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茶叶公司发展现状目标规划
一、公司发展现状
(一)本公司是2000年初经改制而成的集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股份制茶叶企业,注册资本1383万元,2003年底总资产达1.76亿元,自有产权的优质茶园基地2万余亩。年加工经营成品茶3000余吨,年产值近9000万元,生产茶叶品种60多个。公司于2000年被命名为“国家山区经济产业化试点示范工程”龙头企业,“十五”首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国家第三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荣获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XX市十强民营企业等称号。公司已经通过ISO9001(2000标准)质量认证和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获得出口绿茶经营许可权;2003年企业被四川省列为打造川茶“双百”工程的两只旗舰之一,被XX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实现XX茶业“五五一”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颜泽文先后获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XX市拔尖人才等荣誉,2003年当选为四川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二)从经营上来看,近年来,公司运用现代企业的整合营销理念,在全国已建立100余家经销直营网络、300余家经销代理网络,并设有营销管理中心数十处,建立了一只专业的业务素质较高的营销队伍,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企业已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已与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三)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现有10余个产品获国际和部省级金、银奖及名牌产品称号,拳头产品“叙府龙芽”连续五次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两次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并与公司生产的“叙府春芽”、“叙府春露”、“茉莉花茶”、“野生苦丁茶”等5个系列产品共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3年12月荣获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原料生产许可证书”,“有机茶加工证书”及“标志准用证”。
(四)在科研方面,公司承担和完成了8个部省级科技攻关和开发项目,有两项成果分获XX市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与西南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与中国茶科所、四川省茶研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发展企业,使企业走在同行业科技开发的前列。
(五)近几年来,公司以“创一流企业、振华茶雄风”为宗旨,坚持“绿色、优质、高效、领先”的质量方针,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机制,已建立“无公害”绿色 优质茶叶基地14.7万余亩,使5万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不仅提供近30万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建成了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第一车间”。
二、目标规划
(一)总体目标
计划在5年内辐射茶园生产基地30万亩,建立黄山万亩有有机茶生产基地和金秋湖万亩生态早茶科技园区,带动农户20余万户,实现年加工能力6~7万吨,深加工产量5~6万吨,综合产值达30亿元,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实现利润4.66亿元,为国家和地方创税6.33亿元。将企业建成集茶叶初精深加工及与茶相关产业综合开发经营为一体的股份制集团公司——中国龙芽集团,真正成为“XX茶业航母”、“四川茶业旗舰”。计划在3年内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做成上市公司。
(二)主要措施
1、联合市内及泸州市等的重点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及种茶农户,在自愿和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联合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共同体,组建龙芽茶业集团,使集团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逐步形成“五统一”(品牌、质量、包装、价格、服务)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化股份制集团公司,最终建成中国龙芽集团股份公司。
2、将“叙府龙芽”打造为国内外知名茶叶品牌——中国龙芽。
通过几年努力,在大幅提升企业自身综合水平和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内引外联,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企业,做优做特品牌;通过开发“绿色、有机”产品,通过现代的整合营销策略,扩展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大中城市市场,提升“龙芽”的国内外的知名度,将之打造成国际知名茶叶品牌。
3、建成国际一流茶业科技园区。
计划在五年内建成金秋湖万亩茶业科技园区。首先重点建设4000亩核心园区,将园区建成集茶树良种引进、繁育、示范,标准化高产优质栽培示范,茶叶科技开发与推广普及,茶叶标准化加工,茶相关产业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茶业科技园;其次通过核心园区向周围辐射,建立6000亩茶树良种生产示范园。使科技园区成为现代茶叶科技的“孵化器”,茶叶新技术研发、推广、普及的核心基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茶业科技的新亮点。
第二篇:XX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XX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推动XX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县的茶叶基地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的原则,认真搞好资金投入,茶叶企业改革,茶叶新技术应用,茶叶基地实施建设和幼林茶园的抚育等实效举措,落实茶叶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快实施新茶园建设,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县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茶产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扶贫和退耕还林等,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我县茶园种植2.53万亩面积,其中通过标准化认定茶园面积1.8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50万亩。并使得我县茶叶生产能力、质量显著提高。
2、新资本的注入。
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通过资金重新注入,一方面加速品牌开发与行业合作交流,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近年来,先后组织XX苗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X东海绿茶公司参加XX第一、二届“XX绿茶〃XX天下”万人品茗活动和北京、广州等各类茶展活动,“苗岭剑眉茶”、“苗岭毛尖” 等绿茶系列产品在XX年XX第二届“XXX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中倍受消费者亲睐,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县年加工茶叶产品XX吨,总产值XX万元,利税XX万元,茶叶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和茶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目前,该县申报的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XX镇大红寨村XX亩和XX乡XX村、XX村XX亩茶园,已经XX省有关单位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批拨项目资金XX元。
3、产业的变化
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落后、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台江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县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茶叶加工企业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
4、技术的保障
一是依托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做好技术培训,提高茶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茶企负责人及专业技术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接受现代科技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技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先进发达地区的茶叶经营者来我县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服务、强化信息交流。
三是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专业培 训、职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夜校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农技干部、茶业生产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茶叶技能培训。
四是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积极推广机械化采茶、修剪和清洁化加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分季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农民技术队伍,培养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骨干队伍,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农民队伍,带动广大农民致富。
第三篇: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
茶叶是XX区传统特色产业,目前全区共有茶叶种植面积X万多亩,年产量XX多吨,年产值XX多万元,注册茶叶生产企业十几家,拥有“XX”牌三山玉叶、“妙手”牌天赐玉叶、“海和森”茶叶、XX惊茗、七顶玉叶等名优品牌,其中玉叶茶屡屡在全国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近年来,XX区农机化管理站在茶叶机械化生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着力推动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一、XX茶叶生产机械的发展现状
区农机化管理站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在全区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截止2011年底,全区茶叶生产机械总动力1172kW,总台数627台,其中茶叶剪修机105台,采摘机40台,揉捻机112台,多功能理条机78台,杀青机49台,扁形茶叶炒制机138台,其它茶叶机械105台,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初步机械化,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益。
(一)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现状
全区很多茶园虽已有多个作业环节开始利用机械进行作业,但茶园管理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由于市场缺少适用的机械或因为价格原因,茶园的中耕作业、施肥作业、植保作业及灌溉作业基本是依靠人工完成。对于修剪作业,由于目前市场上修剪机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我区许多地方茶园修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相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来说,我区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多,机型比较齐全,基本上满足了我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的茶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根据加工需要,可完成茶叶的初、精加工。
二、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茶园管理机械化工作进展不快。
1、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缺乏。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短缺,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缺少配套适用的耕作、施肥、植保、灌溉等机具。因茶园管理机械对生产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如开展机采工作,对山地茶园的坡度、梯面、道路、品种、栽培方式等各种基础条件都有适当的要求,而目前不少茶园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机采等机械化管理工作。而我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茶园田间管理机械种类不全,且生产的大都是一些通用类机械,其不适用于茶区作业。
2、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较落后。虽然我区每年的茶叶机械增长迅速,但由于经济条件、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简单加工型多,复式成套型少,传统粗放型多,高科技、连续化、清洁化机械少,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不高,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
3、茶叶机械应用效果有待提高。近年来,区农机管理部门虽然经常开展制茶机械操作培训,但由于现有茶叶生产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因此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少茶农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制茶方法,即使有了一些茶叶生产机械,对技术参数、操作要点掌握不到位,使一些机械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遇到茶叶机械故障排除、茶机维修保养、零配件替换等技术问题还是难以展开。
4、茶叶生产规模小管理分散。虽然全区涌现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但单家独户手工加工茶叶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性能先进但价格较高的茶叶机械的购置,因此现在推广的茶机大部分机型小、生产能力低、经营分散,茶叶机械化生产成套流水线、连续化作业设备不够,茶业机械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先进的加工机械利用率不高,影响了茶叶生产、加工整体质量的提高。
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目前区各乡镇农机服务站人员配备不足,一般每个乡镇只保留1~2人,且乡镇农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农机工作只占极小部分,不能全身心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同时全区农机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老化。虽然农机推广人员长期从事农机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日益先进的新机具新技术,从事农机推广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能向茶农介绍、指导各种新式茶机的使用性能,知识的缺乏,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茶叶机械的推广工作。
三、北仑区发展茶叶生产机械的建议
1、大力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对茶园管理机械化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茶园大都建于山坡地上,导致了茶园平整度、道路和水源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差,给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为此,要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对一些不合理的茶园结构进行调整,老茶园进行改造,逐步做好茶园种植面、道路、栽培方式等整
体规划建设,创造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2、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与茶园管理机械的推广。把扶持现有的茶叶生产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和茶叶加工户的带动,积极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
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机械,淘汰过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改变单机加工作业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的现代化加工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人员和茶叶专家的作用, 注重基础培训, 以加工企业和茶叶大户为重点,深入到村,培训到户,开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特别是培训和提高农户使用茶叶机械的意识、素质和操作技能,使茶农了解茶叶生产机械性能和机械操作以及维修、保养等技术要领,学习掌握茶园管理、种植采摘、加工等工艺如何适应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者的应用操作水平, 培养一批茶叶种植加工能手,不断提高茶机使用操作技能,发挥好茶叶机械的作用。
4、发展茶叶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目前茶园经营规模小, 栽培机械推广难的状况, 要积极引导茶农成立茶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改变单一的农户生产方式,促进茶叶生产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同时,要重点培育发展茶机大户,鼓励和支持现有机户提供茶机作业服务,解决众多规模较小茶农的实际问题, 促进栽培机械推广工作的开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茶叶机械推广队伍。加强茶叶机械推广人员自身技术培训,只有茶叶机械推广人员自身技术过关,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和推广作用。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开拓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对于茶叶机械化发展,农机推广人员应多关注搜索更多、更好、更适用的茶叶生产机械,及时引进推广给全区的广大茶农。
第四篇:长岛县产业发展历程现状规划目标及措施
长岛县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主要历程
建国以来,长岛县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关键时期:①1949年至1984年,粗放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海洋捕捞,后期逐步发展海水养殖。②1984年至1997年,经济发展腾飞阶段。随着1984年山东省海岛工作会议召开,我县在全国率先实施“耕海牧渔”发展战略,实现了单一的捕捞业向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战略转移,构建了海带、扇贝海珍品养殖新格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居全国14个海岛县之首。③1997年至2002年,经济发展困难阶段。1997年以后,由于主导产业栉孔扇贝连续大面积死亡,捕捞资源日趋衰减,海岛的两大支柱产业严重受挫,经济急剧下滑,在全国14个海岛县中,长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已经由过去的首位降到下游水平。④2002年至2007年,经济平稳恢复阶段。2002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长岛召开现场办公会,为长岛提出了三年大发展、大变样的奋斗目标。长岛立足海岛自身实际,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多品种养殖格局初步形成,海岛旅游、风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⑤2007年至今,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山东省和烟台市全力支持长岛科学发展,长岛县立足资源优势和海岛特色,确立了一个目标、两大布局、三大产业、四大工程的“一二三四”发展思路,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县和山东海上明珠,全力打造富裕、魅力、和谐长岛,两大布局就是统筹发展南五岛和北五岛两大板块,三大产业就是做大做强生态渔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四大工程就是营造100万亩海底森林、发展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开发100万kw海上风场和引进100万进岛高端游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展开规划,聘请了中科院、同济大学等单位一起搞好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和生态渔业、陆岛交通、电力发展等规划。二是推进项目,围绕四个一百万工程开工建设了县医院改扩建、悦海假日酒店等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1个,基础设施项目39个。三是借助外力、争取政策支持,累计争取各项支持政策29项、支持资金4.27亿元、各类借款9600万元、贷款2.7亿元。四是启动内力,围绕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和财政群众收入双增两大目标,通过培植风电、旅游、航运和加工业拉动财政增收,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和服务业拉动群众增收,长岛经济发展步入发展速度最快、结构最合理的新时期,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亿元,年均增长19.5%;财政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0018万元,年均增长25.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5元,年均增长13.5%。多方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10月16日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长岛局部对外开放。2008年2月4日国家宗教局批复建设庙岛大型妈祖露天塑像,成为全国第四座也是唯一道教塑像。2008年11月
9日蓬长大桥及跨海通道经温家宝总理批示、进入国家层面。2010年8月15日成思危、龙永图、蒙代尔等国内外50为专家学者在海岛经济论坛上就海岛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进行论道。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等称号,第五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上,海底造林和生态养殖达到49万亩、71万亩,捕捞业向海洋物流和海上旅游转变,海底造林和生态养殖引起媒体和上级强烈关注,新闻联播用2分40秒专题介绍,新华社内参和瞭望杂志等均予长篇报道,回良玉副总理专门作出批示,科技部将长岛列为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研究基地,农业部在全国推广10个长岛模板、每项补助1500万元,社科院专家认为这是海洋经济一项革命性工程。两个100万工程建成后,年水产品产量100万吨、优良种质1.3万吨、产值360亿元。
在100万高端游客引进工程上,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一般游客向高端游客转变,重点建设南北长山岛母港和庙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螳螂岛、砣矶岛等子港,南北长山重点建设五星级酒店、分时度假地产、岛陆连接大桥、邮轮港口、公共机场、游客中心和海岛论坛基地,庙岛建设妈祖文化公园,大黑山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小黑山建设特色风情度假区,螳螂岛建设
高档度假区,砣矶以北五个岛建设休闲渔业基地。长岛旅游引起上级高度重视,市委提出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将长岛定位国际休闲度假岛,省委研究室专门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呈报打造长岛高端旅游岛调研报告。吸引100万高端游客来岛后,年门票收入1亿元、直接收入40亿元。
在100万kw海上风场开发工程上,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100万kw海上风场规划、正在进行500万-1000万kw论证,这一资源引起国家发改委和省市政府以及国内外大企业高度重视,我们已经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和维斯塔斯、西门子公司等洽谈,成立长岛新能源开发公司进行风能、海流能、波浪能等新能源开发,并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整机安装等方面进行链条性引进配套,海上风电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整个工程投资1000-2000亿元,一期100万kw建成后,年发电28亿kwh、收入30亿元、利税13亿元,年节煤102万吨、节水840万吨,减排CO2和SO2273万吨、烟尘灰渣48万吨。
三、发展规划目标
——2015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南五岛休闲度假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形成构建以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际著名的休闲度假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美元;以休闲度假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
点。
——2020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国际化水准的休闲度假产业体系和世界知名品牌的旅游精品,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满足中外休闲度假游客需求,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万美元;以休闲度假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四、重点发展产业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构建海陆空交通网络,海上建设中心渔港、邮轮港口和游艇码头,陆上开工建设南北长山大桥,启动蓬长大桥、西三岛连岛和环岛公路工程,空中建设大黑山岛小型机场;二是搞好电力保障,建设全域双回路输配电工程;三是改善供水条件,推进万吨级海水淡化站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
提速增效、转型升级,将休闲度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与文化、渔业、新能源和海上航运等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突破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全力推进整岛开发,投资90亿元开发星级酒店、度假公寓、游艇俱乐部等高档接待设施,发展海上旅游、度假疗养、美容养生、邮轮游艇、免税购物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休闲度假产业集群;二是着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妈祖文化公园、大型妈祖
塑像、“渔家乐”民俗风情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三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投资27亿元加快推进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在提供旅游特色美食同时发展渔事体验、渔区观光等休闲渔业,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投资100亿元开发500-1000万千瓦海上风场,为国际休闲度假区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五是积极发展海上航运物流和修造船业。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业和修造船业,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港建设,开辟国内国际海上邮轮航线,发展邮轮经济;依托国际游艇母港、休闲渔港建设,发展游艇产业。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含山县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
含山县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
含山县长山茶场陆传正
摘 要:通过分析含山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含山县茶叶生产现状发展
一、概况
含山县位于长江北岸,皖中东部,南临长江,西倚巢湖。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较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适宜茶叶的种植和生长。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也是含山县优势农产品之一,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21000多亩,干茶产量21000多担,主要存在于国有茶场和乡镇茶场。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的饮品之一。我县主要以昭关翠须和长香思两个绿茶品牌(均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部颁发)面对市场销售,占据本县及周边市、县的90%茶叶销售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好评和信赖。本县成立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协会,经过多年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今天规模相当的绿茶区。
二、含山县茶叶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改革不断深化,茶叶生产在流通体制、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含山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1)实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三位一体,以国有含山县长山茶场
为依托,将乡镇茶场和茶农组织自由结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协会,减少了行业内讧和扯皮现象。(2)采取财政项目资金、农行小额贷款扶助茶叶行业内外开辟新茶园,改造老茶园。自2008年以来,全县共开辟新品种茶园2870多亩,品种为龙井43号、中茶108和舒茶早等,早熟、抗寒性能好,干茶品质高。改造老茶园18000多亩。(3)改变税收制度,采取税费返还政策,鼓励和促进国有茶场和茶农在茶叶待业上深度发展。由于上述措施的实行,调动了国有茶场和茶农在茶叶生产中的积极性,茶叶产量突破1100吨,茶农生产名优茶,收入由2000年的2150元/亩增加到2010年的4800元亩,增长223.3%。
但是,近几年来,茶叶生产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茶叶产量虽有所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不大,单产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超级大国茶园比重大,90%茶园为1970年左右建设的,茶园管理粗放,茶叶施肥量不足,只采春茶和夏茶头,浪费大量的资源,有的茶农开了新茶园,荒了老茶园。
2、茶农的销售地域局限于本县及周边市、县,很少组织联合到大中城市去推销产品,广告投入费用很少,市场宣传力度尚待加大。虽然本县及周边市、县的茶叶市场占有率高,但产量大于销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严重阻碍茶叶行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正确分
析和看待含山县茶叶生产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不断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满足现状。一是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流通的关系,生产需要流通,流通依赖于生产,生产与流通是相辅相成,只有加强茶园的管理,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流通搞活才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样流通搞活了又可促进生产的积极性,切不可顾此失彼。二是正确处理好产品与销售的关系,一个产品的好与坏,只有尝试过才知道,没尝试过的人就不知道,这样就需要一个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从了解到认知,从一口渴就想到泡一壶我们的产品,从心底留下铬印。三是正确处理好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市场需要开发,要紧随市场发展的方向。目前,在茶叶的国际、国内市场,茶叶的质量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促进含山茶叶市场开拓和经济发展,茶叶产品在生产管理、加工过程中必须按标准实施,确保有优质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和市场,消费者和市场认可了,产品才有加工的空间,才能真正起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积极作用。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紧临主销区的产茶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含山名优茶的品质档次、市场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茶叶目前正处在紧俏畅销的状况,特别是无公害、有机茶叶的开发生产更是适应了保健需求,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较为广阔。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有机茶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主导饮品。
三、茶叶生产的发展
1、发展名优茶。
从某种意义上讲,名优茶特别是名茶,它是广大茶叶科技人员辛苦研制的结晶,可以说,每一种名茶都有精湛独特的采摘技艺。现在大宗茶滞销、名优茶紧销,茶叶生产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现各茶场和茶农已经重视名优茶的开发研制工作,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并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初见成效。
发展名优茶可以带动采摘和加工技术的革新,改变茶叶的品级结构;发展名优茶可以促进实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茶园的基本素质;名优茶开发可以掀起良种热,加大茶树良种的繁育推广进程;名成茶开发可以推动包装、贮藏技术的发展,提高茶叶的消费价值。相反,后者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前者的发展,相互发展。
2、发展茶园机械化。
产茶区的一大优势是机械化生产程度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茶劳动力日益短缺,加上粗老茶的大量采摘,人员工资投入大,茶园的深耕、施肥、修剪人员工作进度慢,走茶园机械化是含山县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机采一是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机采比手采每亩增鲜叶37.5公斤,机采鲜叶制成的干茶,一般要比手采的提高1-2等级);二是提高劳动工效,降低采茶成本(机采每公斤鲜叶采工工资平均比手采降低1.2-2.4元,提高工作效率20-25倍);三是减少虫口基数,减轻病虫危害。
3、发展早熟“三高”生态有机茶。
我县的茶叶生产依靠科技投入,已小有成效,今后我们仍然要依靠科技进步,狠抓改植换种,加快茶树无性系早熟抗寒性的良种种植的步伐,积极发展“绿色”茶叶、生态有机茶,开发“三高”(高产、高质、高效)茶园,实现茶园良种化、机械化、现代化、生态有机化,力争全县茶园面积达到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2万担,并要注重茶叶易拉罐的开发,提高含山县茶叶的市场应变能力,并不断打开茶叶市场的新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