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嘉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关于“嘉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戏剧文化是载体,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模式,也是理念通俗化的途径;宗教文化是人类的信仰,是信念的依托,也是精神的支柱······传统文化是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垫,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里,是精神动力,刺激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传统文化也有许多弊端,一些消极因素,不利于社会发展,如缺乏民主精神,法制意识淡薄等。所以传统文化也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进步而改善。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变将会是当代社会发展最合适的推动力。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以便以更适宜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归于现实,嘉兴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嘉兴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嘉兴经济的发展。从各方面来说,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一、嘉兴文化保护的现状:
“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在嘉兴隆重开幕。继此,各单位、集体先后开展了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船文化
2000年开始,嘉兴市开始举办南湖船文化节,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01年以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第二届南湖船文化节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指出举办要力求创意、策划和组织上要赋予新意,走出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办节新路,贴近经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办成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为推进建设新嘉兴的伟大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而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座落在嘉兴市水西门外京杭大运河之畔,主体建筑犹如一艘泊港的巨轮,很有特点,登船的弦梯紧傍轮侧,转动的水车使人想起古代车轮舟。里面有各种的船的模型,详细地介绍了船的历史。这无疑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二)、粽子文化
嘉兴是中国“粽子之乡”,粽子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嘉禾之民种稻食米,讲究精耕细作、食不厌精。作为“嘉湖细点”典型代表的嘉兴粽子更是内外兼修。包粽子、吃粽子,留在每一个嘉兴人的儿时记忆中,小小粽子,亦是维系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纽带。作为全国粽子产业的‘领头羊’,嘉兴
有义务更好地弘扬、发展粽子文化。作为全国粽子产业的‘领头羊’,嘉兴有义务更好地弘扬、发展粽子文化。”嘉兴粽子产业造就了嘉兴的粽子文化,而粽子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粽子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利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嘉兴粽子(“五芳斋”牌)自2003年5月通过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加贴标志后,销量增长迅速,在牢牢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顺利地打进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市场。
(三)、茶文化、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桐乡有理由为自己是杭白菊之乡感到骄傲。杭白菊是中国最著名饮品。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为消费地区。
但是,没能打造出世界名杭白菊的遗憾一直令这个杭白菊之乡感到失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桐乡杭白菊生产面临的挑战与一系列桐乡其他工业所面临的一样:过度竞争问题、在国外市场价格提不上去和利润微薄问题以及品牌弱等问题。
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过度市场分割。问题始于杭白菊园。桐乡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杭白菊种植区,有大约10万杭白菊农从事杭白菊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把小杭白菊园连成大片杭白菊园的计划受到土地法规的制约,因为土地法规只赋予农民耕种权,不能出售土地。结果是,桐乡杭白菊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对分散在各处的数以万计的杭白菊园进行质量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杭白菊出口商不断因此遇到杭白菊质量不符合外国安全标准的麻烦。如果杭白菊质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杭白菊将继续在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而这首先需要进行杭白菊园和杭白菊加工企业兼并。在桐乡,数以千计的杭白菊商和品牌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细碎,利润微薄。但是,要想达到品牌知名度目的,还要进行杭白菊园工业化并采取更为高超的营销手段。
以上是嘉兴具有代表性几类文化的现况,此外,根据对部分嘉兴人民文化了解程度的民意调查所得数据,经统计、整理,总结如下图:
据此,可以看出一些不足之处:
(1)、显然政府在为文化保护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而群众却没真正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力量。
(2)、社会各层(除某些专业人士之外)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可见,宣传力度不够。
(3)、政府只特别关注某些独具意义的(如红船文化)文化,却忽略了许多的民间文化艺术。思想认识有待加强,经济高速发展的晶体,重经济发展、轻遗产保护的现象实属普遍,文化部门处于弱势地位。
(4)、经费投入尚显不足,文化保护的经费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基本投入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出现了发现后无力保护的现象。
(5)、专业人员相对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越来越强,对我们举办展览、保护文物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目前,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存在点散量多和人少的矛盾,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跟不上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目前,很多老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极其短缺。
总之,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嘉兴各地除了各级文保单位外,还有许多文保点和大量的文物普查登录点,但由于经费、人员等的制约,一些点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古桥、老房子被拆、被毁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市属两个区,从上到下,在很好地肩负起法律规定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方面,还要在体制上予以加强和明确。另外,很多非遗项目都是靠口传心授传承的,但很多传承人年龄日趋老化,传承后继无人,处于濒危状态。
三、如何保护、发展传统文化:
1、领导高度重视,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起多层次保护管理体系。
将文化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政府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马家浜遗址保护利用等有关文化遗产保护议题展开专题讨论,并专题视察、调研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还出台系列加强保护的制度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加强日常保护的管理组织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嘉兴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论证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5月,成立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盐、海宁、平湖都已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桐乡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嘉兴、平湖、嘉善等非遗展示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2、加强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嘉兴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以来,嘉兴市各级财政共投入8559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专项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博物馆建设、文物修缮、文物征集、安全技防、资源普查、宣传展示、传承人与传承基地补助等,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的文化遗产现状。还建设和改建了一批新的文化场馆,修缮了一批历史街区和文保单位,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博物馆。
3、编制保护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嘉兴引进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目前,全市文博线上共有168人。其中,市本级文博单位共有专业人员5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绝大多数为年龄35-54岁的中坚力量,保证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开展。在队伍建设上,实行以老带小,以专帮非的政策。比如嘉兴博物馆制定了《加强业务建设管理制度》,每人制定年度目标,年底进行考核;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4、开展资源普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嘉兴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一是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在报纸上刊登文化遗产保护专版,嘉兴政府网、文化网开辟专栏,电视、电台专题报道等方式,广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文化遗产保护类型和内容等,让全社会了解文化遗产,进而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二是利用送展、送活动进社区、进学校或下乡等方式,通过在户外设置宣传展板、分发宣传资料、投播户外广告等手段,扩大文化遗产知识的受众面,增强影响力。近两年,博物馆每年与社区、学校举办2-3次的送展或夏令营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利用文化遗产普查,制作了一批流动展板和横幅,刊印了遗产宣传画册和资料,随普查队员分发到各地,也产生了较好效应。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吸引观众参观,了解保护情况。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举办特色鲜明的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通过创新 展陈,吸引观众。
班级:经济082
小组成员:赵秋娴 瞿芳芳沈云琦 李少俊
第二篇: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一、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自人民大众,是华夏民族世世相传的瑰宝财富,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不竭之根。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仅是刺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更是对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基垫的巩固。我们要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并结合宁德地区的特点加以利用和创新,去发展和丰富伟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以符合优秀文化进步的方向,更好地促进宁德的和谐发展。保护和传承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调查目的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随后便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通过现实,让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宁德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宁德经济政治的发展。综合各方面因素,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三、调查时间、地点
十一月十八号,宁德蕉城区
四、调查形式
问卷(详见附录)
五、调查内容
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
(一)二月二歌会
二月二歌会源自民间,迄今流传300多年,是畲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为畲族传统节俗文化综合活动。福鼎市佳阳乡双华畲族村,既是双华畲族祖先的首迁地,又是歌会发源地,也是歌会的举办地。通过游灯、对歌、打尺寸、火头旺等民俗活动,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传承、弘扬畲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月二”歌会参与者多、时间长、规模大,影响面广,对于继承与弘扬畲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二月二”歌会是各地畲族亲朋的一次大聚会,歌手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经验和知识。借助歌会的载体相互交流、传播,它对改变畲区面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二月二”歌会对于加深民族情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作用很大。
畲族“二月二”歌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畲族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青少年们多崇尚外来文化,对传统民俗冷漠,参加歌会的人越来越少,歌会规模越来越小,畲族青年说畲语,唱畲歌者越来越少,畲族传统民俗歌会,延续状况堪忧。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畲族“二月二”歌会习俗的保护力度,加快畲族青年歌手的后续人才的培养,恢复传统歌会,营造文化习俗环境。这无疑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二)请香接火仪俗
1、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具有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社火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作为我省陆上女神——陈靖姑信仰的发源地,具有弘扬信仰文化的使命感,也是体现了民众禳灾纳吉,祈祷安康社会的美好心愿。
2、请香接火仪俗既是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活动形式,也是民间艺术荟萃与展演的形式。通过民间戏曲、音乐、舞蹈、雕塑体现当地民间艺术水平,不仅丰富了请香接火仪俗的民俗内涵,同时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舞台与展演的机会。
3、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还有道教科仪的载体,展演特点来自不同地区的道师,展示了不同地区道派的传统蕴涵及道派传承风貌。
4、请香接火仪俗具有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特别是在朝拜母亲神方面,对台胞、海外侨胞、在神像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对促进信众的情感交流,推动台胞对中华民族根文化意识的认同有重要作用。
但根据调查结果,请香接火仪俗也出现了相应的濒危状况:
1、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一些经典曲目、传统道教音乐、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和消失。
2、因历史原因,对请香接火仪俗活动片面归为迷信活动,加以排斥,挫伤了信众的感情。
3、其它宗教的盛行,使传统的道教信仰群体分化。
(三)霍童“二月二”灯会
霍童“二月二”灯会,犹如当地民间的运动会。霍童线狮子、纸扎、铁技等是运动会上的各个项目。
霍童“二月二”灯会,更是一个艺术空间,是历史至今蕉城区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典型节庆活动,在民众心里占有重要地位,是霍童浓郁传统民俗的缩影。它是宁德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是霍童道、佛文化影响下的深化。保护和发扬霍童“二月二”灯会,对宁德乃 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调查结论
(一)政府本门宣传力度不足,致使社会各层(除专业人士外)对宁德地区传统文化了解不深。
(二)例如宁德地区的上金贝、南际山等多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单位,因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出现了修缮不完备,无力发展等现象。
(三)政府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群众却没有真正参与进来,群众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宁德市政府出现了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文化部门处于劣势地位。
(五)随着宁德地区经济的发展,广大民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对我们开展文化保护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宁德市的专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年轻一代人员较小。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跟不上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极其短缺。
总之,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宁德各地的各级文保单位,各类文化遗产,由于经费、人员等的制约,一些古代建筑被建筑工地强拆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老师傅传给徒弟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很多技术、文化传承后继无人,濒临消失。
七、对宁德地区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增加保护资本力度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自2008年以来,宁德市各级财政共投入612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上金贝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对南际山投入590万元,及各类古庙,古桥,古树投入增加2000万元。此外,宁德市政府还斥巨资修缮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并新建宁德市畲族宫博物馆。
(二)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10以来,宁德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象对文物保护那样提到政府的办事议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难度大干文物保护工作,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工程,而且有很多不仅需要保护,还要传承给下一代,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
(三)制定保护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扎扎实实地制订规划。首先要全面组织普查我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摸清、调查其历史沿革、价值及现状等,制订保护对象名录。其次要制定保护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制订切切实
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第三是层层发动,落实保护措施,特别是抢救濒危的文化遗产。第四是研究和制定传承的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成果要组织推广。第五,是要抓质量,引进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以老带少,形成以青,中年人为核心力量的团体。每人制定目标,年底进行考核;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附录
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情况调查问卷
本人为了了解宁德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作此问卷在于调查本地区人民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情况,便于实现对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情况的调查研究,希望获得广大市民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1.您的性别: A 女 B 男
2.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0—30岁 C 31—40岁 D 40岁以上 3.文化程度: A 初中以下 B 高中 C 大中专 D 本科 E 研究生以上 4.您的职业: A个体户 B 学生 C上班族 D 自由职业者 E其他
5.您的月收入: A 2000以下 B 2000-3500 C 3000-5000 D 5000以上 6.您认为在民族民间文化在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
A 非常不重要 B 不重要 C 一般重要 D 重要 E非常重要 7.在日常工作中,您会经常参与文化活动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8.您认为政府部门对文化的宣传力度如何? A 没有 B 几乎 C一般 D有点强 E非常强 9.您会为宁德地区的文化保护事业尽力吗?
A 不会 B会 原因在于: 10.您喜爱的文化种类?
A 物质文化 B 非物质文化 C其他 原因在于: 11.您了解下列的风俗文化吗?
A 二月二歌会 B 请香接火仪俗C 霍童“二月二”灯会 D 剪纸 E 其他 12.您对社会或政府关于文化保护的建议
第三篇: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2015级会展策划域管理2班陈文雅 学号 13号
一、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自人民大众,是华夏民族世世相传的瑰宝财富,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不竭之根。我们要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并结合宁德地区的特点加以利用和创新,去发展和丰富伟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以符合优秀文化进步的方向,更好地促进宁德的和谐发展。保护和传承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
目的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随后便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通过现实,让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宁德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宁德经济政治的发展。综合各方面因素,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二、时间:
2016年8月1日—20日
三、地点:
宁德福安市区以及周边著名民族地区
四、调查对象:
街头年龄较大的长者,历史文化研究馆馆长与其相关工作人员
五、调查过程:
<1>在各个街头小巷与长者进行交谈,做下笔录以及加以问卷调查。<2>去历史文化研究馆与工作人员以及馆长交谈,做下笔录,事后计入电脑。<3>电脑搜索加材料,加入文本中,更加详细。
六、分析
根据对长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加以结合网络搜索的材料,深究近年来民族文化的情况,民族文化内容及影响,文化近年来变化情况如下:
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
(一)二月二歌会,为畲族传统节俗文化综合活动。“二月二”歌会参与者多、时间长、规模大,影响面广,对于继承与弘扬畲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价 值。“二月二”歌会是各地畲族亲朋的一次大聚会,歌手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经验和知识。借助歌会的载体相互交流、传播,它对改变畲区面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请香接火仪俗是一种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社火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既是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活动形式,也是民间艺术荟萃与展演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地区道派的传统蕴涵及道派传承风貌。
对促进信众的情感交流,推动台胞对中华民族根文化意识的认同有重要作用。
(三)霍童“二月二”灯会犹如当地民间的运动会。霍童线狮子、纸扎、铁技等是运动会上的各个项目。它是宁德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是霍童道、佛文化影响下的深化。保护和发扬霍童“二月二”灯会,对宁德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增加保护资本力度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自2008年以来,宁德市各级财政共投入612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上金贝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对南际山投入590万元,及各类古庙,古桥,古树投入增加2000万元。此外,宁德市政府还斥巨资修缮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并新建宁德市畲族宫博物馆。
(二)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10以来,宁德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象对文物保护那样提到政府的办事议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难度大干文物保护工作,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工程,而且有很多不仅需要保护,还要传承给下一代,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
(三)制定保护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八、结语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不可抛弃,也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的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任务,所以,对此次的调查,是为了更好的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西安知问题,来更好的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第四篇: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问题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 男
B. 女
问题2:您的年龄段是()单选题;
A.18岁以下
B.18~30岁之间
C.30~50岁之间
D.50~70岁之间
E.70岁以上
问题3:您的文化程度是()单选题
A. 初中及初中以下
B. 中专或高中
C. 专科或本科
D. 本科以上
问题4:您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单选题
A. 毫不知情
B. 略懂皮毛
C. 了如指掌
问题5:在日常生活中,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多选题
A. 课本知识)(B. 课外书籍
C. 亲戚朋友
D. 各种媒体及活动
E. 其他
问题6:您对中华传统哪些方面较感兴趣?()多选题
A. 古代文学艺术
B. 古代自然科学
C. 古代思想文化
D. 古代建筑
E. 传统节日
F. 民间风俗
G. 传统服饰
H. 传统饮食文化
问题7: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单选题
A. 非常愿意
B. 无能为力
C. 无所谓,不是很重要
问题8:您认为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单选题
A. 仍保留其巨大的影响力占重要地位
B. 部分已被世俗所掩埋
C. 完全被摒弃了
问题9:您认为传统文化受冲击的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A. 科技发展
B. 国家不重视,宣传部够
C. 外来文化入侵
D. 网络文化的冲击
E.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F. 人民的爱国情操不够
问题10: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选题
A. 国家应该重视,大力宣传
B. 从小学开始,将儒家道家等古代优秀思想道德文化融入课内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发展
C. 将中华传统文化设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
D. 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消化、吸收、创新,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焕发新彩
E. 无所谓,顺其自然
F. 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摒弃
G. 其他
第五篇: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学号:201023005姓名:马莉 所在地区:苏州
苏州城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受命建筑苏州城。伍子胥在吴中大地“相土尝水,相天发地”终于建筑出了一个新的都城——苏州城。苏州城建于2500前的春秋古城。建成至今,旧城未有大的变动,城址也未曾位移。据统计,与苏州同期建成的古城有140多座,至今幸存的有6座,而依然坐落在原地的古 城唯有苏州。
吴语
吴语婉转柔和情意绵长,吴侬软语的典型代表就是苏州话。而被称为“江南明珠”的苏州评弹是吴地的艺术珍宝,被称为是“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是苏州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苏州话简称“评话”苏州人常说的“大书”。它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是运用于苏州方言说讲的曲艺形式。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是弹词和苏州方言的结合,以“说、噱、弹、唱”为主要形式的艺术手段。弹词有说有唱,多是男女双校。一个人用三弦是上手,另一个人用琵琶是下手。
评弹表演多用苏州方言演出,口语色彩比较浓。
园林名胜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留
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主要代表了明代的园林风格。它始建于明代,园主王献臣曾经是明朝御史,因受人诬陷,被罢官后回到故乡苏州,在城东建成拙政园。
拙政园园名释义:“拙政”取自西晋时期潘岳写的《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名之膳,此亦拙政之为政也”句。拙政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里“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全园结构紧凑,厅堂富丽堂皇。
留园园名释义:留园最早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园主徐泰时修筑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现在的留园,西园也就是现在的西园寺。到了清代,吴县东山刘蓉峰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主姓刘,百姓称为“刘家花园”。清代光绪年间,为官的盛康买下了“寒碧山庄”,并改名为“留园”。盛康在修筑花园的时候曾发现了一块据说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题为“长留天地间”的石碑,于是将园订为留园。
网师园
网师园是最早南宋万卷堂故址,明清时期经历数位园主修建而成。网师园小而精致,被誉为苏州私家园林的典范。
网师园园名释义:“网”,即捕鱼之网,“师”即捕鱼之人。园名取自渔隐之意,表达了园主的追求心性自由,自在适意,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北宋时期,是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园林。在苏州园林之中,沧浪亭称为典型的“城市山林”。
沧浪亭园名释义:命名取自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絪,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沧浪”命名,表现出园主想要归隐,超脱的心境。
狮子林
狮子林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是元代天如禅师为了纪念老师中峰和尚建造的。因为园内以众多形状怪异的假山著名,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更因为园中的假山多像狮子,而且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命名为狮子林。
我身边的古色古香
平江路
从家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这条路。这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从600年前保留下来的,雨滴打在青石板上,持一柄折伞,踏在路上,款款而行,那么你便是古代走出来的女子了。
翰尔园
经历了六百年的时光的洗礼,它依然伫立在这里,斑驳的墙上留下来的年代的痕迹,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里的一砖一瓦,维修人员几经商讨,仅仅修去了四厘米,就保住了这里的围墙。现在这里是一座茶馆,坐在这安宁的享受着茗香,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或者听听这古刹的回想,都会让人恍惚觉得是置身于几百年前,穿越了时空。
长廊
大门
修葺的围墙
山塘街
这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
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山塘街堪称江南水乡街巷的典范。它的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这次修复并向公众开放的是从渡僧桥到新民桥一段。这一段是山塘街东段繁华的商区。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水道、民居、建筑进行了修复,还从别处移建过来一座古戏台、几处会馆。以后将逐步推进,对山塘街进行全面的修复。如果重游新修复的这一段山塘街,一定会感到兴味盎然。
首先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园林和历史的风貌。新移建的雕花楼古戏台,画栋雕梁,华美古朴。苏州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十分繁荣,昆曲已被联合国授予“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在通贵桥之南的玉涵堂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江南豪宅和园林,它有四路三进,六千多平方米。其主人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故而亦称“阁老厅”。安泰龙社是清末山塘街上的民间救火组织,这里陈列有当年救火员用过的钢盔帽、救火斧、火警钟、木水龙等实物。
这次重点整修了石驳岸、石码头,配置了游艇画舫,游人可以乘船倘佯,在桨声里领略江南水乡特有的情味。此外,如在山塘街上漫步,石艺斋的精美石雕、江南衣馆的服饰刺绣、吴拓斋的拓碑技艺、朱文茜的黄泥捏像以及蓝印花布、苏扇、文房四宝等使人目不暇接,整个街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吴文化的氤氲气息。
苏州是一个美食王国,现在山塘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可说是美食一条街。五芳斋的点心、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食全都是苏州的名牌
这里有好多记录古老苏州人的生活,还有某某工作室,剪纸室,因为不让拍照所以只能拍外面的景色和建筑。
苏州人过去的生活尽在苏州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