他所拥有的远远大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就可以为所欲为。

日本刚作了投降的表示,蒋介石政府的最高统帅部便在8月11日一面命令国民党军队:“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一面却唯独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同时、命令沦陷区的伪军“维持治安”、只准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收编。8月13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蒋介石在挑动内战》,一针见血地揭露蒋介石的“命令”“从头到尾都是在挑拨内战”。评论说:“抗战一旦结束,内战危险立即严重威胁全国人民,这一点难道还有疑义吗?现在我们向全国同胞和世界盟邦呼吁,一致起来,同解放区人民一道,坚决制止这个危及世界和平的中国内战。”同一天,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蒋介石向延安接连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局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第一,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强烈愿望,只要有可能,党就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利的。第三,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

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在努力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局面的同时,党没有丧失警惕,没有放弃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通知》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假如此种局面出现之后,我党应当努力学会合法斗争的一切方法,加紧国民党区域城市、农村、军队三大工作(均是我之弱点)。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人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通知》接着指出:“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这个《通知》,把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时局的态度和主张系统地阐述明白了。

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这次谈判前后历时四十三天。

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承认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同意“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等等。

下载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下历史教案(第6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6课教案

    第7课 春秋五霸 第7课 春秋五霸 湖北襄樊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杜继红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增强实力,争夺“霸主......

    第6课 《小精灵》

    第6课 《小精灵》 一、 教学内容: 1、 表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聆听《小青蛙》 3、 聆听《野蜂飞舞》 4、 表演《小蜻蜓》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小青蛙》、......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

    初一历史教案第5课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知道商周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2.知道甲骨文的含义、造字方法、特点、地位及影响。 3.认识我国以青铜文明为......

    高中历史教案第5课

    1.7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

    高中历史教案第4课

    1.5-1.6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

    第6课 洋务运动讲稿

    第6课 洋务运动讲稿 在讲新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这是有人试图用3D技术还原圆明园被毁前的盛况,这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现在仅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在默默倾诉那......

    第6课 文化大革命[合集5篇]

    第6课 文化大革命同步训练 课时训练: 1、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B.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C.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D.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