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

时间:2019-05-13 08: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

第一篇: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

广汉市商务局

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

2007年7月省政府川府发[2007]58号文件出台后,我局及时由局长江涛同志带队到省商务厅向省厅领导汇报我局的各项商务工作,了解了省商务厅各处室的情况,明确了各分管副局长直接联系省商务厅分管领导,各职能科室也直接与省商务厅的各处室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省上的最新要求,并要求各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掌握了“扩权强县”后的工作职责。省商务厅谢开华厅长及相关处室也到广汉进行了专题调研。

扩权强县四年来:我市的商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务工作,一些下放的权力还需要全部落实到位,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有力推动了我市商务工作的迅速发展

扩权强县后,我市外贸发展迅速,2006年进出口3.4亿美元,其中出口:2.42亿万美元,2010年进出口7.27亿美元,其中出口2.56亿美元、2011年1-6月进出口5.09亿美元,其中出口1.85亿美元,预计今年进出口达9亿,力争达10亿美元。

外资审批方面:实际利用外资从2006年1183.3万美元

1上升到2010年3150万美元。

国内贸易: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为理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金额累计达到

2.1亿元,销售台数逾92000台。各类市场在我市相继落实开建,逐步构建起大开放、大流通、大服务的现代商务工作新格局。

二、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省商务厅的政策信息直接到我局,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的会议、培训,我局对政策掌握更透彻、准确、全面,上下沟通更便利,提高了行政效率,信息反馈更及时,对企业的服务更到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扩权强县后,各项权力落实情况

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外贸、外资各项会议、培训,涉及外贸的政策也能直接到我局,我局能够将我市企业情况及时上报省商务厅。

绝大部份专项资金项目能够直接上报受理,部份专项资金项目需通过市州上报。

外资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3000万美元以下的国家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外资审批权下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

2有下放“合同、章程审批专用章”,还无法完全自行审批外资项目;由于省上对于涉及外资项目审批的单位下放权限不一致,造成外资项目入驻时有关手续审批的复杂和繁琐。如扩权强县后发改、商务、环保等部门相应的下放了审批权,但技监、工商、外管等仍没有放权,还需在德阳办理。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3

第二篇:鳌江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鳌江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10-3-1

2 为全面实施省委的“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鳌江镇城市化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3号)和《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意见〉》(温委发〔2009〕57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鳌江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为主要手段,推进强镇扩权,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鳌江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起与鳌江镇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行政区域,使鳌江镇成为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三)基本原则。一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二是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坚持放管结合、权责一致,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有责可查。三是统筹兼顾、区域协调。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强化鳌江经济圈理念,适时扩大鳌江行政区域。四是公开透明、便民高效。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运作机制,消减办事层级、提高办事效率。五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坚持有序、有力、有效,力求在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确保试点方案顺利实施。

二、扩权改革主要内容

(一)政策扶持方面

1.用地支持

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时,充分考虑鳌江镇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内,根据鳌江镇经济总量,优先安排鳌江镇的用地计划指标,原则上要确保鳌江镇建设用地需要。

2.财政扶持

(1)县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则上实行“划分收入,核定支出、收支包干、递增分成”的办法。镇级财政收入比上超出部分,给予鳌江镇30%的奖励。鳌江镇商业和普通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除提取省、市规费和县专项提留资金外,全额用于鳌江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其中60%由鳌江镇安排支出,40%由县政府安排用于鳌江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土地出让金收入,除提取省、市规费和县专项提留资金外,全额(包括市政配套费)用于鳌江镇支持工业发展。另外,根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鳌江镇可按土地出让金总额的5%提取作为乡镇工作经费,按10%提取作为农村社会事务经费。

(2)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属部门驻鳌江镇的下属单位在镇内的各种规费收取(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统一纳入镇财政专户管理,收入全额上缴镇财政专户,由镇财政按照县、镇共同核定的分成比例上交县财政或返回给有关部门。各部门使用的票据统一由镇财政管理,镇财政负责有关部门的票据使用、核销等工作。

(3)发挥镇级金库的职能作用。镇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平阳县支行共同委托商业银行代理镇级金库,具体负责鳌江镇财政收入的收纳、退库、划解和库款的支拨,充分调动镇政府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4)建立平阳县国资发展有限公司鳌江子公司,为镇政府重大项目提供融资平台。

3.项目支持

(1)在市、县发改部门的指导下,由鳌江镇组织研究提出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全镇中长期和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组织并实施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和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等。

(2)对鳌江镇的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要优先安排。由鳌江镇政府负责鳌江镇内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并报县发改局备案。

(3)加大对鳌江镇项目技改扶持力度。由鳌江镇政府负责鳌江镇内的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并报县经贸局备案。县财政用于技改的资金,按照鳌江镇工业产值在全县所占的比例切块安排。

4.派驻部门权限扩大

根据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意见》(温委发〔2009〕57号)的精神,县职能部门要充分授权派驻鳌江镇的部门,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原则上县职能部门能放的管理、审批权限,要下放到在鳌江镇的派驻部门,实行分局审批、县局备案(扩权事项建议名录见附1)。

(二)创建工作平台,提高办事效率

1.建立鳌江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由中共鳌江镇委、鳌江镇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相关部门指导。受委托统一行使镇辖区内市容市貌、园林绿化、“青山白化”治理等方面的监督执法和事务管理工作职能。

2.建立平阳县鳌江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各驻鳌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审批服务、证照办理,信息咨询、非涉密文件查询,以及镇政府职权范围内的手续办理、审批管理等便民事项。

3.建立平阳县鳌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本镇在50万元以内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国有土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采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权转让等。

(三)理顺管理体制,增强管理服务职能

1.扩大管理权限。

在县核定的编制数和机构数内,鳌江镇可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调配镇管行政、事业干部。鳌江镇内副科级干部(县管干部)使用和调配要征求镇党委意见。鳌江镇委对镇管中层干部在编制数内具有考察、任免权;原属县委组织部干部管理权限的,在不超职数情况下,实行中层干部任免报备制。镇下辖的办事处书记、主任及重要岗位中层正职按副科级别配备。

鳌江镇范围内的县属部门、派驻单位正职,属副科级的人事任免要征得镇党委的意见;属中层的人事任免,主管部门需书面征求镇党委的同意。镇党委有权建议主管部门调整或建议县委组织部协调主管部门调整派驻鳌江单位的主要领导。镇党委、政府对驻镇部门主要领导实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县对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

2.优化镇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小政府、大服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镇内设机构设置为“四办七局一大队”。

“四办”: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宣传统战办公室(文明办、创建办、政协联络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禁毒办、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七局”:经济发展局(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商务办、统计信息中心)、农业发展局(农业服务中心)、财政局(国资办)、建设局、社会事务管理局(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办)。局与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合署办公(职能见附2,今后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充实调整)。

“一大队”: 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

根据区域划分,鳌江镇设置古鳌、雁门、下厂、墨城、务垟、西塘、塘川等7个办事处,作为镇委、镇政府的派出机构。

镇人大主席团、纪委、人武部、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机构,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旧城改建指挥部办公室按原文件规定设置。设立县政协鳌江委员联络室、鳌江镇机关党工委和中共鳌江镇社会工作委员会。

3.派驻部门机构的设置

保留土地、规划、工商、环保、国税、地税、质监等7个分局,保留鳌江学区不变。新增公安分局、监察分局。将鳌江水利所、社保所、房管所升格为分局。分局正职和学区主任由县有关部门副局长兼任或按副科级别配备。增设镇综合文化站。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强镇扩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具体负责强镇扩权工作的指导与协调。鳌江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专门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试点方案,及时研究、汇报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相关部门在对驻鳌单位放权授权后,要继续承担对授权事项进行检查、监督、考核等职责,并加强业务指导。鳌江镇要按照“谁行使、谁负责”的原则,对实施的扩权事项承担相应责任,要及时向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备案和报表报送工作,自觉接受授权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强化内部考核,落实工作责任。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要把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授权部门和扩权镇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逐步完善考核机制,强力推进试点方案的实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强镇扩权办公室要不定期对强镇扩权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相关事项检查。同时,县财政、审计等部门也要加强对镇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做出书面报告。

附:

1、扩权事项名录

2、内设机构职能

附1:拟扩权事项建议名录

序号

放权部门

放权事项名称

扩权单位

1县政府

县政府优先安排鳌江镇的用地计划,原则上要确保鳌江镇建设用地需要

鳌江镇经济发展局、鳌江镇建设局

2县发改局

小型及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

鳌江镇

经济发展局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

外商(含独资)限额以下、鼓励类及允许类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

3县经贸局

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

4县统计局

统计单位名录库建设和统计单位登记证核发

5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再生育子女审批(特殊情况再生育审批仍由县计生局审批)。

鳌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社会抚养费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委托镇审核征收。

6县水利局

取水许可

鳌江镇便民服务中心(水利窗口)

建设项目占用水域部分审批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7县环保局

排污许可、监测方案审核

鳌江环保分局

申请试生产、环保专项验收等受理

出具项目初审意见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城市饮食服务业排污、流动性污染源等行政处罚权、以及信访投诉等。

鳌江镇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

8县国税局、地税局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

鳌江国税分局、地税分局

9县地税局

二手房转让减免税

鳌江地税分局

县财政局

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

1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1、出版物印刷企业设立、变更(初审);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设立、变更;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企业设立、变更等41项审批事项。

鳌江镇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局窗口)

2县交通局

道路运输行政许可

鳌江镇便民服务中心(交通局窗口)

3县工商局

无照流动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鳌江镇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

企业注册登记

鳌江镇便民服务中心(工商窗口)

4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

鳌江国土分局

单位转让、变更登记发证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

2公顷以下具体建设项目供地的审核工作

县征地事务所有关职能

5县规划建设局

村镇规划选址意见

鳌江规划分局

村镇规划建设许可

工业项目(不含上报省市审批的项目)和个人建房项目的规建设许可事项

市容环境卫生、城市绿化、市政公用、侵占道路等方面的监督执法、事务管理工作及相关处罚

鳌江镇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

县教育局

鳌江镇内各类培训机构、幼儿园等审批许可事项

鳌江学区

质监局

组织机构代码登记

鳌江质监分局

县房管局

招标人少于3个或者规模较小的物业管理项目协议招标的批准初审权

鳌江房管分局

房地产市场管理监察、房屋租赁、住宅装修项目申报

房地产中介机构备案

县新闻信息中心

选派驻鳌记者

鳌江镇宣传办

开辟鳌江专栏,专题宣传鳌江

县广播电视台

开辟鳌江专栏,专题宣传鳌江

附2:内设机构职能

一、“四办”

(一)党政办公室主要职能:负责党委、政府机关的综合协调,负责做好文秘、政府法制、机关事务管理、保密、信息、档案、外事、机关考勤等工作。

(二)组织人事办公室主要职能:负责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员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负责镇机关、镇属部门和村(社区)的人事考核、考察;提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人员调配的方案;负责关工委、老干部等工作。

(三)宣传统战办公室主要职能: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负责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及文明创建活动;负责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工作;负责统战、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要职能:负责法律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司法、公安、法庭、检察、消防等单位的协调和联络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反映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建议、意见和问题;综合分析信访信息;协调、督导、解决重大信访问题;指导各部门信访工作等。

二、“七局”

(一)经济发展局主要职能:组织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管理和各项指标的统计和信息采集;负责审批县级限额内技术改造项目;对全镇范围内工业企业进行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做好需前置审批的新办企业的审批和申报工作;协调交通、能源、通讯等部门的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和外商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商贸、招商引资、市场开发培育、旅游业、物流业、服务业等工作。

(二)农业发展局主要职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管理全镇农业生产及农技推广工作;指导、监督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管理;指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和财务代理工作;统一管理防汛、抗旱、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负责林地管理和山场绿化、森林防火等工作。

(三)财政局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依照税法和财政法规,制定财政发展规划;负责财政预决算、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的专项管理和财政监督;负责国有资产管理、资金筹措、税收征管等工作。

(四)建设局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城乡建设、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镇辖区内交通道路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拆迁等工作;牵头查处乱占滥用耕地和违章建筑。

(五)社会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能:综合协调社会事务各项工作;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民政、老龄委、劳动保障、社会保障、残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食品卫生管理、防疫等工作。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能: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全镇计划生育各项数据的统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指导全镇生殖保健工作。

(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能:负责监督管理全镇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分析与预测安全生产形势,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镇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在委托范围内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三、“一大队”

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主要职能:负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殡改、“青山白化”治理、市政工程、公用事业等执法管理工作。

(注:龙港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早就发布,各位可以比较一下两镇的各自方案)

第三篇: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扩权强镇工作按新体制运行,将服务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彰显优势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制订的《复兴镇2010-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务实拼搏,开拓进取。现将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扩权强镇成果充分涌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着力服务于临江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坚持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双轮驱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建设滨江新城夯实基础。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小城镇建设明显增强。完成了孤山西路和复兴西路的下水道建设,2010年1月制定了2010年-2015年宿松县复兴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二是临江产业

园开发进度明显加快,2010年底基本完成临江产业园港口大道458.65亩土地征地工作,2011年初全面启动了明星路和经五路、安置房、污水处理厂、龙华二路的征地工作,为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同比增长65%;财政收入2182万元,同比增长74.5%;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同比增长20.8%。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十分关注、县直机关部门大力帮助。自试点镇获批后,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和顺利开展明确了思路、硬化了要求、制定了目标。县人大、县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县直相关部门悉心指导,精心帮助,大多数部门都制定了支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但目前有些部门存在“惜权”现象,“放小而不放大,放虚而不放实,放权而不放心”,对于新体制的运行设置了一定障碍,请求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尽快按放权目录下放到位。

三、政策健全完善,人事改革亟需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首先制章做事”原则,及时搭起相关机构框架,迅速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没到位,事要做好”,镇 建

设环保分局主要负责人已配备到位,镇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化、常态化运作。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恳请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方案人事政策尽快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将政府正职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按副县高配,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正科待遇明确,党政副职配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尽早考察,建设环保分局计划编制人员招录到位,及时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四、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随着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的技术指导。镇政府已对镇域内国有资金摸底登记,打包办证。

五、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用地瓶颈。

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政务新区框架全面细致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拓展。请上级部门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2010年,我镇已完成土地置换任务240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

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科学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

九高速、王家洲码头、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镇区垃圾处理站的立项建设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第四篇: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扩权强镇工作按新体制运行,将服务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彰显优势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制订的《复兴镇2010-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务实拼搏,开拓进取。现对照2009年11月4日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现场对接会议纪要将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和工作要求、建议请示如下: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十分关注、县直机关部门大力帮助。自试点镇获批后,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和顺利开展明确了思路、硬化了要求、制定了目标。县人大、县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县直相关部门悉心指导,精心帮助,大多数 部门都制定了支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但少数部门存在“惜权”现象,“放小而不放大,放虚而不放实,放权而不放心”,对于新体制的运行设置了一定障碍,请求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政策健全完善,人事改革亟需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首先制章做事”原则,及时搭起相关机构框架,迅速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没到位,事要做好”,镇 建设环保分局主要负责人已配备到位,镇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化、常态化运作。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恳请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方案人事政策尽快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将政府正职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按副县高配,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正科待遇明确,党政副职配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尽早考察,建设环保分局计划编制人员招录到位,及时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三、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随着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 2 的技术指导。镇政府已对镇域内国有资金摸底登记,打包办证。

四、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用土瓶颈。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框架全面细致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拓展。请县委、县政府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

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科学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九高速、王家洲码头、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镇区垃圾处理站的立项建设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以上汇报和请示如有不妥,敬请领导指导。

中共复兴镇委员会 复兴镇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7日

第五篇: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强镇扩权改革

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强镇扩权改革

浙江省有关于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强镇扩权改革的文件与通知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

2010年12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主要内容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意义

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以来,我省涌现出一批人口多、规模大、经济实力强、设施功能全、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大镇。这些镇在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现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特大镇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着力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加快实现特大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和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缓解大中城市发展压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建立权责一致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市,构筑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好、体制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城市化发展新平台,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纳入小城市培育试点的中心镇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建设规模。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的居住、工业、商贸、生态等功能分区。建成区户籍人口6万人以上或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建成区户籍人口集聚率60%以上。形成比较完备的水、电、路、气、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

——经济实力。年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工业功能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工业增加值8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0%以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90%以上。

——服务水平。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设施完备,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事业发展网络。商业、金融等服务业网点布局合理,形成比较繁荣的商贸金融服务网络。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市场商业服务三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

——管理体制。建立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权责一致、运作顺畅、便民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向试点镇延

伸。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形成管理民主、运作规范、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制订完善小城市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小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与城镇体系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相衔接。按照彰显特色、集聚发展的要求,完善主城区城市设计,科学编制小城市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和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

(二)着力提升小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商贸综合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行政执法、土地储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服务等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小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大力发展小城市经济。按照城市经济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坚持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原则,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加快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四)加快集聚小城市人口。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大力推进小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市集中。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出台低门槛落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农民进城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

(五)全面提升小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城市管理职能和小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保留镇级建制、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管理服务标准不断提高、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积极整合公共管理资源,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切实提高小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扶持政策

(一)实施强镇扩权改革。根据小城市管理需求,在保持镇级建制不变的前提下,明确试点镇的职能定位,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委托、交办、延伸机构等方式和途径,赋予试点镇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二)完善小城市机构设置。根据试点镇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管理任务,允许试点镇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统筹安排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县(市、区)政府部门派驻试点镇的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日常管理以试点镇为主,其负责人的任用、调整及工作人员的调动,应书面征得试点镇党委的同意。垂直管理部门可以在试点镇设派驻机构。

(三)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按照小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试点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生产要素流向,结合小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实际承载能力,允许适度调整试点镇的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四)强化要素保障机制。建立试点镇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制度,各地在省下达的城镇建设用地切块指标中优先予以安排。加强对试点镇的金融服务,加大对试点镇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到试点镇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试点镇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建设、规划、环保、交通等部门专业人才到试点镇挂职的制度,缓解小城市管理人才紧缺的压力。

(五)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县(市、区)与试点镇的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县(市、区)与试点镇的财力分配关系,建立试点镇政策倾斜、设有金库的一级财政体制,实现财力分配向试点镇倾斜,促进小城市培育。

(六)加大税费支持力度。鼓励县(市、区)政府对在试点镇新办的大型商贸企业,自营业当起,实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按收入级次三年内予以全额拨补;对在试点镇新办的金融保险企业,自营业当起,实行交纳的营业税按收入级次三年内予以拨补50%。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市、县(市、区)留成部分和在试点镇征收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用于试点镇建设。

(七)建立试点专项资金。省政府从2010年起建立每年10亿元的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暂定三年),用于试点镇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功能区、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规划编制及体制机制创新等项目的补助。各市、县(市、区)也应建立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镇加快建设发展。

五、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负责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及时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实施动态管理。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将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奖励发展、激励先进的原则,建立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奖励机制。与此同时,建立试点淘汰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试点镇,取消其试点资格。

(三)强化联动推进机制。省级有关单位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财力、要素等方面的保障,加强指导和服务。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快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试点镇要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培育要求,抓紧制订试点总体方案,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计划,大胆改革创新,确保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地试点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深化试点、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省发改委、省编委办、省法制办出台《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浙发改城体〔2010〕1178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115号)文件精神,2010年12月14日,省发改委、省编委办、省法制办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指导意见》(浙发改城体〔2010〕1178号)。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以理顺权责关系、创新管理体制、增强服务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通过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体制改革,全面激发中心镇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中心镇统筹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作顺畅、便民高效的中心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法放权的原则。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乡镇政府行使的管理事项,必须落实到位。通过委托、交办等方式和途径下放给中心镇行使管理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凡是基层发生频率高、直接面对企业和老百姓、上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中心镇政府完全有能力和条件管理的事项,下放给中心镇办理。凡是扩权给中心镇的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并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规范高效办理。

(三)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中心镇的扩权事项不搞一刀切,具体扩权事项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根据中心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相关条件,制定放权事项目录,实行分类分步放权。

(四)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凡是下放给中心镇政府管理的事项,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坚持放管结合、权责一致,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有责可查。

三、主要内容

(一)扩权对象。省政府公布的省级中心镇。

(二)扩权内容。赋予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必需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其他中心镇原则上赋予镇域范围内的经济类项目核准、备案权;着重赋予市政设施、市容交通、社会治安、就业社保、户籍管理等方面的社会管理权;通过实施综合执法等方式,加快赋予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

(三)扩权方式。主要采取依法委托、交办,确属需要延伸机构,深化综合执法试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等方式下放。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县级有关部门直接交办给中心镇行使;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的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有关部门委托中心镇办理;其他行政执法类事项由县(市、区)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深化综合执法试点或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综合执法。垂直管理部门和派驻机构审批管理的事项须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四、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省中心镇改革发展协调小组负责对强镇扩权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县(市、区)政府是放权的主体,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将强镇扩权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扩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扩权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出台政策,有效落实。县(市、区)政府要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强镇扩权事项目录。各放权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出台下放权限的实施细则,调整扩权事项的工作流程。中心镇要出台扩权事项的运作办法,确保扩权事项有效落实。

(三)明确职责,规范运作。县(市、区)政府要建立职责明确、权责一致的责任机制。各放权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扩权事项运作的指导、培训和监管。中心镇要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配强工作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和办结时限,确保扩权事项放而不乱、高效运作。

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出台《关于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浙财建〔2010〕353号)

为认真贯彻全省中心镇发展改革暨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12月20日,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浙财建〔2010〕353号)。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的分配原则、范围和资金规模

专项资金的分配,遵循“分类分档、奖补结合,动态考核、以奖促建”的原则。经省政府批准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纳入专项资金补助(奖励)的范围。从2010年到2012年,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试点小城市的补助(奖励)。

二、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法和程序

专项资金按9:1比例分设为发展补助和考核奖励,即每年用于发展补助9亿元,用于考核奖励1亿元。其中:

发展补助资金,对除宁波市以外的试点镇,按因素法实行分类分档切块安排。第一类,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温州、台州等市的试点镇。按试点镇上年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排序,分两档切块补助。排名前5位的试点镇分别补助5000万元,其余试点镇分别补助4000万元。第二类,包括舟山、衢州、丽水等市的3个试点镇,每个试点镇分别补助3000万元。

考核奖励资金,对包括宁波市试点镇在内的全部试点镇统一按省定考核办法考核分配。凡经考核确认为优秀、达标的试点镇,分档给予奖励补助。

发展补助资金和考核奖励资金的分配方案,经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审议报省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厅于当年上半年和次年上半年下达到市县财政部门。

三、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各试点镇所在的市县政府,要认真组织小城市培育发展项目的建设,发达地区市县按照与省级不低于3:1的比例落实地方配套建设资金,欠发达地区市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一定的地方配套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按照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

省财政下达的发展补助资金和考核奖励资金,由试点镇统筹安排使用,根据当地实际,可以对建设项目直接补助,也可以采取贴息方式使用,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省财政下达的发展补助资金和考核奖励资金,只能用于以下项目:

1、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水电气、污水垃圾、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2、试点镇社会事业项目,主要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设施建设;

3、试点镇产业园区项目,主要是支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功能区(园区)建设,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项目等建设;

4、试点镇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主要是试点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平台等建设;

5、试点镇规划编制项目(限用1年);

6、经省中心镇发展改革协调小组审核同意的建设项目。

省财政发展补助资金和考核奖励资金禁止用于平衡当地财政预算,禁止用于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禁止用于发放津贴补贴。如有违反规定,一经查实,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二)各试点镇使用省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具体项目,须于每年4月底前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审核备案。

四、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的考核监督

(一)省财政下达的试点专项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管理。

(二)按照省定考核办法,终了后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实施考核。对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达标的试点镇,按本办法规定分档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试点镇不予奖励,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试点镇退出试点名单。对于完成情况较差或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市县,扣减或取消下一专项补助资金。

(三)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将对小城市培育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重点监督检查。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小城市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并按受审计部门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下载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魏正良2010年5月,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重大决策。龙马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各部门支持下,通过努力争取,有幸成为首批试点镇之一......

    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2011年10月31日它们,经济实力超越西部不少县,但享受的待遇仍是乡镇级;它们,代表江苏近千乡镇,入列25个国家扩权强镇试......

    扩权强镇会议纪要

    一、下放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适用范围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

    2010年市政府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我市自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以来,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下放管理权限,支持两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扩权强县......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省政府确定对户县、韩城等15个县(市)实施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三年来,效果究竟如何,围绕这一问题,最近我们深入省级有关部门,以及华县、凤翔......

    申论热点四 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强镇扩权改革

    浙江省有关于小城市培育试点与强镇扩权改革的文件与通知 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162号) 来源:城乡体改处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9日......

    强镇扩权改革现场推进会讲话(推荐)

    同志们: 去年10月,我市“强镇扩权”改革全面启动。我们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强镇扩权”工作会议,组织了全市各区县、乡镇主要领导赴绥化市进行专题考察。今年5月,我们又开展了全......

    扩权强镇试点座谈会市长讲话[5篇范例]

    根据书记的意见,市政府今天召开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座谈会。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省里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全面部署。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