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尽管在名称上都冠有“银行”字样,但实质上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从市场定位上看,银行是货币市场的核心,而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从服务功能上看,商业银行服务于间接融资,而投资银行服务于直接融资;从业务内容上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而投资银行既不吸收各种存款,也不向企业发放贷款,业务重心是证券承销、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从收益来源上看,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而投资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证券承销、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业务中的手续费或佣金。项目
本源业务 功能 投资银行 证券承销 直接融资,并侧重长期融资 存贷款 间接融资,并侧重短期融资
表内与表外业务
存贷款利差
追求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结合,坚持稳健原则
中央银行
一般情况下,存款人面临的风险较小,商业银行风险较大 商业银行 业务概貌 无法用资产负债反映 主要利润佣金 来源 经营方针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更注重开拓 与原则 监管部门 主要是证券管理机构 风险特征
一般情况下,投资人面临的风险较大,投资银行风险较小。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按照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的银行法规,银行业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原则,即除了吸收储蓄存款、发放商业或消费贷款及相关衍生业务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外进行任何形式的其它金融业务,比如公开发行证券等,即商业银行不得进入投资银行业务经营领域。但商业银行可以成为投资银行发行或销售债券、基金等的代理,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投资银行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般的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市场业务,不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也不直接面向居民个人开展业务。像证券、基金的承销、风险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再发行、参与企业并购筹划等等,是常见的投资银行业务。在我国,投资银行就是证券公司,宋国良的《投资银行学》上是这么说的,这本书不错,对了解投资银行很有帮助。银行的分类总的来说分为中央银行(一国的法定货币发行单位,“银行的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一国政府借以间接支持本国外贸或基建的机构);投资银行总的说来不算是银行,但随着金融业改革的进程,出现了很多金融控股公司,有点像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混合体,由商业银行参股设立一个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算是规避“分业经营”原则的一种盈利方式。
第二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一般的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市场业务,不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也不直接面向居民个人开展业务。像证券、基金的承销、风险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再发行、参与企业并购筹划等等,是常见的投资银行业务。
在我国,投资银行就是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由证券主管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在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代理证券发行;①代理证券买卖或自营证券买卖:③兼井与收购业务:④研究及咨询服务;⑤资产管理;③其他服务。如代理证券还本忖息和支付红利,经批准还可以经营有价证券的代保管及鉴证、接受委托办理证券的登记和过户等。根据《证券法》规定,我国的证券公司被分为二类,即经纪类证券公司和综合类证券公司。经纪类 证券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且只能从事经纪业务。综合类证券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为五亿元人民币,可以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截至1997年底,我国共有专营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237家,证券经营机构下设的证券业务部2000多个,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十万多人。
投资银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证券公司。其所以叫“投资银行”,这是人们为区别商业银行而形成的一个的称谓。这种称谓起源于30年代大危机之后,美、英等主要国家采取银行业与证券业相分离的金融体制,将以证券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以存贷业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业务截然分开。因而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在实际业务中,投资银行并不称作“XX投资银行”,而是叫做“XX证券公司”,或“XX公司”,例如摩根?斯但利公司、美林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高诚证券公司等等,它们都是投资银行。我国的大证券公司基本上都设有投资银行部门。
投行是美国的叫法,欧洲则叫商人银行。在日本和中国,投行指证券公司。投行的传统职能是证券的代理发行和买卖,如证券发行承销,经纪,自营,现在也包括了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创新类职能。我国的投行按照西方的主营职能,最好的应该是中金,其次如申万、国泰君安、广发、银河、中信。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按照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的银行法规,银行业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原则,即除了吸收储蓄存款、发放商业或消费贷款及相关衍生业务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外进行任何形式的其它金融业务,比如公开发行证券等,即商业银行不得进入投资银行业务经营领域。但商业银行可以成为投资银行发行或销售债券、基金等的代理,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1995年确定分业模式)
第三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异同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异同点
相同点:从本质上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一方面使资金供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的资金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需求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二者都充当了资金媒介的作用,促进了社会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的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开,二者的区别日渐模糊。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过去的这30年里,由于双方的竞争过于激烈,两者业务不断扩张,出现交叉,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业务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大量介入投资银行的业务,如场外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服务行业等。二者利用各自的优势,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一些包括建议、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广泛的业务、高水平的金融人才、丰富的业务经验、熟练的金融技能,在投资银行原本的业务领域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所以,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所经营的业务也趋同。
不同点: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的过程中,投资银行的运作方式与商业银行有着很大的不同,投资银行是直接金融的金融中介,而商业银行则是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投资银行作为直接金融的中介,仅充当中介人的角色,他为筹资者寻找合适的融资机会,为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但在一般情况下,投资银行并不介入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权力与义务之中,只是收取佣金,投资者与筹资者直接拥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例如,投资者通过认购企业股票投资于企业,这是投资者就直接与企业发生了财产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投资银行并不介入其中,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做“直接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则不同,商业银行同时具有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对于存款人来说他是资金的需求方,存款人是资金的供给者;而对于贷款人而言,银行是资金供给方,贷款人是资金的需求者。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存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并不直接发生权利与义务,而是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发生关系,双方不存在直接的合同约束,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作“间接融资方式”。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差别:
1)从融资的方式来看,投资银行进行的是直接融资,并侧重长期融资;而商业银行进行的是间接融资,并侧重短期融资。
2)从基础业务来看,投资银行的基础业务是证券承销,而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存贷款。
3)从业务活动的领域来看,投资银行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开展业务;而商业银行主要是在货
币市场开展业务。
4)从利润的来源来看,投资银行是靠收取客户支付的佣金;而商业银行靠的是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
5)从经营的理念上来看,投资银行的经营理念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健与开拓风险并
重;而商业银行追求的是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结合,必须坚持稳健性的原则。
6)从监管机构来看,投资银行的监管机构主要是证券监督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而商业银行
主要是受中央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7)从风险特征来看,对于投资银行,一般情况下,投资人面临的风险较大,投资银行风险
较小。对于商业银行,一般情况下,存款人面临的风险较小,而商业银行的风险较大。
第四篇: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区别
会计10-3班王文雯100624328
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区别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金融的核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历史最悠久、服务活动最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
具体说来,中央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获取利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目标。中央银行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时,也收取利息和费用,但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目标却不是获取利润,而是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②中央银行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享有国家法律上所授予的特权。各国建立中央银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助中央银行制定实施宏观金融政策,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超然地位和特权地位。这种地位借助法律来实现,即国家赋予中央银行以法定职责,明确其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享有垄断货币发行、代理国家金库、掌握发行基金、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定基准利率、管理金融市场等一般银行所没有的特权。
③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其业务对象是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而且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涉及的是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金融活动,即以宏观金融领域作为活动范围。
④中央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高。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现金、短期公债、部分能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等),旨在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⑤中央银行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一国中央银行在他国只能设置代理处或分理处而不能设立分支行,不能在他国发行货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不能与他国商业银行发生任何联系。
第五篇:投资银行与IPO
投资银行与IPO
摘要: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投资银行一般是参与IPO发行前造势(如果一个股票由较大而且有名气的大投行参与其发行,会大大增加其ipo的成功率),和发行后参与股票承销或包销,分销。关键字:投资银行 首次公开募股 证券承销 功能作用 一 前言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
[2]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二 与IPO紧密联系的投资银行的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该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政府和公司在该国和世界发行的证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销金额及风险大小来权衡是否要组成承销和选择承销方式。通常的承销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包销。这意味着主承销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员同意按照商定的价格购买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卖给它们的客户。这时发行人不承担风险,风险转嫁到了投资银行的身上。
第二种:投标承购。它通常是在投资银行处于被动竞争较强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这种发行方式的证券通常都是信用较高,颇受投资者欢迎的债券。
第三种:代销。这一般是由于投资银行认为该证券的信用等级较低,承销风险大而形成的。这时投资银行只接受发行者的委托,代理其销售证券,如在规定的期限计划内发行的证券没有全部销售出去,则将剩余部分返回证券发行者,发行风险由发行者自己负担。
第四种:赞助推销。当发行公司增资扩股时,其主要对象是现有股东,但又不能确保现有股东均认购其证券,为防止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甚至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发行公司一般都要委托投资银行办理对现有股东发行新股的工作,从而将风险转嫁给投资银行。
三 投资银行与IPO的功能联系
(一)投资银行对IPO公司的信息鉴证和信息生产功能 和二级市场已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披露相比,由于IPO市场的发行公司首次向公众投资者披露关于其筹资项目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程度尤其严重。全球所有经济体各个时期的IPO市场都存在显著的IPO折价现象,并且IPO折价的最主要因素是发行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IPO折价也就越大。缓解IPO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机制是引入拥有声誉的投资银行承销股票发行。不同于发行公司的IPO发行是和投资者之间的一次交易,由于投资银行需要在IPO市场与投资者进行反复博弈,因此,投资银行拥有激励形成并维护自身的“声誉资本”。投行声誉可以吸引那些高质量低风险的发行公司,这些发行公司通过选择具有声誉的投资银行向市场发出关于自身质量的信号,因此,投行声誉可以起到一种鉴证作用。
从信息生产的视角强调投行声誉是通过投资银行设立更加严格的对发行公司的审查机制建立起来,而不是投行声誉是历史形成因而是外生给定的,拥有声誉的投资银行由于投入更多成本挖掘发行公司的真实信息,因而平均而言可以选择更加高质量低风险的发行公司成为客户。
(二)发行公司与投资银行相互选择是否影响投行金融功能发挥 发行公司对于投资银行的选择是经过其对于发行付出的成本以及折价率权衡之后进行的,公司特征以及发行特征都会影响发行公司对投资银行的选择,公司规模越大、盈利率越低,花费在股票推介活动中的费用越高,以及公司的发行股票占总股份的比率越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发行公司通过降低IPO折价率得到的利益越多,因此也就越有可能聘请拥有声誉的投行承销。
不仅允许发行公司对投资银行的选择,同时也考虑投资银行对发行公司的选择效应。发行公司将根据投资银行的信息鉴证能力、股票推介及销售能力等标准进行选择,同样投资银行也将根据发行规模、顺利发行的难易程度以及发行公司未来进行后续股票融资的可能性来选择发行公司。因此,更高能力的投资银行将和从投资银行视角看能为其带来更高费用收入的发行公司相互选择。
(三)投资银行提供非价格制定服务对其金融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投资银行除了通过承销活动中的股票定价和推介等功能影响发行公司IPO折价率,投资银行还有可能通过承销前的融资、提供分析师报告以及承销后的后市支持等非价格服务对IPO折价率产生影响。尽管投资银行服务的供给市场竞争充分,但是由于发行客户重视获得如明星分析师报告、特定行业经验等非价格制定服务,而这些非价格服务是相对稀缺的,这导致投资银行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垄断力量。因此,众多投资银行充分竞争的市场供给和发行客户愿意接受高IPO折价率并存的现状,同时融资关系有助于增强投资银行在IPO市场中的信息鉴证功能,投资银行为IPO发行公司提供持续监督功能。
(四)IPO市场中的代理问题对投资银行金融功能的影响
投资客户以交易佣金转移IPO折价收益。IPO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投资银行金融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但与此同时,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投资银行和发行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投资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金融中介机构,也有激励利用IPO市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为自身谋求利益。在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股高科技股上市高峰期间,由于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很难在短期内被普通投资者理解,IPO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急剧上升,此时投资银行利用在承销过程中分配股份的权力为自身谋求利益。共同基金因为认购得到高折价的股份而赚取的每一美元,大约有80美分被投资银行以客户交易佣金的形式获取,而作为回报,投资银行把更多的IPO发行股份分配给相关客户。因此,投资银行拥有激励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升的时期进一步提高IPO折价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私人利益。
投资银行与投资客户的后市购入协议。投资银行在分配IPO股份的时候还有可能和投资客户签订关于后市购入股份的意向协议,例如投资客户在参与累计投票询价的阶段就有可能显示愿意在后市购入2倍或3倍于其认购IPO股份的意向。后市购入协议可以使投资银行承销的IPO股票价格在后市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同时也节约投资银行的后市支持费用,并且后市购入协议使投资者因为认购到IPO股份而获得更多好处,因此投资银行也能间接从分配到IPO股份的投资者处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和投资者签订后市购入协议将导致投资银行提高IPO发行价格,但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提高了IPO发行后的股票交易价格,因此总体增加了IPO折价率,从而增加了投资银行和分配到IPO股份的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由于对IPO股份分配拥有更大影响力的投资银行更有可能通过与投资者之间的后市购入协议获得利益,因此也使投资银行拥有更强的激励提高IPO折价率。
参考文献
【1】<<投资银行业务概述>>.中国证券业协会 .证券发行与承销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6-1 【2】投资银行 .投融界.51资金项目网.2011年03月02日 【3】首次公开募股 .华讯市场咨询网 .201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