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渠道突破与拓展工作计划
渠道突破与拓展工作计划
为优化公司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根据公司渠道发展策略,2011年度市场开发以华南市场为主,华中、西南、华东为辅,华北、东北、西北市场适机发展,严格把关,认真评估。整合各种资源,占领优质终端。2011年度渠道开发指标:
此为总指标,细分至每月各城市各级别店铺开发,如图所示: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0 4 4 4 12 10
以上为本年度渠道开发计划与目标,结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一类城市一类商场,尤其是华南区、华东区的优质商场。业绩好但品牌竞争激烈,合作条件苛刻,利润空间低等特点,代理经营模式会受到多重限制。所以目前大多数品牌是以直营形式操作,为了保障品牌形象在业内的主流地位,竞争中不受被动,建议此类渠道把关与合作模式一定慎重,可考虑直营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目前二三线城市涌现出很多一类商场,其中以shoppingmall、大型百货系统连锁机构、本地主流商场等。因为城市级别等因素,此类场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优良的硬件设施(装修、档次),一般在当地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和绝对竞争力,所以此类场应做为重点突破口。进驻到这些商场,就以绝对优势占领了二三线市场。并能通过点到点模式,迅速完善销售网络。
结合本品牌情况,无论是在业内的知名度还是现有店铺的业绩等,与此类商场合作都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商场从其发展和盈利的角度上出发,认可品牌但不愿意和加盟商合作。主要是怕受加盟商资质和运营能力限制,达不到理想业绩目标。商场会更倾向与公司直接合作,但这和公司的发展策略不符。
所以,后期拓展工作的重点应为:挖掘和评估优质加盟商,认真筛选,择优录取。
1、商场的人脉关系资源等。如果加盟商能疏通这些关系,我们的工作重点则从业态评估、位置争取、终端形象跟
进、培训指导、运营跟踪等环节入手。
2、如加盟商资质优秀,但无法攻克渠道,我们的工作重点则为协助其突破渠道瓶颈。可采取的方式有:
a、互相配合,以直营形式和商场签约,再以加盟模式转交客户。b、通过和商场建立关系,让商场接受和认可公司的加盟直营化管理模式,与商场沟通过程中,一定坚持立场,使其明白公司的战略和对此商场的重视程度。
c、在无优质加盟商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委托商场推荐加盟商和代理商。此类客户一般成功率极高,且易维护和管理。
经过梳理,下半年市场推广思路及做法总结如下,新市场开发与老客户开新店相结合、平台招商与渠道推荐品牌模式相结合。
1、通过网络实名、百度收索、服装网等网络平台推广品牌;
2、主动出击考察市场,收集优质代理商信息资源。梳理空白市场商场渠道、潜在合作客户的资源,通过周期性拜访沟通,及时了解商场动态,有效把握调整信息;
3、针对现有销售网络进行梳理、评估,明确终端的优良性质,通过评估,进行市场整合;对现有销售网络终端评估不合格的,要给予整合。并开发新的投资者或新的商场渠道进行切换(请加盟部配合);
4、通过新品发布会平台以及公司参与的深圳服装展、北京服装展、时装周发布会等一切活动,发挥所起到的品牌推广作用,奠定和提升品牌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吸引大批意向投资客户和商场渠道前来观摩,形成资源匹配。
5、了解现有合作客户的经营状态和资金实力以及投资项目,积极与有实力投资的老客户进行深入沟通;鼓励、引导、支持其对该市场战略性扩张和开发。
6、对收集的意向客户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做到重点跟进、及时处理;
7、以广东省为根据地重点开发与管理,辐射内地区域;
8、随着空白市场逐步布点(做形象店),起到标杆,发挥以点代面的效果。刺激市场开发!
此计划为初步拟定,有待各层领导和部门研究后完善和执行。各个环节都应以宁缺勿烂、公司利益与品牌形象高于一切的原则去进行,坚定立场,把握方向,完成本年度的市场开发各项指标。
拓展部:王书河
2011-5-11
第二篇:拓展沟通渠道
一,拓展沟通渠道。对于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沟通渠道畅通至为重要。
而微信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便当面沟通的事情,微信就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即时上情下达。日常工作都是以命令形式下达。微信的资源共享功能就让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每一个受命者手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增强团队意识。以部门、销售团队以及项目建起来的群,会让每一位职工随时体会到这
是一个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己一定要为团队的建设多做贡献;就会不自觉地维护团队利益。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助力个人成长。微信是一个移动的网络空间,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开
拓视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广大职工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让个人能力快速成长。
五,促进盈利,盈利是每个企业永恒的主题。沟通渠道的畅通、信息传递的及时、团队意识的增强、个人能力的成长,这一切反过来又为安全生产增加了一道保险。
第三篇:拓展招聘渠道申请[定稿]
贵州北控城投投资有限公司 贵州北控总经办文〔2014〕 2号
关于拓展招聘招聘道的申请
彭采云总经理:
目前我贵州北控城投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运用的招聘平台来自集团公司给予的数字英才网及智联招聘,但就贵州本地人才市场对外往来流动不大的基本现状和公司就地用人的实际情况,此两项招聘渠道都无法有效地帮助我公司完成既定的招聘计划,为改善公司目前的招聘瓶颈,打开局面,我们提议将人才招聘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具体招聘需求拓展多面招聘渠道。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针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经验型人才,我们运用贵州两大最主流的招聘平台——贵州人才市场招聘网和贵阳人才市场招聘网,通过其强大的后台数据库搜索我们需要的人才。其费用为贵阳人才市场招聘网1680元/年,贵州人才市场招聘网3000元/年。第二,针对专业性、技术性基础型人才、可上岗培训的岗位招聘,我们可以与贵州省内各高校开展就业互助活动,公司为高校提供就业机会,高校按公司需求推荐合适人才,形成长期的就业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第三,针对地域性特别强的岗位招聘,如各区、县分部人员的招聘,我们应与当地政府就业保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公司为政府提供就业安置名额,政府为公司推荐可用人才,在此互利合作的基础上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
我们从招聘需求的不同采用多种招聘方式,能有效控制招聘成本,达成招聘目标,同时直接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做出贡献。
望彭总经理决策批准
人力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如何拓展茶叶销售渠道
如何拓展茶叶销售渠道
导读:怎么才能打破茶叶企业在茶叶销售问题上的阻碍?是每个企业要考虑的问题。为满足广大茶艺茶叶爱好者的需求,请看正文介绍,以帮助大家开拓销售渠道,寻找更好的销售方法,进一步对市场的占据。
茶叶销售渠道亦称“茶叶流通渠道”、“茶叶分销渠道”。商品茶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和环节。茶叶生产者是茶叶销售渠道的始点,茶叶消费者是销售渠道的终点,茶叶批发商和零售商是销售渠道的主要中间环节。茶叶销售渠道一般有以下形式:①直接式。茶叶生产者一茶叶消费者。如茶叶在集市上交易,茶叶生产企业自设门市部或举办展销会,企业邮售茶叶等。产销直接见面,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②经一种中间商式。茶叶生产者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如茶叶企业通过工商联营、农商联营等形式将茶叶销售给消费者。⑧经两种中间商式。茶叶生产者一批发商(或代理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这里的批发商可以是一级,也可以是多级。④经三种中间商式:茶叶生产者一代理商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这种渠道多为出口茶销售渠道。②、③、④三种渠道模式,有利茶叶流通、销售,中间商的参与减轻了茶叶生产者的库存负担和市场风险,有利资金的周转,一般为茶叶企业销售茶叶的主要渠道。
品牌定位很关键,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准备销售给什么样的人群,这些人群有什么样的特点,消费层次处于什么阶层,大多都集中消费是高价位茶叶或茶叶礼品、中高价位茶叶或茶叶礼品、还是中价位茶叶或茶叶礼品,或者中低价位茶叶或茶叶礼品,茶叶公司就把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在茶叶或茶叶礼品促销广告或其他策划方案都围绕着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进行规划与设计,使消费群体达到他们的心理各个方面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你的茶叶营销方案就成功,你的茶叶销售渠道就建立了。
小编点评:茶叶销售渠道,既要重点依靠现有批发、零售渠道,又要努力开拓新的营销渠道
第五篇:如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当前农民增收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最难的问题。各级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都提出过不少农民增收的途径,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城市经济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等。笔者在此结合在抓东江移民增收的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如何提高传统农民增收渠道效益、开拓新型增收渠道、建立增收的治本渠道作几点探讨。
东江水库淹没涉13个乡镇、81个村、541个移民小组,核定移民61032人(不含坝区)。淹没耕地57169亩、林地119712亩。自移民工作开展之日起,东江移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创了一条开发性移民之路,移民的生产能力有了长足进步,移民的生活状况有了大幅改善。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东江移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547元增长到3882元,特别是从2003年到2005年在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旱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2005年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到了15.3%,现在大部分东江移民实现了持续增收。
一、农民增收面临重重困难
东江移民存在的实际困难在中国农村有其代表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通过对制约东江移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可以透视中国农民在增加收入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1、增收的资源底子薄。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农民增收的资源底子薄。东江移民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东江移民安置负荷为全国同期同类水电站中最大的,主要淹没指标高出同期同类电站平均值3.64-6.1倍,人均安置费是同期同类水电站移民的最少的。后靠移民人均只拥有耕地0.17亩、果园0.6亩、林地8亩(坡度大、可开发地少,由于东江湖环境保护的需要,山林都划为了公益林,每亩公益林补助只有3元钱。)外迁移民人均拥有耕地不足1亩、山地2亩(质量差、开发难度大)。
2、农村的交通很不方便。交通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农产品和农资买卖困难,在中国决不是个别现象。据调查东江库区每个移民每年要比库外群众多支出交通费267元,仅此一项库区移民每年要多付出916.8万元。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紧缺,高扬程抽水费用极高。库区的农资、建材、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要高出库外20-30%。外迁移民大多被安置在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极差的地方,生产生活条件比后靠移民更为恶劣。
3、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中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东江库区2002年以前修建的码头、公路、桥涵、入湖便道、水渠、提灌站等基础设施都是按照中南设计院的规划设计以海拔275米为最低水位而修建的,由于水位的下降,这些设施必须延伸到海拔250米高程。特别是农村抗灾体系的缺失,致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如东江库区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滑坡塌岸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东江库区自水库关闸蓄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滑坡塌岸500多处、每年发生诱发性地震200多次。水库蓄水后,冰雹、暴雨线南移至库区,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1989-2002年东江库区相继发生较大的冰雹、山洪、暴雨灾害,2003、2004年又遭受了罕见的特大干旱。
4、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差。农民从事的第一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农业的精深加工落后,产品的附加值小,农民在产业链价值分配中处于最不利地位,使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极差。目前,东江移民产业都还处于低级的原料提供阶段,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差,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扩大产业的精深加工能力。
5、农民人口素质不高。农民自身素质是制约其增加收入的关键因素。东江移民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56463人,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64.47%,移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市移民人口中,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移民占2.64%;高中学历占9.68%;初中学历占54.8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88%,移民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从事种植业的占34.48%、养殖业占8.16%,第二产业占15.78%、第三产业占6.30%,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大力提升传统增收渠道的效益
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产出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传统的渠道。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方法的应用空间日益狭小,为此,必须进行“精耕细作”以求提高它们的效益。
1.提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农民获得生产投资的能力很差,筹措资金的难度大,因此农民的再投入意识不强,很容易走进“资金紧张、投入不足、增收乏力”的恶性循环。东江移民每年人均获得的后期扶持资金为200.38元,但每人每年获得的后期扶持资金比国家最低扶持标准要少49.62元,只达到最高标准的1/2。在人多、资源稀缺、后期扶持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建立了后期扶持资金与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的制度,将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权交给移民群众,让移民自己管理、自己使用、自己监督,充分调动了移民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每一笔扶持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据统计,10年后期扶持共投入扶持基金11448.63万元,共带动移民自主投入19404.47万元,后期扶持资金的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3.2。
2.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效益。人多地少是中国农民无法解开的死结,不提高单位农业生产资源的产出效益,是不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的。东江移民的人均资源极为有限,后靠移民人均只拥有耕地1.7分、林地8亩(坡度大、可开发地少),外迁移民人均拥有耕地不足1亩、山地2亩(质量差、开发难度大)。靠耗费资源走粗放型发展之路根本行不通,故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率,东江移民的资源产出率不断提高。通过高新科技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培育出了东江鱼、东江果、良种生猪、保护地蔬菜等精品产业,使移民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一亩水果产值可达到6000-12000元,一口网箱产值可达到5000-20000元,一亩蔬菜产值可达到6000-15000元。
3.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使用最普遍的农民增收方法,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小心从事,否则可能成为“坑农调整”。我们选择了发展水果、水产、水电、旅游、良种生猪、无公害蔬菜等七大主导产业及40多个主导产品构成的产业体系。一大批名特优新品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10年来,共引进新品种466个,推广新、优品种183个。特早熟蜜柑、优质早熟东江梨、无公害蔬菜保护地蔬、良种瘦肉型猪、美国斑点叉尾鮰、优质锥栗等主导产品产生了良好效益。我们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升级移民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增收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江鱼集团有限公司的建立每年要使东江移民增收500万元。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培养了一批生产科技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生产技术、培育和推广了一系列的新产品,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由移民初期的24%提高的2005年的63%。
三、积极开拓新型农民增收渠道
如果说传统的增收渠道重在节流的话,新型的增收渠道更关注的是开源问题。在巩固农民增收的传统渠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积极开拓新型的增收渠道,开源节流中开源更为重要。
1.增加农民义务工货币化收入。农民义务工货币化是指移民为移民社区提供的劳动力进行价值核算,政府以货币形式向农民支付报酬,改变过去农民无偿为社区提供劳动力的局面,农民的劳动力价值得到了实现。我们通过把移民无偿支出的义务工货币化,大力进行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和农村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移民增收。10年来,共兴修公路197.1公里、机耕道105.87公里、人行便道280.63公里、桥梁18座、车渡码头98座、人行码头57处12.98公里、引水渠335.62公里、排洪沟40公里、水塘337亩、蓄水池12397个、水井283个、提灌站136处、拦河坝71处。全市移民每年人均义务工货币收入为63.45元。
2.不断创造新的农业衍生产业,扩大就业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农产品的由供给约束转为市场和需求约束,移民需要各种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新型的服务岗位不断产生。在劳动力不变或者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就业岗位的增多,就可以较大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增加移民的收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也就说农村衍生产业是移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长效增收途径。我们通过就业培训和创业扶助的办法来引导移民从事新型工作,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农资经营户、种苗供应商、产品经销商、科技推广员等新型岗位。10年来,共培训科技推广员623人,聘请科技推广员541人,扶持农资经销商157户,产品经销商484户,科技示范户1230户。
3.创立“造血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在本土的企业务工是农民增收的最佳选择,可以做到“农工兼收”。我们通过集中零散的移民扶持基金,将其投入到有稳定回报率的企业,达到后期扶持基金扩资增值的目的,创建永久型造血企业,为工业反哺农业打下坚实基础。投资兴建了浙水电站和移民电网,工程总投资2.13亿元,贷款占65%。从1993年发电至今,已经基本还清贷款,每年创造利税2000多万元,每年提取后期扶持基金占用费约400万元用于移民的后期扶持。我们投资控股了东江鱼集团公司,并将它建设成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的运营直接提高了移民水产产品的价格,每年可为移民增收400万元左右,大大促进了东江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2005年共新增网箱2145口。
4.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是最直接的农民增收方式,通过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将科技培训作为提高生产能力和移民增收的重大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以会代培、办培训班、基地实习培训等形式将培训对象进行培训。10年共投入培训经费870万元,共培训移民121830次人,其中组织办班培训765期21765人次,其它形式培训1061期96045人次,推荐到省、郴州市培训1349人,资兴市内各类长训班培训学员2728人。与7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各类人才66人,共发放各类辅导资料150000余份。持续不断的大批量、高规格的培训,造就了一大批“土专家”、经营能手、高级蓝领技工,增收效应十分明显。
四、努力探索移民增收治本之道
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是农民增收的治本之道,只有大部分农民真正转化为非农人口才谈得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
1.切实减少农业人口。要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别是不现实的,不减少农业人口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减少农村人口并将他们转化为合格的非农人口是农民增收的必然出路。东江移民人均资源贫乏,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64.47%,其中青壮年占总人口的51.65%。我们大力开展智力移民工程,通过教育、培训移民青少年子弟,使他们通过考大学、学一技之长,走出农村成为永久的城镇居民,然后通过资源有偿转让的方式将他们拥有的资源流转给留在本土的移民来增加在乡移民的资源占有量,来达到全体移民增收的目的。10年来,我们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培训了各类拥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移民子弟4077人,他们都在外务工成为了离乡、离土的城市移民。
2.做强优势产业。农民增收最后一定要落着到特定的产业上去,离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来谈农民增收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通过扩大移民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提升移民产业的整体素质,使在整体规模下的单个移民户能够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中获得外部正效应,降低移民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降低交易费用,从而达到移民增收的目的。东江水果、东江鱼、东江旅游的生产规模和产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东江湖”牌商标成为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促使了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的回报率不断提高。2005年,新增水果种植面积4500亩,产值2.13亿元。新增大库网箱2134口,新建精养鱼池500亩,水产业产值突破8000多万元,相比去年增幅达60%以上。新增农家游50户,移民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
3.提高移民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期的、最大的动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城市化才是治本之策。我们积极推进移民小城镇建设,重点扶持了库区的黄草、滁口、白廊三个中心城镇的建设,共投入移民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各类建设投资近1.5亿元,使他们成为了旅游名镇,物资集散中心,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贴息、借周转金等制度,鼓励移民群众和外来人员在创办各类生产加工企业,为移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移民的城市化水平,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我们建议:一是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居,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确定户籍登记制度。二是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彻底改革住房、社保、就业、就学等制度,确保城乡制度平等。三是建立新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城建资金多元化。四是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