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标保护的现状及如何保护商标之探索
商标保护的现状及如何保护商标之探索 发表文章 全站搜索 收藏本文 QQ书签 百度收藏
公务员在线为您提供文章代写服务!
专业、优质、快速、经验丰富的代写团队为您提供人性化的代写服务!
行业内最低价格,免费修改润色,精诚为您打造最满意的高质量文章!
详情点击咨询>>
另诚聘各领域专业范文写手,兼职写作,待遇优厚。
本文作者:俄音巴特 文秘114原创投稿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商标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前半部分浅谈商标保护的现状及各国商标保护的措施,在后
半部分着重阐述商标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探索。
关键词:商标保护,双轨制
商
标通过商标注册,使商标所有人得到对此商标的认可,在商品和服务上使用商标获得经济效益,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消费者而言,商标代表着商品质量和商业信誉;对于厂家和商家而言,商标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利益。所以,随着商标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意义,对它的保护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协调对商标的法律保护,成为有关的国际组织的工作重点。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如何更好的保护商标。目前,全国驰名商标有1000多件,其中,广东84件,江苏63件,山东67件,而新疆只有“美克.美家”、“库尔勒香梨”、“天山”、“伊力”、“新特”6件中国驰名商标,这个数量和内地省市相比,相差很大。据了解,新疆累计注册商标26000多件,著名商标197件,驰名商标6件。地理标志达到24件,位居全国第四位。新疆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57.7万户,平均29户才拥有一个注册商标。
一、商标保护的现状
(一)中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标法律制度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商标法律制度,其中为代表的是《商标法》。《商标法》已经进行了多次修改,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我们的《商标法》基本上和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一致的。但是中国的商标保护体制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十分注意根据中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措施。中国的特点是地大物博,另外商标意识不强,中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东部比
西部经济发展快,地区的商标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平衡性,也存在许多违法问题、假冒问题。
(二)中央政府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采取新举措
2004年,专门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有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法制办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2个单位,这个工作组包括了所有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督办重大案件。同时,各省市也相应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几次专项行动,专门打击假冒,维护商标权人的利益。
二、各国商标保护的措施
(一)国内
中国内地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要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来制定法律。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商标意识等各有差距,因此,在国内只能按照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各自地区的法律,采取不同的商标保护措施来完善商标保护制度。在维护商标权方面,我国建立了双轨制,就是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双轨制。有司法保护的同时,还有行政保护。商标侵权的案件绝大部分都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对于商标侵权案件,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均有管辖权,可以到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侵权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当地都可以受理。这是针对中国的情况设立的中国特色行政保护体制。
(二)国外
各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一般是通过确认其专用权的方式实现的,保护措施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相对保护和绝对保护两种。
1.商标的相对保护
商标的相对保护指在同类商品的范围内保护驰名商标的专用权。如法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并不能阻止他人使用同一商标于不同类商品上,同时规定,一切尚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可以成为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商标取得注册的障碍。从根本上讲,法国对驰名商标还是实行相对保护。
德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也局限于“同一商品与同类商品”,驰名商标是否受到侵害,以及商标是否受到保护,应由两商标的近似程度和使用商标的商品是否同一或同类加以判断,对于驰名商标使用于完全不同的商品上,德国商标法未加限制。
2.商标的绝对保护
商标的绝对保护指的是禁止在何商品使用他人的商标,其保护范围比相对保护范围宽,商标的专用权具有绝对效力。如美国法律规定。任何未经注册的商标被使用于同类或完全不同的商品上,都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如著名的照相器材商标“柯达”(Kodak)被使用于脚踏车或打火机;著名的香烟商标“福运牌”(Lucky Strike)、“骆驼牌”(Camel)被使用于巧克力或糖果都是不允许的,尽管前后两类商品完全不同。
三、商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和制度层次上
首先,需要填补一些空白。现行《商标法》
除了应体现前面提到的有关国际条约的内容之外,还要对原来没能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才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作出规定。这主要包括:对恶意“抢注”他人商标的撤销程序,对恶意注销他人注册商标的恢复程序,对有关司法判决的协助执行程序,商标权的质押登记程序;关于商标权的边境保护问题、继承问题,对著作权、商号权等其他在先
权利的保护问题。
其次,应该增加行政查处手段,强化商标权的保护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侵权案件日益增多,假冒注册商标的活动十分猖獗。但现行《商标法》对于假冒、侵权的规定既不严谨,又不全面,也没有赋予行政主管机关充分有效的调查手段,处罚力度太弱,对权利人的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规定,结果导致权利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违法犯罪的案件屡禁不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损害《商标法》的严肃性和执法部门的权威性,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商标意识
“入世”以后,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将不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些大的外国跨国集团也将会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来抢占中国市场,将使国内企业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固然要懂得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善于运用各种经营战略和策略,但更要懂得商标的运用和保护。如何迅速地、大幅度地提高我国企业掌握和运用商标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入世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多年来,商标主管部门在狠抓执法工作的同时,一直都很重视商标法制的宣传工作,使广大企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继续积极推进商标代理制度的改革,使之不断提高为广大企业提供商标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新形势的实际需要。
(三)抢注和假冒商标违法行为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施商标保护的重要前提,但这仅仅是商标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商标最终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关键还要取决于法律的各种具体规定能否得到切实的遵循。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商标执法。加强商标执法,优化竞争环境,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际上,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于增加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商标法》实施以来,商标主管部门在加强商标行政执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对生产、流通、印制、许可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的商标监管,有效防范和及时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对制假、售假多发地区,实施重点整治;对假冒侵权行为严重的企业,特别是从事假冒侵权活动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重点查处;对批发市场、专卖店、代销商等经销环节,实施专项监管和整治;开展商标印制单位验证及对非商标印制单位的执法检查,对商品展销会、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商标监管等。这些做法确实起到了加强商标执法、优化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针对扩大保护范围的需要对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
跨类保护的实际需要来自于:由于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信誉卓著,深受消费者喜爱和信赖。因此,尽管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是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或使用驰名商标,利用驰名商标的信誉获取不正当利益,必将使该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大大淡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将因此受到损害。就某个具体商标而言,予以保护的范围究竟多宽,是“跨类保护”、“全类保护”,还是扩展到商标以外的其他商业标记,应依该商标的显著性以及驰名程度而
定。独创性高的商标具有较强的显著特征,法律对它的保护范围要大于没有独创性因而显著性差的商标,同样驰名度较高的商标要比驰名度低的商标受保护范围宽。
(五)淡化和反淡化保护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他人商标的“抢先注册”现象,已从传统的注册为商标发展为注册为域名。因此,目前国际上流行着一种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对商标淡化制度制定了专门法律的国家,其将淡化定义为:减少、削弱驰名商标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识别性和显著性的行为,不管在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或者存在混淆和误解的可能性。通俗的说,所谓“淡化”是指在非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从而导致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与吸引力弱化。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是商标使用中的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淡化可以严重侵蚀甚至破坏企业的商标、商号、商品外包装的区别性特征和广告价值,使得拥有这些营业标记的企业受到消极影响。因此,对营业标记进行反淡化保护将有利于抑制他人对这些标记的不正当使用。淡化不只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是背离诚实信用商业惯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与一般的不正当行为不同的是,对淡化行为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反淡化的制定法予以规范。
反淡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保护商标权利,不考虑消费者混淆商品的可能性;所禁止的行为不再是欺骗地误导消费者,而是使用商标本身,即只要他人将商标应用到商品上,即使消费者对实际产品不发生混淆,商标所有人也有权禁止。一个商标一旦驰名,便获得了独立价值,其主要功能不再是对来源的区别,而是体现所有者的信誉和名声。因此,商标可脱离产品和服务请求法律保护。这种保护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混淆而是为了防止驰名商标的声誉受到不法竞争的损害,即防止商标被冲淡或玷污。
第二篇:商标保护的相关信息
你的公司商号注册商标保护了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现实中,公司名称的核名均由各主管工商机关核名并予以登记,人们常常习惯叫公司简称,而全称呼叫起来不是十分的方便,于是各企业大多在自己的宣传文书、交易文书上印制公司简称。那么,公司简称独立使用,如何更好的受到法律保护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公司商号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商标予以保护。
理由:
一、公司商号区域性管理,由各主管工商机关核名登记;以“科亮知识产权”为例,在北京核名为“北京科亮知识产权”,在甘肃核名为“甘肃科亮知识产权”,在陕西核名为“陕西科亮知识产权”......二、注册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统一审查核准注册。同样以“科亮知识产权”为例,一旦申请人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科亮知识产权”为商标,被商标局核准注册并发下《商标注册证》之后,全国任何公司不得简称为“科亮知识产权”,并禁止使用,一旦使用就构成商标侵权。如:茅台、五粮液、新浪、搜狐、百度等均是公司商号,同时是注册商标。
三、当公司简称(公司商号)被核准注册成商标以后,经过权利人连续宣传使用三年以上,可以向所在省工商局申请“省著名商标”,或者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一旦核准,全省范围内工商机关不再核准含有该注册商标的公司名称;“中国驰名商标”一旦核准,全国范围内各级工商机关不再核准含有该注册商标的公司名称。
第三篇:讲义一商标管理保护
商标的管理与保护
商标局案件指导处 陈文彤 第一节 商标使用的管理
商标使用的管理是由国家指定的商标主管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行为的管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以任何方式使用注册商标或未注册商标时,不仅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加强对商标使用行为的管理,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良好的商标法律秩序。一:注册商标使用行为的管理
对注册商标使用行为的管理,主要是围绕保持注册商标的有效性和维护商标法律秩序的目的来进行的。商标注册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为了维护这个权利就要相应的承担一定的义务,否则可能导致商标专用权的丧失。
(一)使用注册商标不得实施的四种行为
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
根据《商标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使用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如改变文字、图形及其组合等,应当重新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如果注册人将其注册商标改变后,仍作为注册商标使用,加注注册标记,即构成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行为。在注册商标使用管理过程中,对注册商标的改变,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商标本质特征前提下的改变,经改变后的商标与原注册 商标仍属于近似商标。
2、3、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 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
正如注册商标权利的产生必须通过商标局核准授权一样,注册商标权利的转移也必须通过商标局的批准才能实现。自行转让注册商标不仅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而且触犯了国家商标管理秩序,必须加以禁止。
4、连续三年停止使用
对于连续三年不使用的注册商标,任何人可以向商标局提出撤销申请,商标局要求商标注册人限期提供使用证明,逾期不提供或提供的证明无效的,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的内涵、证据问题)
(二)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直至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二、未注册商标使用行为的管理
对未注册商标的管理不是对其进行法律保护,而是从保护已经注册的商标专用权、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商标法律秩序出发,对未注册商标进行规范。使用未注册商标,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
(一)不得违反商标法禁用条款的规定 《商标法》第十、十一、十二条规定了若干标志不能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尤其是第十条规定了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这就说明,这些禁用标志不仅不能作为商标注册,而且不能作为未注册商标使用。
(二)不得冒充注册商标
冒充注册商标是指使用未注册商标而伪称是注册商标,或者擅自在未注册商标上标注注册标记的行为。冒充注册商标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在未注册商标上使用注册标记;虽然已经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但在商标局核准注册之前就在自己的商标上使用注册标记;在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之外的其他商品上使用注册标记;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届满后未续展,继续使用注册标记的;注册商标被注销或撤销后,继续使用注册标记的。
(三)不得侵犯其他在先权利
未注册商标不能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其他在先权利。首先,未注册商标不能与他人已注册商标相近似,否则构成商标侵权;其次,未注册商标也不能与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企业名称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发生冲突,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四)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三、奥林匹克标志的管理
1、奥林匹克标志的范围、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和奥林匹克标志的商业性使用(1)奥林匹克标志的范围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奥林匹克标志的范围包括;A、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徵记、奥林匹克会歌;B、奥林匹克、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专有名称;C、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D、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名称、徽记、标志;E、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等标志;F、奥林匹克宪章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标志。(2)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是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3)奥林匹克标志的商业性使用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奥林匹克标志的商业性使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含潜在商业目的),以下列方式利用奥林匹克标志:A、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B、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服务项目中;C、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广告宣传、商业展览、营业性演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D、销售、进口、出口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的;E、制造或者销售奥林匹克标志;F、可能使人主为行为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而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其他行为。
2、奥林匹克标志的备案和管理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2年发布的《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应当将需要保护的奥林匹克标志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备案,并提供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申请备案的标志符合《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的,商标局予以备案,书面通知权利人并予公告。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许可他人为商业目的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应当签定使用许可合同。自签定使用许可合同之日起一个月内,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应当将使用许可合同副本报商标局备案。商标局备案后书面通知权利人。经许可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应当在使用时标明使用许可备案号;没有标明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3、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
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为商业目的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即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于制造侵权商品或者为商业目的擅自制造奥林匹克标志的工具,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侵权人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包括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被侵权人的损失或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奥林匹克标志许可使用费合理确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二节 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商标法》的核心,也是《商标法》的基本目的之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就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制止一切对商标专用权侵害的行为,从而保护商标专用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注册商标专用权范围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范围
注册商标专用权范围,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所注册的商标所享有的使用权的范围。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范围,是指商标注册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请求司法机关或行政执法机关制止他人一定形式的商标使用行为,以保护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它表明商标注册人有权在自已已经注册核定的商品上独占地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在超出这个范围之外的商标和商品上,就无权以注册商标的形式使用。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则超出了这个范围,不仅包括了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擅自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与自已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同时还包括了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擅自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与自己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有权禁止他人在自己核定的商品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自己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有权禁止他人以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侵害自己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要大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表现形式、商品交易方式的不断增多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大,商标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有得消除因商品来源产生言听计从而导致的市场混淆现像,从而切实保护商标注册人的权益,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现行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以列举方式,明确规定以下行为属于法律禁止的商标侵权行为: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我们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商标侵权行为。它主要包括四种行为:一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二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三是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四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使用”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吧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电子商务、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销售发票、合同等商业性文件,是商品交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商业性文件中使用商标,应当视为商标的使用。同时,这时的“使用”应当仅仅限于商业性使用,当事人在教育、科研等公益活动中对商标的使用行为并不包括在内。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这是《商标法》关于销售行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规定。在商标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故意实施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销售商标侵权商品的行为就成为我们最容易发现,也是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由于商标侵权商品要通过销售环节,才能使侵权人实现非法获利,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和混淆,才能对商标注册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所以查处销售环节的商标侵权商品是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商标标识是商标的载体,是商标的物质表现形式。有人将制造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比喻为商标侵权和假冒行为的源头。因此,我国《商标法》将此类行为明确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加以禁止,是从根本上防止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发生。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新修订的《刑法》将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确定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这项规定是新增加的规定,学理上称之为“反向假冒”。具体是指在商品销售活动中将他人在商品上合法贴附的商标消除、变动或者更换,冒充为自己的商品予以展示或者销售的行为。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是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经营者扼杀新生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使其商标永远无法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销售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在国外,一般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调整。由于是利用商标进行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则利用《商标法》对其进行调整/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由于我国《商标法》对商标侵权行为采用列举的方法,但在实际生活当中,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商标侵权形式,无法准确加以预测,需要在今后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加以补充,所以《商标法》作出这样的规定,属于兜底条款。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所称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
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从表面上看,这一条规定似乎是对《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解释,但无论从理论上或是实践上,这一打规定都无法穷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所指的行为,不能说除这两种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都不构成侵权了。
三、商标侵权案件的认定
商标侵权认定是法律的适用过程,是有权适用法律的机关将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实际发生的行为相比照,从而确定是否适用法律禁用性和惩罚条款的过程。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是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的关键环节,所以经过商标法授权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有对商标侵权行为认定的权力。那种认为只有商标管理的最高主管机关---商标局,才有认定权的认识是错误的。
(一)一般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
这里所说的一般商标侵权行为,是指《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中规定的,不属于其他行为或其他领域,与其他权利没有冲突的商标侵权行为。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
1、相同商标、近似商标、相同商品、类似商品
这四个概念是商标注册与保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也是《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中使用的法律概念。《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没有对这些概念作出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这些概念的含义作出了明确的确定。
根据该《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相同商标,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根据该《解释》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近似商标,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根据该《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的,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该解释没有对相同商品和相同服务作出解释,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法律适用中不会发生误解。
2、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次以有法律效力规定的形式,明确了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方法。根据该《解释》第十条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应当按照的原则,一是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二是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像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三是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3、正当使用的问题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正如我们知道的,商标专用权是一种独占性的权利,一旦获得注册就获得了对其他人使用该商标行为的禁止权。同时,商标法也允许一些表示商品本身固有特性的标志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后注册,也允许一些有其他含义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注册。这样,就会带来在同一个标志上,商标专用权与其他社会公众的合法使用权的冲突。比如,“青岛”商标的注册人排斥本地的其他啤酒生产企业在啤酒上使用“青岛”字样。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划定正确的界线,准确把握正当使用的法律内涵,既不能使注册商标专用权疏于保护,也不能使公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正当使用的范围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包含以下标志的商标有可能面临被他人“正当使用”的问题:A、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和型号;B、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别的标志;C、地名。这是由于含有以上标志的商标独创性较差,显著性较弱,并且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形才允许他人正常使用。同样显著性较弱的其他情形的商标,比如“长城“牡丹”,就不存在他人正当使用的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名问题。地名包括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也包括县级以下的乡、镇、村落的名称,还包括一些山川、河流、地貌特征的名称。商标法允许第一类地名在符合一定的条件(具有第二含义)下注册,同时无条件的允许第二、三类地名注册。但是,这些地名在注册后,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2)正当使用的方式
《商标法实施条例》没有规定他人正当使用的方式。根据个人的理解,我认为,以这些标志本身常用的方式去使用,就是合法的正当使用方式。在商品上正常地使用商品名称、图形和型号;在商品的包装、说明和广告中正常的描述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等特点;在商品上和广告中合理地使用地名,都应当属于合法的正当的使用。但是,不能将这些标志用颜色、字体、文字的大小等方式突出出来,不能使之成为商标形式的使用,更不能与商标注册人的使用方式完全相同,否则就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
(二)服务商标的侵权认定问题
1、服务商标侵权的认定
服务商标侵权认定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服务商标侵权的认定,原则上只有在核定的服务项目上或与该服务相类似的服务上使用他人已注册的服务商标才构成侵权。如果在服务中所涉及的商品上使用他人服务商标,或通过带有该服务商标的商品提供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服务商标地域特点(即在特殊的地方得到特殊的服务)加以辨别,如果没有误认的就不构成侵权。商品商标的侵权一般不考虑误认的后果,但服务商标侵权认定过程中,是否发生误认是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重要因素。
第二,由于服务必须通过商品来提供,所以商品商标的使用有可能对服务商标构成侵权。比如,一家美容院用带有另一家美容企业注册商标的美容工具、员工穿着带有该字样的服装,为客人提供服务,则有可能使用消费者产生误认。从另一个方面讲,服务商标的注册人应当在其服务涉及的商品上注册,以求得更加全面的保护。
第三,涉及服务商标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给商标注册人带来的主要是信誉损失、精神损害,侵权行为的经营额难以计算。所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以制止商标侵权为主,对于有确凿证据的,可以按照法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2、服务商标的继续使用权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连续使用到1993年7月1日的服务商标,与他人在相同或类似服务上已注册的服务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可以继续使用;但是,1993年7月1日后中断使用3年以上的,不得继续使用。”然而,这种使用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根据国家工商局《关于服务商标继续使用问题的通知》中第三打的规定,服务商标继续使用时,使用人须遵守下列规定:(1)不得扩大该服务商标的使用地域;(2)不得增加该服务商标使用的服务项目;(3)不得改变该服务商标的图形、文字、色彩、结构、书写方式等内容,但以同他人注册的服务商标相区别为目的而进行的改变除外;(4)不得将该服务商标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我们在办理服务商标侵权案件中,应当注意服务商标继续使用权的问题。
(三)涉及异议、争议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认定问题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涉嫌侵权的商标或请求保护其商标专用权的商标处于商标异议或争议程序中的问题,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1996年制定了《关于商标侵权案件涉及异议、争议等程序问题的处理意见》。
1、被投诉人使用的商标已经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但尚未核准注册(包括处于异议期)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认为该商标与投诉人注册商标相近似,构成侵权的,有权立案查处。对于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的对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依职权保护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提出注册申请的,经审查和异议程序,有可能被驳回,也有可能核准。在前一种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案查处未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是完全合法的。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尚未作出处理决定,则可以撤销案件;如果已作出处理决定并执行,则维持原处理决定,是因为该商标被核准注册后,对在核准注册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并已执行处理决定,不具有追溯力。
2、被投诉人在被查处过程中以注册不当为由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撤销投诉人注册商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中止处理,但被投诉人应当提供相应的经济担保。
一般来讲,中止处理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在被查处过程中提出注册不当请求。如果在查处前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权的投诉不予受理;如果在处理后提出,且处理决定已得到执行,则不存在中止问题。第二,商标评审委员会已受理,并有书面通知。第三,是否中止,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况决定。一般来说,如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撤销的可能性较大的,可以中止处理;反之,也可以不中止处理。第四,中止处理应当提供相应的经济担保。经济担保的目的,是为了便利今后对案件的处理和执行。经济担保的方式,主是是金钱,还可以是其他动产和不动产。如果被投诉人提供了相应的经济担保,被封存的物品应当发还;如果投诉人提供了相应的经济反担保,可以不发还被封存的物品,并可以不中止处理。
3、投诉人对被投诉人的商标注册提出争议,同时又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立案。争议是前一个注册商标对后一个注册商标提出的权利之争,在后一个注册商标被撤销之前,其本身享有商标专用权,理论上不存在侵权前一个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只有在后一个注册商标被撤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侵犯前一个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立案查处。
(四)定牌加工中侵权的认定问题
1、定牌加工的概念和形式
定牌加工,一般是指生产加工企业接受他人的委托,按照委托方提出的产品质量和包装要求,生产产品并使用商标的行为。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的OEM方式结算的经营方式,其内容主要是指定牌加工,俗称贴牌。OEM是ORIGINALEQUIPMENT MANUFACTURE的英文字头缩写,意为原厂装配品,主要指制造厂商虽然以自己的商标销售,但实际却由另一个制造厂商制造的产品。定牌加工的主要形式包括,委托方提供全部的原辅材料和商标标识的加工方式;委托方提供商标标识和部分原辅材料的加工方式;委托方仅指定商品所使用的商标,所有商标标识和原辅材料由加工方自己提供的加工方式。
2、定牌加工中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
定牌加工中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所述的行为,即擅自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其中的“擅自”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工方在定牌加工合同规定的数量、范围之外,自行生产加工带有注册商标的商品,这是我们常见的侵权情况,大家没有异议;二是委托方在没有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定牌加工产品,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况。对于第二种情况中,委托方在其他国家享有合法的商标专用权,但在我国该商标由他人注册,委托方的定牌加工行为和受委托方的加工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目前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加工企业是接受国外合法商标注册人的委托加工生产,所有的产品全部交还,不存在对国内商标注册人利益的损害,因而不构成商标侵权。我认为,商标专用权是一种地域性的权利,在一个国家注册的商标只能受到其本国法律的保护,到另一个国家就要受到该国法律的调整,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商标的行为是一种受商标法律调整的使用行为,如果侵权应当受到查处;同时,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不以是否给商标注册人造成损害为前提,即使没有损害也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当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此类的商标侵权行为时,对确实没有给商标专用权人造成损害的,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3、免责条款问题
在定牌加工合同中,我们经常见到双方约定,“如果委托方委托生产的产品有任何法律问题,由委托方承担全部责任”,也训是所谓的“免责条款”。一些定牌加工企业认为,通过这样的约定,自己就可以不再承担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规定,民事主体之间违反法律规定的约定无效,合同中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也是无效的,所谓“免责条款”并不能起到免除加工方商标侵权责任的作用。所以,定牌加工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应当在事前认真审查委托方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合法性,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在实践中,在些定牌加工企业与委托方约定,如果委托生产的产品发生侵权问题,委托方应当承担因侵权所带来的一切经济损失,将“兔责条款”变为“追偿条款”。这样的做法是可以的。
第四篇:保护商标专用权之我见
保护商标专用权之我见
商标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虽然据历史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商标的国家,但只是一种商标使用的萌芽,是自然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带有商业经济色彩的贸易行为的产物。
中国商标制度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商标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商标专用权的行政保护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很多公众所熟悉。无论是商标法律理论的完善,商标法律意识的提高;还是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商标执法力度的加大,中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商标法》是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基本法,它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制定,于1983年3月1日实施,力求使商标注册申请、审查、注册和保护符合国际标准。为进一步加大对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中国立法机关在1993年对该法进进行了修正,并将服务商标的保护列入该法的调整范围。与《商标法》相配套的是由国务院颁布的《商标法实施细则》。
涉及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其他法律在其他法律中,也有有关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内容。这些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对商标权的性质及侵犯商标权的民事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刑法》中规定了涉及商标的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刑罚。《反不正当竞争法》着重对商标假冒行为进行了规定。
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商标法》颁布实施后,制定了若干相配套的行政规章。主要有《商标印制管理办法》、《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商标代理管理办法》等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商标局还就《商标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了许多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法律冲突的解决、服务商标的保护及行政执法措施等。
地方性法规及规章这些法规、规章是由地方立法机关、政府根据《商标法》的有关精神,结合地方工作的实际制定的。主要涉及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地方著名商标认定等。
下面是我关于保护商标专用权的六点看法:
一、对有较高知名度商标的保护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始终把对有较高知名度商标的行政保护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查处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有重点地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对有较高知名度且在全国范围内被侵权假冒严重的商标,实施了重点保护,编制了《全国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共收录中外商标专用权人的注册商标280件,其中包括24件日本企业的注册商标。同时,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项保护活动。1999年,商标局直接组织查处了近20件有重大影响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商标专用权人的好评。
二、加强对全国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通过对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请示的批复;对地方司法机关咨询的答复;对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交办、督办大要案件;对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商标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形式进行宏观指导。
三、对非法印制、买卖商标标识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努力加强对商标印制环节的管理,开展商标印制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对商标印制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1999年,全年共查处非法印制和买卖商标标识的案件3244件,堵住了侵权假冒商标标识的源头,有效地遏制了商标印制环节的违法行为。
四、拓宽商标监管的领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指导相关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对重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商标监管,特别是对服装、日用小商品等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并派员连续参加了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商标监管工作,使侵权假冒商品在流通环节得到了遏制。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分别确立了本辖区内商品交易市场商标监管工作的重点,在保护商标专用权方面做到了标本兼治。
五、加强对涉外商标案件的查处,注重保护国外投资者的权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涉外商标案件的查处,严厉查处了一批侵犯外国商标专用权人商标专用权的案件,涉及日本企业的有“YKK”拉链案、“SONY”VCD案、“松下”电池案和“花王”洗发液案等。
六、搞好商标法制宣传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通过培训、座谈会、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重要意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形成了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五篇:企业的商标保护策略
企业的商标保护策略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重要主体。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的时代,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和无形财产,也是经济主体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外企业对商标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以商标尤其是商标战略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商标,是一种法律用语,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上采用的,为了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一般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经国家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而我国企业在商标管理中通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⑴缺乏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是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没有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来完善商标档案资料;二是没有制定本单位的商标策略;三是没有专人组织研究商标保护方案以及商标诉讼中的应对策略。⑵企业在改制、重组、合资过程中,疏于对商标的管理和评估量化,造成商标的流失。商标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经营要素,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本的一部分,给企业带来利润和超额利润。
将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质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将“商标法律保护策略”概念定义为:公民或法人等主体对其享有所有权的商标,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运用商标制度提供的法律手段,达到树立企业形象、促成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的“战略战术”。
企业商标使用策略包括:正确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传播效果;企业商标许可使用策略包括: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建立完善的商标许可使用监督制度。
企业在商标的管理中通常有以下一些策略:⑴成立企业的商标管理保护部门。⑵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制度。⑶加强商标评估量化等。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两条途径:一是行政认定,一是司法认定,但司法认定只对个案有效。针对我国现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企业创设驰名商标的策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要精心选取一个好;二是,及时将商标申请注册;三是,对商标加强使用做好广告宣传;四是,确保商品质量和优质服务。
企业要熟悉了解国际保护制度,为企业驰名商标得到国际保护奠定法律基础。融会贯通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为企业驰名商标得到国内法周全的保护。
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现,除了要求企业制定关于商标的各项制度外,更需要企业
能够将这些制度付诸实际。在运用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时,企业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⒈企业选择商标时可以选择流行事物或流行术语,但不能侵犯他人在先的合法权益;⒉不符注册条件的商标,企业应当通过广泛的使用与宣传使其成为驰名商标而受到保护;⒊使用注册商标,应当将注册商标与商品名称加以区分,以防注册商标被消费者认为是商品名称而导致注册商标退化,从而被撤销;⒋商标价值评估并非只出现在企业合并、分离时,企业应当定期对其商品价值进行评估。
我认为我国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的实现需要两方力量,一来自企业内部,即企业自身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实现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策略;一来自外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当企业商标受到侵犯,企业不能靠自己力量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就需要外部力量帮助其实现对商标的法律保护,如工商行政保护、海关备案保护、行政诉讼保护、民事法律保护、刑法保护。
我国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商标与商标权,构建起商标法律保护的新模式,提高企业运用法律保护商标权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形式,在国际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此,商标保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除了法律意义上的途径,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首先在保护措施上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而别让有些人钻了空子。商标的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和耐力战,另外,企业还要做的就是引导消费者“认牌”消费,同时,为维护自己的商标信誉而努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