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镇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汇报(丁)
唐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汇报
唐山镇党委 唐山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27日)
一、唐山镇基本概况
唐山镇位于淮南市西大门,地处淝水之战故地,北枕八公山,南临瓦埠湖,东连谢家集主城区,西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接壤。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2省道与310省道在此贯穿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出口处设在境内,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东淝河贯穿境内,是淮南市呼应省会城市合肥、连接皖西北(六安、阜阳)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境内省级森林公园卧龙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全镇共有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000亩,林业面积7700亩,可养水面万余亩。201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531万元。
二、农业示范园规划主要内容
唐山镇紧邻城区,耕地较少,近年来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葡萄、优质水稻、螃蟹、甲鱼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镇内现代农业经济虽已有一定规模,但目前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规模不够,且较为分散,产生不了集聚效应,配套的旅游产品难以得到开发,需要进行农业资源规划整合,促进农
1业发展、农民增收。唐山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围绕淮南市对于新农村建设“三个集中”的要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镇内传统农业向着附加值更高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转变。
1、示范园总体规划格局
整个规划区域呈“一环、三纵、一中心、多节点”格局。
“一环”是指102省道、卧龙山路、园区观光大道南段、滨湖生态公园及项目东端边界生态林地所形成的环状景观带;
“三纵”是指:示范园内三条纵向景观轴;
“一中心”是指:水产养殖观光区,该区以镇原有的水产科技园为依托,基础条件较好;
“多节点”是指:垂钓湖景区、高科技农业培育研究及展示区及大滩头岛高档休闲度假区等。
2、示范园基本功能分区
唐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东至唐山镇尚安村,西至卧龙山路,南起东淝河及瓦埠湖北岸,北达102省道约1390公顷范围内。其中,九里村与施咀村之间约440公顷为重点规划区域。分为六大版块:
一是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该区主要分布于瓦埠湖以北,本次规划东侧边生态林带以西、102省道以南、施咀村与尚安村之间地块和九里村南侧地块两处范围内。主要种植经过精心培育后选取的优良农作物及饲养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家畜类产品。
二是水产养殖观光区。可以分区块集中培育、生产某一类水产品,如大闸蟹、瓦虾及甲鱼等。
三是高科技农业培育研究及展示区。区内主要分为:精品苗圃种植区、精品花卉培育及科研区、精品花卉种植展示区、室外采摘园、温室大棚采摘高效种植区、菌类产品研究及种植展示区、异地产品驯化及种植展示区、无土栽培及种植展示区等。
四是生产配套设施及展示区。区内主要分为:物流区、仓储区及农副产品加工展示区等三部分。
五是大众型旅游休闲度假区。区内主要分为:餐饮招待区、停车场、商业街、垂钓湖景区(农家乐、垂钓及冷饮茶座)等区域。
六是高档休闲度假区。区内主要分为:高档休闲度假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会议中心等。
三、项目进展情况
1、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该项目规划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淮南市滨瓦埠湖概念性规划》及《淮南市西部门户区总体规划》都有良好的衔接性,待市规委会批准后即可分期实施,现正在修建项目区的大门入口景观;
2、土地流转正在积极推进。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共需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6万余亩,镇、村通过认真做好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引导他们支持园区建设,首批进行的两千余亩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其中施咀村114亩低洼地土地流转及平整工作已完成;
3、农房改造工作完成规划设计。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园
区整体形象,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范围内的施咀、尚安、九里、李咀四个村已对村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新建及改造进行了规划设计,即将逐步实施;
4、水产养殖观光区和大众休闲区初具规模。镇水产科技园的三个特色产品大闸蟹、青虾和鳜鱼拥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商标“施家湖”牌,休闲垂钓等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和客源,园内每年生产各类水产品近百万斤,创产值5千余万元,养殖户户均收益十余万元。投资三千余万元的锦湖生态酒店已于2012年元月建成营业,与南侧的瓦埠湖汉庭农庄成为大众游娱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四、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扶持。唐山农业示范园项目概算总投资超过1亿元,仅靠乡镇自筹很难解决,需要各级给予关心支持;
二是加快唐山保庄圩建设。设计标准为防御40至50年一遇洪水的唐山保庄圩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示范园的防汛压力,对保障园区的发展及投资安全至关重要。该项目规划设计总投资
1.1亿元,省级项目资金为5千余万元,尚需地方配套建设资金5千万,区委区政府已请求市里给予资金配套支持,推动保庄圩早日建成;
三是项目布局支持。请求上级在信息资源上向我镇倾斜,为农业示范园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促成更多有投资意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到唐山农业示范园落户。
第二篇:农业示范园
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江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代小红
尊敬的谭市长: 首先感谢谭市长对双溪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关怀和支持!为认真贯 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市政府《关于开展 2008 乡村旅 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8]2 号)和谭市长在北碚的讲 话精神,我区集中力量,扎实推进以“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为主载 体的乡村旅游建设,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建设创意、实力、宜居、和谐江北。现将“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大战略”
一、与时俱进创一流,倾力实施“大战略 与时俱进创一流,倾力实施 大战略 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结合 我区“大城市、小农村”的实际,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破解江北“三农” 问题的切入点,坚持以旅助农、以旅促农,扎实推进“大项目、大投 入、大营销”战略,力创乡村旅游精品。为此,我们采取了“三大措施”: 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负责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 组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在双溪村现场办公,专职开展双 溪村建设工作。在观念创新方面,遵照鸿举市长 “要用世界级眼光和 一流水平打造双溪村” 的指示,将双溪村定位为以“田园牧歌”为主题 形象的西部都市乡村体验示范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示范带动、打造精品。在资金投入方面,区
政府近两年来在双溪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农民变市民等方面总共投入 2 亿多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7 亿元,其中光大集团投入 3.6 亿元建设奶牛基地、乳制品加工厂 和奶牛 Disney 乐园;原野集团计划投资 1.5 亿元,现已投入 3000 万 元;已经开工建设的幸福花园计划投资 3000 万元、夕阳家园计划投 资 1500 万元、市政小区计划投资 1000 万元。“大项目、大投入、大 营销”战略的实施成效显著,双溪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 2005 年的 3318 元提高到 2007 年的 6500 元,2007 年被评为重庆直辖 10 周年精 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并有幸成 为我市“十大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之一。
二、规划先行谋发展,科学发展谱新篇 规划先行谋发展,在推进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注 重”: 一是注重规划的调控作用。个性突出、魅力四射的乡村旅游景区 建设,需要富于前瞻性、科学性的规划来控制和引导。为此,我们编 制了《双溪村总体规划》《双溪村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用科学的规 划来引领双溪村的科学发展。每一个项目的策划、引进和设计,我们 都要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分析、论证和推敲,做到理念上立意高远、项目上大胆创新、文化上特色鲜明、操作上切实可行、态度上宁缺勿 滥,高起点、大手笔塑造乡村旅游精品。二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建设琏珠水厂至奶牛小区
供水工 程、双溪村河道排水及河道排污整治工程;通过建高位水池、自来水 厂、管网等形式,全村自来水覆盖率达 90%以上,100%安全饮水。奶牛小区建设日处理污水 200 立方米、600 立方米的沼气池各一个。在双溪示范村投入资金 1200 余万元,修建主村道 8.5 公里、次村道 10.6 公里、中大道 35 公里,全村 16 个行政社开通了农村客运车,基 本建成三级路网,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为满足双溪村乡村旅游 发展之需,今年开工建设的双石路养护工程投入使用,6.5 公里循环 道改造工程即将完成,大双溪片区 8 公里的兴(隆)望(龙)路已经 动工。已建成符合“一楼四室”标准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740 ㎡,“一 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农村义务消防队通过验收;广播、电视、农家(社区)书屋已覆盖了全村,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天然气管道铺设 进村并启用,电气化达标村镇建设高压走廊铺设完成; 双溪村沿线“渝 东民居”立面风貌改造完成 277 幢;50000 ㎡的小康新居正在建设之 中,预计 8 月竣工,可供 450 户居民入住。三是注重旅游要素的完善。按照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园评定标 准》,以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有效整 合双溪村的乡村旅游自然、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及其配套 设施,增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优化景区空间结构,创 建景观丰富、景点连续、可进入性强、选择性好的宜游空间。在光大
209平台,美名为“奶牛迪斯尼”,内设奶牛博物馆、奶牛科技馆、学 生拓展训练营、乡村酒店、体验区、购物区等;在夕阳家园,有供老 年人养老、健身、休闲的文体文化设施;在幸福花园,可提供商务会 议、赏花、运动等设施;在翡翠谷,可漫步植物迷宫、游弋朝阳溪河、体验乡村八大坊、品味原野美食;在入口广场,将有体现“双溪魂” 的游客接待中心、购物街、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四是注重产业链接。为发挥双溪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实现 我区鱼嘴、复盛、五宝三镇农村居民增收、农村居民转移、农村产业 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人口的科学发 展,乡村旅游经济必须与相关产业相互链接、共生共荣。延伸“白色 产业”链—双溪村现有 3 个奶牛养殖小区:金宏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占 地面积 90 亩,总投资 3000 多万元,设计规模为 1300 头,现存栏约 1000 头;光大小区占地 76 亩、养殖奶牛 1500 头;光大主牧场占地 327 亩、设计规模 2800 头、现存栏约 500 头奶牛。两个企业均是重 庆市龙头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奶牛配种采用“性冻控精”技术,挤奶 设备是进口德国维斯伐利亚管道式挤奶机、转盘式挤奶机,牛粪处理 采用干稀分离技术,干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或加工为食 用菌菌基,粪水则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液通过提灌浇施牧草地,现已种植牛鞭草、皇竹草等 1000 多亩,以牛粪为菌基培养
双孢菇试 种成功,“白色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培植“绿色产业”—通过成立“双 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全村实施土地整体流转,使公司获得 4300 亩土地的经营权,加快了“绿色产业”的培育。牧草科技园占地约 150 亩,已初具规模;光大葡萄园占地 460 亩、预计投资约 800 万元,已 部分种植马陆葡萄;已开工建设的双溪·翡翠谷占地 600 亩,预计投 资 3000 万元,将成为双溪旅游环的核心景观,原引进的雾都杜鹃培 育中心、盆景园、桃园、观赏鱼基地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更有青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双溪村的建设中,还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建设用地指标不够。在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建议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 地减少挂钩试点,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建议允许建设用地与对口支援 区县挂钩,实施占补平衡;建议允许农村建设用地确权和交易试点; 建议允许利用国有农地的相关政策,盘活土地、筹集资金,为业主引 进、规模打造创造条件。二是农村金融改革试验步履缓慢。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探 索金融如何支农、扶农、助农是一大课题,我们已与金融部门积极协 商,但缺少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能否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作质押贷款,金融单位因对资金安全的顾虑、质押的土地经营权的身份确认难等问 题,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双溪游客接待中心建设资
金不足。伴随双溪村各项建设的强 力推进,一个彰显“牛文化”主题、流淌奶与蜜的都市村庄即将展现在 游客面前,概算 800 万元的公益性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及其配套设施 急需开工建设,但目前还有资金缺口 300 万元,请求市政府在旅游结 构调整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雄关漫道,迈步而越。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不断进取、加快推进,确保“双溪村都市农业示范园”在年 底开园。
第三篇:龙山镇农业产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 doc
安龙县龙山镇2014年第一批“按客观因素
分配”到县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龙山镇地处安龙、贞丰、兴仁三县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安龙至贞丰、安龙至兴仁两条高等级公路贴镇而过,王马公路(相接安贞、安兴两条高等级公路)穿越镇境。全镇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居委会162个村民组共7080户31862人,少数民族人口26636人,占总人口的83.6%。2013年底,全镇共有353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9301人。龙山镇蚕桑产业发展主要规划在柿花坪、老场坝居委会、新场坝居委会等,中低度海拔生产区(海拔在1300—800米)。现有一家桑蚕养殖合作社,桑树种植面积800余亩,于2013年底也建成完善的生产配套设施和加工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最终成为龙山镇农业产业支柱。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规划先行、绿色环保、产业支撑、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品牌创建”原则,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在确保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保有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特色,树立品牌,实现生产与
市场对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我镇农业基本实现“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外向型”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推进富民强镇、构建和谐新龙山做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成立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远辉(党委书记)
副组长:韦其波(党委副书记、镇长)岑刚(人大主席)饶代霞(副镇长)成员: 吴应才(林业站站长)
叶树成(农服中心主任)梁永亮(农服中心副主任)韦天润(国土所所长)杨秋(财政分局局长)毛成刚(民政办负责人)夏东升(扶贫站负责人)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区技术培训指导,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扶贫资金发放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技术保障,并做好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督查工作。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与方案
(一)种桑养蚕
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苗圃建设
在新场坝居委会建设蚕桑基地20余亩,可培育桑苗350万株,苗圃建设可为笃山乃至全县提供优质的桑苗。(2)桑园建设
扩建桑园350余亩以桂桑有12号、62号主,按每亩产优质桑叶1.5吨,350亩可产525吨,按市场保底价0.3元/斤每亩可产生经济效益900元,鲜茧110公斤。
2、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1)土地要求:PH值在4——7之间的土质(2)种植时间要求: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要保证第二年有成效,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是12月份到次年的元月份种苗,6月份即可见效。
(3)种植要求:行距(退步行)75—80公分,株距(排行)18公分。先把农家肥放在沟底,然后把桑苗放在15公分深的沟里,复土后踩紧即可。
(4)种植株数:每亩中4500-5000株,桑苗成活到10公分左右开始除草、施肥。
3、项目资金来源、投资概算和资金用途
350亩桑蚕种植总计需资金49.2万元。其中,桑苗、项目概况牌及技术培训投资1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8.2万元,(含水利设施、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农户自筹资金21万元。
桑园建设投资:350亩茶园基地建设总共需经费49.2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祥见下表:
桑园建设扶贫资金投资概算表
苗圃基地建设:20亩需投资20万元,土地租金1万元。祥见下表:
农户自筹资金概算表
水利建设:其中小水池建设项目1口×1000元/口,水渠项目建设17.2万元,祥见下表:
部门整合资金投资概算表
(二)贫困户直补资金项目:根据这次下达到我镇的“第一批中央专项扶贫资金”贰万贰仟壹佰(¥22100.00)元,涉及到我镇竹林村130口人,按照客观因素的分配方式及每人170元的分配标准,发放的对象主要是鳏寡孤独、特困户家庭,以便加快这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拨付进度,加快和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资金使用和管理
根据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关规定,严格项目的资金管理程序,提出资金管理监督措施,按预算科目设立专账,严格管理和使用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和资金安全。结合项目的实施进度统一安排资金,通过安排定期、不定期的抽查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给予批评、警告、甚至惩罚,保证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以达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在资金使用程序上,严格审批手续,建立健全财务档案。
六、服务体系措施
(1)法律保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法律监督。
(2)人才保障。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基地和项目、加大对桑农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技能水平,增强经营管理能力,为桑蚕产业科技进步提供人才保障。
(3)社会保障。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桑蚕产业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群众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贫困,迫切希望改变环境,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对桑蚕产业发展的热情极高,这无疑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
八、监督检查
由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干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在督促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求限期及时整改,保证项目的建设顺利完成。
龙山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唐家河示范园实施方案
清涧县唐家河村红枣经济林省级精品示范园
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清涧县唐家河村红枣经济林省级精品示范园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
清涧县郝家鄢乡唐家河村
三、建设性质 新建
四、建设年限
2016年5月—2017年5月
五、项目指导单位:清涧县林业局 建设单位:清涧县林业站、六、实施单位:清涧县和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示范园区规划总建设面积120亩,主要培育的品种是枣树,在园区内修建田间道路及排水沟。园区内分成苗圃区30亩、采摘区30亩、示范林60亩,观光区、科普教学区,集观光、农业、科教、旅游于一体。
八、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经济林建设资金
15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自然条件
1、清涧县地处榆林市最南端,黄河、无定河的交汇处,黄土高原腹地,秦晋大峡谷两岸,东经lO9°55′27“—110°38′50”,北纬360°57′30“—370°25′7”,东濒黄河与山西省石楼县相望,北靠绥德,西南与延安市子长县、延川县接壤。
2、地貌地形
清涧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向陕北斜坡东翼。基岩为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岩,中生代岩层出露颇多,多系泥岩、沙岩、页岩。地面覆盖第四纪黄土,地貌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破碎,梁峁起伏,河谷深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576.6-128.5米。全县沟壑密度2.68公里/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2.47万吨/平方公里〃年(黄土梁峁和峡谷丘陵区,沟壑密度5-7.5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3.04~3.71万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3.7%,是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3、气候条件
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寒暑分明,日照充足,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年均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
38.1℃,极端最低气温一22.6℃。无霜期157天。年均日照2720.7小时。年降雨量500毫米。
4、土壤和水资源条件
全县土壤有风沙土、黄土性土、红土、黑垆土、淤土、潮土、草甸土、盐土、紫色土、栗钙土、沼泽土等11个土类,17个亚类,23个土属,84个土种。以黄土性土类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55.6%,是本县主要耕作土壤。水质适合灌溉,建成2个300立方4个100立方的蓄水池,完全能满足示范园区的灌溉需要。
5、土地及生物资源
园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3000余亩。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清涧县种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20多个品种,面积和总产居全省第一,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红枣个大、肉厚、丝长、味美,营养颇丰,在国内外市场极为抢手。
6、红枣资源
清涧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下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但独特的气候条件是其成为中国和世界红枣原产地中心之一和中国的“红枣之乡”。清涧县地处黄河红枣产区的中心,是公认的红枣优生区,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主要分布于县境的黄河、无定河沿岸。清涧红枣甲天下。红枣产业
已成为清涧的支柱产业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现有红枣林面积69万亩,其中盛果林达40万亩,年产红枣15.5万吨,年产值达6.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2%。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牙枣群、白枣群、脆枣群、团枣群和木枣群。其中适合干制的木枣群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5%以土。近年来,又引进一批新品种。新疆的骏枣,相枣,晶昌一号,灰枣,山西的梨枣、相枣、骏枣、山东的冬枣、雪枣等十多个品种,正在试栽之中。
二、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条件
为保证项目具备顺利实施条件,在确保了项目用地和群众利益均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合作社与4个村委会一一签订了项目用地租赁协议,项目区现有耕地面积500亩,项目辐射区总人口562人,总户数210万户,可提供劳动力146人,劳动力资源充沛,能满足项目实施的人工需要。
三、科技条件
项目技术支撑单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县红枣科研机构,已与其签订了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技术支撑协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的国家级重点教学科研单位,拥有农、林、水等学料的高级研究人员和管理人才,拥有部级开放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建设经济林林业示范基地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管
理经验,并与陕西省多个良种基地建设部门形成了良种繁育推广、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长期技术协作关系,针对经济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将为项目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清涧县设立红枣研究所与清涧县在红枣经济林栽培等方面形成了长期的技术合作伙伴,多年来一直为清涧县优质红枣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特有的生产技术,项目建设有强大的技术保障。
四、组织管理条件
近年来,清涧县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以来,更是把林业生产建设摆在了重要位臵。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把发展红枣产业摆到重要位臵,并提出建设百万亩红枣基地的宏伟蓝图,要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实现清涧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到“十三五”末,全县红枣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年产量达到2 1万吨,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县林业局现设综合办公室、业务室、财务室。下设6个事业单位。县林业站负责全县红枣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县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负责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测、检疫工作;县林木种苗工作站负责全县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县林业派幽所负责全县林政案件的查
处和资源保护工作;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2名,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1名,林业工程师10名,林业助理工程师3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可为该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五、政策保障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已把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列入中央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内,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把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做出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总体规划。省林业厅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制定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规划》,对于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政策保障。
六、交通和通信设施
郝家鄢乡唐家河村交通便利,南连清涧县城,北接绥德,山川秀美,自然景观美好,联通、移动、电信都有基站,方便快捷的通信和交通设施为本项目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山区综合开发与助农增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业综合开发依托山区土地资源和生态优势,培
育森林资源,在不断提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加快红枣产业基地综合开发,实现山区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效益评价
一、项目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红枣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的需要
本项目在充分利用本地区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基地化、集约化种植红枣,拟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张红枣种植基地和农户红枣种植规模,将红枣种植的产业化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档次,提升和带动农村生态种植等相关行业水平,增加林业生态种植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二)是调整红枣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林地资源及扎实的农村劳动力基础,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本地红枣品种改良、新品种植、和防疫灭病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红枣种植业的水平,把红枣种植列为清涧县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项目的实施,通过建设红枣种植基地,建设红枣集约化标准种植示范村,通过示范村的示范带动,对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增产创收,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农村闲臵劳动力、带动产业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充分利用多渠道扶持资金,引导本乡农村闲臵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以农村现有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建立优质高产的红枣产业园,成为增加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
二、项目预期成效
本项目拟建设1个200亩现代化红枣种植精品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植,年产优质红枣50吨,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带动民间300个农户种植红枣1万亩以上,扩大优质红枣原料基地规模。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良种红枣高接与种植、信息到与资源化利用的一体化,促进红枣产业发展,调整农村红枣种植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和城乡统筹的快速发展。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出商品红枣5万斤,利润50万元。
三、社会效益评价
本项目的建成实施,对培育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都具有显著的成效,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可以带动民间300个农户种植红枣10万株以上,扩大优质红枣种植基地规模。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将作出积极贡献。可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周边农户增收和红枣养殖产业发展十分显著。综合开发利用红
枣优势资源是清涧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地方乡镇单位多年来的发展规划,为了加大红枣产业化的发展力度,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红枣功能制品项目上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决定将西部大开发用为契机,立足红枣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绿色红枣功能制品,依靠科技,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优质红枣产业开发项目,把握目前国内外对绿色植物功能性食品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机,符合国家绿色植物产业发展政策。
第四章 项目的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的依据
●《陕北山地枣树栽培技术规范》(陕质监[2008]26号); ●名优特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 ●《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标准》; ●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陕西省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关于下达2016年核桃红枣经济林建设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2016年核桃红枣省级精品示范园建设指南 ●中共清涧县委清涧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清发[2011]1号;
●《清涧县红枣产业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为12个月,即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园区总体苗木布局种植和基础设施施工。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建立一批能带动清涧县红枣基地发展和辐射周边县市红枣经济林发展的示范型基地,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五、基本原则
(1)坚持集中连片原则;示范园建设应打破村界、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板块推进。
(2)坚持以科技为依托的原则。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应用截杆、覆膜、保水剂、生根粉等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特别是要加强抗旱技术的配套应用,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依托当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加快发展区域优良品种,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4)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
对低产低效园逐步有序实施改造,同时新建一批优质高效的红枣科技示范园,高标准高起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红枣基地发展步伐。
(5)坚持规模化与效益化优先原则
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区域发展,科学管理,规模经营,效益优先。
(6)坚持标准化与市场导向原则
以科技为支撑,推广应用优质红枣丰产栽培技术与山地微灌技术等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
(7)坚持示范园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原则
通过吸收就业、土地流转、土地或扶持资金入股等形式扶持建档立卡农户脱贫。
(6)坚持生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原则
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普及适用技术。力争在短时间内提高红枣产量和质量,让退耕户早见效益。
(8)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相结合的原则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积极引导退耕农户把巩固成果变为自觉行动,加强自身造血功能,解决长远生计问题。
(9)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
重实效。
(10)坚持生态优先补偿的原则
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合作经营、共享成果”为宗旨,以“种草养畜、畜粪还农、以农造林、促保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为经营理念,立足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供给周边从事农业生产的所有农户,逐步带动郝家鄢乡全体农民增收致富。第五章 项目建设任务与内容
一、建设任务及内容
1、新建红枣标准示范基地200亩,主要培育的品种有:清香红枣、陕系红枣、城口红枣、本地麻红枣、文玩红枣等,在园区修内建田间道路及排水沟。园区内分成苗圃区50亩、采摘区50亩、多种红枣示范林100亩。
2、整治土地200亩,先清除地面杂草,深翻土地,仔细捡除草根、树根、石块、耙细整平,开2米宽的畦,畦沟宽1米(只理出浅沟,不挖起沟土),将准备好的厩肥或堆肥约20000公斤、过磷酸钙500公斤、油饼500公斤堆沤腐熟之后撒于畦上,然后将肥料浅翻入土,畦面整成梳背形,待栽植红枣苗木时再深挖苗坑。
3、新建红枣示范园区栽植红枣直径5厘米清香红枣大苗50亩,10厘米大苗100亩(清香红枣40亩、陕系红枣20亩、城口红枣20亩、本地麻红枣10亩、文玩红枣嫁接苗10亩),清香红枣苗圃区50亩,4、新建标准示范园区基础设施(生产便道)5公里(其中:宽3.5米的进场道路一长1KM,新修田间道路4KM,建生产便道5公里),排水沟渠5KM,生物围栏5KM,修建管理用房及仓库200平方米。
5、新修设计断面为0.3×0.3M的排灌沟渠5KM,三面浆砌块石,沟底坡降比2%,采用M5水泥沙浆抹面防渗。
6、为确保园区旱季有稳定的水源,必须规划一个防旱池,本项目新建防旱池1个300立方米,位于示范园区上方100米处高程,搞旱池材料均采用M7.5浆砌块石结构,水池壁及底板均用M10水泥沙浆抹面防渗,设上下梯步,以便于维护和管理,并在池底增设管径为100的排空底孔,以及时的排除池底的淤泥和沉淀物。
7、进场道路改造,目前进入示范园区的道路还有相当部分没有延伸到基地,因此,本项目拟对进场道路进行新修,新建进场道路1KM,用碎石头铺面,宽4.5米,能确保农用车辆通行。
8、田间便道5KM,主要供生产种植、观光及采收人员进出和护理时使用,路宽一般控制在1-1.5米,路面采用水泥硬化。
9、管理用房及库房约200平方米,采用桩基础,框架结构,柱距6M,跨度9M,外墙面装修为浅色面砖墙面,内墙用水泥砂浆找平,然后用涂白色涂料,楼地面为水泥抹平。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屋面均为卷材防水,防水等级为三级。
10、配套设备设施
考虑基地建设材料运输及项目建成后各种林苗运输的需要,需配臵运输车1台,耕耘机2台,供电设施1套,及农具2套。
第六章
技术标准
一、培育红枣
项目选择优生区核心区的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水源充足、利于排灌的沙壤土和壤土的农耕地,适宜机械化耕作管理,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选择优良早实品种。以体现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本项目确定红枣为清香红枣、陕系红枣、城口红枣、本地麻红枣等。
二、种苗来源及整地
1、新造林苗木
示范园区选用新品种红枣苗木品质优,经济性状好,符合市场需求,采用陕北山地红枣高效栽培模式(50株/亩,3*4--5米株行距)和陕北鲜食枣设施防雨高效栽培模式(110株/亩,2*3米株行距),带土团、土团大小不低于30厘米,树高1.5
米以上。
2、整地方式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精细整地是确保示范园成效的主要措施,在整地过程中,沿等高线进行大窝穴状整地;实行放线打窝,品字形布局。整地及植穴规格为:整地规格100×100×80厘米,植穴规格80×80×60厘米。
三、施肥种类及用量
1、品种和方式
栽植前,在穴底施入适量的农家肥,与表层细土充分拌匀,回填穴底,再回填一层细泥土,避免苗根直接接触肥料。
2、施肥量
农家肥200公斤/亩。
3、栽植密度
根据红枣特性,培育目的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的生产潜力、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结合我县多年的造林经验和项目区造林地立地条件综合考虑造林密度。本项目示范点造林密度设计为20-40株/亩,株行距为4×4m。具体为清香红枣树5-10CM的2600株,密度为20株/亩;陕系红枣5-10CM的800株,密度为40株/亩;城口红枣5-10CM的1650株,密度为33株/亩。
4、补植、追肥
因各种原因造成幼树死亡缺苗的应在春、秋两季适时进行
补植,补植苗木按良种嫁接大苗执行。施追肥:结合抚育对幼树施以适量的氮肥及迟效性的农家肥。
5、高接砧木的处理
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嫁接部位直径粗度5~7厘米为宜,最不超过10厘米,过粗不利于砧木接口断面愈合,对10年左右的树可在主干或主枝上进行单头单穗、单头双穗或多头多穗。10年生以上的树应根据砧木的原从属关系进行高接,高接头数不得少于4~6个。
6、防治病虫害
(1)每年在红枣果实收获后和来年发芽时按中等土壤肥力和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每平方米计算,结果以后的1—10年内,年施肥量为氮肥50g,磷、钾肥各20g,并增施农家肥5kg/株。在施肥的同时对红枣周围进行松土和除草。在红枣生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增施复合叶面肥。
(2)清除病虫害为害的枝条
对新栽培的红枣苗中极大部分红枣均处于成活期,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每年在9月中旬待果实收获完后,应在整形修枝的同时剪除树上枯枝,集中烧毁。
(3)捡拾落果
红枣果象、红枣举肢蛾等害虫的幼虫均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引起落果,其幼虫仍在落下的果实内继续为害,并在受害
果实内化蛹羽化。为此,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7月上旬分别将红枣植株周围地面落果捡拾干净,用红枣保果灵1号1000倍液集中浸泡沫处理或用铁锤将受害果实锤烂并将其内幼虫锤死,可有效控制来年的虫口数量。
第七章 项目建设进度
一、新建红枣示范基地
1、整地:2015年9月10日至2016年5月10日。
2、栽植(含施底肥):2016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3、检查验收:2016年12月
二、新建基础设施(生产便道、防旱池)
1、路基工程:2015年9月1日至9月30日。
2、排水系统: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
3、挡防工程:2016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
第八章 投资概算
一、新建红枣示范基地
(一)红枣基地
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万元,其中:
1、苗木费:按平均30株/亩、200元/株测算,每亩需投资6000元。
2、肥料费:施农家肥,按30株/亩计算,每株施农家肥10公斤计算,需投入300公斤/亩。
3、劳务费:按5个工日/亩、100元/工日测算,每亩需投资500元。
4、其它:生产工具和农膜等,平均50元/亩。
5、农药费:按平均每亩50元计算。
6、管护费:按平均每亩每年2个工计,按每个工日80元计算,每亩需管护费160元。
二、基础设施
(一)生产便道
按15万元/公里投资标准建设,其中:
1、材料费(1)块石
按每公里1000立方米、每立方米60元测算,每公里需资金6万元。
(2)碎石
按每公里350立方米、每立方米100元测算,每公里需资金3.5万元。
(3)其它材料费
主要用于水泥、石粉等,按每公里0.5万元测算。
2、人工费
主要是路基、边坡、边沟挖掘等,按1000个工日/公里、50元/工日测算,每公里需资金5万元。资金筹措
第九章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基地建成后,增加了林地面积,加速了绿化步伐,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防止雨水冲刷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随着枣树的生长,树冠的增大,必将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缓冲刷,改善气候,净化空气,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农业丰产、稳产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也为清涧县最佳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其生态效能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增加了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为当地经济建设增植了财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同时,必将带动红枣加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压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将会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项目建设和技术培训,将使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也将增加农民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更进一步激发起农民建设山区、繁荣山区经济的积权性,为清涧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提升唐家河流域红枣品牌做出贡献,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分析
优质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进入盛产期后,正常年份下,年
产红枣825万公斤、每公斤优质红枣按均价2.50元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063.00万元’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增加1800.00多万元,项目区退耕户农民户均增收7000余元,人均增收1900元。经济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同时随 着树龄的增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益期可持续
50年以上。
清涧县和坪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〇一六年六月
0-
第五篇:创建示范园汇报
阿克陶县第二双语幼儿园创建工作
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第二双语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自2010年成立以来,我们勤俭办园,严谨治园,科学保教,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借创建州级示范园的东风,在软硬件投入,办园规模,园务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现在,我园占地面积9000㎡,绿化面积1650㎡,户外活动场地5000㎡,设有大、中、小三个年级16个班,在园幼儿622名,教职工65名,其中专任教师62名,有4人获得小学高级教师,28人获得小学一级教师,其中保育员14名。园长1名,副园长2名,公益性岗位保健教师1名,各教职员工都能持证上岗,忠于职岗,以创建州级示范园为新起点,以全心全意服务幼儿为立足点,使得我园的保教水平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现从三个方面将创建州级示范园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保证硬件过硬
我园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活动楼内,设计有多功能活动室、科学探索发现室、图书室、美术室、保健室、隔离室、办公室、保管室、资料档案室等各类用房,班级里有宽敞的活动区、卧室、卫生间、洗手间。添置了大型玩具和10多种中小型玩具,投入28万准备铺设1000多平方米软质地垫,改建活动场地、花园种植地、饲养园地等1000多平方米。
在配套设置方面,幼儿园配备了电视机、VCD、电脑、打印机、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实物投影机、校园音响、彩电、录放机、电子钢琴、标准课桌椅,还添置了2000多册图书资料,生均达6册以上,教工图书人均25册以上。备有常用医疗、保健的药品,能满足了教育、教学游戏活动和幼儿保健的正常需求。
二、加强园务管理,精益求精,保证软件不软
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园,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和政策,努力做到四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升华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园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和谐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灵魂,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作为教师的必修课程,坚持学好、用好,并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设法将办园目标,规章制度内化为教职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激发教师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幼儿园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办园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及时调整工资,教师家庭如遇特殊情况,园领导主动关心,送去温暖。园内和谐、温馨激发了教职工们的工作热情,全体同志能心系幼儿园的发展,尽心尽职,工作有序。
(二)进一步强化制度建园的措施。为了强化内部管理,我们制定了《第二双语幼儿园管理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奖惩办法》以及《班级工作一日常规》等各项制度,建立了教职工考核激励机制,把教师的工作业绩与绩效考核工资挂钩。平时狠抓制度的落实,分管教学的副园长经常深入幼儿园检查教师的保教行为,督导教师全面规范保教管理。
(三)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面临发展快、竞争强、要求高的教育形势,我园教师始终树立服务意识,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家长的满意和支持,强调优质服务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健康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顺利保证。园内“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每位教师将安全工作细化到一日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如晨检、午检、室外活动、入厕、接送等。多年来没有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现象,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园内环境,我们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确保室内外窗明几净,室外环境清洁优美。毛巾、茶杯、玩具等按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幼儿入园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查,并认真做好晨检记录。定期组织幼儿体检,保健室及时整理统计,坚决杜绝流行病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尽快解决。
(四)进一步打造德高艺精的教师。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因此,我们首先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主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师德教育,塑造高尚师表形象。积极开展“爱教育、爱本职、爱孩子”的“三热爱”教育,注重以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以健康文化陶冶教师,使幼儿园呈现出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局面。
二抓活动开展。连年开展优质课评选、案例评点以及各类比赛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除了教师直接进行活动评比外,我们还在园内开展形成多样的幼儿活动,通过幼儿活动来考评辅导教师。比如开展讲故事、朗诵、手工制作、跳绳、拍球等活动,每年的庆“元旦”、“六一”活动,每月的幼儿素质展示以及组织“亲子”活动等,既培养了幼儿能力、促进了家园联系,又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抓学习交流,在各种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师内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州、县级教学观摩活动和教育教学研讨会,赴外地学习培训,仅今年5月份,就安排了左文英、热斯布比老师参加了克州骨干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到县内业务学习达30人次。
三、提升保教品位,彰显特色,保证亮点更亮
在特色教育方面,我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积极探索家园互动的有效模式,以家长问卷、课间操展示活动、家长会、教学开放日活动以及各类亲子活动等渠道加强家园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其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制作玩具学具是我园传统的特色活动之一。
首先是幼儿双语,我们认为:双语是工具,有用才是硬道理。我园百分之九十八的幼儿是少数名族,幼儿父母汉语水平低,幼儿入园时不会说汉语,汉语既然是工具,就要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园双语教学的内容大都和孩子的一日生活有关,和孩子的游戏、成长有关。通过情景创设,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说、敢说、会说”的环境,让孩子在唱歌、游戏、表演等活动中自然学习英语。
其次是美术教育采用孜娅达老师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理论和绘画方法,使孩子从小像大师一样自由创作,尽显孩子的创造性。
三是幼儿舞蹈 通过基本功练习、韵律操表演、民族舞教学,使孩子受到艺术的熏陶,培养孩子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是,积极正确评价幼儿的手工作品。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有些幼儿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增强其创作的信心,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只要幼儿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算是成功的作品,让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
我园的这些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回顾整个创建工作,我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欣慰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明确责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我县幼儿创造更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今天,我园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争创、州级优质幼儿园的工作中,由于水平有限,还有很多不足,希望领导们谅解我们的不足,也希望得到领导们更多的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