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4年9月14日
近几年来,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印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县外出经商人员分布、异地商会和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对异地商会党建工作情况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一、我县异地商会党建工作的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有25多万流动人员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办企业,其中党员有2000多人。这些外出人员基本上处于自发、松散、无组织状态,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的教育管理出现了“真空带”;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难,推动内外地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比较低;同时一些素质好、能力强、觉悟高的优秀经商办企业人员“入党难”的问题日趋突出,等等。为此,我县依托异地商会建立党组织,现已建立北京、上海、杭州3个异地商会党支部。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好异地商会党组织。县委从“建商会、抓党建、固基层”的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先建商会,后建支部,然后商会、支部同步建设”的工作思路,由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工委、工商联等部门组成的异地商会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先后10多次分赴杭州、上海、北京、武汉、四川等23个大中城市,深入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展调研,坚持“商会成熟一个,党组织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单独和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对北京、上海、杭州商会正式党员在3名以上的,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而且所属党员生产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都单独建立党支部;对新疆、太原、郑州等商会正式党员人数偏少、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以挂靠形式与当地同行业联合组建党支部,待条件具备时再向单独支部过渡;对武汉、广州等地商会尚未具备条件的,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
(二)加强领导,严格管理,管好异地商会党组织。1996年底,县工商联先后在上海、杭州两地进行组建商会试点。首先,对在外经营大户和一些有影响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建商会紧迫性的认识,调动参与商会筹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召开座谈会,统一思想,使广大经商人员充分认识到组建商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再次,积极做好商会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的酝酿、推荐工作,起草章程,筹备商会成立大会的各项工作等。1996年底,先后组建了上海永嘉分会和杭州永嘉分会。目前,已建立商会25个,在建7个,参加商会的企业集体会员已达1260个。在此基础上,我们因势利导,切实做好在外商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1998年、2002年分别建立了上海、杭州、北京三地的永嘉商会党组织,为拓宽党建的领域,切实加强外出经商人员党员的管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此举得到了省委书记张德江的充分肯定。为了同步管好商会党组织,县委建立了异地商会党建工作 1
指导小组,制订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帮助建立和健全党工团活动制度,督促异地商会党组织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县委还向商会党组织派出了政治强、威信高、业务精的党员干部为指导员,指导做好发展党员、健全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作用,并协调异地商会党组织与当地党委的关系等,为促进商会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
(三)抓活载体,强化职能,发挥好异地商会党组织的作用。为了把异地商会党建工作引向深入,发挥异地商会党组织的作用,县委以商会党组织为中介,以党员带头联系、宣传、组织、团结永嘉籍外出经商者为载体,激励广大党员为家乡建设服务。如在每年的县政府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上,发挥党员企业家经济实力、商界知名度、感召力等优势,主动参与和邀请国内外大企业家参加招商引资会。1999年以来,通过党员牵线、搭桥,签订了经济合作项目50多个,总投资30多亿元。随着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到来,县委及时把握先机,以西部大中城市的异地商会为桥头堡,积极引导投资西部开发,推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参与西部开发的300多家企业中,异地商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办的企业就占了50%以上,带动了从业人员40多万人创业。同时,县委专门在永嘉报、电视台、公众宣传窗等开设了“异地商会党团建设”专栏,广泛宣传异地商会党组织工作情况,特别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商会党组织和外出党员的战斗力和影响力。3年来,异地商会党组织骨干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的23人,在外地担任政协委员的41人。
二、异地商会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
我县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不断壮大的外出务工经商队伍相比,党建工作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思想认识不足,党组织组建面偏窄。面对庞大的外出人员流动队伍,一些同志从经济上考虑的多,政治上考虑的少,对异地商会建党组织还有不同的认识。一些同志没有认识到在外出经商务工队伍中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外出经商务工、办企业人员大都是些个体、私营业主,属于中央禁止之列,不存在党的建设。一些同志认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中的流动党员大都持有流动党员证,没有必要再建立商会党组织,就是建立了异地商会党组织,也是鞭长莫及,难以管理。同时,一些在外党员认为将组织关系迁出原村(居)到商会,多个麻烦,也影响了个人在村(居)的利益。上述种种认识制约了异地商会党组织的组建面,目前单独组建的党支部仅为3个,占商会总数的12%。
(二)异地商会党组织的领导关系不顺,工作方法跟不上。近几年建立的北京、上海、杭州3个在外商会党支部,从商会业务性质隶属于永嘉县工商联管理,但工商联仅为党组建制,没有党委,仅为机关党委下的一个党支部。因此,异地商会党组织只能隶属于县机关党工委。而机关党工委又难以全面掌握异地商会会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涉及发展党员工作,难以把握发展党员的素质。同时,异地商会党组织这种远距离的设置形式和隶属关系,加上
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使得对它们的管理教育,老办法不行,新方法又跟不上,削弱了对商会党支部的领导,制约了商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异地商会党组织党务力量薄弱,自身建设不力。异地商会党组织书记一般由在外经商党员担任,由于他们的自身工作比较繁忙,主要精力是在经商赚钱上,顾及党建工作少,加上平时缺少学习党建基本知识,难以把握当前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趋势,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商会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受到了制约。有的不能按时按要求召开支委会、党员会,有的不关心积极分子的培养,有的找不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工作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异地商会党建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党建课题,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规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上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要求,具体工作指导的少,致使异地商会党建工作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前进,也直接影响了异地商会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新形势下异地商会党建工作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将越来越频繁,异地商会的建立也愈来愈多,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将愈来愈大,影响力将会扩大,在异地商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将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异地商会的党建工作。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异地商会党组织建设,已成为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之后,又一个需要不断加强的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域。对于这个新的领域,各级党委必须给予注重,要彻底抛弃“外出经商务工队伍中无党建”的观念,树立“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的意识,党建工作没有“空白点”,外出流动党员特别异地商会不能没有党的领导,要通过商会党组织时刻关注庞大的外出经商务工队伍的政治动态。尤其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集中,已建立商会组织的大中城市,必须把商会党组织建设摆上议事日程,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成为党建的空档和盲点,尚未建立商会的,应加强领导,建立异地商会组织,同时力求商会组织和商会党组织同步建立,使外出经商务工办企业的党员早日有个“党员之家”,优秀积极分子入党有“门”可找。
(二)理顺关系,加强领导。本着有利于异地商会党组织管理的原则,从目前商会党员人数和党组织数量的实际出发,要抓紧建立工商联党总支,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县工商联党委,实现对异地商会党组织的垂直领导,改变目前由县机关党工委远距离领导异地商会党组织和隶属关系的现状,加强对异地商会党组织的领导。县工商联要发挥自身对外出经商务工、办企业人员比较了解的优势,抓好异地商会党组织建设。要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探索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议事规则、参与商会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明确商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商会党组织议事内容、范围、程序,理顺党组织与商会的关系,促进异地商会党组织工作有序地开展和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三)配强班子,提高水平。异地商会党组织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班
子,尤其是有一个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有一定文化水平、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方面,要通过横向交流、参观学习,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多与他们沟通的方式,促进他们对新时期异地商会党建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党建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异地商会党团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六中全会精神、《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党务工作本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上级党组织检查督导工作或异地商会党组织定期汇报党建工作等形式,加强指导,促进异地商会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四)规范管理,强化作用。建立异地商会党组织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对异地商会党组织和党员严格管理。在党员发展上,要坚持标准,实行“公示制”,严把入口关;在党员活动上,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在党员教育上,建立异地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教播放点,提高党员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同时,要疏通党员“出口”,结合每年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采取“两票制”的办法,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要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在当好“四员”上下功夫:一是当好“组织员”,组织党员定期学习,过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二是当好“管理员”,摸清流动党员的底数,使这些流动党员及时将组织关系迁入商会党组织,便于管理教育;三是当好“宣传员”,利用工作之便和业务上的联系,同流动人员广交朋友,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利用各种会议在党员和群众中宣传介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意政治上的引导;四是当好“信息员”,发现外出经商务工办企业人员中有不良倾向时,要及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引导他们合法经营,做一名勤劳致富、文明经营、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的模范。
作者:中共永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通林来源:温州党建网
第二篇:对于异地商会作用的思考
对于异地商会作用的思考——以异地江苏商会为例
来源: 包头江苏商会副会长 蒋国兴
时间:2014-07-15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印 ] [ 关闭 ] [ 收藏 ] [ 打
商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性商会,一类是地域性商会。地域性商会大致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地商会,如温州市温州商会、福建省福建商会等;一类是异地商会,如山东省江苏商会、重庆江苏商会等,本文所讨论的也是后一类商会,即异地商会的作用。
不管哪类商会,其所承载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基本上没有本质上差别,所以本文在表述商会的作用时便只用“商会”之称而不再做特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见识和阅历的局限,本文思考和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的是以异地江苏商会的实践为依凭的。
商会是干什么的?入会有何用?
异地江苏商会的兴起和发展,满打满算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实际上,江苏人搞商会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常识、经验准备的,江苏企业对商会是缺乏全面、深入、足够认识的。因此,与以温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人走天下先找商会不同,江苏企业的老板们在受邀入商会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商会是干什么的?入会有什么用?商会能帮我拿到订单或工程吗?诸如此类的发问,看上去天真无知和过于功利,但却问出了商会存在的本质问题。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商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自我发展到自觉建立也自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首先,商会不是新生事物。商会的产生和发展大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同步。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早在十九世纪初,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就写到:“美国人无论年龄多大,无论处于什么地位,不论志趣是什么,无时不在组织社团。在美国,不仅有人人都可以组织的工商团体,而且还有成千上万的社团。”而中国近代商会是伴随着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商人会馆、公所、行帮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商会。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所有“商业公所”一律改名为“商会”,各地纷纷响应,商会组织系统在全国建立起来。因此,中国的商会正式成立于1904年,距今已有106年的历史。此后,历经清末、民国,商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商人所认识,“商与商集合而成商会,其在今日明效大验。”
其次,商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结构下的政府是“全能政府”,自然没有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商会的生存空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过度,“强政府、弱公民”格局向“小政府、大社会”格局转变,成为社会建设的大势所趋。政府的角色逐渐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管理者,由服务的生产者转变为服务的购买者,由福利的规划者转变为福利的审查者。市场经济中的“两只手”——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都存在着失灵的可能,需要商会一类非政府组织的“第三只手”适时出手帮助填充和弥补。在此条件下,商会的应运而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说,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中,政府、企业、商会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社会与政府、市场的良性互动、优美共鸣,才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
第三,商会是企业尤其是异地创业的民营企业自己的组织。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建立,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个体户、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等从传统单位中分离出来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需要从新的组织形式中寻找归属感和寻求对自己的权利的维护。尤其是走出省门、国门创业的个人和企业,在开发市场、项目竞争、关系协调等方面,本来就处在弱势地位,加之无良官员的贪得无厌,黑恶势力的敲诈勒索,经常让他们感到无助、无奈甚至无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找到自己的同类才有安全感。托克维尔也认为:社团是人们通过团体获得平常个人无法获得的东西的手段。商会正是这种能让单个企业和个人获得平常无法获得的东西的团体,她的出现,即使一时还无法满足所有企业的所有要求,但至少也能让这些“散兵游勇”们能在同一屋檐下,相互取暖、相互鼓励,增添打拼的勇气,看到事业的希望。
总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政府为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公共决策效率,都需要商会发挥作用;企业为了应对各种困难,维护合法权益,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快发展,也需要商会发挥作用。由那些有着共同困难、共同诉求、共同地缘、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利益个体组成的商会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
商会的作用不可小觑
商会有什么用?换言之,商会究竟可以、能够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对此,政府、NGO专家、业界都有非常多的表述、论述。在首届全国山东商会联谊上,黑龙江省山东商会总顾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法棠同志将商会的作用概况为:沟通信息、维护权益、协调各方、培训人才、提供咨询、建言献策、政治载体七个方面。而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王名教授则用十二个字概述了商会的职责和任务,即:调查、统计、会展、游说、经营、公益。在政府的一些文件中,经常看到把商会的作用高度概况为“反映诉求,维护权益,规范行为,提供服务”,但这种概括并不周全,因为“反映诉求”包含着“维护权益”的意思,并且“维护权益”、“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也都是为会员“提供服务”。
其实,对于商会的作用,虽然其要旨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笔者查阅了大量各式各类的商会章程和政府文件、专家学者文章,却至今未发现一个逻辑清楚、文字简明的表述。因此,本文也只能就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尽可能做一番归纳梳理。
(一)国外和建国前对商会作用的界定。国外商会一般被学界概括为三种模式:即大陆模式、英美模式、混合模式。其中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商会的作用大致有五项,包括:维护权益、提供咨询、平衡利益、建言献策、弘扬商德。英美模式的商会的作用主要有:政策游说、促进立法、价格协调和维权、规范行为、开展咨询活动。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商会的作用比较多,主要有:反映诉求和建言献策、回复政府查询、调查研究、搜集信息、质量监督、组织培训、举办展览、调解仲裁、提供咨询、信用评级、改善福利、实施行政委托等等。新中国成立前从清末到民国,国内商会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商会者,联商情,开商智,以扩商权也。”商会法律和商会章程都明确规定,商会的宗旨是“开通商智,维护公益”、“兴利除弊,和谐商情”、“调查商业,备部咨询”。
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联络工商。解决国内行帮壁垒森严、各立门户、声气不通、群力不合的问题,以“集思广益,共勉进行”。
二是调查商情。通过“各业调查”、“特别调查”、“寻常调查”等形式,向工商户提供商业状况、各埠实情、各业盛衰、价格动态、官府饬查等方面的信息,并提出振兴、改良之策。
三是兴办商学。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商业讲习所,以“灌输商业必需知识,造就商界实用人才”。
四是维持市面。与政府沟通、配合,应对和缓解金融风潮和市面危机,稳定全国商务,维护正常商业秩序。
五是受理商事纠纷。商会设立商事裁判所,居间调解商户之间的纷争,化解隔阂与矛盾,促进商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六是参与拟定商法。召开全国商会代表大会,拟定有关法律草案,呈请政府采纳,敦促政府颁布《商会法》。
(二)从功能属性上看商会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商会,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首先,商会是市场经济的组织者。商会在经济信息交流、整合各类资源、规范经营行为、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统一市场形成和开展国际市场及对外合作方面,都能够发挥政府或个体商户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其次,商会是政治文明的参与者。商会通过积极参与法律法规拟定、主动建言献策、反映企业诉求、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监督政府行为、推荐优秀分子进入立法和议事机关等,发挥政治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助推器作用。同时,商会本身就是一个民主样本,在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及民主机制建设中可以起到示范和培训作用。
第三,商会是文化建设的促进者。商会在挖掘和继承商帮优良传统、提倡商业道德、建设企业文化、树立商帮良好形象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应该而且能够有大作为。
最后,商会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对内,商会能够通过强化共同理念和目标,化解纠纷,平衡利益,增进团结,起到“润滑剂”作用;对外,商会通过“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协调关系、保障权益、救危扶困、实现公民自治等措施和方式,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缓冲器”作用。
(三)从利益指向上看商会作用。这包括四个方面,即自益、互益、群益、公益。
商会在自益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每一个会员只要加入了商会,他就享有着章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加入商会后,他不仅能通过身份认同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还会提高其社会地位,增强其话语权、表达权,大大增加其商业机会,有效降低公关成本,加快自身企业的发展步伐。
商会的互益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会内部的会员之间。每一个会员都有自己的特殊优势,会员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商会内部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愿望和目标。
所谓商会的群益作用,是说商会对其所在的商帮的作用和商会在“回馈乡梓”方面的作用。既包括会与会之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包括通过会员与会员、会与会之间的真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为自身商帮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为家乡人民做贡献。
商会的公益作用既是商会作为一个社团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是商会中每一个会员企业的社会责任。商会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会员参与社会公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商会和商帮的良好社会形象。
如何“会尽其用”?
商会有用,毋庸置疑;商会有何用,各界也有大致共识。商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依笔者近些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参与商会的管理建设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打牢基础,强化功能。打铁先得自身硬。商会的主要作用是为会员服务,要想为会员服好务,首要的问题便是要具备服务的条件,这就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练就过硬本领,确保商会“搞得活、管得住、不失控”;引导商会进一步建立健全选举制度、议事制度、财务制度,靠制度办会,靠制度管人,使商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商会被少数人操纵、为少数人谋取私利,才能防止商会成为“帮会”或行业垄断组织,才能使商会真正为最广大的会员服务。一要选好会长,配好班子。有了好会长,才能有好班子;有了好班子,才能有好作风;有了好作风,才能有好服务;有了好服务,才能起好作用。二要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商会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完整的制度框架,严格按章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正义、会务公开,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隔阂、纷争和内耗。三要积极发展会员,壮大会员队伍。会员是商会的主体,服务是商会的主题,经费是服务的保障,要使商会尽快走出“会员少-经费缺-服务差-凝聚力弱-会员少”的恶性循环,只有真正走上了“会员多-经费足-服务好-凝聚力强-会员多”的良性循环,商会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四要强化价值认同,树立商会权威。有人说非政府组织的最大财富是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商会存在的前提。来自共同地域,有着共同诉求、共同理念、共同目标的会员自愿而紧密地站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不断强化这种价值认同,就会巩固商会的地位和权威,增强商会的影响力、号召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二)营造环境,培植资源。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可以利用的足够资源,商会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商会除了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外,一定要着眼长远,把发挥作用需要的各种外部因素和资源利用好。要与所在地政府保持沟通,保持联系渠道的畅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资源为商会和会员所用。此外,还要与家乡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在两地政府间的合作交流中寻求商机。要与立法、司法机关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保证能为会员提供及时的和必要的法律援助,更好地维护会员权益。要学会和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介会员业务和产品,宣传商会理念,扩大商会影响。要广泛开展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包括垄断国企、军队院校、科研机构等等,为会员搭建丰富多彩的服务平台。要重视对外交流工作,与当地其他省市的商会及家乡在其他省市的商会以及海外同乡会等建立制度化的联谊、交流和合作机制,努力为本会会员提供更多内容、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增值服务。
(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许多商会在初创告成的兴奋状态中,往往会雄心勃勃地宣示一系列宏伟目标和计划,但随后却又常常难以如愿,导致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在会员心中的信用和形象受损。所以,商会成立后,要首先把会员的要求和所应、所能为会员提供的服务进行汇集、梳理,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然后仔细分析商会的经费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外部环境情况和优势、劣势,把最应该、最急迫并能够办成、办好的事项列为首选任务,调动各方力量,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一味贪快求急,贪大求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盲目地说大话、干“大事”,最后必然失信于会员和公众。这方面全国各地江苏商会几乎都有过教训。例如笔者曾听到过很多商会成立的时候就宣布要建设这大厦、那大厦,但至今没有看到一座大厦建立起来。还有不少商会宣称要建立这园区、那园区,但至今也都是纸上谈兵。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国内外商会的性质和功能大同小异,商会应该发挥的作用不一而足,但真正开始开展工作,却不宜齐头并进、四面出击,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确定最应该、最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
比如北京江苏商会肯定在发挥政治作用上比其他商会突出一些,重庆江苏商会可能在旅游接待方面比其他商会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江苏商会,就应该认真考虑“走西口”的因素和影响,充分利用当地外来后裔多的优势,积极想方设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情联谊活动,凝聚共识,培育人气,建立公关网络,培植可用资源。再比如,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是政府未来的一个明显趋势,这既可扶持社会组织做大做强,社会组织也通过自身的特殊优势和服务力量,来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在个别发达省市,政府已经开始试行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当地的商会就应该把争取政府的委托赋权和契约外包作为一项工作重点。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着悠久历史的商会组织,虽然其基本性质没有变化,但其所承载的使命和履行使命的方式却应该不断革新。思路决定出路。有好思路就有好出路,有新思路就有新出路。新时期的商会,要想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困难,承担新任务,发挥新作用,满足会员、社会、政府的新要求,就要勇于破除陈规,善于改革创新。
一是制度创新。要适应商会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创立新的的咨询、议事、决策和执行、监督、激励约束制度,保证商会管理和运行的有序有效。
二是服务内容创新。根据会员企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功能。如近几年全国江苏商会通过联谊机制的建立,为各自的会员搭建了全国性的服务平台,让所有江苏商会的会员享有前所未有的增值服务。
三是自生能力创新。经费不足是困扰商会发展、束缚商会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要在遵守商会非营利性的前提下,积极探讨开辟商会新的收入途径,不断壮大商会实力,更好履行商会职责。服务是商会永恒的主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应该是商会生存和发展的新追求和新境界
第三篇:某市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对统筹城乡格局,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2003年以来开展的“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推行,再到现在的拓展深化,充分发挥了“手挽手”、“心连心”的群体优势作用,整合了城乡党建资源,初步形成了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主要做法
(一)认真制订“城乡支部手挽手”的实施方案
在总结和提炼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认真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支部手挽手”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思想:以“三级联创”、“三创三强”等活动为有效载体,在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机关和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实现机关和农村党支部双方各项工作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的预期目的。
工作目标:实现“六个一”目标。即:机关党支部指导农村党支部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帮助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帮助理清一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帮助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康村建设规划;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入党或一批党员能人;内实现全村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标。
工作方法:采取下乡“结对子”、进村“找对象”,上门“认亲戚”的方式,于2003年4月,将20个市直机关党支部与20个经济落后、党建乏力的党支部结队开展“手挽手”试点工作。通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5月,该活动在全市推开,87个市直机关党支部、62个乡镇机关党支部与149个农村党支部结成了“手挽手”对子。
(二)提高认识,立足“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高起点
针对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单位的党员干部对“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存在模糊认识,市委组织部先后参与了35个城乡党支部结队启动议式,组织双方党员干部学习“城乡支部手挽手”有关文件,使结队双方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是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强化机关服务功能和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的需要,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地支持和参与到“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来。同时,要求机关党支部主动“出击”,及时与结队农村党支部取得联系,通过集中学习、集体活动等形式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参与意识。承担结队活动具体实施的乡镇、农村还在开展活动前提前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引导辖区广大党员、农民群众参与“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努力营造“城乡支部手挽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联系实际,坚持“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高标准
1.抓关键,加强结队双方支部建设。“结队促党建,支部是关键”。机关、农村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搞好基层党建的基础。3年多来,我们坚持把党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城乡支部手挽手双方党支部联席会议和党支部与党员群众联系制度,要求结队双方党支部要进一步建立或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谈心、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活动存档,使人一目了然。市纪委、组织部等机关党支部还充分发挥熟悉党建业务的优势,以上党课、培训党务干部等形式,积极指导农村支部做好党建创先的一些日常性、规范性工作,如材料撰写、资料收集、记录整理等,同时还送党员教育书刊、党建学习资料、电教材料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结队支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帮助结队支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抓载体,丰富城乡支部手挽手内涵。在“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农村党员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找准工作的结合点,以实际行动为党员群众和农村党支部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党员群众中去。今年“七一”前夕,市医院20多名党员深入到结队的茅坝镇杨柳村开展“支部手挽手暨送医药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耐心讲解医疗卫生知识,并发放医疗卫生宣传单400余份,免费义诊200余人,免费发放了价值1500多元的医疗药品。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就业办等党支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给结队村支部举办农民就业培训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去年以来为结队村举办就业培训班4期,参与培训的人员达120多人次,输运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达70多人,农民打工年收入35万多元。这些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受到了农村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机关和农村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了,友谊情感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与此同时,结队的农村党支部也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基层优势,积极为机关党支部提供各种帮助。积
极协调解决机关部门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对机关部门的行风进行监督评议,有效地促进了机关的效能建设。
3.抓创新,不断拓展活动空间。在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市委每年都随着党建工作的需要,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丰富活动的内容,拓展活动的空间。2004年,我市将“城乡支部手挽”活动作为“三级联创”、农村基层
组织“示范带”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重要载体,在全市全面推开;2005、2006年,我市将该活动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抓提高,并丰富了活动的内涵,开展了“一送三提供”活动。即:向贫困山区送温暖献爱心,向贫困失学儿童提供求助,向下岗职工提供帮助,向城乡弱势群体提供援助。2007年初,我市又将该活动作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和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巩固。从市直机关抽调93名政治素质好、有吃苦耐劳精神、善于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组建党建指导队,进驻19个乡镇的171个村(社区)开展党建指导工作,明确了党建指导工作队的职责、任务以及队员管理和考核办法等。今年,市委在认真总结和借鉴过去几年“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省委关于开展“万个支部结队、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的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紧落实措施,结合开展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在城乡党代表中开展了“三联三帮强”活动,并把“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贯穿始终,不断探索和创新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领导,确保“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高质量
“城乡支部手挽手”的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各项结队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市委在每年年初党建工作会上,都要对专门安排“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的开展,每年的《实施方案》都在上一年基础上有补充、有新要求,并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把“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总体范畴,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同时指派一名干部任联络员,加强与结队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双方结队事宜,共同制定结队计划,按照“四个一”(每月一次集中活动日、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每年一次党建互检、每年完成一件以上实事)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结队活动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确保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建章立制,规范“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动作
“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注重引导各结队党支部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建立了集体活动日制度、季度联席会制度、交叉学习日制度、党建互检制度和日常党建互助制度。双方党支部进行互帮、互助,搞好党建创先的一些日常性、规范性的工作,促进支部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结队工作步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初步成效
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活动,基本上达“六个一”目标,建立了城乡党支部和党员“互帮、互助、互促”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上级组织、结队党支部和党员群众“三满意”的可喜局面。
(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结队双方单位通过集中学习,相互交流,使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有了进一步理解。许多结队单位的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在“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机关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着重帮助结队农村党支部班子建立健全支部“三会一课”、党建联席会议、党员活动日、党员教育管理等项制度,帮助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村民公约等规章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了显著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催义务工、抓计划生育,转变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科技培训,组织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帮助群众找市场、寻富路上来,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机关干部的作风得到改进。通过“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风气。
(四)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拓宽了党员体现先进性的空间。每次“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各结队单位都广泛发动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参与活动,并根据不同部门、单位党员、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特长,设置各类能发挥党员作用的城乡支部手挽手项目,让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成为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也使广大党员在发挥作用、服务群众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3年多来,机关党支部为结队村筹集现金和物资达400多万元,拉动群众自主投入改造房屋等人居环境达1460多万元,修建和硬化村级公路48公里,硬化连户小路650多公里,改造厕所4000多间,改造圈舍5000多平方米,改建厨房4000多户,美化房屋30000多户,硬化院坝4000多平方米,修建花池5000多个,修建文体活动场所200多处,修建文化长廊120多个,修建图书室180多间,95%以上农户喝上了自来水,100%的农户用上了安全电,80%以上农户看上了卫星电视,60%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使广大群众在短时期内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高涨,自主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普遍萌动。
三、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城乡支部手挽手”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又有特色的载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省委关于开展“万个支部结队、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的要求的具体体现。此项工作拓展了党建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出了“手挽手”、“心连心”的群体优势作用,统一协调了党建资源,走出了一条以结队促党建,以党建促创建,以创建促发展的新路子。
(一)统一认识是前提。从实践情况看,各支部对“城乡支部手挽手”工作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深入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工作之就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多次组织结队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沟通,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使双方党支部和党员充分认识“城乡支部手挽手”要解决的不是房子、票子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脑子、机制问题,就是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机制上帮助服务,参与基层党的建设。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中,机、乡镇关党政“一把手”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亲自参加支部的结队活动,为支部结队“抓班子、开方子、出点子、找路子”,解决实际问题,以自身的感召力推动了“城乡支部手挽手”工作深入开展。市委组织部、市直属机关工委在活动开展新期间,多次召开双方结队党组织负责人沟通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做到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解决,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
(三)制度建设是保证。加强制度建设是推动“城乡支部手挽手”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市委确定结队双方党支部应建立健全集体活动日制度、交叉学习月制度、季度联席会制度、党建互检制度、日常党建互助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在结队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坚持,促进了活动的有序、健康开展。
(四)优势互补是动力。村干部贴近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深入、勤勉;机关干部相对思路较新、水平较高,较了解全市工作的大局。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工作,使两者优势互补、双向获益。村干部学到了过去学不到的一些知识,解决了过去长期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达到了过去没有达到的水平;机关干部通过结队活动,了解社情、民意,提高了群众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
(五)群众拥护是基础。党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城乡支部手挽手”实践活动,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普遍对“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评价良好,希望城乡支部手挽手工作持续长久,继续搞下去。
阳光,洒满民生之路。“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重民生、解民忧的生动实践;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的实际行动;是转变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及和谐酒都建设的新载体。
第四篇:异地商会办事指南
异地商会办事指南
办理异地商会成立、变更、注销登记之前,请您详细阅读本指南。
异地商会是指由同一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约定俗称区域、地级市、县(市、区)以及东莞、中山所辖镇的自然人或法人在广东省内投资兴办,经在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自愿发起组成,以原籍地行政区域名称为基本特征,以推动企业所在地与原籍地经济合作交流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异地商会成立、变更、注销登记,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异地商会登记的管理办法》等办理。
《异地商会章程示范文本》和相关表格,请在广东社会组织信息网“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所有表格请先填写好再打印。除名称预先核准外,章程和表格的份数,均为一式两份。
相关业务办理,请通过广东社会组织信息网进行网上申报。
相关业务咨询电话:020-83341308,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办理时以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为准。
一、成立登记
异地商会成立,有以下流程:
(一)名称预先核准。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发起成立申请书。讲明发起成立该异地商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8个以上发起单位联名申请。发起单位是原籍地在广东省内投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经营的企业。
2、章程草案。按《异地商会章程示范文本》修改完善,主要填写宗旨、业务范围部分。
3、发起单位情况介绍。单位发起的,发起单位提交《社会团体发起单位登记表》(编号A001,含企业简介;营业执照复印件;近两年资产负债表或纳税证明),以上材料加盖发起单位公章。
4、《广东省社会组织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
5、原籍地人民政府支持在粤成立商会的函。
(二)前期准备。发起单位取得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在6个月内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召开发起单位座谈会,确定筹备组负责人、筹备组办公地址、活动资金及捐资人/单位。发起单位对以上事项进行现场表决,形成书面会议决议(所有到会的发起单位在会议决议上签名确认)。
2、发布公告。发起单位应当向社会发布公告,载明同意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文号、拟成立的异地商会宗旨、业务范围,筹备组联系地址、联系人,接受同籍贯的企业的入会申请。
3、存入活动资金。由发起单位座谈会确定的出资人/单位,将捐资款项存入验资账户。
4、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重点是无记名投票通过章程、选举产生法定代表人(即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任制)、理事、监事等。
(三)申请成立。完成上述工作后,筹备组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正式成立,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成立申请书。载明筹备组领取同意发起文件后,完成相关筹备工作情况。申请书有当选的异地商会法定代表人签字。
2、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详细记载会议有关事项。
3、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一式两份,适用《异地商会章程示范文本》。
4、《社会团体会员名册》(编号A010),列明社团职务、姓名、单位名称及职务、联系电话等内容,并附有加盖单位会员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入会登记表》(编号A011)。异地商会单位会员不低于30个。
5、办公使用权证明。如租赁物业的,提供经房管局备案的租赁合同复印件;如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提供的,同时出具无偿提供住所证明及住所本身的产权证复印件。以上内容应包括住所地址、面积、使用期限等。
6、《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表》(编号A003)、《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编号A004)、《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编号A005)、《社会团体监事备案表》(编号A006)、《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编号A007)、《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登记表》(编号A008)。以上表格份数,均为一式两份。
7、银行存款证明及《社会团体捐资承诺书》(编号A009)。
8、异地商会法定代表人无受到剥夺政治权利刑事处罚的证明。加盖乡镇(街道)派出所印章或证明材料。
9、异地商会法定代表人未担任其他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声明。
10、公告证明。
二、变更登记
异地商会变更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活动资金等。
(一)变更名称。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编号A007,一式两份)、《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编号A012,一式两份)。
3、新通过的章程。一式两份,加盖异地商会骑缝章。
4、《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二)变更住所。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新住所使用权证明。如异地商会购买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如租赁物业的,提供经房管局备案的租赁合同复印件;如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提供的,同时出具无偿提供住所证明及住所本身的产权证复印件。以上内容应包括住所地址、面积、使用期限等。
3、《社会团体住所变更登记表》(编号A013,一式两份)。
4、《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三)变更业务范围。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新通过的章程。一式两份,加盖异地商会骑缝章。
3、章程修改说明。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4、《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编号A007,一式两份)、《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编号A012,一式两份)。
5、《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四)变更法定代表人。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离任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时间为法定代表人上任到离任的总年限。
3、《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编号A004,一式两份)、《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编号A012,一式两份)。
4、异地商会新当选法定代表人无受到剥夺政治权利刑事处罚的证明。加盖乡镇(街道)派出所印章或证明材料。
5、异地商会新当选法定代表人未担任其他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声明。
6、《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五)变更活动资金。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银行存款证明及《社会团体捐资承诺书》(编号A009)。
3、《社会团体变更登记表》(编号A012,一式两份)。
4、《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三、注销登记
异地商会办理注销登记,包括以下程序:
(一)通过注销决议。根据章程,通常异地商会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召开相应会议的,向社会公告,并经登记管理机关认可。
(二)开展清算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成清算组织,开始清算工作,包括:清理财产,编制财务报表;通知、公告债权人(参照《公司法》相关规定,清算组织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处理与清算有关的未了结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等。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异地商会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根据章程规定用于公益目的;无法按照章程规定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该异地商会性质、宗旨相同相似的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三)办理税务登记注销及银行销户。清算结束后,异地商会应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注销及银行销户。
(四)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注销申请。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关于注销登记的申请。加盖异地商会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2、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决定注销登记的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3、清算报告书。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4、注销税务登记证明及银行销户证明。
5、《社会团体法人注销登记表》(编号A018,一式两份)。
(五)注销组织机构代码。领取登记管理机关同意注销文件后,异地商会应及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注销登记,将注销登记回执复印件、所有印章、《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提交给登记管理机关。如印章已交由公安部门销毁的,出具销毁证明。
四、其他事项
(一)检查。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异地商会登记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异地商会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的活动报告、财务报告和本的活动安排。登记管理机关将视情况,给予年检“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并统一由省民政厅在《南方日报》或广东社会组织信息网公告年检结果。异地商会办理检查,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团体工作报告书》(编号A020,直接登记的一式两份,双重管理的一式三份)。填写好打印,A4纸型。
2、《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原件。
(二)章程核准。异地商会修改会费标准或章程其他条款时,应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重新核准后方可生效。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新通过的章程。一式两份,加盖异地商会骑缝章。
3、章程修改说明。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4、《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编号A007,直接登记的一式两份,双重管理的一式三份)。
(三)印章备案。异地商会刻制的印章,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社会团体印章备案表》(编号A014,一式两份),办理印章备案。
(四)银行基本账户备案。异地商会开设银行基本账户,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社会团体银行账户备案表》(编号A015,一式两份),及时办理银行基本账户备案。
(五)到期换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有限期限到期,异地商会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到期换证。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换发/补发申请表》(编号A017,一式两份)。
2、《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六)遗失补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本或副本遗失,或正副本同时遗失,异地商会在报刊刊登遗失公告及证书作废声明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补证。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换发/补发申请表》(编号A017,一式两份)。
2、遗失公告及证书作废声明原件。
3、未遗失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原件。
(七)提前或延期换届。异地商会因故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得超过1年。异地商会办理提前或延期换届的,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社会团体提前/延期换届申请表》(编号A016,直接登记的一式两份,双重管理的一式三份)。
2、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八)换届负责人、监事备案。异地商会负责人、监事备案,按照“一届一备、变更必更”的原则进行。异地商会换届产生新一届负责人、监事后,无论是否发生人员、职务变动,均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编号A005,一式两份)。所有新当选的负责人(即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均应填写。
3、《社会团体监事备案表》(编号A006,一式两份)。所有新当选的监事均应填写。
4、《社会团体会员名册》(编号A010,一式一份)。
(九)届中负责人/监事变动备案。异地商会届中调整负责人/监事的,应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主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纪要。载明会议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有关事项,加盖异地商会公章。
2、《社会团体届中负责人监事变动备案表》(编号A019,一式两份)。
3、《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编号A005,一式两份)或《社会团体监事备案表》(编号A006,一式两份)。所有新增或调整后的负责人(即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监事均应填写。
第五篇:厦门市异地商会管理办法
厦门市异地商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异地商会管理,促进异地商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异地商会,是指由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市(地级以上,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仅限福建省内,下同)同一原籍地自然人或法人在厦门市投资兴办,经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自愿发起组成,以原籍地行政区域名称命名为基本特征,以推动厦门市与国内各省、市、县经济合作交流为宗旨的地方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第三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是异地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异地商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厦门市民政局是异地商会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异地商会的登记审批和执法督导。
第五条 异地商会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第六条 异地商会宗旨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两地经济发展服务,为合作交流服务。
第七条 异地商会业务范围是:发挥企业单位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加强会员诚信自律建设,了解反映会员诉求,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信息咨询,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业务培训等活动,为两地经贸合作交流提供服务;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事项。
第二章 申请筹备
第八条 成立异地商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筹备成立异地商会,必须征得原籍地人民政府同意。
(二)发起人应是同一原籍地在厦投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经营记录良好的企业单位,且不得少于6个。
(三)有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不得有个人会员,不得超出厦门市行政区域范围吸收会员)。
(四)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五)有合法、独立、固定的住所,且应设在非住宅内。
(六)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七)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八)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九条 福建省外地市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福建省内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一个行政区域只能成立一个异地商会。
异地商会的规范名称为:“厦门市某某(冠以某省或某市或某县行政区域名称)商会”或“厦门市某某(冠以某省或某市或某县行政区域名称)经济文化促进会或经济促进会”。
成立本省设区市的区的异地商会,须在区的行政区域名称前加该市的行政区域名称。
异地商会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
第十条 异地商会拟任负责人(含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副监事长、秘书长等)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六)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刑事处罚。
(七)拟任会长(法定代表人)必须具有厦门户籍。
第十一条 申请筹备成立异地商会,应提交下列材料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审查:
(一)原籍地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在厦成立冠有其行政区域名称的异地商会的函件。
(二)发起人关于筹备成立异地商会的申请书。内容应包括异地商会名称、宗旨、业务范围、会员组成、经费来源。申请书应由发起人的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三)发起人资质证明材料。提供加盖公章的发起人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异地商会拟任负责人个人基本情况表。须由本人如实填写《厦门市异地商会拟任负责人个人基本情况表》,并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会长、秘书长必须提供个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公安分局以上)出具的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刑事处罚的证明,其他拟任负责人亦可提供其所在单位出具的上述证明。
(五)异地商会拟任负责人基本情况汇总表。根据异地商会拟任负责人提供的个人基本情况,以电子录入的方式汇总制表。
(六)异地商会章程(草案)。
(七)异地商会会员基本情况表。加盖公章的30个以上单位会员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电子录入的方式汇总制表。
(八)异地商会办公场所有效证明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原件经交验后退回)。
(九)异地商会活动资金证明。
(十)《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
(十一)《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第十二条 发起人在取得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的批复后,30日内向厦门市民政局申请筹备成立。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的批准文件。
(二)本办法第十一条要求的所有材料。
第十三条 发起人在取得厦门市民政局同意筹备的批复文件之日起15日内,应成立由发起人之一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筹备组,开展筹备工作。
筹备组成员中非发起人所占的比例应超过50%。
筹备组成立后5日内,应将筹备组成员名单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
第十四条 筹备组在6个月的筹备时限内,应完成以下筹备工作:
(一)根据原籍地在厦企业情况,拟定会员发展目标,做好会员发展工作。
(二)完善《章程》(草案),草拟《章程》(草案)起草说明。
(三)起草会费标准(草案)、财务管理办法(草案)。
(四)起草《筹备工作报告》。
(五)起草《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六)提名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总监票人、监票人和计票人候选人。
(七)提名第一届理事会(含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
(八)提名拟任负责人候选人。
(九)其他筹备工作。
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工作以外的活动。
筹备组每次会议所研究内容都必须形成会议纪要,最后一次会议应在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指导下进行。
第十五条 异地商会筹备组完成第十四条规定的所有筹备工作后,可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六条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
一个会员享有一票表决权。
第十七条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应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一)审议通过《筹备工作报告》。
(二)审议通过《章程》。
(三)审议通过《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和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
(四)审议通过财务管理办法。
(五)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及审议通过会费标准。
第十八条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应分别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
(二)选举产生会长(法定代表人)、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副监事长、秘书长等负责人。
(三)审议通过当选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人选。
(四)审议通过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九条 异地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规范会议名称为“厦门市某某商会(筹)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或“厦门市某某商会(筹)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届理、监事就职典礼”。
第二十条 异地商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时,应在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指导下进行。
第三章 成立登记
第二十一条 申请成立登记异地商会,应提交下列材料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审查:
(一)筹备组关于成立异地商会的申请书。
(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纪要及附件,经大会表决通过的组织机构人员名单、财务管理办法、会费标准等。
(三)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
(四)验资报告。
(五)会员花名册。
(六)专职工作人员简历。
(七)拟设立的办事机构职责及负责人情况说明,及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材料。
(八)《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申请表》。
(九)《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第二十二条 筹备组在取得厦门市经济发展局批复后,30日内向厦门市民政局申请成立登记。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的批准文件。
(二)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要求的所有材料。
第二十三条 异地商会筹备组在取得厦门市民政局同意成立登记的批复后,30日内持批复文件向相关部门办理印章刻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申请,并持《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复印件和印章及填报完整的登记表格,到厦门市民政局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持社团登记证书副本办理银行开户后,5个工作日内向厦门市民政局办理银行账户备案手续。
第四章 变更和注销
第二十四条 异地商会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注册资金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住所和负责人)需要变更的,应经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审查同意后,30日内向厦门市民政局申请变更登记。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的批准文件。
(二)变更申请书。
(三)理事会会议纪要及附件。
(四)变更事项相关表格。
(五)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异地商会应按照章程规定的届期按时换届,因特殊情况确需提前或延期举行的,必须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批准同意,延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异地商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
第二十六条 异地商会最后一次换届筹备工作小组会议,以及换届会员(代表)大会和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应在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七条 异地商会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负责人后,无论是否发生人员、职务变动,均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厦门市民政局办理负责人变更备案手续。
第二十八条 异地商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经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审查同意后,向厦门市民政局申请注销登记: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的。
(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解散的。
(三)因其他原因终止的。
异地商会在办理注销前,应当依照章程规定进行清算,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到厦门市民政局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九条 异地商会违反法律、法规被依法责令撤销的,在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第五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
第三十条 异地商会的机构设立与负责人职数,应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便于运作。
第三十一条 在职公务员不得加入异地商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兼任异地商会领导职务。
第三十二条 异地商会负责人应实行回避制度。同一异地商会内,禁止近亲属二人以上同时担任异地商会负责人。
第三十三条 异地商会的法定代表人须由会长担任,且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拟任法定代表人已担任其他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应事先解除已担任的其他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职务。
异地商会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应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负责异地商会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异地商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厦门市民政局负责异地商会的登记审批,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异地商会活动进行指导和检查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各地政府驻厦办事机构在促进两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交流工作中具有独特的职能作用。原籍地人民政府在厦门设有办事机构的,该驻厦办事机构应在申请筹备成立异地商会过程中起牵头引导作用。
第三十六条 异地商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协商处理内部事务。全体会员平等,充分享有选举权、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三十七条 异地商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包括会员管理、会议管理、会费管理、财务管理、公文档案管理、印章管理、信息公开、内部争端裁决、换届选举等制度,确保各项事务处理有章可循,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谋发展。
第三十八条 异地商会确需对章程进行修改、调整的,应在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前,书面征求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意见。修改的章程需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审查同意后,30日内报厦门市民政局核准。
异地商会修改章程未履行规定程序的,厦门市民政局不予受理章程核准。未经核准的章程,不得作为异地商会开展活动的依据,异地商会不应擅自发布。
第三十九条 异地商会会费标准的制定或修改,须经会员(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异地商会通过的会费标准决议,应在30日内分别报送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和财政部门备案。会费收取应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监)制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
第四十条 异地商会理事会在研究决定修改章程、调整会费、变动人事和延长届期等重大事项时,若出现争议,应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通过有关决定。
第四十一条 异地商会的财务会计报告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异地商会在向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同时报送审计报告。异地商会提供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厦门市民政局每年年检以及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依据。未经审计的异地商会的财务会计报告,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和财政部门不予接受。
第四十二条 异地商会有下列重大活动必须事前报告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和相关职能部门:
(一)涉外和涉港、澳、台活动。
(二)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庆典以及涉及组织机构及负责人选举和变更、修改章程等重要会议。
(三)举办大型论坛、重大学术活动及其他影响较大的社会活动。
(四)组织展览展销活动、创办经济实体、参与竞拍、投资或承接大型项目。
(五)接受境内外大额捐赠或赞助。
(六)发生对异地商会有重大影响的诉讼活动。
(七)其他必须事前报告的重大活动或事项。
第四十三条 异地商会应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依照章程开展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事前报告,擅自举办或参与本办法第四十二条所列各种重大活动。
(二)违反章程规定,擅自扩大会员范围,将不具备入会资格的企业或个人吸纳入会。
(三)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向会员乱收费或者摊派。
(四)在异地商会内拉帮结派,影响异地商会内部团结和规范运作。
(五)违反规定设立地域性分会或乱设分支机构、办事机构。
(六)利用异地商会开展不正当经营活动。
(七)利用异地商会非法为个人牟利。
(八)私设“小金库”。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异地商会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厦门市经济发展局报送上一工作总结、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及本工作计划,并按时接受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的检查。
第四十五条 异地商会应积极参加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组织的培训和各项活动。每年年检时,异地商会应将本单位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参加培训和活动的情况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和厦门市民政局备案。参加培训和活动的情况将作为异地商会年检和评估的指标。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厦门市所属各行政区民政局不得办理异地商会的登记审批。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厦门市民政局和厦门市经济发展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2006年5月30日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厦门市民政局制定的《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厦门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异地社团组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厦经协【2006】176号)同时废止。