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艺专业继续教育思考题
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它将促进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使科技投入获得应有的回报,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各国法律制度在大方向上日益趋同,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纳入有关国际协议的框架之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害商业秘密的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答: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什么是诱助侵犯专利权?
答: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构成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唆使别人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别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新商标法对商标相似侵权行为认定有什么修改?
答: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
(一)调整商标侵权构成新法对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调整,区分商品商标均相同与近似类似的情况,同时引入混淆要件,并增加“帮助侵权”的规定(第57条)。
(二)明确商标与企业名称处理路径
新法明确提出了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法律适用,即“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第58条)
(三)明确正当使用范围
新法对缺乏显著性的标志以及三维标志的正当使用问题作出了规定:一是“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二是“三维标志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第59条)。
5.已经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发生冲突如何处理?
答:当发生冲突时,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理,一种是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规处理;一种是运用《商标法》将原产地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
原产地标记与已注册商标在本质是一致的,均有区别商品来源的作用,均须具有显著特征,并且均不得与在先权利相冲突。从实际工作出发,原产地标记的审查与注册商标的审查应是一体的,必须保证审查原产地标志与审查注册商标的不冲突,特别是使用的不冲突。采取商标注册和管理的统一,对于国家管理和权利人的利益保证,都是最合理、最实际的。
6.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什么区别?
答:民间文学艺术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一般认为,它包括语言形式(民间故事、民间诗歌)、音乐形式(民歌、民间器乐等)、动作形式(民间舞蹈及戏剧等)以及用物质材料体现的形式(绘画、雕塑、工艺品、编织品等)。
所以,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主观概念性的东西.它需要一定的物理载体承载,也就出现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7.根据最新商标法的规定,驰名商标制度有什么改变?
答:第十三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8.论商号权的性质。
对于商号权的性质,在学说上有不同的主张。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在民事权利的人身权部分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将商号权规定为人身权的一种。但实际上,如本文前述,商号不等于企业名称,商号权也不等于名称权。《民法通则》只规定了名称权属人身权的一种,但并未对商号权的性质作出法律上的规定。从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看,《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条第(二)项规定:工业
产权的保护对象是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外观设计、商标、服务商标、商号、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八)项规定:知识产权应包括“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由于公约第16条明文规定了“对本公约,不得作任何保留”,故可以认为,我国已对上述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表示接受。
实际上,商号权就其内容而言,具备了知识产权的本质特点,应属。知识产权之一种。具体理由是:
(一)商号权具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专有性也叫做独有性或排他性,是指权利人对其商号享有的一种垄断性的专有权。专有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商号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具有排他效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有商号权人才能使用其商号,他人未经商号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商号。
(二)商号权具有知识产权的法定性。法定性是指商号必须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由法定的国家机关确认,方能获得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体而言,就是商号必须依法经过登记机关的登记,方才成立商号权。
(三)商号权具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商号必须注册登记,但商号权的效力范围只限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它只有在其所在的登记机关的管辖范围内具有效力。
当然,相对其他性质的知识产权而言,商号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商号权无时间性。大部分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时间性”的特点,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而商号权则伴随着商事主体的发展而无限期地受法律保护。
第二、商号权具有更强的地域性。相对商标权与专利权受到全国范围保护而言,商号权只在登记范围内受到保护。
第二篇:2014年农艺专业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继续教育农艺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今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究实效,提高了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使我了解了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我发现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潜力,值得我们去探索。传统农业的耕作都需要遵循着季节的周期性,这也是一个需要人为长时间护理植物的过程。但现代新型农业,应用现代的物质装备,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经营方式,让农业更高效。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我们能够以端正的态度,过硬的技术,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三农,我听取了农业专家的知识讲座,通过学习,使我感到收获颇丰,借此机会结合自身工作现就本次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概要回顾:
一、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就必须勤奋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一是勤奋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念。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摒弃过时的思维模式,改变落后的习惯做法;需要克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强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意识;需要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切实感受到如果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就有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危机,自觉地将勤奋学习的思想化作深入持久的行动。
二是努力做到全面系统持之以恒地学习。要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农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农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党章精神要求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做好先锋模范表率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注重实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功底和知识素养。三是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既要向书本学习,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工作规律,更要注重工作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单位也”,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增长才干,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本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促进主观世界改造和业务工作深化,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学习专业,就必须无私奉献,提升服务价值 一是要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责任心不是上级强制压下来就会有的,那是被动的工作,如果在这种心态下工作,就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有创新。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事业来对待,把自己的追求与农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熔入农经工作这个大的集体,时刻想着自己是农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围绕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把如何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作为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境界。干好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的工作作风,先公后私,要想到农业工作发展了,才有自己的进步。讲究奉献,就意味着少谈个人所得,树立农业工作的发展和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平时多做换位思考,知理识大体,心胸坦荡,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们互相尊重,共同营造良好愉快的工作氛围,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整体的战斗力。
三、学习专业知识,就必须扎实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把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推上新台阶。知识日新月异,不学则惘。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虽然我们身在基层,也不难到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常常体会到了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它主要体现在(一)是时期科技推广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拉着我们学;
(二)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基层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带着我们学;
(三)是农业推广知识的更新快,逼着我们学。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基层推广干部来说,以前在学习上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学习的氛围。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常常是需要什么,急用什么,才想起来学什么,遇到问题才翻理论、找材料,临时抱佛脚。不注重做学习记录,不注意对外宣传,只做不讲,很多工作做了没人知道,过眼云烟。通过这次培训,不但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农业科技推广知识,而且也在给自己回单位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为我们能够从农业专家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应该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首先就是要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搞好科技推广,在新问题面前把住大方向;第二就是要学习乡外、县外推广工作方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清水乡科技务农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要学习怎样做事,要借鉴一切最新的科学成果,不断凋整产业结构,就如老师所说的“粮食不种不得,种够就得,种粮富不得,要富必须调产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进步。其次,我想立足本职谈谈无为则殆: 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科技推广。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技推广工作的干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多功能的不断开发,使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做为一名乡站工作者,要为德昌乡农业发展出谋划策。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讲真话、干实事,具有充足的钻研劲。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积极思考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再次,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坚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来体现。
最后,我要谈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从优质服务入手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通过这半个多月的学习,使我从农业专家们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结合本地情况,逐步摸索高产无害化栽培技术。我认为只有从优质服务入手,加强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才能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而优质服务的一个“优”字主要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以前我只认识到自己是科技工作者,只要做好日常推广工作就算完成任务,没有意识到农民素质差异大,培训一概而论,没有对素质差的给予补课,总体发展不平衡。通过学习增强了我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使我感到要为广农民群众服务,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成效才会提高,效益才能在田间地脚体现;二是端正服务态度:农业科技推广常被人看得起,但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民生、平物价、稳民心的重要商品,大家都会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端正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工作,只有全力以赴和尽心尽力去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要本着对农民负责,对粮食安全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的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三是要保证服务质量:要在工作中把安全放在首位,服务好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确保生产出无害公的农产品;四是要提高服务水平:由于我们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涉及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比较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条件有限,但我们要从主观上努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四、学习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国情。我国农业发展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任务要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国情。从资源状况看,人多地少,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任务要求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还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多种功能;从体制环境看,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农业发展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阶段,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从经营方式看,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户数量庞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从生产力水平看,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从国际竞争看,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后发优势,又面临一些挑战,相对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可利用的调控农业进出口的政策空间很有限,国际竞争压力巨大。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状况,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牢牢把握住几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重视发挥农业的社会稳定功能、就业与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等。二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经营形式创新,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三要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民吸纳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四要坚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按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科技支撑、设施装备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和体制机制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深化结构调整,构建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努力走出一条保障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和实践贯穿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上仅仅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牢固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和创新。未来中国的工作千头万绪,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一定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单位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把本单位的工作推向前进。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更拓宽了带领农户致富的新思路。使我们更有信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东北农业大学知识更新农艺专业思考题答案
一、专业课思考题
1、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答:各类作物品种都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其主要目标性状有以下几条:(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成熟期;(4)对病虫害的抗耐性;(5)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2、简述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作用。
答:(1)创造作物新类型;(2)创造雄性不育新类型;(3)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4)改良作物品质;(5)诱导单倍体;(6)用于研究生物的进化;(7)利用杂种优势。
3、延长种子寿命的技术措施。
答:种子寿命的长短,一方面与种子本身的特性、采种期、成熟度有关,另一方面与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有关。除了种子本身的性质与种子寿命长短有关外,种子贮藏的条件对种子寿命长短影响也很大。短寿命的种子贮藏的好,不一定短命;长寿命的种子贮藏的不好,不一定长命。延长种子的寿命,主要是控制种子的呼吸强度,就是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抑制到最低限度。呼吸强度的大小,决定于种子本身的结构和外界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在温度、湿度和氧气的综合影响下,种子的生理活动不断地变化。如果空气中的水汽重、温度高、通风条件不良,在贮藏的过程中,种子的呼吸作用就会大大加强,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消耗就多,就会缩短种子的寿命。如果将种子适度干燥后,进行低温、低湿贮藏或密封贮藏,使种子的呼吸作用处于微弱状态,开始休眠生活,种子的寿命就能延长。
4、农作物种子中化学成分分布的特点。
答: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根据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把种子分为:粉质种子(禾谷类)、蛋白质种子(豆类)、和油质种子(花生、油菜)三大类。粉质种子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胚乳内,而蛋白质种子和油质种子绝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子叶内。(1)禾谷类种子主要贮藏物质分布:淀粉含量为60-70%,脂肪含量为1-4%,蛋白质含量为8-12%。(2)蛋白质种子主要贮藏物质分布:淀粉含量为50%,脂肪含量位20-48%,蛋白质含量为20-30%。(3)油质种子主要贮藏物质分布:脂肪含量位30-50%,蛋白质含量为20-30%。
不同类型的种子,其种胚、胚乳、种被三部分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各部分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决定了各部分生理机能不同,营养价值、利用价值不同,耐贮性不同。
(1)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特点是营养好、耐贮藏;
(2)胚乳:包括种子全部淀粉,蛋白质绝对量大但相对量低,脂肪少;(3)糊粉层:类似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特点是营养好、耐贮藏;(4)果种皮:只有纤维素含量高。
二、TRIZ理论基础思考题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答: 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创立的,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核心思想: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
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学习本门课程的好处:通过对TRIZ的理论学习,使我掌握了TRIZ的定义及其发明问题解决算法,TRIZ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的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发明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对问题不断描述、不断程式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初始问题最根本的冲突被清楚的暴露出来,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识能用于该问题则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该问题则无解,需等待自然科学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过程是靠ARIZ算法实现的。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Problem Solving)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TRIZ的一种主要工具,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该算法特别强调冲突与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着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冲突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创新问题。ARIZ中,冲突的消除有强大的效应知识库的支持。效应知识库包含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效应。作为一种规则,经过分析与效应的应用后问题仍无解,则认为初始问题定义有误,需对问题进行更一般化的定义。应用ARIZ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前,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细化,一直到确定了物理冲突。该过程及物理冲突的求解已有软件支持。
2、资源有哪些类型?请为信息资源和能源资源举例。
答:资源的种类有: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功能资源、系统资源和能量资源。
举例:信息资源分为现成信息资源和派生信息资源。现成信息资源,如①藏医通过脉搏跳动可以诊断近200种疾病;②炼钢厂根据加工时飞溅的火花,可以判断钢号及其加工参数;③在接通和关闭输电线路时,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中可以利用它们在寻找矿藏时进行深度测量。派生信息资源,如,①为了解除飞行员疲乏,建议在腹部固定特殊的电极,当飞机倾斜时,产生了电压,飞行员会感到倾斜方位的轻微“胳肢”感;②为了在难以接近的部位研究
压力分布情况,可在所研究部位放入白色复写纸,纸上可显现出压力分布情况;③当结构中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大时,会产生轻微声震动,专门的声装置能大范围地捕捉这种震动,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高精度地评价缺陷特性及其对结构造成的危险。
能源资源分为现成能源资源和派生能源资源。现成能源资源,如①喷洒农药时为了在喷雾人员行走时产生液压,把水泵固定在工作人员的靴子上;②发电厂热水用于住宅取暖;③借助深水的热量融化冻土。派生能源资源,如,电焊工面罩上的镜子反射的弧光照亮焊接点。
3、每逢下大雪,机场需要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如果在积雪很厚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也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这里的技术矛盾是什么?
答:在下大雪的时候,机场往往用强力鼓风机来清除跑道上的积雪。但是,如果在积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强力鼓风机往往不能有效地清除积雪。所以需要提高鼓风气流速度,即为鼓风机提供更大的动力。我们可以用“周期性动作”原理来解决这个技术矛盾。脉冲装置让空气流按照一定的脉冲频率排出。这种脉冲气流的除雪效率是相同功率、连续气流除雪效率的两倍。
4、请用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解释帆船运输系统。
答: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必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即动力装置、传输装置、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系统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一部件,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如果系统中任一部件失效,整个技术系统也无法“幸存”。帆船的运输系统是利用能源风能通过动力装置帆、传动装置桅杆、执行装置船体、控制装置舵,作用于对象水,其中控制装置舵控制着动力装置帆、传动装置桅杆和执行装置船体,所以这些都由外部水手控制。
第四篇:农艺教育专业
农艺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教育学
门类:职业技术教育类
专业名称:农艺教育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理论和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能在农业和教育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的教育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农业教育和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以培养生物科学和教育学两栖人才为特色,本专业所属院系与之相关的学科有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2个;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就业渠道广;在农业科技与教育、教育心理、教学管理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
主要课程:生物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生物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足迹便布全国各地,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业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农业教育、行政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及单位从事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山西农业大学。
第五篇:黑龙江2014继续教育专业作业高校教师思考题
黑龙江2014继续教育专业作业高校教师思考题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答:
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解决同质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多样化且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除了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教育规律,还要创造一种能够促进高等学校之间保持适度竞争的开放性环境,同时还应具备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情况的动态调整能力。
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内涵、服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尽可能明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其内部高等职业教育的边界。二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分类。在鼓励民办高校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作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通过实施不同的政策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标准,促进民办高校以提高质量、特色创新为目标进行良性竞争。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第一,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如今,高等教育形态、结构的多样化必然产生人才培养层次的多样化和规格的多类型化,相应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就是多元化。针对这种情况,就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确立不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明确了各自的人才质量方向和市场,才能通过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国际化等具体措施凸显人才特色和办学特色。第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衡量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因素,除了要纳入对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外,还要矫正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制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只有构建一个能够体现多方利益诉求和多方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要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管理的系统整合与优化,平衡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大学与市场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专门进行教育和研究的社会机构,从职能和性质上讲具有典型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具有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责,而市场是以竞争为特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之一。解决当前中国大学与政府、市场之间边界模糊的关键是强调¡°学术自由。从大学自身来讲,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始终与政府、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坚守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文化自觉以体现应有的独立性。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去必要的行政管理,更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目前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限模糊、错位越位等问题,要着眼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重点在于改革高校领导体制和强化学术组织地位。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答: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 经济因素是解决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根本因素。因为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应用平台,也才能促进人们娱乐消遣。面对金融危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机”,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切实带动就业增长,为高等教育产品利用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并通过经济稳定发展,提振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信心和促其“功能”释放的投资欲望。同时,要加大对西部等落后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
据研究表明,就业服务的供给程度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欲望的实现。为此,政府要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质性整合,形成统一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尤其要抓好市场监管、公共就业服务,如人事代理、社会保障、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就业见习等,以及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就业信息。在坚持把“双向选择”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和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格局,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同时,高校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依托,开展好行之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高等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充分释放,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为保障。针对当前就业市场混乱的局面,有关部门要完善公平就业、市场监管、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教育培训方面的社会责任,对招聘使用毕业生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惩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选人用人,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要加大就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使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人力资源市场鲜明地显示出来。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答:1.20世纪各种社会思潮出现,在此之际,经济学成为显学,其思潮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高等教育更受其影响,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卷入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促进本国发展。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更是将经济学原理用于教育决策,例如,扩张高等教育以拉动内需,评估高校发展主要看效率,提倡教育产业化等等。在努力使高等教育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夸张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这种夸张在一定程度上掩蔽甚至抑制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大学沦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丧失了大学“学术自由”和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典范的品格。尽管不少学者大声疾呼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应保持其应有的文化和精神的品格,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经济学思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2.除了以上从纵向上影响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神学思潮、启蒙思潮和经济学思潮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其中,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彼此混战,相互咬合,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答:1.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当课改的内在动力不足时,一方区域也好,一所学校也罢,为了迎合或讨好上级,势必会选择做那些表面文章,做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其结果也必然使课改出现“夹生饭”。教育应该以此为戒,让形式主义远离课改,远离学校,远离教育。2.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这些年,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不少课改典型,各种经验可谓此消彼长,于是,各地掀起了典型学习之风3.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经济发展要快,交通工具要快,课改推进也要快,快速启动,快出成果,“快”让生活丢失很多,也让教育丢失很多。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课改不是一场运动,“慢”实际上是一种“快”。4.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创新成就了课改,而盲目创新却正在扼杀着课改。一所学校的经验大致要经历模仿——改造——创新三个阶段。而真正具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的学校凤毛麟角。其实,教育哪有多少新花样,改革原本就是重拾常识的过程。当你执着于创新的时候,请回过头来看一看教育的原点和学习的本质。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提出精品意识。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启动的本科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突出的名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中,仍然要继续突出精品意识。这要求未来的教学资源必须要优化。
2.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是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从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突出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双向的资源共享意识。双向共享意识是要求教学资源的优化首先要有拿来的精神,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在网络上的集中免费开放,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国外大学名校名师的课程。中国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将中国各高校的名师、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公开化,这一举措推动着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提升和质量改善。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答:(1)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挑战?
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2)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直接参与者,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从自我做起。教师要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要开展探究式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转变。
2.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使教师能够在改革中真正找到自己主人翁的位置。这样不仅使课程改革更加容易被教师接受,而且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